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生物教学的教育方法应用(10篇)

初中生物教学的教育方法应用(10篇)

第一篇:探究式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学的运用

【摘要】探究式学习乃为新课改倡导的重点研究内容,此种教学形式实际就是利用与科学研究活动类似的方式,从中获取科学知识,且在此过程中学会、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技能,构建起科学的观点与学习理念。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探究式教学;运用

一、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及理论依据

探究性学习由美国著名课程专家、生物学家及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所提出的一种较新型教学方式,积极主张要引导学生怀揣类似于科学家那样对各种事物进行研究。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所于1963年所编写的BSCS课程,系统化阐述了施瓦布所提出的探究式学习思想,使生物教育迈向了现代化道路。近些年来,伴随新课改的持续深化,有关探究教学的研究正呈全面迸发之势。2000年,国家教育部向全国的《全国普通中学课程计划》中明确指出,在全国范围内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课程体系架构中,首次将研究式学习活动划归在内,并积极提倡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促进其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各种潜能的发挥,通过开展诸如表达与交流、调查研究及发现问题等探究使活动,使学生在各种体验科学研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大量反复训练及被动接受的填鸭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质的科学思维品质,,进而激发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在不断问题探究当中,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养成不断探索、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所存问题

研究指出,当应用探究式教学后,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显著下降的状况。究其原因,针对部分喜欢生物学科的学生而言,开展探究式学习,对他们思考问题有利,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助于其学习成绩的提升;而针对那些不善于或不肯主动思考的学生来讲,开展探究活动,他们也仅能跟风,作为活动的旁观者,因此,在活动的始终均难以学到新知识。如若未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提供引导,则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在学习上会出现越发严重的两级分化状况。

三、初中生物教学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师资培训

要想更好的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奶为其关键。对于新课程改革而言,其将以人为本,注重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其核心理念。这便要求生物教师将传统填充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给予改变,在实际教学当中,利用诸如实验、研究及讨论等教学组织形式,来积极引导学生,以主动姿态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转变为基于教师引导下的富有创造性、坚韧性与主动性的过程。更新教育理念,还需构建一种更加符合时下教学要求与需要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本质上乃为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需彻底性的改变以往那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的关系,构建一种师生活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在探究当中所出现的不足与问题,教师需及时给予引导,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效将其解决,在此不过程中,还需注意不可打击其积极性。另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要对教材进行全面钻研,将教材的精髓吃透,还要结合学生实况,以认知结构及学生能力为着眼点,设计学生学法与教法;除了要考虑到学生能够将此些知识予以掌握,还要考虑怎样对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给予培养,最终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在现实教学工作中,需重视教师的指导与培训工作,促使初中生物教师能够更快、更好的熟悉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提升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能力,最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辅助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生物兴趣

学生乃为整个探究式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此活动实际实施中,教师需注重引导,为学生提供支持与帮助,使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能够亲身经历,对探究过程予以体验与感受,从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创新。在设计探究式教学的引导环节时,需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究兴趣,另外,还需与教材自身性质以及学科特点相符。在学生自主性程度方面,探究式教学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现实教学工作当中,可着眼于哪些已知的生物事实材料,遵照自主、合作、引导及创新的发展脉络,积极为学生营造、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铺垫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独立思考,以主动姿态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为各层次学生提供宽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这样便能够较好的课堂内容向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转化,学生在此种教学氛围中,能够更好、更多的学习新知,发现问题,并将之解决。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合理化运用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新知,而且还有助于其思维广度、创新能力及问题架构的培养,学生在此种教学氛围中,能够更好的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艳.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及其对策[J].教师,2012(27):43-43.

[2]蔡振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4(33):152-152.

[3]陈绍飞.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舒建香 单位:平塘县塘边中学

第二篇: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的渗透应用

摘要: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在教育领域燃起了革命之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教师要进行探讨的就是以多媒体视频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如何渗透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以多媒体视频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为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带来怎样的变革,并结合教学案例展开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让学生爱上生物学习做出努力。

关键词:视频资源;初中;生物教学

生物学是初中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对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和地球上居住的生物有更多的了解,并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学方式多为单调的黑板板书和教师口头的知识讲解,偶尔配以简单的生物实验,大多数情况还是以机械的知识灌输为主。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物科学的学科性,既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又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率大大降低。生物教科书中包含很多抽象的生物知识,对于没有任何学科基础的学生来说并不好理解。如何使生物知识简单化、直观化,让生物教学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是广大生物教师一直都在探寻解决的难题。在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今天,教师不妨尝试利用视频资源作为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利用其直观、形象、有趣等特点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掌握生物知识,优化课堂教学,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视频资源的有效性

