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教育农艺精致化培养研究

职业教育农艺精致化培养研究

1“双创”的概念“双创”即“创新”与“创业”。

1.1“创新”的概念

“创新”指的是由新的思维中产生或创造出新的技术含量更高的“创新”物件或科学技术,并且以此带动相关领域科技的变革与发展。创新包括“创”与“新”2个方面的含义,“创”是实现“新”的基础和过程,指的是开创思维,打开创造性的理念,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新”是创造出来的产物,也就是“创”所引发的最终成果。从理论意义上来讲,创新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突破,也就是在体系、性质、功能、技术、构造、工艺、理念等各方面都胜过原来的技术,这是一种破旧立新的具有独创性的活动,同时创新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的发展,这种创新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提供了贡献,而创新的内容以及涉及的方面也是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科学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等。而进行创新技术的对象必须充满智慧与灵感,具有创新观念。所以,要不断培养与挖掘创新人才。

1.2“创业”的概念

“创业”一词内涵较为丰富,其是一个由创新思维转向实践行动的实践操作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创新是一种思维模式,而创业则是一种创新型思维模式形成的行为模式,实现创新思维的方式,实际上实现创业的根源主要还是在于创新,因为没有创新思维的激发就不会有创造的灵感,任何事物的创造都是来源于内心灵感的激发。而创新与创业在另一个角度上又有着差异性,创业活动是在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而创新却不一定就意味着创业。创新是内在动机,创业是外在行为。创新与创业既要相互融合,同时又体现着各自的差异。

2双创视野下职业教育农艺精致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的思维引导着创业的发展,高职教育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同时,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就起到了强大的引领作用,社会需要不断发展,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人才的来源取决于高等教育,所以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不可分开,学校不能盲目地教育人才,应以市场发展需要为准则,适应企业与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从而针对性地为社会培养人才,进而进行传播知识技能。其次,学校还要发挥其创造性,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探索,总结经验,自我反思,创造新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努力跟随时代的脚步,勇于自我挑战、自我创新,站在科技的最前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出色的能够引领时代进步的“双创”型人才。高校大学生无论从文化技术还是素质等方面都应异于普通老百姓,因为高校大学生是经过专业培养的人才,所以大学生更要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卓越发展,做一个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大学生应该追求的目标。而既能创新又能创业则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关键,,每个人都不应该满足现状而止步不前,都应该不断地为自己设定目标,挑战自我,不断发展,发展是人们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强烈的精神动力,也是人们追求进步的体现,包括劳动、学习、创造等需要。这些年,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严格要求自己,而当前形势的发展来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3职业教育农艺精致化人才培养的弊端

3.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完善,标准过于统一

对于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整体意义出发,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够合理,在培养内容上缺乏针对性,自身亮点没有充分的体现,学校缺乏打造人才培养的特色,缺乏创新理念。这种情况对国家对农业高新技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才的供应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造成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农业精英人才储备不足,高层次的农业推广、经营及管理难以实现高效率。地方级服务的农科应用性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缺乏人才力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因材施教的规律,对人才的培养缺乏针对性的方案,过分注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3.2农艺精致化的专业性不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专业内容不够丰富且过于传统,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过窄,缺乏创新性,与时代的发展脱轨,无法满足于科技与时展的需求。农业院校突出的亮点就在于农科类专业,而农业院校是否能长远稳定地发展下去主要还是在于农科类专业学科的建设。农科类学科的专业设置必须要沿袭新形势的变化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适当的完善与改革,不能拘泥于传统,必须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从而去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3.3农科类人才培养中人文素质趋于薄弱,人文环境氛

围提高不上去由于受到农业院校整体环境的影响,在农科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文化知识是丰富学生素质与技能的储备库,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将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有水平、有素质的人才。而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升华学生的人格魅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及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整体结合则可以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与工作,增强就业的信心。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普遍来看,各大高校对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缺乏重视,多数高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人文素质课程开设的相对较少,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对农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学生人文精神得不到充分的熏陶,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4职业教育农艺精致化培养体制改革与创新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农艺类创新创业行人才培养工作中所出现的一系列影响农科类专业学生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创新创业趋势的发展,职业教育高校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并且势在必行。

4.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育发展中的核心,对教育的影响重大,完善教育改革机制主要在于更新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体制,努力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及人才市场的需求,跟随国家发展的步伐,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及精神素养,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将职业教育农艺精致化培养策略跟随国家及社会发展的节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教学改革体制,改善教学手段,创造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不同方面培养出大批出色的人才。

4.3改善教育质量评价及人才评价制度

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调动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等各方面参与其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学质量作出相应的评价,教师做好评价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各方面的评价对自己的教学任务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完善自我。探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更多的评价方式,积极鼓励学生乐观向上、乐学善思的良好品格。

5结语

国家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实现祖国进步的阶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高校对国家的各方面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农业就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只有农业发展有起色,国民才会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要想农业得到快速稳固的发展,加强农科类高校的发展与创新势在必行,培养“双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培养大批量的农业科技精英,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及创新精神,摒弃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跟随时展的变革及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高效多能的农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翠兰.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农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04):141-143.

[2]刘彬,师树旺,纪秉国.浅谈中职现代农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现代农村科技,2018(10):84.

[3]潘长青.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完善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园艺,2018(07):148-149.

作者:姚亮 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