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素质能力培养探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素质能力培养探索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成为设计类专业中的热门专业。其所涉及的知识有造型艺术、艺术设计、交互设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图形学、信息与通信技术等。虽然它在当今设计学院中成立相对较晚;各大院校的培养方案倾向性略有不同,但根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点,其素质能力培养方案是近似的。研究该专业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所要具备哪些类目;培养目标与训练要求是否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定相互对应;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在能力培养上是否具有阶梯与递进的作用等问题,从而避免了课程间的脱节现象,或由于素质能力不高而导致毕业设计作品质量欠佳,或与社会所需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等。

关键词:素质能力;能力培养;专业能力;数字媒体艺术

一、设定专业素质能力的意义

依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专业课程方向大多分为数字影像、数字交互、数字动画、数字娱乐与特效、数字艺术、数字空间、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媒体应用策划等,若专业素质能力未能明确确立、专项训练针对性不强,会导致培养方向模糊、能力积累不足,甚至造成知识脱节断层等现象。要想构建符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知识框架,需要与社会所需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要求挂钩,那么研究素质能力培养、设定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目录及相互关系

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为例,四年本科专业课程如下图1。从表1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四年课程有些互相补充,如《视听语言》和《影视编剧基础》;《影视特效制作》和《音效编辑》。有些呈递进关系,如《影视创意设计》和《微电影创作》;《原画设计》《动画制作基础》和《影视动画高级设计与制作》。如果前期基础课的能力培养未做到位,会影响到高年级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甚至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佳。反过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培养的所有能力,也要安排在四年课程中得到一一锻炼,不缺项、不漏项,才能与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相吻合。

三、八种专业素质能力

依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毕业生社会需求情况,总结了八种数媒专业的学生所应必备的专业素质能力。

(一)造型变形能力造型能力可以说是所有设计学院的入学门槛,设计绘画语言成为表达创意与想法的重要载体。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的技能,进入大学细分专业后,训练项目倾向不同,除造型外,还强调变形能力。数媒专业要求的内容多以分析与研究物体内外部结构基础并总结物体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全新的设计思路,如在角色造型中:局部的夸张与变形、整体的夸张与变形、服饰和道具的夸张与变形等。

(二)材质表现能力在立体构成、形态构成项目训练中,材料的选择、质感的表现尤为主要,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专项训练中,也经常强调材质的重要性,如数字媒体艺术中,强调选用“恰当的”材料,精准地展现数字艺术中所呈现的预期效果,甚至材质在整个作品中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三)空间构成能力

“空间构成能力”要求学生树立整体的“空间形态观”,把塑造实体形态与空间感受相结合,以提高对空间形态的设计构想与创新能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空间构成能力,表现在对影视空间、游戏空间、虚拟造型空间的理解,与其他专业,如环境艺术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等有所不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不仅要求具有空间的想象力和空间的组织能力,还要求对形式美感与多样性的把握,同时要求学习、研究“浸入感”与空间的关系,以及其设计方法和表现应用。

(四)色彩表现能力

色彩知识在许多基础课都有专门的训练,如设计色彩、色彩构成、色彩心理学等。其中设计色彩,它强调了主观“去设计”,而不是模仿与重现。设计色彩和设计素描像一对孪生姐妹,设计素描是基础素描的创意思维的升级,而设计色彩是基础色彩的创意思维的新表达。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学生对色彩心理学有一定的学习。不同的色调能够调动不同的情绪和反应,能够影响用户对创作作品的认知。[1]诸如动画类课程中角色的情绪渲染能力培养;影视类课程中影调设定与分析;交互媒体艺术课程中色彩与情感互动的关系等[2]。

(五)运动规律掌握能力

运动规律就是对运动之美的探索,深入分析运动的物理规律、人的视觉及心理规律,研究人类、动物和水、火、烟、电等自然现象的运动原理与表现规则[3]。数字影视创作、动画创作尤为重要,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明确运动规律的重要性,熟练掌握运动规律的基本表现技巧,包括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人物的基本运动规律、动物的基本运动规律以及自然现象的基本运动规律,培养创造运动、表现运动的创造性思维。

(六)镜头画面表现能力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无论是影视还是动漫方向,都要求学习并掌握视听语言能力,理解镜头画面表现意义。视听语言能力强调在时间轴线上利用符号、图像、声音等元素进行信息传达,主要包括拍摄机位与角度、景别、运动镜头、蒙太奇、声画关系等知识点,要求学生通过对视听语言理论及现代观的学习,配合实例分析,在脑海中形成自主镜头感,形成自觉的视听思维,最终创作出优秀的影视作品。

(七)数字艺术审美能力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十分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数字艺术审美教育是以直观的、自觉的、潜移默化的、引导的、参与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整体审美态度和审美观念进行培养,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如审美鉴赏力、审美感知力、审美创造力、审美理解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感力等[4]。

(八)创新思维能力

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首要目标。设计之美的第一要素就是“新”,设计要求新、求变、求异,否则就失去设计的意义[5]。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表现因素很多,如数字动感,使得画面调度更加自由;数字音效,带来高效的音响处理、真实的声音设计和多样的音乐创作;数字特效,丰富了画面处理、造像和合成效果;数字肌理,既能真实模拟自然肌理,也会有计算机自身的独特创意;色彩的数字化使得创作者可以自由地对其调整和再创造。所以锻炼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该专业训练目标的核心。

四、结束语

总结了八种素质能力,它们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量身打造最理想的知识框架,明晰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方案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类目,成为课程指导和大纲设定的依据,使得课程之间相关知识层层铺垫、相互衔接;与时俱进,并与社会所需人才要求挂钩。由于专业特点,其专业内容必将紧随行业发展而发展,今后根据数媒发展趋势,或许对该专业培养方案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数媒专业的教师,应时刻关注供需之间的内化效果,设定最佳教与学的解决方案,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构建更合理的知识框架,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四达.交互与服务设计-创新实践二十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殷俊,宋晓利,王付刚.动漫衍生品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

[3]贺希.基于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创新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18(05):20-21.

[4]刘勇,刘静.造型艺术审美教育随谈[J].职大学报,2017(02):122-124.

[5]顾茜茜.浅谈新时期高职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1):4-5.

作者:刘新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