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中历史教学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全文(5篇)

高中历史教学

第1篇:高中历史教学范文

摘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传统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高中历史的教学需要。通过对课堂讨论环节的优化,可以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在辩论及求知的过程中,相互启发。这种新型课堂讨论环节的应用,实现了师生间教学地位的协调,改变了传统的板书课堂式教学局面,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日常历史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课堂讨论环节;教学效率;师生互动;教学氛围

一、优化课堂讨论环节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讨论环节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教学气氛更加积极、生动,实现了课堂教学环境的民主性、和谐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课堂讨论环节的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节奏变得微妙化,学生会耐下心思认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积极发言,在民主性的课堂气氛中,更易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实现高中历史知识的有效性学习。通过对课堂讨论环节的优化,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能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进行日常历史问题的解析。通过对课堂讨论环节的优化,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知识的应用水平,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发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学生踊跃发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多角度命题,提升课堂讨论质量

新思维产生于不同问题间的碰撞,通过多角度的命题,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讨论质量。多角度命题意味着命题的角度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深入学习教材知识内容为出发点,多角度命题侧重于提升学生对于基础历史知识的理解力及掌握程度。命题的角度以重大历史事件及代表人物为出发点,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1.保证命题的综合性

通过对命题综合性的掌握,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讨论的效率。如下命题:在哪个历史阶段中,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走向反动,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呈现出革命性的特点,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这两种特性表现的分析。这个命题涉及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章节的相关知识,这种命题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整合历史教材的相关知识,让被割裂的、复杂的知识系统变得体系化、网络化。

2.强化命题的横向联系

通过对命题横向联系的强化,可以强化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历史知识与语文知识、地理知识、政治知识等密切相关,通过对命题的恰当应用,可以将解决问题的角度延伸到不同的学科中,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不同思维方式的整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如下命题:联系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阐述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经验。这种命题方式有利于学生从历史史实中借鉴经验,得到启示,深刻意识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意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从而正确看待我国国企职工的下岗及再就业等社会现象,实现高中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保证命题的新颖性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命题的不断变化是必要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复杂多变的历史知识,保证命题的多层次及新颖性,有利于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进行不同角度下的历史人物、历史史实、历史现象等知识的分析及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如下命题:分析布拉格之春及匈牙利事件的性质,并假设苏联不出兵的状况,捷克斯洛伐克将何去何从。针对上述问题,学生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未来做出以下假设:这个国家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自此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可能成为不结盟的国家之一。随着该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资产阶级不断发展,捷共领导者脱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走向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该国出现了社会主义的领袖人员,坚持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大大促进了该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同阵营的国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苏联没有解题,整个世界的发展历史发生了变化。在这种命题假设下,学生放飞了自己的想象力,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三、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优化

通过对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化,可以保证课堂氛围的民主性、和谐性,为了满足现阶段师生互动教学的需要,进行师生课前准备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的讨论题,然后提出相关的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相关参考资料的收集。在课堂讨论前,教师需要选出课堂讨论中的主要发言代表人,可以是各个小组组长,也可以是教师所指定的人选,讨论小组划分完毕后,各个小组需要由小组长根据教师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写出发言提纲,在这个过程中,集思广益,务必要求每位组员参加。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助者的角色地位。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思考,掌握好课堂讨论的节奏。课堂讨论需要松和紧的结合,过松或者过紧都不好,这类似于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课堂气氛出现沉默时,教师要适时点拨问题,打破沉默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行发言。在课堂讨论进入高潮时,教师要趁热打铁,紧扣讨论的主题,将学生引入知识讨论的更深处。在课堂讨论总结阶段,教师要安排各个小组长踊跃发言本组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避免走进传统知识学习的误区,教师要及时给与学生学习上的鼓励,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让学生的思维认识更上一层楼。比如,在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影响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我国的经济问题类似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这两者的解决之道也相类似,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适应于我国当下经济问题的解决。针对这些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解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矛盾,帮助学生理解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为了将高中历史知识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联系,教师可以介绍我国经济困难后的发展之路,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是这种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大大区别于罗斯福时期的美国经济危机,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经济与美国经济的差异性,借鉴国外资产阶级的发展经验,应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

四、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讨论环节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效率,这需要教师实现师生间合作模式的优化,实现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殷玉新.社区教育高效能教师成长的原型观分析[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04).