(一)直观性强是视频教学的最大特点

对刚接触生物科学的初中生来说,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是晦涩难懂的,学生也许能把知识点记忆下来,却很难完全理解,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基因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这仅仅靠书本的插图和教师的口头讲解是远远不够的。细胞分裂过程是动态的过程,而利用视频辅助教学则能直观形象的模拟重现这一过程。学生通过视频,清晰的观察到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减半传递的动态过程,就能很容易理解原来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而不是染色体中的任意一半。视频中多种感官,如动画、声音、音效的呈现,都能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专注于学习。

(二)视频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难

在生物学习中,对于某些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在于让学生将复杂抽象的生物现象化繁为简,在头脑中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例如在《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一课中,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呼吸肌在人呼吸时的动态变化,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看到”这一变化过程,并理解呼吸肌的变化和气体交换的关系。这时教师利用动画视频,向学生展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让学生清楚看到呼吸时气体入肺和出肺的动态过程,这比教师对着书本解释一番教学效果更好,也节省了更多的教学时间,优化了教学质量。

(三)利用视频资源能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要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出相关的生物知识,再结合视频资源引导学生从中探索、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问题,让学生课外寻找并观看相关的动物行为视频,并整理出来所知道的生活中动物的各种行为,分类出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学习行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在课中教师再配合书本内容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同时教师可组织进行小组讨论,对视频中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产生原因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有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视频资源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生物课堂中应用视频资源确实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教师同时要注意不能对视频教学产生依赖。在教学中课堂的主导者应该是教师,而多媒体仅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帮助教学更顺利地进行。教师要正确认识视频资源的作用,多媒体并不能代替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交流,更不能代替教学的全过程。另外教师在选择视频资源时要注意跟课本教材相匹配,选择的内容重在精,而不在多。有的教师喜欢选择大量花哨、信息量过大的视频资料,这样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还容易对其造成混淆,分散学生注意力,使视频资源失去本身的意义。

三、关于视频资源的延伸教学

(一)利用游戏视频帮助知识巩固

视频资源多种多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不同形式的视频资源辅助教学。其中游戏视频就很适合在学习完课本内容后,作为知识点巩固的手段让学生参与,同时也能作为课堂气氛的调试剂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时,教师可以寻找寻宝类的游戏视频将课本内容代入进去,以此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还可以设计相关的游戏,邀请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来玩,这也是一种激励学习的方法。

(二)充分利用社会视频资源延伸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中使用视频资源,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开拓视野,了解更多课本外的生物知识。例如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里会定时有相关的生物科普视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看。教师也可以搜集相关的电影视频,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并安排进行观后分享会,实现知识内化。总之,时代在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越来越深入的渗透,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生物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机融合,利用多媒体的特性为生物课堂教学服务。同时教师也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利弊,合理使用视频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惠.视频短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王海霞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实验中学

第三篇:如何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效果

摘要:生物是一门需要细心观察生活的学科,它对于思维缜密性、思考问题的方式有着较高的要求。初中生刚接触到生物这一学科,可能无法摸索到正确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生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化自己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

关键词:初中生物;问题;优化;教学

在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下,新课程引导我们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紧跟上教育发展的节奏,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如今,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就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正是学生成长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物学习状况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在近几年的生物教学中,我将初中生的学习状况做一些对比,并且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下是我结合个人实践经验总结的生物教学结论。

一、当前生物教学中的问题

在当今生物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使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生物教师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有误,不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不及时借鉴其他人的丰富教学经验,那么学生就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面对黑板、粉笔,日复一日,逐渐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怎能使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呢?生物虽然并不是我们要学习的主科内容,但是它作为我们今后探索自然世界的钥匙,对于我们丰富知识、增长阅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如果仅仅成为课本上的知识,无法走进学生的脑海里,那么它就成为了死板的内容,而不是以“活”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眼前。有些生物教师没有深刻意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而是将提高学生生物成绩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这就使生物教学丧失了其真正的意义。一名称职的生物教师应该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一起感受奇妙的生物世界,使学生在学习生物时能够产生兴趣,品尝到学习生物的快乐,感慨生物世界的神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严肃对待问题,不认真教学,就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导致后期基础不牢固,学习起来有障碍。

二、如何优化教学效果

1.调整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经研究证明,丰富多彩的课程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会使学生在上课时感觉到兴奋。学生往往会被这种课堂所吸引,从而不由自主地融入课堂学习中。灵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生物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该意识到,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会降低教学效率。虽然短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带来成绩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应该逐渐开拓新的教学道路,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哪种教学方法能够真正为学生所受用。但是很多教师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或者说,没有将改善教学方式重视起来,这就会使教师无法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师如果能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就相当于为学生打造了良好的开始。

2.引出问题

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认真备课,根据课本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课上,教师可以将已经想好的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思考、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认真思考问题。在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时,教师可以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在学生阅读完课本后让学生简单总结植物是如何进入光合作用的。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能使学生边读课本边进行思考,也使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生物”。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发表言论。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予以鼓励。这样能使学生一直维持高涨的思考问题的热情,也能活跃课堂气氛,避免课堂上没人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的发生。

