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金融结构升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

金融结构升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

摘要:农村金融机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可以显著提升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并使“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另外,迅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又进一步推动了金融机构的优化,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对二者的关联性进行了剖析,并从农产品属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这两个方面,探究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金融机构产生影响的因素,最后则从金融机构类型、金融服务政策、小额贷款等方面阐述了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二者辩证关系的研究,可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金融结构;结构优化;农村经济发展

一、农村经济增长的适应性和农村金融结构变化二者的关系

(一)农村经济增长有效推进金融结构的转变,金融结构的变化紧随经济增长态势

针对于经济学角度来看,金融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的发展二者之间具有双关性,也就是说,这两者之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不仅会导致另一个因素发生变动,而且还会使这个变动反作用于自身。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为什么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可促使农村经济结构、农村经济总量、农村经济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最近几年,我国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不断出台各种支农政策,从而使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另外,现代农业的兴起、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以及与农产品相关的产业链的延伸,又为农村经济的转型提供了强大保障。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经济对于发展资金的支撑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而政府提供的专项拨款却又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适应农业经济增长需求的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得以产生和发展。农村信贷服务机构的出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助推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1]。这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借贷问题,不再依赖于单一的政府拨款形式来解决,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民融资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平台,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使得农民树立了现代金融理念,多种类型的金融服务机构不仅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保障,而且还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进一步改进。

(二)农村金融结构的变动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条件,金融机构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趋势相一致

一直以来,农村经济呈现出自给自足、发展滞后的局面,这也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非常缓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金融市场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的境地,这可以说与农村经济的封闭性有直接的关系。现代经济学指出,金融结构的调整能够直接制约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会反过来促使金融结构不断提升其服务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总量的逐步增加,对金融市场提出了更高的服务需求。在这种状态下,金融市场开始增大了对金融资产的配置,推出了多类型的金融服务机构,并渐渐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从而促使农产品市场逐步发展成熟。另外,农村金融机构及其服务网点的建立,使农村经济得到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提高了用于发展农村经济的资金周转率,降低了资金周转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再则,越来越全面的金融产品服务,使金融机构由单一的储蓄功能扩展为信贷、融资、转账、担保等多元化服务功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服务产品的推陈出新,是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二者相得益彰,共同进步,具有较高的关联性。

(三)金融结构变动可以有效应对农村融资供需方面出现的问题,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农村金融机构将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壮大不仅促使了农村经济呈现出逐渐完善的结构调整,而且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撑和信贷支撑。长期以来,不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的配置,一直在制约着农村经济的顺利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调整和优化的金融结构,使农产品的交易市场更加开放,并迅速加快了农村的市场化进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退出农村发展的历史舞台,市场则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者。而尤为重要的是,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减少农村融资供需矛盾,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不仅在逐年增加资金配置力度,而且其服务效率也在同步提升。

二、农村经济增长限制农村金融机构变动的具体方面

(一)农产品自身属性展现出农业产业的弱质性特点,外界环境变化将对农产品产生影响

农业产业自身呈现出较弱的经济特性。自古以来,农产品就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的依赖性,可以说气象、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直接决定了农产品的生长。因而农产品会面临无法人力消除的自然风险,比如,温度反常、干旱、洪涝、霜冻、冰雹等都会直接制约着农业生产,使农村经济遭到损失。而这些自然条件是无法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改善的。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产业,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是非常高的[2]。另外,在产业链结构中,市场对原料和食品的定位,又决定了农产品的需求层次。因而,农产品的需求空间较小。面对扩张较小、弹性不高的状况,如果农产品的供求平衡被打破,在交易终端必然会出现产品产量不足或者产量过剩的状况。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农产品中生鲜类产品通常会受到时间、空间、温度等因素的限制,非常不便于及时交易,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损耗,对农产品及时变现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再则,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周期性,而且其供求状况往往不能得到市场及时调节,从而造成了供需矛盾得到激化、农产品市场发展畸形,农产品的低收益与其自身的附加值较低有一定的关系。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农产品具有相当大的不稳定性,在宏观经济GDP中,农业经济的比值最低,而这种特性又给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状况较差,出现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以及信用盲区

对比以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呈现出跨越式发展。虽然农村存贷款比例以及贷款规模都在逐年增大,但是受制于不稳定的金融生态环境,违约以及贷款逾期不还等现象也在逐渐增多,从而阻碍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与城市相比,不良的农村金融环境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不健全的法制环境,使金融债权得不到正常保护,农村企业以及农户经常发生恶意贷款行为,这也是导致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恶化的主要原因。二是征信体系不完善,无法甄别某些借贷行为和借贷者身份,进而导致不良贷款和金融风险得以增加。三是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影响了惠农资金的正确流向,大多数资金被注入到乡镇企业或其他行业,而农业机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却得不到资金保障。

三、农村金融结构为农村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

(一)多种金融机构呈现协同配合的发展形势,为农村产业发展给予多方面支持

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的繁荣以及“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都离不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多元化、复杂化和特定化的金融需求。所以,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形成农村经济领域全覆盖、有侧重的,并且多个金融机构共同合作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在以上格局形成的同时,还应当赋予农村发展银行一定的政治任务,与当地政府携手,积极推出惠农政策,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更新服务产品,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粮油收购工作的开展带来大量资金。农村邮政储蓄银行依靠其服务网点数量多、覆盖率高的作用,保持较高的储蓄资金的回流速度。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大力扶持村镇银行、村镇信贷合作社等多种金融服务机构,增加多个服务网点,创建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服务平台,同时还应当创建农业保险体系,在农村经济中注入商业保险的概念。另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逐步开辟与农产品相关的期货市场,使农村发展完全实现市场化。而农业银行和农信社等服务机构应当充分发挥扶贫功能,不断完善扶贫功能。

(二)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迎合市场需求,推出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项金融服务政策

农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第一产业,也是基础产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提升综合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国始终关注农民的生存与发展,致力于采用多种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各个省区要及时推出联保、信用和小额贷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农村经济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还应当积极鼓励各类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产品,进而促使农村信贷市场逐步得到成熟。此外,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性质上不应当等同于其他金融机构,而应该成为政府的有力助手,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为解决农村“三农”问题及时推出各类惠农产品。金融服务工作者更应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深入农村搞好市场调研,充分把握当地农民的贷款需求,从而设计出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各类金融机构既要有各自的服务特点,也要加强彼此的沟通与合作,并着眼于农村土地流转,为广大农户提供租赁业务。

(三)放宽农户贷款申请限制因素,注重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发与运用

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当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放宽对农户提供贷款的条件,在控制放贷风险的基础上,允许农户以抵押土地经营权的方式获得足够的贷款。银行金融部门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应当面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并使家庭承包责任制与资本优势挂钩,确保资金回流得到保障,创建并完善以农村自治机构和当地政府为主的资金担保机制,搭建可供农户获得贷款的服务平台。

四、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机构可为农村经济的提升保驾护航,但是,当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保持同步时,必然会导致资金供需不平衡。因此,要想使农村经济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必须创建一套具有适应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田靖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研究[J].经贸实践,2017(9):103-103.

[2]于彩凤.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J].时代金融,2017(8):106-107.

作者:张小凤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