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层检察机关文化建设模式研究

基层检察机关文化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检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积极培育检察职业精神,繁荣检察文艺创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结合司改要求,通过探讨当前检察文化建设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与工作模式,理顺检察文化创建思路,分析建构新型工作模式。

关键词: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兴运,文化强民族强。”建设检察文化是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检察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对检察文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本文通过探讨当前检察文化建设的生态环境与工作模式,结合司改要求,梳理基层检察院文化建设现存问题,分析构建“五个工程”新型工作模式。

一、检察文化生态系统: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检察文化的基本概念

从广义上讲,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法律监督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相关的思想观念”、职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以及相关载体和物质表现的总和”,这是最高检《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检察文化概念较为宽泛的定义。从狭义上看,《检察文化初论》中提出了“小文化”概念,即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在检察工作中创造、发展和积累的,体现检察职业特征的检察观念、检察伦理和检察形象等精神成果”。本文对检察文化持中义的文化观,认为检察文化是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复合体,将关注重点放在检察价值观念、检察形象、检察伦理、检察物质文化等范畴内的建设途径。

(二)检察文化的特征

1.固有的政治性。检察文化继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根本遵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面向大众、面向未来,体现了检察机关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内在政治性。2.内容的动态性。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在检察领域的具体体现,随着时代变迁和检察工作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媒体时代双向互动的宣传模式提供了更为立体化的平台,促使文化内容更具吐故纳新的动态性。3.传播的渗透性。检察文化集法律工作的严肃性与文化建设的通俗性于一体,贴近生活、时代、需求,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传播法治理念与法律知识,用感性的方式诠释理性的工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基层检察机关文化建设的功能

1.导向功能。检察文化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宣传、引领的主阵地作用,运用日常化活动和具象化载体开展教育,更加有效地将检察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工作发展目标上来。2.凝聚功能。检察文化是建设专业化队伍的有力助推器,构建共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促使检察人员提升文化自觉自信,实现检察事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同步实现。3.自律功能。作为提升检察工作公信力的重要推手,检察文化在规范、约束检察人员的个体价值理念、行为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激发检察人员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检察文化生态环境:政策、模式与现存问题

(一)政策引导下的检察文化建设与研究

2002年至201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出台《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将检察文化置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范畴内开展讨论,提出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大力繁荣检察文化的建设意见。2011年6月成立中国检察官艺术联合会,为检察文化理论研究与文艺创作提供导向与指导。在政策支持下,各地检察机关从不同层面对检察文化建设规律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如徐汉明等著《当代中国检察文化研究》、张耕主编《检察文化初论》、《中国检察文化理论研究文库》等理论成果的出现,对当代检察文化建设的概念、形势、任务、实践模式、发展规律、建设路径等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具有较高的文化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二)各地检察机关文化建设典型模式

1.山东汶上模式。济宁市检察院将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与检察工作相结合,确立“融合儒家文化、践行法治理念、突出检察特色、反应和谐需求”的儒苑检魂文化品牌,探索将文化建设向个体、业务、基层、社会不断延伸。2.苏州十大检察文化品牌。苏州检察机关紧扣时代特征、地域特点和检察特色,培育打造“检察官手记”专栏、“昆山双桥法学社”、“检察文化长廊”、“法律通搜索引擎”等10大文化名片,通过新媒体平台拓展宣传渠道,激发基层文化建设活力。3.广西“山歌检察文化”。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检察院突出当地“三个仫佬文化特色”,唱响“山歌检察文化”。把检察知识用少数民族语言编成一百多首检察山歌,推动检察文化建设的触角向乡镇、农村、社区不断延伸。

(三)当前基层院检察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精神内涵建设不足。存在着对检察文化内涵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将检察文化简单等同于绘画、书法文化、文体活动、仪式文化甚至口号文化,建设趋向肤浅化与娱乐化;实现形式上重物质轻内涵,偏离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创新意识不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面貌、民俗积淀程度的不同,检察文化建设应独具特色。部分检察机关文化建设流于模仿、照搬照抄,脱离自身历史渊源、地域环境、文化传统、发展特质等现实因素,建设风格僵硬死板,缺乏原创、首创精神。3.与社会需求对接不足。从实践来看,目前存在为了建设而建设、为了创新而创新的问题。过于追求形式的多样化,以噱头吸引目光,没有充分考虑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存在“自说自话”的现象,建设情况也与群众的期待有一定差距。4.职业特色凸显不足。《“十三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基层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明确指出了司法专业化、职业化的趋势。目前存在着检察文化建设政治色彩、行政色彩过于浓厚的现象,未能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

三、基层检察院文化建设“五个工程”模式探析

(一)强化理念引领,推进“铸魂工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人,通过主题讲座、主题党课、征文演讲、新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家观、文化观教育,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与感染力;以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人,以崇高的职业追求鼓舞人,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检察文化建设的连接点与创新发力点;将检察文化建设纳入全院工作整体部署,切实抓好法治信仰、公正信念、人本理念的培育工作。

(二)提升履职能力,推进“素能工程”

深化“学赛训”结合的多维模式,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活动,形成以赛促学、以赛验训的良好态势;开展检校共建,与高校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平台,举办法律讲座、理论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干警理论修养,激发干警调研兴趣;从“熟、精、新”三个层面活化干警素能培养工程,探索干警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双向同步提升。整合全院学习资源,打造学习型检察院,促使干警学习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关注社会需求,引领“志愿工程”

密切关注社会需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工作,延伸检察职能,注重法律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关爱特殊群体,诠释为民情怀,以关爱未成年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主要方向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孤残儿童、贫困学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孤寡老人等群体送去关爱与温暖;引领爱心传递,打造品牌效应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果,搭建互动平台,扩大影响力与覆盖面。

(四)鼓励见贤思齐,推进“榜样工程”

积极挖掘、培养、宣传在新时代检察事业发展中,苦练检察本领、砥砺奋进前行的先进典型和事迹,讲好有温度的检察故事,展示新时代新作为。充分发挥道德讲堂“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宣传方式,让先进典型走进身边,带动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以榜样典型事迹为素材,组织创作文学、歌曲、微电影等作品,通过新闻报道、网络宣传、文艺作品等形式大力宣传。

(五)加强文化实践,打造“品牌工程”

找准自身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创造性地总结、提炼检察文化建设成果,打造文化名片,形成品牌辐射效应。探索“网格化”建设路径,充分结合历史文化传统、地域特色、队伍特点、政策环境等因素,研究社会资源与检察文化之间所形成的互相交叉、全面贯串联结的关系,有效整合资源,打造文化建设亮点工程,提高检察知名度,提高检察执法公信力。

注释:

1.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2010-12-01.

2.张耕.检察文化初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14年版.第10页.

3.徐汉明,1951年10月出生,湖北鄂州人。一级高级检察官,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现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

作者:李梦优 单位: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