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字教学设计范文

数字教学设计全文(5篇)

数字教学设计

第1篇:数字教学设计范文

1.新课程理念。

第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海陆变迁一节中,数字星球把真实世界的问题带入课堂,让教学贴近生活实际,便于学生将所学内容迁移到生活中去。第二,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数字星球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通过有效融合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新型教学环境。第三,强调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分成小组,按照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要求,借助数字星球系统提供的图像资源,组内分析讨论,形成结论。笔者认为数字星球在体现以上三种理念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在开展立体、抽象知识教学时,进行模拟演示,进而实现学生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能够提供给学生系统本身自带的资源包,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自动获取网络资源,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PPT课件与数字星球关联进行展示,并且在学生探索、自助使用的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产生学习的欲望。

2.建构了多样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2篇文章主要涉及三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探究模式。利用数字星球动态、立体展示教学内容、自带资源包及联网补充资料的优势,通过设计一系列有目的、分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分析数字星球,实现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但是,在教学思路、提问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种是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是徐宝芳教授在2003年提出的,“双动”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两案”指的是学习方案(简称学案)与教学方案(简称教案)。目前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完成了系列的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案、学案、课件、story动画、球面动画。完成了基于数字星球系统地理微课程设计。第三种是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原来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叫脚手架。其作用是在建筑房屋时起暂时支撑作用。该术语运用在教育领域,用来描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该学生给予的有效支持(支架),当学生的能力得到增长以后,就可以撤去该支架。如在地球的自转运动一节,用数字星球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转偏向力,并引导学生画出来,为学生学习建立“支架”。地理教学设计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抓手,指导教师有效、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但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素养,这就需要建立学生学习的抓手———学案,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配合教学方案实施,而目前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缺乏学案的设计。因此,笔者认为三种教学模式中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具有完整的教学思想、设计环节,有教案和学案两大“抓手”支撑教学,目前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已经开发出相应的案例且提出了在教案、学案、课件等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以此为基础对开展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大有裨益。

3.多种媒体配合使用。

每种教学媒体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因此需要多种教学媒体的配合使用,数字星球也不例外。12篇文章中有10篇文章将数字星球系统和其他的教学媒体结合使用。第一,与PPT结合。由于我国班级学生的容量比较大,小小的数字星球照顾不到所有的学生,如何扩大数字星球系统的传播面需要深入研究。在教学中可以将数字星球系统与PPT等结合使用,发挥数字星球的优势,利用PPT来弥补其不足。第二,与实物媒体相结合。如,在讲述大陆漂移一节时用带文字的硬纸板制成非洲和南美洲轮廓,演示大陆凹凸吻合现象,再用系统平台引导学生寻找大陆漂移化石证据、冰川擦痕证据。第三,与录播系统相结合。利用数字星球系统呈现仿真模式的功能制作微课,对适合用数字星球系统演示的专题内容进行长约5分钟的教学设计,并录制微视频,最终开发一系列“数字星球系统技术与地理专题内容整合”的地理微课程资源[11]。辅助教师课中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自主学习。但是在各个媒体的配合使用中,我们也要注意到,一个媒体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运用其他媒体进行演示,否则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充分发挥数字星球系统的多种功能。

根据使用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教具和学具功能;根据呈现特点不同可分为演示功能和探究功能;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可分为讲授知识、科学普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功能。12篇文章均体现了数字星球的讲授功能、教具功能和演示功能,只有3篇文章运用了学具功能,3篇运用了探究功能,1篇科普功能,1篇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功能。因此数字星球的教具功能和演示功能体现较为充分,但学具功能、探究功能、科普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我们还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教学方案,用以普及地理相关知识。如数字星球自带的关于黑洞等的视频,可以用于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再者我们应看到数字星球系统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如利用数字星球系统演示大陆漂移的过程、各大洲的代表性动植物。讲解魏格纳论证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及探究精神的培养[5]。

5.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反思不断增多。

在12篇教学设计中有3篇文章对教学设计反思进行了专门的论述。而且这3篇文章都是近两年来发表的,从而可以看出,人们正在探索如何设计出更好的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2篇文章中提到了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指导下如何开展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及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如“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很多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存在环节不完整,地理教学目标表述不准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路、策略与模式较为轻视,教学方法不全面等问题。”但是这些反思大多停留在教学设计本身,没有深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二、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几个问题

