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英语茶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探析

英语茶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探析

摘要一直以来,中国的茶文化具备深厚的发展历史,沉淀了我国上下多年的发展内涵。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交流频率趋向于密集,中国的文化输出逐渐也成为交流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其中,兼具了中国茶文化茶文学作品的翻译,是目前国际化发展下的重要思考内容。现阶段我国茶文学作品翻译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语言准确性以及翻译习惯等,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英语茶文学作品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究提升英语茶文学作品翻译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茶文学作品英语翻译策略

1中国茶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茶艺语言的准确性把握不当,内容不迎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第一,译者在翻译时对茶艺语言的准确性把握不当。茶艺属于中国的独特文化内容之一,在许多细节的理解上有更加深刻的意蕴,以及在发展成形中,对翻译人员的专业性以及文学艺术性等方面都作出了明显的要求。茶文学作品本身语言形式就丰富多样,简单的直译难以表现茶文学作品的独特意蕴以及深刻内涵,因实际翻译过程中,语言的失真、对相关语言的理解不足都大大降低了翻译的准确性。茶文学作品中常常包含专业性的词汇,一旦理解上出现偏差,就会将这些专业性词汇错误翻译,或者是出现各种歧义的翻译问题,因此目前茶文学作品在茶艺语言的准确性上把握不当,尤其是专业性词汇的翻译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与解读。第二,茶文学作品翻译的内容不能迎合英语的实际表达习惯。中国的茶文学作品包含中国发展悠久的茶文化,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茶文学作品翻译的模式随之也确定下来,但是中西方人的语言表达习惯是有着明显差异的,在翻译的过程中会出现翻译内容与西方表达习惯冲突的情况,或者是为满足表达习惯,牺牲茶文学作品的意蕴与内涵等情况。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是只注重茶文学作品的翻译忽视双方的语言表达习惯、还是一味地迎合西方的语言表达习惯,冲突了茶文学作品的内涵解读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茶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使得茶文学作品的翻译与英语表达习惯之间的冲突问题显著。

1.2茶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陈旧

中国的茶文化在不断地发展,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翻译模式,但是茶艺语言并不是全然没有变化的,茶艺语言中也不断出现全新的元素,茶艺语言的新元素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传统茶艺的陈旧内涵,推陈出新的同时,也做到了与时俱进。虽然茶艺文化在不断地发展革新,但是翻译的内容以及翻译时的技巧还与过去无异,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翻译方式,在理念创新上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前翻译的模式固有陈旧,其中运用到的翻译技巧数量不足,要巧妙地在翻译作品中反映中国的茶文化,必须利用多种多样的翻译技巧,让文化意蕴充分表达,但是现阶段的翻译作品显然不足,且翻译内容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受众不能很好地领悟到中国的茶文化,对茶艺的内涵也了解甚少,长期以往,将严重影响人们对于茶艺的主观印象,茶艺作品的翻译出现明显的文化缺失。

1.3茶文学作品译者专业素质低

茶文学作品的翻译虽然不属于生僻难以理解的翻译任务,但是对于译者的文化素养以及翻译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译者如果对茶文化完全不了解,在翻译时很容易受到主观思维的限制,将自己的片面理解叠加到茶艺作品的翻译中。茶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该项翻译任务属于系统的、专业能力要求高的翻译工作,译者在保持高度英文表述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文文学素养,对茶文化有一定的思考与解读,避免孤立的、片面的展开翻译工作。此外,译者良好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支持其自主的了解与茶相关的文学知识,包括茶的种类、沏茶、品茶以及识茶的方式与方法,饮茶时的具体要求等等,包括我国诸多与茶相关的文化习俗、或是各类文化遗产,例如河南信阳的茶文化、茶艺表演等,对这些内容的了解与掌握,可以协助译者提升自我的文学素养,进而协助译者完成相关的茶文学作品的翻译。但是结合实际,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译者缺乏这样的意识,只是简单地将茶文学作品直译,忽视文化与内涵的解读,导致茶文学作品翻译以后整体质量偏低。

