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字经济知识范文

数字经济知识全文(5篇)

数字经济知识

第1篇:数字经济知识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图书馆;资料管理;问题;意义;对策

图书馆储存丰富的资源,加强图书馆资料科学规范管理,有助于更好地提高资源整合利用水平,进而为实践应用等提供更多的帮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图书馆资料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信息资源全面共享,不断深度挖掘信息资源价值,有助于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现代化的图书馆资料管理探究,对提高图书馆资源科学化深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

一、加强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

图书资料加强现代化管理,主要是开展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资源全面共享。当今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信息瞬息万变,信息技术不断升级,想要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水平,就需要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资源全面共享利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是推动图书资料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图书资料事业发展需要有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来加强精细化管理,通过开展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更好地结合时展要求提高图书资料事业科学化管理水平,更好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此外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利用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图书资源分类管理,提高图书管理成效。

二、传统图书馆资料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管理效率不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馆资料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尤其是面对庞杂的新信息,数字化出版资料信息的出现等,进一步增加了管理难度,传统手工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图书馆发展要求,也不利于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2.信息更新速度慢,信息化建设进度滞后。传统的图书馆资料管理,主要是依靠人工来进行大部分的工作,包括信息分类汇总等,主要信息来源通道是图书馆内馆藏的各类资源,依靠人工来进行信息管理和分类等,往往效率较低,且随着图书、出版信息不断发展变化和更新,这种依靠人工进行信息采集、汇总整理的模式不能提高图书资源系统科学化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化图书资源建设的步伐。3.图书馆资料管理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法律和技术漏洞。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图书馆资料信息来源渠道,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等引入到图书资料管理数据库中,不断丰富图书馆资料资源,但是在对图书资料开展信息管理过程中尤其缺少完善的法律政策保护和技术支撑,从而导致很多图书信息资料被随意下载,一定程度上可能侵犯著作权、隐私权,此外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不同的图书资料具有不同的储存文件模式,需要进行数据转化,才能更好地加以利用,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完善,进而影响图书资料信息化规范建设进程。

三、加强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的具体对策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升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图书资料可持续更新、利用价值,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1.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硬件设施配置水平。现代化图书馆资料管理,既需要不断引进更加全面的实体资料,同时也要不断完善电子信息系统,才能不断提高图书馆资料管理的全面性,所以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图书馆资料管理硬件设施,配置专业化电子设备,将纸质管理模式和电子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通用的资料管理体系,建立数字网络化资料信息数据库,加强设备维护管理,紧密结合新时代图书馆资料管理要求,完善相应的功能,从而为图书资料系统全面管理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持。2.完善图书资料信息数据库,提高信息深度挖掘和应用水平。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图书馆各类资料信息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系统的数据库体系,形成不断完善和持续更新的图书资源数字化大数据库,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不同的功能和要求,构建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不断引进先进的软件等加强数据转换,形成统一规范的资源转化体系,从而便于不同的资料资源等进行集中处理整合,更好地提升资源共享利用价值。针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利用方面要进行不断探索,持续扩大信息资源的影响力和深度应用领域。3.加强数据资源安全防护,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图书馆资料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数据资源的安全防护,对可能存在的防护漏洞等环节加强隐患排查,建立与纸质资料相统一的电子数字化数据体系,完善备份系统,提高防火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图书资源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要深刻把握新时期信息技术变革和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变革进程中的新要求,加强市场趋势分析,动态掌握内外部市场变化要求,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计算机知识以及网络政策法律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在信息资源检索、整合、深度应用开发等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径、新理念、新方法,切实为保障现代化图书馆资料可持续管理和应用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总之,加强现代化的图书馆资料管理,需要立足实际,从完善硬件与软件系统、加强安全防护与人才队伍建设等角度出发不断努力探索,才能切实提升图书馆资料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图书资源的深度应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萍.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图书资料管理初探[J],黑龙江史志,2015(01)

[2]王占海.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现代化[J],赤子(上中旬),2016(08)

[3]张重续.高校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路径研究[J],西部皮革,2016(07)

