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工程管理审计范文

工程管理审计全文(5篇)

工程管理审计

第1篇:工程管理审计范文

【关键词】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国家每年为农业投入大量资金,涉农部门和单位的建设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对建设工程开展全过程的管理审计,是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一项主要职责。在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起一套适合农业特点的建设工程管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因此,系统研究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当前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建设工程各阶段审计重点,提出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推进路径,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展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必要性,目前开展建设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更好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推进路径,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特点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由原来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考核,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也为全国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概述

(一)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概念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对建设工程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的确认和评价活动。管理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综合了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经济效益审计等多种审计类型。

(二)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发展演变过程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演变形成的,审计部门刚开始开展的是竣工结算审计,是一种事后审计,即使发现问题也不可能将工程推倒重来;后来,审计部门逐渐意识到需要对工程建设开展内部控制评审,将事后审计演变成事中审计,审计阶段也发展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强调的是边审边改,当时对工程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再后来,审计部门将管理的理念引入到工程审计中,发展到目前要求对建设工程开展全过程的管理审计,将事中审计提前到事前审计,进一步提高了审计的参与度,更好发挥了审计作用。

二、开展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一)内部审计职能发展的要求随着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从原来的查错防弊,逐步发展到内部控制评审、经济效益审计,直到现在流行的管理审计,对农业建设工程开展管理审计,克服了事后审计不可逆的缺点,强调是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审计,更加注重农业建设工程事前投资预算的评估、事中施工管理的跟踪、事后的绩效评价,不仅要发现农业建设工程执行过程中财务管理问题,而且要对农业建设工程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绩效评价,体现着向管理要效益的思想,是现阶段内部审计中比较先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审计类型。

(二)政府预算管理的要求农业资金预算作为财政预算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预算即决算”的刚性约束。为了克服以前农业建设工程经常大幅度超出预算控制、达不到绩效目标的乱象,需要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评价,从内部审计角度看,就更加需要加强对农业建设工程的管理审计,随时监督预算的执行,以确保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农业单位自身管理的要求农业单位决策层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随时掌握农业建设工程全部情况,以便完善治理、预防腐败,而工程管理部门给决策层的汇报往往只说好的,不说差的,这就需要一个独立客观的机构对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向决策层传递客观、真实的信息,这正是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所在。要想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客观、可靠的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农业建设工程开展全过程的管理审计。

(四)农业建设工程自身管理需要农业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在投资决策、工程实施、竣工验收阶段,都需要聘请外部专业机构为工程建设服务,外部机构服务质量的好坏,也需要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个外部机构时刻提醒自己预算控制、资金安全、廉洁自律,确保即实现工程目标,又确保人员自身安全,这一目标也需要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来实现。

三、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对内部审计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虽然各单位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但是相对于农业部门来说,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内部审计在单位中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弱势部门。有的单位还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和纪检部门合并一个部门,任务紧急时,审计人员往往被抽调进行别的工作,充足的审计时间无法保证;有的和财务部门在一起,审计的独立性不强;有的单位对内部审计的理解有偏差,在配合审计工作时不积极;有的单位的领导主动过问审计工作力度不够,未健全内部审计、纪检监察、国有资产、财务的联动机制,导致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没能达到审计应有的效果。这些现象都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缺乏建设工程审计专业人才由于农业建设项目的特殊性,不仅报建程序复杂,隐蔽工程繁多,专业性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还需具备基本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从目前来看,农业部门审计人员大部分都会计审计专业,缺少建设工程专业方面的审计人员,而既懂审计又熟悉工程建设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审计人员对基建工程项目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在审计时往往演变成财务收支审计,影响了审计的效果。

(三)审计人员过度依赖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有时过度依赖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结算审核单位,提交的审计资料中有监理单位签字的地方就会有所松懈,甚至不认真核对该资料的内容是否真实有效,当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存在勾结时,审计人员很难察觉。当第三方结算审核单位提交了的竣工结算审核报告,就认为该建设工程项目符合程序,而没有对竣工结算审核报告用专业软件再次验证和核对。

