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探析

【摘要】职教“20条”确定了在高职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专业课建设打破传统布局,职业道德的教育也需要紧紧跟进。要明确“1+X”证书制度下,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以及目前职业道德培养路径。

【关键词】“1+X”证书;高职院校;职业道德

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倾向高技能人才。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明确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以来最具全局性的一项重大创新,在业界引发了强烈反响。把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重视日益加大,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日益加强,然而“1+X”证书制度需要一系列的组合拳改革才能落到实处,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既是老生常谈也需要创新深化。

一、“1+X”证书制度的涵义和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

“1+X”证书制度是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培养模式。

(一)关于“1+X”证书制度

“1+X”证书制度的实质是为了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改革,优化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与证书制度,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1+X”证书制度是指大学生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大学毕业时除了取得本专业的学历证书,还能获得职业等级证书,该制度通常适用于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从而提升职业素养,可加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与就业竞争力。“1”指学历证书,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教育机构为完成学制系统内某教育阶段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颁发的文凭证明。“X”指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持证者职业技能水平的证明以及学习成果的认证[2]。

(二)“1+X”证书制度下,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所在

“1+X”证书制度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都有了新的改革创新驱动力。但是不可否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硬性的职业要求比如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而职业道德可以理解为软性的职业要求,比如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还有职业的纪律要求等等。当我们沉浸在职业教育的新改革举措中时,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毕业证书,还有各种技能证书,但是这个证书背后要求的职业道德应该有自身的逻辑和内容支撑。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内涵构成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一般来讲,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基本职业道德规范。“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生应在传统职业道德教育创新上多下功夫,传统职业道德教育说教偏多、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也只是泛泛而谈了解职业道德,并非理解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没有从思想意识深层次接受和思考,即便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是没有做到身体力行,做到爱岗敬业。

(一)从职业道德的精神层面来引领

1.大力提倡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精神指引行动,人无精神则不立。党的五中全会要求,在“十四五”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注重和追求高质量的发展,并非一味追求高数量的发展。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也对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职业领域里,提倡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也是这个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呼唤。纵观德国、日本的工业发展、产品质量,以及产业工人的职业归属感,有借鉴之处。新中国建立伊始,涌现了一大批劳动模范,这是我们进行职业教育的宝贵财富。虽然进入新时代以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实践要求越来越严格,引领的价值越来越重要,但是精髓并没有改变。高职院校职教改革“1+X”证书制度的实施,也是契合了这种高质量内涵式的发展,要求劳动者首先要树立自力更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在生产时必须具备不断思索、不断创新的意识,在对待产品质量上必须具备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意识。总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要求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忘我的劳动热情、良好的职业道德[3]。2.大力提倡“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就是尊重并重视自己从事的职业,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努力经营,本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做到善始善终的一种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每个岗位一起努力方能筑就共和国大厦。敬业精神既关乎个人成长成才,又关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如果每个人都能立足平凡岗位,履职尽责,便能众志成城。“爱一行”,热爱职业。爱岗才能做到敬业,即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是一种朴素的职业情感。只有热爱,才可深耕。爱之愈深,则敬之愈真。爱岗,彰显的是乐业,展现的是执着。事实证明,“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才能平淡中见奇、寻常中出彩,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绽放个人梦想。“干一行”,认真做事。业精于勤荒于嬉,立足本职岗位勤勉工作,是一种职业操守、职业品格。勤劳、勤勉、勤恳,意味着务实奋斗。事业的成功,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需要用奋斗铸就“最美”,以拼搏实现理想。“精一行”,精通业务,体现着职业上的价值追求。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应当努力求精通、谋创新、出精品。这需要涵养“择一事终一生”的倾心专注,“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坚持不懈。经验表明,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只有坚韧不拔的勇者,才能登上风光无限的顶峰[4]。

