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中在线教育范文

高中在线教育全文(5篇)

高中在线教育

第1篇:高中在线教育范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与相关理论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分为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大类,教育技术就是应用高科技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教育技术依靠开发、利用所有学习资源来达到教育目的。现代教育技术目的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特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系统科学是指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这三论,它们从总体上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运动的特性和规律。系统论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结构层次性、相关性、动态平衡性和综合与分析统一的特点,对教学技能的训练和应用有着方法性的指导作用;信息是指人们在适应外部环境时与外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容的总称。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信息论的催化剂;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

教学理论是研究如何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各中要素,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理论,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产生的心理学基础是认识主义心理学内部的反思,提出了“意义建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利用感觉吸收并建构意义的活动过程,学习是在一定情景中发生的,是学习者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视听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作用概括为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层,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易于理解的经验,使各种视听教育媒体在学习中起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与作用

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目前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等教育是形势需要,通过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的推动培养出更多高、精、尖人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要想不断地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学习的情况为评价标准的方式是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学习者可以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手段随时随地地学习知识,与同行业专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近年来光缆和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整个地球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全球化的大学,探索现代高等教育的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先进的教学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信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感官的刺激,加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应用的方法及对策

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并与软件开发技术相结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包含大量多媒体信息、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点是使教学内容与形式变的多样化,信息量大、速度快、课堂效率提高,有利于实现个别化教育,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

网上多媒体教材。它具有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学习自主化、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等特点,网络教育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应用重要的方面。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的现代化表现,远程教育是一种同时异地或异时异地进行教育的形式。计算机辅助测试,它有许多优点: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保存系统,为计算机系统能支持在线测试,通过计算机辅助测试可以更快速地给出标准答案,日常的计算机测试练习可以有效地避免考试的紧张感。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信息就是当今世界最宝贵的财富,主要包括文字、声像、电子信息、数据库等,高校需要利用这些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互动的空间,加速学生知识化的进程。

当然,这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在应用观念上存在差距,资金不足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评价,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观念、能力方面存在差距,详细的说,就是缺乏计算机应用能力、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应用能力、缺乏课件开发的能力造成低水平上的大量重复。

第2篇:高中在线教育范文

(一)使教学内容得以拓展

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消息的获取速度予以加快,外延教学的空间和教学的时间,使教学的内容得以丰富与充实。在当今这个生活中,需要大量的高等人才,他们具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书本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促进下储存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使传播的知识更加的全面,更加的前沿,使学生的课堂知识得以拓展,学生的事业得以扩大,学生的探索能力得以培养,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得以提高,锻炼了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和信息搜集的能力。

(二)使教学模式得以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予以的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系统和网络相结合,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教学的手段更加的新颖化。现代教育技术产生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表现出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且具有时代性。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应根据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主体来进行不同模式不同方法的教学。使传统模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得以克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效果予以明显的提高。

(三)教学实践的增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采用的都是“粉笔加黑板”。这样的教学模式属于直接灌输式教育,老师用自己的方法将学习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非常的狭窄,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课堂的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现代教育技术将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使枯燥无趣的知识生动化,使学生的感性知识得以丰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还能使实践教学对客观事物的依赖性予以降低,使学校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得以弥补,让教学实践的时间和教学实践的空间予以相对的延伸。

(四)教学方式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自愿主动的学习,在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明显的表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形象,教学的手段更加灵活。如:湖州职业学院就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开通精品课程网,并在课程网上列出老师的精品课程,学生可以自己登陆网站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选择自己学习的课件,之后还能在课程网以及论坛上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使教学的交互功能得以增强,使“学生、教学、教师”完美的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五)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最终受益者,它不仅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还能使教学的效果得以优化。学生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和职业能力的不断加强是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最好体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得以增加,个体实践和主动构建得以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性以及主体性都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课堂中的整个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让他们自主的对新知识予以研究,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得以全面的培养。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价值最大化的途径

随着现在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的教学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万能钥匙”来进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存在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所以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之前,应对现代教育技术予以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特点来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准备完美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教学效率都予以相应的提高,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最大化的实现。

(一)树立正确的系统性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教学的内容也随之不断改变与丰富。在教学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能力予以提高,在进行课堂家教学中,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的融入其中,把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及爱好制定符合学生的教育模式。

