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3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对差生进行实际研究

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差生进行转化,教师需要对差生出现的原因进行实际分析。掌握了差生产生的原因,教师就可以找到差生转化的切入点。差生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一些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不足,造成初中历史学习断层,无法理解初中历史知道的现象。也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家庭环境的问题,无心投入到初中历史学习中来。还有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科学习中。面对这样的现状,初中历史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做差生的实际研究工作,找到每一位差生的特点以及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使学生可以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对差生进行兴趣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差生之所以历史学习质量不足,是因为其缺少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以及初中历史学习的动力。对差生进行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差生的成功转化有促进作用。差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教师要对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利用不同的手段来提高初中历史的趣味性。

三、给差生学习表现机会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差生的表现就是课堂参与度不高。差生对于教师的提问不予配合,也不能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的学生自然会受到教师的冷落,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历史新知识的讲解时,不会提问差生。这就使得差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活动中颇显多余。差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就无法找到初中历史学习的动力。要加强差生的转化,教师必须要给予差生平等的关注,使差生意识到自己对于历史课堂的进展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教师要给予差生历史学习的表现机会,在课堂中可以有意利用难度较低的问题对差生进行提问,使差也在课堂中找到学习成就感。同样在讲解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的时候,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有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教师可以将鸦片战争的原因分两点进行提问,让差生来回答鸦片战争产生的直接原因,让其它学生来回答根本原因。这样的提问不仅使差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发言,还增加了差生初中历史学习中的成功体验。差生得到关注,得到表现的机会,得到成功的快感,自然会迎头赶上,深入进行历史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四、对差生进行合理表扬

成功的体验对于差生的转化有着直接作用,教师的表扬使差生可以得到的最为直接的肯定。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中,都有一条是希望得到他人赞扬与肯定。许多初中历史教师面对差生都有许多无奈,批评差生是常事。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让差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反而会使差生越来越不自信,认为自己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教师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讲十分重要,在进行差生转化工作时,教师要多对差生进行表扬,少对差生进行批评。综上所述,差生的转化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差生是教学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差生进行关注,才能使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针对现在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笔者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差生转化方法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当代初中历史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加强对差生的关注,使初中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作者:干翊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

第二篇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1历史教师的专业性较差

初中历史教师一般由其它学科的教师来承担教学,或者是由班主任来任教,他们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忽略了教学激情,忽略了教学的专业性,导致一些情节讲述不准确,扭曲了历史。

1.2课堂教学的教条化

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而便感到“学习无用”。由此产生厌学情绪。不少教师常常以多年教学的经验“满堂灌”式讲解,只是机械化的讲解和强化,对于一些探究性课题,教师常常通过简捷的方法得出答案,让学生记住这种方法,以后遇到类似题就照搬模式,“表面上探究,实际上还是讲解”,学生都习惯了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模式,完全忽视了自己的思考,这种教条化教学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1.3设施设备不齐全

许多学校信息技术不能普及,一些初中学校设施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薄弱,不能很好的利用计算机这个效率快又精确的设备,初中历史授课一般是教师在黑板上讲课,多媒体运用基本上没有,学生适应了这种“嚼碎了喂”的学习方式,很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减少这种情况,学生就会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对策

2.1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历史课堂应当是一个有利于学生智慧的生成与发展的“思维场”。历史课堂也应当是一个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到陶冶与美化的“情感场”。历史课堂还应当是一个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成长的“活动场”。只有树立:“生命课堂”观,才能真正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2.2国家对偏远地区的财政支持

国家人口分布情况大部分学生是在农村,农村的教学条件是异常艰苦的,虽然国家一直在扶持农村教育,但是一部分农村还是没有脱离贫困,学校教学条件差,设施设备不齐全,信息化教学更是不可能存在,导致一些学生走向大学后与信息技术脱节,跟不上时代步伐,因此,国家的财政支持,可以使贫困地区摆脱落伍的教学。

2.3信息化教学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因特网对历史教学的影响也日见明显,一定要改传统历史教学信息不足的弊端,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可以避免老师上面讲,下面学生犯困的现象,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来,打破以教师为中心,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弊端,教师不再是“讲师”,而是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奴隶”,而是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教学、探究提供技术指导。

2.4历史老师教学的专业性

加大力度对师资力量的投入,一批好的教师团队可以带出一大批精英学子,专业的历史老师,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有着客观的态度与主观的思想,应该是通过教授历史,发挥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教化功能,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性终身发展的目的,这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

三、结论

我国初中历史课程应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国家五千年的历史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初中历史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从十七大之后,科学发展观被正式写入党章,主张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优秀人才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从综合素质出发,具体到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相结合促进历史教学的快速发展,以顺应时代潮流。

作者:周廷达 单位:徐州市火花学校

第三篇

一、不断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科技的创新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有效结合在一起。在我国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通过先进的科技创造了一个传奇而强大的王朝。但是我国的近代史却是屈辱的悲歌,由于盲目的自大和错误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处于落后的状态,根本原因是我国的经济的落后,科技创新的步伐减慢。所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我们的生产目标。与西方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创新的步伐太慢,西方的一些国家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在生产的过程中,注重用科技创造财富,而我国则是运用资源和劳动力等科技含量因素来满足我们的生产需要。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我们的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在生产中的作用,在一些历史经济问题的探讨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异的能力,这样培养的学生具有创新的潜质,满足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合作意识的培养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谚语充分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把原本孤立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在很多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中,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合作。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合作。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事例充分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的修建等比较大的工程的建设,都是成千上万人的合作才完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的出现,社会的分工不断明确,在经济生活的不同方面,都需要人们进行合作来才可以更好地完成,共同促进我们的经济的发展繁荣。所以在历史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经济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有时候竞争对手也可以进行合作。在合作和竞争中来发展自己,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关心自己的前途时,还要关心其他人、社会、民族、国家,与整个社会一起进步。

三、开放意识的培养

在我国的近代史中,由于天朝的盲目自大,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我国的经济发展缓慢,科技落后。所以在新的时代里,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未来的发展,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我国进行市场经济的改革,积极打开国门,主动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开展一些合作,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与一些国家开展一些合作。积极引进和输出,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所以,我们在进行一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经济意识的培养。历史学科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们了解一定的经济方面的知识。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一些经济方面的问题时,比较容易应对,然后,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四、结语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的教育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中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所以我们需要在这样关键时期进行有方向的引导。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意识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需要对我们未来国家的建设者进行一定培养和教育,使他们在祖国未来的建设中,运用相关的经济知识,为国家和自己创造最大的经济财富。

作者:崔海蓉 单位:陕西省西安理工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