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个人健康教育范文

个人健康教育全文(5篇)

个人健康教育

第1篇:个人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个人价值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的个人价值

1.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在高校中,辅导员是大学生身心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肩负重大责任,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所以,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拥有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才能够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依据大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思想动态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所以,提高辅导员个人素质非常重要[1]。

2.健全大学生人格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无论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还是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都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引导大学生正视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与判断,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不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也会提高大学生控制情绪、承受压力的能力,使其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调整好心态,不会作出极端行为。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临种种压力与困难,而这些困难与压力会让他们经常陷入纠结与矛盾中,导致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出现。而心理问题与“三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即心理问题能够反映出大学生对待事物的观念,而对待事物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心理问题[2]。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想要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具备识别技能,及时了解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使大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其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教育对象身心发育的规律与特点为基础,通过利用心理学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此促进其全面发展[3]。从表面上来看,两种教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实则不然。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其能够具有正确的观念与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两种教育相互结合,才能使大学生更好的成长。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多采用灌输式方法,当发现学生有问题时,对其进行说教。比如:当发现学生不喜欢与其他同学相处时,辅导员会语言告知多与他人交流的好处等等。但是,现代大学生在成长阶段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生长环境均与过去有显著差异,传统灌输式教育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思想动向,辅导员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并确保方案的针对性[4]。比如:可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大学生通过问题填写,了解其心理出现的异常情况,在了解问题之后,及时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不仅如此,辅导员还可以通过授课的方式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比如: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学生学习更多排解压力的方式和进行自我调节的方式,以此避免不良情绪对其生活、学习的不利影响。

3.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身心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要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生活的地方,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根据学校特色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比如:与心理教育方面的专家沟通,邀请其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6]。除了学校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与学生家长勤沟通,可以建立家长交流群等,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在日后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总之,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辅导员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既要做好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工作,更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贾志平.探究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8(7):120.

第2篇:个人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启示

一、前言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为此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势在必行。西格蒙•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我们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保驾护航。

二、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1.本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也是基础的组成部分,属于潜意识范畴,其生物本能是遗传性的,须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如饥、渴、性,遵循“唯乐原则”。2.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并得到发展起来的,他根据外部需要而行动,由现实支配。除此之外,它处于本我与超我两者之间,对冲动的本我与管制的超我具有缓冲和调节的作用。3.超我:超我是从自我中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最高的水平和人格结构中的理想部分,称道德自我。超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两部分组成,不仅要实现自己的高标准,而且要使自己的行为不受错误的限制。超我为至善至美而奋斗,不为快乐和现实操心,遵循“完美原则”。在正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是协调正常发展的,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心理疾病,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儿童迈入青少年的一个特殊又重要的阶段,此阶段伴随着身心的巨大变化,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1.青少年出现了独立性和性的需要,这两方面的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和社会地位水平形成矛盾,至此,他们各方面的表现不同于儿童,也与成人的心理特点有差异,他们更易于偏离心理平衡状态,却难以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的帮助得到宣泄或解脱。2.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渴望独立的愿望日趋显著,然而独立性的实现遭受到来自内因、外因两方面的阻碍和限制,这使青少年深刻感受到迷惘与束缚,却又不知所措,甚至用其极端的方式进行反抗。3.青少年社会往来日益频繁,社交圈不断扩大,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形成了错误的或是非主流价值观念,致使他们与成人社会格格不入,无所适从,甚至因为交往不当而变得行为退缩,慢慢脱离社会群体,将自己封闭起来,与世人隔绝,也有少数群体误入歧途。假设青少年群体无法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探讨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发现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显著。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1.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弗洛伊德认为,在处理恋父或恋母情结的进程中,儿童会视自己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为学习榜样,认同他们,模仿他们,这样儿童不但获得男性或女性的行为作风,而且还会把父母的道德观念、社会态度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第二自我,即超我。尤其父亲常给孩子一种强烈的、短暂的和突然的刺激,这样能够促进孩子性格中的敢为性、恃强性、创造性的发展,而且父亲使自己性别角色有正确的认识。也有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和改变,构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除了要抚育孩子,更需要用满满的爱心、耐心浇灌孩子。弗洛伊德指出,个体在幸福温暖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将来必会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能爱人、有独立感、责任心的自我实现型人物。因此一个家庭营造出一种有爱的、感情融合的家庭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青少年感受到欢快和安全,也容易接受他人和自己,会将隐藏于心灵深处的紧张和不安通过正常的渠道发泄出来。为此父母应与子女多互动,建立亲密关系,充分发挥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构建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2.构建符合青少年特点的道德观念,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儿童在与环境的交往中,不但发展了“自我”,而且还知道了什么是对的和什么是错的,能够对错误与正确做出判断,这就是人格中的“超我”。该如何发展青少年健康的“超我”,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构建适合青少年特点的道德观念,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人的道德观念,不是先天固有的或者是头脑中自然而然生成的,要经历从无到有、从肤浅到深刻的形成与发展这样一个过程,为此教给青少年的道德知识必须与其心理年龄特征相适应。其次,要注重以青少年实际生活为基础的活动与交往。这样能帮助他们理解和体验来自成人灌输的社会生活的道德观念和基本规范。只有经过这种理解与体验,来自外部传授式输入的观念或规范,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指导他们的实际行动,对他们的行为起到作用。再次,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能力正处在成形时期,可塑性很强。父母和孩子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言行。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扮演着独特的教育角色,因此不仅需要要通过有意识的、直接的、外显的教育活动去教育孩子,还要特别注重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3.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是自我回应本我的驱动、超我的压力以及外在现实的需求等的防御手段和心理措施,从而缓和以及减轻心理紧张,以求得内心平衡,这是潜意识的。在学习和生活中,个体经常会遇到挫折,为了能够适应受挫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缓解焦虑,时常会在不知不觉中用到一些心理防御机制,例如否认、压抑、投射和退行等。大部分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消极的,是对现实的否认或扭曲,虽然能暂时解除内心的不安和痛苦,但并没有解决潜在的心理冲突,相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却可以把具有威胁性的潜在意识冲突转化为可以被接受的社会性行为过程。这样既可以减轻动机冲突或挫折带来的焦虑和困难,又可以让人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境界。那么个体可从两方面入手:第一,面对现实,承认挫折,客观地分析挫折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积极主动去调整和改善原有的行为方式,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挫折,或者是在遇到挫折后总结经验,磨炼意志,树立自信,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挫折和冲突;第二,改造环境,创造条件,克服和改变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如升华作用等。因此有必要帮助青少年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四、总结

