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技期刊稿件审查问题及对策

科技期刊稿件审查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纸质期刊的需求量较以前相比下降了许多,但仍有一些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在这一背景下,各种科技期刊在收稿过程中时常都会收到不端稿件。针对这一情况,《蚌埠医学院学报》采用最新的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的来稿进行检测,这一做法对于鉴别不端稿件以及该项稿件的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该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发现该系统在检测时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在相关部门进行检查修复,加强审查力度以及加大宣传力度之后,系统的甄别效果有了进一步提高,这对提高稿件质量起到了长效作用。

[关键词]学术不端;系统;科技期刊

学术界把投稿者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以及科研工作者在对研究成果的论述中所出现的伪造抄袭行为统称为“学术不端”,因科技期刊稿件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学术界充斥了一批“不良作品”,这些不良作品的出现,引起了期刊出版界的高度重视。很多科技期刊来稿中都存在着许多伪造篡改、一稿多投、抄袭等问题,虽然各期刊编辑部已经投入了大批量的人力物力对不良稿件进行筛选侦查,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显著,各类期刊侵权作品仍然有出现。针对这一问题,《蚌埠医学院学报》首次使用最新检测系统以核查不良稿件。本文主要针对检测系统在检测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系统介绍

《蚌埠医学院学报》采用的文献检测系统是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在2008年底研制出的一款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该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参考标准,针对个稿件中的语句段落及章节进行快速检测,在这里系统采用的是数字指纹快速对比,可在短时间内就审查出稿件中的不端行为,根据最终重复率对稿件进行定性分析,最后经过评议小组审定是否通过。

二、应用情况介绍

(一)检测流程系统的运行是严格按照检测流程操作,主要步骤如下:(1)系统初始化设置。在运行时首先需要在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中新建一个以“蚌埠医学院学报”命名的文件夹,再根据对稿件的各种要求去设定去检测的内容,以及进行比较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稿件内容被漏查系统会默认选择对比时间为1915年至最近时间。(2)开始检测。将需要检测的所有稿件整理上传到之前所新建的文件夹中,按不同稿件的不同需求去提交检测方法,随后系统将自动进行检测。(3)领取结果。当系统检测完毕后,会自动生成检测结果图标,因我们提交了多份稿件,在查看时只需要自足甚则需要查阅的稿件结果即可。(4)生成报告。在查看结果完毕之后,选择相应的报告单图标,随后系统将自动生成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中包括整个稿件的文字重复率,并且会给出相应的相似文字,可随意进行修改或者打印。

(二)建立审查制度随着对不端文献的检测系统的应用情况总结,相应部门给出了详细的审查处理制度。(1)检测结果稿件文字重复率在50%以上的,属于抄袭,将直接退回。(2)检测结果文字重复率在30%~49%的,需要由系统再一次进行审查,以甄别重复部分是否是为论证他作品中的观点而提出的新观点,若是则进行返修,在返修后再一次进行审查,若符合要求则可通过。(3)检测结果文字重复率在10%~29%的,可交由各编辑进行初审,而后由作者针对编辑给出的意见进行调整修改,直到可通过审核。(4)检测结果文字重复率在10%以下的,可以直接进入审稿。

三、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建议

(一)检测过程所存在的问题1.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够全面,在检测时出现漏检的情况。由于此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收纳录入的文献主要来自知网中收录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内的文章,因此检测系统在对稿件进行审查时,所进行对比的内容数据量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与专业的论坛图书文献进行比较,导致被测稿件的信息在进行复审时会发现不同程度的漏检。2.定性分析困难。因检测系统只是单一地提供大量已发表的文章作品作为检测标准,并且只是以文字的重复率作为评判标准,这就导致对文献的定性判断中可能出现误判,尤其是当所接受的稿件是来自于同一人对同一研究对象延续阐述时这种情况更为复杂。3.系统智能性低。虽然采用的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属于电脑端智能性检测,但尚且还达不到全智能,只要投稿人对原文献进行巧妙改动,检测系统很有可能检测不出来。4.文献滞后。以往的实际情况显示,不同的编辑部提供在知网上的文献时间可能不同,因为每个编辑部审稿以及稿件最终需要的时间均不相同,存在一定的滞留性,在采用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时,就有可能出现漏检的情况,一旦撰稿者抄袭伪造的是一个月内发表的稿件系统将检测不出,这就导致有投稿者投机取巧,钻时差的空子。5.引用外文文献。在前文已经提到,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它只收录了知网中的大部分期刊,而在外文文献这一方面,文献量也较少,尤其是俄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文献几乎没有,这样一来,就存在大量的抄袭外文文献的稿件出现,因为一般抄袭外文文献时都是采用翻译的形式进行稿件的编辑,因此检测系统在检测稿件时很难识别出重复文字,往往这样就会导致漏检。6.抄袭图表。该系统对于图片和表格的识别仍处于起步研发阶段,如果投稿者生搬硬套其他文献中的图片和表格,可能该系统就无法识别为抄袭,造成重复率达不到实际值。投稿者除了抄袭仿照文献以外,也有可能会收录一些没有被发表的文章进行篡改,并且也有人投机取巧采用1915年之前的古老文献或者是一些没有被数据库收录的文章,而这些情况都是无法被检测出重复率的,而在当今电子科技迅速发展,这一类文献的获得率相对较高,却不易被察觉,因此也会导致漏检。