3.走进生活

将生物带入生活是使学生理解生物的重要步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平时学习到的课本知识终究只是文字,如果教师试着将学生带领进生活中,这样就突破了课本知识的局限性,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生物、观察到生物。如果学生一直在教室里学习,无法走出去,那么就像被困的老鹰一样,无法学习到飞翔的技能。因此,我试着将学生带出教室,让他们走进现实生活中去观察生物。在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时,我带学生去了教室后的小花园。这里的植物有的尚未发芽,有的已经发芽,对于观察被子植物十分有利。学生每隔几天就去看那里的植物,他们见证了这些植物从发芽到长大的过程,从而对《被子植物的一生》有了深刻的了解。为了初中生能够在今后的成长中更有效地学习生物,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借鉴优秀的教学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顺利,为祖国培养更多栋梁。

参考文献:

[1]任军银.生物教学如何生活化[J].甘肃教育,2011(17).

[2]陈江.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4).

作者:卢勇 单位:四川省盐亭县黄甸镇初级中学

第四篇:生态后现代主义中初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摘要:生态后现代主义强调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整体观、生态观,从生态的角度探讨生物课程教学对生物新课程的实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后现代主义;生物课程教学;启示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体系与生态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念是相符的;新课程的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折射出生态后现代主义的教学理念的影子。下面将就新课程实践中,谈谈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生物课程教学实践的启示。生物新课程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其教学目标常常是跨学科的或泛学科的。

1处理好个人与小组的关系,改变课程教学的实施环境

在课程学习中既要加强自主学习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和可能。传统的、现代的教室,已经与后现代的整体观、生态观格格不入,教室布置方式体现了权力意志的:黑板、讲台,秧田式课桌。这种结构强化了教师作为权威和信息发送者的角色。根据教育的整体和生态模式,可以将教室布置成环形的或将学生分成方型的小组模式,这具有深层意义的重大改革,更能体现师生的平等。笔者曾在任教班级作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学生更喜欢这种学习、交流方式,有时太多按传统的布置方式上课,学生的积极性马上有明显下降。教育活动深受内部经验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教室的形态结构的变化,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师生活动的方式,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与交流,并为课程教学的意义化、整体化、关联性、丰富性提供了迷人的空间。

2正确处理内容与过程的关系,改变课程教学的组织方法

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继承吉布森等提出的知觉的生态理论,“无穷无尽的信息就存在于我们周围个人的、社会的以及物质的环境中,通过注意力教育,我们可以各取所需”。〔1〕因为,“这种教育是要教我们如何靠自己的知觉系统来探索,而不是教我们如何在所谓社会知识的稻草垛里埋头研究”。〔2〕所以,在学习中我们需要关注环境中的信息结构,加强“生成性思维”,生成性思维是对我们的环境及我们在其中位置的一种知觉,是一种在情境之中看待事物的活动。生物新课程教学强调引导和组织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体现了知觉的生态理论的课程观,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进而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对内容的记忆经常是传统课程学习中的重点,生物新课程更重视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重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笔者对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进行研究,在生物新课程实践中形成了:“情景(创设)—(提出)问题—探究—(知识)回归—(知识向能力)迁移”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在“提出问题、探究、(知识向能力)迁移”环节,既重视自主学习又强化合作探究,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文化、经验、关系、自然等的有机整合,寻求知识间的关联,强调情景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在教材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中,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很难在常态教学中达到探究活动的目标要求,只有40%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能较好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如何提高探究的整体实效?在教学中,我一般采取课前先指导青年教师,然后由青年教师对合作小组骨干从探究计划的制定到计划的实施等进行指导培训,作为课堂或课外实施探究的“小老师”,推动探究活动的有效实施,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探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培养一批优秀研究性学习的学生骨干,在近三年厦门市青少年创新大赛共有五个项目获奖,参与的学生达到近百人,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在教学中得到较大的提高。

3处理好定性评价与促进定量评价关系,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定量评价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当评价成为考试和成绩报告时,实际上就失去了对真正学习的关心,尤其是那些自然的、有机的学习,美国课程学家米勒说:“如果幼儿在学走路和说话时,我们总是不断地去考评他们,那么他们很可能永远也学不会这些技能。他们是通过环境的自然反馈学习的。当课程为考试所驱动,就有可能导致学习成为机械的、与己无涉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合作小组为评价单位,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实践证明,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通常采用:(1)教师对合作小组的学习表现性评价(集体性),可以促进小组成员集体感的形成及集体智慧的有效发挥;(2)小组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性表现评价,可以促进成员间的互帮互促,使小组成员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的评价和代表小组回答问题得到的奖励评价;(3)探究性学习阶段评价:教师、合作小组对小组成员探究的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层次的不断提高。