第2篇:数字经济知识范文

关键词:数字经济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数字经济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对教师岗位责任理解不够深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教书育人”由“教书”和“育人”两部分组成,“教书”是传授知识,主要是围绕专业而开展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也就是我们理解的日常教学;而“育人”则是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但是,有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深入的理解自身岗位职责,缺少爱岗敬业的精神,仅仅把高校的教师工作简单地看作是教书,奉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观念。认为高校教师只需要上完课就可以了,在课堂外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自身无关,除非是有学生来请教,否则上完课就走。殊不知育人同样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教而不育则会使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无法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1.2存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和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密切,大学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象牙塔。但是市场经济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考验人们道德水平。曾经的象牙塔在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有部分的高校教师因自身思想觉悟不高,同时由于高校薪资相对较低、科研压力较大、职称评聘较难,于是就产生了一些利己主义思想。在受到功利主义的驱使,把精力从校内转移至校外,把心思从讲台转移至商海,把重心从本职转移至兼职。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精致”利己行为也会影响到学生,例如学生在大学课程中做选择时,最先考虑到的是学分,而不是从是否可以获得必要的知识这一方面来考虑。从大学毕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尽管在专业方面确实能力突出,但是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不仅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甚至还有可能会走上歪路,危害到社会。

1.3学术道德修养失范

在我国,高校的教育与科研资源是最为集中的地方,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和高校有着或多或少的合作,高校也是我国科研成果产出最多的地方。这也使得许多高校也将科研的成果和发表的论文作为教师的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增加了高校教师对于学术研究的热情,对我国科研事业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有部分的高校将学术成果完全固化为科研项目、科研论文,将此作为评判教师能力的唯一指标,并将其直接和教师职称的评聘进行挂钩。这导致了部分思想觉悟不高的教师,为了自身利益,大量发表注水论文、发表没有实践依据的“空想”论文和一些“夸导师”“捧儿子”的失范论文,更有甚者“铤而走险”,不惜打破职业道德底线,在学术研究上造假、甚至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的行为。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仅是自身道德的缺失,更是与职业道德相违背,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造成了重大不良影响。

2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2.1有利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的人才培养,关键就在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师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负责精神、敬业的态度、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学生进行以身垂范、言传身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石,这些不仅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且能够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传承,构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接班人的基础。

2.2有利于更好的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大学时期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学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引导者,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健康、快乐、幸福,对学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学生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高校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高校教师的引导,大学生能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文化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职业责任感,促进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2.3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学术研究环境

学术研究是严肃且严谨的。一项优秀的研究成果,能为后人带来启迪和有效的参考;减少低质量的学术论文数量,既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更可以优化学术研究环境,使后来者能更高效的研究前人优秀的学术成果。因此,一个好的学术环境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从高校教师自身出发,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拒绝发表低质量“注水”论文,杜绝论文造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从需求端剪断学术不端行为产业链条,有利于改善我国学术研究环境,有利于促进学术研究领域良性发展,提高我国的科研水平。

3数字经济时代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路径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仅是从理论层面或者实践层面出发,要做到“知行合一”,一方面从理论上使其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什么,包含什么;另一方面,要通过理论来指导高校教师如何进行实践来具体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还要有合理的评价和奖惩机制来进一步指导如何实践。

3.1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

理论指导实践。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离不开理论的指导,需要将职业道德学习贯穿于教师的工作生涯。首先,在高校教师入职时应该进行岗前职业道德培训,有利于高校教师更好的理解教师的岗位职责,有利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系好职业生涯“第一颗扣子”。其次,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高校教师长期不断地学习,因此需要在职期间定期参加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化教师对于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以此来促进和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最后,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不仅仅依靠外界的培训,更需要教师自身在日常自觉、自主学习,通过参与学习分享会,教师分享自己在日常学习中的心得体会,起到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修养共同进步的作用。

3.2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负面清单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确立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向。但是,不同的教师对于职业道德修养具体行为规范准则的理解是不同的。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修养的相关培训,可以让教师了解到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向;进一步细化教师行为规范准则,并建立高校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促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职业道德修养的底线,大幅提高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同时,细化的负面清单还能优化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监管。因此,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负面清单,有利于使教师更高效的提升自我职业道德修养。

