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范文

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精选(九篇)

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

第1篇: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范文

“《案例集》的出版,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到今天的产物。对于社会责任实践案例的总结是推进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案例集》的出版,也是中国优秀的电子信息企业创造、创新的成果。”《WTO经济导刊》社长兼主编于志宏在会上表示。

在《案例集》中,8家企业分享了他们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典型实践,分别是:英特尔:创造社会责任的“摩尔定律”;中国普天:信息技术构建新能源汽车新生态;联想集团:IT资产环保处置(ATS)新模式;索尼(中国):梦想教室让孩子们体验科技美好;京东:以互联网创新驱动未来社会;佳能(中国):影响支点撑起文化未来;摩托罗拉系统:无线解决方案保障公共安全;微软:“未来城市”计划连接未来城市生活。

此次典型实践案例的入选标准有“三个突出”特点:突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创造更广泛价值的社会责任实践;突出社会责任与企业运营深度融合,在挖掘并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运用企业专业优势建立新的商业模式;突出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形成企业责任竞争力,实现社会创新。

在案例结构上,《案例集》力图反映企业实践的社会背景、战略思考、决策分析、行动深化、价值发掘等过程,让典型实践可追溯、可借鉴。同时,实践案例也具有开放性,期待企业未来进一步创新。

第2篇: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电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判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grid constrcution cost briefly. On that base, the index system of power grid constrcution cost rational evaluation has been built, and put forwar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rationality. At the last, a example applied to pratical research was provided to serve as the base of evaluating the rationaliry of power grid constrcution cost.

Keywords: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cost; index system;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E271.省略

上有非常完备的规程和规范,而不象建筑工程设计那样,能够任由设计者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同时,由于国网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以及典型设计的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网工程造价具有一致性。

3、影响电网工程造价的因素很多

尽管电网工程造价具有一致性,但同时影响电网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建设规模以及电压等级以外,地形地貌条件,人工、材料、机械单价,甚至政府政策条件都会对电网工程造价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于送电线路工程来说,其所受的外部条件影响的因素更多。比如同样电压等级的线路,如果线路路径集中在山地,其造价就比线路路径集中在丘陵的工程造价要高,如果线路路径所处的地区风速不同,覆冰条件不同,其工程造价也同样会产生差异。如今,随着赔偿标准的不断细化和提高,经过不同植被覆盖地区的线路工程造价其差异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在考虑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影响电网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这样才能全方位,全过程地评价其合理性。

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指标的设计

恰当地设计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指标体系,评价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水平,不但可以了解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程度,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进行项目投资规划,并制定恰当有效的投资管理办法,以获取最佳的效益。因此,根据对前面电网工程造价特点地分析,本文认为电网工程造价首先与技术方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次,电网工程造价具有一致性,最后,影响电网工程造价的因素很多,因此本文觉得判断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的指标主要包括:技术方案合理性、造价资料合理性、概算编制合理性、与典型造价一致性,与可研投资一致性等5个方面。

技术方案合理性

它主要是指技术方案本身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优化空间。技术方案是工程造价的依据和基础,工程造价是技术方案在经济成果上的反映和体现。一个优秀且合理的技术方案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基本前提,如果技术方案本身存在着错误和偏差,那么所得出来的工程造价必然和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别。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具体指标包括地方部门协议收集情况,地质勘测资料完备性,技术方案准确性,技术方案优化程度。

造价资料合理性

工程造价有许多特点,其中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动态性。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很多,设备材料价格,工资标准以及费率、利率,甚至政府一定时期的政策都会影响到工程造价。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建设产品价格已经由国家定价阶段转变为市场竞价阶段,如果在编制工程造价时,不采用最新的价格或者计价文件,那么所计算出来的工程造价在合理性上必将值得商榷。造价资料的合理性具体指标包括依据文件的合理性,定额选取的准确性,价格资料的时效性,价格资料的完整性。

概算编制合理性

除了技术方案是否合理,造价资料是否合理以外,概算编制是否合理也是影响工程造价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概算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建设方针和经济政策,2)必须完整、准确地反映设计内容,3)必须合理反映工程所在地当时价格水平。概算编制合理性的具体指标包括概算编制深度性,工程量计算准确性,概算编制规范性,其他费用计取合理性。

4、与典型造价一致性

输变电典型造价是在典型设计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和配套定额所编制而成的,它的编制为合理评价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水平,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提供了依据。只要电网工程设计采用的方案为典型设计,其工程造价就必将与典型造价保持一致性。当然,由于设计条件和所处地区的差异,即使工程采用方案为典型设计,但工程造价与典型造价还是存在差别,但是这种差别应该是属于可控且有正当理由的。因此,电网工程造价是否与典型造价一致是体现该工程造价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与典型造价一致性的具体指标包括与典型设计指标差异程度,与典型造价差异程度,与典型设计指标差异合理性,与典型造价差异合理性,

5、与可研投资一致性

除了与典型造价进行比较外,和可研估算的比较也是判断该电网工程造价是否合理的因素之一。如今,随着对前期工作重视程度的加深,对前期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在投资估算阶段对设计的要求已经达到了初步设计的程度。虽然这对于我们设计人员来说在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更加发挥了投资估算控制造价的作用。如果一个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和可研阶段相比没有太多差别,但概算和投资估算相比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我们便可以在直观上判断出该工程的合理性。与可研投资一致性的具体指标包括与可研设计指标差异程度,与可研估算差异程度,与可研设计指标差异合理性,与可研估算差异合理性。

三、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的FCU评价法

评价指标的方法有很多,由于工程造价是多层次的动态系统,涉及评价绩效的因素众多,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各因素间的联系, 我们采用模糊综合评判(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简称FCU)来对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1、确定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指标。

设定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的综合评价指标集为U,把U按前面的指标体系划分成5个子集合,记作,分别为技术方案的合理性、造价资料合理性、概算编制合理性、与典型造价一致性,与可研投资一致性等5个方面。另外,设M为评定程度等级的模糊集合,M={}={优,良,中,一般,差}

2、确定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权重

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权重的计算,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得出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一般来说,这里所谓的“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一般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将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在本文中,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2.1建立层次结构

根据对问题的系统分析和调查,我们可以把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元素,并按照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将所有元素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并标明上各自层次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在这里,包括四个层次:目标层,主因素层,子因素层和对象层。

其中,主因素层权数分别为:K=[…], 子因素层权数分别为=[]=[ ,…, ] i=1…5, j=1…5

2.2构造判断矩阵

假定B层次元素与下层次中元素…有联系,则采用专家评判法可建立判断矩阵C,它取下面形式:

C=

其中,表示对于而言,对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现形式,

显然,,,(i, j=1,2…n)

2.3判断一致性

对于矩阵C,计算满足CW=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为C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的分量即是相应元素单排序的权值。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我们还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设一次性指标CI,定义 CI=(-n)/(n-1)并定义判断矩阵的平均一次性指标RI,对于1~9矩阵,RI为:

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CI与RI的比值称为随机一致性比例,记为CR。

对递阶层次分析结构来说,总体一致性也可以采用类似的计算:CI、RI、CR。

2.4权数矩阵

经计算,我们便可以得到主因素权数矩阵K=[…],以及子因素权数=[]=[ ,…, ] i=1…5, j=1…5

3、模糊矩阵的统计确定

使用专家评判法与统计方法确定模糊矩阵。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的评价二级指标模糊矩阵统计如下:选择一定数量的咨询专家,在评语集上相应的某个评语下面划√。评判人员在某个评语等级下划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为评定专家对被评价技术第j项评价指标给第i级评定程度,也称为隶属度。这样,便得到一个隶属度矩阵,也叫做模糊矩阵R={}

4、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的模糊决策

设综合评价矩阵为T,

则T=K・R=K・(G・)=(…)

在式子中,我们用到的合成运算的模型通常有三种,即。在实际中,如果权重最大的因素起主导作用,可以选用模型1和模型2,如果总体因素比较均衡,可以选用模型三。一般说来,我们可以选用几种模型进行评价后再比较结果。

得出运算结果后,根据隶属度最大的原则就可以评价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如何,使电网工程投资者做出相应的决策。

实例分析

本文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湖南省内某220kV变电站工程造价合理性进行评价。该220kV变电站规模为本期1台1X180MVA的主变,终期3台1X180MVA,本期220kV出线2回,终期8回,本期110kV出现4回,终期12回,本期10kV出线10回,终期30回。该工程站址总用地面积3.3614hm2,进站道路长156.5m,站址总挖方50200m3, 挡土墙4960 m3,人工挖孔桩1220m3。该220kV变电站概算静态投资为7099万元,典型造价6516万元,可研估算投资为7148万元。

评价的步骤如下:

确定指标集,也即前文所确定的指标。

确定评语集

设评语集M={}={优,良,中,一般,差}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请专家组进行分析讨论,经处理后得出各因素类权重.