(四)缺乏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全过程监督和跟踪审计由于人员配置不足或者审计人员缺乏建设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审计过程中过度重视竣工结算审计等原因,导致审计人员对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和跟踪审计做的比较少,特别是对隐蔽工程的审计和投资前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控制价审计开展的少之又少,未能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

四、改进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推进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管理审计环境各级领导要重视支持内部审计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为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开展营造一个和谐的外部审计环境。一是多宣传内部审计,让各级领导转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从被动接受审计到主动要求审计;二是要为内部审计开展工作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三是对重大审计项目,领导亲自组织研究,协调各种关系,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四是要为内部审计建立完善的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五是落实各部门的管理责任,建立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各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审计问题的整改和责任落实,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和预防功能。

(二)强化宏观审计理念,推行全过程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在开展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过程中,要适应时展要求,推行全过程管理审计,将建设工程的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业务和管理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多做审计应做的事,在最能产生效果的阶段做事,做产生效益最大的事项。如从事后审计变成事中控制和事前预防,多做建设工程投资风险评价和实施过程中预算控制,加强建设工程的绩效评价,确保“预算即决算”的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合理确定各阶段管理审计的重点内容1、项目决策阶段。主要审计项目立项是否按照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有无经过专业论证,是否通过投资评审环节;内部控制制度和环节是否存在风险点。2、项目开工建设前期阶段。(1)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等文件和批复是否齐全,程序是否合规,确定的建设规模、内容、标准和投资规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规范。(2)项目规划、环评、消防、设计、施工许可等建设手续是否齐全,各种规费是否按规定及时缴纳,减、免、缓缴的手续是否完善并符合有关规定。(3)项目勘察设计是否符合有关规范、标准,勘察设计内容有无漏项,有无勘察设计失误、设计不合理等造成潜在损失浪费的问题。(4)招投标的程序是否合法,有无随意变更或违反评标办法、任意肢解标段、变更中标人和中标内容等问题。与项目各相关单位是否依法订立合同,与招标文件和投标承诺是否一致。(5)建设资金的来源是否合规并落实,资金的使用安排能否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筹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债务负担过重影响投资效益的问题。3、建设实施阶段。(1)各参建单位是否严格履行合同,有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如有变更、增补、转让或终止,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2)执行概算是否严格,有无擅自改变批复建设内容、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概算外投资、超概算支出等问题。(3)是否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签证变更、质量验收、设备材料管理、资金和财务管理等各项内控制度,是否细化、有效并得到贯彻落实。(4)审查清单范围内工程施工的用材、方法、工序是否符合施工方案、图纸、规范及清单工作内容的要求,有无多报用量、多计消耗、以次充好等问题,加强对规格、型号发生变更的设备材料的价格审计;设计变更手续和变更内容是否真实、合规和必要,变更部分造价、清单漏项造价确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5)审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是否有效履行了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责,工程质量是否存在缺陷,有无造成重大的损失浪费。(6)建设资金是否按计划及时到位,与投资进度相衔接,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截留、滞留、转移、挪用资金的行为,有无虚列和挤占成本,超标准列支有关费用。(7)建设工程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利于建设项目的管理及竣工决算的需要,利息收入和工程结余的来源、分配和使用是否真实合法,有无截留、隐匿收入和设立账外账等问题4、项目建设结算审核阶段。施工单位是否及时编制工程结算资料,内部审计部门是否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对结算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并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结算审计工作。5、竣工决算及验收交接阶段。审查竣工决算编制工作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交付使用财产是否真实、完整,符合交付条件,移交手续是否齐全、合规;审查基建结余资金的真实性,有无隐瞒、转移、挪用、隐匿结余资金等问题;审查竣工决算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是否按照预先的协议约定,对完工后建设工程进行了分配等。

