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地摊经济前景全文(5篇)

地摊经济前景

第1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关键词:碳会计;低碳经济;碳排放交易

一、碳会计含义

碳会计就是在财务方面,以环境保护、会计制度、财务细则为依据,运用会计方法对企业的碳排放、碳污染和节能减排进行核算,对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负责的会计职务。碳会计属于环境会计分支,面对世界上二氧化碳等碳化合物的排放造成的问题,在财务制度方面碳会计应运而生,但随着全球的气候变化,碳会计的演变也将呈现日益复杂的趋势。

二、我国碳会计现状

在国际上已极富盛名的碳会计在我国发展的如何呢?目前,我国碳会计尚属起步阶段,还没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还不够成熟,大多数高等院校中还缺少此专业,企业也缺乏碳会计人才,该岗位在众多企业中还尚未普及,甚至有些企业没有碳会计意识,这都阻碍了我国碳会计行业的发展。从形势发展来看,环境保护税加入税种已经提上日程,低碳经济指日可待,国家对于碳的排放控制将会更加严格,如果没有碳会计这一专业岗位,就难以对碳排放等进行核算,也就是说碳会计对于低碳经济的意义十分重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碳会计职位设置及必要性

针对我国碳会计岗位设置稀缺的现状,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均应设立碳会计这一岗位,以进行管理与核算。

(一)政府碳会计设置及必要性

在政府单位设置碳会计岗位,我国各级环保、监察部门要按照其规模大小及层次结构与级别逐级设置碳会计岗位。首先,环境保护与监察部门的根本职责就是对环境进行保护,以及对破坏环境的企业进行监督、整改与惩罚;政府单位设置碳会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从财务层面对各种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其排放的碳质化合物进行有理有据的估计与核算,为有关企业提供碳排放方面的业务咨询与指导,帮助企业设立、完善、规范碳会计岗位,帮助企业实现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应当明确,政府单位设立该岗位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企业的碳排放与核算,而不是以惩治为目的,对于碳排放,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从根本上杜绝。其次,作为政府单位的岗位设置,对于企业的岗位设置与规范管理方面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只有上行才会有下效,政府部门对于企业单位具有天然的指导属性。换言之,企业也有意去效仿政府部门的做法,只有政府层面先行设置碳会计岗位,树立榜样,企业才会设置碳会计,只有这样做政府才具有公信力。再次,目前有的企业已经设立了碳会计岗位,若政府有关部门对碳会计岗位不进行规范管理,那么在监管这类企业过程中就会存在核算要求的差异,很难对该部分企业进行监督与审计,涉税、涉罚、涉法等项目就会产生差异,会出现政府企业两笔账的现象,不能进行统一核算,政府没有说服力。最后,政府单位设立碳会计有助于本单位业务核算,使财务结构更清晰、更科学。以用电为例,各单位都涉及用电费用的问题,若设立碳会计,电费的构成就会包括碳排放成本、污染治理成本、节能减排成本等。

(二)企业碳会计设置及必要性

性质不同的企业设置的碳会计岗位也应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对外碳会计与对内碳会计。

1.对外碳会计

对外碳会计所指的外,既指企业外部,又指国外,此处着重强调国外。一般而言,设置该类碳会计的企业多为跨国企业,国际上很多国家很重视碳排放和碳交易等环境保护问题,而我国的碳会计尚属发展期,这种发展上的不平衡,对于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时会处于劣势地位;二氧化碳的排放交易中我国企业有可能会出现规则上与核算上的错误,这对于我国企业十分不利。因此,我国跨国企业应设置对外碳会计,培养专业的人才从事跨国贸易的业务处理与规则导向,这对维护我国跨国公司利益,促进跨国公司海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对内碳会计

对内碳会计所指的内,指针对于企业内部有关科目碳排放核算的会计,通常企业都应设置该岗位,以制造业企业尤为突出。对内碳会计要平衡好本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经济效益尽可能提升;同时对企业的环境保护税、资本结构、碳排放交易等负责。这就要求对内碳会计掌握丰富会计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最新的税务规定,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来计量暂无规定的实物,如用电所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经营所需碳排放量、汽车每公里碳排放等折合成货币如何计量的问题,这些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还是很高的。

四、碳会计岗位建立与核算

对于还没有设置碳会计岗位的单位而言,要建立专属碳会计的岗位,需要从最基础开始。要从头建立起新的会计制度,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试行阶段、修正阶段。此外,各单位要做足准备工作,有承担失败的勇气与胆识。对于碳会计岗位的建立与核算,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碳会计业务范围