K={}={0.33,0.09,0.21,0.10,0.27}

按上述方法得出各因素项权重

()(i=1,2,3,4,5 j=1,2,3,4,5)

()=)=(0.46,0.29,0.12,0.13)

()=)=(0.36,0.29,0.18,0.17)

()=)=(0.46,0.29,0.12,0.13)

()=)=(0.48,0.28,0.16,0.08)

()=)=(0.48,0.28,0.16,0.08)

得到模糊评价矩阵

采用专家判断法和统计法。以技术方案合理性为例。假如有10个专家来评价其中“地方部门协议收集情况”时,有5人认为“良”,有3人认为“中”,有2人认为“一般”,则该因素评价为(0.00,0.50,0.40,0.10,0.00)。同理,可得到“技术方案合理性”的评价矩阵为:

因此可以得到“技术方案合理性”因素类评价,在这里,我们采用扎德算子第一种模型

)

=(0.46,0.29,0.12,0.13)

= (0.10,0.46,0.30,0.29.0.10)

归一后,得

=(0.08,0.37,0.24,0.23,0.08)

计算综合评价矩阵根据隶属度最大矩阵,并评价电网工程造价合理性。

计算各个因素的模糊评价集,可得综合模糊评价矩阵

R=

于是,可以得到模糊综合评价集

T=K・R=(0.33,0.09,0.21,0.10,0.27)

=(0.09,0.33,0.27,0.25,0.09)

归一后,得

T=(0.09,0.32,0.26,0.24,0.09)

由此可以看出,有9%的人认为该220kV变电站工程造价合理性为优,32%的人认为220kV变电站工程造价合理性良,26%的人认为220kV变电站工程造价合理性中,24%的人认为220kV变电站工程造价合理性一般, 9%的人认为220kV变电站工程造价合理性为差。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我们知道该220kV变电站工程造价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30-341

[2]柯洪主编. 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196-197

[3]刘振亚主编.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2

[4] 肖耀球.技术进步机理与数量分析方法[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69-177

第3篇: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范文

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和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认同和恪守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态度的总和,是安全理念即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借助文化特有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扩张力,引发职工安全观念的变化,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使安全工作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按照贴近安全生产、贴近现场管理、贴近职工思想的工作思路,紧紧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密切结合本行业的特点,探索新路子、挖掘新内涵,从理性的层面逐步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组织精干力量,深入挖掘本单位安全文化积淀,精心提炼出既体现企业安全文化,又具有本行业特色的安全核心价值观,归纳总结和确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安全理念的宣传、灌输和教育,不断提高渗透力,扩大影响力,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二、加强典型事故安全教育,提升职工安全意识

加强典型事故安全教育,是提升职工安全意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的形势比较生动,内容比较具体,每一起事故案例都是发生在职工身边的真人真事,用这种形象地、直接的形式进行教育,对受教育的职工会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此,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可以收到显而易见的效果,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不可估量的效果和作用。

搞好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形式:1、会议的形式。会议包括事故追查会、案例分析会,各种类型的座谈会,事故报告会和现身说教会。如对典型的事故进行分析追查,不光是追查出事故的责任,分析出事故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使其他人能吸取事故教训,让每个干部和职工都知道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这种把教育的对象召集在一起,用语言表达教育内容的形式,既简便,又容易做到,思想观点和教育的目的也比较明确。2、图片展览的形式。建立安全教育展览室,将不同时期的典型事故案例汇集在一起,定期组织干部和职工轮流进行参观。此种教育形式既有形象化的特点,又能以语言和文字表述相配合。3、现身说教的形式。让在事故中受伤或致残的同志和工亡者家属或子女利用不同的场合和形式进行现身说教。4、录像的形式。把典型事故的有关内容和情节拍摄成教育片,利用电视台的优势进行播放,并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本单位的干部和职工进行收看。

总之,充分利用典型事故案例,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既能把安全教育工作搞得扎实、生动,又能提高煤矿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安全技术素质,增强安全意识。

三、加强执行力建设,实现高效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贯穿专业管理的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全管理是条闭环链,链上的每一环都是影响安全的必要因素。因此,提高安全执行力,必须从细节抓起,重视每个环节链的管理,做到每个环节都执行到位。提高执行力,就是要结合实际,重管理、创新。提高执行力不在于管理经验的新旧,重在每个人对制度措施的不折不扣的贯彻。加强执行力,其实质是加强人的执行力。

(一)提高执行力,领导要以身作则。任何命令的下达和执行,都需要领导带头。领导执行力的提升,对普通员工的影响力更大,即所谓“上行下效”。因此,领导自己要首先吃透安全法规,熟悉法律规程,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做到主动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在执行前后和执行过程中,应充分和职工沟通,做到:每件工作事先参与,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给普通员工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让措施落实到位、真正“令行禁止”。

(二)提高执行力,要补足执行过程中的动力。任何事情,有压力更要有动力。如果执行的过程中,员工感受不到目标与切身的利益关系,感受不到目标完成的成就,就自然不会有动力。安全管理中,管理层应该把完成目标的利益与员工共同分享,让每位员工感受到执行的优越性,体会到责任与利益是一体的,才能鼓舞大家的干劲、增加执行的动力。

(三)提高执行力,要学会科学分解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是由一个个小目标链结而成,学会科学、有效对目标分解,定好阶段性的目标,才能有效贯彻总目标,也才能高执行力的完成好安全工作。同时,目标的定制,既要考虑到整体的科学性,切合实际,又需要目标具有一定挑战性、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既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重管理、创新,领导还要以身作则,补足执行过程中的动力,学会科学分解总体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执行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煤矿企业各系统各项措施的落实、任务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煤矿企业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长远目标。

第4篇: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故事、诊断、提炼与设计、强化与培训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上,有两种倾向:一是自然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企业没办法、也不应该进行人为的设计;另一种是主观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就是人为的设计。前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无作为”现象,一切凭其自然发展,缺乏明确的理念指导;后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突击”现象。企业可以一夜之间设计出很响亮的理念、口号,也可以印刷出很漂亮的企业文化手册。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结果:员工心理上,企业文化、理念都是空白。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严格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独立进行。任何突击式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可能使企业文化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效果自然不会好。但是,企业文化、企业理念需要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更需要有目的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能够使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明晰化,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深刻化,认同彻底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理念的自然沉淀和人为设计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中的关键问题。

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上,应该注意三个基本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应该是可以衡量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参加者应该是全员的。近几年,我们以这三条要求为原则,按照“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帮助企业成功地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咨询。

    一、 企业文化的诊断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成功的企业精神或口号,应该使员工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正是这种联想,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例如,我国历史上,曾经提出了许多具有强大激励作用和指导作用的精神和口号。一说“铁人精神”,我们立刻想到“铁人王进喜站在油池里,代替搅拌机在搅动原油”;一说“雷锋精神”,我们立刻想到一个解放军战士,抱着孩子,扶着大娘、打着伞行走在泥泞的路上……正是这些有着典型形象的精神,能让人们联想起具体事件或人物的口号,才会具有那么大的激励作用;

