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个人档案范文

个人档案全文(5篇)

个人档案

第1篇:个人档案范文

关键词:人脸识别技术;个人电子档案;人工智能;法律风险

以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的人脸识别技术逐步被应用在安防、金融、教育等各领域之中。[1]同时,凭借稳定性、精准性、高效性、经济性、直观性并与个人身份唯一对应等优势,人脸识别技术也可被应用在个人电子档案管理中。但是,由于属于人工智能范畴的人脸识别技术过度依赖于技术本身,加之与个人信息直接相连,一经应用就备受争议。尤其对于个人电子档案管理来说,因涉及个人信息及隐私安全,且涉及用户众多,在应用中更应注意强化管理和监督,规避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内涵及技术特点

人脸识别(FaceRecognition)是随着大数据统计、人工智能双向交互、计算机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而延伸出来的一种新识别技术,是以人的脸部特征为识别对象,通过对人脸部数据的抓取、对比分析来识别个人身份信息的生物识别技术。[2]人脸识别技术的作用路径是人脸抓取—特征数据转化—对比识别—确定身份。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是通过外接摄像设备对个人脸部特征进行识别,然后将特征转化为序列数据,再将数据与现存数据进行对比,最后确定个人身份信息。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项生物识别技术相较于传统密码类等非生物识别技术来说具有精准性、唯一性、便利性、经济性等特点,相较于其他指纹、瞳孔、静脉、语音等生物识别技术来说更具有稳定性、唯一性、直观性、高效性等特点。人脸识别技术具有的技术特点既迎合了企业追求高效、经济利益的目的,又迎合了用户个人追求便利、直观的心理期待。因此,人脸识别技术从最初的安防领域迅速拓展到金融服务、公共管理等诸多领域,并呈现出多样化、全方位、全覆盖的发展态势,这也为个人电子档案的收集、存储、管理、调阅提供了可行性和便利性。

二、人脸识别技术在个人电子档案管理应用中的优势

人脸识别技术之所以能够被应用在个人电子档案管理中,究其根本是其与个人身份信息的唯一对应性。考虑到人脸识别技术在个人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文对人脸识别技术在个人电子档案管理中的优势从作用和价值方面展开论述。

(一)推动个人档案管理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个人档案是对于个人来说极端重要的证明材料和文件,根据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应当合法、高效保存。但是,随着个人档案保存需求的大量增加,个人档案保存面临着空间有限、整理繁杂的问题,尤其是当需要查阅和调用相关档案时,庞大的档案存量会额外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应对纸质个人档案繁杂和重复的管理、调阅程序问题,个人电子档案在信息时代诞生了,尤其被广泛应用在各企业人事管理当中,实现了个人档案管理的“电子化”。虽然个人档案电子化已经实现已久,但并未真正实现个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仅仅是以计算机作为储存工具而已。人脸识别技术与数据库的结合,实现了个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个人档案信息被以数据的形式提前存储在云端大数据库之中,达到信息化管理和联网式存储的状态。当需要调取或查阅个人档案时,本人只需要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识别,对个人脸部信息和数据运用算法进行比对分析以确定身份,然后从云端或大数据库中提取对应个人的档案信息,实现智能化管理、调阅。

(二)提高档案管理效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人脸识别技术是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应用的,个人的档案信息被数据化后存储在云端或大数据库之中,不仅实现了无纸化的管理,而且节省了档案管理人员梳理、存出档案的工作体量,一切工作都以数据的形式自动完成。个人档案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利用人工智能及算法技术自由归档和分类,同时避免了人为操作出现错误或偏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机构对个人电子档案管理的效率。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日常工作量,进而降低了人工及材料成本的支出,降低了个人电子档案管理的成本。

(三)优化档案管理程序,提升档案管理服务个人档案记录着本人最为重要的信息,是跟随本人一生的信息记录表,同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被调取。但是,调取个人档案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档案需要繁杂的证明文件和审批程序,以保证正确、安全、无误地完成档案交接工作,这同时增加了个人调取档案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实现与个人身份的唯一对应性,能够快速、直观、高效、经济地从数据库中调取出个人电子档案信息,省去了冗杂的审批程序和繁多的证明文件,极大地优化了个人电子档案管理服务。一切个人档案的收录与调出均采用无纸化、数据化、智能化的形式,以网络传输的形式进行,同时保证了档案安全,提升了档案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