(四)建立适合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特点的指标评价体系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在选取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评价指标时,应考虑建设工程自身的特点,同时要遵守客观性、全面性、简单易操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和动态评价5项原则。2、管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将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审计指标体系设置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运营阶段三个一级指标,项目立项规范性等19个二级指标,项目立项条件的合理性等42个三级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设置每个指标的权重。具体见下表:三级指标中涉及公式计算的如下:项目信息决策公开性=(公众实际获取的信息/公众需要获取的信息)*100%;应招标未招标率=(应招标未招标采购行为的数量/应招标采购行为的数量)*100%;违规招标率=(违规招标采购行为的数量/实际招标采购行为的数量)*100%;概(预)算执行率=(项目竣工决算金额/项目批复概算金额)*100%;资金运用率=(实际用于项目的资金/实际到位资金)*100%;违规资金率=(违规使用的资金/实际用于项目的资金)*100%;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计划到位资金)*100%;工期提前率=(1-实际完成工期/计划工期)*100%;项目完工率=(实际完成的单位工程数/计划完成的单位工程数)*100%;合同完成率=(合同实际完成数量/合同计划完成数量)*100%;非正常合同变更率=(非正常合同变更量/合同工作量)*100%;资金闲置率=(闲置的资金/到位的资金总量)*100%;工程造价审减率=(工程审计审减金额/工程送审金额)*100%;单位投资就业人数=(与项目相关的新增就业人数/项目总投资)*100%;人均消费支出=(项目投产后人均消费品支出-项目投产前人均消费品支出)/项目投产前人均消费品支出*100%;绿化率=(绿化植物垂直投影面积/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100%;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数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的净现金流量)项目服务能力=(项目实际服务能力/项目计划服务能力)*100%。3、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总体评价得分计算。在计算总体得分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一定数量的专家评分表,由专家对每项指标进行赋分,并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分别设计20%-100%五个档次,20%为完全不适合,40%为不适合,60%为一般,80%为适合,100%为非常适合。以收回的有效的专家评分表中每一项指标不同档次段的专家人数和专家总人数的比率乘以该分值段对的档次系数,作为此档次的权重,每个指标所有档次权重的总和为该指标的权重,二级指标的权重是对应每类三级指标的权值之和,以此类推确定一级指标的权值。该工程所有指标权值之和就是该工程的最终得分。最终得分对应的工程管理审计评价档次为40分以下为完全不合格,40-60分为不合格,60-80分为一般,80-90分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

(五)加强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于结果的运用,对审计结果较好的,应予以表扬或继续支持。对审计发现问题、达不到预期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应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管理责任,今后不再审批新建农业工程建设项目。

(六)打造高素质的内审队伍要加大审计人员培训力度,及时参加后续教育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从宏观层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的内审人员队伍。鼓励内审开展课题研究破解工作难题,以理论成果指导工作实践,以成果转化推进工作创新。 总之,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已成为农业部门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紧密围绕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农业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提高农业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赛珺.上海师范大学《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敬芸仪,李维军,吴虹.四川农业大学《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之“难”及解“难”途径分析》.

第2篇:工程管理审计范文

关键词:高校建设,管理审计,审计质量

1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内涵诠释

高校建设工程普遍具有周期长、环节繁多、涉及专业多等特点,所以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大,容易造成经济损失。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新时期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工程审计转型的一次有益尝试和变革。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相关技术经济标准和管理规范,对建设工程的建设活动、经济活动以及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确定其有关经济资料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以及相关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并最终形成审查和评价结论的过程。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在合理控制建设投资、完善建设工程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资源绩效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2当前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面临的问题