1.对教学设计理论认识不够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后总结、板书设计、习题设计几个方面。且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有一定的标准。一个完整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应该在形式上包括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内容上遵循每个环节的设计标准。笔者通过研读12篇文章发现,多篇文章存在赘述和缺失教学环节、教材分析不到位、教学目标表述不具体、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混淆、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混用、教学重难点分析不到位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教师没有按照教学理论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的理论认识不够。

2.学生使用不充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都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以及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作为使用的主体。12篇教学设计中,只有3篇文章设计了学生使用了数字星球的环节。而其他教学设计数字星球只是作为教师的一种教具存在。学生没能锻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资料、探究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3.缺乏技术指导

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数字星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体,在如何选择资源、如何设计课件、如何流畅使用数字星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设计中针对有难度的部分加入相应的技术指导是有必要的。而在12篇教学设计中只有2篇文章提到了如何制作数字星球系统的课件。如“story及其附件设计”,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由于数字星球系统课件制作方法的更新,现在的制作方法和以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需要及时更新我们的技术。

4.研究意识薄弱

自2008年引入数字星球系统以来,目前除去宁夏、贵州外的其他省份都已经建立了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实验室。到目前公开发表的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只有12篇,由一线教师独立发表的只有两篇。虽然近两年来研究数量有上升的趋势,但总量还是不足。

5.设计规范不完善

在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中,如何明确数字星球在本节课教学中具有其他教学媒体不具备的优势。12篇教学设计中提及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在内容选择和课堂组织上的注意事项,总结了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几点反思并提出通过记录数字星球的使用主体、次数、频率来考量其发挥的作用。在规范和评价基于数字星球的地理教学设计上起到了引导作用,但是其定性和定量的指标都不完整,有待进一步开发。

三、关于加强基于数字星球系统教学设计研究的建议

1.加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

多篇文章存在的教学环节缺失、教学设计内容表述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掌握不扎实。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加强教学设计的理论学习,将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设计出集科学与新意于一体的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

2.强调学生对数字星球系统的运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重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使用的方法、探究的程序上指导学生,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更加认真细致地观察、描述数字星球。

3.完善技术指导。

数字星球作为球幕投影在制作课件上和平面的PPT有着较大的差异,如何在球幕上插入文字、图片,如何在球幕上制作动画效果以及如何实现数字星球的图像、动画、视频和PPT的链接等,我们都有必要将自己的小技巧加入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中。

4.提高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研究意识。

一线教师和学者应提高对数字星球的研究意识,从挖掘适合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内容到开发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设计及如何有效、充分、多样地利用数字星球系统进行教学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

5.构建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认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定性、定量指标,建立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必要的,它能够规范、指引和评价教学设计,保证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在各个环节的设计上做到科学准确且充分和有效地发挥数字星球系统的作用。

四、总结

第2篇:数字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小学阅读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成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应用网络校园,开创一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是社会和未来对学校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要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学生形成诸多能力中的基础能力。目前而言,语文阅读教学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环境的教育魅力,把它适时地融入到小学阅读教学之中。那么如何设计一节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阅读教学课例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激趣。

(一)查知作者导入

作者的生平与写作背景,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前,教师查阅网络资源,将作者的生平、所处的时代、代表作品等信息利用数字化手段有效的组合,根据教学需要呈现给学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学生对故事本身已经十分熟悉,对安徒生这个名字也早就知道,教师根据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情况,边出示画像边简介安徒生,引领学生真正了解名家,并通过网站了解周作人先生对安徒生童话的评价“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以诗人之笔写,故美妙自然,堪称神品”,学生通过他人对安徒生作品的评价,产生想品其美妙自然的语言的学习动机。

(二)相关视频导入

多媒体网络资源集声、形、色、动态于一体,给人以多感官刺激,极易营造学习情境,加深体验。如在描写历史事件类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故事背景离学生时空距离比较大,常常感到学生很难入境,不易共鸣,而多媒体资源则具有明显的易加工转化和直接可视的特点,强烈的视听冲击可以重现历史场景,给学生带来现场感,有助于学生了解内容的背景,感受当时的场景。如《长征》阅读指导时引入《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画面,则把学生们带到了强大的故事背景之中,当学生们观看结束后对于体会当时红军战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最终创造了奇迹则能产生强烈的思想震撼与共鸣。又如在教学法布尔的《昆虫记》一课时,在学生读完各种各样的“蝉”之后播放《动物世界》中“金蝉脱壳”的相关视频资源,形象逼真的画面、动态可感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激发了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

