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能力提升下的体育教育课程研究

职业能力提升下的体育教育课程研究

[摘要]该文从广西高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入手,以突破现有的瓶颈与束缚,旨在切实提升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西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前期研究内容的实际需求,笔者特此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文献检索途径,进而查阅国内外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文献、专著、论文等资料,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归纳总结法。通过笔者的实地走访和调查研究,对广西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及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本文研究相关的方案及建议。3.逻辑分析法。在本文的撰写及研究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式,对已搜集及记录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及逻辑分析处理,为最终的对策提供科学支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广西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培养目标。长期以来,在传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下,笔者所在的(以下简称广西体专)一直以培养中小学及学前教育体育教师为人才培养目的。但是,面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竞争压力,高职院校在忽视实际办学环境的前提下,直接引用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训模式,也在客观上导致了人才培养较为单一、教学课程配置不科学、理实难以有效结合等一系列的问题。为此,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广西高职院校逐渐转变现有教学思维,从学生实际需求的视角方面上,搭建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活动合二为一的培养模式。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受体育教育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及校本教材缺乏等诸多限制,致使人才培养目标长期得不到有效实践。近几年来培养出来的应届毕业生往往局限于体育教师,在就业与实际岗位需求的错位背景下,更加不能符合复合型全方位人才的实际需求。

2.课程设置现状。实际上,就广西大多数的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而言,基本上已经初步实现了向“以就业能力为指导”“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编写岗位核心能力校本教材”等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转变。同样,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设置课程时,虽然考虑到职业能力方面的因素,但仍然还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和理论知识为核心。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不仅缺乏专业教师的引导教学,还不被师生所广泛重视,进而沦为“样板课程”的存在。

(二)企业体育文化及实际需求现状在国内外部分高科技及大型企业中,体育能力及文化均被高级管理者所一致重视,并认为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此,笔者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对广西数家大型企业进行体育文化建设的调查,结果发现有近80%的企业会采用运动会及比赛集训的载体方式,来切实提升员工团队内部凝聚力。另外,出于体育专业人才缺少的实际缘故,导致企业开展内部体育活动项目的数量及范围有限,以至于实际效果并不能满足企业员工的实际精神需求。与此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提升内部体育活动的质量及员工参与性,被迫只能临时聘请专业的体育人才。基于此,企业管理人员在招聘岗位人才时,也会将部分就业较为宽松的岗位,从而给予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机会。

(三)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广西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建议

1.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方面。首先,在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面上,应当强化对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及实践能力的教学课程和课时比例。可以说,除基本的核心专业课之外,还应当适当地提升选修课的比例。根据“终身体育健康意识”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训原则,为更好地将职业能力贯穿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在具体教学中融入实际案例教学,还需要例如足球队比赛之类的第二课堂方式,提升学生们的实际团队协作能力及集体意识,以此来更好地养成锻炼习惯。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为避免过度进行理论教学导致学校体育能力下降,还需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带入到具体工作中,并转换成实际的工作业绩。

2.明确人才培养专业目标定位。科学高效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实现课程及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也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保障。准确地说,教研人员要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从而判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潜力及提升途径,具体包括层次、类型及人才培养目标等不同,制定相应的模式构建。例如,为综合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便需要利用网络选修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理论知识学习途径,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此外,部分高职院校还应当采用“1+1+1”的培养目标,即在校第一学年为理论学习阶段;第二学年为实践结合阶段,由校外导师带领进行综合实训;第三学年为完全的校外实习阶段。也正是如此,才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们全方位的提升。

3.转变现有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的加强业务能力素养,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发现和创造出适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创新。实践证明,教师要把重“教法”的立足点转移到重“学法”的轨道上来。应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法的传授和辅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实际运用于自己的锻炼中,逐步提高自学、自练、自选、自评、自管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的培养实现回报。

4.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层面上,必须要做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特点相匹配,并且体现出前瞻性、长远性及可操作性。为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应当以社会企业需求为实际指导,积极与体育产业企业与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展开校企联合办学。通过岗位实际锻炼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向业务能力的有效转换,教师还可以在校外指导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其自身经验,并体现在在校教学过程中。此外,人才培养方案还应当彻底打破专业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张力”,通过学分制度与职业能力测评的方式,实现外部形式方面的有效转变,并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5.注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方面。为更好地调动师生之间的积极性,要根据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适当地开展校本课程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课程。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情商的教育。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情感的波动和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的能力和勇气,满怀热情地鼓励学生用乐观的情绪去战胜消极的情感,在积极的生活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形成自我引导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本领,从而形成较高的情商。

三、结论

现代的体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做到因材施教,积极地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个性、有特色地发挥。学校也要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开展各种各样的体力与脑力结合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加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杨.试论职业教育为先导的高职体育教育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7,(03):64-65.

[2]多斯江•加那提汗.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7,(58):126-128.

[3]吴婧怡.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J].时代教育,2017,(17):54-56.

作者:经建坤 单位: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与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