综合目前各高校的审计业务开展情况来看,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存在着经验少、领域广、周期长、法规少、理论研究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2.1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程序规范相对匮乏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的建设工程审计只覆盖到了竣工结算,虽然称作“审计”,但实际工作仅仅为“审价”。2016年12月,《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见》(教财[2016]11号)文件出台,对高校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提出了初步指导意见。但是通过对各高校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高校几乎没有,大部分高校的建设工程审计业务工作还停留在造价审核的阶段,这种造价审核的工作核心在于“审查”,而没有“评价”。此外,用于指导审计人员开展管理审计工作的相关法规、业务指南和规范指引也比较匮乏,没有可以借鉴和推广的实践经验和模式,这都成为了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业务的“瓶颈”。

2.2审计定位容易偏离

《审计法》规定,高校审计部门的定位是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即审计部门独立行使法定权利,保持其独立性,不受其他人和其他部门的干涉。在建设工程审计作业过程中,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审计人员可能会在主动或被动的条件下行使了处理或管理权,又或者无法正确履行好“监察者”“督促者”的职责,致使审计工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

2.3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存在短板

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技能都有极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勘察设计、施工管理、造价管理及财务核算等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分析查证、撰写表述等综合业务能力。然而,目前很多工程审计人员,在造价审核方面还比较专业,但是在其他综合能力方面多有欠缺,还不能适应和满足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从而制约了工程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

3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内容

《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见》(教财[2016]11号)文件中指出,在建设工程管理审计中,要突出内部控制审计、造价审计、招标审计、付款审计等重点。具体内容如下:内部控制审计:定期对建设工程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建设工程归口管理情况、管理岗位设置与职责情况、建设工程各阶段履行基本程序、执行有关政策等业务管理情况、预算和付款控制等财务管理情况。造价审计:对建设工程各阶段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重点关注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洽商变更估价、竣工结算等。内容包括:1)设计变更的审批程序和控制管理审核情况;2)审核工程监理单位及人员的资质和履行职责情况;3)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单造价审核成果的真实性;4)审核工程估算、概算、施工图预算、结算、决算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招标审计:对建设工程各类招标文件、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重点关注招标范围的全面性、招标文件的完整性、招投标文件与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的一致性。内容包括:1)审核招标主体资格和审批手续;2)审核招标申请文件资料;3)审核招标方式;4)审核招标程序;5)审核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招标答疑;6)审核招标清单及拦标价;7)审核投标人资格;8)审核中标人和未中标人的全部投标文件;9)审核开标工作;10)审核评标工作;11)审核定标工作;12)审核中标价格;13)审核中标合同金额;14)审核投标程序;15)审核合同情况。付款审计:依照合同和项目进展对建设资金拨付进行审计。内容包括:1)审核合同签订程序和依据,是否按招标文件与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有关承诺签订合同;2)审核合同双方主体资格是否合法;3)审核工程合同文本是否规范;4)审核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合法、完整、严密;5)审核合同中有关工程造价结算原则是否明确;6)审核工程款支付的依据和审批手续是否完整、规范。

4管理审计实施

为了推进审计工作转型,适应新常态新形势的要求,将内部审计的职能从“监督型”转向“监督与服务并重型”,助推学校价值提升,笔者所在的单位探索性地开展了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该项目位于某大学内,项目占地面积:14698m2,总建筑面积14986m2,框架结构,地上5层为图书馆,地下1层为地下车库。具体实施工作如下。

4.1明确定位、立足实际,确定管理审计内容与重点

为使审计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此次管理审计的需求,紧扣内部控制、造价、招标、付款重要风险领域,扎实筑牢第三道防线。内部控制方面:考虑到该项目已由教育部发函批准建设,因此将审计重点放在管理程序是否符合学校及建设管理部门的制度规定,各层级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有不作为及越权行为。造价方面:考虑到该项目结算审核已完成,故将本次管理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审核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单是否合理、真实,是否存在超出合同范围及内容的项目计入本工程造价的问题。招标方面:重点审核招标文件范围是否全面、完整,投标文件是否响应招标文件要求,合同签订的内容是否与招标文件和中标单位投标承诺实质性内容一致。付款方面:重点审核工程款支付是否按合同约定时间节点、金额支付,支付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存在超付工程进度款的现象。