(二)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绩效管理

第3篇:高中在线教育范文

高职院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挂钩,是两者权衡利弊之后的结合体,是教育界开创性的存在。高职院校的出现,填补了高等教育遗留下来的漏洞,也是顺应如今经济大变革,社会向前发展应运而生的人才培养之处。我国的高职教育着力培育高质量高素养的专业型人才,高职教育从规范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辅,通过社会教育作为检验,自身要求作为立本的关键。四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培育国家需要的具有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构建真正的人才强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是鉴定高职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固然重要,但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精神,两者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二而相比较而论,高职院校的课程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最好途径,通过一系列的培养,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素养教育,从而在日后规范自己,利他利己。由此,高职院校推进现有的课程教学改革,重新规划整个教学课程的排布,在课程目标中加入对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要求,并且要求教师在备案时把职业素养融于其中,和知识点相结合,对最后期末的考察中加入职业素养考核,使教学素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现教学目标。

1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含义

职业核心素养就是一个人在工作中所应该具备的综合素养,其包括方方面,在生活学习中都有所体现,而这在高职院校也体现了学生在学校中所接受的教育是否合格。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国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各大学校要重视培育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随后2016年3月中国学生发展职业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框架,简称“三方面,六大素养”,该研究的发表进一步解释了如何去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是什么,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将发展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从一纸文书变成一个必须执行的要求。高职院校与普通的院校不同,其更注重让学生通过在学校的教育之后,培育出在第一二三产业皆可以工作的综合性高素养高质量的人才,那么这类人才的素养要求就与普通院校的学生要求不同。高职院校之所以叫高职,势必更加注重对职业方面的针对性要求,要求其学生具备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其中职业精神是最基本的,指对待工作的态度,如今中国宣扬的是“工匠精神”,这主要包括爱国敬业、专心致志、尽心竭力、童叟无欺等;职业技能是指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能力,甚至需要相关证书,“硬件”和“软件”都要具备,其中“软件”包括自我学习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职业转变能力、职业创新能力等;“硬件”则是指参与该项工作应该要具备娴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可以完全胜任这份工作所产生的需要。职业综合能力是指除了专业技能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的综合,具体包括妥善处理问题能力、组织小组协作与合理安排协调工作能力、人际社交能力等。

2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1树立正确的三观

职业素养教育的体现表现在学生在日后社会工作上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呈现,是由整个社会共同检验的。因此要打造优秀且高质量的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推动职业素养教育在教学生活中的体现和完善,让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齐头并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职业素养与道德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个人基本素养,职业素养教育课不仅仅只传授给学生职业相关的素养,也应传授一个人基本的素养的底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肩负起社会的责任。使他们在日后对工作岗位竞争的中,不仅要有牢靠的科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打好基础,而且也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辅助,这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过去只重视人才的能力,而忽视其本人是否真的有良好的品质,显然出现过很多不好的案例,因此“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当今经济社会之下所大量被需要的,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养的及人际社交等综合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高质量专业型人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心骨,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2为社会提供各种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在技术教育方面占据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下,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对大量高质量技术人才需求而应运而生的新要求,培养出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并且可以在各个产业和不同地区都能发挥作用。如今各地都需要人才,有许多的职业缺口亟待人才引进,各地也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政策。在此大环境下,培养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高素养技能型人才,早已是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培育模板。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是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基础。

2.3职业素养是“人才培养”内容的重要体现

人的素养是有多方面组成的,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环境之下,每个人的素养各有差异,地域因素,历史因素,教育条件都会对素养的形成产生影响,也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而职业素养更多的是对人才的要求和评判,更是否能胜任工作的标准。作为毕业之后就要走上社会寻找工作岗位的高职学生来说,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必须要具备的素养之一;是岗位竞争对人才素养提出高要求之一;也是高职教育是否符合社会要求的检测标准之一。

2.4增加学生其他职业方面的素养

职业素养是学生参加工作的基础也是发展创新的根基。广义的来说,职业素养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职业道德、思想、行为习惯、技能。狭义的来说,职业素养是指在职人员在从事工作时对自己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是在职业过程中将各种素养融合在一起,包含职业道德、技能、行为、作风、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换句话来说就是将正确的思想灌输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对工作尽心竭力,注重团队合作,正确的职业素养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而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创新,因此创新所需要素的前提或基础在职业素养中都能得到体现。