再以海尔为例,一说“质量零缺陷”,员工就会想到“砸冰箱事件”,一说“快速反应 马上行动”,员工就会想到“大地瓜洗衣机从获得信息算起,三天设计出图纸,15天产品上市”,一说“真诚到永远”,就想到“营销员因送货车故障,自己背着洗衣机走了3个小时给客户送货”的事;一说“客户永远是对的”,就会想到,海尔把按照德国模式设计的电冰箱说明书按照中国消费者的水平进行修改的事件……正是这些感人的事件和具体的形象,使海尔的文化理念没有停留在墙上、纸上,而是进驻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这是海尔文化管理成功的核心。

显然,诊断企业文化是否被员工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是否在对员工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诊断的方法和原理是:把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集中起来,把集团的理念,逐句念出来,请大家把听到理念后,所想到的能代表这种理念的人物、事件说出来或写出来。如果大部分人都能联想到代表人物或事件,且事件相对集中,就说明企业的文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如果大部分人不能说出或写出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就说明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就更谈不上对员工行为的指导作用。

我们按照这个程序对山东的五个企业进行了诊断,巧合的是,这五个企业中,有四个企业的理念有“创新”一词,但是,当我让他们说出“想到了什么人物或事件时,只有一个企业的人说出了一些事件,但是不同的人说出了完全不同的事件。我们据此判断,这几个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并没有被员工接受和认同。对这种结论,企业基本上是认可的。

    二、 企业文化的提炼与设计

企业文化首先要从历史中提炼。在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一定会沉淀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包含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就会发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精神和理念,这就是企业的精神和理念。

按照这种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提炼企业精神的方法:

第一步:首先,让企业找10位从创业到发展全过程都参加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讲三个故事:在这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你认为对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让每个人再讲三个人:你认为对企业贡献最大的是谁?这个人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由专人把每个人讲的故事进行记录;

第二步:把重复率最高的故事整理出来,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完整的故事;

第三步:找十个刚来企业一年左右的员工,最好是大中专学生,把整理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然后,向他们提问:这个故事你听说过没有?你听了之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哪个情节最感动、最难忘?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

第四步:把专家和有关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

第五步:按照提炼出来的反映精神或理念的核心词,重新改编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文学创作,写出集中反映核心词的企业自己的故事。假如提炼出“拼搏”一词,“拼搏”就用一个故事来诠释。当然,可能还有“创新”、“团结”等等,每一个词,都用一个甚至几个故事进行诠释。

当然,企业文化建设还要从未来出发进行设计。对行业进行分析,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找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进一步回答:要想缩短差距,实现目标,企业必须具备什么精神,应该用什么理念指导自己?按照这种要求,设计出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

把从历史中提炼的文化理念和从未来出发设计的理念结合,进行加工整理,就形成企业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在各系统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以核心理念为指导,设计出各系统的理念,为每一个系统的理念确定相应的典型案例、典型故事、典型人物,形成由核心理念、与核心理念相应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各系统的理念和相应的典型人物与事件构成的文化理念体系。

以海尔为例。其核心精神(企业精神)为“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生产管理系统表现为“零缺陷,精细化“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营销系统表现为“先卖信誉,后卖产品”,在产品开发系统表现为“客户的难题就是开发的课题”,在服务系统表现为“零距离、零抱怨、零投诉”,在市场开发系统表现为“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每一个理念都有相应的典型事件与之对应。所以,海尔的企业文化建设就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联系起来了,避免了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单纯形式化。

    三、 企业文化的强化与培训

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培训的方式首先是培训讲故事者。可以是企业领导、故事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宣传者或者专家,但是,不管是谁,必须按照事先的策划讲,要把故事中想表达的理念讲深刻、讲生动,使每一个员工,都记住、理解、并主动向新员工讲解这些理念和故事。这样,故事流传起来了,企业文化、理念、精神就活了;

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在提炼和设计出企业文化并进行宣传培训之后,有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的行动。这就是企业的骨干。这时,企业把这部分骨干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具体方式是,每个月,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在本部门本月发生的案例中,寻找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或本系统理念的案例,写成书面材料,上报企业文化中心;由文化中心在所有部门上报的案例中,选出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的案例,作为企业的典型案例;年底,在12个典型案例中,再选择一至两个最能代表企业核心理念的案例,作为全年的典型。这样,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积累的文化典型逐渐增多,员工对理念的理解也逐渐加深;更重要的是,各部门为了寻找出更加合适的案例,会主动按照理念的要求处理遇到的具体事件,用企业的核心理念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从而使企业文化理念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为一体。

再次,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

第5篇: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范文

一、循证矫正案例库建设的价值

(一)提供矫正证据支撑典型案例矫正是基于刑事个别化的原则,指的是刑罚执行机关以及社区矫正机构根据不同矫正对象的具体犯因,采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矫正罪犯的认知和行为,以实现预设目标的专门活动。典型的案例报告对某个或某类矫正对象的显现问题(犯因)进行细致深入研究,通过调查、量表测试,最大限度收集显现问题(犯因)的有关资料,剖析显现问题(犯因)的各项变异因素,并根据科学理论进行反复试验和观察,最终作出结论,判定有效的、可行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二)指导教育矫正实践循证矫正技术性很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理论中没有涵盖的细节和变化,如果没有相似的某个或者某类罪犯个案作为参考就会碰到很多障碍。在显现问题(犯因)确定后,矫正实践者需对研究个案进行长时间的深入调查、追踪,不断探寻问题的内在根源,促使自己在个案借鉴引用和分析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创新矫正方法和手段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呈。此外,案例报告的学习应用,案例报告的撰写等过程也是是将矫正理论与实践有效紧密结合的过程,促使矫正理论寓于实践、指导实践。

(三)构建矫正信息平台矫正实践者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和信息进行汇总、选择、整理、分类、加工、评价和研究之后,建立案例库,在此基础上将案例库同其他教育矫正信息整合,将会构成强大的矫正信息系统。矫正信息系统的应用便于矫正实践者迅速、准确地从各类不同的数据库或信息系统中检索到与自己需求相符合的资料和数据。监狱管理者还可以根据矫正信息系统量化数据的汇总、分析,总结教育改造工作的基本规律,宏观预测矫正对象的发展趋势,为制定教育改造工作方针、创新教育矫正方法提供决策依据。

