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全文(5篇)

信息化管理论文

第1篇: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

目前许多企业开展的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从以下方面很好的解决了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存在的许多问题。将固定资产卡片整理后导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据设定的固定资产卡片查询方案能够快捷方便地查询到每一张卡片的相关信息,使得固定资产数据的查询成为举手之劳。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节约了大量劳动力,解决了以往手工台账管理、简单数据库管理模式落后带来的工作量大等问题,财务人员可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其他重要方面。

目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卡片管理、信息保存、日常核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仅实现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职能,即侧重于解决会计财务处理方式的改进和提高,从固定资产全寿命角度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同步性差。固定资产实物相关信息的变化与固定资产账面信息仍不能实现同步,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在已实现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中,账、物的管理系统各自独立,互相分离,没有建立账、物之间的对应关系,造成资产实物状态、地点等信息已发生变化了,在财务账面无法自动联动进行更正,需要依靠有关工作人员对相关系统进行信息维护。信息维护的及时性与正确性决定了系统基础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同时也影响了后续管理人员统计分析资产运营状况的准确性。

(二)信息沟通性差。固定资产信息在企业内部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财务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和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分别从不同的管理角度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归集和登记,从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度来看,各专业部门的关注度都是合理的,但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和信息传递,形成了企业资产管理中现实存在的“信息孤岛”。信息不集中,不沟通,不共享,不利于固定资产整体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财务部门进行实时财务监控,更不利于管理者全面了解固定资产实际情况。

(三)决策参考性差。信息化系统设计还不够全面和系统,难以实现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事前、事中的预算控制,不利于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更不能对固定资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和效益。

提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针对当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拟定工作计划与实施步骤,逐步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最终通过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资产效益最大化。

(一)确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目标。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推行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并结合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价值链为主线,以预算管理为核心;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高度融合、财务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信息同步;实现共享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综合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贯彻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以完善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契机,在企业内部贯彻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从过去对固定资产的被动式管理转为可控、在控管理;从偏重帐、卡管理,转为注重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从财务部门资产入账时的“一站式”管理转为实施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应当从原来的以账务、审批和资产保障为主,转变为建立一个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以资产价值为管理核心、以资产效益管理为重点、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完整的,能够有效控制资产使用和转移过程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三)建立固定资产各管理系统间的关联。1、拟定各系统间的对应原则与方式。企业根据自身固定资产管理需求,在财务信息系统与实物管理系统中确定对应的原则与方式。企业可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别分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或“一对多”的方式。“一对一”的方式主要适用于满足固定资产管理条件的资产,“一对多”的方式主要适用于某些大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因未达到固定资产管理标准,无法单独进行资产管理,但从实物管理的角度来看,必须作为单独的、重要的设备来管理的资产。2、确定各系统间联动字段。企业在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必须确定联动字段,以实现系统间资产信息变动的联动。可将资产的存放地点、状态、编码等涉及资产变动的重要信息作为联动字段,且必须保证这部分字段信息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一旦联动字段发生了变动,系统能够自动判断并触发工作流,经过一定的审批流程后,自动对财务信息系统内的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联动更新,确保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3、明确联动字段的审批流程。为避免实际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因资产盘亏、资产毁损等情况,利用系统间的联动机制,擅自对财务信息系统中资产的重要字段进行修改的情况,企业必须对一些重要的资产字段(如资产价值、状态、资产数量等字段),设置相应的审批流程。重要字段变动触发的联动工作流,只有在完成审批后,才能对财务信息系统中的资产信息进行更新。

(四)拓展管理系统功能。1、建立自动预警机制。在系统内针对业务流程设置预警机制,使得系统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够自动预警和提醒资产使用保管人员、实物保管人员、财务人员做好数据提交、审核、审批、更新等资产管理工作。2、加强数据预测能力。根据企业预算管理要求,创建固定资产预算报表,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折旧计提等方面进行预测,改变人工预测的主观性,提高预测数据的准确性。3、完善数据网络。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数据网,实现数据共享,使各部门、各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都能根据授权使用同一数据库进行查询、操作与管理。4、提升系统数据分析能力。利用系统间存储的海量数据,运用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参考。