3现行高职课程忽视职业素养的培育

发展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此的重视,社会反响高,社会所需要的多,是教育的不断深化。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育,并且要把这一理念贯彻在课程教育中。但由于受一些不好的思想误导,如今的高职院校教育很少把职业素养的教育放入课程教育中,只在乎是否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许多教师认为学生毕业之后能找到工作就可以了,高职院校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奔着保证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钱可赚,而对学生内在和外在的职业素养并不重视,重物质轻思想的教学模式显然有足够的弊端。一方面,各大高职院校开设许多的技术型课程,让学生学不同的技术,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缺乏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容易在工作中出错难以继续;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的教学方式大都一板一眼没有新意,教师也只会照搬照抄的把书里的知识讲给学生听,使学生以为学会了技能就足以应对工作,这显然以偏概全了。而学生也因受这种不合理的唯技术论的影响,只对与学习技术有直接关系的课程及内容感兴趣,而对于培育综合素养和其他对他们来说“虚无缥缈”的课程完全没有心思学习,课堂没有人参与,就更加无法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但没有职业素养的支撑,很容易在工作中遭到打击。

4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实现途径

4.1增强自身优势

加强大学生对自身素养提高的意识。职业素养不是只有对外才有用,对内也十分重要。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对学生的要求,是职业素养的核心部分,每一位高职学院的学生都应该铭记于心,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此并不重视,所以相对匮乏,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这个内在要求也很难去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需要适当的一点外界的压力,必须加强教育学生对自己有深刻且清醒的认识,而不是盲目的,小到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外在形象,打到自己的个性,包括兴趣、习惯、需要、价值观等。当自己认真的衡量过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再结合当下的社会发展和相关的人才政策,人才市场的流动走向,自己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应该表现在方方面面,从内心处发提高自身的气质和知识储备,适当锻炼。同时,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较强的抗压能力也是如今社会所需,适当增加自己心里的承受压力的素养也十分必要,在日后的工作中专业的职业素养势必为工作锦上添花,学生在拥有高素养之后,可以自如的转换好自己的角色,调节好自身的情绪,更好地面对。

4.2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一个学生的成长的过程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相符发生作用,因此家校要联系起来,双管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而社会教育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学校要根据学生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班主任辅导员也要发挥相应作用。各大高职院校要立足自身的定位,再结合改革的内容,有规划的发展,突出对高素养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采取奖励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齐头并进,宣传正能量和积极的思想,在学生内心构建一个强有力的保护罩。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也要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优秀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教育基准和标杆,在师生中宣传,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的行为。完善期末对学生的学习考察内容和考察范围,除了传统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技术掌握程度的考察之外,还应增设对职业素养的评判标准和考核内容。采取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学生自评和专业人士来评判学生也可见客观性。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学生参与了课程的全过程,知道自己学习的进度和自己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和欠缺,成为评价的主体无可厚非。而企业专业人士是从一个HR的角度来看问题,是从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来评判学生是否符合标准,作为一个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主体。同时在这基础上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也十分重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素养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考核方式。

4.3构建高职院校优良校园文化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势必会给学生带来促进作用。环境优秀、和谐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外在的一些积极影响对培育高素养高质量的人才百利无一害,甚至会促进学生更有信心的朝目标发展。优秀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需要努力建设的,其体现的是高职院校专业性和教育性,文化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成功与否。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校园文化推波助澜,用文化熏陶学生的内心,使其沉浸在一个舒心的环境中,更好地投入学习,不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更有利于更多人才的出现。

4.4走出校门了解企业

学校可以借助自己的名义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社会上的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可以与社会上的企业签订合作,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去亲身体验,明白真正的工作岗位需要哪些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心理基础,明白企业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可以适当的和社会职业培训进行联动,培训机构可以给学生不一样的建议。同时高职院校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自主的寻找一些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

5结束语

第4篇:高中在线教育范文

1.1教师的问题

不论是教育业还是其他职业都要遵照国家的规定,和谐的社会倡导人人平等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尤其是教师对学生,更要体现其关怀性,并及时地做好人生的指导。高中学生对于即将步入社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加上传统知识灌输的模式,没有一定的技巧性和创新,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会使其学生在体育课上失去上课的意义和价值,并且教师的强制意识和模仿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

