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风景油画的构图法则

风景油画的构图法则

摘要:构图作为绘画重要的形式组成部分,不论是在人物、静物还是在风景绘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风景绘画作为表现自然的手段,合理构图更能清晰地传达自然的魅力与画者的心态。该文分析风景油画的构图法则,论述构图在风景油画中的重要性,并借助印象派大师的构图形式解析常见的构图,总结、提炼关键的构图法则。

关键词:风景油画构图法则印象派

“构图”一词在中国古代画论中被称作“经营位置”“置阵布势”。直至20世纪初,西学东渐,西方构图学正式传入中国。“构图”作为形式构成的一部分,是指绘画时根据题材与画者的意图,合理安排画面物象,构成和谐的画面。好的构图有助于画面意境的营造,从而能充分表达画者的意图,对于风景油画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掌握风景构图知识对绘画艺术创作很重要。在风景油画创作过程中,虽然影响艺术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营造画面的空间感尤其重要,而表现空间感最好的表达形式往往是构图。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构图,即使再高超的技术手段也难以获得理想的画面效果。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都有一些基本法则,对于风景油画,艺术大师也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基本原则。不同的构图形式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总体来说,好的构图应遵循以下构图形式法则。

一、突出主题,取舍得当

在进行风景写生时,应确立能引发画者情感的物象,将其作为画面的主体,使其成为画面中心。其余物象则应适当进行概括、提炼,起到衬托、突出主题的作用。对于初学者而言,最难的问题往往是不知道应该表现什么,或是各种物象都想表现而难以取舍。

二、对比和谐,变化统一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对立关系,如虚实、动静、大小、高低等。在自然中也是同理,山峦的高低起伏、河流的动静方向、云彩的大小选择等都是对立存在的关系。因此,画者在进行风景写生时,应合理整合这些对立关系,做到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大小相成、高低呼应、形神具备,使画面物象、意境、情感达到高度统一。

三、节奏韵律,错落有致

在自然中,四季交替、山峦起伏、房屋交错、梯田层叠等都各有其节奏、韵律。画者需要将自然物象进行艺术化处理,使其节奏和谐、韵律相生。在具体的描绘物象过程中,画者应合理运用线条,使其成为描绘物象的具象载体,通过线条的虚实、曲直、长短增强画面的形式美感。

四、整体联系,比例协调

整体联系是指画面中的物象不能独立存在于画布上,创作者应整体思考,在整幅画面的布局中,使各物象相互穿插、产生动感,进而使画面比例协调。印象派以风景绘画闻名于世,打破了传统风景的构图形式。印象派的风景绘画作品光色统一、色彩丰富、生动自然。莫奈的《干草垛》系列构图方式大致相同,多数草垛近似于特写,这样的构图很好地突出了主题,而其他物象如远景中的树、房屋等则概括处理。这种构图形式会让表现主题更加明确并且更容易表现。如,一些画面中草垛与阴影所形成的冷暖对比、近景与远景形成的纯度对比很好地拉开了画面的纵深空间,整个画面色彩丰富又不失和谐、统一,视觉效果绝佳。如果画者在风景油画写生时缺乏丰富经验,不知如何构图选景,那么莫奈的《干草垛》系列为画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典范。毕沙罗在同一角度画了许多不同季节的卢浮宫,其中一幅《卢浮宫的春天早晨》构图成熟。左侧的大树与右侧的卢浮宫形成了呼应以平衡画面,平直的桥与卢浮宫高低起伏的轮廓形成了曲直对比,近景的树颜色丰富,中间的桥在处理中则弱化了很多,后面的卢浮宫轮廓与天空融为一体隐隐而现,这种虚实对比很是明显。由此可见,在一幅风景油画中,构图时不仅要考虑画面物体之间的位置,还要考虑画面的色彩关系。黄昏光线较为柔和,一直是风景画者钟爱的场景。西涅克的《博伊斯白鸽城铁路》完美地勾勒了日落场景,这幅画构图讲究、色彩和谐。金灿灿的日光洒落城市之上,整个画面十分唯美。在构图上,西涅克采取了不对称的构图,选取了一个独特的作画视角。如果是一个没有经验的画者可能会使画面两面对称,大小分割一致,呆板而拘谨。西涅克选择左侧的一排树木作为主体,用以分割画面,而右侧的小树与房子投影与左侧树木的投影联系在一起,相互交错,形成了一定的呼应。通过对以上三位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分析可以看出,看似随意的构图其实是画者的精心安排,应用了一些最基本的构图法则。好的构图加上绘画的其他因素能充分体现画者的精神情感与自然的美,使其完整、和谐地体现在画布上。虽然构图有一定的法则,但画者的人生经验、生活感悟使相同的构图也能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感。当然,对于构图的体验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写生加临摹,画者应在临摹的过程中将构图与色彩合理统一,仔细揣摩原作,写生时要吸收大师的构图经验,把基本的构图法则运用在创作中,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这样才能使观赏者通过画面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蒋跃.绘画构图与创作.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2]刘寅.绘画构图要领.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王苗苗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