二、循证矫正案例库建设的标准

(一)个案入库标准1.客观真实性。客观性真实是指选择的矫正案例必须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且运用的矫正方法、手段及矫正结果必须是在具体案例矫正实践中确已应用并经实践检验证明的案例,它是案例存在价值的生命之本,也是判断能否作为矫正实践证据的基本标准。只有实事求是地根据真实矫正行为编写的案例才能达到为循证矫正提供真实、可靠证据的目的,实现案例指导矫正的功能。未经实地调研或置身矫正团队,而仅凭一般性的经验或个人主观意识编写的矫正案例,是虚构的教育矫正情景,这样的案例常常被称之为“安乐椅式案例”①。如果将此种案例传播矫正理论、方法及技术,用于实践指导,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一是被指导的矫正实践者可能怀疑案例的真实性,对案例库证据失去信任感;二是案例将会被束之高阁,被指导的矫正实践者不会去认真研读其认为是虚构的案例;三是如果被指导的矫正实践者把虚构的矫正情景处理对策用于具体矫正实践,将会出现不可预期的偏差,这对深入循证矫正的实践是极为不利的。伯克也认为:“用编造的事实进行案例教学有很大风险。就像医生用一个假想的病例进行医治活动一样,是没有用的。总之,案例必须来自现实生活。”他指出,案例中的人名、地名可以改变,但实际素材不能动,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和本来面目。案例素材必须强调第一手性,即案例素材应该是案例采集和编写者根据现场调查的第一手材料或参与矫正团队亲身实践加工而成的。其他方法搜集到的二手资料,往往会因为提供者观点、视角的不同,使其真实性和实用性大打折扣。2.典型性。典型性与研究价值成正比,典型体现在某些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如矫正对象特别,某些测量评价指标与众不同,改造表现评价不同等。如监禁场所矫正对象的典型性表现为累惯犯、多次服刑罪犯、暴力犯、涉黑涉恶罪犯以及类罪犯等。典型性是案例选取和案例库建设过程中的基本原则。一个适用的案例应当能够代表教育矫正的背景特点,能够涵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反映基本的矫正原理。实践中与某一知识层次相关的案例很多很杂,矫正实践者在进行案例库建设时不能仅仅根据案例影响范围大小或案例本身获取的便利性来选择,应当严格根据案例教育矫正的目标和现实指导价值进行筛选,原则上应实事求是地选择那些最为典型、与理论知识最为相关且有实践效应的案例。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窥见这一方面矫正实践的全貌,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基于事实的前提下,典型的矫正案例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度。如果矫正案例选择的对象缺乏代表性,内容过于肤浅,理论缺失深度,就无法通过案例传递矫正理论知识、实践方法和手段,这个矫正案例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3.可进入性。可进入性是指矫正案例应该能够使被指导者进入相应的教育矫正情境。矫正案例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它创造出一种类似现实的模拟矫正情景,在这种模拟情景中,被指导矫正实践者可以直观体验教育矫正的矛盾冲突,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培养其教育矫正的意识和技能。所以,“运用案例背后的全面要点是使您能够承担特定组织定人的角色和责任。作为正在进行的工作的训练形式来考虑它。案例提供了深入参与在实际组织中实践的人们实际面临的决策的可能性、承担所有者、感觉压力、认识风险,使你的思想让别人了解。”②基于案例的可进入性要求,矫正案例的情景描述必须要满足能够帮助被指导矫正实践者通过自己的经验、经历甚至是想象进入该矫正情景的要求,因为情景描述是被指导矫正实践者进入案例情景的主要借助点。4.完整性。目前,国内许多教育矫正机构编写的许多案例通常只有三部分组成:标题、正文(矫正对象情况介绍、矫正过程、矫正效果)、收获感想,这种案例内容不丰富、结构不严谨。严格意义上讲,一个完整的矫正案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编号。编号是案例在案例库的标识代码,类似于公民的身份证号,能够便于案例的管理和检索。(2)标题。标题是案例的名称,相当于公民的姓名。案例的标题应是价值中立的,切勿出现带有文学色彩、结论暗示的字词。点明案例的矫正机构名称和案例的主题、关键问题或焦点即可。有的标题包括主标题和副标题。(3)篇首注释。篇首注释一般置于案例首页下方,用横线与正文隔开,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案例编写者姓名、简介,也可放于标题右下方。二是免责申明或案例用途。如注明:“本案例只用于讨论,不作为评价和暗示某种矫正方式成功与否的标准。”三是版权归属。如注明:“本案例版权归省监狱管理局案例研究中心所有”。最后是掩饰处理情况。说明是否对案例中涉及的机构名称、个人信息、敏感数据进行了掩饰处理,以体现保护个人隐私的伦理性。例如:“本案例对部分信息和有关人员的姓名进行了掩饰。”(4)正文。这是案例的主体部分,介绍所涉及的矫正机构或团队的基本情况、矫正对象的详细资料、危险性评估、矫正需求评估、矫正设计、证据查找选用、矫正计划、矫正实施、效果评估、案例总结等。(5)思考题。这部分列出要求被指导矫正实践者之后进行思考、讨论的问题。一般,矫正案例思考题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如果你是案例中的主要决策者,你对这一案例如何分析;你能考虑到的方案有哪些,如何实施;在回答上述问题时,你有哪些假设,这些假设对解答问题有何影响等等。

(二)案例库的质量标准1.数量丰富。案例数量的丰富与否是案例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果案例库案例数量过少,就无法称为“库”,而且还无法应对矫正对象、矫正问题多样性的实际。由于教育矫正实践中对案例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各省监狱管理局以及社区矫正机构都以不同的形式编印或出版了矫正管理案例选集,如2013年2月江苏省监狱管理局以全省监狱80篇矫正案例文章为内容编印了《循证矫正案例库(一)》,用于指导和提高监狱民警循证矫正工作业务。但面对数量庞大、复杂多样的矫正对象,这些指导案例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充实。在当前大力推进循证矫正的背景下,矫正案例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应积极开展案例征集活动,建设数量丰富的案例库,以供实践所需。2.分级分类。鉴于技术力量和应用需求,应建立部级、局级、监狱级分级案例库。各案例库侧重点有所不同,监狱级案例库应结合本监狱在押犯的行为特征和特点,按照规范统一的分类标准,建立符合自身教育矫正实践实际的案例库。部级、局级案例库门类应该更加齐全,案例应该涉及监禁罪犯、社区矫正人员、劳教戒毒人员等各类矫正对象,覆盖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矫正机构或团体(监狱矫正部门、社区矫正机构、志愿者矫正团队、专业矫正研究人员等),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案例(自治模式、医疗模式、更新模式、社区模式、监管模式等方法手段)。分类的案例既有成功的典型案例,还可适当遴选个别尚未完全成功实施矫正的“失败”案例入库,供众多矫正工作实践者对矫正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检讨,形成典型案例与特色案例相对统一的门类齐全的案例库。3.配备使用说明。案例库使用说明也称之案例库指导注释,是给使用此案例库的被指导矫正实践者提供的材料。通常包括如下内容:案例库建立的背景信息、关于案例正文及思考题的评价和观点、案例库查询的操作说明等。使用说明仅供被指导实践者参考之用,没有强制使用的规定。通常,案例库使用说明对编写者的要求很高,编写者既要熟悉案例及其背景,又要能够准确判定某类案例用于解决何种问题,所以,一般由资深的矫正专家撰写。

(三)案例库管理标准1.建立规范统一的案例管理分类编码制度。对于正式入选的案例,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一编码。规范编码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进行分类以及分类的维度如何确定,目前国内循证矫正案例的分类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这给全国建立统一编码的案例库增添了难度。江苏省监狱管理局2013年2月编印的《罪犯循证矫正指导手册(实行)》将入选的案例分为案例入库层和案例应用层进行分类编码管理,值得借鉴。案例入库层对成功案例进行分类编码,编号应该能够反映该案例的开发时间、类别(社会工作矫正、教育矫正、心理矫正、医疗矫正、综合矫正)等关键词(罪犯自然情况、行为特征、犯罪原因等,具体内容根据案例库建设管理者建议而定)编码,以便检索、案例审核、案例入库。案例应用层分为案例检索、待矫正案例的基本信息、参考应用情况的信息录入、跟踪效果情况录入等。2.建立案例库的信息录入和更新制度。此时计算机技术介入,建立一个类似于图书馆数据库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专人将入选的案例按照分类编码的顺序逐一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可供检索查询的案例库。案例库的信息录入是一项长期而又繁琐的工作,且录入的案例信息必须完整而又准确无误,这就促使信息录入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应当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教育矫正理论及实践经验的知识背景。案例信息的录入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案例的使用有一定的“保鲜期”。教育专家贝内特(J.B.Bennet)认为,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应该是近五年发生的事情。①今后,循证矫正实践必将深入推进,教育矫正的方法手段必将得到创新发展,如果不更新案例,那么案例就失去了现实指导意义,即失去矫正证据的价值。因此,案例库的维护和更新是案例库建成后的核心工作,是持续发挥案例库指导矫正实践的关键所在,必须加以重视。3.建立管理、维护、使用权限的分配制度。根据运用案例库人员的职位、分工以及角色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管理、维护、使用是由高到低的三个管理权限,管理者权限最大,能够对整个案例库运行进行操作管理,拥有角色设置、分配、授权等职能;维护者是在管理者的授权范围内对案例库进行信息录入、更新、调整;使用者根据管理者的授权对某一类或多类的案例拥有检索、查询、下载、复制、打印等权限。同时,案例库信息管理系统置于计算机网络中,在管理、维护、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合理设置分配权不仅能够促进共享资源利用的合理化,而且还能适当规避网络安全风险。