第2篇: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

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主要指的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及相关外设设备。软件系统指的是财务业务相关软件和财政业务综合系统的平台。财政业务综合平台由相关业务流程的业务系统构成,包括如下几个模块:部门预算编审系统、用款计划编审系统、财政资金支付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等,这些业务系统基本上涵盖了资金预算、日常结算业务、决算等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工作。②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中,本身要求数据集成化程度高,而在财务会计部门,由于其部门性质的特殊性,几乎包罗了企业所有的数据,因此它的数据纷繁复杂,从而要求集成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各种数据,不仅真实准确及时,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功能子系统平台之间必须能够实现良好的数据交互,系统间能实现很好的无缝连接,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能够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共享一致性。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信息化与其他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部门作为输送“血液”—资金的环节,需要和其他部门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不是简单地处理财务数据本身。在开发系统软件的研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财务部门自身处理的财务会计数据,还要面向流程中的其他业务单位或相关业务部门。③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有属性决定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障碍,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总结和剖析,并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最终能够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和发展。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体制问题,二是技术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体制问题分析。

(1)管理制度上的缺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正处于紧锣密鼓之中,取得的成绩也令人鼓舞,但是其自身存在的固有弊端不容忽视,比如上下级之间关系复杂、多头管理,实施主体多,导致管理层次复杂,流程紊乱,业务标准也难统一。

(2)信息化制度建设不健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及制度建设上的存在诸多缺陷,这也导致财务信息化工作在制度上缺少足够支持和帮助。因此从总体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缺乏系统性,难以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

(3)缺乏承上启下的规划。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职能的划分和岗位设置上的特点,导致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从中央至地方成为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性的管理部门。但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却缺少上级主管部门对相应归口管理单位的系统性的规划和指导。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各单位、各部门的数据交互与集成存在着诸多困难,诸如数据多样性、接口难以统一、数据传输困难等。

(4)缺少上级对下级的监控技术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系统中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技术平台和制度设计,只有这样上级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才能在充足、有效的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监管和控制。但是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中,正是缺少这样一个系统的、可控的信息来源平台,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来自基层单位的财务信息及其质量都无法判断其有效性,尤其是当基层单位处于某种目的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意加工时更是如此。②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技术问题分析。

(1)技术手段落后。在现代管理理念中随着大量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已经发生了革命的变化。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领域,由于自身机制问题对先进技术尤其是现代管理理念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信息化实施程度严重地参差不齐。许多部门尤其是基层单位没有部署信息化管理系统,有些单位即使上了系统,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然而财务软件的使用不仅仅是使用会计记账软件,更重要的是利用软件使现代管理理念在单位管理和部门决策中得到体现,从而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但是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实施往往流于形式,管理理念及其方式的改革在现有条件下也无法实施。

(2)从业人员技能素质不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一支具备一般性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还需要了解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甚至工程方面等多学科知识的人才队伍。而对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这种既熟悉财务业务,又掌握信息化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方面的人力资源是非常匮乏的。对于那些长期从事会计岗位年纪较大的人员,虽然熟悉财务知识,却几乎不了解信息化方面的基本知识。这就导致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配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需求无法向系统开发商准确提出。另一方面,普通的计算机学科的信息化从业人员也很难掌握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这种在知识结构上的高要求导致了财务管理信息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达不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3)财务软件安全存在隐患。现有的各类财务软件,尤其是国产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数据处理过慢、系统稳定性不高经常死机、兼容性不足等缺陷,甚至出现数据错乱、丢失以及相互干扰等问题,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财务管理软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财务软件功能越完备、计算越快速精确、操作越简单方便、安全性越高、网络兼容性越好,就能排除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诸多障碍,从而加快信息化进程。④

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信息化制度。现代的企业组织结构体系可以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很好的借鉴,尤其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改革,建立与现代管理制度相匹配的会计组织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内部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之一,只有切实落实会计管理的一体化,有效实施集中核算,规范化管理才能够有效地得到强化。内部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包含着评审过程,这实际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的一种手段。完善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将更好地在组织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消除经营管理与会计核算中的漏洞。

