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融合下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优化

媒介融合下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优化

摘要:通过分析媒介融合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了解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发展困境,探寻影响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的社会公共性、产业联动性、普惠人本性内涵特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媒介融合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的资源建设策略、安全保障策略、服务环境策略等优化对策,以期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

关键词:媒介融合;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优化对策

档案信息服务需求从证据需求、凭证需求向形式与内容更加多元化的知识需求、休闲需求、文化需求转变,档案信息传播形式更加灵活,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利用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范围更加广泛。传统依托实体的纸质档案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档案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运用媒介融合大平台对档案信息服务体系进行优化。

一、基于媒介融合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困境

目前,基于媒介融合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发展面临两大困境。一方面,缺乏顶层设计,法律法规政策引领缺失。档案信息服务涉及档案信息收集与转化、信息存储与释放等多重因素。最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三十四条明确指出“国家鼓励档案馆开发利用馆藏档案,通过开展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活动”“用以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宏观层面为档案信息服务指明了方向。但在如何分层组织实施维护档案信息服务安全性、规范性等问题上却缺乏统一管理与协调,对档案信息服务的交互性、开放性、协同性、联动性面临的问题没有明确解决方案,对丰富档案信息服务数据库内容,拓宽档案信息服务领域缺乏统筹与规划,对强化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不健全。另一方面,缺乏技术支持,信息安全维护面临挑战。杨丹、张锐的文章认为:“档案馆应用移动数字终端提升信息服务能力的技术核心与先决条件无疑是运用信息技术实行“编码化”加工处理,即将馆藏档案资源中的信息内容由传统的实体形式转化为现代的数字形式,使馆藏档案资源间的彼此结构、逻辑关系、利用过程等均置于计算机系统的数字化运作和逻辑化统筹之中。”为满足档案信息服务智能化、精细化、多元化的利用需求,档案信息服务对于信息输入、输出与存储软、硬件设备要求高,对信息传输过程中信息安全以及确保信息与载体分离后的信息真实性技术要求难度大,面对复杂的信息传播渠道与传播过程,如何防止数据库受攻击、防止信息遭损毁和被破坏需要高难度的技术支持。

二、基于媒介融合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优化策略

(一)构筑档案信息服务资源平台。一是建设覆盖全面的档案信息服务资源网络。档案信息服务应该建立以国家档案管理机关为核心自上而下,层级有序的档案信息服务资源网络。将各地区、各行业、各平行档案机构与组织的档案信息有效纳入到该网络之中,通过对集成离散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依托多样的移动新媒体为档案信息需求者提供服务,平衡行业差异与地区发展水平,搭建内容丰富、管理有序、综合系统的可持续档案信息资源平台与档案信息服务平台。二是做好档案信息化的产业开发与服务。运用产业化理念指导技术开发运营服务,建成档案信息化产业链,做好档案信息载体与内容的分离与转换,开发出集音频、视频、数字技术等于一体的媒介融合档案产品。做好档案信息知识开发与产业化开发,不断完善信息服务技术开发与技术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产业平台,提升社会满意度。三是做好档案信息挖掘与信息集成,打造精品档案文化。深化合作领域,优化档案信息资源配置。周林兴、刘星的文章认为“促成内容载体的深度转型、加强传播渠道的互力联动、推进媒介终端的多重变革,才是档案文化传播立足于共融时代的应有之意,也是构建档案自身‘大文化’形成的嬗变之举。”文化节目《上新了!故宫》在传播故宫文化同时还打造承载故宫故事的文创产品,受到人们的强烈喜爱,值得档案部门借鉴。打造精品档案文化需要打破档案服务效益隐蔽性、滞后性困境,结合互联网技术与数字媒体技术,创新档案文化产品,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弘扬档案文化,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效益性、知名度与感召力,提升档案为公众服务、为科研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文化传播服务的影响力,提升档案信息服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建立档案信息服务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档案信息服务法律保障体系。国家要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适应媒介融合后档案信息服务发展需要,各地区、各单位、各档案管理机构要根据国家法律结合地区特殊性与本单位管理特点,制定符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法律法规与制度标准,对档案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信息标准、信息服务人员行为予以规范与统一。只有搭建起完整的法律与制度框架,才能使媒介融合下的档案信息服务沿着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健康运行。二是维护档案信息服务安全稳定。优化档案信息服务需要稳定的技术支持,确保档案信息服务终端设备、存储设备安全稳定,打破以往档案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与专业的计算机技术部门形成合力,发挥技术因素的驱动力,针对不同的信息需求和利用倾向,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档案信息服务。三是促进档案信息服务生命周期生态化发展。基于新媒体易删改、易于编辑、主体广泛等特点,为确保档案信息内容的证据性与信息传输渠道的安全性,在档案信息的形成、收集、序化、整理过程和档案信息开发集成、传播、主题化过程中,嵌入现代化RFID技术和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保证档案信息不可修改。刘越男、吴云鹏的文章指出“区块链集成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多重技术,相比数字签名、时间戳和数字摘要等单项技术,其在维护数字档案真实性(非伪造、不可抵赖、抗篡改)方面具有创新性突破:数据一旦登记进入区块链,在多个节点的共同监督维护下,将以难以更改的方式永久保存。”运用先进技术确保信息有效传输,保障档案信息服务安全,将促使档案信息服务生命周期健康、有序、可持续的生态化发展。

(三)优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环境。一是丰富档案信息服务内容。档案信息服务的内容不仅来自于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所形成的电子信息与原生的电子文件,还包括了新媒体记录的电子信息。2016年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实施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规定:电子数据包括网页、博客、微博客、朋友圈、贴吧、网盘等网络平台的信息。这些以数字形式形成、存储、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都成为电子数据,可以有条件地转化为档案信息。新媒体记录的电子信息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二是提升档案信息服务需求者参与性与满意度。档案信息服务将传统用户与档案馆之间“人与档案”的关系升格成为“人与服务”的关系,拓展和扩大了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和渠道,建立起良性反馈机制,增强了信息需求者参与性与体验感。信息需求者不仅可以提出利用需求,表达主观感受,还可以向档案管理机构提供珍贵档案,参与档案的形成,补充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中不完整的部分,档案信息服务部门更应该更新管理方式与理念,提升服务意识,让档案信息服务成为一个以信息需求者为对象,以信息需求为指引,以交互式参与为模式的“友好型”服务,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畅通信息提供者与信息需求者之间的沟通渠道,提升信息需求者的参与性与满意度。三是加强对档案信息服务从业人员的关怀与培养。培养复合型档案服务人才,不仅要注重档案学专业教育,同时要注重计算机程序设计、网站与网页维护,APP开发与使用、传播学、应用传媒等综合知识的学习,档案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对档案信息服务内容进行挖掘和分析优化与推送。还要加强对档案从业者的人文关怀,关注档案从业人员的情感体验与健康风险,提升档案从业者的工作激情,建立起一只业务水平高,工作作风硬的档案工作者队伍。

[参考文献]

[1]胡德才.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J].新闻大学,2015(05).

[2]杨丹,张锐.档案馆应用移动数字终端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档案学研究,2018(01).

[3]周林兴,刘星.媒介融合语境下档案文化传播:轨迹、能量与发展方向[J].兰台世界,2017(04).

[4]刘越男,吴云鹏.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既有探索及未来发展[J].档案学通讯,2018(06).

作者:孙艳秋 周欣娟 单位:萍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