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金融国际化对商业银行会计影响

金融国际化对商业银行会计影响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也逐渐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在新时期金融国际化背景下金融会计的方法、原则及业务等也都逐步实现了国际化,会计核算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新形式的会计业务更是不断涌现。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在新的国际金融会计标准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又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难题,例如如何应对金融国际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会计风险问题就是众多问题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造成的冲击,结合当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总结出一些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国际化;会计风险;防范

引言

随着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内容发生了诸多改变,而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这些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在新时期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增强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降低金融风险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以及可能到来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商业银行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诸多方面都有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业银行的交易管理和风险管理,金融国际化的趋势使这两个环节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风险,而会计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众多风险中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

一、金融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一)商业银行财务的波动性有所增强

在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这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化和长远性的发展,但也为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首先表现在商业银行财务的波动方面。以国际上通用的会计准则和公允价值计量为标准,在交易过程中如果交易事项的市场价值发生一定的变动,那么商业银行必须将这些变动反映在报表之中。但是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势必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例如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股票价格大幅度起落的影响等,此时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也会相应呈现出较大的波动特征,这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加剧了会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金融国际化加快了国与国之间的金融交流,各区域的金融市场随即也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会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快速传播到其他的金融市场,这使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也能够快速扩散。资本流动加快以及金融的投机性属性使一国金融市场对国际市场的破坏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1]。

(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适应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必须实施新的商业银行会计准则,该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品的确认和计量工作,但是想要有效实行确认和计量,就必须事先具备较为成熟的风险管控策略以及具备较为先进的金融工具估值技术。但是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普遍缺少对金融风险的确认、计量和分析。尤其是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引入了新巴塞尔协议的相关内容,这对我国商业银行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评估技术方面,更要进一步提升。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衍生工具市场的潜在风险很大程度威胁着地区乃至全球金融发展体系的稳定,尤其是对于表外业务而言,许多业务并不需要一定的准备金,并且很少受到规模的限制,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表外业务扩张的风险[2]。

(三)增加了商业银行调控银行利润的难度

按照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的会计操作习惯和管理惯例,商业银行为了转回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增加次年报表利润,一般会事先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这一做法也是符合原有金融企业的会计管理规定的。但是加入国际金融市场之后,商业银行必须施行新的会计准则,其中明确指出金融资产减产损失不得进行转回操作,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及时改变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这在增加银行利润调控难度的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资产业务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参与资产业务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国际化资产业务的交叉经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这要求商业银行管理者具备更强的利润调控能力,开展任何资产业务时都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尽最大努力降低金融国际化带来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在会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制度存在缺陷

首先,我国许多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会计制度,但在金融业务的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有章不循的情况,对于一些重大事项应交由会计主管进行审批,但相关主管人员并未尽到应有的审批监督义务,许多人员习惯于敷衍了事,只是在相关文件上形式性地盖章。还有的商业银行建立了事后监督的制度体系,但同样流于形式,相关人员并未真正理解会计监督对于整个业务经营过程的重大意义,有的只是对传票的几个要素进行审查,使事后监督无法产生应有的效果,严重的还会导致已经发生的案件长时间发现不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害。其次,会计的监督职能很大程度上被弱化。我国当前许多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还停留在会计核算的初级阶段,会计工作的重心都集中在账务处理等内容上,对于金融业务、资金运转等环节的监督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会计工作对现金管理、审核支付凭证、预算审核等环节无法做到有效监督,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会计重核算轻管理、独立性较差等问题。此外,虽然有些商业银行设置有会计主管,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他们大都受上级领导的影响很大,对于所进行的项目和业务随意调整,这无形中增加了会计人员的管理风险[3]。

(二)会计管理人员自身素养存在缺陷

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的国际化速度空前提高,整个行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也在急剧扩张,各个银行支行、经营网点更是遍地开花。这对于会计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行业内部在短时间内吸收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各人才培养单位也在短时间内着重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这势必会导致人才培养的功利化,进而导致金融行业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养的下降,许多从业人员缺少基本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还有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并不合格。人员素质低下所引发的就是一系列会计事故或违法乱纪的事件,这同样加剧了金融国际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三)银行管理层思想错位