4.2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协同组建审计组,夯实工作基础

为有序、优质、高效开展审计工作,在项目正式实施前,审计处邀请所有在库造价咨询公司制定审计实施方案,通过方案比选,选定了一家具有较高专业胜任能力的造价咨询公司承担此次工程管理审计工作。同时,审计处内部指定一名项目负责人,组建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并重的审计组。审计组在项目实施前,详细了解了项目基本情况,广泛收集了相关法律法规,精心制定了《某大学管理审计实施方案》,为后续的审计流程确定、审计表格设计、审计项目实施以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和归类奠定了基础。

4.3完善流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更高效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客观、准确地做出审计评价,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组主要采用调查表法及审计调查法开展审计工作。如编制《图书馆工程内部控制审计、招标审计、造价审计、付款审计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图书馆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审计问询函》《图书馆工程内部控制审计、招标审计、造价审计、付款审计评价表》等,通过审阅各种资料文件、现场核对、向有关单位查询等,完善表格内容。通过填写以上表格,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全过程轨迹,便于审计人员对收集到的证据加以分析、鉴定和汇总,为编制审计底稿和撰写审计报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到了过程有记录、内容有依据、结果有报告。

4.4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实现人力和信息共享,把控审计质量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处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审计工作情况,复核咨询机构提交的审计结果,聚焦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处领导、室主任、项目负责人通过召开“列提纲”“定基调”“改细节”三阶段项目汇报会,结合审计实施方案及相关证据,始终遵循“评价什么、审计什么”的原则,重点研究审计工作的整体框架、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评价及审计建议,坚持审深审透,同时保证问题分类合理、审计评价准确、审计建议可行。此次管理审计工作,共发现问题13条,其中内部控制方面发现问题5条,招标方面发现问题6条,造价方面发现问题2条,提出了审计建议5条,审计建议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4.5持续跟踪,注重整改落实,切实将审计成果用到实处

在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后,审计组积极跟进整改落实情况,切实发挥以审促改、以审促建作用,督促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项目管理部门认真研究审计报告,并以此为契机,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管理、合同管理、设计质量管理、强化制度执行,审计整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树立了“防范胜于查处,监督寓于服务”的审计形象,实现了加强风险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提高资源绩效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石桥,王会金.管理审计方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敏德.N+1内外结合跟踪审计模式的应用与实践[J].建筑经济,2019,40(1):26-29.

[3]中建三局审计部.深化改革,推进转型,持续打造增值型内部审计[J].湖北内部审计,2017,4(99):7-9.

第3篇:工程管理审计范文

关键词:高校;工程管理;审计增值

一、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发展及必要性

随着内部审计理论的发展以及新时期对内部审计的新要求,内部审计从传统的监督和评价模式,逐渐向包含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内,并增加咨询和建议功能的管理审计方向发展。因而工程审计也必然向管理审计的方向发展。2016年《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见》,对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并明确了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指对建设工程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的确认和评价活动。强调新形势下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应更加注重绩效,突出审计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创新审计机制,实现促进完善内部控制、促进落实管理责任、促进提高资源绩效的目标。

二、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1.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够

工程项目涉及的专业复杂多样,不同的项目技术特征差别很大,相应的工程审计也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有工程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配备相当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但是,有的高校在配备审计人员时,侧重要求具备财会知识,造成了审计人员对建设工程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导致了审计风险加大。

2.业务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

业务部门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设置不合理、存在漏洞,或者虽有制度但项目负责人对制度了解不够透彻,开展业务时并没有按照部门规章制度和学校规章制度去执行,而且业务部门并没有对职工开展制度学习培训,导致员工轮岗时对相关规章制度不熟悉,造成工程项目开展不顺利,甚至经常出现施工过程变更签证资料后补的情况,最终导致工程管理质量差,增加了工程管理审计的难度。