4将技艺与观点有机结合,提高学习成效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技艺,如开发方法、设计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而忽视了更大范围中的学习观。当前,还有很多生物教师的教学目标还是定位在完成教的任务,缺乏对学生作为课程学习主体的关注,忽视学生的学应该在课程教学中的生成性思维培养及知识的动态生成,因而生物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无法得到有效开展;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在保证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发方法、设计方法、教学策略等,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增减,将课标要求以外偏难的知识作为一般性阅读了解,同时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问题及社会热点进行拓展延伸,增强课程的生活化,强调课程更大范围中的学习观。

5重视技术应用,推动课程学习计划的研究取向

现代课程学习中硬件技术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农村教师,应加强现代技术应用的学习与培训,作为课程的资源充分挖掘,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但当前应该克服的一个倾向是教师因为过于重视多媒体,而忽视了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应该是人的引领、精神的引领,而不是将教师自身变成机器的操纵者。同时,过于泛滥的多媒体展示,往往引发相当一部分学生注意力无法专注于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而是沉浸在多媒体展示的音像中。教师应树立更广泛的教学规划理念、方案理念、研究理念,将技术置于特定的背景中,那么,课程学习是研究取向的,而不是技术取向的,是视野开阔的,而不是狭窄的、有限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的“整体课程”研究体现了独特的生态关怀,引发了对课程问题的深层思考。“整体课程”既是生态思想的—种表达,也是教育生态的一种实践。应该说在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课程教学理念的更新及教学行为的转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效红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初级中学

第五篇: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

摘要:从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入手,着重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原则,并探索了初中生物教学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教学;人文精神;培育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唯科学主义泛滥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唯科学主义的影响下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断对科学理念进行反思,加强对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视,将人文精神培育与科学教育发展相结合。而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科学意义,只有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才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避免唯科学主义的泛滥。因此,各初中生物教师积极探索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方法。研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不仅能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文精神培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人文精神培育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但是,这些年来,我国的人文精神培育状况十分不理想,尤其是生物、物理等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导致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还要加强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需求

科学教育强调学生对科学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来改造自然,进而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而人文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操,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的。并且,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较强的联系性,科学教育能够推动人文教育的发展,是人文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人文教育有利于促进科学教育朝着社会发展方向进行,促进科学变革,为科学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因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密不可分,学校教育需要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生物教学中渗入人文教育,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3.生物教育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生物教育割断了生物学科与初中学生的生活,以为要求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和生物现象,而没有将生物现象与学生的成长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生物学习仅仅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背诵,缺乏对生物美的认识,没有养成生物美的审美观念,导致学生在枯燥的生物学习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而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中人文内涵的学习,了解生物学科中的生物美,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培养正是现阶段我国生物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原则

1.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主要指对没有事实依据的公理、认知、描述等的显示推理,要求一定的科学法则和科学原理作为支撑。而人文性主要强调人们在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世界的思考,包含着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精神与态度。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时候应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强调学生对科学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对生物现象的科学推理判断,也要重视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培养,培养学生理性与仁爱相结合的生物学观念。

2.以人为本原则

生物教学的教育主体和受教育者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人,而人文精神培养的对象和实施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此,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需求。并且,生物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文教育,将人文精神培养与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相结合。另外,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灌输式教育,强调学生对生物知识中人文精神的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策略

1.优化生物教材编写

在编写生物教材的过程中,编写人员应充分重视生物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生物课程中的人文教育,突出人文精神,增加生物教材中人文精神的内容和人们精神的相关练习题。例如,在讲解生物圈知识的时候,需要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相关发展职业和生物现象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加强生物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练习,运用引导性语言来为学生讲解生物学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中人文精神的兴趣。并且,教材编写人员应加强重视现阶段世界上比较严峻的生物问题和生物现象,并引导学生探索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增强人生物教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时代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跨学科联系,将富含人文精神内涵的诗句引入到相关课程知识点的论述中。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用来对被子植物的特点进行形容。在增添生物教学人文精神的同时,提升生物教学的趣味性。

2.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活动

首先,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为此,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增加生物人文教学内容,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生物知识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其次,生物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生物学科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家的生物研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和生物学习态度。例如,将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勇敢而执着的生物学研究精神与事迹对学生进行讲解,以其伟大事迹来感染学生,对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进行培育;再次,初中生物教师应在课堂上渗透生命意识,加强对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强化学生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认知;最后,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与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例如,在对被子植物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对其繁殖过程的讲述,开花—授粉—双受精—结果—种子,最后再到新一轮的开花,结果,让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的珍贵。

3.提高生物教师素质

教师在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中发挥着主导型作用,因此,初中学校应积极提高生物教师的素质,增强生物教师的人文精神培育意识,使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此,生物教师应积极学习生物学科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在生物教学中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且,初中学校应加强对生物教师的培训,组织生物教师参加生物教学培训和生物人文教育培训,引导生物教师学习先进的生物人文精神培育方法和生物教学手段,提高生物教师的人文精神培育能力。另外,初中学校应不断提高生物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引导生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让生物教师学习与生物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不断完善生物教师的知识结构。同时,学校应加强对生物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让生物教师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认真对待工作,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曹磊.浅论生物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科技资讯,2007,(03).