3.3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评价与奖惩机制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评价机制,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完善评价与奖惩机制,一方面,通过评价机制对高校教师的行为有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奖惩机制对高校教师教学的工作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评价与奖惩机制,一是在评价环节中,必须要有学生全面参与才能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具有参考性。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人,其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学生是最能直观感受到的,且也是最有发言权的。二是应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评价与奖惩同教师考核完全挂钩,教师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在科研能力的高低,也不仅仅是“教书”水平的高低,教师应回归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态度、育人效果同样是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应该将职业道德修养评价真正作为教师每年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以此来增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教师主动的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4结束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仅反映个人形象,而且对当代大学生“三观”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时代,在物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德道修养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这既有来自世俗以及短视思想的干扰,也有思想觉悟不足所导致的问题。为此,当前必须促进高校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引导高校教师时刻铭记教书育人使命,潜心提升教学和科研的水平,以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榜样,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规范的明确性、评价与奖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为国家培育21世纪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2]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教师〔2018〕16号)[Z].

[3]谢颖,陈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和要求[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1):76-77.

第3篇:数字经济知识范文

[关键词]融合发展;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实施路径;实施建议

质量是出版的生命线。近十多年来,专业出版社整体发展规模呈上升趋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精准的选题策划、严格的质量管理。在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数字出版来说,如何建立健全数字出版质量管理体系,如何进行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已成为专业出版社亟须解决的新课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编辑出版实践经验,围绕数字出版的策划、制作、开发、运营和销售的全过程来探索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可行路径,并分别从打造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硬举措”和提高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软实力”两个方面提炼了相关实施建议,以期能为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一、数字出版全过程质量管控

众所周知,质量管理是始终贯穿于出版物策划、制作全过程的。出版单位在传统出版过程中已建立起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路径和制度,积累了丰富的质量管理措施和经验,并组建了质量管理部门和优秀的编校队伍,在此基础上,数字出版的质量管理既要融合传统出版的制度和方法,又要创新和重塑数字出版质量保障体系,紧紧围绕数字出版的独有特征,从内容建设阶段、技术开发及后期制作阶段、运营和销售阶段去探索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实施路径,进而实现数字出版的全过程质量管控。1.内容建设阶段质量管理内容永远是出版物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式,展示位置,音视频的技术参数、字幕、片头片尾,数字课件规范性,检索有效性等进行审校。另外,还需要额外增加测试环节,特别是对于需要后期制作和技术开发的数字出版物,更需要对其功能性、交互性、承压能力等进行综合测试。最后,对于成型数字产品还需送往专业机构(或用户)进行“一读”,从内容、技术和项目整体上保障数字出版物的质量。综上所述,对数字出版来说,“三审三校一读”制度对于保障出版物质量尤为重要,既不能取消,更不能简化,必须严格落实、坚决执行。2.技术开发及后期制作阶段质量管理近年来,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平台开发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数字出版新局面逐步形成。技术开发和后制作已成为数字出版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平台(网站)、微信小程序、阅读器的开发,还是数字课件、音视频的后期制作,既给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新课题、新挑战,又提出了新要求。技术开发及后期制作阶段的质量管理需着重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加强技术开发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对于需要大量技术开发的数字出版物,因技术开发工作专业性较强,质量人员应深入参与技术开发的需求分析、方案制定、系统实现、技术测试、试运行、系统上线等全过程,根据技术开发流程图,确定各环节质量风险点,并重点对需求实现、功能展现、试运行报告、技术测试报告等进行质量监督,确保技术开发工作围绕既定的技术开发方案执行。二是加强后期制作和数字化加工的质量检查。目前,绝大部分数字出版物都需要进行后期制作和数字化加工。对于专业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物来说,因为涉及有大量的图、表、公式、符号、二维码、超链接、课件、音视频等,在数字加工和后期制作时经常会出现乱码,图注、表注、上下角标缺失,正斜体不统一,图文位置不正确,链接失效,画面卡顿等问题。因此,质量人员在进行质量检查时须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给编校、技术等相关环节,尽快确认质量风险点(分析是属于数字化加工问题,还是技术开发问题,或编校的问题);各环节在确认是否需要修改和修改的具体内容后,再交后期人员剪辑修改;剪辑修改完成的文件由责任编辑确认修改结果,无误后交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检测;检测如无问题,再由责任编辑、质量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交运营人员进行上架工作。3.运营和销售阶段质量管理运营和销售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大家经常容易忽略的一个节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大量的数字出版物依托网站、APP、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展示给用户,数字出版物在运营和销售阶段的“轻资产”“重体验”的特征恰恰非常利于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现阶段数字出版的网络出版属性,扎紧制度篱笆,筑牢质量防线。一是建立线上质量检查制度。与传统出版物相比,数字出版物在运营和销售阶段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轻资产”特征。因此,对通过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物建立线上质量检查制度,非常有利于我们把好质量的最后一道关。[2]根据质量检查相关规定,对所有上架的数字出版物按照20%的比例进行质量检查,特别是当遇到设备故障、服务器迁移、软件升级、网站迭代、断电等情况时,质量检查的比例应该提到50%。二是积极做好营销反馈和更新工作。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已经成为我们进行产品建设和质量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数字出版物在运营和销售阶段的用户反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用户需求从而不断更新内容,更快地了解产品质量进而及时修改差错。我们应充分抓住这一时代特征,利用好这种“迭代式”质量改进方法,不断提升数字出版物的质量。[3]

