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

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紧密结合人力资源行业人才职业素养要求,从“德管共育”入手,在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有效的德育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管理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为研究突破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德管共育;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三项基本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纵观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学者及相关教育实践者均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生课程为对象,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梳理和剖析该课程中可以融合的教育思政元素,甄别和分析如何将思政因素和课堂教授内容交叉融合,探讨建立融合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设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德育目标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是关系到组织运营与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保证组织的良性高质量运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责任。战略性人力资源在不同专业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以不同形式实施。在我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必须遵守从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视角出发。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使组织高质量运营发展[1]。课程专业目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实践要求;锻炼学生组织运行与行为决策管理的关键技能。课程德育目标: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典型组织案例、企业典型案例、优秀企业文化及典型人物代表为引领,突出“人本”主线,融入职业道德,重点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才观念以及“辩证、责任、素养”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课程思政内容的选取

文末表1是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部分章节为例介绍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对关键项目模块蕴含的思政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

三、课程实施中的实施要点

(一)注重教学成效

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教师必须明确坚定读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案例讨论、小组展示、提问互动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教师可以抓住解决问题中要坚持和关注的知识和素养目标,明确德育目标[2]。

(二)因势利导

形式上不能生硬,内容上不能刻板,引导过程要精心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即兴发挥。学会在教学过程中捕捉实际,“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课程思政导入的形式和时机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违和感,而以“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为导入原则,这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最不容易把握的地方,因为专业知识讲授过程往往环环相扣,如果纯粹为了形式强行插入思政要点会让学生产生跳脱感,反而不能很好地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找到整堂课合适的时间点进行插入,并做好相应铺垫及教学设计,引发共鸣,将思政内容有序、协调、凝练地融入课堂[3]。

(三)创新思政教学模式

在作业布置、项目设计、课堂教学、测试考试等环节中,深入挖掘德育元素,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均可以对学生通过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加以引导,通过正面榜样和实训案例加以启发,可以起到示范效应,形成积极向上的可持续思政生态氛围。

四、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改革是一个螺旋上升、层层改进的过程。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理念要从专业知识和理论、实践工作经验和政策理论学习中慢慢积累、沉淀,同样也是根植于教师的政治素养、教学理念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时刻谨记2020年9月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华.应用型高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研究,2020,3(9):61-62.

[2]吴丽娟.新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管理工程师,2021,26(1):126-132.

[3]郑岩,宿伟玲.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思考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3):34-36.

作者:黄心如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