[2]孙珍英.生物教学应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05).

[3]陈继贞.谈生物学教学与人文精神[J].中国成人教育,2006,(09).

作者:许和妥 单位:厦门市内厝中学

第六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解析

长期以来,由于初中生物这门课程只参加会考,不作为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所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都不够被重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但是对生物教师而言,需要正确认识生物教学和生物科目的意义所在。生物作为自然科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人类了解自身和社会进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目的是让初中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培养起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兴趣,普遍提升初中生生物学素养的同时,也让未来的科学家们更早地发现自己生物研究方面的潜能。所以,生物教学我们要努力创建高效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获得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高效的生物课堂,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的窗口,更是学生培养兴趣、展现能力、发展思维的最佳舞台。高效的生物课堂,需要从兴趣、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出发,协调配合,最终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用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许多教师耳熟能详的道理。兴趣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更高效,但兴趣从何而来呢?首先,可以源自榜样的力量。教师可以用自身丰富的生物知识储备对学生进行感染、熏染。教师对生物知识的了解和把握是否充分,对生物知识是否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热爱,对学生是有极大的影响力的。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和身体都在茁壮成长,但都未“成型”,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向师性,是教师行为和意图最敏感的观察者,所以教师在教学时的情绪和热情会强烈地感染学生,所以教师从自身出发,借助于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培养他们进行生物学习的兴趣,是行之有效方法之一。其次,可以借助新奇来吸引。初中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鲜”的事物比较能够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和较多的注意力。因而,想要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教师就需要不局限于课本内容,多加入一些与初中生生活相关的最新的生物研究知识和信息,让前沿的生物学研究成果、动态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因为有好奇,才有更深的研究和了解,才能够激发热爱。再次,可以通过激励来实现。兴趣的保持离不开不断的成就感,在进行学习或者研究的时候是十分需要获得肯定和鼓励的,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点尤其重要,如果教师能在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发现、进步进行肯定和激励,对于他们保持生物学习的兴趣是屡试不爽的法宝。

二、用创新型教学模式来“包装”,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不论哪门学科,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探寻出新的领域,变换新样貌,这样才能保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作为生物教学而言,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我们生物教师更需要多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设计,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换上让人耳目一新的“包装”,以让学生更愿意学习生物、了解生物。比如,变“灌输”型课堂,为“动手”型课堂、“探索”型课堂,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赋予他们更强的角色感和主导性,以加深他们对生物知识、技能的印象,增加他们的情感投入,让枯燥的知识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把一部分的“备课”工作交给学生,让他们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比如,教《传染病》一节时,我就让学生多查一些非典、禽流感方面的资料,让他们了解疾病的传播原理、传播方式等,并让学生们把自己搜集的内容进行交流,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说明。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点,让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学生不仅通过自身努力学到了生物知识,而且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学习生物的动力,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用更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作“调料”,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生物学科离不开演示、实验,而且对于初中生来说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更能为他们所接受和理解,所以,想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高效,要充分利用实验、多媒体等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一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机会,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生物、理解生物知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二是要善于借助于新颖的、富于形象化的现代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现阶段,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许多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用,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因为多媒体集图像、图片、声音、动画等为一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更具有形象、可感性,能够很好地帮助初中生理解比较抽象的生物知识。虽然新版的生物教材,在知识的难度上已经作了相应的调整,较之过去已经更加贴近生活、更注重实用性,但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常识,比如营养是如何被分解、吸收的,反射弧对反射活动是如何进行支配的……如果只是按照传统教学以教师口头讲解为主,配合教学挂图、现场画图,学生还是会觉得比较难以理解,但是如果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录像、动画演示等进行辅助教学,不但能使课堂更丰富、生动,而且由于多媒体形式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不但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原本需要大量描述、解释才能使学生理解的抽象的概念、原理变得形象、具体,更好地为学生所理解。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想要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努力掌握并灵活运用新型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源动力,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活跃,参与性、动手性更强,在教学中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让他们不但能够学好生物,而且变得爱学生物。

