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戏剧表演下训练对舞蹈表演能力作用

戏剧表演下训练对舞蹈表演能力作用

【摘要】舞蹈和戏剧虽然分属两个不同的门类,但都是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表演更具真实性和生动性,舞蹈表演则过于抽象。将戏剧表演训练方式融入舞蹈表演中,能够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增强舞蹈表演艺术的真实效果,达到进一步传情的目的。文章重点分析戏剧表演训练对舞蹈表演能力培养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戏剧表演训练;舞蹈表演;能力培养;作用

1.戏剧与舞蹈的区别

戏剧与表演都属于综合性艺术的一种,不过两者在哲学层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语言与动作上的差异

戏剧表演通过舞者语言和动作的表演进行情感传递,语言为主导,动作随着语言不断转变。所以,戏剧表演对舞者的台词功底有着较高要求,且舞者的动作需与台词相协调,以实现信息及情感的传递。舞蹈则相反,其通过动作完成情感和意境的传达,语言为辅助工具,舞蹈动作的呈现会随着情感宣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且不同的舞蹈风格,呈现动作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例如,现代舞具有停滞性,躯体动作较为沉重;芭蕾舞则注重流动性和轻盈性。舞蹈表演存在束缚较少,可单独完成表演内容。

1.2叙事与情感上的差异

戏剧表演多是以叙事方式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加以表述,将故事中想要传达的情感内容展现出来。舞蹈则更加注重以动作形态完成情感的展现,虽然舞蹈具有叙事特征,但适宜抽象形式进行情感及中心思想的传达,需要不断联想。在这一点上,戏剧和舞蹈间既存在紧密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1.3表达方式的差异

舞蹈对于形体要求较高,戏剧则注重台词语言的表现。舞蹈将音乐与情感完全通过动作表达展现出来,完美契合音乐旋律。戏剧舞台则注重场景变化,借助虚实交错效果完成情感的展现。

2.舞蹈表演训练特征

2.1内心情感表达的训练

在舞蹈表演中,情感的传递需要舞者借助形体动作来实现,对舞者舞蹈技能有着较高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舞者除了要不断提高跳舞技能外,还需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准确把握音乐展现的情感内容,并将其融入肢体动作中,以达到舞蹈表演要求,实现情感的传递。

2.2肢体力量的训练

肢体训练是实现舞蹈情感表达较为重要的训练环节,肢体动作是情感传输的重要媒介。在音乐响起的一瞬间,舞者结合节拍展现肢体线条,让观众逐渐感受舞蹈想要传达的内容,了解舞者的内心情感。

2.3表情控制训练

除上述训练内容外,表情控制训练也非常重要。在舞蹈表演中,舞者不能以较为严肃的表情展示舞蹈,这会让观众产生跳戏的感觉,难以领会舞蹈的深层内涵。舞者需要了解音乐特点,随着音乐曲调的变化对面部表情加以控制,展现一种自由、快乐、舒心、柔顺的感官效果,与肢体动作结合起来,进一步阐述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提高观众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3.戏剧表演的训练对提升舞蹈表演能力的作用

