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法学专题范文

法学专题全文(5篇)

法学专题

第1篇:法学专题范文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问题;发展路径

一、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内涵

护理学是医学专业中一门独立学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框架,研究促进人类健康维护、恢复护理理论、技能及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科学。[1]护理学专业学生应具备人文社会学知识、医学知识、预防知识、保健知识及护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技能,是护理专业领域内有能力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预防保健及护理科研工作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护理学专业从创立之初,人文关怀氛围就相对浓厚,随着社会发展及医学进步,受我国教育模式和体制影响,人文关怀氛围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被逐步减弱,重护理技术轻护理人文素养培养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较为突出。护理学专业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其学科本身也具有护理人文属性特质,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者相互统一学科。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理解,多数医学院校深度研究分析了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整体现状,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其中包含了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框架单一化,护理专业职业观、道德观念相对淡化,护理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综合水平相对欠佳,人文知识掌握较差和缺乏人文关怀服务等问题,因此,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有利于推进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向更深层次发展。[2-3]

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医学院校在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1.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

传统护理专业教育模式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国内一般以护理专业课考试成绩衡量护理专业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导致了护理专业学生产生以书本为主,以成绩为衡量学业标准的思想。因此,传统护理专业教育模式极易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学科知识片面性、单一性。一方面,大多数护理专业学生具备理科背景,人文知识结构不完整。[4]另一方面,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课程任务重,也间接导致了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护理专业学生通过本科阶段学习具有扎实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护理技能及操作能力,但缺乏护理相关人文培养、人文知识,社会责任感缺失、职业道德淡化。

2.人文素养教育理念缺失

尽管多数护理学院培养目标已经提升了护理学生人文素养,但所采取的方法也只是通过开设护理人文类课程、讲座和论坛,形式较单一。护理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到位等问题。[5]从护理临床实习课分析,护理临床实践教学重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轻护理人文素养培养,护理临床教学在教学指导上忽视教授护理人文素养知识。

3.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护理人文素养培育课程设置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目前我国护理人文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统一标准,需完善护理人文课程设置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没有完善的护理人文素养培育课程设置,人文类学科与护理学学科之间交叉课程及多学科相交课程,在课程结构和知识层次上不能形成统一体系。

4.人文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护理学院教师护理专业知识掌握较扎实,但护理人文素养知识掌握不全面,不能有效地把护理人文知识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讲课过程中主要讲解和传授护理学专业知识。而大部分人文类老师只重视讲解护理人文知识,规避讲解护理专业知识,由于师资知识广度、深度不合理,很难将两者有效结合。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得出,我国现有护理教育教学中,护理院校护理人文课程学时数占护理专业总课程比例偏低。

5.人文教育方法较单一

当前,我国护理教学方式常常受到毕业就业压力、护理教学管理体制等因素影响,护理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将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护理学人文知识进行有效交融。教师在护理学理论专业课教授过程中主要侧重于讲解护理学专业知识概念、护理学基础理论、护理专业病例分析等方面,而忽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践分析问题能力、临床解决问题能力,不利于学生提高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进而影响护理学生护理人文素养培养。[6-7]

三、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通过转变观念、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建设专职师资队伍、重视临床实践教学及融入校园文化等方式促进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人文素质观念

当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体系构建不够完善,应对传统护理人文教育方式进行变革,打破固有的护理人文教育观念,树立新时代护理人文教育观念,构建护理专业教育和护理人文素养教育两者相统一的教育体制。同时,医科院校从护理人文课程设置类型、护理人文相关选修课和必修课课程学时数等方面进一步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进行深度培养。

2.构建人文素养课程体系

护理人文课程设置是提高护理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护理教育教学思想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目的实现的重要途径。为满足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护理人文素养培养需增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护理工作者应推动护理人文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提高护理人文素养教育在护理人才培育中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护理专家构建出三个层次的护理人文素养课程体系。[8]第一层次:人文社科类,包括管理学、语言文学、历史文化、体育健康等课程。第二层次:护理学相关学科类,包括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等课程。第三层次:以护理人文素养为主题开展讲座,从临床护理工作中热点事件找话题,例如:护患关系中相关法律案例、护患关系中相关道德话题等。护理专业学生应该以人为本,促进人类健康发展,护理专业学科知识与人文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护理专业学科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3.建设专职师资队伍