作者:邹凯 单位:长春市第六十八中学

第七篇:初中生物教学下小组合作运用策略

摘要:随着中学教改力度加强与深化,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方式被引入到教学中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初中生物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普遍存在的教学与生活相脱离的情况。本文中笔者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切入点,详细分析该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程的中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再加上刚刚接触生物课程,生物教师要做的就是结合实际维持初中生的好奇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接触生物学科后没有形成完善的学习方法,因而采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灵活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本文详细阐述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1“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概述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是指以学案作为载体,通过导学方式结合小组合作策略,师生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借助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模式激发学生思维;通过教师引导与团队合作挖掘知识内涵,加深学生理解;通过系统总结与诊断评价,构建认知体系巩固学生知识点;通过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得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这同时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如何学。教师紧紧围绕这个特点展开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制定不同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模式运用要点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2.1划分生物学习小组

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就是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小组划分时需要结合学生生物学习情况。通过分组可以通过组内互帮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分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情况,选择优生、差生互补的混合分组方式,保证所有学习小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基础。每个学习小组中含有5-6人,选择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完成分组后布置具体问题,每个小组可以安排不同的题目。如,教师直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安排学生讨论问题。也可以直接安排生物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等,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生物素养。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布置知识延伸题目,安排学生以小组方式查询资料、讨论方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深化知识。比如生物教师在布置具体题目,让学生汇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保鲜方法,并对这些方法所依据的原理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思考,彼此合作,探究分析各种生物问题,总结相关经验,分析自己研究结果。此外,各个学习小组依据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纳入每一名小组成员,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2.2确保学案的科学有效

初中生物教学在设计学案时,通过三步骤保证学案的合理性。首先,对初中生物教材、教学资源及目标等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充分考虑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框架结构,直接体现出教学重点与目标,对教学有一个明确的指导;其次,教师可以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络、图书馆及档案资料等,搜集关于初中生物教案的资源,接着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学案内容;最后,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在框架的基础上完成细节设计,设计各个学习环节的时候,充分考虑课堂时间,逐渐深入教学内容、推进教学速度,保证生物教学质量。通过这三个步骤设计出的初中生物学案,可以将新课程理念在其中充分表达出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案,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3导学案导学正确使用

实际教学中部分生物教师习惯在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想要学生提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笔者经过调查后发现这点在初中生物课程中不是很合适,初中生自控能力不强,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做到提前预习。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每堂课程结束前5min中将下堂课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导学案作用不能发挥,保证导学案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确保教师主导地位不变,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站在学生角度完善与优化教学流程,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保证师生平等,双方共同参与学习,通过各项活动达成双方互动的目的;整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毕竟其学识与知识水平有限,自主学习难免遇到问题,很多时候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此时教师要适当引导与解惑,帮助学生成功解决疑问;小组讨论完成后,由一个小组为代表上台展示答案,其他小组可进行质疑和补充,而后教师明确答案的优势与不足,并给出改进措施帮助学生完善。最后就是以评价的方式,通过一定激励措施,如:上台展示的小组有基本分数5分,其他小组补充正确的答案也能相应得分;相同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得分相对低,基础弱的同学得分相对高;每半学期统计一次分数,对得分高的小组进行褒奖……这些措施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信息与动力,保证教学效果。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采取新的教学模式,但其本身只是一个框架,如果不能灵活运用,一味的生搬硬套,教学中必然会起到反作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中同样遵循上述原则,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形成多元化的个性课堂。

3结语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在应用此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教法概念与内容,充分考虑教学实际情况,设置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内容,将生物教学与项目教学有效融合,达成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目的。希望通过本文论述,可以为初中生物一线教师提供经验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善田,于淑慧.数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6(10):11.

[2]蒋朝明,胡月,曾燏,胡明.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78.

[3]王继文.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以八年级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45.

[4]赵三为.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6(29):61.

作者:陈昂 单位:福建省福州第十中学

第八篇:初中生物教学下多媒体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应运而生。将多媒体融入到教学中是对教学过程的创新,其本身也是一种隐性课程。多媒体也是学生在未来自主学习和工作中的必备技能,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既能够学习到学科知识,也能尽可能多的对多媒体进行了解和应用,是对学生成长之路的铺垫,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理论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策略分析

一、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的现状分析

1.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不合理,导致效率低下

虽然多媒体设备已经在当前的教学中得以普及,但是由于初中老师个体素质的差异,部分教师依然存在课前准备不充分、资源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如课前对于课件的制作缺乏活泼性和生动性,单纯的摘取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作为课件内容,导致学生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另外一些年长教师不能熟练地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操作,如制作效率低下、制作手段单一、操作不熟练等,都制约了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发展。

2.多媒体教学与当前学生实际能力的不协调

上面讲到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际操作性要求很高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提供的仅仅是一些影像、图片、课件等看得见摸不着的教学资源。学生只学会了动眼动脑,却忽略了动手去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结果依然是导致所学的知识无法充分地与实际生活进行融会贯通,无法将知识真正地落到实处。