二、软硬兼施提升数字出版质量

2019年印发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中将“出版质量”作为最重要的一级考核指标,在总分值中占比高达50%。从2021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将“明确出版质量与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评价体系挂钩”“明确出版质量与出版资源配置挂钩”“明确建立责任编辑的责任追究机制”。如何加强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工作是出版单位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1.打造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硬举措一是完善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根基。如在宏观层面上须制定《数字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数字出版物质量管理办法》;在内容建设阶段须制定《数字出版物选题管理办法》《数字出版物制作加工审核流程及品控管理办法》;在技术开发阶段须制定《数字出版物技术开发管理办法》;在运营和销售阶段须制定《新媒体内容审核及管理制度》《数字出版物线上检查与更新制度》。同时,围绕数字产品的选题策划、内容制作、数字加工、技术开发、后期制作、上架运营和销售推广等环节,对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实行多责任人制度,各环节负责人既要对本环节内的质量和进度把控,又要及时沟通协作,配合项目负责人从整体上进行质量管控工作,确保数字产品的出版质量。[4]二是完善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评价体系。在建立健全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对已出版的数字出版物质量进行评价,完善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评价内容及方式。既要对数字出版物出版过程进行质量把控,让质量评价贯穿于数字出版的全过程,如对数字出版物的内容质量、界面(UI)设计、结构功能、后期制作等进行质量评价;又要对数字出版物在运营和销售阶段的用户体验、使用便捷性、产品性能等进行跟踪评价。通过对数字出版物不定期质量检查、常态化的质量评比和建立质量奖惩制度等方式,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实现以质量换流量,以品质换口碑的目标。三是加强数字化加工技术储备和合作中的质量管理。专业出版社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的原因采取和互联网公司、技术公司合作的方式,在合作过程中,出版单位既要时刻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度参与数字化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储备工作,为保障数字出版物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又要对数字出版各生产环节的合作伙伴提出明确的数字加工标准和质量要求,并可采取诸如签订数字化加工质量管理办法的形式来保证数字出版物的质量。2.提高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软实力”一是建立专业的数字出版编校队伍。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是提高数字出版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版单位应建立起一支多元化、复合型的数字出版编校队伍;队伍组成除了传统的专业编辑、校对人员,还应该包括熟悉技术开发的检测人员、掌握数字化加工和后期制作技术的数字编辑等,从而能够在知识层级上形成互补,在内容审核上形成良性互动的协作关系;[5]有条件的还应组建社外数字编校队伍和社外审读专家团队。二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储备。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高度竞争时期,出版单位对外应积极引进诸如互联网(IT)企业的技术开发、运营、销售等各类人才;对内应大力培养复合型编辑(产品经理)、质量管理人才。出版单位应不断加强数字出版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数字出版业务交流会,鼓励数字出版人员积极参加数字编辑职称考试,努力实现融合出版下的人才转型,为数字出版的质量管理打造新的闭环。