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根本保障是德才兼备的护理专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因此,改变护理学院专职护理教师队伍知识结构部分不合理现状,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定期举办护理专业学科和护理人文素质培养精神专题研讨会及讲座;二是广开思路,广泛吸取优秀护理人才来充实护理专职教师师资队伍;三是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开展护理专业人文素质培养教学科研改革,鼓励护理专业教师进行护理人文素养教育研究及相关课题申报,提升护理教师队伍中护理人文素养实际水平;四是开展护理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相关培训,对护理专业的教师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培训。

4.重视临床实践教学

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临床实践操作教学在护理人才培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构成护理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业学生从事临床护理专业实践操作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更能体现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在护理人才队伍培养中所起的关键作用。[9-10]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在临床实践带教过程中也应充实护理人文教育环节,因此,要求临床护理带教教师不仅应提高自身护理人文知识素养水平,更应充分发挥护理专业教师教育教学模范作用,在平时临床护理实践操作教学中,注重护理人文关怀和对患者道德情感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护理人文精神在临床护理实践操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怀,让未来的护理专业人才懂得如何尊重患者、关爱患者以及理解患者。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操作中要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实践操作技能,使自身的护理人文素质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护理工作者应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和护理专业技能让患者深刻感受到护理学科专业技能和护理人文精神的伟大,真正做到护理与人文相互交融。

5.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护理专业学生增长才干、提升品质、陶冶情操、锻炼坚强意志,达到丰富自我的目的。护理专业学生应积极投身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中,提升自身护理人文素养,积极参加校园内各种护理人文素养培养的相关文化活动,激发护理专业学生对社会、文化等相关知识的关注。加强文化社团建设,开展符合护理专业特点、健康向上的活动,如开展护士节文化活动、护理专业学生授帽仪式、提升护理人文素质专题系列学术讲座、护理人文沙龙等活动,创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各种要素,拓宽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自身人文素养。护理人文素养培养是健康中国建设对护理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应不断深化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和护理人才培养创新。护理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护理专业学科中的重要支柱,也在日常护理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改变护理专业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学现状,必须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患者护理人文关怀水平、培养护理职业道德及护患沟通技巧,完善护理教育教学培养体系,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教学培养质量。使护理专业知识与护理人文素养相互融合,完善护理专业护理人文课程的设置、加强护理人文素养临床实践的锻炼、重视护理人文知识的整合,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萍,高静,古川嘉子.日本8所院校护理本科人文课程设置的研究及启示[J].护理学报,2013,20(9A):59-62.

[2]张萍萍.提高护生对人文素质培养认知度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1,(3):276-277.

[3]李娜,刘超,魏俊伶,等.护理人文课程内容整合与优化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5):583-585,608.

[4]张锦玉,姚萍,闫晓峰,等.中医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3):179-182.

[5]冯文珍,张乃正,房兆,等.陕西省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培养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10):90-93.

[6]孙英梅,戴亿绵,栗红侠.人文社科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效果调查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34):150-153.

[7]乔雪,郝玉芳.我国高校护理专业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教育的策略[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8):639-641.

[8]段丹,万长秀.人文关怀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作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7,15(4):471-474.

[9]韩卫红,杨自军.综合性大学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河南教育,2018,(5):22-24.

第2篇:法学专题范文

关键词:保险经营;案例式专题教学;启发式教学

一、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概述

1.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涵义

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就是,教师采用专题教学,将课本中所有章节划分为不同的专题,对每一个专题部分都分模块讲述,并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经典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2.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第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前苏联巴班斯基引进系统论方法,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主要研究课程的整体与每一章节的关系、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改进教学过程和教学进度,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目的。第二,模块理论,将模块理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其基本涵义是:将各个学科中具有同等学习功效的章节分为知识和能力两个不同模块,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整体大于部分的特性。采用专题教学就是运用了模块理论,根据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将其分为不同专题,方便学生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学习,帮助他们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国内外本研究实践探索

早在20世纪初,哈佛大学就创造了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受欢迎。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虽然近年来我国关于保险学课程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比较多,而针对《保险学》课程案例式专题教学法的探讨也基本局限于高职高专院校,本课题从独立学院角度出发来研究《保险学》的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旨在改善目前独立学院《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保险学》课程实施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

1.《保险学》课程实施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教学目标

《保险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根据这一总目标,将总目标分解为:首先,专业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各种专业名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流程等。其次,素质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最后,技能目标。主要是通过熟练掌握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应用于保险实践当中。以上三个目标相辅相成,但以实现技能目标为重点。

