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养,陶冶情操。但是由于初中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初中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如对阅读不够重视、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挖掘教材,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阅读习惯;兴趣;阅读方法

阅读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仅次于作文,因其具有容量大、文体多样化、覆盖面广等特点,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项,如何上好阅读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并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拓展自己的视野。”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初中阶段已经推进了较长时间,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也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思维的影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阅读不够重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部分,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来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但还是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关注和重视程度都不够。从教师层面来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对于固定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少,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新问题的趋势愈加明显,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到那些显性、学生容易得分的基础知识之上,在阅读教学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从学生层面来说,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阅读中投入精力的多少似乎对于总体成绩的提升帮助不大,也就是一些学生认为课堂讲的或者是教材中的内容基本上不考,重视程度明显下降,这也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多项互动过程,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于作品、文本的理解,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特别是受教学时间的制约,这些教师把本应该属于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舍弃了,基本上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为主,虽然在此过程中一些教师也在尝试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法下,学习较为被动,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课堂参与的热情,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下降。同时,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以知识为主,对于学生能力提升和方法培养的价值不大,这与素质教育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是背离的,也会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从现实来看,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在初中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是需要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支撑才能够完成的。而从学生角度来说,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的课业负担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明显加重,难以顾及相应的阅读,学生难以养成每天固定阅读的习惯。同时,主动阅读的意识也不强,电子产品已经牵扯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精力。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方法不当,存在一目十行、浅尝辄止的问题,这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会产生一些影响。而在传统的课堂阅读中,学生习惯了教师讲自己听的被动接受模式,主动思维能力严重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会影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策略进行解决。

(一)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核心,对于初中语文来说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阅读教学并不是领着学生读或者读完这么简单,而是要结合新课改的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要本着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都要明确出来。具体来说,既要关注阅读方法的指导、重点词句段落的分析,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重要的知识,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能力,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和新时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相结合,积极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生为本,特别是要关注教学对象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和个体的差异性,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来制订差异性的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样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学生目标也会比较明确,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二)挖掘教材,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依托,初中语文教材包含很多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凝聚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思想。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教材的利用,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以经典的教材文本为起点,灵活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教给学生阅读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加强课本的积累,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与时俱进,改单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少是节选的中外名著,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结合课文,与课外经典名著相结合,拓展阅读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此外,语文这门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和基础。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打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将相关的学科知识介入阅读教学中去,最终形成教师、学生以及跨学科文本之间的对话。跨学科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此背景下情境式教学模式被广大教师所应用,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和思考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注意营造阅读氛围。在初中阶段,学校越来越重视阅读,每年有“阅读月”“读书节”等相关活动,语文教师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与之相关的阅读活动,帮助各班级进行图书角建设,便于学生阅读;和学生一起办关于阅读的黑板报,指导学生阅读,从而形成良性的阅读氛围。其次,用其他形式来辅助学生阅读。教材中所选取的阅读内容,有的距离学生较远,有的对学生来说有些晦涩,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辅助学生进行阅读,如给学生补充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学生更感兴趣的影视资料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深化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最后,积极开展交流学习活动。语文教师可以和班主任联系,召开班级读书交流会,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分享阅读的乐趣;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互动,用多样的氛围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主动阅读,让阅读内化为一种习惯。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的效果与阅读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方法的积累,特别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如进行选读、精读、速读等,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做好批注,特别是对于关键词语、重点语句的标注,有必要的话可以做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体会。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学生的阅读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要多读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的书目和阅读建议,同时鼓励学生制订阅读目标,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最后,提醒学生注意在日常的阅读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把动口、动手、动脑结合起来,全方面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云志.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导、读、讲、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8).

[2]崔影.阅读教学重在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浅谈记叙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9).

[3]孟显智.论阅读教学中材料、学生与教师三者思路的统一[J].涪陵师专学报,2000(4).

[4]马树青.阅读教学要转变几个观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10).

作者:李长斌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