三、结语

随着数字出版转型和融合发展的持续推进,数字出版的质量管理工作应紧紧围绕数字出版的时代特征,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方向,坚持从数字出版物的全流程进行质量管理的探索和创新,久久为功,数字出版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管理机制会越来越完善和成熟,最终为我国数字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江肖莹.浅析数字出版物内容质量的全流程管控[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8)

[2]陈光耀.数字出版物如何走出质量建设困境[J].中国出版,2013(12)

[3]张宏.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要素及质量管理监控机制[J].中国编辑,2016(2)

[4]王莲霞.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要素及监管机制[J].中国报业,2020(11)

第4篇:数字经济知识范文

《数字化服装生产管理》一书通过认识、理解数字化服装技术和精益生产管理方法在服装生产中的应用,提出建立数字化生产模式以应对市场转变的框架。该书围绕三个核心模论述。第一模块阐述了服装数字化技术及其在服装生产中的应用,包括数字化概念与作用;现代服装生产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及服装生产管理概念与发展变化;第二模块探讨了服装企业管理的数字化系统、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等。详细描述了服装生产标准工时的数字化制定;GST服装标准时间系统在服装生产中的应用等。第三模块介绍了配合数字化服装生产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以及服装企业信息化规划。包括精益生产的概念以及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在服装企业应用的前提条件;建设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信息化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最后提出服装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路径与思路。其中,贯穿着“服装企业数字化生产应对市场的转变决策和知识管理创新”的思想主线,对于当前数字经济驱动时代下的,服装企业选择管理优化路径,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学层面的启示与数字经济理论指引。

数字化正是将数字元素用知识的形式嵌入企业管理当中。知识管理+数字化的合力构建了一种“数智驱动力”,这正是数字化借助知识管理实现的智能化发展原理。智能动态知识管理是对消费者资产、产品力、组织力的再一次知识管理赋能和智力放大,其带来的是数字化转型企业动力增长的“乘数”聚变,并激活数字化转型企业增长要素的知识管理+数字化两者叠加聚合效应。课题组借助自建的“SECI知识创造(+延伸部分)模型”,通过前期对数字化服装企业实地走访,多方面、多途径获取语料语音后汇编提取,围绕数字经济驱动如何影响服装企业管理优化构建语料库Corpus。对语料库的关键词进行提取、频率排序分析语句图后,提取关键影响因子,再通过列表,进行层次结构模型构建,进行AHP算法演化,确定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图之后,得到重要性指标表,并确定相应分值,将级指标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判断矩阵图后,按照矩阵工具图共同构建其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并进行一致性计算。

对这些实证结果分析后可以发现,数字信息本身不是知识。整合实际上是对数字信息基于实践经验的一种增值,内部资源适应就必须进行整合与内化管理,激励有效的基于学习的整合和内化需要协同、整合和内化相应的知识学习管理,才能促进服装企业有效管理整合和内部化各种知识资源,实现数字经济驱动下服装企业管理优化帕累托效应。知识管理为中介的数字经济驱动下服装企业管理优化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包括研究状态感知(适应)、实时分析(学习)、决策(嵌入)、精准(整合)与执行(内化)等五个环节,从现有实证研究数据分析还可发现,智慧知识管理贯穿着知识适应,知识学习、知识内化,知识嵌入与知识融合五大要素和步骤,这些都对服装企业的数字管理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通过一致性指标也表明这种正向合力作用显著与一致,而这五个因素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力与权重不一样,其中,知识学习具有最大权重,其次依次是知识适应、知识嵌入、知识融合,知识内化。这五个环节是如何组合的呢?于是本课题组以单个案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和编码,得到原因变量与结果变量的所有组合,这些组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即真值表。本研究根据布尔代数算法对由所有条件组合所构成的真值表进行简化,结合布尔代数思想进行fsQ⁃CA模糊质性分析,进一步研究这五个环节的条件组合以探究管理组合优化度,推演得出不同知识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能力组态;并进行模糊集一致性与覆盖度的计算检验;研究发现影响企业管理转型的原因非单一,而是组合的,所以继续使用fsQ⁃CA进一步组合形态分析。通过模糊子集关系图分析数字经济驱动下服装企业管理优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标记图”得出更新模式下的数字经济驱动下服装企业管理优化的两种知识管理能力组态图,该“标记图”显示:在第一个适应性能力组合中表明实现数字化驱动的第一个知识管理能力组态:需要同时拥有较强的知识管理融合能力和学习能力,其中,融合是核心能力,学习是能力。在第二个适应性能力组合中分析表明实现数字化驱动的第二个知识管理能力组态:需要同时拥有较强的知识管理融合能力和嵌入能力,其中,融合是核心能力,嵌入是能力。按照核心条件概念界定可知,知识管理融合能力是核心条件,其与数字经济驱动企业管理优化有强因果关系和正迁移功用。