2.《保险学》课程实施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程序

《保险学》课程依据以下步骤来具体实施教学任务:(1)划分专题:将课本中的所有章节所有理论都划分为不同的专题,列出一个完整的专题清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优先选出自己更感兴趣的章节来学习,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2)导入案例将一些典型风险案例,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形式展示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讨论,并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基本相等的偶数组,每组指定一名组长,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互相合作,讨论意见。(4)自主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要顺利完成案例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准备:(1)做好预习工作。在每一次新课之前,先把下次课要分析的案例分享给学生,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2)PPT上台演示。各组分配10-15分钟演示时间。(3)小组总结。各组组长组织组员对作业作出总结。做好以上方面的准备,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案例分析,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5)课堂展示每组学生10-15分钟课堂展示时间,各组派出1-2名代表以多媒体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展示完成后,让其他小组学生对该组作业提出问题和意见,交互评价,激发活力。(6)教学评价本门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占到学生总成绩的50%,另外终结性评价占50%。

三、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应转变教师角色

案例式专题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保险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也要求任课老师应具备更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中心人物,而是学习的引导者,案例材料的供应者、案例实施的管理者和协调者、成果的评价者。

2.应与其它教学方法相协调针对《保险学》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式专题教学模式并积极配合其他的教学方法,如实践教学法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应注意学生的整体状况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此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于一些习惯被动学习的学生约束力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起来更有难度。那些自制力强,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将积极参与,越学越好,而那些自制力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则可能自我放弃,越学越差。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关注那些学习主动性不够、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方法,逐步适应现在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篇:法学专题范文

【关键词】广告学;《影视广告》课程;立体法教学

广告学专业本科课程《影视广告》既包含丰富的影视理论知识,又要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较强的广告实操技能。通过立体式教学法的实施,总结其在《影视广告》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内容和应用策略,以期为广告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本科《影视广告》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教学困境

1.教师层面的困境根据桂林理工大学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影视广告》课程总共有40个学时,其中理论部分和上机部分各占20学时,课程实践部分暂未涉及。调查发现,这种教学计划的形成主要是依据授课教师的专业而定的,目前,讲授《影视广告》课程的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期从事广告学研究的专业教师,这类教师的教学重点偏重于广告史、广告创意和策划,其常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理论讲授——优秀广告片观摩——讨论总结,影视理论和学生课程实践并未涉及很多;另一类是动画专业出身的教师,此类教师过分强调操作软件的讲授,缺乏理论前导课程的支撑,且与《三维动画》等课程部分内容重叠,造成技能教学的重复性演示。

2.学生层面的困境由于缺乏影视史论前导课程,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以拿到课程学分为主要目的,不能活学活用影视理论知识。一方面,学生常常不看或很少主动去看优秀作品,不能通过影片分析总结作品的创作特色,多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结课考试;另一方面,在课程实践部分,多数本科生只是在优秀影片的基础上进行机械的临摹和仿拍,缺乏创新思维。

3.教考层面的困境新文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势必会发展成我国高等学校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与之相比,桂林理工大学《影视广告》课程的教学建设稍显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课程以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一言堂,教学环境缺乏活力和沟通;二是考评体系单一,以结课论文和考试为主,难以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立体式教学法在《影视广告》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内容

1.立体式教学法的改革目标影视教育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综合艺术,需要在培养大学生的影视思维和运用视听语言方面共同发力。《影视广告》有必要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创作技能,故笔者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了立体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创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为改革目标。实践教学创新主要是丰富课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产生创作兴趣,通过观摩、比较、评论、拍摄影视作品四个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理论教学创新主要分为两个维度,纵向维度上以大历史观为着眼点,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的《影视广告》课程体系,横向维度上注意与平行课程和前沿研究的关联,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在纵向上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影视广告》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是整门课程的基础,和戏剧影视学专业的前导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影视广告的发展历史、创作特征、创作流派,以及创作风格的嬗变,涉及的时间跨度较长,知识面较广,学生掌握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设计教学内容,结合中外经典影视作品、创作流派等进行重点讲述。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形成专题进行讨论,从而建构学生完善系统的《影视广告》课程体系,为以后广告作品的拍摄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横向上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横向维度上对《影视广告》进行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强化该课程与广告学专业同类型平行课程的关联,比如《摄影摄像》《视听语言》等课程,将同一艺术类型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教学单元,以专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二,借鉴国外影视教育的成功经验,在课程教学中适当融入文学、思政教育等相关知识,丰富知识结构。第三,鼓励学生追踪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升课程深度,关注影视广告在创作风格和平台上的最新动态,培养学生既有宽度又有厚度的理论素养。