作为一种之前没有试行过的会计岗位,碳会计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碳会计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岗位,不能与其他会计岗位混为一谈,但又不能完全割裂,这是藕断丝连的关系,所以碳会计的业务范围就是本单位关于碳及其化合物排放或交易所产生的一切经济事项,即:碳会计应在日常的经济业务与活动中,将经济业务里与碳有关的事项剥离出来,交由碳会计管理与处理。例如,在每次交的电费中,通过计算将其中包括在内的排放二氧化碳所造成的费用单独由碳会计进行核算;同理,运费、产品制造成本中包括的该种费用也如此处理。这样就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社会外部性)一目了然,有了科学的数据作为衡量,进行披露后的会计信息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令人信服;内部使用时,就可以人为地进行二者间的利益调控,碳排放费用过多的企业就会自动自觉地降低该项金额,这就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碳会计科目设置与使用

碳会计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与核算的复杂性,将其核算的实物与企业一般的库存产品混为一谈是不妥的,这样碳会计应当设置专门的会计科目,进行专门的会计核算,这些科目与一般的财务会计科目有所不同,目的在于保持碳会计科目的独立性,其科目大致如下(仅列示不同项,相同项目由二级科目加以区分)。在会计科目中,进行会计处理与账务处理时,基本与财务会计相似,其目的就是将归属于碳会计的项目业务与财务会计剥离,由碳会计进行处理。例如,企业购进一批原材料,其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碳及化合物的排放,则针对原材料产生碳排放的部分通过计算转化为金额数字,进行单独计量与核算。故该原材料含碳的价值部分应计入含碳原材料这一科目中,其业务处理为:借:含碳原材料,贷:碳用银行存款。强调一点,对上述科目进行对比区分,仅为分离财务会计与碳会计的经济业务,但就其科目本身而言,区分对比的同类科目性质本身没有根本上的变化。

(三)碳会计核算方法与计量方式

碳这一物质对于环境影响最大的形式就是二氧化碳,所以在核算过程中,应注意将碳及含碳化合物转化成最终的二氧化碳形式,然后将二氧化碳通过数学的方法与经济指标数据挂钩,产生某种联系,从而得出产生二氧化碳的不同形式下企业承担的成本或取得的收益。二氧化碳产生有以下几种形式: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运输企业运输途中汽车尾气排放、其他类型企业耗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等。虽然上述三种情况属于不同类型,但都有相同之处,即都能推导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运输企业运输载具尾气排放为例推导企业承担费用。首先假设该企业所有的同批汽车损耗程度、耗油量、尾气排放量都相同,不考虑汽车起步与制动的微小差异(若要考虑可采用平均值进行计算),用汽车尾气收集装置测量出每公里汽车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m(若为工厂废气排放,可使用气体单位时间的流量进行估计),根据国际公约与我国环境保护有关条例,碳税在2012—2020年间税率r在10元/吨—40元/吨,再设二氧化碳的排放费用a元/吨,综上所示,对于汽车尾气二氧化碳处理的公式应为:(二氧化碳排放质量×碳税税率)+(二氧化碳排放质量×排放费用)=m×(r+a)(10<r<40)这种方法可以无视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易变而造成的体积测量误差,虽然这种方式还不够精确,但可大致推断出这个范围。这种测量方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将碳形成的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计算出能够代替不能够被估计出来的呈化合物质的碳所承担的费用。在进行计量时,在账面与账簿中不能够出现二氧化碳的质量数、体积数等无关数据,而是应直接体现折算后的企业为此负担的金额数。因为碳会计实质就是会计科学,以金额来列示是会计的基本属性,这样会显得更直观,用这种方式可以推导出不同种类企业与不同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的金额公式。

(四)碳会计数据分析

碳会计通过上述方法对二氧化碳等碳化合物进行了记录、计量、披露,能够体现出单位的低碳程度和与之相关的经济效益。但碳会计的职责不仅如此,碳会计要对企业的低碳责任、节能环保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负责。这就需要碳会计有分析能力,其分析依据主要来源于之前经过测量与计算得到的企业承担的费用与获得的收益,具体方式是由于碳会计之前已经完成了对涉碳的资产、负债等方面进行了归集与整理,然后用这些数据与总资产、负债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到一系列的各项指标占总值的比例,从而能够对这些相对比例进行分析。