3.审计模式单一,存在局限性

目前,大多数学校审计部门虽说将审计关口前移,由建设工程项目结算审计推前到预算审计,但是仅仅关注预算审计及结算审计是远远不够的,建设工程项目开展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风险,审计关注预算、结算核减会导致建设工程项目的审计并不是覆盖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导致了工程管理审计的局限性。

4.审计工作被动,主观能动性不足

审计部门对工程项目合同审核、施工阶段、项目验收等环节的审计中,业务部门常常将审计部门当作是推进项目实施的主导,习惯等审计部门签署意见后才将项目推进下去,这导致了审计部门无法公平、公正地实施监督、评价、建议职能,而业务部门也因此缺少对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化考量。

三、创新审计模式,实现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增值效果

为了使内审部门公平、公正、客观地发挥审计的监督、评价、建议职能,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工程项目,实现项目增值,拟从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方面;事前审计(招标控制价审计)、事中审计(变更签证审计)、事后审计(结算审计)方面;创新审计模式等四个方面研究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增值意义。

1.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完善审计人员配置,加强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招聘工程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并且需具备一定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在进行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时能够凭自身经验应对复杂的工程项目审计,能高效率履行审计职能。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在建设工程管理审计中,应突出审计服务职能的作用。其目的是为学校的工程项目提供服务,并提升学校的价值。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使业务部门科学、客观地进行决策,规避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达到增值的目的。首先,对学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明确审计职能。除了监督和评价外,还应突出服务职能,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推动业务部门建立和完善工程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审计部门采用常规审计、专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模式,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关注重点领域和典型问题,最后提出审计建议,实现审计增值。

3.实施动态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1)事前审计,根据学校建设需要,加大工程项目前期立项、招标审计监督力度。对于不符合建设程序、校园规划和资料要求的项目,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并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调整及完善。在招标控制价审核阶段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必要时与业务部门及设计单位勘察施工现场,寻求对设计图纸的优化,节省不必要的投资,关注预算编制是否准确,是否根据设计图纸编制清单内容,是否有高套或者错套定额子目等。(2)事中审计,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及签注,是影响工程项目造价的主要因素,审计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项目的变更及签证,督促业务部门做好变更签证手续的审批及资料备案,严禁出现先施工后补办变更签证手续的现象。同时,严格把控隐蔽工程施工质量,在隐蔽工程施工时会同业务部门、监理单位共同对隐蔽工程采取旁站、现场拍照等方式进行管理、监督,确保工程项目按图施工,减少结算时与施工单位的争议。(3)事后审计,根据合同、招投标文件、图纸、变更签证、结算书等文件资料,对工程项目进行校内竣工验收及竣工结算审计,主要关注工期是否有延误、工程量是否准确,清单综合单价有无高套价等。

4.推动风险管理导向的审计模式

注重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包括项目审批、预算审核、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过程管理、竣工验收和结算审核等。对超过一定金额的工程建设项目,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建立工程风险点初始清单,进行风险归集和分类,编制工程风险的清单,对工程建设各阶段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产生的后果、影响的范围和可能发生的时间等进行风险估计、进行风险评价,查找出工程建设项目中每一个薄弱环节,找出典型的问题并做成台账,最后针对识别的风险点对业务主管部门提出审计建议,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审计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学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审计模式、只注重预算核减、结算核减的局限性弊端,可以从建设项目的所有方面去考虑问题,对风险进行防范,在每个环节能够介入审计调查,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每个阶段的管理提出建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效率,节约建设成本,并促进学校和有关管理部门加强风险预防和控制意识,从而达到审计增值的效果。

四、结语

要达到高校建设工程审计增值效果,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全面过硬的综合素质,还需掌握科学的审计方法,清晰自身定位和职责范围。除了注重做好“规定动作”外,还要开拓对“自选动作”的思考,创新审计模式,提高审计的效率,做好监督、评价及建议的职能,推动学校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履行审计职能职责、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提供保障,以促进高校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价值。

参考文献

1.印捷欧.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初探.建设管理,2012(09).