本文简要介绍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从中受到启发,将其理论运用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上面,并且提出了三条积极的启示:一是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二是构建适合青少年特点的道德观念,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三是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参考文献:

[1]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里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8(2):19-24.

[2]林菁.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33-137.

[3]刘敏岚,陈会.浅谈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教育的启示[J].理论研究,2011,26(5-6):59-62.

[4]卫萍,许成武,刘燕,郭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2):91-96.

[5]孙娓娓.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153-154.

第3篇:个人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健康人格;中学生;塑造

人格培养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自我完善和继续发展,而中学生正好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开展健康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过去,人们有一种片面的认识,以为青少年人格的形成主要依靠政治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关系不大。事实上,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在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操和性格都会得到陶冶。尤其是语文课,既是基础课,又是主课,所占学时最长,所学内容最广,而且其本身就具备很多人文因素。因此,无论对哪一个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都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具体如下。

一、运用初中语文教材为学生塑造心中榜样

众所周知,我们初中语文教材内容非常生动,涵盖范围较广,不仅有专项的语言文字训练,还有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远大理想,最终达到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精美篇章,很多名篇名家,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够在心中树立起榜样,达到心理教育的作用。例如,在我们语文课文中有一篇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学生从小要有理想、有信念,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还有张之路的《羚羊木雕》,这篇文章会引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在朋友、家人之间有矛盾时,我们应该互相理解、互相体谅,散文作家莫怀戚的《散步》就充分体现了家庭和谐的主旋律;都德的《最后一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对祖国怀有一份敬爱和尊重;周敦颐的《爱莲说》道出了周敦颐老先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情怀。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向这些作者学习,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心理问题,要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毅力,提高学生心灵相互交流,使中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

二、利用学校组织的户外或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把语文基本知识进行了简单传递,还要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多开展集体户外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感受、思考。例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广播体操表演,都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有一些实践课程都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和远方的朋友进行电子邮件或书信的交流,可以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父母、教师进行心对心的交流,可以使父母、老师对自己的做法予以理解和支持。通过以上的种种方法就可以改善中学生很多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能够形成健康人格。

三、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课堂生动有趣

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进行人格健康教育,教师自己是否具有健康的人格就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具备健康人格,那又如何教育自己的学生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示范带头作用。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人格健全与否,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上限,长期受到好的熏陶,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习惯,终身受益。

四、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自觉地树立健康的人格

综合性学习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新课题、新内容,它不仅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自封性,还能够及时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走进科学,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是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探究的重要路径。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把我们的每节语文课都与自然联系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诙谐。中学生由语文课堂走入生活,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世界。走进你、我、他,走到了课堂外、学校外的多彩世界,走进了各自的心灵世界,这对于中学生来讲,能够使他们理性地认识自己、善待自己、关爱他人,增进与同学、教师、家长之间的感情。前苏联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学家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我们教师都知道,语文课本中包含着很多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里面有很多爱国的优美篇章,有激情的、有励志的,还有批判善与恶、丑与美的,更有教如何做人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文时,还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的有利条件,使高尚的情操、道德思想能通过我们语文教学驻进学生的心灵,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中学生能够认识社会、走进社会,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人格。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立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7).

