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课程思政融入儿童文学课程策略探析

课程思政融入儿童文学课程策略探析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育人要求的提高,挖掘儿童文学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国家“立德树人”方针政策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探析了儿童文学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儿童文学;立德树人;思政元素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表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在此理念的引领下,高职院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运用教学策略,实施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不断落实“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力争实现专业课程的技能育人和思想育人的协同,全面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宗旨。儿童文学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树立儿童本位精神,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儿童文学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以儿童文学课程为载体,让学生在阅读欣赏、讲读创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成为优秀幼儿老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儿童文学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一)新时期育人新理念的必要性

社会的进步,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培养适应新时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社会需求侧和供求侧的有机融合。适应时代需求的新育人理念要凸显出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遵循国家“三全育人”的理念,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想品德的提升,而“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更好地实现了专业课和思政课的有效融合。从教师、教材到教法都要贯彻“课程思政”的育人新格局,提高教师思政意识、创建优秀教师团队、整合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中,挖掘课程包含的深刻的价值观念、核心内涵等,把练技、育能、提质的教育目标渗透进课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化知识认知,不断探索新知,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作为新时期育人新理念,不仅体现青年一代要在技术、知识等方面与时俱进,还体现在青年一代应该具有一定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等方面。

(二)儿童文学课程与专业思政教育的主旨契合

儿童文学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是培养幼儿教师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的主要课程,主旨是在传授学生儿童文学知识、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温暖的情怀和健康的人格,陶冶其情操,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养成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的情怀和从事儿童教育事业的职业认同感。儿童文学课程侧重在价值引导,辅助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专业思政教育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旨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儿童文学课程和专业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内容在价值观引领上具有一致性。所以在儿童文学课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形成合力,符合新教育形式下课程思政理念的要求。例如利用儿童文学课程中优秀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塑造学生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文化素养。

(三)儿童文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

儿童文学是儿童的文学,属于文学的范畴,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儿童文学源于人类对儿童的爱与期待,儿童文学的中心是爱与美,具有对儿童的爱、对国家的爱等,同时具有提升审美意识、道德情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儿童文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课程内容如: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童话、图画文学、儿童散文、儿童戏剧文学等,这些作品中含有浓郁的家国情怀、丰厚的人文情怀、优秀的传统文化等,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情感体验;作品中高尚的道德品质、远大的理想信念和抑恶扬善的品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童话故事《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通过对童话的欣赏,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升华主题,爱护自然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通过挖掘这样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使学生思想不断提升,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的。

二.儿童文学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意义

儿童文学课程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教育资源众多,不管是哪一种文学题材,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容,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融思政内容于专业教学中,会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进而把这种深厚素养传递给儿童,让儿童从小耳濡目染地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阶段,她们是未来幼儿教育行业的主力军,她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时代的发展对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幼儿园教师更加专业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需要提升,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论上要有丰富完善的知识、实践上要有过硬的技能、思想上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行动上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成为未来优秀的幼儿教师。而高职阶段,学生对未来还没有清晰的认知,大学生生涯规划正在进行中,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需要教师正确地进行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儿童正确观的形成。

(二)提升学生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

儿童文学是儿童早期身心发展的重要源泉,学习儿童文学知识不仅能帮助儿童积累经验、促进认知发展、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还能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作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施者,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只有自己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了有深度的赏析,把握儿童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情感之美,才能在幼儿园实践活动中培养儿童的思想、艺术、情感之美,促进儿童全面的发展。儿童文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深化了学生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情感的认知,领悟了儿童文学作品中隐藏的各种爱,例如深厚的亲情之爱、家国之爱、自然之爱、顽童之爱等;体验了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各种情感经历,如珍贵的友情、分享的快乐、离别的悲伤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品味了儿童文学作品的童真童趣、优美意境和哲理内涵等。

(三)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儿童文学课程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教育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自行阅读和鉴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对儿童文学教学活动有着独立组织与设计的能力。通过把课程思政融入儿童文学课程,实施思政教育,让学生学会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学会从儿童的视角看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学会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与把握儿童的特点与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树立基本的儿童观。在课程思政的教育实施中,让学生树立“儿童本位观”,遵循了学前教育发展规律。在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对儿童天性的深刻认知,引发了对幼儿教育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教育事业。