基于实证模型和算法演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数字化借助知识管理标准化实现服装企业管理“提效”优化。数字经济驱动知识管理这一“抓手”实现服装企业管理优化的动态过程,贯穿着知识适应、学习、内化、嵌入与融合等五大要素,而这五个因素对于数字经济驱动服装企业管理优化不仅仅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通过一致性指标也表明这种正向合力作用显著与一致;各要素作用力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和数字化升级基础之上,借助知识适应,学习,内化,嵌入与融合逐步递进式进行数字元素的植入,引发企业数字化适应和学习,逐渐形成数字知识的内化并完成嵌入企业部门业务,最终借助融合触及服装企业的核心业务。这种数字经济驱动知识管理通过数字技术大幅度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是一种搭建创新驱动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服装生产管理》一书所例证的服装生产标准工时的数字化制定和GST服装标准时间系统在服装生产中的应用,数字化借助标准化实现服装企业管理“提效”优化。

(2)数字化借助企业知识管理信息化实现服装企业管理“降本”优化。数字资源借助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化、嵌入与融合实际上是对服装企业内部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点也同样要求服装企业在进行数字化之前需要“顶层设计”与管理信息化规划。而对于数字化知识学习与数字化知识适应管理工作,通过数字化知识管理方法,将散落于服装企业内外部各处的数字化知识内容进行最大化的整合与内化,实现数字资源的帕累托优化配置,大幅度减少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这也印证了《数字化服装生产管理》所描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企业信息化规划,数字化借助信息化实现服装企业管理“降本”优化。

(3)数字化借助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组合获取核心能力实现服装企业管理“增产”优化。通过上述两种组态分析结果综合可知,较强的知识管理整合能力是实现数字经济驱动企业管理优化的通用核心条件。知识管理整合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驱动企业管理优化核心能力,不断增强这种创新能力己经成为服装企业管理优化转型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博弈必然要求。通过数字化转型,服装企业不仅可以缩短服装产品的迭代周期,提高顾客需求满意度,同时提供服务供给侧高质量体验,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不断创新,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组合,避免与对手“同质化”竞争,获取核心能力,最终实现高利润增产。这也印证了《数字化服装生产管理》一书所指出的企业发展战略依赖于数字化生产模式应对市场的转变,而这种应对新市场变化的创新商业模式,正是需要不断探索各种转型组态,这期间需要通过不断试错,并对现有的组态以及数字技术框架进行迭代优化,最终通过对服装企业自身数字化创新驱动核心能力的打造实现企业增产。

第5篇:数字经济知识范文

关键词: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策略优化

数字经济时代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挑战,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数据的储存、传递和交互变得越来越便利,移动终端设备和数据传感器等硬件设施不断升级,让企业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向着规范化、体系化发展。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数据分享、数据交流能够打破传统时间、空间的限制,数字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全面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建立数据处理思维,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管力度,优化企业管理策略。