三、人脸识别技术在个人电子档案管理应用中的法律风险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信息和数据所体现的个人隐私的保护。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担忧,甚至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对于存档人来说,人脸识别技术被应用在个人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最大危险便是存档人个人档案信息和数据的泄露。这种泄露主要分为两种可能的情形:一种是他人运用虚假脸部特征破解人脸识别系统,盗取存档人档案信息,对于此种情形2017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3•15晚会”便演示了数种破解方式;另一种便是网络黑市中的网络爬虫行为,对于存储个人档案信息的数据库进行破解。这两种情形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以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的人脸识别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现阶段人工智能尚未达到“中人工智能阶段”,各种技术障碍和不确定性因素交织。在互联信息时代,档案安全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保障存储在计算机中已经信息化的档案安全问题成为当下档案工作的重点问题。[3]人脸识别技术虽然已经开始被应用在了个人电子档案管理之中,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重视人脸识别技术尚不成熟的事实。受制于上面提到的两种可能泄露个人档案信息的情形,人脸识别技术在个人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给档案管理机构带来了存档人档案信息外泄造成个人隐私泄露的法律风险。一旦存储个人电子档案信息的数据库被破解,不仅会使大量个人的档案信息被泄露,而且会将档案管理机构置于承担侵权责任的风险陷阱。

四、人脸识别技术在个人电子档案管理应用中法律风险的规避途径

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在员工个人档案管理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但是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规定仍有待完善。如何在相关法律规定有待完善期既合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又避免法律风险成为当下的重点。

(一)贯彻最低限度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人脸识别技术尚存在风险,需要辩证地看待,不可盲目地推崇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优势。因此,在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和技术尚未成熟的阶段,应当合理限制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的最低标准和限度,防止档案管理机构过度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给个人及档案管理机构带来风险和损害,将使用限制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知情同意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数据应当坚持的原则,也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个人对于其信息的基本控制权。[4]人脸识别技术在个人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涉及个人脸部特征信息、数据的获取和使用,同时存档人档案信息更是个人最为完整和重要的信息,所以档案管理机构在个人电子档案管理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应当得到存档人的同意与授权,坚持知情同意原则。

(二)勾勒行业标准及应用规范以大数据使用和算法运算为基础的人脸识别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滞后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完整的、体系化的法律法规规范体系尚未建立。[5]因此,亟待发挥行业协会监督、引导、管理的作用,推动人脸识别技术在档案管理行业中的健康发展。例如,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承担着新兴科技使用安全防范的引导、管理、监督的职责,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衍生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同样承担着相关的职责。规范的行业标准及完善的应用规范是行业内部自我规制的基础和条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业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管理规定,强化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作用十分必要。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应当从技术层面制定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标准、仪器标准、操作标准等行业基本标准;档案服务协会应当从主体管理层面制定档案管理机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具体应用规范,建立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的良性业态模式。

(三)制订档案管理机构内部使用方案人脸识别技术尚存在被破解的风险,一旦被他人破解,非法盗取、使用他人档案信息不仅会给个人带来隐私泄露的风险,还会使得档案管理机构陷入承担侵权责任的风险陷阱。档案管理机构内部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时,应当制订人脸识别技术合规使用方案,降低使用带来的风险。档案管理机构内部的使用方案是各档案管理机构为了规避人脸识别技术使用带来的风险所自我设立的最后一道也是最为安全的一道防线。在当下人脸识别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的背景下,各档案管理机构要根据自身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制订符合各档案管理机构特点的使用风险规避内部方案。内部使用方案应当从使用原则、使用主体、使用程序、侵权责任及补救措施等几个方面出发,明晰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权利主体及在个人电子档案使用中的应用程序,强化使用主体不当使用的侵权责任,细化侵权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亢琦,陈芝荣.人脸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实践与发展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8(6):97-100.