(三)背景简介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类课文的阅读教学,由于故事背景离学生时空距离比较大,常常感到学生很难入境,不易共鸣,尽管教师慷慨激昂地讲解学生们也无法身临其境、情动辞发。教师事先在互联网上查找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源,制作成主题网站,供学生阅读浏览,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教学《世界和平条约》一课时,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对于战争并不了解,对于和平的向往不是很强烈,如果局限在文字内容上,是很难实现教学目标的。因此在数字化环境下创设《世界儿童和平条约》主题网站,链接到校园网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课上的时候,对于条约及其背景介绍等,让学生到网站自主学习,通过大量的阅读相关的资料,观看有关战争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残酷,使学生产生渴望和平,向往和平的强烈愿望。又如香港离我们比较远,可以说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香港,在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为了加深学生的体会,可选择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教学,运用图片和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会到香港的繁华和美丽,并由课上延伸到课下,学生利用网站拓展延伸性学习,了解香港的历史、经济、名胜等各方面信息,使学生产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方法引入、重点导读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除需要我们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有时也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在初读课文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找出读写结合点,进行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的引导,进行品读感悟至关重要。如教学《母鸡》一课,关注文章的结构,以总—分的形式描写了母鸡的态度变化,接着引导学生阅读《猫》《小麻雀》等课文,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总—分的构段方式。又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抓住“小英雄”这一议题,再引出《夜莺》、《小兵张嘎》、《王二小的故事》和《于廉的故事》等多篇中外小英雄的阅读材料,运用求同比异的策略,归纳“小英雄”具有的共性,比较中外“小英雄”的差异,从而了解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同类任务形象的基本特点。

三、开放阅读、习得方法

通过重点导读,学生对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学习后,依托专题网站,开展开放性(包括内容的开放和同体裁的开放)阅读,在开放式的自主学习中习得阅读和写作方法。如《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学生在习得方法后,进行练笔,介绍香港的电影业。充分实现了读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教学黄河象》一课,在理顺课文的叙述顺序后,根据作者留下的推想空间,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素材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四、回归主题、拓展延伸

课文的选文从来都不是孤零零地存在于教材体系中,因此适当补充阅读材料,对文本资源合理链接,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格局。在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以后我们可以围绕文章的主体,按照线性路径开展拓展阅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在课的结尾,通过专题网站补充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拇指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实现通过学一篇带一类,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进行非线性路径的主题式阅读。如学习完《第一次抱母亲》等一组亲情类课文后,可寻找多篇内容、结构、写法等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并配上相应的读后思考题、练习题,供学生阅读练习,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阅读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戴正兴.《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20问[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03):11-15.

第3篇:数字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翻转课堂

引言

在数字电子技术中,格雷码运用也十分广泛。这是因为格雷码具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相邻的两个格雷码在跳变的时候,只有1位发生改变,可以有效地避免瞬间模糊状态。如十进制数7和8,分别采用8421BCD码和格雷码表示。在十进制数由7跳出8的瞬间,8421BCD码的4位二进制码都发生了跳变,格雷码只有1位发生了跳变。图1为8421BCD码和格雷码关于十进制数7、8跳变对比图。格雷码的特点是循环码,循环码具有反射性和循环性。

1格雷码的反射性

首先来看格雷码的反射性,给出1位格雷码G0的时候,G0的取值是0和1。图2为一位格雷码。给出2位格雷码G1G0的时候,可以把十进制数1和2之间看出一条虚线,首先把1位格雷码G0的两个值沿着虚线对折印在虚线的另外一侧。图3为两位格雷码反射产生图。然后,为了区分是原来1位格雷码的0和1,还是反射产生的0和1,在原来的0和1前面补0,后来的0和1前面补1,得到2位格雷码。图4为两位格雷码。给出3位格雷码G2G1G0的时候,可以把十进制数3和4之间看出一条虚线,把2位格雷码G1G0的四个值沿着虚线对折印在虚线的另外一侧。图5为三位格雷码反射产生图。为了区分是原来2位格雷码,还是反射得到的格雷码,在原来的值前面补0,发射得到的值前面补1,得到3位格雷码。图6为三位格雷码。同样的道理,可以给出4位格雷码。由格雷码的反射性可以得到多位格雷码和十进制数的对应关系。图7为四位格雷码。