3.1解放天性,突显舞蹈表演真实性

解放天性不仅指提高胆量,还要求舞者在舞台表演中能够呈现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将自己融入音乐中,利用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展现作品的真实内涵,实现情感传递,引起观众共鸣。解放天性要求舞者挖掘内心深处,以增强表演效果。戏剧表演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要求舞者真正融入角色中,以加深表演的内涵。将戏剧表演训练模式应用于舞蹈表演中,对于解放天性目的的达成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也能够帮助舞者进行创新和调整,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更好地展现作品内容。丰富的表现力可以使舞蹈形象更加生动,情感的升华不仅可以将生活中的肢体动作予以加工和提炼,还可以使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具灵动性。例如,《行人》这部作品就是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整个作品运用真实的表现形式,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实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舞者在表演过程中,可采取不同的行走方式,为观众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感官享受。舞者通过对不同类型行人的观赏和了解,思考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状态,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产生一定的情感连接,提升表演艺术效果。在表演过程中,舞者可以运用“摔倒碰撞”“看手表”“捡东西”等较为生活化的肢体语言。在排练中,基于斯氏“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的理念,笔者与搭档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中,夸张自己与对方的说话方式,促进两个人的情感爆发,在矛盾产生中使情感不断升华,使观众更快进入作品情境,实现与作品间的完美连接,且借助情感的带入,产生强烈的共鸣,增强了整体表现效果。理解力训练也是提升表演效果的重要一环。理解力不仅在戏剧表演训练中有所涉及,在舞蹈表演训练中也得到应用。舞者在接触新的表演项目前,对表演音乐是较为陌生的,需要对音乐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完成舞蹈动作的分析和编辑,并将其展示出来。这一过程对舞者的理解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舞者只有具有较强的理解力,才能了解音乐所要阐述的深层次内容,掌握创作背景及蕴含的深刻情感,动作编排能将动作与情感结合起来,改善舞蹈表演的艺术效果,达到情感传递的目标。成功的舞蹈表演需要舞者的透彻理解和分析,了解作品的神韵,进而领会内涵,完美展示舞蹈。以《红白黑》作品为例,其塑造了火热、纯洁、黑暗三种不同性格的人物特征。舞者要凭借自身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对作品中三种不同性格特征人物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加以细致分析和研究,感受其内心情感变化,之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以不同形式将这三个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塑造独特的表演形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曾提出:“在舞台上需要行动。”动作是借助动作动机,动机—目的—动作的每一步都是戏剧艺术舞者所具备的。舞者需要利用这一种解构动作的动机方式来解释肢体的运动轨迹,通过作品中三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分析角色的动作调度和力量。

3.2激发想象力,扩展灵感来源

戏剧想象力训练可为舞者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凸显舞蹈作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通过想象力训练,舞者能够充分将作品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对舞蹈动作加以编排和处理,以不一样的方式展现作品,给观众带来新颖的视觉体验,改善表演效果。缺乏想象力的表演,会使角色过于单调,形式动态过于死板,主题凸显缺少活力。目前,很多舞蹈表演都是舞者在现实的基础上,结合想象力创造而来的,表演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想象力训练还能为舞者快速进行个性主题创建提供支持。在舞蹈编排中,舞者的想象力可将各种舞蹈动作在脑海中加以串联,参照作品特点,选择合适动作加以充实,以提升表演效果。这样既能够突显舞蹈表演的独特性和艺术性,又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官和情感体验,实现个性化表演目标。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任何心理表现、对事物的认知、情感变化的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

3.3结合潜台词提升舞蹈表现能力

潜台词的掌握即掌握作品深层次内涵。加深对潜台词的了解,可促使舞者对作品人物性格特点、情感转变加以剖析,并利用合适的肢体动作进行展现,增强表演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通过对潜台词掌握能力的训练,能够弥补舞者内心独白不足带来的影响,将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活动借助肢体动作展示出来,强化意境营造,达到情感宣泄的目的。在舞蹈表演中,舞者如果在前期编排及后期表演中不能够对表现内容的内心独白进行深入了解,那么后期舞蹈表演则会存在一定的限制性,给人一种表现不充分的感觉。潜台词作为内心独白解读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舞者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及角色情感表达和思想波动,从角色角度进行深层次解读,提升作品表现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

4.结语

总之,戏剧表演训练对舞蹈表演能力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者应注重对于戏剧表演训练内容的合理应用,注重舞蹈表演真实性,合理利用潜台词,激发想象力,以彰显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实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王斌.梅兰芳与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探析[J].中国京剧,2017(12):68-70.

[2]王晓雯.论戏剧表演在舞蹈训练中的作用[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03):106-111.

[3]庄承豫.试谈潜台词[J].戏剧之家,2015(07):11.[4]杨宏磊.戏剧表演的艺术表现力研究[J].艺术科技,2014,27(02):194.

[5]汪薇.我国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J].大舞台,2014(01):175-176.

[6]孙惠柱.从“间离效果”到“连接效果”———布莱希特理论与中国戏曲的跨文化实验[J].戏剧艺术,2010(06):100-106.

[7]张春英.谈舞蹈演员的表演训练[J].文化时空,2003(09):59-60.

作者:朱伟刚 单位:马鞍山市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