[2]毕玉谦,洪霄.民事诉讼生成权利规制探析——以“人脸识别第一案”为切入点[J].法学杂志,2020(3):53-62.

[3]王卓.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J].中国档案,2019(9):74-75.

[4]周思佳.个人数据权与个人信息权关系的厘清[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0(2):88-97.

第2篇:个人档案范文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改革措施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人事档案管理理念与社会发展不适应。

档案当事人无法知晓个人档案中的内容,对个人档案没有知情权。人事档案管理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部分用人单位可以接触档案,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记录不实内容,为当事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埋下隐患。社会的发展要求档案管理要实现透明化,真正做到有档可查,随时可查。

2.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在国家档案管理规定中,只有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才有人事档案管理的权利,而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无法管理人事档案,只能将人事档案寄存在人才交流中心。这种管理规定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人事档案管理一旦出现疏漏,对企业和员工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3.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当前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主要采用手工管理的模式,这极大地制约了档案管理的发展。虽然部分管理机构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但是管理的方式也大多应用于目录录入中,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效率依然较低。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规定是档案随本人流动,而且档案转移的流程较为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跨区域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档案管理和人员流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单位为了防止人才流失,阻挠、干预档案的转移。因此,规范档案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4.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管机制缺失。

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缺乏明确要求,档案的归档和整理工作也相对粗糙。很多档案袋中的纸张材质单薄,加之档案保存时间较长,破损、变黄和蛀虫的现象比较明显。档案材料的纸张大小不一,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监管机制,部分档案材料凌乱,档案管理的漏洞明显,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缺少有效的检查和监管,档案当事人材料更新的连续性无法得到保证,这对当事人的工作和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风险和损失,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因此大打折扣。

二、人事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1.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制建设。

政府应推进人事档案的立法工作,强化执法力度。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档案管理规定,但是由于档案涉及面广,管理情况复杂,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法可循、有法可依,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而且,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求比较笼统。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制建设,强化人事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建设。

2.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监督和检查机制。

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尚未建立。当前,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管理机构不重视,管理人员不作为,人事档案更新不及时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建立健全的人事档案管理监督和检查机制势在必行。有管理责任的机构和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和管理指标,从软件和硬件上评估,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使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得到保障,从而在根本上维护档案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关于人事档案的检查和监管机制,有关人员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控,还要在微观上进行管理,即检查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无论是当事人自己填写,还是单位填写材料,都要做到公开、透明,确保材料信息的真实性和评估的客观性。

3.加快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化进程。

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和办公更加智能和便捷,其不断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因此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无纸化、电子信息化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电子档案,当事人和企业单位可以随时随地快捷查询,这种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应用特殊载体进行电子档案的存储和管理,不仅效率高,成本也将大幅度降低。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手段,建立标准化和统一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人事档案管理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构建档案管理监督和检查机制,是时代赋予的全新课题。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应该立足于社会需求,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全面、真实、可靠的档案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王英伟,周艳.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7(1):12-15.

第3篇:个人档案范文

随着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在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是现在高校人事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人事制度改革背景出发,进一步分析和探讨高校人事档案面临的新挑战,并为工作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事制度 改革背景 档案管理

一、人事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新问题

1.“人档”分离现象比较严重。

21世纪是人才竞争是激烈的年代,高校的人才也出现较大的变动。以往的人与档案相互对应的规定已经被打破,许多高校出现了“人档分离”的现象。一方面,是高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急于求成,为争取高素质人才制定一些“不调入个人档案”的特殊政策,造成了在高校出现“有人无档案”的现象。另一方面,激烈的人才竞争也导致了高校人才流出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一些教师离职了,但是档案仍然挂在学校,出现“有档案无人”的问题。这些现象长期下去会影响高校人事档案的正常管理。

2.档案资料不完整。

在现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师的档案资料不完整。高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忽视了档案的检查,直接接收后归档,出现一些人才档案材料漏缺,例如职称资料等。也有部分教师后面进修了硕士、博士等学历,毕业后未将最高学历或学位的档案交到人事部进行合档。档案资料的不完整,将对高校档案管理带来较大的困扰,也给教师带来新的问题。