2.张蓉辉.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模式创新的思考.会计之友,2010(11).

第4篇:工程管理审计范文

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指对建设工程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的确认和评价活动。该定义囊括了三个要点,即管理审计的对象、目标及方法。管理审计对象是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目标是合法、合规、合理,管理审计的方法是对建设工程业务活动等过程进行确认和评价。周和生在《建设项目管理审计》一书中将管理审计定义为“审计部门依据国家及部门制定的规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运用现代管理审计思想、技术和方法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技术经济活动等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发表审计意见,从而促进项目各参建部门各司其职,共同规范管理,控制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审计业务活动”。通过对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概念的理解不难发现,随着今后高校开展建设工程审计涉及的审计覆盖面和深度不断加大,管理审计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审计方式。

二、高校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义

1.响应上级号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水平增长,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为坚持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国家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大的变革。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文件中提出要“着眼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强化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2016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见》,要求各直属高校加强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工作。为此,高校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积极响应国家及上级部门意见精神的号召,进一步提升高校基本建设工程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

2.实际工作需要

鉴于审计人员是以独立的身份和视角对被审计单位及事项进行监督和评价,并不参与到具体的工程管理实施工作,审计人员有时会被视为一个“双手叉腰站着指挥”的形象,致使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误解。当前高校工程审计工作存在着两种情形,一种是审计部门较为强势,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事项均依照审计单位意见执行,导致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对自己本职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对审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存在“依赖”心理,出现了“凡事找审计”的心态;另外一种是被审计单位较为强势,不严格履行工程管理过程中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未设置有效的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管理流于形式,审计部门职能极度弱化。开展工程审计适宜的做法应该是:在高校及各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情形下,针对被审计单位及审计事项,从由审计发现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转变为被审计单位依据内控制度和相关管理办法对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行整改,审计部门则回归本职工作,主要负责监督、评价。结合当前高校开展工程审计工作的现状,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创举,是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职能的外在表现形式,从根本上有利于高校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监督,能切实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从以往的“他控”变为“自控”,强化被审计单位的自我管控意识。

三、关于开展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工作的建议

1.努力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实施环境

领导重视是内部审计开展的前提条件,内审机构是在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为此开展内审工作离不开单位负责人的重视和支持。首先应积极营造审计工作氛围和设置正确的宣传导向,使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适当拔高或突出审计工作定位,校领导班子应组织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另外,应加强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扭转被审计单位的观念,使被审计单位认识到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效益、维护学校利益,这样才能避免审计人员孤军奋战,使审计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相关制度

内部控制是为了维护单位利益以及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从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及方法。学校层面和下属各部门均应建立内控体系,制定部门管理制度,各部门在进行业务操作时可对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自我检查评价,自我纠正,而不是出现问题等待审计部门介入后进行纠正处理;就建设工程而言,如工程项目立项阶段,学校层面必须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办法;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学校招投标部门应严格参照国家招投标相关法规执行,并设置国家公开招标限额下的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从而规范限额下的工程项目招标工作;审计部门依据国家及部门相关法规及内控制度要求进行审计,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做出审计结论,纪委及组织部门则参考审计结论对被审计单位及个人做出适当评价,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提升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水平

目前,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涉及到三类人员:内部审计人员、被审计人员、中介机构工作人员。从开展审计工作的主体而言,主要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以及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的执业能力建设。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着重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沉下身子到现场、到具体的审计事项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内部职称评聘及岗位晋升上应对审计人员予以适当倾斜,避免出现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瞻前顾后,担心遭受被审计单位或相关人员的“打击报复”。对中介机构工作人员而言,要求中介机构应具备较高的服务质量水平且公司内部应具备完善的管理机制,做到执业人员自觉维护和遵守相关从业准则,降低审计风险。