2基于中国茶文化优化茶文学作品翻译的策略

2.1强化茶艺语言专业化术语的培养

要保证茶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需要翻译人员对我国传统的茶文化有良好的认知度与理解度,片面的理解会导致翻译方面的错误,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都是来自于对茶艺语言专业化术语的理解不足,因而为提升相关人员的翻译能力,要解决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不足,译者要找出翻译中有关茶艺作品的术语,进一步理解并解读,结合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在翻译时注意利用一定的技巧尽可能的减少文化差异,规范茶文学翻译作品的语言,做好中文翻译为英文时的协调与转换工作。茶文学作品包含的术语数量多,种类复杂,例如:表示茶味干调清香的专业术语包括“清冽”、“浓酽”、“沁著茶香”、“齿颊留香”、以及“芝兰之气”等,在形容茶的外形时,还使用“心芽”、“身骨”、“脱档”、“破口”、“短碎”、“黄头”等词汇;而人们形容品茶之后的直接感受,可以使用“喉韵”、“烟熏味”、“青味”、“锁喉”等词汇。这些专业性的术语,翻译人员如果不提前了解并掌握,在实际翻译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知识空位,且茶的种类、地域、收获季节、口感以及炒制方式等都有差别。只有明确这些内容,并在翻译时巧妙地表现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展现茶文化相关的知识与意蕴,简单的直译只能让人们感受茶文学作品的浅层表意,不能促进中西方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所以译者要强化自身在茶文学作品中专业性术语的学习,再将翻译结果表现在作品中,协助展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真实魅力。

2.2协助做好直译与意译之间的转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语言上不同的表现力,在中国的语言习惯中,在人称使用、语序表达等多方面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在茶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难免会存在关于思维模式、风土人情以及其它诸多的文化差异,部分译者容易受到中文母语的干扰,在翻译时,很容易因为自身的语言习惯,导致翻译过程中“直译”现象的出现。直译是译者站在中文传统语言模式的角度,按照习惯的语法表达形式,对茶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的翻译,即逐字逐句的翻译内容。这种翻译的形式,大大削减了茶文学作品中的深刻意蕴,同时翻译的语言文学性较低,文字整体表述枯燥乏味,甚至影响读者的实际阅读体验,茶文化的相关内涵以及意蕴难以在翻译作品中表现。例如,《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较高水准的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性作品,许多译者在翻译《茶经》时,面对《茶经》中涉及的“中庸”、“敬”的茶道精神等理解不足,包括《茶经》中谦和中庸的“和”茶道精神,这些内容译者翻译时不能很好地掌握翻译的技巧,导致实际翻译时只能直译,使得翻译结果偏离了文章的原意,不利于体现茶文学作品的实际内涵。因此,译者要注意协助做好直译与意译之间的转化,保证翻译的结果贴近文学作品本身的意义。

2.3提升翻译队伍中人员的素质水平

茶文学作品的翻译对于译者而言是有一定深度的翻译工作,译者必须对中式文化以及中西方语言相关的文化有一定的理解与分析,翻译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着作品的最终呈现面貌。对于译者来说,翻译时不能仅仅考虑西方国家的语言习惯以及语言表述特点,要站在西方语言的角度上,结合中式的语言文化,二者融合,加以对茶文化的理解与吸收,尊重双方国家的主要理念,把握好翻译环节的每一部分,进而准确无误的翻译茶文学作品。译者要注意从两方面提升自我的素质水平:一是在翻译工作中,译者的英语水平是翻译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译者要注意时刻学习新知识,积累并吸收英语词汇以及解释,熟练掌握中西方语言中的转换技巧,明确直译、意译以及各种词形的转换,将这些翻译方式组合着使用,避免单一的、孤立的使用某一种方式,协助自己英语翻译水平的提升。二是在中式文化的学习上,译者翻译茶文学作品,就需要对我国茶文化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在认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与茶相关的知识体系,研究茶文学作品包含的深刻意蕴以及内涵,进而完善茶艺语言英语翻译的实际用语体系,且社会要逐渐建立起筛选机制,提升翻译人员的工作准入标准,协助把握译者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提升茶文学作品翻译团队的整体素质。

3结束语

现阶段,由于国家对茶文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实际的茶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存在问题,包括茶艺语言的准确性把握不当、内容不迎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茶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陈旧;以及整体翻译团队素质水平低,因此,结合对问题的剖析,站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期为茶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有力的支撑。总之,只有不断总结并改进,才是协助茶文学作品翻译不断完善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雅平.茶文化英语语言的特征及其翻译策略[J].福建茶叶,2018,v.40;No.200(8):360.

[2]陶慧.基于中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技巧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0):283-284.

[3]王德易,邓恋玫.文化理解视阈下茶文学作品的英译翻译方法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6):242-243.

[4]佚名.试析文化学视角下英语茶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J].福建茶叶,2018.40(12):532.

[5]周妮.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英语翻译策略探析[J].福建茶叶,2017.39(5):295-296.

作者:刘一帆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