三、立体式教学法在《影视广告》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策略

1.以观促学相比于广告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理论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全局视野,在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挑选国内外经典影视广告作品,以观促学,帮助学生形成“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因为学生在观看影视广告时就是一种审美鉴赏活动,是根据目标受众的审美经验而具有的审美期待。[1]观影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架,还可以通过观摩加深学生对影视广告风格、流派和发展历史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学生掌握程度将观影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专题。第一,国外影视广告作品赏析专题,如反映现实社会的印度作品《我是孟买》,纽约广告节金奖《对不起,命运》等。第二,国内影视广告作品赏析专题,如《农夫山泉》等。第三,学生科技竞赛获奖作品赏析专题。此外,还可依据作品类型设置不同专题。

2.以比较研究促进创新型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可以在课程改革中开展比较研究。比如,将国外影视广告创意方法与国内创意方法进行比较,拓宽学生的创意思维;将国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影视广告作品进行比较,便于学生把握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将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作品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创作流派的认识;此外,还可以将不同影视广告作品的创作技巧和语言风格进行比较,比如,《铁面无私》和《十月围城》两部作品,为了调动观众的紧张心理,都模仿了“敖德萨阶梯”段落中表现“婴儿车滑落阶梯”的平行交叉剪辑手法。[2]3.以影视评论提升审美意趣与文学评论相似,开展影视评论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理论建设,还可以通过价值导向提升自身艺术鉴赏力,为此,在传统课堂学习之余,教师还应鼓励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影视广告研讨和评论。比如,该课程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影视广告议题开展辩论研讨,研讨的影视作品既可以是国内外经典影视广告,也可以是同学们自己拍摄的影视作品,最后形成影评,教师也可将这部分工作折合成一定比例视为平时成绩,纳入课程考评范围。此外,还可以讲座或报告的形式开展文化学者进校园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4.以科技竞赛提高创作技能《影视广告》是一门戏剧影视学和广告学的交叉课程,其教学目标应实现理论素养和创作技能的双重提升,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开展观摩作品、比较研究、影视评论优化了学生的理论结构,最终还是要通过理论知识提高创作技能,故笔者在课程改革中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并开展了仿拍和创意拍摄两种实训活动。仿拍是鼓励学生在观摩国内外经典影视广告作品后,对其创作风格、拍摄手法、剪辑技巧等进行模仿拍摄,实现理论和实训的同步提升,绝不是简单的机械临摹。创意拍摄实训鼓励学生在仿拍的基础上,融入创意思维,提高自己广告作品的等级,积极参加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多种科技竞赛。比如,笔者在此教学改革项目实施中,就曾指导学生拍摄作品《爱的自修课》《生活里总有一个它》,并斩获大广赛广西区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收获奖项,还可以内化理论知识,此外,教师也可将这部分成果纳入课程考评范围,进一步调动学生在创作上的积极性。在《影视广告》课程教学中,通过纵向、横向和观比评拍三个维度的立体式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今后,相信只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重突破为教学目标,就一定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传媒人才。

参考文献:

[1]唐英,冯博博.互联网时代影视广告审美与社会心理之关系[J].当代传播,2019(03):97-101.

第4篇:法学专题范文

1.课堂教学是中专体校体育保健课程的主要授课渠道

教学方法上应注意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并探索教学方式创新当前,中专体育学校体育保健课程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但是大致内容一般都相同,主要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等几个主体部分知识。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内容则一般涵盖体育保健学和体育保健实验两部分。从中专体育学校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来看,课堂教学仍然是中专体校体育保健课程的主要授课渠道。因此,教学方法上应注意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并探索教学方式创新。

(1)课堂教学注意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因材施教。虽然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体育保健课程内容大致相同,但是由于学生专业不同,往往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是体育保健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跃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学习体育保健知识的内在学习动力的基础和关键。体育保健课程是一门医学和体育学科综合的应用性学科,不但要求学生有体育方面的知识基础,还要求学生有接收医学尤其是保健医学方面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体育保健知识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师,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有所侧重,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切忌千篇一律。比如,针对篮球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美国NBA比赛中球员受伤的实例,来作为教学的引入点。对于足球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世界杯或者欧洲杯赛况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求知欲望。