[2]冯喜国.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塑造[J].西北职教,2008(6).

第4篇:个人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学生健康人格;培养

中职教育不仅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教育,而且还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专业,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在中职语文的教学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关联分析

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教育。而人格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并在这一过程中为之施加积极地影响,从而更好地对其性格和气质以及情操与品格等带来影响,从而更好地对学生性格和气质的塑造与品格和情操的培养施加积极地影响,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对学生的一生带来积极地影响。而就中职生而言,由于其正处于青春期,作为人生成长关键的阶段,对于学生品行与人格的养成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一时期往往又是学生矛盾的时期,不仅想要自立,有难以离开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有着一定的自觉性,但是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中职语文又作为整个中职家偶偶的主要内容,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对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中有着十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有中职语文教学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对于人格培养具有较强的递进作用。尤其是中职教育中,能有效的将其在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方面的功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1]。

2.中职教育工作中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必要性分析

中职生往往是高考落榜生,由于社会上对此类学生的定义往往倾向于“不学无术”,对其的偏见较多,即便是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大,很多中职生上学不仅不需要缴纳学会,而且国家还有生活费方面的补贴,这也是增加中职生的举措,所以中职生的生源较为复杂,生源不同,学生的各自基础情况也不同,唯独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最小,但是往往就会因此而缺乏对其的正确认识,使得其在自控能力上较差,难以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道德素质上也经常出现自我放松的情况,“三观”的形成缺乏正确认知,这主要是因为中职生大都在青少年阶段,不仅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阶段,而且还是学生的叛逆期,所以在这一阶段,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家长、教师和社会来对其合理而又正确引导,致力于学生良好健康人格的培养,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但是在这一阶段,由于良好的学习氛围缺乏,加上对的健康人格地引导教育不足,将可能导致学生在整个成长中形成诸多缺陷,最终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中职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强烈的必要性。

3.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优势分析

在新课标下的中职语文必须切实注重学生爱国注意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并给出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地培养,促进其良好审美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地培养,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实现学生良好得到情操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养成,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而语文教学则在这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优势,不仅能促进知识的传授和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能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采取疏导和情感培养以及思想灌输与模范带头方式,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的教育、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养成,并将其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就能让学生学习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与熏陶下,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健康人格地养成。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具有诸多的优势[2]。

4.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对策

为更好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需要在这一工作中切实注重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开展。

4.1通过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情感熏陶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因为语文教学实际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不仅是实施知识教学的过程,而且还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和情感熏陶的过程。更是语文教育的特色所在。情感在整个教学中不仅是主线,更是灵魂所在,对于学生养成健康人格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在学生学习中有着催化剂的作用,能给学生性格与习惯的养成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新课改下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内容十分丰富,且积极正面,这就给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情感教育过程中,应切实加强教材的利用,利用教材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教育和培养,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正确树立三观。中职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首先需要结合教材课文中的有关线索,对作家的作品进行适当地补充,并通过创设的良好情境来诱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鼎湖山听泉》一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对作者的《落花枝头》的欣赏来补充,并结合作者在表达泉水声音时,掌握作者思考人生哲理的主题,但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人生和自然思考的情感,增加其更加真挚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可以将描写泉水声音的有关语句选出来,并配上相应的乐曲,将多样化的游记体散文的自然气氛引入教室之中,促进学生的情感诱发。其次是要学会从教材中注重有关情感因素的挖掘,将课文的情感因素增强;最后是紧密结合学生就业的需要,在应用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应用文来激发情感,比如《感谢信》,就是常见的应用文文体之一,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用文字来表达感激之情。

4.2通过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在利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时,其重点和核心就是晓之以理,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时,其重点和核心则是动之以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很多文学作品,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而且有着细腻的情感表达,所以给实施审美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审美教育主要是采取形象化的展示和意境来引导,结合教学的内容,针对性的创设情境,采取范文阅读、高声朗诵、解析意境和排练课本剧以及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课文、品味课文,对作者丰富而又细腻和深刻的思想情感进行充分地理解,帮助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学会辨识假、恶、丑,才能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成对美的标准,促进健康人格的塑造。