1.2学生的问题

兴趣是学生探究和接触一切事物的基础,也是学生提升积极性的重要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给学生们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这些习惯长久地受到灌输,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已经麻木,不仅没有激情,还有一定的懒惰封闭心理,抵御外界事物及新闻实事不关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会养成一些坏习惯,从而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也发现不了体育课程的价值及体育课程会给自身以后的发展带来的益处和变化。

1.3学校的问题

学校对于学生体育课程不关注,就会导致体育课上的活动和锻炼的设备不全面,使其学生感受不到体育课的价值,不仅不利于发现法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对此学校应加强宣传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益处,不断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的创新意识,并加大体育活动的开展,多举办运动会等形式,使学生从体育中提升自信心。

2发现法教学探究

2.1建立有趣的教学环境

建立有趣的课堂环境,就是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抓住学生的眼球和思维,团结整体,使其都参与进行,营造上课的气氛。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充分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正确的交流还会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慢慢地接触体育时,也增强自己喜欢运动项目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继而促进身体健康。例如,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集合所有同学进行游戏,提升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将本节排球的重点问题抛给同学,怎样保持排球的平衡,怎样是正确的方式等问题,把打排球的技巧教给学生后,让学生自我制订上课的时间和锻炼的时间段,师生的互动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尴尬,且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2.2引导学生及时的探究

教师把体育问题抛给学生之后,应进行正确的指导,并提供一定的掌握技巧,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非常具有想象力和行动力的,教师也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兴趣,将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研究和探讨,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动脑思考的习惯,将问题进行分析,为以后的生活问题提升解决的能力。例如,教师在交给学生排球的基础知识之后,将问题进行延伸,并提出怎样打好排球的中心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并探讨,这时学生们会有不同的发现,如何正确的摆好手臂的姿势和抛球的高度等,将技巧分享给同组的人,从而提升整组的排球水平,使其不断地加深体育的技能,提升自身其他的运动细胞,充分地体现体育和发现法教学的价值,推动教育事业。

2.3鼓励学生进行讲述

教师对于学生的发现点以及探究的结果要有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且加入双师的教学模式,分享成果,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学生在探究时,常出现纠纷等情况,教师要及时的调整,要以公正、公平、公开的心态进行指导并评价。例如,教师在后半部分课程,进行论述的环节,鼓励学生将教师布置任务的探究结果及打好排球的技巧进行分析,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将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反驳或补充,将手臂力量、排球的高度、球与手臂接触点等知识点进行补充,并及时地做好指导工作,从而使学生再发现问题时,不畏惧而是勇敢地进行解决,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发现法教学

3.1发现法教学的流程

发现法教学是将课时进行合理的分配,课程的上半部分时间教师将课程的重点以问题或任务的形式下发给同学们,并进行观察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进行问题假设;学生们通过问题,结合生活实际,以及物理、科学等方面应用进行推理证明;下半部分课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和巩固,运用此流程进行发现法教学。

3.2发现法教学的环节

3.2.1教师设问的环节教师设问的环节,打破了传统强制性的教学模式,迎合了学生的不被束缚的心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生活上会有更多的想法和好动的习惯及不被束缚的心理。只有抓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学生的心理和生活态度就像是弹簧,教师管的越紧,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逐渐的变弱,从而成为生活的奴隶,迷失发展的方向,渐渐变的没有向往;反之迎合学生的心理,学生们会在自由的学习环境里发现更多的生活意义,特别是体育课程,使学生的天性真正得到释放。

3.2.2引导发现的环节学生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不被束缚的环境中进行探究,这一环节是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思维、探究结合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我发现提升体育的技巧,提升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渐渐地积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际探索等方面的能力,久而久之会提升自身其他等综合的能力。学生通过问题,进行自己研究课本,或请教学生、教师,或自己寻找其他的材料进行解决,这一环节不仅弥补了自身知识的不足,增加知识储备量,还使得学生学会尊重,放低自己的心态,学会请教和学习,从而认清团结的力量和个人的能力对于队伍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和自我能力、知识的补充和提升。

3.2.3总结的环节学生通过发现法教学,在体育基础知识之上进行思考并加以实践和论述,不仅能增加学生的体育技能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加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交流是人们相处和发展的根本,发现法教学也给高职的学生在未来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论证、补充、评价和修正等,做出正确的指导,得到学生的信任,也不会像传统教学一样,浪费时间和精力,渐渐地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