1.涉碳资产比

涉碳资产比=涉碳资产÷总资产这个比例能够清晰看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或某一时点上,企业含碳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这个公式还可以进行细分与衍生,不仅是总资产之间进行比较,还可以针对某一种资产进行比较,比如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库存商品等。出于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与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这一数值应当能够得以控制,理论上来讲除必要排放外,这一数值应越小越好。明确这一指标能够清晰看出企业的碳资产结构,是碳会计进行结构分析与控制、单位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管控的有力依据与手段。

2.涉碳负债比

涉碳负债比=涉碳负债÷总负债对于这一比例,在理论上来讲也应越小越好,其含义是指企业在负债方面很少与以碳及其排放为主要业务的企业进行大量的业务往来。由于造成这个指标变动的主要数据是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减少与所购置产品(原材料)中含有大量碳的企业经济业务往来,就减少了本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而这一指标碳会计是可以进行控制的。

3.涉碳成本比

涉碳成本比=交易中碳价值取得成本÷总成本这一指标不能够适用于电厂、煤炭公司等以出售碳或加工碳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因为该类企业不能够对这一指标进行控制。对于以生产、制造、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因为该指标反映出企业所消耗的成本中有多少是碳带来的,换言之就是有多少成本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的,所以这个比例应降低到合理范围之内。并且这个指标能够促使企业不得不承担起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责任,只有这样对碳收入进行量化,各企业才会从根本上降低碳成本。企业可以选择使用低碳产品,加大对废气的处理力度等方式降低这一指标。至于为什么不选择以收入作为衡量指标,原因是企业会更加乐意降低成本而不是减少收入,若用收入进行衡量,企业会为了不降低收入而隐瞒碳收入,这样数据也就失去了意义。

(五)碳排放交易业务

根据国际公约,碳排放交易是指企业在规定的排放总量内,企业可以用减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业内部以及国内外的资源。这项规定应当是碳会计在处理国际间以及国内企业间碳排放业务的基本准则,尤其是石化企业,这类业务也应当隶属于碳会计的职责范围。对于碳排放的计量以及资源的使用与交易,企业中的碳会计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来处理这类业务。我国已成立了七家碳排放交易所,这对于企业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碳会计在这类业务与核算中处于主导地位,在碳排放交易中,将此业务专门由单独的碳会计处理,体现了企业的专门性与业务水平。北京扬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上市新三板,由于该公司设立了碳会计岗位,准确计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将CDM签发的360933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兑现,于2017年获利2044.62万元,这就充分体现了碳会计在碳排放交易业务中的作用。碳会计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既降低了企业碳排放,符合了环保理念,又为企业获利,并在节省排放污染治理费用的同时又节省了原材料购入的资金,可谓一举两得。

五、碳会计发展前景

随着国际上环境保护条约的签订,大多数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各国设立碳会计岗位已成趋势,碳会计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然而,我国对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和探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碳会计理论指导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能力不强,各大高等院校培养的碳会计专业人才数量少,不能满足未来需求,这就形成了供需不平衡。我国应积极打破这种瓶颈制约,加强对碳会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夯实理论基础,先在高等院校广泛培养碳会计人才,后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中推广普及碳会计岗位,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碳会计体系和信息披露体系。碳会计在我国属于新兴事物,发展前景广阔,但要实现上述目标,我国的碳会计从业人员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谢欣.不同持有目的下碳会计计量研究[J].财会通讯,2018(34).

第2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

城市碳排放量的增加和PM2.5的升高以及资源的稀缺,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使得学者们加快了对环境会计研究的步伐。20世纪70年代,环境会计出现在历史舞台中,将研究重点放在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这一领域,转变了传统观念,人们开始用前瞻性的长远眼光看待经济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当代人的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子孙后代,因此“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势在必行。环境会计是一门前沿性学科,通过会计方法、程序和技术等,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会计相结合,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理念—发展低碳经济。