2.将信息化建设规划化、制度化。从系统理论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来自于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级别,无论是数据情况还是单位组织结构或地位都非常复杂。必须充分考虑大至国家,小至一个具体的行部门、单位的不同业务流程以及功能诉求,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据的传输问题,包括自下而上的财务信息共享,以及自上而下的财务信息采集。从目前整个系统的实施现状来看,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子系统及其模块不统一,因此必须对子系统的数据接口提出规范性要求,只有接口统一了才能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3.提高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从业人员素质近年来得到很大提高,有很多“高、精、尖”人士走上了公务员岗位,为我国行政职能的提高和升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岗位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达不到岗位职责的要求。为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得到充分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对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上岗条件和后续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采取切实措施,从而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与信息系统的发展相适应。

4.深化和提高信息化技术手段。在信息量非常巨大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基础,来获取有效、准确的财务信息。但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是把双刃剑,其另一面就是安全问题有很大的隐患。无论是网络安全问题,还是软件本身的bug都会给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依据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并且根据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更新。⑤

第3篇: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

(一)政府项目管理业务的分类

政府管理项目按照资金的来源,可以分为政府投资性资金项目和非政府投资性资金项目。完全是政府进行投资的项目,称之为政府投资性资金项目,政府应该从项目本身对项目进行管理,争取做到每个细节都要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针对非政府性投资项目,即政府为其投入部分资金的项目,政府虽不能从项目本身对其进行管理,但也要做到从宏观上对其进行管理。政府管理项目按项目投资规模的大小层级、涉及的领域范围等划分为基础建设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大建设项目。按照对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将投资项目分为审批制项目、备案制项目、核准制项目。虽然政府项目管理业务的类型多而且复杂,但是政府也应该从信息化的角度,对项目的安排、审核、审批、备案、编制规划程序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

(二)国外现状

在国外,运营商很早就开始关注行业市场,并有了专门针对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国外的运营商对企业进行细分,划分为金融、旅游、公共事业、配送、运输等行业,根据不同的行业性质,设计不同的信息化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也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与此同时,运营商在政府领域也对信息化方案进行了推行,帮助政府采购信息化项目管理的业务。目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政府的办公效率,提供了新的为公共服务的手段,对政府项目管理业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信息化应用到政府领域的时间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引进信息化的时间,但是信息化的办公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的政府项目管理业务能更好的为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三)国内现状

在国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信息化项目在政府项目管理业务中的推广和应用。之后,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政府信息化的研究著作。随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尤其是信息化方案在促进转换相关政府职能、改变政府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推动信息化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项目管理案例已经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基于我国的国情和人们原有思想意识的保留,信息化推进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有些政府单位由于自身的经济条件不够或内部沟通断层等原因还没有应用信息化项目。这就需要我国的相关部门找出影响信息化管理业务在政府领域应用程度不高的原因,从而及时的进行全面推进。