2格雷码的循环性

格雷码的循环性是指格雷码的循环邻接特性,在格雷码中,不仅0和1相邻(相邻的格雷码只有1位发生跳变),1和2相邻,格雷码的首尾也是相邻的,如对于2位格雷码来讲格雷码的0和3相邻;对于3位格雷码来讲格雷码的0和7相邻;对于4位格雷码来讲格雷码的0和15相邻。格雷码作为卡诺图的编码方式,在化简中起到重要作用。

3翻转课堂设计

格雷码应用于卡诺图化简法,作为一种重要化简法的基础,格雷码的编码方式更尤为重要,翻转课堂讨论应用中,学生通过形象的比喻:把一位格雷码的0和1看作是钢笔墨迹未干,把黑板看作是一张纸,把虚线看作是对折线,沿着虚线对折就把一位格雷码的0和1印在了虚线后面形成新的格雷码,为了区分是原来的格雷码还是后生成的格雷码,在原来的格雷码前面补0,在后生成的格雷码前面补1。通过各种交流,学生不仅掌握了n位格雷码的编码方式,也掌握了格雷码的特性,为下一步卡诺图化简法奠定良好基础。

4结语

第4篇:数字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字时代;字体设计;教学创新;分析结论

字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传播途径,从目前来看,字体的形式越来越多,但是必须做好字体的设计工作,防止消极的字体文化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过,怎样和数字化时展相适应,进行良好的字体设计教学和创新是现在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通过全新的理念引导学生可以树立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丰富字体设计教学,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的具体分析。

1数字时代新面貌,字体设计更重要

1.1数字时代文化体制

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不管是汉字方面还是书写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所以在进行字体设计教学时必须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研究好字体的偏旁部首设计,研究好每一个字的笔画和结构。事实上,中国的汉字文化中强调韵律美感,强调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但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很容易将学生束缚在思维定式当中,不利于进行创新性的字体设计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要形成字体设计创新性思路,形成良好的教学思路。

1.2促进字体设计尤为重要

通过创新字体教学设计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文字形态的意识,通过新的媒介进行多样化的探索,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突出的东西,让学生理解其深层次内涵。事实上,不管是数字还是字体,它们都是一种表达的媒介,通过这些媒介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发散思维进行设计,丰富自己的思路。在实际的课堂开展过程中,必须在更多的视觉效应内产生积极的效应,这对于整个教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1.3优化字体设计课程结构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做好课程的安排工作,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字体设计教学过程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过去规定的限制,让学生发挥好个人的想象力。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方式时,必须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这样才可以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设计的思维。

2新时代字体设计的迫切性和教学方式创新的紧要性

2.1字体的新形象和新气质

在进行字体的设计时,要注意设计出来的字体有一定的吸引力,表达要清晰,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新字体的设计和其他设计不同,学生要打破多年的思想禁锢,借助于文字的书写笔画进行设计,形成字体的新形象。另外,在进行字体设计过程中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应营造在良好的设计课堂氛围,让学生创造出更加新鲜的视觉表达方式,进一步设计出更具美感的字体。

2.2字体设计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字体设计教学过程当中,只有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才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改变传统的枯燥的艺术课堂。所以,相关的艺术老师必须丰富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具体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第一,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字体设计,让学生们对于字体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通过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第三,可以针对一个事物进行联想,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让整个课堂更加有意义。

2.3字体设计教学方式创新的紧要性

在设计字体的过程中,要和学生个人的想象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造诣,提高学生个人的动手能力,产生更多的文化教育成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字体设计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字体设计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在数字化背景下,只有做好字体设计教学工作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创造更多的字体文化,加大创新力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会在不久的将来取得璀璨的成果。

3结束语

在数字化时代到来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积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取其他民族中先进的文化。数字化时代下要做好字体设计教学工作,加大教学的创新力度,和时展相适应,不要丢弃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才能在数字时代下更好地进行设计教学创新。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时代字体设计教学与创新,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沈艳.品牌形象发展维度下的字体设计流变[D].浙江工商大学,2012.

[2]张玲琅.浅谈当代字体设计教学的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2,(21).

[3]李航.从汉字字体演变论数字化境遇中的汉字字体设计[D].苏州大学,2013.

