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媒体语境下CP文化探究

新媒体语境下CP文化探究

【摘要】如今,不论是在综艺节目、电视剧、网剧还是电影中,“组CP”几乎成为作品宣传必备,CP粉成为粉丝群体中比较特别的存在,“CP文化“也成为现象级的一种文化。本文从新媒体语境出发,对“CP文化”的成因以及存在的弊端进行一定思考。

【关键词】CP文化;消费主义;泛CP化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CP成为网络热词之一。综艺节目、电视剧、网剧、电影中,都出现过不同的CP组合,比如《奔跑吧》中的“陆地CP”,《亲爱的,热爱的》中的“童颜夫妇”,《向往的生活》中的“兄妹CP”等。只要他们同框,就一定能够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瞬间登上微博热搜。这样的“CP文化”从一个小众的文化瞬间成为娱乐的焦点,成为媒介市场中吸引受众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对“CP文化”的成因及带来的弊端进行思考。

一、“CP文化”的成因分析

1.粉丝的二次创作扩大传播

在新媒体大背景下,网络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发表意见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网剧多是对大IP进行一定改编,在制作成网剧之前就已经有了大量的书粉和CP粉,正是在这种融合文化的大背景下,一个作品可以在不同的平台进行传播,如今网络越来越开放,用户生产成为主流趋势。由于粉丝群体多为90后、00后,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社交平台的传播规律以及使用一些新媒体技术,现在的粉丝不再是被动接受,而化被动为主动,成为文本的生产者,主动去宣传自己所喜爱的CP。在B站上对这些CP粉自制的视频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发现,视频大部分将电视剧的情节、拍戏的花絮、主角的采访内容等细节放大,将这些内容拼贴在一起,有的文本内容加上微表情、心理学、谐音梗等将细节内容进行一定的放大,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分析,哪怕只是简单的同框,CP粉都能够剪辑成符合他们所想的内容,当这些内容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传播的时候,也会为他们带来新的流量。

2.明星关注度和资本盈利引导

如今,娱乐行业发展较快,竞争也较为激烈,受众对媒介有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因此,传媒需要更多地从受众的需求出发,考虑他们的喜好偏向,快速吸引受众、抢占市场,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在电视剧、综艺中,CP组合就是手段之一。“CP文化”在感官和情感方面对受众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媒介选择能够吸引眼球的内容、制造CP,全方位地挖掘“卖点”,在电视剧播出的过程中,制作方也会主动放出拍摄期间的花絮,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窥私欲,使受众沉浸其中,媒介也能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比如,以《时尚芭莎》的付费电子刊物为例,截至2020年3月26日,销量排在第一名的是《陈情令》两位男主的双人付费电子刊物,每本售价6元,共有120.5万人购买订阅,销售额超过了700万元,而销售量最高的单人刊物,购买订阅量是54.7万人,其销售额超过了300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CP文化的接受和消费能够使媒介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也使媒介愿意投入并且营销CP文化。

二、对“泛CP化”现象的批评与反思

1.饭圈的党同伐异:过度娱乐狂欢化

与CP粉对立的粉丝群体即唯粉,所谓唯粉,就是只喜欢某一个人或者反对CP粉。而这两大阵营之间粉丝的观念不一样,每次以群体出现时,都有“狂欢”的仪式感。一般情况下,两个艺人在组成CP之后,都会经历从捆绑到解绑的过程,在解绑的过程中,艺人之间大多数是以粉圈大撕开始,CP粉和双方的唯粉撕破脸之后,双方艺人甚至不再同台且在任何社交平台上没有任何互动。偶像、艺人的形象本身不过是一个可供想象的素材库,它是一种虚拟的、没有深度的存在,绝非自然状态下的个体人。粉丝和明星之间是一种“准社会交往/准社会关系”(para-socialinteraction/para-socialrelation-ship)。不论是唯粉还是CP粉,他们与媒介人物(明星、公众人物及电视剧中的角色)之间是一种单方面的、想象性的人际交往关系。饭圈多数会给自己设立一个假想敌,当成功打败这个假想敌之后,就完成了“我为我自己的idol做了事情”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只要和自己观点不一致都将成为开撕的敌人,这种战斗欲也被慢慢培养起来,群体之间对立的事件也越来越多。唯粉和CP粉大战成为饭圈争斗经常可见的事情,大众对饭圈的印象也多是一种非理性群体。

2.CP成为商品:过度商业资本化

上文分析指出,CP文化不仅可以给明星带来关注度和流量,同时还会给制作方带来众多商业利益。CP文化逐渐成为消费主义和传播媒介贩卖的一种商品。投入小,回报大,在流量至上的当下,媒介和制作方过度注重自己的利益,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而主动制造CP,比如,《我们相爱吧》《心动的信号》等综艺节目诞生了“无尾熊CP”“宇宙CP”“石榴CP”“西红柿CP”等CP组合,都是为了迎合市场按照设定好的剧本主动制造营销的。但对于CP粉来说,他们无法分清到底是CP之间的真情流露,还是仅仅为了营销做出的配合。现在大多数的CP,过多注入了商业思维,更多地成了制作方手中的新型营销工具。CP双方大多是剧集播出时期的宣传营销,一旦过了宣传期,双方再无互动。如今的市场环境是“CP文化”成为赚钱的工具,榨取利用完之后,再将其撇得一干二净。媒介对商业利益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媒介同样不能忽视自己对社会大众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媒介应该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三、结语

CP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娱乐需求。但是,我们现在也正处于消费市场中,社会资本和媒介的介入导致“泛CP化”现象的出现,CP的泛滥又产生一系列弊端。媒介应该担负起内容生产传播的把关责任,守好伦理底线,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沈文琪.网络自制剧“CP”热现象解读[J].视听,2019(11):49-50.

[2]李茜茜.娱乐节目“CP文化”奇观化解读与反思[J].声屏世界,,2017(09):40-41.

作者:姚俊倩 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