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探究

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探究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包括弱化知识识记,引导学生思考;变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培养;注意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促进知识内化,培养学生技能。

关键词:食品工程专业;考核方式;知识网络

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应该更加面向社会需求,尤其是对于工科专业,更应偏向于实用性知识的需求。食品工程是国家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食品工业的工业化程度还不高,当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缺少食品工程的技术人才。

一、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人才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人才的培养要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才能使其具有较高的社会竞争力[1]。

(一)重知识识记,轻技能应用

无论是课堂的教学过程,还是考试的内容,目前教学的重点还是集中在书本知识的重复、讲解和考察。但是这种教学及考核方式无法促进学生的知识形成内化的技能。在简单粗暴的考试模式下,为了方便公平的评分,学校主要针对知识点来进行设分,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重点识记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不会也没有时间去思考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即便是对技能要求较高的实验课程,在教学中也是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课上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与操作技能的认识不够深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技能不能得到锻炼。

(二)多纵向知识总结,缺横向知识梳理

由于不同科目是由不同教师进行执教,因此教师的教学总结往往是以自己的教学科目为单位进行总结和深化的,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知识网络联系,缺少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其实所有的知识应该是一张完整的大网,在某一学科中以结论出现的一个知识点可能在另一个学科中的原理,如食品营养学中有一个知识点:碳水化合物的存在有助于避免酮症的发生。而实际其背后的原理蕴藏在生物化学中三羧酸循环的部分。

(三)考试内容过于基础,缺乏思考能力考核

根据教学评估的要求,考试的评分标准需要具体而准确,这其实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而设置的,但实际上这种评估标准却限制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2]。创造力的结果一定是百花齐放的,很难用一个准确而具体的评分标准来评定,如结课论文、学科设计等考核方式,教师很难预估出种种可能并做出具体详细的评分标准,因此许多高校都要求必须要以考试的方法结课,根据考试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掌握情况给分,那么学生在备考过程只能着眼于知识点的记忆,不会更多的关注对于知识的思考及应用[3-4]。

二、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

知识不应该简单的储存,而应该去运用[5]。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点,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一)弱化知识识记,引导学生思考

授课方法要从传授知识的授课方式向引导思考的授课方式来转变,课堂中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授课方式。如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进行营养配餐的计算是这门课的难点和重点,一般的授课方式按照教材安排顺序讲授,如果使用问题引导式的授课可以在一开始引入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为了获得能量和微量元素”,再引入第二个问题“什么食物可以提供能量”,这时学生会回答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教师引入第三个问题“哪些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在学生进行回答后,教学然后以“摄入的米饭、馒头可以百分百转化为能量吗”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以碳水化合物的计算为例,学生就可以依次推导出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而关于蛋白质效价等知识性的内容不用特意地记忆,多计算几次完全可以掌握。

(二)变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传统的考试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但大学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在基础知识点之上的总结、运用和拔高。现在有些高校采用“一纸开卷”的考试模式,即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带入考场一张A4纸记载的内容,并且这张纸上的内容必须是手写,而不能是打印的。这样的考试形式目的就是将学生从繁重的知识记忆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拔高,这种考核方式更着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考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注意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探索更多的“为什么”,更有利于学科的拓展和延伸。如食品营养学课程中有一个知识点“碳水化合物有助于减少酮症的发生”,实际上这个知识点是一个很好的与生物化学学科建立知识网的知识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指明酮症的发生是由于脂肪酸不完全氧化而产生的代谢疾病,而避免酮症的发生,脂肪酸必须完全氧化,脂肪酸完全氧化的唯一途径就是生物化学课程中学到的三羧酸循环,没有了碳水化合物三羧酸循环就不能进行,故而没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酸不能完全氧化,就会产生酮症。这样不仅学生容易理解这个知识点,并且将营养学与生物化学建立了联系,如果学生在之后遇到关于代谢的问题,会有意识地去生物化学等代谢相关的学科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促进知识内化,培养学生技能

俗话讲“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还少说了一个中间阶段———应用知识。知识本身的力量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而应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技能。高等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应用这些知识。如在食品感官评定这门课程中,有两个知识:第一,各感官相互作用,视觉会影响味觉的形成;第二,中性灯光可以减少对食品颜色的影响,而红色灯光可以掩蔽食品颜色的差异。在教授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介绍这两个关于感官评定的知识点,更要注意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应用这两个知识点,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我们品评薯条,不希望看到的油炸色泽影响薯条脆性的评价,这时候评价台上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灯光?”,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来选择教授的方式,如果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讲出理由,如果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递进式地提出问题,如“不想颜色影响口感应该怎么做?”“怎么可以掩蔽样品的颜色?”等,通过提问,不断向答案铺出台阶,这样学生才会消除逻辑断层,学会使用知识,最终形成专业技能。另外,对于实验课,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确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实验目的为导向,引导学生一步步制定出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专业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高校教师应该改变自身教学模式,变灌输式为引导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高校学生也应去除自身惰性,多思考、多总结,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1):33-35.

[2]高耀明,张萍,陈慧,等.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高校教学工作影响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85-90.

[3]饶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J].教育观察,2018(1):44-45.

[4]曹亮.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D].锦州:锦州医科大学,2017.

[5]董小平,杨丽颖,田翔,等.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效果与问题[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8(2):1.

作者:吕佼 万传玲 石田 张倩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