一、环境会计相关理论综述

(一)环境会计的定义

环境会计是促使低碳经济能够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律法规等为基准计量并记录与环境有关的成本费用,如环境防治等,进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与企业财务成果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应及时、准确的对外公开,为企业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决策者提供完整的报告,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与利润的最大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40亿美元,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制约,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环境会计的目标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手抓,使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发展,使企业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会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环境会计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提出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后,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各国研究者陆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研究的起步较晚,初期的重视度不够,因此尚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各级政府对环境会计日渐重视并且加大投入,但环境会计仍存在问题。一是道德问题。个别企业缺乏责任感,认为环境保护与“我”没关系,只要有利可赚就行,视金钱为至上目标而肆意排放污水、排放废气,乱砍乱伐,非法捕抓动物等。个别企业滥用资源,使资源的使用速度大于再生速度,尤其是一些依靠自然资源为主要产业结构的区域。二是制度问题。有关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保障环境会计制度的落实,如对违法的企业惩处力度不够,有些企业甚至钻法律的空子,逃避制裁和惩处,同时未建立与环境会计相匹配的业绩考核体系,使环境会计的实施受到阻碍。三是监管问题。环境会计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监管的力度小,监管的范围模糊并且公平性有待提高。四是信息披露问题。从现有数据来看,我国企业通过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比较低,披露的环境信息的内容较为简单,缺乏货币性环境信息的披露,且披露的方式不统一。五是信息传播问题。个别企业信息滞后,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小企业,还没有在企业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环境会计体制机制。六是教育问题。企业环境会计涉及多种学科,它所需要的是高学历、跨学科有相关经验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并且我国各类高校目前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因此缺乏在环境会计方面有造诣的高素质人才。

三、完善环境会计的对策建议

第一,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会计发展经验,取长补短,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化到企业中去使每个企业都建立、健全一套环境会计制度。第三,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使违法者得到惩处。明确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推出一系列加强环境的治理,加快科技的创新等政策条例,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第四,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应该征税税费,提高企业节约资源的意识,完善应征收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等税收范围和征收标准。第五,加大对环境会计的财政投入,设立有关环境治理专项基金,给予因环境问题经济困难甚至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给予对环境保护贡献突出的企业一定的奖励和荣誉。第六,各高等院校应开设有关环境会计的课程并且培养环境会计专业高端人才。第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确定并完善披露的项目、内容等,避免企业因害怕受到负面影响而漏报、错报,对于无法计量的项目应当以报表附注形式进行说明。

四、环境会计的前景展望

环境会计的开展相当必要,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可计量的才能在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等难以计量的物质,这不仅使利润虚增,更使一些企业对环境资源不加节制的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日渐增长,资源却减少不断,人类应加强重视环境发展,环境会计的发展前景光明。众人拾柴火焰高,环境保护应该全社会共同行动,会计界应该与其他相关部门联起手来,多沟通、多交流。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应当结合我国国情与实际,根据我国特定的经济制度环境,深入探讨和挖掘环境会计与我国现阶段转型经济固有特征的契合点,并结合国际会计的发展,探索独创的环境会计模式。

五、总结

改革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机遇中,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企业看到了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力,然而一些企业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却忽略了环境的保护,人们抵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环境会计的建设。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环境会计,企业经济发展需要环境会计,中国会计事业发展需要环境会计,因此环境会计的建立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需要,我们应该了解和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并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制度。总的来说,我国在环境会计这一学科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未来仍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实践、归纳、总结、反思,就一定能够突破这一领域,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袁广达.环境会计与管理路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田翠香.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会计行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李计坤.浅谈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会计的现状与对策[DB/OL],2012.

第3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关键词:微地形;景观设计;运用

1微地形设计的意义

1.1丰富景观空间层次

地形是园林景观的最基本骨架,可以有效地丰富景观层次、划分景观空间,使人们可以从景观中获得更多的感知和情感共鸣。一方面,不论是城市公园还是居住区内的车库顶板上面的覆土等空间,微地形设计都更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结合微地形进行植物造景,可以形成良好的天际线,增加植物层次,使乔灌草各个植物生长空间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微地形设计有利于打造进退有序、起转承合的整体空间格局,让更多的设计手法如对景、借景、障景等轻松实现,反过来又丰富了整体空间的内容。

1.2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已经相对较高,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各种城市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也都规划和保留了很多城市绿地,对居住区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建或者改建的景观项目中,都涉及到微地形设计的内容。微地形设计可以从两方面来改善生态环境,一是通过模拟自然地形地貌,提供丰富的植物生长条件,如阳坡、阴坡、湿地等,通过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增加群落的稳定性;二是从人类的行为心理方面出发,由于城市大规模的建设,生硬的钢筋混凝土林立让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更加强烈,通过微地形和绿化空间的营造,构建一个绿色生态、生机盎然的环境,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1.3蓄排水功能