(二)从职业道德的内容要素层面来要求

1.职业理想。理想是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提倡的职业理想,主张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放眼社会利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有了职业理想,哪怕前进的道路如何艰难,劳动者都有信心信念信仰拼搏到底[5]。2.职业态度。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或意识。职业态度是指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及在行为举止方面反映的倾向。职业态度也是劳动态度。劳动态度是职业劳动者对社会、对其他生产参加者履行各种劳动义务的基础。“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进取,务实的求证,这种职业态度是我们提倡和主张的。3.职业责任。责任是试金石,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承担的特定的职责,它包括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行业不同但是责任心是一样的。职业活动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社会活动,职业责任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是职业活动的中心,也是构成特定职业的基础,往往通过行政的甚至法律方式加以确定和维护。有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也是我们提倡的。4.职业技能。技能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基础。职业技能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必备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需要的技能与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专业能力是基础生存能力,它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是合理的知能结构,强调专业的应用性、针对性。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的方法的重要手段,对方法能力的要求是科学的思维模式,强调方法的逻辑性、合理性。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例如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以及认真、细心、诚实、可靠等品质。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国家的建设和复兴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同样需要具有良好职业技术的劳动者,前面提倡的敬业精神也是如此。所以,良好的职业技能便具有深刻的职业道德意义。5.职业纪律。职业纪律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劳动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等基本纪律要求以及各行各业的特殊纪律要求。职业纪律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遵守秩序、履行职责。要求由外在的强制性化为劳动者内在的自觉遵守,自觉的意志表示和服从集体的要求。列宁指出:“全部的道德在于这种团结一致的纪律。”[6]

三、“1+X”证书制度下,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和培养路径

(一)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的基础,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职业教育在党中央的重视下,飞速发展,迎来了春天,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是部分教师认为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应放在毕业后,到工作岗位再行培训,这样可以节约教学资源。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下,导致学生在校期间,部分高职院校忽视职业道德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课时、时间、资源支持,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缺少规范的制度管理,也无监督。2.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现代社会的分工协作和结构调整,迫切需要一大批技能型、懂管理、会经营、能服务的实用人才。要求他们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较高的职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熟练的专业技术技能并善于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有较强适应能力。然而长期对教育的认识特别是职业道德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前,认为只要学生记住了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即可。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带来的后果体现在学生上就是职业道德选择能力和处理道德冲突能力匮乏、不足。对职业道德准则缺失坚持坚守和敬畏,甚至没能经得起考验,为了一己私利而无限降低职业道德底线,出现了职业道德知、行失调。为此要转变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将职业道德的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化的培养价值观、素质、能力的过程,并将其践行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在不断实践中有所感悟,形成完整的心理倾向,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在职业领域有更好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大价值。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

1.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今天“00后”的学生生在互联网、长在互联网,思想独立个性独特,不能否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但是对职业理想实现的过程不能坚守初心,往往在现实中具有畏难思想,不愿意吃苦、忍耐、坚守。2.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很多毕业生没有科学定位自己,刚毕业就想要挣大钱、挣快钱,没有认清社会形势。殊不知思考自己可以给单位带来怎样的价值,反而眼高手低,不愿意从累活、脏活、底层做起,不愿意面对现实,又不埋头苦干,变得急功近利,得不偿失。3.功利主义思想较严重。对职业缺乏长期科学的规划。部分学生总是梦想一夜暴富。对工作没有敬畏心,对前途没有通盘考量,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没有长期的坚持坚守坚定,哪来“梅花香”?思想短视,缺乏高瞻远瞩。

(三)“1+X”证书制度下,职业道德培养路径

“1+X”证书制度下,对毕业生的要求更高,包括职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可能培养出高精尖的人才,即使培养了高精尖的人才,对企业来讲也是没有忠诚度,对国家来讲也是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考验。职业道德培养和加强日益重要。1.“1+X”证书制度,专科课程建设方案需要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需要配套。但是在修改同时,可以将职业道德比重增加,着重加强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良心、职业荣誉感等教育。2.具体实施“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结合,可以筛选添加与学生专业匹配度高的职业能手、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案例,学习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学习他们敬业奉献、勤勉做事的职业操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加强价值引领和模范示范。3.学生的思政课、创业课、职业规划课程中可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的同时,进行实践教学,精心准备实践教学项目,使得实践教学与现实与专业联系,使学生在实践中更深更好理解理论知识。4.学校团委、专业系部可以举办校友演讲、联谊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校认同感、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职业自信。还可以在校园文化中多加思考,举办与职业道德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树立职业道德理念,营造校园职业道德文化底蕴。5.利用新媒体,运用“00后”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形式宣传职业道德,使职业道德意识和理念在学生头脑中有存在感和“紧箍咒”,使职业道德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作者:李丹 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