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目前,医学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与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管理的时间差,成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瓶颈”。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关系到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医学工作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进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对于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有效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衔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本研究以滨州医学院为例,研究解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医教协同;培养质量

医疗卫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高速发展,世界医学技术和医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对医生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表的《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以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为核心任务,主要在于改革现有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旨在培养出一批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3]。临床医学专业是滨州医学院最具办学优势的专业之一,本研究以我校为例,借鉴国内外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4-7],研究解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提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社会竞争力。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内容如下。

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1.1转变理念,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

在医学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日益增长,医生培养模式也在发生变革[8-9]。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临床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为主的高级医学应用型人才。两部委卓越医师的培养计划,对我校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将遵循高等医学教育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立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适应“黄河三角洲开发区”“蓝色半岛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在专业培养中渗透特色方向的发展,进一步明确特色培养的目标。

1.2修(制)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创新培养模式

在现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调整课程结构,创新培养模式,积极调整思路,探索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相互联系并有效衔接的培养模式,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改革中注重课程在学生工作学习中的指导性和实用性。1.2.1调整课程结构。对课程结构作进一步调整,在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选修课、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及临床前沿及临床应用型课程,增加边缘学科,丰富专业知识体系,在课程内容上更加丰富、课程选择上更加灵活,让研究生根据自身需要,量体裁衣,各取所需。1.2.2创新培养模式。将原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授课时间及教学进程由部分调整为全部利用周末及晚上授课,保证在临床三年的实践时间,并与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同时加强对临床技能的实训能力及考核质量的监督体系建设。

1.3调整临床培训计划,实现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机结合与衔接

基于原有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参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和我校直属附属医院(滨医附院和滨医烟台附院)成熟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经验,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改革临床专业研究生临床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10]。1.3.1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与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相融合的组织管理、培训体系(1)成立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专家和实践基地临床专家组成的联合培训委员会,下设由研究生处和实践基地继续教育处联合组成的培训办公室。专业科室成立相应指导小组,形成三级管理网络。(2)开设与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公共课相融合的专题讲座,主要内容有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团队精神以及法律法规、医患沟通、心理、伦理、院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科研设计、流行病研究方法、信息管理、跨文化教育等。(3)由临床实践指导与集中模拟训练相结合,穿插理论授课对临床思维及临床基本技术的培训。1.3.2建立轮次监控与年度综合评估相结合,以临床能力和执业态度满意度为基础的评估质量监督体系(1)建立轮次监控评估体系-出科360°评价。每一轮次出科,接受本专业同年资同事、患者、护士、导师的评价及自我评价,从周围相关群体的评价中有效检验培训效果。(2)年度综合评估。以年度综合评优作为年度综合评估的标尺,从职业态度满意度、临床能力考核、沟通技巧和科研论文等不同侧面评价其综合能力。(3)实行年度学分制,并设立相应激励和惩罚措施,保证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3.3建立专业研究生个人培训档案,系统管理培训过程和终末资料档案资料内容:个人简介、考核手册、出科及年度成绩、出科大病例、阅读文献报告记录、荣誉、执业证书、阶段考核证书、毕业证、学位证等,为专科医师准入做好保障,实现培训目标上的统一。

2师资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不仅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护航者,更是研究生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提升的督导者[11-12]。坚持“培养、引进、聘用并举”的建设方针,进一步优化教师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2.1建立双导师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保驾护航

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度选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带教能力的临床医师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第二指导教师,双导师共同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培养质量负主要责任,并将临床教学工作作为指导医师考核的重要内容。

2.2实施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调动教师积极性

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整合、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3加强师资培训和国际交流,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注重师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和年度上岗制度;积极推进国内外交流,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进行国际交流培训和访学项目,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并与国际化接轨。

2.4实施人才队伍建设“三大计划”,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三大计划”人才队伍建设。我校于2007年启动了人才队伍建设“三大计划”,即“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截至目前为止已启动二轮建设,投入经费二百万,取得一批标志性学术成果。今年我校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顺利实施,培养一批高层次师资人才队伍。

2.5培养或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学科发展增添新活力

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人才根据学科建设发展的需求,实行更多优惠政策,加强培养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人才。

3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3.1完善管理体制,加强质量监控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学校和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沟通机制,完善校院各级管理体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建立稳定的临床教学管理机构和队伍,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加强与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沟通联系,争取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资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试资格等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执业的政策倾向支持。

3.2改善教学条件,提高临床带教积极性

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带教教师待遇水平。制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计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尤其加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设,更好地促进研究生临床技能的训练;加大对实践基地内部医学研究生教育方面工作的政策支持,实现教学、科研资源共享;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课时劳务费,提高临床带教工作的积极性。

3.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带教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临床教学医院带教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研究制定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严格导师聘任制度,明确职责,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意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师资培训,采用个别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以评促建,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在教育部、国家卫计委联合推动的医学教育与医师培训并轨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学校建立了具有滨医特色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实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结合,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探索了一条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麻师宇,孙美平,王慧,等.国内外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况及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5,31(11):1580-1584.

[2]万辉,郝璐,黄鹏飞,等.某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8):761-763.

[3]薄海美,李建民,张雪鹏.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4(4):294,309.

[4]谢晓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教协同”培养模式现状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017:1-15.

[5]雷笑瑜,张勇,黄卓,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2)

作者:冯国营 逯鹏 周帅 张力 宫健伟 黄飞 单位:1.滨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2.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继续教育处 3.滨州医学院康复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