[2]吴慧坚.实践共同体理论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启示[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3]李利.实践共同体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基于教育实习的叙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01).

作者:付文龙 单位: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即: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历史教学内容;巧用多媒体,让高中历史课堂“有声有色”;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共享历史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沟通交流。

关键词:高中历史;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当前,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各种优势,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很少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科学有效的创新。但是,对于历史这样一门具有较强严谨性的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不可能去篡改历史。因此,教师只能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但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并没有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历史学科的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教材上的条款和历史事件的讲解,学生难以真正把握其内涵,教学效率也没有得到提升。

(二)教师很少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当前,很多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立足于教材,很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正是因为相关的历史资料搜集不够完整,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一直处于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背景之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高中历史教学,实现良好的历史教学效果,让历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学科。

(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历史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教师可按照以下三个途径进行整合。首先,整合一个小节中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梳理整节课的重点,并以小标题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在必要时增加历史图片和历史背景资料。其次,整合单元内部各节教学内容,把握整个单元的专题方向。在解读各节的课程标准和单元的课程标准后,按照标准进行整合。最后,整合单元之间的教学内容。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历史数据库的方式整合教材知识点,加强所学历史内容的连续性及其关联性。如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结合教学内容,筛选和搜集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这不仅可以丰富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改革。

(二)巧用多媒体,让高中历史课堂“有声有色”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音、形、色于一体的特点,采用播放历史方面的影视剧或者制作小动画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以此将抽象的历史内容转变为有趣的、直观的动感内容,这样便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具感染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再现功能,让学生对整堂历史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以此便于学生把握历史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还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整本历史书的历史大事发生时间线,让学生对历史朝代有清晰的认识。

(三)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共享历史教学资源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或多媒体电教室开展历史课堂电化教学工作,将自己所做的课件、视频资源及一些其他的教学资料展示给学生或提供给学生下载应用,也可以和其他教师共享,并在这种不断的共享和学习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教学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实现良好的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沟通交流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及教师和家长之间应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解答学生对当堂课的疑问。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移动通讯开发的家校通短信平台,通过短信群发和短信个别发送的方式,即时地进行沟通交流。利用手机下载飞信软件进行网络沟通或者建立班级QQ群,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也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提供便利。以上几种方式能够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为教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奠定基础。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给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现代化的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学会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任思泉.专题学习网站下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2]文晓霞.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张成明 单位:云南怒江洲泸水市一中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与改革

摘要本研究主要从个人发展及社会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简述了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历史教学模式及历史教学中遇到的如教育目的不够明确,知识衔接出现断层,教材内容存在弊病等困境。总结了经验教训,从教材、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对历史教学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对历史教学进行展望。

关键词历史教学;应试教育;困境;改革

1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更是对当下时代的一种映射。其主要问题在于不断发现和探寻真实的过去,用事实说话,让史料说话,让人们不断地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以史为镜。历史是延伸的,它是对文化的传承、积累及扩展,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轨迹。足以见得,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历史的重要地位正渐渐凸显出来。

1.1历史与个人发展

历史对于个人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个人三观的塑造、文化素养的培养、道德品质的指导等方面。著名的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曾说过:“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也曾说过:“历史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足见,历史对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社会忽略历史教育的弊病正渐渐显现出来。如,欲将731部队旧址申遗作为旅游景点开发;把汉服当成和服,把汉文化当成日本的和文化;更有甚者不知端午节为何却将其称为粽子节……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故而,培养正确的、科学的、宏观的历史意识对于个人性格品德乃至三观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历史教学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对古今中外历史的学习,不单单使学习者了解最基本的史实,恪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同时还应使其开阔视野、博闻强记,借鉴历史经验,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质,从而引导其塑造正确而科学的三观。

1.2历史与社会发展

历史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自身规律对社会发展的指引作用。经世致用——历史学最重要的功用。唐代的史学评论家刘知几曾说:“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旧唐书•魏徵传》中曾提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得到借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而历史的产生与记录也恰恰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历史发展中总结规律,从而指导现在、预测未来,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不断地思考与反省、扬弃与创新,便是其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以我国为例,无论是经济生活中税收与财政政策的制定,还是政治生活中政治制度乃至国体政体的确立,无一不是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之后的最佳选择,换言之,现在的决定都是历史的选择。因此,历史学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指引作用。