三.儿童文学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课程思政意识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教学的一项育人课程。教师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主体。同志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教师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教师的育人观念和思政意识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进行的效果。所以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要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要提升。高职院校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抓手,要为教师搭建提升思政意识的平台,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要创造良好的条件,组建专门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带领提升思政育人意识;要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通过观摩学习,引领教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要组织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课程思政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儿童文学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多方面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围绕教育目标,不断提升育人的质量。

(二)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重点要抓好课程这一载体,明确课程的思政目标和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高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参差不齐、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特点,在课程思政目标确立的时候,不仅要关注课程专业特色、课程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学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文化修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学前儿童教育理念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在确立儿童文学课程思政目标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儿童观、职业观、教育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来明确,同时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及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例如,在讲解儿童文学中的历史小故事时,可以把思政目标确立为: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把思政目标与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统一起来,把知识技能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起来,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精选课程思政内容

儿童文学课程包含多项教学内容,融汇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彰显着中华优秀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浓厚的文化价值。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课程授课计划,精选那些涉及爱国思想、职业素养、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人文素养、审美素养和社会责任的教学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深入剖析思政元素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等。例如童话故事《小老鼠斯图亚特》,让我们看到了小老鼠斯图亚特蓬勃的生命力,在任何时候都要勇于做生活的主人。叶圣陶的《稻草人》所展现的职业素养,在让我们看到稻草人忠诚、尽职、善良的同时,还赞扬了它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儿童历史故事中所展现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如《戚继光抗击倭寇》等作品。儿童文学中所展现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如《沉香救母》《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作品,展现了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儿童文学中所展现的健康品格,如《木偶奇遇记》中有关诚实品格的引领、《丑小鸭》中有关逆境中成长的经历、《萝卜回来了》有关爱心的传递等,都展现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品格。还有如儿歌《摇篮》、儿童诗《春雨》、儿童散文《春雨沙沙》等,都带给了我们优美的意境,体现了一定的审美价值。精选课程思政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在儿童文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渗透,要通过具体的儿童文学作品来融合,运用文本分析、体验式训练、信息化教学等方法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方式。第一,文本分析法。儿童文学课程,除了基本理论的讲解,都是通过一篇篇具体的文学作品来展现作者的情感、作品的特点、人物形象、思想内容、文化价值等。学生通过解读、品味作品,探讨文本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师的点拨下,发现文学作品的思政教育价值,从而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升华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等。例如,走进童话故事《听鱼说话》这个文本,欣赏一曲关爱动物、同情弱小的生命之歌。第二,体验式训练法。儿童文学的教学目标,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素养、情感素养,还要让学生具备阅读鉴赏、诵读创编的能力素养,把所掌握的文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训练中去,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让学生通过体验式训练,在具体的讲读创编实践中,亲身体会作品的情感、语言的优美,感悟作品的哲学道理,体味其中的教育价值。例如,通过讲述儿童故事、表演儿童戏剧走进儿童的世界,了解儿童的认知,懂得尊重和关怀儿童;通过诵读体验语言的魅力、情感的真挚,引发对祖国文化的自信感;通过创编作品体验创新的快乐,引发职业认同感。第三,信息化教学方法。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教育资源、搭建了多种教育平台,使教学形式多媒体化、教学内容多元化。在儿童文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利用网络平台,适时更新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资源;运用多媒体手段,把静态的文字变成图像、影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解答疑问的平台,并通过平台开展思政教育等。例如,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视频观看具体的舞台表演等,这些都可以使思政教育更深入人心。儿童文学课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不断完善课程育人体系,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运用有效的策略,助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良好职业品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佩君.“课程思政”背景下幼儿文学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研究,2021(11):27-29.

[2]陈冲.《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20(05):38-39.

[3]乌兰.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曲展.侯晨曦名师工作室;制度自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个维度[N].鄂尔多斯日报,2020年(03).

[4]洪妍,张东亮.高职儿童文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探究—以“儿童故事”章节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50-52.

作者:林峰云 单位:作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