4.3通过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强化自我教育的开展,主要是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地评价,不仅自信向上,而且还能扬长避短,正确地认知自我与调节自我。这是因为学生大都希望通过自我了解、认知、发展,所以这一过程中会形成程度不同的自我角色,而学生自身已经具有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在未来发展中也有着自己初步设想,形成自我强烈的愿望,所以在中职语文的人格教育中强化自我教育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不仅有着细腻的情感,而且在选材上较为合理,有着丰富的情感,给教学提供巨大的发展平台,教材中的人物往往具有伟大品格和高尚情操,这也给人格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以教师在自我教育中需要引导学生学生从语文素材中体验人格魅力,模仿优秀品格,并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充分认知自我和评价自我,做到自尊自爱和自立自强,并且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观点,积极向上地进行自我改造,致力于正确人生目标的梳理,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人格[3]。

5.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我们必须切实注重对其实施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自我教育,发挥中职语文课堂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叶会墩.立足三维目标,塑造健康人格———中职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浅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36):171.

[2]朱千红.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学周刊,2017(07):23-24.

第5篇:个人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吸毒人群;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

本组实验中入组40例吸毒人群,研究课题是吸毒人群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研究所随机选择40例吸毒人群,时间2018年7月初~2019年6月底,回顾性分析,均知情同意,男女比例是30∶10,年龄23~58岁,中位年龄26.5岁。

1.2方法

均开展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吸毒人群一般情况,涉及性行为、吸毒行为、艾滋病相关行为、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等,调查时间是教育前、教育后。医护人员应经过培训,为2~4名吸毒人群实施个体化、面对面健康教育,共计2次教育,间隔时间1~3天,围绕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包括预防措施,应根据吸毒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讲解,耐心回答问题[1-3]。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综合分析了入组吸毒人群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x2检验,计算数据过程中使用SPSS19.0软件,表示方式分别是(x±s)、百分率(%),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结果

教育后对比教育前,艾滋病知识得分情况、对艾滋病态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目前普通人群众中艾滋病感染率日渐增高,而吸毒人群是感染高危人群之一,态度、知识及行为均可对艾滋病流行及传播造成一定影响。对于吸毒人群来说,隐蔽性较高,如何开展健康教育,保证教育有效性,是临床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4-6]。分析得出,吸毒人群开展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可行性较高,在教育过程中,护士可利用录像、宣传资料等办法,短期教育吸毒人群,内容涉及艾滋病传播及预防、干预等,提高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从根本上,将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防治态度转变,利用面对面健康宣教[7],秉持个体化教育理念,对吸毒人群态度及行为进行有效改善。相关性文献报道,对于吸毒人群来说,存在健康问题,应利用具体指导,促使吸毒人群采纳建议,促使吸毒人群对自身不健康行为进行积极改变,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可实现以上目的,利用面对面教育,可促使吸毒人群半年内操守率明显上升[8],在过去治疗过程中,吸毒人群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等大众传播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不够个体化,医护人员未能直接提供相关指导及教育[9],因此,本组探究中,医护人员经过培训后,应联系吸毒人群实际,开展面对面个体化教育,有效可行,可促使吸毒人群了解艾滋病知识程度大大提高,在下降HIV感染率方面,效果显著[10-12]。本组实验得出:教育后对比教育前,艾滋病知识得分情况、对艾滋病态度均明显提高。综上数据得出,吸毒人群开展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得分情况、对艾滋病态度,值得临床推荐。后续探讨中,应将选取研究对象的数量增加,进一步增加本组研究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冰林.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家庭照顾者个体化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效果评价[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7.

[2]宋艳慧.个性化健康宣教提升艾滋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应用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5):57-59.

[3]韦玮.基于QQ群健康教育在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1):284-286.

[4]陈凯梅.观察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0):193-194.

[5]胡帆.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患者依从性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9):103-104.

[6]何梅.健康教育在结核、艾滋病及乙肝等传染病中预防控制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9,38(6):49-51.

[7]林青.社区艾滋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3):145+147.

[8]洪艳群,陈益芹.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社区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内科,2013,8(2):216-217.

[9]万巧琴,李湘萍,肖顺贞,等.吸毒人群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81-782+789.

[10]覃琼芬.个体化健康教育在住院艾滋病病人中的应用[J].蛇志,2006,18(3):250-251.

[11]吴尊友.中国特色的艾滋病防治策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8):885-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