(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使用中普遍都存在以上所提到的问题,相应的出版社针对此类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1.利用多平台、多系统验证。鉴于单一系统可能漏检的可能,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多方平台,除中国知网外,还有万方、维普等都有相关检测系统,多方验证。对复制率并不明显的稿件,可以借助百度以及谷歌进行辅助的筛查,一般情况下,若在筛查后复制率仍显示较低的稿件,均可通过审核,大大降低了出版社采集并使用到不端稿件的可能性;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最新的检测设备正在不断兴起,并且逐渐出现了有针对性的检测系统,这样一来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面向科技期刊的稿件检测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提高出版质量。2.编辑进行专门培训,提升自身的能力。所有的稿件进行审查都是一步一步相扣的,借助不端文件检测系统进行审查,只是稿件审阅的第一步,而检测系统只是审查的辅助性工具,出版社的编辑者严禁过分依赖检测系统,想要所出版的稿件具有较高的质量,最需要的是作为一个编辑具有极大的责任心,以及具有娴熟专业的编辑能力,因此在每一个编辑工作者上岗之前的岗前培训尤为重要,作为一个编辑工作者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相对来说较为年轻的编辑更应重视这一点,吃苦耐劳、重复编辑是工作的基本内容,而为了可以较好地应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就需要编辑者专业知识扎实,联想能力强,并且需要有敏锐的判断力以识别各种稿件中新颖突出的内容,同时也需要可以较准确地识别出稿件中所存在的缺陷。3.积极宣传。针对学术界屡屡出现不端文献的问题,想要根本性地去消除,仅仅采用检测系统以及各种辅助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需要让人们都意识到不端文献的滥用对文学界产生的影响之大,最好可以让人们从内心认识到它的危害,使人们自觉抵制这种行为,为文学界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术环境得到美化。4.加强惩戒力度。编辑部在期刊网站的稿约上写明学术不端行为对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危害性。对于每一位投稿者,编辑部都要求与之签署《著作权转让授权书》,由作者确保他的来稿资料无学术不端行为,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检测系统的应用效果

(一)节省审查时间在稿件提交初审前,采用不端文件检测系统对稿件进行快速地审阅,可以快速得出来审稿件在数据库中的文字复制率,并且在审查完毕后会给出相应的文字对比,这一操作对筛查出不端文件不良抄袭情况有巨大的意义。一旦发现文字复制率过高,立即退回,这就避免了误将不端文件递交至初级审阅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二)从根本上降低文字复制率这是因为各种不端文件检测系统的应用,致使投稿者在编辑稿件时就自觉避免与其他已文件相重复,并且可以避免自发性的抄袭。经过大数据的调查显示,自从采用了不端文件检测系统,来稿文字的复制率明显逐年下降,这一情况说明,不端文件检测系统的介入,的确改善了我国文学界不端文件被错误的问题。

(三)明显提高了稿件质量因为不当文件检测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出稿件文字复制率,方便了编辑者快速淘汰不良稿件,节省了大量时间,并且使上投审阅的稿件质量得到了提升,改善了稿件的整体水平。

(四)对合理引用的鉴别学术不端文件检测系统会对一些专有名词以及统计方法进行标注,最终判定为仿造,然而其实这些标注的部分属于论文的合理引用部分。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对研究课题的总结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名词重复,而这些名词重复极易被检测系统判定为抄袭,现在的检测系统优化了这一部分,尽可能避免了不合理的鉴别。

[参考文献]

[1]陆宜新.学术不端检测中的隐性重复现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552-555.

[2]张旻浩,高国龙,钱俊龙.国内外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14-521.

[3]杨晨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审稿中的应用及判断[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1088-1090.

[4]陈玉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体系的构建——基于学术共同体视域[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133-1138.

[5]陈芳.应用AMLC对动物医学论文的结果分析[J].编辑学报,2011,23(5):416-418.

作者:刘畅 单位:安徽蚌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