2高中历史教学困境

(1)应试教育使得历史教学地位尴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应付高考成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由于历史学科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低,使其成为了不受重视的“副科”,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另外,受文理分科影响,学习历史的学生数量锐减。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高校在招考时,在数量、质量乃至政策倾斜上,理工类均占有绝对优势,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理工类人才比文史类人才更容易就业。上述问题直接导致在高中文理分科时,理科生的数量远远多于文科生。甚至在有些学校,20多个平行班中只有一个文科班。因此,历史教学的处境更显艰难。(2)教学观念较为落后。长久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刻板地遵循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所倡导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四段式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较为被动。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授课班级容量较大,这就大大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旦教师掌握不好尺度,便容易出现“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这又将再次弱化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使历史学习变得枯燥而乏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求知欲,从而增加历史教学的难度。(3)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历史教学的目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素质等,其中历史教育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历史教学本身的意义,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片面追求成绩以应对考试,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忽略了其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使得历史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节。(4)历史教材缺乏趣味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行的历史教材内容过于枯燥,在束缚教师的教学手段的同时,使得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方式机械呆板。大大打击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使教学陷入恶性循环。在必修课程方面,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更加倾向于专题化,将历史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模块进行诠释,彰显了多样性。然而,却打乱了时间顺序,使得学生在将历史事件与时间对应上存在困难,而且每学习一本教材就需要重新捋一遍历史年表,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时易出现混淆。在选修课程方面,历史选修教材部分内容不易学,部分模块存在偏、难、深等问题,影响学生的理解与应用。同时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存在较多重复,且繁杂晦涩,稍有冲突。(5)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不够。初中历史课程较为简单笼统,而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相比难度大大提高,且难以有效衔接。这导致很多内容需要学生重新学习归纳,不利于学生的接受与适应。如,初中历史课程中,只要求学生掌握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而高中历史则要求学生掌握从春秋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主流文化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与著作,包括其对社会及后世的影响与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历史课程学习难度骤然增加,不仅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同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易打消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另外,课程内容要求上,初高中历史也有极大的不同,相对于初中历史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的内容所占比的10%而言,高中历史课程中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的内容高达46%,这种跳跃式的拔高并没有得到预期收益,反而起到了拔苗助长的作用。

3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展望

3.1历史教学改革

结合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历史教学进行改革:(1)教材编写更人性化。编写教材时更加注重受教育者(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使学生更易接受,更愿意主动阅读分析。兼顾讲授者(教师)的能力发挥,使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能更加顺畅。注意知识的衔接,由易及难,过渡自然。历史教学同历史本身一样,应该是循序渐进,不断延伸,源远流长的,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多结合实际,以此带动学生的主动分析能力。在对选修教材的编纂方面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避免与必修内容产生交叉重叠,时间顺序更加清晰,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接受。(2)教师讲解更侧重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将历史真实性与趣味性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联系实际,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历史活动等。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评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参与意识等,以史为鉴。(3)学生自身应注重历史课程的重要意义。不能简单地将历史当成一门课程,不应轻视历史对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历史,重要的不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而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借鉴经验、吸取教训、继往开来、革故鼎新,应该学史懂史,尊重历史,从中寻找客观规律,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与分析,帮助自身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2历史教学展望

多年来,我国历史教学始终没有特别突出的进展,究其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资源、足够的精力、足够的兴趣去学习历史。另外,社会上“重理轻文”的观念也使得历史学科的发展愈发艰难。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弊病集中体现出来。随着“中国风”的兴起,一部人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日趋成熟。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很多新的历史学相关专业,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等。很多学生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渐渐地由被动接受历史知识转为主动研究历史知识,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综上所述,虽然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历史教育处境尴尬、发展缓慢,但是随着社会对历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随着教育体制向更加人性化、开放化、多元化的模式转变,历史教育定将迎来春天。

参考文献

[1]勾正刚,张冬梅.基于史料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2.