一、数字经济定义与内涵

1.数字经济定义数字经济是以信息技术改革为背景,以全球化发展为目标,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互联网技术经过长期的应用与普及,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数字经济理念的提出,提高了企业对数字化技术应用的重视。因此需要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数字经济的稳定增长,促使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

2.数字经济内涵数字经济的主要内涵需要在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和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各国政府逐渐认识到数字经济对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应对可能存在的国际金融危机,需要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战略体系。希望通过数字经济的有效应用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大力发展经济,将数字技术作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动力,数字经济主要将数字知识理论内容与企业生产要素相结合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的应用,优化传统的经济结构创建全新的市场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无线网络移动宽带作为信息基础设置,为数据的分享与传递提供服务企业管理策略的优化需要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数字素养满足消费者的数字需求,制定与数字经济时展相适应的企业战略决策。

二、数字技术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

1.数字技术扩大企业知识储备想要保证企业管理规划的有效性,就需要对多元化知识理论的收集和分析,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企业许多产品和服务形成了跨界竞争局面,丰富了企业管理创新中的知识来源,同时在企业经营活动制定的过程中,不再围绕某单一项目内容开展,而是融入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内容。创新传统的服务理念,通过大数据资源库的应用,搭建人工智能服务平台,让企业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接触到各个行业领域的产品信息,收集消费者的购买数据,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寻求更多跨界合作机会,扩大企业知识储备,制定出详细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

2.数字技术提高企业管理的开放性网络数据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在进行企业管理策略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开放性的发展原则,企业要通过流动性管理,了解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工作信息,进行各部门知识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让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更加简便,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公开企业管理标准,推动企业内外部管理信息的有效传递,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独属于企业的服务网站,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定期公布企业系统开发项目,提供综合化消费服务,增加客户的满意度,了解客户的消费需求,建立数字化商业模式,将众包众筹工作与外部信息资源相连接,通过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挖掘与企业管理工作相关的数据信息,有效解决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预防企业财务风险,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建立开放型人才管理策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发全球化企业宣传软件,人们能够通过专利数据库和企业文件,搜索与企业服务内容相匹配的数据信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加快企业管理流程创新在进行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想要进行管理流程的创新,就需要按照管理计划的制定、管理内容的开发、管理环节的调整的顺序进行,管理流程创新需要较长的时间,数字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打破传统企业管理流程各个环节之间的界限。降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快速地完成企业管理内容创新,降低企业资源投入成本,在新技术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根据客户提出的反馈意见,进行设计方案的修改,企业管理部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决策,完成经营战略调整。

三、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的影响下,数字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商业改革,全新的商业模式模糊了产业之间的界限,因此,企业管理工作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1.企业竞争管理数字化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竞争,需要实现数字化发展,通过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推动企业业务转型发展,市场竞争形式多种多样,数字媒体的出现为企业数字化管理提供新渠道,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都可以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在消费者进行企业宣传资讯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企业品牌的内涵的了解。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竞争属于跨界竞争,企业数字化管理涉及到了数据服务、通讯设备、互联网技术等多个领域,企业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能够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成效,让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展要求,在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保持绝对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企业员工和消费客户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十分依赖数字技术的便利性,因此,企业数字化管理,需要将线下销售空间与线上虚拟营销平台相结合,通过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助力企业产品与数字经济时代的协同发展,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管理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对当前的管理策略进行数字化调整。从战略发展的角度适应数字经济时展规律,制定出以数据为核心的企业战略决策,加强企业管理层与企业工作人员的数字化发展意识,养成数字化工作习惯,主动参与数字化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在企业范围内开展数字业务,创新传统的商业管理模式,抓住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新机遇。

2.企业活动管理数字化企业数字化管理活动的开展,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了解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培养企业员工优秀价值理念,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的制定,首先需要明确数字化战略目标,确定项目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制定出详细的活动开展计划,让企业各组织共同参与到活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需要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发挥出员工的职业能效,整合企业数字化相关业务,随着企业活动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企业可以设立数据信息分析部门,聘请专业的数据分析师,加强对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传统的企业工作环境,推行与数字化发展战略相符合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打破传统的管理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优化企业管理策略,实现企业之间的跨界合作,改变原有的竞争关系,企业之间交换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降低了网络平台运营成本,实现数字化信息的有效传递,数字化系统的使用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资金,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对数据平台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围绕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和数据交易服务,扩大数字平台的参与规模,发挥出数字平台的信息共享价值。