(四)与传统政府办公模式的对比

传统政府办公是由传统手工、封闭、纸面的运作方式构成“一站式”的政府办公模式,而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手段,还对政府办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政府管理工作的高效率,还要求高质量,进而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这样才能够满足政府与群众的要求。为此适应网络时代的“一网式”新模式应运而生。与此同时,随着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诞生,使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运作方式由传统手工、封闭的方式转换为自动的、信息化的开放方式,运作方式的转变使得政府管理工作效率以及质量显著提高,除此之外,决策的透明度也有了显著提高。并且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类应用办公网站、数据库服务器以及信息分析系统等设备以及软件的应用,使得电子政务平台的构建不断得到完善。政府办公的信息化极大的提高了政府办公的效率以及质量。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已经发生了转变,政府越来越多的采用信息化方案。然而,信息化办公方式虽然在政府领域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是在进一步向政府推进信息化方案时,仍然遇到了不少问题。大部分的政府单位没有接触过信息化方案,所以对其并不认可,需要对其进行启发。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启发政府的需求。信息方案只有当符合客户需求时才有可能被接受并采用。目前,推动信息化方案的项目经理或其他负责人,收集政府信息时,往往是从该政府的网站上直接搜索下载,然后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有限的信息制定一套信息化方案,并向政府客户进行推荐。这种没有经过调研、更没有和客户进行沟通的方案,可想而知,它一定不会让政府客户产生兴趣,更不会启发政府客户来使用他们提供的信息化方案。第二,决策者接触不到信息化项目方案。有些政府单位的方案虽然经过了调研,也和政府相关人员沟通过,所制定的方案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基本符合政府客户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是该方案往往会被政府的相关部门搁置起来,因为一份方案的生死通常是由信息化主管领导根据自身的工作安排来决定的。第三,项目缺乏资金支持。政府使用资金时往往受到预算体制的限制,而要实现信息化方案必须得到资金的支持。因此,经常是政府已经对某一信息化方案认可,但是由于达不到资金预算的要求,没有足够的经费导致项目无法实施。第四,信息化项目对现有管理模式存在挑战。小型的、单一的方案虽然容易应用和实现,但是由于功能简单,涉及的内部部门少,所以对内部管理体制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大型的、综合性的信息化方案,虽然涉及内部部门较多,但是通常会改变政府内部的权力分配和现有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实施时也受到阻力。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审批程序的复杂性,需要签字盖章的各类报告、申请等通过邮递方式进行传递,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政府以及群众的利益;政府官员由于有较多的机会外出办公,从而导致不能够正常的反馈信息或者对下属进行下达指令,影响了电子政务系统办公的高效性;政府机密信息通过网络传递时,网络的安全性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军事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政府与群众的信息交流存在着障碍,影响国家的进步以及人民的利益。

二、如何完善信息化的项目管理建设

(一)促进和政府客户的沟通

要想销售自己的产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和客户沟通。只有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给客户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服务。因此,推进信息化的经理应该及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沟通,挖掘并把握政府客户的需求。目前,我国政府主要将信息化方案应用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因此信息化方案的研发者应该更注重在这两方面的研究,引导政府客户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民。另外,我们还不能忽视和决策者进行沟通。要知道政府内部之间的沟通并不总是顺畅无阻的有时候也会出现偏差或断层的现象。然而,政府客户当发现这些问题时通常不会理会先前的种种原因,而是要求重新制定方案。由此一来,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浪费了时间。因此,为了保证信息化项目能顺利进行,项目的推进人必须和项目的决策者经常保持沟通、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信息化项目全部返工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除此之外,综合的、复杂的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业务一般不会只涉及一个业务部门,往往与政府单位内的多个单位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沟通交流时,还必须关注其他业务部门的需求,通过保证和多个业务部门建立联系,来确保信息化的政府项目管理业务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政府信息化项目中的风险管理

信息化项目的采用在提高技术的同时,往往可能会改变政府内部权利的分配。所以,在选择信息化项目时,如果注意考虑到这一点,可以大大减少项目进行时出现的阻力,从而降低项目半途而废的风险。随着信息化在政府部门的推广,政府部门的大部分项目都已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但是,有些项目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保密。所以,信息化在这些项目中并未得到应用。针对这一现象,信息化方案的研发者,有必要在信息安全上下一番功夫。比如:设计密码、密钥的管理体系,网络监控安全监管体系,网络信任体系等信息化管理体系。还要设置远程控制,不仅要控制信息的传送,如果出现信息被窃取的情况,系统能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利用远程控制功能对被窃的信息进行删除或跟踪。建设统一规划的政府内、外网体系,分层、分域、分级保障保密信息的安全,从而保证国家秘密的安全性。

(三)应急方案的准备

在信息化的政府项目管理业务中如何减少项目风险是每一个政府客户和项目经理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政府作为特殊的信息化项目主体,几乎不能接受任何风险。但是,信息化的项目管理依赖于网络,网络风险又是不可避免的,由此看来,在信息化的项目管理中,风险也是真实存在的。要想做好风险管理,就要首先对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之后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最后实施风险管理计划,对其进行风险监督和控制。在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业务中,认真的制定风险管理应急预案,有利于将损害程度降到最低,从而使政府可以接受,促使项目顺利进行。由此可知,在信息化的政府项目管理业务中,要对网络风险进行认真的考虑,无论风险何时发生,都要有切实有效的风险预案,避免给政府项目带来恶劣影响和重大损失。