三、循证矫正案例库建设的流程

(一)案例库总体规划1.明确案例库建设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循证矫正模式下的案例库建设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首要标准”为统领,坚持教育、矫正、转化的工作方针,立足为矫正实践工作服务的指导思想,根据职权范围决定案例库建设的层级,确定案例库建设的总体规模,制定实施计划和推进措施。2.明确案例库建设的团队分工以及职责。在确定案例库建设的总体目标后,建设案例库建设的工作团队就显得至关重要。一个理想的矫正案例库建设团队应该由矫正机构的负责人、教育矫正专家(教育、心理、医疗等)、第一线实践矫正师和案例库维护人员等组成。案例库维护人员应当对循证矫正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有全面地掌握,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以便在材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过程中能够去伪存真、把握要点。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也应介入,为数据库的信息建设提供信息载体和技术支撑。根据团队成员在建设案例库中的作用,明确分工及职责。矫正机构负责人负责整个案例库建设的推进进度、人员协调、经费保障等,并行使最终的审批权;教育矫正专家负责帮助案例编写者(第一线矫正师、案例库维护人员等)准确理解、掌握案例编写的特点和要求,为案例库建设提供专业指导;第一线实践矫正师为案例的编写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协同案例库维护人员编写案例,提高案例作为矫正证据时的可操作性;案例库维护人员主要负责案例的整理、编写和案例库信息录入以及其他日常事务。3.明确经费保障、激励措施。经费保障和激励措施是开展循证矫正案例库建设工作人员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有利于激发案例库建设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矫正机构应当建立专款专用的财务保障制度,“据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测算,一个优秀案例的开发成本为1万元人民币左右。清华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对外招标案例的付费标准是千字千元,即一个长度在1万字左右的案例需要支持作者1万元人民币。”①由此可见专业的权威案例研究机构对经费保障和激励措施的重视程度。对案例库优秀管理人员应建立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制度,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紧密挂钩,以此激发管理人员创先争优的意识和行动。

(二)案例素材收集素材收集是编写案例的起点工作,丰富、详实的素材是案例高质量的有力保证。有学者研究表明,在案例开发的过程中,素材收集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多于后期的案例编写。案例素材的来源通常有两种渠道:一是案例编写者在担任教育矫正工作的某一职务期间或正在从事循证矫正工作期间所编写的案例;二是通过对某一罪犯具体矫正实例进行实际调查,了解、收集到的相关案例素材。由于当前国内循证矫正尚处于探索试点阶段,之前教育矫正案例缺乏系统的梳理,所以第二条途径是我们目前收集素材实践中主要依靠的方法。用第二条途径来收集素材,它的步骤比较固定:第一,联系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既包括矫正工作的实践者也包括接受矫正的人员。通过向他们坦诚说明意图,解释案例调查的意义目的,并严守个人隐私及所涉及案件的秘密,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寻求对方的理解支持。第二,拟定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应该明确素材收集的具体范围(如关于主要人物的资料,关于主要矫正技术、方法的资料等),以及调查访问的具体方式(如书面调查、个人深访、集体座谈、现场跟踪观察等)。第三,开展调查访问。按预先计划在约定的时间、地点,依照调查提纲,对被调查人进行具体的调查访问,收集第一手材料。调查访问时应该尊重受访者,尊重事实,突出重点,做好记录。最后,整理调查资料。调查访问结束后,应迅速整理汇总调查记录,若发现存疑和遗漏的地方,还需及时回访,核实补充。

(三)案例报告撰写在素材收集完毕后,矫正者需按照案例撰写的格式和要求撰写案例报告,案例报告初稿完成之后还需逐次修改、完善,一般先由案例编写者自行修改,自行修改后转交案例库建设团队中的其他矫正师和团队评审组评阅。在充分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对照意见修改后才将案例呈交团队负责人审阅,并做进一步完善。一个完整的案例所需包含的内容在单个案例质量要求里的“完整性”中已作详细的论述。以下为某监狱案例矫正案例报告样本,可供参考:“案例编号/某某监狱罪犯某某矫正案例/编者/篇首注释/摘要/关键词/一、罪犯资料(一)基本资料(二)家庭社会情况(三)犯罪情况(四)服刑情况/二、再犯危险评估/三、矫正需要评估(一)工具评估(二)矫正民警分析评估/四、总体矫正设计/五、证据查找选用(一)矫正证据检索(二)矫正证据选用/六、矫正计划/七、矫正经过(一)总体矫正经过(二)具体矫正经过/八、效果评估(一)近期效果评估(二)远期效果评估/九、案例总结/十、思考题。”

(四)案例试用检验案例在正式入库前必须要进行试用,简单讲就是将案例用于正式的案例指导,接受矫正实践检验,然后案例编写者根据试用结果对案例进行再完善。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入库案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根据案例正文的字数,案例可以划分为四种:微型案例(500字-1000字);小型案例(1000字-3000字);中型案例(3000字-10000字);大型案例(10000字以上)。

(五)案例入库维护此时,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案例信息统一集合,入库管理。矫正对象情况复杂多变,教育矫正工具、方法、手段等也在日益更新、进步,案例库要与之衔接发展,保持高度的匹配性和时效性。鉴于此,对于已经入库的案例,要定期鉴定,淘汰其中已经与当前矫正实践脱轨的案例,修正瑕疵案例,并对矫正实践中显现的新问题及时开发,补充相应的案例,使案例库做到与时俱进。

第6篇: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范文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严格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独立进行。任何突击式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可能使企业文化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效果自然不会好。但是,企业文化、企业理念需要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更需要有目的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能够使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明晰化,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深刻化,认同彻底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理念的自然沉淀和人为设计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中的关键问题。

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上,应该注意三个基本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应该是可以衡量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参加者应该是全员的。近几年,我们以这三条要求为原则,按照“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帮助企业成功地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咨询。

一、 企业文化的诊断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成功的企业精神或口号,应该使员工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正是这种联想,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例如,我国历史上,曾经提出了许多具有强大激励作用和指导作用的精神和口号。一说“铁人精神”,我们立刻想到“铁人王进喜站在油池里,代替搅拌机在搅动原油”;一说“雷锋精神”,我们立刻想到一个解放军战士,抱着孩子,扶着大娘、打着伞行走在泥泞的路上……正是这些有着典型形象的精神,能让人们联想起具体事件或人物的口号,才会具有那么大的激励作用;

再以海尔为例,一说“质量零缺陷”,员工就会想到“砸冰箱事件”,一说“快速反应 马上行动”,员工就会想到“大地瓜洗衣机从获得信息算起,三天设计出图纸,15天产品上市”,一说“真诚到永远”,就想到“营销员因送货车故障,自己背着洗衣机走了3个小时给客户送货”的事;一说“客户永远是对的”,就会想到,海尔把按照德国模式设计的电冰箱说明书按照中国消费者的水平进行修改的事件……正是这些感人的事件和具体的形象,使海尔的文化理念没有停留在墙上、纸上,而是进驻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这是海尔文化管理成功的核心。

显然,诊断企业文化是否被员工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是否在对员工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诊断的方法和原理是:把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集中起来,把集团的理念,逐句念出来,请大家把听到理念后,所想到的能代表这种理念的人物、事件说出来或写出来。如果大部分人都能联想到代表人物或事件,且事件相对集中,就说明企业的文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如果大部分人不能说出或写出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就说明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就更谈不上对员工行为的指导作用。

我们按照这个程序对山东的五个企业进行了诊断,巧合的是,这五个企业中,有四个企业的理念有“创新”一词,但是,当我让他们说出“想到了什么人物或事件时,只有一个企业的人说出了一些事件,但是不同的人说出了完全不同的事件。我们据此判断,这几个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并没有被员工接受和认同。对这种结论,企业基本上是认可的。

二、 企业文化的提炼与设计

企业文化首先要从历史中提炼。在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一定会沉淀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包含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就会发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精神和理念,这就是企业的精神和理念。