3.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

人事档案的管理,具有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在档案调入或者调出等环节,需要严格把控。但是存在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经验,不够重视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例如调档函不规范、随意接受各种快递档案等。在调出档案方面,未按照机要方式或者邮政方式进行寄出。制度不完善以及移送不到位等,都容易引起材料的收集不完整。

4.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各行各业都开始实行信息化办公。高校在信息化社会,借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管理,但是在人事管理方面暂未实现。例如很多教师查询自身档案的时候,需要亲自跑到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查阅,效率非常慢。新教师在调档期间,需要时刻打电话跟踪档案的进程。

二、人事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

1.进一步完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要规范高校的档案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作为高校首先要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档案调入与调出的流程,做好档案查询的登记工作。完善档案室办事的日常规定,改进档案室工作人员值班制度。

2.整理人事档案,完善收集分类。

作为高校人事处,要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收集分类。人事档案资料,是记录员工的学习与工作经历的重要证明,学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理念,对员工的人事进行负责任,认真审查员工的档案资料,对于漏缺的资料要督促员工及时完善。对高校人事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教师在工作期间的职称、学历、学位等发生变化,档案也有进行相应的收集归档。例如某教师评上了高级经济师职称,档案室工作人员应该主动联系教师,提醒其将相应资料归档。

3.转变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在过去的理念中,高校人事部在教师心中是一个“管理部门”,人事部的工作人员就是大家的“领导”,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仍然按照传统理念,整天摆着“冷酷”表情面对员工。这种工作理念已经不能适应人事制度的改革。作为人事档案部门要转变理念,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对于教师关于档案咨询问题,要耐心解答。同时在学校网上开通人事档案管理意见咨询,欢迎教职员工积极提意见。人事档案部门,始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以强烈的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强化自身的工作。

4.明确分工,强化岗位意识。

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下,高校人事部门要强化岗位意识,做好工作分工,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在档案管理方面,尽量避免同一个人负责所有档案。可以将本校的档案工作分成四块:首先,是档案的调出、调入工作,工作人员要开好调档函,对于新进的档案做好登记的工作。其次,档案的整理、合档工作,对于高校教职工的档案出现新材料,要做好归档和登记。最后,档案的咨询与查询工作等。

5.实现信息化管理。

第4篇:个人档案范文

关键词:人事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改革

在新时代下,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因此开展全面的人事改革已经成为必然。当前在人事管理改革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人事管理改革的内容,人事管理改革需要从机制、制度、角色、风气等多方面实现全面改变。

一、人事管理改革的特点

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在人事管理改革方面主要的特点包括: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与人事管理方面的战略性;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与人事管理方面的广泛性;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与人事管理方面的目的性;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与人事管理方面的主体多元性;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与人事管理方面的手段人道性;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与人事管理方面的结果效益性等。

二、人事管理改革的内容

1.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人才资源的配置应当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我国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大部分还是建立在以权力为中心的运作形式上,其具有随意性、无序性、公开度低以及存在暗箱操作等缺点,因此需要转变这种建立在权力中心上的模式。引入市场机制,能够提高竞争的公平性,保证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获得职位,从而使队伍建设更有活力,消除人才的身份之别,让整个市场的人才可以实现无障碍流通。

2.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

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关键就是人才评价制度的建立。社会评价体系倡导什么,人们就会向什么方向发展。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有助于为卫生医疗机构的人才树立明确的追求方向,不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实现了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传统的过于形式化的人才评价标准必然会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因此消除传统的论资排辈、长官意志等情况势在必行。

3.加强培训,建立服务型机构。

建立服务型机构,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在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都能加强服务意识。而通过加强培训工作,可以提升整个工作团队的素质能力,是实现建立服务型机构的重要途径之一。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决定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因此,从工作人员的思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出发,做好培训工作,树立服务意识,非常关键、重要。