3.多媒体教学资源尚未得到系统的开发和充分的利用

在我国,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我们依旧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理能力依旧严重不足,无法对课件进行合理的制作,对课程的扩展也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

二、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的策略分析

1.教师充分发掘教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使用多媒体和制造多媒体课件的主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课堂教育的质量。在生物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依赖课本知识,在制作课件时,也不能仅仅摘取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信息,要针对课程内容充分地挖掘多媒体资源,这就要求初中生物老师在课下要做大量的准备和调研工作,搜寻合理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并且学习和掌握精湛的制作技术,使资源合理恰当地应用于教学中,给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带来全方位的不同体验,激发初中生对于生物学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并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2.引入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生物教学因为其本身的属性而显得枯燥和乏味,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充分调研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特点,在生物课堂上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设定合理的情景,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学生物的遗传特征时,对于血型的学习,生物老师可以将自身家庭的血型类型和一些小故事应用于课件中,在课件中插入家庭中每个人的照片,不仅可以让学生生动地了解血型的遗传规律,也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3.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生物学习过程中,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并了解所学知识,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在传统教学中,生物教学就是以教材为主,辅助以一些图形等方式,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向学生传授学习的重点,却毫无新意,与现代化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但是如果将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际的生物教学中,通过影像等方式展示生物的结构、生物的运动、生物的区别和联系,会让真实的场景重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眼前一亮,增加学习的兴趣,并将生物学知识与身边的事物主动地加以联想,探索更多的生物学奥妙。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知识加以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制作学习样本,拓展所学知识。

4.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课堂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对课程目标的实施,也能够通过完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提高对美的欣赏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生物学理论经过多年的研究,具有崇高的教学意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的图片、视频和讲述的故事,带着热情和激情去感受生物学的奥妙,体会生物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艰辛,领悟前辈的探索精神,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领悟学习的意义,扩展所学知识,提升自身对于生物学习和研究的素养,这是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升华。

5.制定激励机制,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学生在学习阶段,大多已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制作课件,并积极地将其面向全体进行展示,为学生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在学生自主制作课程中,老师要积极地提供资源平台,如提供可供下载图片和视频的网站,提供可供搜索文件的权威平台,并推荐专业性书籍,让学生自主地对资料进行整合,并对课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优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资源整合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媒体应用能力。同时在展示后,可以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激励,如将成果在全年级进行展示,颁发纪念性奖状等方式,对其努力给予肯定。而对于制作效果不完善的同学,要积极地加以引导,必要时可以亲自指导,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激励效应。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个性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代中国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注重课本教材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并没有被充分地挖掘。而多媒体教学的介入通过引人注目的科技产品和新奇的教学内容以及颠覆原始课堂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何正确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与当前教学理念融洽的衔接也是每个教育者应当着重调研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春利.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5):218.

[2]罗寒静.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考试周刊,2015,(32):137.

作者:曾瑞清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城关中学

第九篇: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中不断强调的就是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生物作为一门讲述基础的自然科学的课程,在带领初中生认识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的同时,同样要注重培养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自主创新的能力。因为现在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还要有创新的能力和素养。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要营造适宜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许多初中生在课堂上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不自信,不敢轻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特别害怕犯错误,怕被老师和同学嘲笑。了解到学生的这方面特点,教师就要正确对待,尽量照顾到学生的这种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整自己的语气和态度,力争和蔼可亲、积极热情,为学生营造出比较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畅所欲言,而只有当学生在放松状态下,才能够积极思维,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就生物教学的具体教学环节来说,教师要构建比较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对比较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允许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允许学生在适度的范围内相互争论……只有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够更踊跃地进行思考,让他们的类比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获得发展,培养起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要通过探究式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借助教师的因势利导进行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学到的知识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能够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未知领域的习惯和态度。生物教学特别适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因为生物学科是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的科学。根据认知规律,当个体受到外界新奇事物的刺激与自身认知结构有偏差时,会不自觉地出现惊讶、质疑等情绪,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让课程中新颖、有趣的现象和事物形成对学生的刺激,能够极大地引发他们的好奇心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生物课离不开演示、实验,而这正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最好的平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们渗透这样的认识,我们所学的关于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等都是生物学家们经过观察和实验得来的,因而,在学习中大家要像生物学家们一样保有崇尚科学的情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所学的生物知识,要有毅力、有耐心,并要敢于研究、质疑……这样潜移默化地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目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生物学家们的经历和事迹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认识,不自觉地对他们进行学习和模仿,比如,在讲授“信息的传递”这个知识点时,我就结合巴普洛夫的科学实验来讲,着重强调了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巴普洛夫成功的关键这一点,学生们因此受到启发,在学习接下来的课程时,也更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性思维了。再者,探究式学习模式告诉我们,教师仅仅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真正的教学任务是要教学学生如何进行学习,让他们能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现在,许多教师都明确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主要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想学生具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当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了,才能够自己从学过的知识中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面对未知的知识,也才能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将所学的生物知识和生物学科探索所需要的能力融会贯通,让他们不仅在学习期间能够在生物学习上事半功倍,而且在以后的其他方面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遇到问题能够自己进行分析、思考,找到解决的办法,对于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也大有裨益,让他们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够迅速、顺利地适应。同时,学会学习,也就是掌握自我的更新能力,有了“自新”的能力,创新还会远吗?

