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育课程教学中合理化训练体系的应用

体育课程教学中合理化训练体系的应用

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有3点:

(1)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可行的运动原理以及运动保健相关知识,用于指导学生的科学运动;

(2)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通过各种不同的锻炼方式如游戏、球类运动、田径运动等增强学生锻炼积极性,为今后的自我健身以及终身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合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进而培养的学生的参与性、团体精神和竞争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一过程中,在体育课程中应用合理化训练体系对于塑造健康的体魄非常重要。但是当前我国学生中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如运动不足以及过量运动,本文首先对运动不足以及过量运动造成的危害进行探讨,随后分析合理化训练体系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与作用。

1体育课程教学运动不合理造成的危害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尤其是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但是在体育课程以及学生的日常锻炼行为中会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对身体造成较大的危害。运动不足必然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缺乏运动的学生身体素质要低于爱好运动的学生,其身体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在换季的过程中容易生病;除此之外,严重的运动缺乏会造成学生的肥胖,进而导致其他疾病,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较小,通常在学校与家之间奔走,除开体育课程之外自主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当前学生的营养供给方面做得较好,缺乏运动会导致脂肪的堆积,引发肥胖,甚至出现糖尿病等疾病,人们对此越发关注;运动不足的学生还容易出现精神不振、无精打采的现象,学生生理上的惰性一旦形成就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连锁式的影响。运动不足让学生内心负面情绪不能宣泄,在心中滋长,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过度运动产生危害更加直接和明显。每一个人的身体如同一根具有承受限度的弹簧,运动过量也就是施加在弹簧上的作用力超出了其能够承受的限度,导致弹簧发生损害。对于学生也是如此,过量会严重危害到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滑膜炎、韧带拉伤等疾病。对于女生而言,过量的运动甚至会影响到生理周期,出现贫血、眩晕等症状,对正常的学习产生影响。校园中经常能够发现这样的案例,如某一位同学担心自己的体型问题,每天减少自己的食量,增加运动量,长期这样发展出现经常性的头痛、乏力现象,通常诊断结果都是缺铁性贫血,其中有很多女生的内分泌被打乱,生理周期的运行变得不正常,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同时,过量运动很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如果停止运动会觉得身体非常难受,出现情绪化的现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肌肉的损伤,因为过量运动让人的肌肉长久保持在紧张和疲劳的状态中,导致严重的机体受损,长此以往,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会下降,正常的行走和运动过程中容易跌倒、摔伤,对正常生活造成危害。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训练的安排不能够超过学生的运动能力。

2合理化训练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合理化的训练既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强化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避免运动不足带来的疾病危害,同时又能够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训练,防止出现运动过量。在合理化训练体系的课堂中,学生积累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出现心理疾病的可能性。

2.1体育课程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合理化

要更好地将合理化训练体系应用到体育课程教学中,首先需要保证学生的运动负荷是合理的,运动负荷过小或者是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都会导致合理化训练体系的崩塌。因此,合理化训练体系组要指导体育教师与学生正确地认识运动不足和过度运动对机体产生的伤害。思维是行动的先驱,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双方在课堂中才能够激励去寻求对身心健康产生积极作用的理论和方式。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男生与女生区分开来开展锻炼活动,设计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例如,某体育教师制订如下的教学计划:体育课程一共开展14周的教学活动,与第1、2周进行队形队列的集合活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特征;第3周将男生与女生分开,男生进行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联系,而女生进行羽毛球高远球的练习;接下来一周,除巩固上一周的训练成果之外分别对男生与女生运动的正确姿势进行讲解;接下来一直到第6周全部进行篮球与羽毛球的技术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配合讲解,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控制练习的时间;第7周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比赛,对比赛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进行讲解;第8周教师和学生共同练习比赛;从第9周到第12周男女生共同进行乒乓球的学习;最后,在第14四周进行期末竞赛,教师与学生相互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保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正确的运动在于坚持,在教学中实时调整教学的进度与训练的时间安排,每一节课学生的训练量都不一样,不要使用同一个标准进行衡量。如每学期的开始,学生经历了漫长的假期,很多同学在家中疏于锻炼,此时身体的肌肉僵硬,运动条件较差,教师应基于这一的特征缓慢地调整学生的课程进度,让其达到最佳运动状态。