3.企业营销管理数字化数字经济时代改变了消费者的市场地位,消费者不再依靠广告接收商品信息,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平台的有效应用,积极地参与到商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产品的设计理念,进行产品性能对比,数字化管理能够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细化企业管理内容,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在数字化商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扩展企业产品消费渠道,改变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营销方案,让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买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消费体验,在进行企业数字化营销管理的过程中,收集消费者的购物数据,对消费者的线上线下购物行为进行分析。开展数字化商业活动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将消费者作为品牌推广的主要动力,数字化营销管理,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要通过数字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建立企业品牌文化,通过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互动,了解数字化营销的主要方向,借助数字媒体丰富的营销形式,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通过反馈信息的整理,了解企业产品的主要销售群体,在营销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线上宣传渠道为线下经营奠定基础,做好产品售后保障服务,加强消费者对品牌体验的认可,建立良好的企业营销口碑。

四、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策略的优化

1.企业管理动机的优化在进行企业管理策略制定的过程中,主要动机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效果的提升,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传统企业管理工作开展,将企业经济增长和成本控制作为主要管理内容,管理人员需要为企业利益服务。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策略制定,需要关注企业的全局性发展,脱离传统管理认知的局限性,将企业管理工作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创新传统的企业经济活动形式,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获取潜力市场的数据资源信息,维护企业消费者。吸纳数字化管理人才,履行社会经济发展责任,企业经济效益不再是企业管理成效的唯一衡量标准,需要重视企业未来发展战略部署,在全球经济发展的环境下,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重视前沿科学技术的创新,加大科研部门的资金投入。

2.企业管理范围的优化在进行企业管理策略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封闭式管理策略,制定出开放型的管理方案,加强企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企业管理任务,做好企业组织的内部协调工作,资金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需要控制好企业交易成本。不同的经济时代具有不同的管理范围,数字经济时代的影响下,将数据信息内容作为企业主要生产资源,由于数据内容具有的复制性和共享性,企业管理涉及到的数据信息,正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因此,企业管理需要扩大数据深度,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控制好交易成本的变化。建立全新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展需求,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深度交流,企业之间形成竞争合作的关系,在进行企业产品研发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将企业管理工作融入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扩大企业管理范围。数字经济时代有助于市场产业链重组,充分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建立企业信息共享平台,让消费者和企业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数字平台进行知识经验的分享,整理多样化数据资源,开展创新型企业项目。

3.企业管理性质的优化在进行企业管理策略制定的过程中,管理性质需要从知识型管理转变为数据型管理,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企业作为支撑,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受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知识为核心,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创新传统的服务模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一系列工作活动的开展,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作为基础,通过数据信息的总结分析,证明企业发展的必然性。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影响下,企业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对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将传统的因果证明直接用数据显示的方式表现出来,将数据作为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做好工作人员的数字技术能力培养,能够在工作中自主进行企业经营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处理。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员工的数据采集能力,运用多样化的数据获取方法,从不同的渠道得到企业管理方案制定所需要的数据内容,通过信息技术都的有效应用,建立数据储存库,将不同格式、不同特点的数据内容进行分类保存,与高容量的数据存储服务器建立连接。分析不同数据内容所具有的内在联系,找出数据信息中存在的逻辑关系,在企业管理策略制定的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4.企业管理综合化发展企业管理策略的制定要创新单一化企业管理模式。数字经济时代的影响下,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融入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信息。通过数据信息内容的分析,预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出合理的预防措施,通过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推动企业创新,让企业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变革,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结语

数字技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效应用,为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一定影响,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让企业提高了对数字技术的重视,大数据技术能够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培养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云计算技术能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企业管理策略优化。

参考文献:

[1]崔芸.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5):105~106.

[2]王莉华.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3):119~120.

[3]刘建凤.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