(2)课堂教学应探索教学方式创新。随着体育的发展,中专体育学校的体育保健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提高。但由于专业性较强,难免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从事体育保健课程的专业教师,就需结合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情况,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探索教学方式的创新。例如,最近在青年人中流行跑酷这项运动方式。一方面,跑酷给他们带来了运动快乐并吸引了其眼球,另一方面在跑酷运动中极易受伤。我们在授课时,可将时下流行的一些跑酷视频下载下来,放到课堂上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跑酷这项运动中,哪些环节需注意,出现受伤情况如何进行治疗等。这样,不但将时下流行的运动方式作为引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将体育保健课程知识不知不觉中传授给了学生,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具有实用性。

2.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专体校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手段应当相应进行创新,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尽可能借用互联网资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互联网已经触手可及,可以说,我们已经迈入了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中专体校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仍然停留在“黑板+粉笔”时代,势必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中专体校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手段应当相应进行创新,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尽可能借用互联网资源。

(1)教师应提高电脑操作水平,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心肺复苏、按摩和针灸理论内容时,以往只是靠教师的单纯讲解,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较差。现在通过多媒体动画,学生可以先通过观看示教短片,再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方法直观易懂,深受学生的喜爱。从当前中专体育院校的教学设施来看,大部分的学校都配备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但数量少,难以满足需要,在教学设备的投入上还略显不足。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有部分教师存在着不能熟练使用电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情况。因此,应通过学校集中培训以及教师自学的方式,提高中专体校体育保健课程任课教师的电脑水平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熟练使用程度。

(2)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实例应多借用互联网资源。体育保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应用性课程,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易懂,而且在实践操作教学中,要求容易动手操作。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要大量使用教学实例,并尽可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要求,掌握实践操作的步骤和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资源已经变得极为丰富,这样为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很多体育赛事,网络转播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传统的电视转播速度。因此,如果将最新的网络赛事视频作为我们的教学素材,那么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所以,我们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实例应多借用互联网资源。

3.中专体校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保健应用水平和动手能力

第5篇:法学专题范文

一、提高中专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意义

中专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且意义非凡。第一,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以育人为主,体育教学也不例外。由于体育教学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可在社会发展中为社会输送心理和生理都健康的人才,且体育教学具有终身性的特点,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有助于今后坚持锻炼身体,调节心态,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第二,针对中专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有助于其的社会化发展。由于现阶段体育是社会休闲活动,中专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获取更多的锻炼方式,学习到更多的锻炼内容,进而增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认可程度,这将对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第三,体育教学趣味性能彰显人文价值,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促进中专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可在学习之余,强健自己的体魄,并在体育中培养自己的体育精神。当前,中专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学生对教师创设的体育项目缺失兴趣,普遍感觉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没有创新,所以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导致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不能如期施行。另外,还有部分学生逃避体育课,为有更多室内时间,编造理由,不参与体育活动。

二、提升中专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方法

1.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对趣味体育的认识

开展趣味体育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身心健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索中寻求体育知识,并且要让体育对接其他学科内容。如由于知识内容的学习是相互贯通的,可以在跳格子的游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带动学生的数学空间感,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劳逸结合,锻炼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但现在很多中专教师没能意识到这一点,将体育课程看成单纯的运动课程,导致课堂活动比较单一和枯燥,开展的体育活动多是结合经验教学,没能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创设趣味体育活动。教师在开展中专体育活动时,需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选择他们喜爱的运动,学生自己选择的运动,学习时兴趣会大大提升,学生可在运动过程中积极思考,深入探寻体育运动的要领。如学生学习选择羽毛球,会在运动中思考如何能快速移动脚步,不影响接球力度,学生通过上网查找、与教师沟通,了解到每次接球时若膝盖垂直下落,不但会损伤膝盖骨,还会引发震动,导致接球力度出现变化;若调整下落速度,先用脚掌着地,并脚向外落下,能减少缓冲,保障接球力度不发生变化。学生在自由讨论中或者有意识的寻找中,能体会到知识探寻的乐趣,也能理解任何知识学习的过程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理念也能应用到文化课学习上。

2.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组织管理

丰富多彩体育活动的开展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更能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各大中专院校开展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让学生在文化课程学习之余,有着运动的良好习惯,并通过竞争比赛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抗压能力。体育课程课时较少,每周只有一到两堂课,学校也应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做好体育组织管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高效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运动理念,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在给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小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