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临床医学血液病学教学中的双语教学实践

临床医学血液病学教学中的双语教学实践

【摘要】双语教学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医学人才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我院双语教学在临床医学本科生血液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进行探讨,为促进本科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应用及教改提供依据。

【关键词】双语教学;临床医学;血液病学

作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及重点,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近几年,国内各大本科医学院校纷纷开始探索双语教学改革,我院血液科在本科生血液病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及必要性

双语教学是指使用两种以上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方式,其中一种语言不是学生的母语,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地掌握两种语言,或者促使学生在掌握和运用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和使用第二种语言[2]。即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可以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思维转换,使用除母语之外的语言进行专业交流,查阅最新的外文资料,满足本专业的科研及临床要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语言及专业基础。目前,国内医学院校主要采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双语教学,以提升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及表达能力,拓宽国际视野,了解最新的前沿知识,达到国内的医学专业教育真正与国际接轨[3]。

二、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正确处理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与双语教学的关系,是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双语课上一知半解,课后自学中文书,仍旧依赖母语思考问题,最后导致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专业英语不会灵活使用,这是双语教学容易导致的误区。只有明确双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和桥梁,才能避免本末倒置。

三、血液病学双语教学的特点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核心与重点课程,而血液病学作为其中一大章节,特点如下:内容复杂,知识晦涩,前沿知识动态不断更新,新领域不断发展,研究方法推陈出新,因此需要临床一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讲解基本概念的同时,将前沿内容针对性地介绍给学生。所以,在临床医专业开展血液病学双语教学,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及前沿知识进展。基于学科自身特性,血液病学双语教学具有内容复杂,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纷繁,知识跨度较大等特点。此外,血液病学专业英语词汇复杂,内容较多,本身难度极大,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发出了极大的挑战。

四、教学实践及成效

1.双语教学模式:近几年,我们不断探索与改进,在科室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初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语言主要采用中文和英文结合)。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保持式双语教学:教材采用中英文对照,课堂板书及学生作业采用英文,但教师上课采用汉语讲解;(2)过渡型双语教学:所谓过渡,即课堂教学全部或部分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使用外语进行专业教学;(3)浸入型双语教学:所谓浸入,即课堂教学只使用一种外语进行全程专业教学,目的在于创设完整的外语情境[4]。结合本门课程学科特点,以及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及自身素质,我们选择的的是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

2.选择适宜的教材:我院血液科在本科生血液病学教学中,除去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教材以外,还有教师自行制作的课件与讲义,同时也会借鉴国外已经出版的英语医学教材等。国内外教材的联合使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英文水平,利于其对医学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的理解,并为日后查阅和学习英文资料做准备。学生反映,通过使用和比较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规划教材,既能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符合教学考核的要求;既学习了规范的专业英语,还拓展了知识视野。

3.选拔高水平教师团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5]。因此,培养兼具医学专业水平和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我院血液科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由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具有较为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副高以上职称者或高年资主治医师组成。并且注重加强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进行国际交流和出国进修的机会,举办教师授课大赛对教师进行监督和考核,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课前,教师将本次课的授课内容提前线上发给学生预习,将预习内容中涉及的难度较大及新的医学专业词汇重点标识出来,便于学生逐个击破。授课过程中,使用英文课件授课,英文讲授为主,重点内容用中文标注,教师给予反复讲解及强调。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形势下,自主学习是全世界范围内都在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授课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请学生汇报PPT、讲授课程、在线互动等,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根据不同病种,开展案例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是讨论的主体。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也有意识的加强医学英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例如开展每周一次英语交班、英语查房、英语汇报病史、英语病例讨论等活动[6],扩大了医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外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也营造了科室良好的学习氛围。

5.教学手段及形式多样化:课前,教师以每班为单位建立公共学习平台:微信群或QQ群。教师首先将授课相关课件、视频及参考资料在公共学习平台上便于同学预习[7]。课上,使用如图片、动画、视频、网络平台等,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医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后,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查阅相关英文文献,提升英语能力,拓宽眼界,为今后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基础,也为全面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及培养科研思维打下坚实基础。

6.教学考核方式:为更全面地评估双语教学效果,我们的考核方式由理论考试、临床实践测试和专业知识汇报(英文)三部分组成,三者的得分权重为50%、30%和20%。理论考试我们采用的是线上考核,试题中采用中、英文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作答,鼓励学生尽可能用英文作答,使用全英文作答者可有相应加分。临床实践测试也采用英文命题,学生必须看懂并理解才能开始进行实践操作。专业知识英文汇报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全英文汇报,在准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查阅文献、团队合作及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充分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参与性较强,很多人认为收获很大,英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内科学》及《血液病学》双语教学在我国无教学大纲和标准教材,因此,不同院校、不同医院教师使用的教材差异很大,选用的教材包括国外原版教材,节选外文教材,教师自编讲义等,版本、形式及内容均不统一,同时,教材难易程度参差不齐,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此外,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很难跟上授课节奏,但是,由于学生对本身疾病学的知识有兴趣,因此也弥补了学生学习英文的无趣感,当然,对于这部分学生可能需要课后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英文内容。总之,通过在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血液病学授课过程中导入双语模式,不仅能提升教师及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紧跟医学前沿,与前沿医学知识紧密接轨,从而推进医院医疗、教学及科研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光辉,靳国庆,吴振利.高校双语教学:香港中文大学取经归来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6):25-26.

[2]罗育林,张阳德.医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03,13(13):147-149.

[3]褚玉晶,丁玲,丁楠,等.临床医学七年制双语教学的学习体会和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993-995.

[4]于进,陈军,黄亚渝,等.双语教学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内科学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3,(9):152.

[5]闫蕾,詹思延,昊涛.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培养途径的初步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10):1068-1071.

[6]丁波泥,赵于军,田莎.医学八年制见习课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7):165-167+173.

[7]赵品,吴长初,罗文奇,等.移动微学习在组织学双语教学中的优势[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637-639.

作者:徐杨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