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影视制作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改革思路

影视制作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改革思路

摘要:在广电行业制播分离大环境下,传统影视制作事业单位原有预算收支管理体系已不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核算要求,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事业单位开展成本核算改革已经具备了理论和政策基础。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影视制作事业单位推行成本管理改革,实行成本核算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影视制作;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在中国电视产业化进程及媒体资源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制播分离是广播电视产业加快市场化发展、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丧失原有播出平台资源后,传统影视制作行业下的事业单位不可避免地面临严峻市场形势变化带来的压力。一方面,影视制作事业单位要继续强化舆论导向及文化创作的公益属性,另一方面要逐步将商业性较强的文化产品推向市场。这样一来,完全依靠财政拨款无法维持收支均衡,现行预算体制下的收支核算体系也难以反映单位自身的运营水平。对此,影视制作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重新构建基于产品成本和运营利润的生产模式,以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提升管理水平,降本增效,推动自身持续发展。

一、影视制作行业成本核算需求

(一)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制播分离的最终目标是引入竞争机制,影视制作事业单位依托原有平台资源的广告收入转变成节目购买收入,单位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播出平台具备绝对优势地位的情况下,节目制作方存在较高的市场风险,原来垄断性资源形成的超额利润消失,完全依靠市场供需决定利润水平,因此影视制作事业单位必须开展成本核算,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保障持续发展。

(二)生产方式改变的需要媒体融合大环境下,由于供需渠道多元化,供需方式多样化,影视制作事业单位作为生产主体的生产方式也发生改变。除了单方面依据播出平台要求制作符合要求的节目,还可以通过对节目内容的改编,转化为网络视频向电视反向输出。对节目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和二次传播,生产制作内部管理的要求更加复杂,要求单位内部能够依据不同生产阶段建立不同的成本项目归集库,同时形成节目成本内部分配、转移传导机制,原有单一的预算体制无法满足现阶段成本管理的需求。

(三)公共服务或产品定价的需要影视作品具备市场性和非市场性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具备社会公益属性,另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价,不能完全脱离生产成本。在原有事业体制下,单位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和平台资源弥补收支差额的影响。在参与市场竞争后,转为市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影视制作事业单位则要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需求,逐步建立起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一种定价模式。只有通过成本核算,才能为产品市场定价和成本补偿提供科学依据,让制作单位做出更为科学准确的管理决策,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利润。否则,偏离成本的定价不仅会导致亏损,同时也会对单位社会公益职能产生影响。

二、事业单位推动成本管理已经具备可行条件

(一)《基本指引》的出台为推动成本核算提供理论依据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工作部署,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2019年12月25日,财政部《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明确了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规定了成本核算项目范围,为促进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核算工作,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为开展成本核算提供了制度基础2019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政府会计制度》实现了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与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的双轨制并行,在会计报表与科目上设置了很多新科目,可以在账簿和报表中实现成本归集和结转,单位管理费用也可以进行单独核算,满足了事业单位开展成本管理活动的核算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不同核算体系下的财务信息需求。

(三)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为成本核算提供新的方法理念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加强,通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职能和市场定位,明确运营理念和方式,激发动能潜力,提高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能力,在加大成本投入、争取获得竞争优势的同时,保证成本支出的有效性,降低无效的资源消耗,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影视制作行业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改革思路

(一)明确成本管理目标承担公益宣传制作任务的影视制作事业单位按照“事业体制、企业化运营”的方向进行改革,相应财务管理模式也由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模式转向企业化财务管理模式。与市场化影视制作公司不同,影视制作事业单位需要将公益性成本支出与经营性成本支出进行区分,将影视制作、发行等经营性环节从公益性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以财政性收入满足公益性节目制作需求,市场化收入满足经营性节目成本。公益性节目制作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充分使用资源,完成绩效目标,成本控制以国家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为限。经营性节目制作则要以获取利润为最终目标,提高投入产出比。

(二)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影视作品的主要成本主要包括生产人员工资及劳务、材料费、差旅费、设备费、舞美制景费、宣传推广、后期制作等直接费用,还包括房屋及设备折旧、行政后勤部门发生的公用支出等间接成本。只有将全部成本纳入成本核算分配体系,才能够真实准确反映成本情况。

(三)确立成本核算模式影视创作属于文化创作产品,人工费和设备费所占比重较大,同时节目类型、选题的不同,导致小批量非标准化节目居多,采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是提升成本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定额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对于常规的标准化批量作业的产品具有很大核算优势,但对于节目形态、内容、制作方法差异化较大的电视节目,特别是在间接成本的分配上,难以做到准确核算。而作业成本法则是基于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为基础进行分配的,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简单平均的缺陷,对成本构成进行有效分析和控制。

(四)建立内部结算机制随着制播分离,传统管理成本比重降低,直接用于节目生产的成本比重增加,单位需要制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建立准确的成本费用归集与传导机制,才能有效地对各个成本核算单元进行业绩考评,使得各个核算单元目标同单位整体目标相一致,有助于单位整体决策布局。单位内部人员借调、设备租用、节目审看、公用支出分摊等都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出完善配套的价格标准,财务部门依据生产环节和核算单元设立成本结算中心进行归集和分配,并定期提供收支数据指标。对于处于改革风口浪尖的影视制作事业单位来说,由于其体制机制、行业性质、外部环境的特殊性,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面临诸多复杂情况,需要建立在收入分配机制、生产管理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等多种管理体制协同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全面取得成本核算管理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姜宏青,魏燕芹.我国事业单位多元化成本核算单元会计模式初探[J].商业会计.2018(4).

[2]林建军.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J].中国经贸,2018(12).

[3]顾亚峰.广播电视行业成本核算与控制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9).

[4]孙志贤.不同经营模式下广播电台节目制作成本控制的探索[J].中国广播,2018(2).

[5]冯焰.基于新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管理解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8).

[6]朱天,周正希,国内电视行业成本管理研究现状及特征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2010(3).

作者:李祥 单位: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