自然界中,地形是千万年来形成的产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河流水系对自然地貌影响比较长远。微地形设计在园林景观中,担负着蓄排水的重要功能,良好的地形设计可以形成一个自然排水体系,为植物生长提供最基础的保障。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的海绵城市,主要是通过下凹式绿化等的方法来进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

2目前微地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形式单一

微地形设计是景观设计中的难点,场地现场条件多样,周围环境各不相同,对于表达的主题和空间氛围也不尽相同,设计上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并且需要一定的创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设计上多是简单的地形堆积,或是满足通行、下沉等功能,设计形式略显单一,并没有体现项目自身特点,另外设计深度也往往表达不足。

2.2施工水平参差不一

微地形最终的呈现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水平决定的。由于现场条件复杂多样,微地形又是一个整体的空间格局,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个区域之间的地形不协调,排水积水问题现象时有出现。除了满足功能需求外,微地形还需要一定的空间审美能力,这对施工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微地形景观,就像一个艺术作品,施工水平的参差不齐对微地形空间的实现效果影响较大。

2.3空间氛围塑造不足

微地形设计最重要的是对空间的营造,空间感受的主体是人,让人的活动、思考、情绪和空间氛围形成良好的互动,是一个空间塑造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微地形景观可以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心理感知,正如阿恩海姆曾说过:“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5]而这种感知是人类对空间氛围的一种潜在心理活动,目前大多数的微地形设计,偏重于对功能的实现,而空间氛围塑造不足。

2.4破坏原有地形地貌

地形是一个场所长期的历史记忆,微地形设计应充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微地形肌理,与场地的环境融为一体,遵循自然生态法则。目前存在一些为了地形而地形的做法,对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较大,打破了区域的生态平衡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大面积地开挖人工湖或者填湖造陆等等;还有一些虽然是小尺度的地形,但是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手段进行处理,都对原有的地形地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3微地形发展运用探析

3.1绿化景观

微地形的塑造多以土方为主要材料,利用堆土、挖土等工程技术,与建筑、小品、植物、石景、园路等景观紧密结合,可形成较为和谐的景观空间[6]。现代园林景观中,各个设计元素之间是一种相互统一的关系,绿化和微地形是重要的空间骨架,主要应用体现在如下几点:3.1.1丰富层次。空间的层次是在微地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多维空间发展,地形为固定的根基,植物则为生长变化的形式。层次的丰富也不单单是植物的堆叠,一方面,讲究丰富的乔灌草立体空间,形成饱满自然的绿化效果;另一方面则重点体现地形,绿化多为疏林草地的形式,形成开敞明亮的空间效果。3.1.2因地制宜。越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场地,融入场地环境,越容易实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景观。绿化与微地形的另一种应用,体现在因地制宜上,如台地景观、坡地景观等,植物和地形相得益彰,充满活力。3.1.3主题鲜明。人们对植物有着特殊的情感,对于一些特定主题的园林景观,地形营造空间,植物塑造意境,两者相辅相成创造出很多别具新意的主题空间。

3.2水体景观

微地形的本质功能是排水和有利于植物生长的需要,同时也是现在海绵城市大力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造园就有“高处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说法,充分说明了水与地形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体景观有了更多的形式,除了常规的水景外,主要体现在雨水回收利用上。雨水回收利用也是海绵城市的宗旨,这方面的景观主要发展为旱溪、湿地、雨水花园等。

3.3照明景观

近年来,夜景照明越来越被重视,也引起了很多的反思,照明景观要更多地体现艺术价值,避免光污染。随着微地形的设计形式越来越多样,照明和地形结合得也越来越密切,地形嵌灯带、灯光艺术小品、感应照明等形式是未来发展应用的新方向。

3.4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由来已久,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尤其当今阶段美丽乡村的大力建设,也推动了大地艺术的发展。大地艺术是相对大尺度的大地景观,微地形往往是原有地形基础上的微调整,其主要的内容还是在地形之上的艺术载体,主要有花镜、花溪、花海、稻田艺术、麦田艺术以及各种具有特色的主题形式。

3.5建筑艺术

建筑与微地形的融合,其本质上是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如我们常见的山体建筑,多与地形地势融为一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一直以来的追求形式。主要应用形式有嵌入式建筑、隐藏式建筑等,嵌入式建筑一半融入地形,一半展现自己的魅力;隐藏式建筑则完全与大地融为一体,建筑结合地形而建,其上多覆盖绿化,但不论哪种形式,都应在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符合人性化和自然生态的需求。