按照这种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提炼企业精神的方法:

第一步:首先,让企业找10位从创业到发展全过程都参加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讲三个故事:在这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你认为对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让每个人再讲三个人:你认为对企业贡献最大的是谁?这个人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由专人把每个人讲的故事进行记录;

第二步:把重复率最高的故事整理出来,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完整的故事;

第三步:找十个刚来企业一年左右的员工,最好是大中专学生,把整理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然后,向他们提问:这个故事你听说过没有?你听了之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哪个情节最感动、最难忘?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

第四步:把专家和有关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

第五步:按照提炼出来的反映精神或理念的核心词,重新改编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文学创作,写出集中反映核心词的企业自己的故事。假如提炼出“拼搏”一词,“拼搏”就用一个故事来诠释。当然,可能还有“创新”、“团结”等等,每一个词,都用一个甚至几个故事进行诠释。

当然,企业文化建设还要从未来出发进行设计。对行业进行分析,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找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进一步回答:要想缩短差距,实现目标,企业必须具备什么精神,应该用什么理念指导自己?按照这种要求,设计出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

把从历史中提炼的文化理念和从未来出发设计的理念结合,进行加工整理,就形成企业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在各系统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以核心理念为指导,设计出各系统的理念,为每一个系统的理念确定相应的典型案例、典型故事、典型人物,形成由核心理念、与核心理念相应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各系统的理念和相应的典型人物与事件构成的文化理念体系。

以海尔为例。其核心精神(企业精神)为“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生产管理系统表现为“零缺陷,精细化“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营销系统表现为“先卖信誉,后卖产品”,在产品开发系统表现为“客户的难题就是开发的课题”,在服务系统表现为“零距离、零抱怨、零投诉”,在市场开发系统表现为“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每一个理念都有相应的典型事件与之对应。所以,海尔的企业文化建设就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联系起来了,避免了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单纯形式化。

三、 企业文化的强化与培训

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培训的方式首先是培训讲故事者。可以是企业领导、故事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宣传者或者专家,但是,不管是谁,必须按照事先的策划讲,要把故事中想表达的理念讲深刻、讲生动,使每一个员工,都记住、理解、并主动向新员工讲解这些理念和故事。这样,故事流传起来了,企业文化、理念、精神就活了;

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在提炼和设计出企业文化并进行宣传培训之后,有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的行动。这就是企业的骨干。这时,企业把这部分骨干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具体方式是,每个月,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在本部门本月发生的案例中,寻找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或本系统理念的案例,写成书面材料,上报企业文化中心;由文化中心在所有部门上报的案例中,选出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的案例,作为企业的典型案例;年底,在12个典型案例中,再选择一至两个最能代表企业核心理念的案例,作为全年的典型。这样,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积累的文化典型逐渐增多,员工对理念的理解也逐渐加深;更重要的是,各部门为了寻找出更加合适的案例,会主动按照理念的要求处理遇到的具体事件,用企业的核心理念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从而使企业文化理念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为一体。

第7篇: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范文

案例教学在选择案例时要把握时效性、真实性、可借鉴性及典型性原则, 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案例来源。

一、什么样的案例才适合案例教学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案例教学”。现代案例教学是一个专门的概念, 专指美国哈佛大学路易斯·班尼的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以大量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的, 学生站在案例角色的角度讨论分析, 发现案例隐含的管理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与“运用案例开展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运用案例开展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案例, 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各类教学活动。这类教学活动既包括我们这里讲的“案例教学”, 也包括其他一些类型的教学活动, 如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创立的“范例教学”, 芝加哥大学首创的“案例研究”,以及“举例教学”。案例教学与其他“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前者实质上是一种模拟实践训练, 是一项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 而且在知识的运用上并不限于某一具体的学科, 其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后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教学目的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其次, 要区分“案例”的类型。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case”, 其意为具体事例。案例按其用途可分为两大类, 即教学案例与非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按照用途分, 则可分为“范例教学”类案例、“案例研究”类案例、“案例分析”类案例、“举例教学”类案例。各类案例的教学目的、性质、复杂程度、描述角度并不相同。 二、怎样选择合适的营销案例1. 把握四条原则一是时效性原则。时效性原则是指营销案例发生的时间不太久远, 案例发生所依托的营销环境没有发生变化。学习这类营销案例的操作手段及营销理念, 对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营销工作会有参考借鉴意义。但是, 由于我国正在经历体制转轨, 并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市场营销环境具有变化快、不稳定、不可逆等特点, 我国企业的营销理念、营销战略与策略的调整速度非常快。发生在过去的多数营销案例都没有借鉴意义, 因此, 选择营销案例时, 最好选择那些当年发生的事例。 二是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指案例是真实的发生过的事件, 编写者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客观情况编写而成; 写作过程中没有因为追求趣味性和理论性而加入自己的主观意图, 或有意夸大或掩盖某些方面。根据真实性原则, 对那些流传广泛, 新闻性很强, 故事性很强的案例, 要特别注意甄别。那些适合举例教学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或者特别能说明某个原理的案例, 不一定适合案例教学。 三是可借鉴性原则。案例教学最关键的是能够为当前或未来工作提供参照。因此, 对于那些无法为中国当前或未来营销实践提供参照的案例, 无论它多么经典, 多么吸引人, 都不应该选择。在中国的营销课堂上使用外国案例开展案例教学, 是一种教条主义学风, 应加以杜绝。 四是典型性原则。所谓典型性原则, 是指所选择的营销案例能反映中国营销环境的本质及变化规律, 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使学生学习后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当前,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财富积累故事层出不穷, 失败的营销事例也屡见不鲜。面对眼花瞭乱的“营销案例”, 我们在选择时应该总体把握, 选择那些最能提高学生营销素质和营销能力的案例。 2. 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案例来源选择案例, 渠道很多, 但选择时既要遵循前面提到的四条原则, 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特点。 第一, 慎重挑选出版物上的案例。要知道, 案例是一种典型的“时令商品”, 在有效的范围内, 它价值非凡; 过了期限, 则一文不值。在美国, 案例编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 并且由具有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人员承担。我国一些著名的高校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往往需要花费数万美元才能买到这类案例。所以, 真正具有价值的案例是有价格的, 而且价格不菲。由于教科书或案例集等出版物上的案例发生大多较久远, 一般不宜采用。当然也不排除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需要精心挑选。 第二, 可以请“营销人”走上讲台。案例教学引入我国虽然已有二十余年, 但从发展的角度看, 我国目前的本科院校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 无论是高教系统、单个高校或者单个老师, 都没有经验与资金去建立大型的案例库。应该循序渐进, 从积累经验开始做起。方法之一就是请企业有经验的营销工作者走上课堂, 直接传授。这样既保证了案例的时效性、真实性、可借鉴性, 又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机会。 第三, 以基金资助的形式开展营销案例研究。成熟、可用的案例往往是在大量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 它凝结了编撰者大量时间与心力, 因而是一种知识财富。因此, 应该鼓励教师以申请基金资助的方式开展案例研究。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案例自身的价值, 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教师的营销操作能力, 提高案例教学的组织效果。不应提倡教师为了功利目的而胡编乱造所谓的“营销案例”。 第四, 搜集报刊或网络中即时发生的营销事件,经过甄别整理后作为案例素材。在网络社会, 人们可以比较自由地将自己掌握的信息公布于众。当然这些信息大多真假难辨, 但也不乏真实可信的内容。由于当前信息来源很多, 如果多方查证、实地调查, 应该可以去伪存真。报刊信息虽然因考虑新闻性而可能省去营销案例需要的许多信息, 但这类信息往往经过记者实地调查, 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将经过搜集整理, 多方求证的网络与报刊信息作为素材型案例,是快速获取案例教学所需案例的重要途径。 第五, 建立校际交流渠道。由于当前各高校在案例开发方面投入不多, 所开发的营销案例十分有限。而且由于营销案例时效性很强, 所开发的营销案例很容易过时。因此, 各高校将自己开发的营销案例拿出来进行校际交流, 不仅可以保证教学需要, 而且可以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