作者:王一川 刘芳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渤海大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

摘要:历史是重要的人文学科,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文章从深度挖掘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历史;传统文化;传承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感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还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感知更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明,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好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回归历史课堂,增强历史课堂的厚重感,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深度挖掘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历史课程资源能够将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文化艺术、思想哲学融合在历史发展变化的背景之中,从历史发展变化中看传统文化的演变轨迹,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分析历史的推动作用,是历史教学的本质,也是历史课程和教材资源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体现,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传承能力提供了便利。高中历史课程教材注重历史事实和规律,密切联系现实社会发展和时代生活,重新构建了历史知识体系,让历史更具时代感,更具人文性,更好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实现了历史与时代的融合,架通了现实生活与历史文化的桥梁,让历史更具开放性、人文性和时代性。高中历史教师应对教材资源进行挖掘和扩充,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有不少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些内容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内容,而且是学生进行拓展和挖潜的重要资源。学习“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孔子讲学图》来认识孔子,对孔子的为人、教育思想形成感性认识,由此进一步拓展延伸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的基本内涵,初步理解“仁、义、礼、智、信”的基本思想,让学生感知这些基本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让学生能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深化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二、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对传统文化的感知领悟与继承弘扬不是朝夕之功,需要更多的辅助手段让学生能够真正领悟文化的精髓。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互联网、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信息化设备不仅能够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历史课程内容,还能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感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和思考的积极性,加深其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从而真正丰富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其从中华文化中获取更多的精神滋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树立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例如,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时,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高中生远离了战争,对这些历史事件不熟悉,对一些历史英雄人物的品格、民族精神感知甚浅。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网络搜集更多的相关视频和素材,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全面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背后的经济原因。让学生将历史放置在更为广阔的背景和环境中去感知,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了解鸦片战争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以及战争带来的重大影响,体会中华民族追求独立的愿望和决心,感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民族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

学习历史不是简单地记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是能够通过具体的体验,获取对历史现象的认知能力,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变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丰富和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以此将各种知识转变为学生的经验和感知能力,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例如,学习“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探索历史奥秘”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成立不同的兴趣研究小组,让学生借助各种工具,搜集与之相关的素材,感知历史文化知识,再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交换彼此的认识和看法,在相互讨论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使其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还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寻找更多有效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人文教育,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郑辉,骆志煌.中学历史教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行动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0):7-9.

[2]何绍波,王秀杰,郑宏伟,等.历史高效课堂与历史文化传承[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9):66-69.

作者:雷怀金 单位: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

第五篇:多元化思想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要:文章阐述了多元化思想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多元化思想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策,强调历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多元化选择,在教学中不断引导统一学生的学习思想,明确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积极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多元化思想;历史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思想在国内传播与发展,人们的思想发展更加多元化,教育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中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其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种特征是知识发展与思想开放的结果,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成长,但也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多元化思想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目的

高中生的思想日益复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学生之间的思想差异较大,比如,部分学生选择在校学习是为了完成家长的要求,有的学生则有比较明确的内在学习动力;对待历史课程,有的学生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喜欢历史,但又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在这些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解决历史教学的现状。由于思想与目的的不统一,大多数学生排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

(二)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多元化思想让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灵活,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并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但是,多元化的思想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专注度,高中生思想过于活跃,甚至呈现出跳跃性的特征,以致于在课堂教学中,容易走神,这导致学生对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完全没有记忆。在学习方法上,由于学生思想上的差异,单一的学习方法不适用于每一学生的学习,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思想的不同特点,为其制定更加合适的学习方法。

二、多元化思想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策

(一)在引导中统一学生的学习思想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想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面对家庭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塑造坚强的人格,强调在现有的发展环境之下,学习仍然是学生改变自身及家庭生活的最好途径,以这种方式逐渐引导学生重视历史课的学习,指导学生将学习历史知识作为走向成功的途径,在引导中统一学生的学习思想。

(二)明确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

高中历史教师要将功利主义与素质教育思想相结合,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素质教育强调人自身的解放与发展,要求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素质能力,找到自身不足,并不断强化和发展自身素质,这与历史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教师可以从历史知识对人的思想、行为、决策、形象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历史课学习的目的在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逐渐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在这一过程中,功利主义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在必要的时候运用也可以起到警示与强化的作用。