三、总结

第4篇: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

1.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落后。在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的加强和普及是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目标,对于企业物流部门来说,融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是积极响应党提出的“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就目前来看,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此同时由于开发新技术需要高额的投入,很多企业负担不起,因此物流管理信息化应用得不到有效的推广。

2.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目前对于企业物流管理部门来说,起步发展较晚,企业储备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较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强建设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急需要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于物流管理的认识不了解,甚至存在一些部分员工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悉,这对企业物流关系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3.物流管理观念陈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越来越不适用,党在十八大中也明确提到了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就需要转变管理观念。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管理物流的时候所采用的方式大而全,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经验规模和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普遍采用的产供销一体的管理方式。同时在很多的企业当中,经营管理者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经验成本,落后陈旧的观念影响到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4.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落后。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对企业物流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企业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化、专业化的物流系统。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技术是成功的关键和保障,通过物流条形码技术、自动分拣技术、立库管理、RFID及EPC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IS系统、EDI技术、POS系统、EOS系统、智能调度及智能交通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加之当前提出的智能物流概念,从而实现对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但是,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物流管理中,信息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还很低,更不用说智能化了,大多数的物流决策和管理仍然处于半人工化的状态。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1.转变思想,将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文化,转变企业物流管理理念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企业要给于高度的重视,这也是符合了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企业要想发展,首先必须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想的观点,加快思想转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企业应该认识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影响,并且要以科学的方式通过信息化来实现对企业的物流管理。另外企业管理者应该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对市场的变动有非常敏锐的触觉,认识到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唯有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才能更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2.建设完善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要想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作为依托。对于物流管理部门来说,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正是提升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基石,同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根据国家的政策建设和完善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体系。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较晚,为了更好的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国家给予了很多的政策优惠,企业在建设物流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支持结合地方信息网络进行设计建设。其二对运输过程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企业物流管理的重点应该是物品的运输,怎样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高效的完成的运输任务,这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对运输过程实现全程监控则可以实现这个主要目的。

3.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按照十八大的要求,我国未来将一如既往的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为主线,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企业物流管理部门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讲究实效,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对人才进行再教育,笔者认为对员工培训应该非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要加强员工企业文化培训,塑造员工对企业的使命感个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员工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对日常涉及的工作进行技能和业务培训。最后应该根据员工的需求进行培训,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也起点,结合员工的培训诉求来组织进行培训,只有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让员工的诉求得到满足,才能真正的让企业实现飞黄腾达。

4.重视信息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推行的过程中,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只有对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的管理才能有效实现信息化的物流管理,在这里笔者值得一提的是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企业应该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切实可行的物流管理方式,制定相关的物流管理信息化需要达到的目标应该需要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并结合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实力以及经营特点作为物流信息资源管理的依据。其次,企业对于当前说产生的数据流应该加强规划,将其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理顺。与此同时企业在实现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当中,应该采用定量的方式对管理物流能力进行考核,而这就加强对数据流的整理和分析工作,为物流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进而全面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结语

第5篇: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

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各个部门对企业数据科学合理的分析,进而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信息和数据,与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才干以及管理经验相比,企业可靠真实以及准确及时的信息和数据对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消费者与企业的联系,拉近消费者与企业的距离,促使企业的经营战略更加有针对性,促进企业所开发的服务和产品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强化策略

1、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认识

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发展缓慢以及建设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是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认识不足。我国基本上一半的企业管理层没有强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意识,对信息化管理缺乏认识,对信息技术不重视,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决策促进的作用以及监督执行的作用,在这些因素的阻碍下,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速度缓慢。

2、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普及信息化知识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要求企业必须培养一批复合型以及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由于企业高层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素质也较低。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做好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促进企业员工信息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

3、深化企业改革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分布广、规模小以及数量大,由于受中小企业的制约,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进步缓慢,要想推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小企业要改革企业传统的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创造出良好的机制体制环境,采用分步实施和整体规划的原则,建立客户关系以及资源共享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大力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招纳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引进相应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设备,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适合工商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