3.6休闲活动

不同的地形空间可以塑造出不一样的休闲活动,不仅可以增加景观的丰富性,也满足了人的多种行为需要。下沉式景观多是安静的,适合休息、读书和交流的空间;阳光开敞的空间则适合热闹的有活力的运动空间。在以后的应用中,儿童活动场地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微地形,可以打造出丰富多彩的趣味空间,活动器械也比较容易融入其中,让儿童活动场地增添更多的自然活力。

4结语

微地形设计是园林景观中必不可缺的一大要素,也是最基本的空间骨架,其意义不言而喻,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目前微地形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微地形是一个充满塑造力的客体,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现代社会对园林景观的要求逐渐提升,更多的理论知识的发展完善和设计理念的创意创新,微地形设计的价值会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美]诺曼K布思著,曹礼昆,曹德鲍译.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79.

[2]姜吉宁.园林中地形的利用与塑造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3]刑佑浩.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探讨[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3.

[4]张健.大地艺术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10:10.

[5][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著,黄经伟译.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房地产经济;循环经济;影响;建议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土地、矿产等资源日益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整体形势也愈发严峻。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数量增长的同时,考虑到发展的可持续性。2009年《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颁行以来,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也为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政府一直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甚至采取了一些强制性措施,对治理环境有明显成效,但在推行循环经济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从低碳经济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发展循环经济还有好多困难,要进一步加大前期投入,同时要争取各方尤其是国家层面的政策甚至资金支持,本文着眼于实践,分析实践中存在的困难,结合实际给出一些建议,以期对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些参考。

一、推行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一)优化房地产经济内部结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越来越不正常,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政府想控制房价,另一方还需要房地产行业拉高经济指标。对于老百姓来说,刚性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投资购房的“唯恐天下不乱”。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唯一目标。正是这种政府欲拒还迎,部分百姓推波助澜的现状让房地产开发商顺顺利利的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还会更加严重。长此以往,房地产行业必然会出现毁灭性的问题。想要整理好房地产这个摊子必须考虑政府,银行、百姓、开发商这几大相关方的利益。找到一条主线将这几方串起来考虑。笔者认为资金是一条不错的线,而提高准入门槛是不错的线头,鉴于低碳理念用于实践的经验不多,在房地产行业推行低碳理念必然会提高准入门槛,所有的政策、行政审批全部围绕这一门槛展开,引导银行投入使用低碳理念的房地产项目,开始,大部分投资者都会抵制,但随着各方支持的偏移,必然会给房地产行业内部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通过这种变化优化房地产经济内部结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低碳发展

近二十年来,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是一个独立产业的发展,它是一个综合产业,与其有关系的产业就有上百种,如果将低碳理念融入房地产行业,其相关配套产业必然也要提供低碳产品。作为与国民最贴近的行业来说,无论是上游原料设备产业链,还是下游消费者,其影响面都是巨大的,最终必然带动全民践行低碳理念。但是因为影响面如此大,要完全推行低碳经济的难度也是可以预见的,必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三)提高了房地产行业的成本,在短期内限制了其发展

一方面,推行低碳理念的实践技术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还不是特别地成熟,在推行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必然会有大量的资金损失浪费,同时,还要进一步发展这方面的技术,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必然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以前使用的原材料或是直接取自于大自然,或是经过简单的初加工,成本很低,使用低碳技术的原材料都是充分利用一些旧料废料使用新技术进一步加工而成的,成本自然会提高。因此,使用低碳原材料必然会使得行业成本增加,房价也就有了充分理由跟着提高,从短期来看会对消费者的承受力带来一定影响。

二、低碳经济形势下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这项工作的推进政府责无旁贷。为了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流入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政府有必要制订更加完善的扶持机制,直接措施是提供补贴式的资金支持,间接性的可以采取税收优惠或项目审批优先等政策引导。政府制订的扶持措施越完善,扶持力度越大,社会资本越能看出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心,在制定未来投资计划时就会给予更大的重视和倾斜。

(二)房地产公司要加大对低碳经济的重视

房地产开发商是寻求利益最大化的,仅仅靠政府的扶持措施短时间内是改变不了他们的投资方向的,因此要想开发商给予足够的重视还需要一些强制性措施来辅助。紧紧抓住开发商想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一把手,在中间设置强制使用低碳材料的环节。为实现追求利益的目标,开发商们必须对低碳经济给予高度重视,改变成本组成结构,逐渐适应甚至利用低碳经济做文章赚取超额利润。像汽车行业的更新换代就是如此,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已经制定了时间表。