第8篇: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范文

提高病案信息的使用价值,是病案管理工作的一大主题。在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最大程度地保护病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如何让封存的病案信息资源走出阴霾,重见天日,为医学科学事业发挥其潜在的价值,已成为广大病案管理者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病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作一点探索,与广大病案管理同仁共勉。

1 利用的前提是管理,管理精细才能方便筛选,快速找到为我所用的病案。因此,提高病案的使用效果,首先就要做好病案首页的编纂工作

医疗科技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随着人们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病案数量更呈现出几何状增长态势。对临床医务工作者而言,无论病案管理系统软件有多么的实用、方便、快捷,从大量同类病案中选出于自己的临床实践需要有启发性的病案,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病案首页浓缩了整份病案中的精华,具有非常大的检索价值。编纂好病案首页,完善其相关信息,需要病案管理者认真审阅病案主体内容,编好疾病代码。同时,为突出每份病案与同类别病案的不同之处,我院领导要求临床医生每完成一份病案,在病案归档之前,都要在病案首页上注明此份病案的与众不同之处,如病症差异、不同药品使用效果及手术的入路、术式等,极大地发挥了病案的使用功效。

2 积极为医疗科研工作提供典型案例

一所医院医疗科研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线临床医生医疗服务水平的优劣。医疗水平高的医院,其科研成果都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因此,做好医疗科研工作,有助于临床医生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优化治疗方案,挽救患者于最佳时间。而医疗科研工作的开展要以大量的病案为依托,在深入分析、研讨的基础上,才能总结出成功经验,发现治疗中的瑕疵,在改进方略上达成共识。让病案信息在科研领域中发挥最大功效,典型病例、特色病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科研领域提供典型病案,是每一位病案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病案管理者一改过去的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创新工作方法,养成勤问、勤看、勤梳理、勤动脑的习惯,从大量病案中淘金黄沙,发现真金,真正让病案在医疗科研工作中放射异彩。

3 做好同患者的沟通工作,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对病人病案的使用,涉及到病人个体的隐私等相关法律问题,处理不当,往往会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对病案信息进行使用之前,病案管理者要主动做好同病案患者的沟通工作,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同患者讲明用意,打消其顾虑,取得其支持,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对于一些特别有价值的病案,又不便公开患者信息,就需要采取曲线方法。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二次输入法,即:第一次输入病案原始真实信息,添加到病案信息库中;第二次输入的是病案的修改版,化其真名为别名,更改病案实际书写日期,摘取其最有研究价值的部分,添加到医疗科研典型病案资料库中,供临床医生和科研小组研究揣摩。

4 利用病案信息统计数据,为院领导作出重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准确的统计数据才能产生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为院领导作出科学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帮助。如我院在某一单病种控制数据方面,数据结果远远低于领导预期。据此,院领导成立了调研小组,到该科室进行走访调研,发现该科室确实存在着诊疗设备陈旧落后、已不能满足病种变异的需求,临床医生更新速度过快,新入医生缺少临床经验等问题。于是,医院领导及时调整了决策,增加了该科室诊疗设备投资预算数额,先后派出三位资历虽浅却有发展潜力的医生到北京等大医院相关科室进修学习,一年后,情况就大有改观,质量控制数据得到明显提升。

5 利用病案信息资源,为绩效工资的实施提供保证

第9篇:价值工程的典型案例范文

论文关键词:个案研究 体育社会问题 研究方法

论文摘要:分析了个案研究在体育社会问题研究中应用的相关理论问题。体育社会问题总体边界的模糊性导致个案研究的运用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个案研究具有深入剖析与积极应对体育社会问题的效果,有助于体育社会问题理论的建构与重构;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的选取应该遵循典型性、分层抽取以及重点突出的原则;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中可以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问法;研究者在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中需要具有理论勇气,并保持价值中立。

在中国,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对社会学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为学者们从事个案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在过去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经由人类学、社会学的共同推动,个案研究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取向之一”。在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个案研究的成果比较少见,尤其是对于体育社会问题研究而言,个案研究几乎被学者们所忽视了。为此,笔者尝试将社会学的这一重要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引人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研究领域,从而探索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的新方法,进一步拓宽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的新思路。

1个案研究概述

1.1定义及目的

一般认为,个案研究是由英文case study翻译过来的。笔者在此列举比较有权威性的定义加以简介。费孝通先生说:“国外所称的‘个案研究’大体相似于典型调查。”“我们现在更习惯于把个案研究亦称为典型调查,因为典型调查已经变成了中国化的个案研究的代名词”。国外最新出版的《现代社会学词典》对个案研究的定义是:“一种通过对一个单独个案进行详细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个案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事件、一个过程、一个社会或社会生活的任一其他单位。这种方法依赖于所研究的个案得出的假设具有同事物的代表性,所以通过详尽的分析能够得出普遍性的东西使用于同类的其他个案。个案研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个案的剖析,其实“个案研究有双重目的,一为对个案做一广泛且深人的考察,一为发展一般性理论,以概括说明社会结构与过程。”基于对“个案研究”概念及目的的理解,笔者认为体育社会问题的个案研究主要是指通过对一些典型的体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育社会现象进行深人剖析,以达到对某一类体育社会问题本质及规律的深刻认识,旨在为解决与预防体育社会问题提供对策与建议,从而促进体育自身乃至体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1.2两个基本理论问题

1.2.1代表性问题

个案研究是否具有代表性、在多大程度上具有代表性以及如何实现代表性一直都是学者们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个案研究经常遭受质疑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可能是我国体育社会学者慎用个案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山大学王宁教授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人研究,他认为,“关于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是‘虚假问题’,因为个案研究并不一定要求个案具有代表性”,“个案不是统计样本,所以它并不一定需要具有代表性”,“个案研究实质上是通过对某个(或几个)案例的研究来达到对某一类现象的认识,而不是达到对一个总体的认识”闭。王宁教授的这一观点应该对于消除一直以来蒙在个案研究上的阴影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也为我们进行体育社会问题的个案研究扫除了认识上的樊篱。

1.2.2典型性问题

既然个案研究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学者们为什么还对个案研究乐此不疲,个案研究的意义到底何在呢?这也是在进行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之前所必须厘清的关键问题。王宁教授同时指出,“在个案的代表性不清楚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提高个案研究的可外推性呢?一个重要的解决办法就是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个案”,“典型性则是个案所必须具有的属性,是个案是否体现了某一类别的现象(个人、群体、事件、过程、社区等)或共性的性质”。通过对一些典型个案的研究能够达到对同类现象的深刻认识,这也许就是个案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例如,“费孝通调查的‘江村’是人多地少、工农相辅的典型;‘绿村’是没有手工业,农民的生产和收人主要靠耕地的典型;费孝通的学生张之毅调查的‘玉村’则是受商业影响较深的典型”。为此,个案的典型性特征应该成为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的基本要求。

至此,我们对备受争议的有关个案研究的代表性与典型性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笔者将通过对几个社会问题个案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试图为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1.3社会问题个案研究案例分析

1.3.1几个典型案例

在社会问题研究中,许多学者都曾采用了个案研究的方法,取得了一些富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笔者在此撷取几例进行简要介绍与分析。如韩晓燕等对离婚家庭青少年进行了个案研究,通过参与观察和深人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挖掘孩子的内心世界,将未成年的青少年视为有能动和互动能力的主体,试图做到“和孩子共同研究”( research with children ),而不只是“研究孩子”( research on/about children) ;唐钧等通过对上海市47户贫困家庭的深人访谈,并且在个案记录的基础上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深人讨论了“收人极其有限的贫困家庭是怎样维持他们的生活的”这一重要而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刘继同通过对城市流浪儿童的个案研究,探讨了儿童福利状况及其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圈。