(三)积极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学生的多元化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历史资源,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积极思考,并且增强其探究相关历史知识的兴趣。又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将历史知识以Flash动画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选取“鸿门宴”“杯酒释兵权”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以此让学生对历史重大事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探索适合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

多元化思想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不同,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也不同,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加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对联想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指导学生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学习,将历史知识按照时间节点分为不同的部分,按照时间节点记忆;对背诵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指导其整理历史知识,并适当背诵,在背诵中理解和掌握重点历史知识。素质教育更侧重对学生思维与逻辑、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历史知识。

三、结语

多元化思想的发展不仅为高中历史教学转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方法带来了机遇,也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师要适应多元化思想下历史教学的转变,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历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全面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曹若溪.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16.

[2]董岩.略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123.

作者:陈林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

第六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学模式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新阶段的教学方向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为重点。在当前新课改教学环境的引导下,引导式教学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与达成教学目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论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引导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引导教学;应用;思考

1概述

高中是学生的重要发展阶段,是全面提升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学则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提升交流水平。高中历史作为高中阶段人文类学科中的必修课,教师一味的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要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转变学习态度,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模式是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高效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思维活度。

2开展引导式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

引导式教学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教师主导性的引领对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有着积极的作用,有益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知识、相互协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水平和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2.1结合发展需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养成

引导式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高中生正处于观念形成的阶段,现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已逐渐步向成熟,看待问题也有了一定的想法。教师以互动教学作为切入点拉近师生距离,通过正确的引导,更好地改善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利于开拓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完成对自我的认知。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另一方面对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2.2结合实际需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开展引导式教学是以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为目的。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与掌握,通过引导式的互动教学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化,从而对历史达到正确的认知。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能代替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能够更深入的带动学生情感,起到消除学生抵触的心理作用。高中历史课堂结合引导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改善教师单一式的教学弊端,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3.1有目的的授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教师根据授课知识的不同结合学生个性、爱好,制定相适应的授课文案,通过在课堂中良好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交流水平。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首先以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定》引出中国早期政治时期制定的制度特点,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借助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设置问题提纲,问题1秦朝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重点体现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哪些重要特征?问题2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以问题提纲的方式加深学生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其次讲解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前提分析各项措施,让学生对历史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再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概括法、图表法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学习。最后讲解《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时,教师增设课堂讨论环节,在与学生进行问题讨论的基础上更好地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层层引导教学,学生已逐步掌握自主阅读查找资料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对历史的兴趣产生学习动力,还能够通过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人物,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全面认识。

3.2结合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结合引导式教学手段,深入地展开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有着显著的作用。以往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教师的教学讲解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点的表面,其他次要的知识点只是一笔带过,更谈不上与学生有深层地互动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准确的把握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因此,要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就要加深课堂教学的讲解力度,把握章节间重点难点知识内容,将知识点进行全面整合,以此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人教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时,此文涉及的历史知识较广,教师要讲解因社会原因所造成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和带来的历史意义,就要重点讲解儒家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通过结合引导式教学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阐述,进一步深入解读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并从《孔子讲学图》获取相关历史知识,其次让学生讨论探究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原因,“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等等,透过学习历史事件的性质及所带来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历史阶级属性的理解。通过教师清晰有条理的授课讲解,不仅避免学生对所学知识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还能够利用高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结论

引导式教学模式重要体现在于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的加深,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在开展高中历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利用教学中的引导式教学,创设高效的教学课堂,是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有效策略。引导式教学作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对于信息量大和思维较广的高中历史课程来说,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为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带来积极的作用还为高中历史教学创建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唐建生.引导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9):18-20.

[2]邓涛.浅谈高中历史引导式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117-118.

[3]王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要探究要感悟”教学模式的运用[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5(4):3-5.