一些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者为了适应目前愈演愈烈的金融国际化趋势,片面追求制度上的国际化,全面引入国际金融所施行的通用标准,完全忽略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银行自身的发展规律,最终导致业务管理脱离实际,无形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还有一些商业银行的高管片面认为国际通行的标准过于严格,并且内容涉及面较广、环节过于烦琐,在实际工作中完全施行不太现实,因此在标准执行的过程中事先降低了相关标准,对相关管理人员也不能做到严格要求,对于下属的某些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法做到按照规章制度追责,致使违规行为泛滥成灾。在这种环境中,个别管理者容易滋生私欲膨胀的心理,甚至盲目追求个人政绩以及小团体的利益。此外,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整个行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有的银行为了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和业绩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向基层部门下放了一系列的目标指标,其中有些是严重脱离实际情况或是完成难度很大的。这导致了基层部门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以完成规定的任务和指标,导致业务经营过程的成本进一步增加,业务经营也脱离了正常的发展轨迹,最终使自身进入发展的恶性循环[4]。

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存在缺陷的原因

(一)缺少会计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机制

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业务往来也越来越频繁。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还存在明显的薄弱之处。首先是财务会计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制度设计者对财务会计的作用也认识不清。金融国际化会使商业银行的业务量激增,因此会引发一系列的改革深化措施,会计业务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会计实务的特点。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并未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这就导致了法出多门的现象。在业务操作方面也不够连贯,甚至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反复性,内部控制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极度缺乏。此外,对于会计风险内部控制的资源配置也不够合理。相关岗位比较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金融国际化带来的是商业银行业务量及业务品种的大量增加,这就需要为其配备更多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这也是形成有效内部控制的必要环节和基本要求。但是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部门设置尤其是对某些支行来说,往往会采取简化会计流程、缩减会计人员的做法,这就导致会计业务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人多岗”或“岗位空缺”的现象,这些往往是导致会计风险防范存在缺陷的原因之一[5]。其次是有关内部控制文化的构建方面。我国商业银行想要形成较为成熟的会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就必须构建起自身的内部控制文化。但我国商业银行还普遍未形成自身的内部控制文化,许多从业人员的内控意识和内控观念都相对较为落后,并不能满足当前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对于商业银行与内部控制间的重要关系也认识不清,银行在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也并未将内部控制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中来。管理人员普遍重经营轻管理,在行业发展中有意识地忽略了会计制度的发展,并且将内部控制只是作为管理的一种手段,这一因素也导致了金融国际化进程中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隐患的增加[6]。

(二)信息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想要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估就必须具备完善的会计信息,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由于管理层次重叠、发展基础差等导致目前应用于信息管理的方式和手段都较为落后,尤其是在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之下,会计信息管理的优化升级更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商业银行为了完成规定的利润指标人为地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最终呈现出来的会计信息会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甚至某些会计报告具有一定的误导性,使资金严重受损。会计信息的调查、分析、传输等环节缺一不可,但当前的商业银行要么缺少这些环节,要么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并不能起到应有作用,大量的会计信息由于缺少信息传递的通道以至于无法全面、准确的进行信息共享。这一缺陷影响着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最终效果,甚至对银行国际化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7]。四、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预警系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以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环境中潜在的风险,降低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为此要以国际化的标准为基础构建会计风险的监测、预警、处理机制,处理好国际惯例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特点[8]。首先在指标的设定方面要充分引用《巴塞尔协议》的风险指标内容,例如将结算环节所存在的风险和市场的潜在风险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之内等,因此我们在进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时也可以适当扩大指标范围,将一些有关资本含量的指标规划进来。其次在进行会计风险的处理时必须充分借鉴决策团的意见。随着金融国际化的愈演愈烈,世界金融市场的环境也变得千变万化,我国商业银行在参与国际金融业务时必须要做到审时度势,使相关财务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9]。

(二)完善会计风险的监测、识别机制

在风险监测的环节,商业银行的相关部门要做到经营管理信息的广泛搜集,同时对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变化状况和发展形势都做到全面地了解,要采用定性加定量的分析方法及时识别出商业银行会计业务中的潜在危机。在风险识别阶段,要制定严格的风险监测指标内容。会计部门要和其他职能部门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同建立金融风险动态监控机制,定期将各项反映金融风险的指标与规定的警戒线进行对比,如有发现任何异常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要始终坚持安全稳健的原则,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资产安全,减少金融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此外,还要将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完美结合起来,以便及时发现银行内部运行环节所存在的漏洞,形成会计风险防范屏障[10]。

四、结语

金融国际化涉及货币国际化和资本流动国际化,因此商业银行不可避免会受到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商业银行面临会计风险的大小以及防范会计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为此,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要做到未雨绸缪,及时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提高自身的风险预测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作者:闫闪 单位:海口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