1.3.2几点重要启示

通过对上述3个社会问题个案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至少能够得到如下5点较为重要的启示:(1)个案研究有利于实现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使被研究者能够参与到整个研究过程中来,从而达到“共同研究”的效果;(2)个案研究能够深人被研究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可以对一些表象的问题达到本质上的认识;(3)个案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产生背景、原因、产生路径及变化过程;(4)在个案研究中可以综合使用访问法(特别是深度访问法)、观察法、文献法(尤其是档案)等具体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的全面、详细和深人的认识;(5)通过社会问题的个案研究,可以为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对策与建议。个案研究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将为进行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提供现实的参考依据。

2个案研究在体育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2.1必要性分析

2.1.1体育社会问题总体边界的模糊性

由于体育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变异性等特点,当前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总体边界是比较模糊的,总量亦是难以确定的。如典型的兴奋剂、黑哨、假球等问题,总量到底有多少,具体又是如何分布的,至少在当前还不能予以明确地界定,其他体育社会问题也都比较类似。在总体边界不清楚的情况下,抽样调查难以发挥用武之地,因为“任何样本的出现都有一个前提,即总体的范围和边界是清楚的。也就是说,样本是以某种规则(如随机抽样原则)从研究总体(或调查总体)中抽取出来的”。而“在个案研究中,研究总体的边界是模糊的”,这种总体边界的模糊性恰恰使得个案研究在体育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具备了理论上的必要性。

2.1.2个案研究具有深入剖析与积极应对体育社会问题的效果

“个案研究属于学术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的范畴,说到底,它最为根本的目的并不在于为科学—实证化研究积累量的和类型学的样本(这也正是在此路径上个案研究始终无法解脱方法论困惑的根本原因),而是要为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案例”。有助于深人理解社会现象是个案研究的其中一大魅力,这一方法学上的优势应该同样适用于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由于社会问题与体育社会问题具有共性特征,结合上述对社会问题个案研究的案例分析,我们对于体育社会问题的个案研究应该可以形成如下认识:通过对典型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的研究,有利于深人、全面、详细地认识体育社会问题的细节、特征、多样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把握体育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形成路径,从而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且具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达到积极预防与解决体育社会问题的效果。

2.1.3个案研究有助于体育社会问题理论的建构与重构

“分析性概括旨在说明,个案研究法的魅力不在于要像大规模抽样调查那样,用样本的结论推断总体的特征,不在于样本选择的代表性或典型性,而在于其辅助理论建构的力量”,扩展个案方法又有助于实现理论的重构。当前,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研究还比较薄弱,体育社会问题理论还比较缺乏,这与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形成了较大的反差,由此也凸现了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理论建构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在理论建构过程中,个案研究可以通过对一些典型体育社会问题案例的深人剖析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个案研究还可以通过对一些独特个案的挖掘与分析不断修正既有的体育社会问题理论,从而达到理论重构的目的。

2.2个案选取的原则与方法

2.2.1选取原则

个案的选取是个案研究的前提和关键,直接关系到个案研究理论意义的大小以及应用价值的范围。笔者认为,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的选取至少应该遵循三条原则:其一,典型性原则。前面已述及,个案研究中的个案不需要具有代表性,但应该具有典型性,既能够较好地反映某一类现象的共性特征。在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中,所选取的个案只有具备典型性才能够达到理论建构以及预防解决的目的。因此,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的选取应该遵循典型性原则,即能够较好地反映某一类体育社会问题的属性。其二,分层抽取的原则。分层抽取即对体育社会问题进行逐层分类,在不同类别中选取一些典型的个案,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个案选取的典型性(即能够反映某一类问题的属性)。其三,重点突出的原则。重点突出即所选取的个案应该为当代中国影响面较广、破坏性较强以及体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育社会现象,而不必主次不分,面面俱到,其实这也是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的现实需要。

2.2.2选取方法

基于上述3条个案的选取原则,在具体操作时可以首先将体育社会问题划分为社会体育领域、学校体育领域、竞技体育领域以及体育产业领域四大类,然后选择每个领域的一些重点体育社会问题,最后再在每一个小类中选取典型的具体个案。如在研究社会体育领域的体育社会问题时,可以选择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问题、群众体育社团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问题等。当研究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问题时又可以在“空巢”老人参与体育问题、城乡贫困居民参与体育问题、残疾人参与体育问题、流动人口参与体育问题等中选取典型个案;当研究群众体育社团影响社会稳定问题时可以按组织化程度或按人群、项目、地区等进行分类选取典型的重点案例;当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问题时可以按级别或地区进行分类选取典型个案,等等。在研究学校体育领域的体育社会问题时可以选取体育考试舞弊问题、体育竞赛舞弊问题、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等,然后再在每一小类中选取典型的案例。竞技体育领域的体育社会问题比较严重,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重点,可以在兴奋剂、假球、黑哨、体育问题、赛场暴力问题、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等方面选取影响较大的典型个案进行详细分析。体育产业领域的体育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资源政府垄断以及体育产业不正当竞争等方面,在研究体育产业资源政府垄断问题时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赛事、职业体育俱乐部、优秀运动员(商业开发),在研究体育产业不正当竞争问题时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健身娱乐企业、体育经纪企业以及职业体育俱乐部等。

2.2.3值得注意的观点

“罗伯特·斯特克认为,研究者在个案选取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他个人的兴趣、是否有从事研究的途径等,特别是要选择那些令研究者认为会使自己获得最大收获的个案。即该个案的研究潜力要比代表性更重要。有时候甚至有必要选择一个不典型的个案。”川该观点虽然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但仍有其合理性,因此在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中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体育社会问题理论重构时非常具有借鉴价值,因为有时候一个特殊的个案足以颠覆一个经典的理论。

2.3研究方法的运用

在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中可以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问法,从多个角度对个案进行广泛、深人地研究。“文献是由人们专门建立的,用来传递和储存情报的对象,它包括各种报刊、书籍、档案、图像等等”。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中文献法的使用主要是通过搜集体育新闻(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和一些体育事件的档案资料来获取研究所需要的信息。“社会研究中的观察法就是根据研究课题,观察者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及仪器,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资料的一种方法”。根据观察者的角色,观察法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体育社会问题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在个案研究中主要是采用非参与观察的方式,即“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置身于调查群体之外进行的观察”。当然某些体育社会问题亦可以采用参与观察的形式,如针对体育问题,研究者就可以考虑以“者”的身份进行实地调查;如针对群众体育社团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研究者也可以考虑以加人特定体育社团的方式进行研究,等等。访问法通常与观察法相结合使用,访问法包括面访、电话访问、E - mail访问等具体方法,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中应该重点采用面访的方式,特别是深度访问法,唯有此才能达到对一些问题的深人认识。需要强调的是,研究方法的运用要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要做到各种方法的综合与灵活运用。

2.4研究者的基本要求

2.4.1具有理论勇气

社会学家的责任在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提供建议。作为体育社会学研究者的责任也在于发现体育社会问题、揭示体育社会问题、研究体育社会问题并提供对策建议,为体育社会问题的预防与解决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足够的理论勇气,有一种促进中国体育和谐、健康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敢于揭示危害当代中国体育及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体育社会问题,敢于选择一些典型的、影响较大的个案,并在研究过程中不畏权威、不畏权力、不畏艰难,始终坚持真理。这也是研究者从事体育社会问题研究(尤其是个案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

2.4.2保持价值中立

在西方学术界,由马克斯·韦伯详尽阐释的“价值中立”( Value一free/ Value Neutrality)原则历来备受关注,甚至在一些学术共同体中成了某种不言自明的公理,而且事实上因其引发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其实“它只是要求在研究过程中保持客观的态度,避免用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或者说尽可能遵循科学研究本身的内在规律”。在体育社会问题研究中,“对待体育社会问题的态度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既不要缩小掩盖,也不要夸张扩大”。尤其是在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中,由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经常进行互动甚至是情感的交流,研究者在分析问题时极可能带有感情色彩,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不利于实事求是地反映体育社会问题的本质。因此,研究者在体育社会问题个案研究时更需要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始终不要忘记自己研究者的身份,客观公正地揭示与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