第2篇:高中历史教学范文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与以往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了很大变化,增加了课堂上的教学难度,使得高中历史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不断深入研究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钻研教材的编排,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出符合新课标要求,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高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1引言

历史记载和解释了人类活动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记录、诠释和研究了人类社会中发生事件和行动,为我们了解过去,预测未来提供了参考依据。历史作为一个桥梁,沟通了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过去和现在。历史学从事的的是一门富有社会价值的学科。从社会整体看,学史可以“通古今之变”,帮助人们认识社会发展的潮流,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学习历史,对学生,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形成时期的高中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但遗憾的是,当前高中历史课程却没有受到应该有的重视,没有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受这些现实因素的影响,历史课在教学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对比之下,这些问题就更加突出。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高中开始教学必将进入死胡同。

2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

2.1历史教师人文素养较低:

课堂上的历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思想的启迪者、道德的引导者,还是学生心灵世界的开拓者和学生情感、信念的塑造师。历史教师不仅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还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新课程的高中历史教材更加简约化、抽象化和理论化,再加上高中历史课程课时较少,教学任务重,考试压力大,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就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实际情况却是,高中历史教师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究其重要原因,与其自身任务素养较低有密切关系。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学科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历史学的综合性极强,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及,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教育和民族关系等等。可是很少有高中历史教师能具备这种深厚的历史知识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2.2课堂教学形式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是其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课堂出现了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以及可安排多次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过于频繁,课堂看似热闹,却忽视了教学重点,学生容易开小差,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之所以会出现课堂形式化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新课程要求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3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对策

3.1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综合素质:

有人说,要给予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教书育人首先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其知识面更应宽广,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及时、定期充电,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从而有助于在课堂上拓宽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实学生的知识。“学为人师,行为规范”是北师大的校训。这八个字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品性规范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做到品行端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其实,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一堂课。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首先是先喜欢一位教师,然后才会喜欢他的授课。因此,教师除了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3.2将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想改变当前的教育模式,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走向“授之以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我们教学中要既要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同时也不应全盘舍弃传统教学模式,应两者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针对高中历史,我们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电影片段或一段乐曲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相关历史事件的目的、意义和影响。例如,在讲授“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专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片或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相关内容,如“皇帝”称号的由来、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巩固的措施等等。通过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投入本节课的学习。

4总结

总之,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应在保证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张军.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片面形式及改进措施[J].走进新课程,2007(3)

[4]葛龙庆.高中生对历史及历史课程的调查报告[J].历史教学问题,2004(3)

第3篇:高中历史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历史历史教学策略

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曾说:“研究历史是医治心灵疾病的良药。”历史在整个中小学教学体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的阶段,在难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受到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学更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培养,集中反映在学生的历史分数上,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发展,从而让高中历史教学变得局限、片面,也不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具体阐述下新课改背景下几种有效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转变历史教学观念,实现“三维”目标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并且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更多将教学目标定为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则缺少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发展更是受到了忽视,使得历史教学走向畸形。因此,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强调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摒弃了过去“知识本位”的观念,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过程与方法”强调如何认识和获取历史的过程,希望学生能够形成科学素养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这是三维目标的核心和灵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了许多知识领域,大到政治、经济、文化,小到建筑、服饰、民俗等。历史本是一门具有魅力的学科,但是以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为何不高呢?这时因为历史课堂的表现力不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来展现历史,更加鲜活生动。另外,有一些影视资料就是第一手的史料,可以帮助学生获取重要的历史信息。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辛亥革命》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组辛亥革命的图片,第一张图片是“1905年,广西桂林举行关于立宪改革的集会”,第二张图片是“林觉民在狱中”,第三张图片是“武昌起义胜利后兴起剪辫子的风潮。”具有年代感的历史黑白照片,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和听老师讲解。在展示完图片之后,我还让学生进行思考“你从这些历史老照片中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学生都踊跃进行发言,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热烈起来。另外,我还给学生播放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的相关片段,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启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过去的历史事件可以对当今的现实政治产生影响,或提供借鉴,同时现实理论也改变着人们对过去历史的看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引导学生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并且能够联系历史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现实来给学生讲授历史。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了希腊民主制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代议制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发现西方代议制的许多制度来自于古希腊的政治设计,比如西方的议会制度就可以追溯到雅典城邦的五百人大会。但是同时,学生也发现,迫于时代的局限,雅典民主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参与民主政治的公民素养不够,拉低了政治效率等。如此,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改革和调整。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历史教学范文