2.2体育课程教学中训练项目的合理化

训练项目在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成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做好运动负荷合理化的基础上还需要保证项目的合理,帮助构建完善的合理化训练体系。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运动负荷设计非常合理,不会出现运动过量的现象,但是学生的状态还是不好,在上课过程中精神状态非常萎靡。这是教师需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项目设计的合理性显得非常重要。体育教师如果不注重训练项目的科学设计,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重复同样的项目或者动作,学生就会觉得单调和枯燥,容易引起心理疲劳,一旦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表现在生理上就是运动能力的降低,或者呈现过度疲劳的状态。除此之外,训练项目的安排如果过于激烈同样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体育活动中实现自我放松,是一个容易忘情的过程,一不留神就会导致运动量超出承受范围的现象。因此,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均衡统一,首先基于锻炼过程中的基本行走、跑和跳跃等动作满足学生的正常需求,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基于基础动作进行一定的创新与发展,如跑步的动作。如果单纯地让学生重复“跑”,很容易出现疲累感,应当与其他项目相结合,如球类运动中就会出现很多跑和跳跃的动作,教师在安排球类运动教学之前就要充分分析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动作的难易程度、力度及负荷大小,注重上肢与下肢运动的搭配、运动量大小的搭配等。合理安排,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的同时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可以通过增加运动器材实现项目的多样化。除了大量的球类之外,还可以增加跳绳、沙包以及呼啦圈等增强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2.3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状态的合理化

学生的运动状态对于体育课程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学生的状态好,一堂课下来教师就更加轻松,学生的运动效果也就更好,但是学生的运动状态受到很多主观与客观因素的限制,并不是体育教习能够完全掌控的。例如,学生生病或者是大病初愈的情况下运动状态肯定不会很好,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很可能跟不上整体的运动节奏,教师应当理解,给这一类的学生留下充足的缓解和休整时间;女生的生理期也是对运动状态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基于身心健康的考虑,教师应该减少她们的运动量,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学生的情绪不佳、睡眠不足等现象都会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成效,对于这一类的学生教师应当密切关注,注意其运动状态是否异常,及时调整运动负荷与运动项目,以免造成负荷过大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课堂锻炼成效,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当密切关注周围环境的边境,如训练场地的安全性非常重要,确保没有对学生身心安全造成影响的事物,如在多雾、严寒的天气状况下,室外运动对学生的健康不利,教师需要选择于室内体育场进行教学,适当减少学生的运动负荷。

3合理化训练体系产生的作用

首先,合理化训练体系应用于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有效防止学生运动的盲目性,避免出现运动不足或者运动过量现象的出现,促进学生运动方式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定期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血液循环、大脑供氧充足,协调身体的运动机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减少运动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基于前文中运动过量产生威胁,合理化训练体系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锻炼计划,避免出现由于运动不当造成的肌肉损伤、肌腱炎等疾病,同时教师会教会学生怎样正确处理运动伤害,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伤害应对技巧,避免由于处理不当造成二次伤害,培养学生科学运动、安全运动的理念,提升体育课程的运动质量。第三,帮助培养素质型人才。身心健康是学习的基础,要培养新时代的素质型人才就必须做好运动教学工作。合理训练体系的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逐渐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为培养素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体育教学并不是专业的体育训练,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专业素质的培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课堂的趣味性与开放性,教学内容不是枯燥无趣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和互动能够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4结语

就当今社会而言,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中体育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存在运动不足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将合理化训练体系引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非常必要,以此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帮助国家培养综合素质型的优秀人才。

作者:原兴照 单位:山东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