3.3发现法教学的意义

发现法教学是充分地迎合国家对教育标准的要求,使学生起到主体的地位,通过学生自已完成任务及探究发现,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的技巧,也增加了的知识财富和心理智力等,在学生的脑海里建立一定的思维结构空间,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3.4发现法教学必备的条件

3.4.1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无论哪种教学模式可以成功地被运用和实践,都是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分析和一定的接受能力而制订的。在实施过程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消化时间,在迎合学生个性的心理,给学生建立一定的有趣学习的环境、积极学习的氛围、多元化的体育活动以及轻松活跃的体育环境,在这之上逐渐地增加体育学习的力度,从而让学生们充分地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及主体地位。

3.4.2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完善体育教学法教学的环节,更新体育教学的观念,纠正传统的教学理念,把以教学为目的的理念转换成以学生个人今后发展及社会需求为主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的课本、教学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整理,设计合理的体育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终身的运动锻炼意识,明却自己的体育爱好和发展方向。形成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丰富教学的内容。首先,高职院校要有一定的体育意识,增加体育事项的投入和体育课程的课时,将室内的体育课程向外延伸,建立科学的管理和安排,给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机会;增加运动场地和器材,将原有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添加大小型运动器材,使其有更多的发现点供学生们思考;还需要完善的考勤制度,对于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等情况以及学生的出勤都及时的记录,保证其体系的完整度。

3.4.3强大的师资力量发现法教学的模式,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体育授课经验,一定的专业素质,保证发现法教学稳定的运行,并根据丰富经验将课程设计进行控制,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实效;还需要一定的现代知识和先进设备的使用基础,使高职学生有一定的兴趣,从而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及时的指导;建立强大的师资力量不仅仅是为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的身心,以不断发展为基础,提升自身的优越度,满足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为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和企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和成就,从而回报社会。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或邀请专家介入指导,也可以定期地举办学术交流会议,让教师之间互相探讨和学习、补充和完善,使其快速地成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学的骨干;还需要一定的考核制度,并将建立的管理制度和奖惩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积极性和规范性,还能提高高职院校一定的关注度和招生率,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提出,带动了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

4结语

第5篇:高中在线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美育;渗透途径

一、使用优美语言,唤醒审美愿望

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知识的重要途径。政治学习中涉及大量的文字,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遣词造句,让学生体会语言中蕴含的美感,从而对审美产生初步探索。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使用优美、生动、具有文学素养的句子,让学生不仅能够对政治教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吸收,还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美感,领会到政治对于自己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也能够在政治知识中唤醒审美愿望。教师可以主动在讲解政治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古诗词、历史故事,让学生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了能够做好课堂辅助工作,为学生输送更多优美的语言,教师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产生主动了解美、欣赏美的动力。

二、深入教学内容,体会政治之美

很多学生认为,政治教学的内容枯燥,与美似乎有着非常远的距离。实际上,每个学科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如果学生能够深入政治知识当中,就会感受到政治学科的美感,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尽量展示政治学科美好的一面,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政治之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审美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入手,感受政治和生活的关系,从政治知识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产生独特的政治审美体验。例如,在学习《美好生活的向导》时,为了能让学生了解哲学和美好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可以解答学生的实际困惑。如对“自从进入高中,感觉学习压力特别大,因此经常产生自我怀疑,不知道这样努力的终点是哪里,又会给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的问题,可对学生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人生中的每一步都要做出不断的努力,并不是生活本来如此,而是我们都希望成为更好的人,享受更美好的人生。愿我们都能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回想起柏拉图这句话,产生征服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在前行的道路上感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哲学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哲学对于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进行审美意识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政治之美,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三、设计审美实践,提高鉴赏能力

新课程提出,教师应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感悟,从而在提高政治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鉴赏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审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提升政治学科基本素养的同时,实现鉴赏能力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教师发现,虽然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比较认同,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但是缺乏主动探究的动力,更缺乏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发现美、探究美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主动提出探究性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不断探究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不断提高探究水平,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加入审美方面的内容,如设计黑板报、手抄报、调查问卷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审美修养,使审美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从而实现鉴赏能力的提升。通过在实际教学中加入审美实践,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并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对美进行更深层次的领悟和应用。总之,美育能增长智力,提高观察力、分辨力、感受力、判断力,以及分析综合、抽象与具体等各种思维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加强美育对于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对审美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实现审美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莹.美育: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对复旦大学陈果课程案例的思考[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4(3).

[2]周洪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的美育渗透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