三、要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是关于生命的科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很多生物知识都从日常生活而来,同时又反过来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初中生经过教师的着力引导,在生物学习时、在课堂上大都能够进行创新思考、自主学习了,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想要他们进一步提升,就不能不重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他们在生活中验证所学,让他们的创新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初中生大都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我们教师要引导他们把这些变为学习生物的重要资源。生物概念、规律,虽然是源于生活的,但是科学家们从许多表象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很多时候也并不好理解。所以,想要学生切实领会概念的意义,就需要我们教师为他们搭建起一条从现象到概念的美丽的桥梁,让他们看到概念和丰富的生活现象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他们对生物概念的理解,也才能更好地应用。而且由现象到概念,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也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如“顺水推舟”,更容易对生物产生兴趣,产生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这种与现实的联系,让生物知识等更有“实用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能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生物概念、知识的内涵,而理解正是发现与创造的必要的前提。所以说,在生物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绝对不能忽略生活实践这一环节,因为实践能够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把知识的“空中楼阁”从“天上”拉回“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创新的能力,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总而言之,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在自己所教的科目中从始至终不忘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能够创新的氛围,提供创新的空间,并教会他们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作者:潘玉斌 单位:长春市第六十八中学

第十篇: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怎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呢?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内容生活化,为课堂增添生活气息和活力;创设生活化空间,组织形式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活经验;情境

新课程呼唤初中生物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初中生物教学紧密联系生活,也是教学改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因此,初中生活教学要与学生生活、学生经验紧密相联系,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关系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要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通过新知识经验与原有生活经验的相互碰撞来充实和改造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生活的密切接触者,经常留心记录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材料,在备课、讲课时,挖掘与教材有关的生活资料,将教材生活化、问题化和情境化,使学生学得高兴、新颖和实在。例如,在教学《生物进化的历程》时,笔者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分析资料:比较郑氏始孔子鸟和现代鸟、爬行动物的特征。1.课件展示郑氏始孔子鸟的复原图,并简单介绍其发现过程。2.学生观察,比较郑氏始孔子鸟与现代鸟、爬行动物的特征,并推测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描述郑氏始孔子鸟、鸟类和爬行动物的进化关系。3.学生观察教材中马的前肢、鹰的翅膀、蝙蝠的前肢骨骼图,推测马、鹰、蝙蝠的进化关系。归纳小结:(1)上述的三个资料分析中,都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生物进化?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科学方法”)(2)上面三个资料中的比较,哪个是纵向比较,哪个是横向比较?(3)通过上面三个资料的比较,你能对生物进化的历程做出怎样的推测?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为课堂增添生活气息和活力

教师要提高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我们要抛弃那种把教材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倾向,大力开发生物课程资源,更要开发“生活化”的生物课程资源,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例如,在教学《流动的组织———血液》时,笔者选取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生活化”内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关键环节,笔者将以音频播放的形式,用孙明霞老师的诗《一条美丽的河流》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分析,从每一段诗中可以获得信息,对血液中的几种成分有了初步的印象。以《一条美丽的河流》导入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与兴趣;诗中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使学生对血液的成分有了初步的印象,这为后面学习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三、创设生活化空间,组织形式生活化

开展生物教学活动,要创设生活倾空间,仿照现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带到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探究,更新旧的知识经验,收获新的知识经验。例如,在教学《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时,笔者创设生活化空间,理解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合作探究一:1.引导学生交流,理清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2.将它们的关系用简图表示出来。让学生用纸条(宽2㎝、长10㎝,模拟DNA分子)、橡皮擦(模拟蛋白质)模拟染色体的组成。班级交流相关知识点,并用图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体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动手实践,体验纸条缠纸橡皮擦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合作探究二:基因经生殖细胞的传递规律。BPPT出示活动方案:每人撕取宽均为2㎝,长分别为10㎝、6㎝、3㎝的纸条,沿着宽1㎝处对折,在对折后相等长度的每张纸条做上记号(要求:同桌之间同样长度纸条同样位置处记号颜色相同)。记号处颜色:表示控制某种开关的基因(教师边讲边演示边归纳)。总之,在初中生活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是长期的教学途径。我们要常抓不懈,不断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悦.新课改下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论[J].中学教学参考,2014,(08).

[2]陈丽敏,王伟.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41

作者:王志红 单位:河北乐亭县姜各庄镇姜各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