(三)消费者要树立低碳消费的观念

消费者是一切商品的终端,有需求才有市场,因此,引导消费者树立低碳消费的观念是推行低碳经济最重要的工作,每一个对生活有所要求的消费者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是美好的,周边的生活环境是干净的,对自己有益的,从这一点出发,通过建立一些低碳经济推行示范区,与未推行的区域间做比较,让消费者亲自体验,哪里天天有蓝天,哪里到处是青山绿水,消费者心中自有计较。只有消费者有这方面需求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也就宽敞顺畅了。

三、结束语

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胜利召开再一次强调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贯穿于今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整个过程。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循环经济将是今后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要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孔秀琳.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研究.北方经贸(J).2016(3).

[2]庞云东.分析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科技展望(J).2015(35).

[3]张立鹏.论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8).

[4]冯之浚主编.循环经济立法研究———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第5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林业经济;管理创新

当今,低碳经济已成为主流发展模式,为了低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发展,需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和创新理念,制订低碳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和改革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林业经济管理[1]。

1低碳经济环境下林业经济的管理优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逐渐增多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林业经济发展符合低耗能、低污染的发展理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林业经济产业发展中,低碳经济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1提高林产品优势

与传统发展模式相比,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能够提高林产品优势。在我国一些重要的地区,林业资源比较丰富,可以从多个角度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技术培养,找准林产品的资源优势,明确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核心,推动林产品加工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

1.2促进新型林产工业的发展

与传统林业产业相比,新型林业产业工业以林业经济为核心,促进了地区内林业、农业和工业的整体发展。虽然有些地区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但是林业经济发展较弱,主要是因为当地不重视工业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林业基础较薄弱。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为新型林产工业的加工提供有效途径,解决劳动力剩余以及一些劳动力无法就业问题,促进林业产业发展。1.3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环境下,一些地区开始推广生态旅游业。有关工作部门可以借助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在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带动当地林业产业发展奠定基础[2]。

2林业产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提升,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林业产业发展不仅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也能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气候变暖[3]。

2.2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林业产业包含森林资源以及野生动物资源,通过合理调控和利用能促进资源增长。在传统的林业产业开发过程中,因为开发模式不合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人们应该重视低碳经济和林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森林可再生资源来增加林产品的种植面积,实现林业经济的发展[4]。

3林业经济管理概述

3.1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是指在具体林业生产活动中,通过不断完善林业管理体系来促进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解决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协调好环境保护和林业资源之间的关系,为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林业经济管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林业自身的自然生产;结合林业周期性的特点开展育林和营林工作;帮助企业做好林业的经营管理,充分利用林业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5]。

3.2林业经济管理的背景在社会发展中,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4低碳经济环境下林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4.1林业资源过度开发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加快,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自然资源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阻碍了林业产业全面发展。另外,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乱砍滥伐现象,导致林业资源被破坏,林业资源的总体产量不断下降。当前,从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情况来看,只有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随着近年来我国完善和出台法律法规,在防止乱砍滥伐等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予了林业生产一定的恢复周期,确保了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林业经济增长,并且协调了生态环境发展。

4.2林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只有实现林业的产业化管理,才能更好地优化林业资源。但是基于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些林业产业发展较快,但是有些地区因为受到经济发展和地域条件等因素制约,影响了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或无法形成完整的林业产业体系。有些林业企业在林业经济发展中没能发挥自身优势,不能有效地和林业市场对接,造成林业经济发展困难,不利于林业长远发展。

4.3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缺失

林业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林业经济更好的发展,确保广大林农的经济收入,这就需要制订完善的林业经济管理措施。虽然有些部门加大了对林业产权的建设力度,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落实较困难。针对林业经济管理,需要精准判断林业产业方向,但是当前林业经济管理中的林业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偏差较大,一些林农不了解林业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不理解林业和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影响林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正规化。4.4缺乏林业经济管理人才科学的林业经济管理离不开林业经济管理技术人才,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有些地区的林业经济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尤其是和国外的林业经济管理的差距较大。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林业经济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应加大对林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定期组织培训,满足林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成长需求,为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5低碳经济环境下林业经济管理的主要改革措施

