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价值观建设背后的食品安全论文

价值观建设背后的食品安全论文

一、从价值观角度透析食品安全问题泛滥原因

食品安全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方面面,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我国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和监督机制正在不断地加紧制定、建立和完善。处在社会激烈转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阶段,人们不禁惊叹“我们的社会病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人,那么如果社会出了问题一定是人出了问题。而人出问题,首先是思想即价值观上出了问题。笔者着重从价值观的角度透析食品安全问题泛滥的原因:

(一)“经济人”假设的异化与市场经济下道德伦理的缺失

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市场中的理性经济人异化为功利化、程式化、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经济人密不可分。亚当•斯密关于经济人假设的核心思想是社会关系,即逐利者与他人、社会及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理性经济人”是奉行道德规范、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双面人。随着萨伊、西尼尔、马歇尔等人对斯密观点的选择性继承与补充,“理性经济人”逐渐演化为“货币的追求者”,经济人思想中的人际关系内容被隐去、道德约束被解除,只剩下单纯的逐利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学习西方而来,落后的生产力使中国急于发展经济却忽视了道德伦理的建设,在旧的价值观被打破而新的价值观没有跟上的价值空窗期,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趁虚而入,部分食品生产者便不择手段、无所畏惧,在制假、售假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二)社会价值缺位与自我价值错位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认可与满足,只有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兼具才使生命完整而具有深度。当前,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社会分层、利益多元化促发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化。在快节奏的资本和商业运作过程中,不少市场经济主体奉行金钱至上的原则,忽略了人在社会关系中与社会和他人的经济利益关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社会责任与担当;在自我价值的定位上,则是以金钱来衡量,为了金钱不惜铤而走险。社会价值的缺位和自我价值衡量尺度的错选,使生产者不惜制假掺假,滥用不安全的食品原料、添加剂;销售者不惜售假卖假,摆出局外人的姿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消费者或者“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或者力不从心,默默忍受,致使食品安全问题一再泛滥。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生产厂商不惜以“毒”“黄”等外包装,传递商品信息以外的“三俗”文化信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一味迎合低级趣味。

(三)企业价值观严重缺失

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而在经营过程中努力使全体员工都遵守的信条,它是企业哲学的一部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处理一系列矛盾的行为准则,比如如何应对市场、如何化解员工矛盾、如何在造福社会的过程中盈利等。海尔把价值观表示为“真诚到永远”,IBM的价值观定义为“最佳服务精神”,相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更应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位置。在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大事件中,涉及到许多大的集团公司、龙头企业,比如石家庄三鹿集团、浙江嘉利达明胶有限公司、上海福喜集团等,这些企业并非没有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口号,而是没有把这些口号内化为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没有转化为企业行为合力。如果每个企业都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使每个员工都能像企业文化中号召的那样———诚信、务实、奉献、以人为本、止于至善,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唯利是图、泯灭人性,食品生产企业就不会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不会使用国家法律禁止的添加剂、化工材料来赚取昧心钱、不义钱。

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重树社会价值观

(一)道德建设是重树社会价值观的首要任务

总理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曾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重树社会价值观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政府在进行市场监管时,要德法并重,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对于诚信经营、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予以嘉奖、树立典范,对于制假、售假者严惩不贷,使其“有耻且格”;企业道德是一个企业自我进行善恶评价的企业良心,企业道德不应是一个抽象概念,应该是每一个企业员工道德建设的集合,诚信为本、务实利民应该是每一个企业的应有之义;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不制假、不售假是对每一位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每一位公民不管处于什么岗位上都应该出自己的一份力。如果每个人在追求自我社会价值是自觉的以道德标准为基础,同时受到社会法制的约束,社会和谐就离我们不远了。

(二)塑造正义、仁爱、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经济人”是重树

社会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经济主体包括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各个方面,各类经济主体的价值取向对整个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重树社会价值观首先要在经济领域塑造物质基础的创造者———“经济人”的正确价值观。许多食品企业快速发展,面对着不同的变化和挑战,员工的思维和行为常常无所适从难以形成合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要尽早确定正义、仁爱、有担当的价值观,用企业的价值观来同化每一位员工,从而协调统一企业行动。企业的责任不仅在于赢利和纳税,也不等同于社会公益事业,企业最大的责任在于安全生产,要兼顾员工、消费者、国家方方面面的利益。在食品的外包装方面,企业谋求创新、独特,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应以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为基础,产品携带的文化信息要能让大众能接受,否则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负作用。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是市场中的经济主体,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不制假不售假,另一方面要承担社会责任,敢于“吹哨”,只有人人都充满正义感、具有仁爱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不复存在,整个社会才能和谐。

(三)缩小贫富差距是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必由之路

贫富差距鸿沟难以弥合由此造成的价值观扭曲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先富带后富的政策使不少人通过诚实劳动走上了致富路,但是也不乏钻制度空子而非法致富的人,贫富差距由此愈拉愈大。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处于金字塔下层的人通过努力向上层流动的机会十分渺小,而金钱交易则为这种流动性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从而助长了不受道德约束、精明自私、金钱至上是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国外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消费者会在购买产品时,选择最注重环保、最有责任感的企业产品,即使该产品价格高于其他同类产品。但是在贫富差距巨大的情况下,我国下层社会民众仍然会把便宜作为消费的首选,无形中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市场,助长了不正之气。我国已经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下一步便是实现“包容性增长”,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使政策、经济发展的方式向“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倾斜。现代社会正确的价值观更多的是建立在人们的自我实现、基本权利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的,当人们真正享受到社会带来的权利与自由时才有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作者:林秀丽 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