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媒体新闻传播长尾效应分析

新媒体新闻传播长尾效应分析

摘要: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新闻的持久有效性偏低,新闻对大众起到的舆论引导作用有限。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传统的、单向的、一对多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悄然开始变化。现如今,融合了互联网技术的新闻传播模式,正在向双向的、多对多的传播模式转变。与此同时,传播介质和新闻载体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新媒体。相对于传统的大众媒体,新媒体的新闻传播还出现了“长尾效应”,正在对新闻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本文将探究新媒体新闻传播长尾效应的概念、发生的原因以及长尾效应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长尾效应

在互联网技术的浪潮之下,出现了不一样的新闻载体和传播渠道。这无疑给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机遇。新媒体作为第五大媒体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新媒体中的长尾效应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新闻撰写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独有的特征,制作出更符合网络时代的新闻,向大众传播客观、公正、全面的信息。

一、新媒体新闻传播长尾效应的概念

在2004年十月份,《连线》杂志主编ChrisAnderson在“长尾”一文中提出“长尾效应”,用于分析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的盈利模式。长尾效应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经济学领域。在长尾效应的概念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头部”和“尾部”。头部代表着主要需求,也可以说潮流需求;尾部代表着小众需求,具有零散性、个性化的特征。经济学的长尾效应指的是少量的、数量多的需求会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而这些小众需求累积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相对于经济学中用于表现需求的长尾效应,新媒体中新闻传播的长尾效应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在探究新媒体新闻传播的长尾效应之前,需要先了解新媒体的概念。所谓新媒体指的是,新的技术支撑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区别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媒体的第五大媒体。如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澎湃新闻、网易新闻等各种新闻类APP。在新闻资讯类的APP中,不管是大众关心的主流新闻,还是小众人群关心的新闻,都能够在这类APP中找到。因此,新媒体新闻传播的长尾效应表现为,新闻内容层次更加丰富,数量更加庞大。在新媒体中,有头部新闻,短时间内大众关心的重大新闻,如全球疫情新闻,还有数不清的尾部新闻,无数个体关注的小众新闻,如意外交通事故、健康养生类新闻。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能够容纳更多的新闻。此外,借助搜索技术,哪怕最小的新闻事件,受众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定位到相关新闻。

二、新媒体新闻传播长尾效应的原因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作为第五大媒体的新媒体有着前所未有的传播优势。同时,在传播市场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受众也出现了多层次的信息需求,新媒体平台提供了形成长尾效应的土壤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慢慢出现了新媒体新闻传播的长尾效应。

(一)竞争激烈的传播市场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在传统的新媒传播模式之下,新闻传播者起到了主导作用。新闻传播机构、新闻传播者决定了传播哪方面新闻资讯,传播什么立场的新闻资讯。哪怕某些新闻资讯并不被受众关心,仍然可以通过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渠道,传到受众的脑中。在这种新闻传播模式之下,新闻工作者更多是对新闻传播机构负责,而不是受众。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下,多类型、不同规模的新闻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而不是被迫接受不关心的新闻资讯。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新闻机构想要保持长久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就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更多的新闻,不仅需要产出应顺潮流的新闻,还需要产出满足小众群体的新闻。因此,长尾效应的形成有了“内容”土壤。数量足够多的新闻,才能够在头部新闻之外,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

(二)日益富足的生活环境让受众产生了更丰富的信息需求在出现传播媒体的大环境之下,大多数受众更多的是关心生存问题,如怎么样才能够解决温饱问题,让家人能够吃饱饭,不饿肚子,穿保暖的衣服,不被冻感冒。在这种生存环境之下,大多数受众并不关心外部世界,外部世界发生了什么变故,并不在他们的关注范围。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高。相对于满足物质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寻求满足精神需求的方式和方法。关注的重心从如何生存,慢慢转变为了世界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在这种需求背景之下,受众不满于只了解主流的新闻资讯,还想了解个性化、小众化的新闻资讯。受众对新闻资讯有了更丰富的需求,就越发需要新闻工作者生产更多的新闻,进一步加快了“长尾效应”的生成速度。

(三)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为长尾效应提供了必需的技术土壤想要形成长尾效应,关键在两点。一是新闻传播平台有足够多的新闻资讯。不管新闻资讯是大众群体关心的还是小众群体想了解的,受众几乎都能够看到相关的资讯。二是受众获取新闻的门槛足够低。不管受众的经济水平是高还是低,大多数受众都能够通过某种渠道了解到相关的资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手一部手机已经变为了现实。手机的价格有高有低,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不等,受众几乎都能够通过手机了解到相关的新闻。此外,手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如手机触屏技术。操作手机的门槛越来越低,小到读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到几十岁的大爷大妈,大多数受众都能够操作手机。正是不断革新的新技术,为长尾效益提供了技术的土壤。

三、新媒体新闻传播长尾效应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

从长尾效应的概念出发,到探究形成长尾效应的原因,了解了长尾效应之后,就需要探索如何利用长尾效应,更好地为新闻传播注入更有力的力量,从而为新闻传播提供新的生机与活力。而长尾效应的关键点在于长长的尾部,要想形成长长的尾部,一方面需要从新媒体的技术出发,给长尾效应提供高技术的渠道土壤。另一方面,需要从新闻传播的内容出发,给长尾效应提供高营养的内容土壤。

(一)从新闻传播内容出发,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产出更丰富的传播内容在传统的传播技术中,大多数新闻工作者主要以文字为载体,向受众传播大众普遍关注的信息。而如今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新闻资讯可以以视频、音频为载体,传播信息。以如今广受大众欢迎的短视频为例,大部分短视频的时长在几十秒到三、四分钟不等。最近,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也陆陆续续生产了许多与疫情有关的短视频。在高速发展的新闻传播时代,市场、受众都对新闻工作者有了更高的标准。更高的标准指的是更多的、更能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信息载体更加丰富的传播内容。因此,新闻工作者需要从受众的信息需求出发,不断挖掘受众感兴趣的新闻资讯。

(二)从新闻传播渠道出发,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探索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在传播媒体中,大多数新闻工作者为报刊服务,少部分从业者为电视台、广播台服务。在这种生产模式之下,传播渠道主要集中在报刊、电视、广播,少部分集中户外。而如今新的传播渠道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机会。想要养肥长尾效应“长长的尾巴”,不仅需要更多的传播内容,还需要更多的渠道为尾巴提供丰富的营养。依托于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渠道,要求新闻工作者秉承着两个标准。两个标准指的是,渠道数量多、渠道类型多。渠道数量多这一标准要求新闻工作者传播新闻不能够局限于报纸、电视等渠道,可以尝试更多的新媒体渠道,如网易新闻、澎湃新闻、今日头条等等。渠道类型多这一标准要求新闻工作者传播新闻不能局限以文字为载体的渠道,可以尝试以音频、短视频为载体的渠道,如喜马拉雅、抖音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如记者、自媒体等)要时刻保持警惕。一方面,传播者需要利用长尾效应的特征,丰富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做到客观地公正地记录新闻事件,保持正面立场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消息。与此同时,被传播者也要警惕一部分误导者的恶意误导,善用新媒体平台,不偏听偏信片面真相,主动地挖掘新闻全貌,做到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参考文献:

[1]郭建光.媒体融合下新闻传播长尾效应[J].中国报业,2019,(18):26-27.

[2]王春驰,杨迪,闰卓.关于新媒体新闻传播中的长尾效应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4):97.

[3]林余荫.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的效应与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9(19).

[4]熊茵,郑为升.UGC兴起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主体:类型意涵与演化博弈[J].编辑之友,2019(04).

作者:夏菁 单位:福建东南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