5.1科技兴林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为林业经济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推动林业经济模式转型,淘汰传统落后的粗放式林业经济管理模式,提高林业经济管理的技术含量。通过科技兴林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基础,同时推动林业经济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在科技兴林的过程中,需要创新林业经营模式,高质量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式能改善当前林业经济管理现状,确保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与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相比,科技兴林就是将现代化的科技信息手段和林业经济管理模式有效融合,从而推动林业经济管理向着现代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要改革深化林业科技体制,将林业科技和科研路线相结合,丰富林业经济发展的科研成果,将科研成果最大程度地应用到林业生产建设之路中。加强基础资源和技术应用的综合研究,改变传统的林业木材加工的生产模式,提高林业产业中的技术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产品附加值,提升林产品的商业价值以及市场竞争力。

5.2鼓励发展生态产业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生态产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工作部门在改善林业经济管理方式的过程中应鼓励发展生态林业,认真贯彻林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发展林业资源时,应加大对绿色食品的生产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果树林木优势,同时供给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视生态城镇建设,也是发展林业生态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充分利用地区内的林业资源来打造绿色的生态旅游业,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重视生态垦植工作,将本地区的荒山荒坡以及其他的废弃地区开展为生态垦植,利用该地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面积的覆盖率,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生态旅游工程的建设,通过生态旅游能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又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5.3发展第三产业

可以培育一批林业经济示范基地,树立典型模范。此外,加大对林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利用拨款和财政支持,积极引导社会参与集中建立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做好林业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工作,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鼓励林业经营企业和林业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扩大销售渠道,全面推动林业经济发展。

5.4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

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心是建设市场经济,因此对林业经济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林业产业发展比较缓慢。为此,应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森林资源的覆盖率,提高林业产品开发利用率。通过增加森林资源覆盖率可以减少土地沙漠化,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加大对植被的保护力度,在森林开采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大力惩罚不合理的开采行为。坚持防治结合的模式,在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植被和生态环境。政府可以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真正了解林木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让市民为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5.5完善林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

林业产业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不仅包括森林植被的栽种和后期的养护,同时也包括林产品的经济网。通过完善林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推动低碳经济模式的顺利开展。有些地区的林产品资源比较丰富,并且种类繁多,但是市场需求量小,会影响林业产业发展。为此,相关工作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林业经济服务体系,为林业经济管理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保证林产品加工和销售应对市场需求,确保林产品有销路和市场。相关工作部门可以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考察,以便为林业生产提供精确的指导,从而推动林业产业的良性发展。

5.6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对推动林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林业执法部门应加大对木材销售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保证木材的合理利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加大对木材砍伐的管理力度,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在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坚持治理和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打击力度,扩大打击范围,对林业造成严重破坏的行为必须要移交相关工作部门查处,主要包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破坏行为。在林业管理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法规,防止出现毁林现象,要做好整改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如果未完成应该移交上级管理部门,明确执法的范围。

5.7优化林业市场经济管理方式

在可持续经济发展背景下,林业经济管理应采取市场化的管理方法,相关工作部门要给予资金支持,开展全面的创新和管理模式,应对市场发展变化情况。相关林业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绩效指标,保证管理制度化发展,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林业经济管理效益。

5.8重视林业信息技术管理

在森林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数据库,提高林业经济管理水平。在森林动态监控过程中,利用实时数据交换能更好地了解森林资源管理情况,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恶化,环境保护已成为了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推动森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认识森林资源管理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相关工作部门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制订完善的森林管理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推动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9在经济和政策上给予支持

在林业经济管理中,相关工作部门应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优惠和宽松的环境,确保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和稳定开展,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区周围的农民应重视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并且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提高森林植被的覆盖率,发挥林业产业价值。此外,林业经济管理部门还应进一步优化经济管理模式,利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提高林业生产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10创新林业产业制度管理模式

在林业创新管理中,除了要有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人员支持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近些年我国林业产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虽然林业经济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还应不断创新林业产业管理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完善林业采伐制度,强化管理林区。第二,拟定林区综合性管理制度,对林区内的病虫害和火灾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第三,加强对林业加工生产的管理创新,通过木材加工方式全面提升林产品的附加值,避免出现林业资源浪费的现象。通过强化管理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6结束语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背景下,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除了需要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之外,还应该加强对林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和改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确保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继花.对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经济师,2020(8):294-295.

[2]吴信社.浅析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7):172-173.

[3]郭宏伟.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6):221.

[4]李师.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评《林业经济管理学》[J].林业经济,2020,42(6):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