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学资源建设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资源建设开放教育论文

一、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学习者需求

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设计,既要从教师的教学角度去开发建设,更要注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是学习者、课程知识模块与多媒体技术三者整合的系统化资源。教学资源的建设要以学习者为出发者,要切合学习者的需要。开放教育学习者基本上都是进入社会的上班族,他们不像全日制学生,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要结合学生特点与学生需求来设计教学资源。从目前的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平台来看,教学资源基本是文字教材的陈列或者是课堂教学的呈现。内容形式不够丰富,教学资源缺乏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既不能适应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也不能对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

(二)资源更新滞后,搜索不方便

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资源的滞后性。有些课程教材使用的教材版本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课程的教学活动使用的都是陈旧的教学资源,毫无更新。这样严重滞后的教学资源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有些课程如计算机、法学、经济学如果没有及时更新,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会误导学生的学习。除了教学资源的更新缓慢,要搜索与查找教学资源也较为不方便。从电大网上教学资源来看,它有多个平台的进入,如网络课程有专门的平台进入,普通的教学资源则是从电大在线进入,而历届试卷则需从图书馆界面进入,这就导致如果想查找某一方面的资源需要从不同的平台进入,不能实现统一的教学资源的检索与查找,不利于学习者学习的方便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整合教学资源的途径

(一)提高教学资源质量,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要符合课程自身和学生学习特点,是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的。那么,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需要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动态资源的建设以及网络课程的开发。因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动态资源能够切合学习者学习需要,及时地跟踪学习者的学习困难。而网络课程则是数字化社会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同时也是教学技术平台和网络支持平台的建构。在网络课程设计环节中,我们可以增加复习指导、检验测试等环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资源的实用性。这样就能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离不开师生的相互配合。对于教师而言,需要精通本专业知识并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且能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在开放教育环境中,要强化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使教学资源合理利用。

(二)制定统一规范,指导资源建设

从学校层面来讲,需要制定统一的教学资源建设规范,明确目标,部署建设进程,规划指导工作。需要统一教学资源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规范资源开发与建设行为,保证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的规范要有统一的标准,要统一教学资源的分类依据和组织方法,保证网络教学资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学校要整合平台,将分散于网页上的多个教学资源平台统一整合到电大在线平台上,避免资源分散、多界面登录,达到登录平台的同一性来获取资源。另外,需要优化平台界面。以专业或学科分类,以课程为单位呈现教学资源,同时以专题资源和拓展资源为辅充实教学资源。最后,要不断完善与提升平台功能,满足学习者统一检索、BBS讨论、远程支持服务、在线测试等学习需求。

(三)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针对各级电大间的教学资源重复建设问题,解决的途径在于建设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需要组织保障,这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以电大为例,则可以由中央电大牵头组成一支网络平台管理团队,由它来统一组织与管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同时制定网上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与规范,为资源共享做好铺垫,引导省级、地方电大按照统一规范和标准实施资源共享。同时可以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的集成平台,实现优质网络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各省级电大的学习平台有所不同,省开课基本都由省级电大自己设计,各电大间缺乏教学资源的沟通与共享,需要建立集成的网络学习平台,由中央电大负责平台运行,各省级电大设立节点,中央电大把各省优质资源收录至资源库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选择相关课程学习,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使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利用,避免了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了教学资源的质量。另外,教学资源的共享需要充分引进其他网络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与其他网络教育机构的共建共享。目前,电大与其他远程教育机构间还是处于相互孤立的状态,优质资源没有实现共享。加强与其他远程院校与机构间的合作,可以实现教育设施、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学习资源。电大与其他网络高校的合作,可以采取课程学习的互认机制,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作者:王美林 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