三、人事管理改革下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对策

1.更新管理理念。

对于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而言,首先要从管理理念进行改革,放弃过去那种“严管观”的做法,注重对人事档案的利用,注重服务于人的发展。这样才能让人事档案服务于人力资源开发。在管理理念上应当从“为单位”管理转变向“为人”管理,真正将管理从约束管理转变到服务管理。可以说,人事档案管理理念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在要求。当前,要认识到人才是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进行的关键,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倡导下,进行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更新已经势在必行。即便是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也提出,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务的创作、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都是建立在人的服务和劳动之上的。因此,“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是当前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重点。

2.健全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上依然采用的是比较繁琐的保管制度。主要分为保管和利用两块,保管是负责材料归档、检查核对、转递、保卫保密、统计等,利用主要是利用方式。这种管理制度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程序,从最简单的查阅利用就可以感受到。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注重保管和利用结合。保管虽然重要,但是不能忽视利用。在利用制度上应当力求简洁便利、保证信息实效性等。

3.改革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国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在各方面改革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就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单位依然通过人事档案来阻止人才流动。人事档案主要是用于求生存、谋发展的,因此必须对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现在的人事档案内容往往比较陈旧,不适应发展需要。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要能够将档案随人走转变为人档的适当分离,也就是建立分段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将其更充分地利用于企业发展。作为保管流动人才人事档案信息的人才交流中心,应当主动跟各用人单位合作,进而解决人事档案信息不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陆滢.对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9).

第5篇:个人档案范文

一、人事档案概述

所谓人事档案就是指关系到职工本人的工作经历、学习过程、政治面貌、职业素质、品德素质等方面的记录,它主要作用于个人的工作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还涉及定级转正,有力支持着职工本人的职称申报以及不同保险的办理,而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就是必须具备真实性,对人事档案当中的个人资料进行严格审核,认真核查当中的主要内容,有利于了解职工本人的真实信息。特别是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聘、考核工作中,个人档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只有认真管理本单位的人事档案,使人事档案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人才资料才能充分展示个人的能力,有利于事业单位做好人员的变动与升迁工作。

二、加快事业单位的人事体制改革

1.时代呼唤着改革。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我国事业单位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人员设置过多,职能范围过大;二是管理方式主要应用行政手段,运作机制没有效率;三是资源配备不能实现社会化,预算管理不能实现有效控制,国家为此需支付巨额资金。最近几年,我国不同地区虽然都实行了人事制度改革,有的地区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人才选拔、任用、流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从总体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还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缺乏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与自我约束机制。

2.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用人制度一定要依据聘用制、干部不再实行终身制的做法,鼓励人才间开展合理的竞争,逐步推行聘用制度。利用聘用合同的签订,明确单位与个人的人事关系,进一步确定个人与单位的权利。推行聘用制度,事业单位应用新型的用人机制,保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尽快转变形式,不再应用行政管理,而实行法制管理,将行政依附关系转变为平等人事主体,将国家用人转变为单位用人。再者,还需推行解聘辞聘制度。事业单位能够依据聘用合同辞退职工,职工也可以依据合同条款辞职。上述制度的推行,有利于进一步通畅事业单位人员出口,用人制度也会据此越来越灵活,有利于实现人员的合理进出。

三、改革、创新人事档案管理

1.围绕改革、服务于改革。事业单位在推行全员聘用制度后,人员合理进出不断加快,在人才管理方面也实现了向“社会所有”方式的转变。再有,必须尽快建立与此相对应的人才社会化管理机构,保证人才社会化管理越来越规范。因此,政府人事部门与人才服务机构要明确职责。人才服务机构如果没有得到政府的委托则不能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有的人才服务机构虽然得到了国家部门的委托,但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的资格,因此要在规定时期内达到相关标准。依据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使人事档案做到严肃性与真实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一定依据原则办事。认真分辨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严格审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要排除,禁止他人私自改动、查看、涂改档案材料。人才服务中心对流动人员出示不符合真实情况的人事档案的行为要严厉查处。发现利用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私自制造、出售假人事档案、假学历、假职称、假证明材料的,要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其进行惩罚,根据违法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对人才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积极开展研究,在实践中验证,逐步完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使其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