1.1“灌输式”教学模式

灌输式教学模式,简而言之,便是以老师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强调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接收的状态。学生的教学环节时刻处于老师的掌握之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应试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但历史全局观和辩证思维却难以得到有效发展。

1.2“论证式”教学模式

“论证式”教学模式主要指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以教材结论为主,采取归纳和分析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有着“照本宣科”的感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强的操作性,学生也可以更好地记忆和整理思路,但同时这一做法也局限了学生的思路。例如我们在讲晚清改革派与传统守旧派之间的矛盾冲突时,老师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向学生传授慈禧太后对改良派的迫害进而说明封建王朝的反动性,却很少涉及甚至是完全忽视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环境和改良的渐进性,这便容易对学生的思维形成误导。并且即使有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很难在实际考试中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质疑精神。

1.3“表演式”教学模式

“表演式”教学模式主要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以在讲台“表演”的形式来完成教学计划。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会像演员来对自己的动作和语言进行编排,思维僵化而缺乏课堂创新。这一教学模式更多的被运用到公开课当中。“表演式”教学模式中基本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仅仅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承载体呈现。

2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

2.1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师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呈现。师生之间加强课堂交流、互动,使问题在交流中得到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问题的探索和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但是这同时也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对原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准备和设计,同时也要对学生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与老师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度,使自己的历史思维得到更好地发展。

2.2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构建,将书本知识和历史知识通过语言、动作行为进行历史画面的构建,使历史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景。在历史学习中既有英雄人物,也有历史事件,这些问题都可以给我们以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从这些问题入手,通过情景模式的构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脉搏,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和文化归属感。

2.3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在历史教学中老师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对历史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见解。高中是学生自我学习,思维和学习模式构建的关键时期。老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历程,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例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某一学生对西汉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有着深入的研究,我们便可以寻找资料辅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可以让其为大家进行一个讲解,起到一个示范性的作用。

3总结

第5篇:高中历史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学生兴趣

一、应用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很多学生能够熟背高中历史的知识点,但当其遇到某一具体的问题时却不懂得灵活应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将知识深度渗透,让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这些知识点。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情景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最佳的情景中感知历史,从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例如,在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第一步,教师给学生播放相关历史背景视频。教师播放一些当时的风土人情视频,通过视频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当时封建落后的社会形态。第二步,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置情于境。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些背景图片,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当时社会的人,深入感受历史场景。第三步,教师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教师提出:“在当时的时代,你们会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拯救国家?你们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有存在的价值”[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将自己当成历史的局外人,而是一个历史的经历者,以此促使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形成、发展、失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二、应用分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鲁迅有言“读史使人明智”,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历史进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智慧。教师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应用分组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上课表现、性格特点和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进行分组,然后由教师设置问题,留给学生10~15分钟时间,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看法。由此,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相关教学中,教师使用了如下教学方法,第一步,教师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视频的内容为春秋时代的风土人文。第二步,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学派的研究。第三步,教师评选最佳小组,给最佳小组一定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在小组收集资料、探索知识结束后,教师选出小组代表人物,让这些代表人物对自己的成果进行了展示,而后教师根据教学成果选出最佳小组。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又通过“小组教学法”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更多、更广泛的探究,因此,分组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好处[2]。

三、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本身结合起来,才可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挖掘教材蕴含的探究点,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内容以辩论会、社会调查、小品表演、参观访问等方式展开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历史学习,体会创造性活动的乐趣。例如,在高中历史有关“维新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展开了辩论赛活动。活动的主题为“你认为‘维新运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此基础上,教师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代表的观点是“弊大于利”,而另一个小组代表的观点是“利大于弊”。随后,教师让两个小组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内部的讨论。在小组收集资料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维新运动”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且组内成员的相互交流也有利于每一个成员的自我思考。在小组做好准备之后,教师主持展开辩论会。在辩论会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做出了指导,保证辩论会能够更好地接受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在不同组之间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激烈的矛盾能够让学生对辩题有更深的了解。最终,辩论赛圆满结束,每个学生也都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3]。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历史的教学效率以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可以对情景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兴趣教学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做合理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綦岩.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些梳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0):13-15.

[2]郭子其.培养学生历史时间意识的教育价值[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7):28-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