[4]张世柱.数字时代网路环境中合理使用原则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

第5篇:数字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电气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思政元素

“电气电子技术”课程作为供用电技术专业的电学入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授课内容包括电工、模电和数电三大模块。目前,该课程教学重知识灌输,轻学科德育和工程思维的培养。因此,实施基于思政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1],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具备正确世界观、政治观和道德准则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十分必要。

1思政理念下的“电气电子技术”教学设计

本课程是以常用电子元器件构建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教学内容,课程蕴含丰富的工程思维,如基本电路模型、定律及交直流电路分析方法,需遵循电学基本规律解决问题。模拟和数字电路[2-3]以工程实用为导向,按照先模电后数电、先器件后电路、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展开,主要针对工程实际需求来设计。电路分析先静后动,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如估算法、图解法、微变等效法、等效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等;电路参数分析与计算也不过分追求精确精细,采用工程化观点进行简化或近似忽略等处理;对于电路系统,电路设计与制作满足够用、功能实现以解决实际问题即可,注重系统协同与综合集成。因此,教学设计注重锻炼工程思维能力,深挖并提炼思政元素,映射到国家策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具体化的案例载体中,建设思政教育案例库并根据授课效果及电子技术新动态及时调整和完善,融入日常生活中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4]。

2融入思政元素的“电气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开发

2.1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入点

2.1.1电路部分。“电路模型及基本物理量”以风筝实验、发电机发明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做任何事情要不怕挫折,持之以恒,对真理不懈追求。“基尔霍夫定律”通过电学实验将抽象定律与真实电路相关联,指出哲学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感悟到在学习生活中要脚踏实地、诚实守信,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和6S管理工作习惯。“叠加定理”以“量变引起质变”为切入点,告诉学生永远不要小看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中点滴知识的累积量变导致质变;现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只有不满足现状,不断更新所需知识,才能不被时代淘汰,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戴维南定律”强化等效概念,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和分析电路的能力,引导学生遇到难题时打破思维惯性。“正弦交流电”以交流电波形图引出人生跌宕起伏、顺逆境等话题,激励学生要不忘初心,勇往直前,敢于担当,阳光总在风雨后。“三相交流电路”以三相电实验引出安全用电、触电及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电力安全意识,通过星/三角电路的搭接与测试,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心专注的工匠精神。2.1.2数模电部分。“半导体基础”以半导体新材料碳化硅及应用实例引出节能减碳的重要问题,树立学生绿色低碳理念。“半导体器件”从大功率电力二极管到GTO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引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科普国家政策及未来工业发展方向。“放大电路”以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采用等效法和模型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着眼于事物本质联系和内在特性。“集成门电路”以我国电子技术发展及应用为切入点,客观介绍我国芯片技术发展现状及美国贸易制裁,指出我国技术“卡脖子”问题[5],告诉学生实现科技自主的重要性,每个人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逻辑代数”以逻辑函数五种表示方法引出事物多样性的唯物主义观点,告诉学生做事要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并通过逻辑函数化简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组合逻辑电路”以其构成单元“门电路”为切入点,引出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并通过播放十四运会举重比赛相关视频及举重裁判表决电路设计,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应具备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追求卓越的精神。

2.2课程思政具体案例

以“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为例阐述课程思政开展情况[6],教学目标为:1)素质目标,培养严谨求实的工匠精神、安全规范操作和6S管理意识,及团队协作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知识目标,掌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及数字芯片选择方法。3)能力目标,正确进行数字逻辑芯片选型、识别与检测以及简单逻辑电路设计;完成组合逻辑电路接线调试及排故。如表1所示。

3课程教学推进步骤

1)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从教学设计上[9]做好底层实施方案设计;增加安全规范操作、安全用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内容,注重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学科德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并对增加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效果考核。2)教学资源建设。以“多元、实用、适用”为标准,先广泛收集和整理本课程的思政资源、时政新闻,并对各类思政教学素材、资源进行分类、归纳与总结,提炼思政元素,再组织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对所有资源进行审查、筛选和审核。3)教学实施。精选课程内容,突出知识系统性和应用性,将课程知识与职业岗位技能有机融合,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充分引入慕课、微课、软件仿真等新颖活泼的教学手段[10]。强化“四维”育训体系,教学环节设计中注重学生知识层面、认知实践能力、思维方式、职业素养四个维度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思政教育为主线,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牢记于心的电力安全意识,引导学生以精工致品质,用细节致匠心,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1-12]。4)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制度。每个教学模块结束后,由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或知识分享,结合行业内最新的重大事件,分析本门课程的关键技术对行业事件的影响或联系。其他小组评价并指出成果中用到哪些知识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点评。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归纳能力、个人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了解产业发展动态,紧跟时代步伐。

4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