4.突出并抓牢建设工程管理审计重点

第5篇:工程管理审计范文

一、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和实践工作者们都在不断地研究、探索和总结。孙裕金,黄懿(2016)通过了解维修工程项目合同的类型及合同管理内容,探索目前维修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对策,并结合SZ学院维修工程项目合同,具体分析探讨,提出强化合同权威地位,完善高校维修合同管理,以促进高校维修工程的规范发展。陆荣臻(2018)通过现状分析及样本统计,归纳目前高校维修中存在的困难和薄弱点、从提高维修工程质量上着手,在制度落实、人员培训、保障机制及引入第三方机构等方面进行强化,提高高校维修工程的质量。酒雪洋(2019)通过分析高校维修工程委托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慎重选择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及其审计人员,采取激励机制,并应加强审计流程监控,建立行之有效的委托审计单位工作质量评价提升体系,以此降低委托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研究者们大多以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中的某方面或某阶段的管理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管理的方法或观点。着眼于如何完善整个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体系,促进高校治理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将从内部审计的视觉进行研究以促进完善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体系。《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2018年第11号)(以下简称《规定》)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和各级国家审计机关根据这一规定都修订了相关的制度。上述规定和制度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了广大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规定》中重新定义了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不再是单纯的“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实现经济目标。”鉴于目前高校维修改造工程审计主要为工程结算审计,审计的目标主要还是促进经济管理,实现经济目标,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理清目前高校维修改造工程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实现内部审计目标适应新时代要求,促进管理的关键。

二、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现状

大多数高校将维修改造工程分为两类进行管理:一类是大型维修改造工程,此类工程具有工程造价较高、计划性较强的特点,如:年度毕业生寝室维修、翻新工程,会议室改多媒体教室等;另一类是日常维修工程,此类工程具有计划性不强、单个项目规模小、造价低,但发生频率高,年累计总支出大等特点,如:图书馆楼地面局部地板砖修补、厕所蹲便器更换或爆管抢修等应急、抢险工程。据文献检索及工作实践总结,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目前主要存在制度不完善、流程不合理、权责不明、计划不周全、管理不到位等风险,具体如下:

1.权责不明,管理流程不清晰。如无设计变更、签证制度,办事流程不明晰,施工中遇到变化不知如何处理,大事小事开会解决,议而不决,导致工期延误等结果。

2.工程计划缺乏全局观念,整体规划管理意识缺乏。如学生公寓改造工程吊顶改造完工后,进行电力线路改造安装桥架施工则需将吊顶拆除后恢复,造成重复施工,增加了工程费用支出。

3.工程资料日常管理混乱。如施工图出现多个版本,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不一致等。

4.工程质量控制不严。由于人为因素,建筑材料进场前不按合同及相关标准进行验收或检验。施工单位以次充好,在品牌上偷梁换柱,不符合施工合同要求。工程竣工验收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5.无全寿命周期管理台账。对维修点位无持续跟踪监控,出现同一维修点反复维修,均未达到良好的效果,给学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某办公楼屋面同一漏水点在三个年度内进行多次反复维修,但仍未解决漏水的问题;对施工方案、施工质量、工程质保等问题不进行连续性管理。

6.专业人才匮乏。维修改造工程管理需要具备房建、市政、造价、项目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各类管理人才。但长期以来,由于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机制的约束,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部门缺乏专业人才,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工程管理的短板。上述问题在各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因管理不当或内外环境不良而产生了管理风险,给学校造成了损失,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使得一些相关人员受到牵连。另外基于对建设工程领域的惯性敏感,许多人对维修改造工程管理者持有色眼镜,使得他们原本正常地履行工作职责,也被怀疑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些种种问题给我们带来警示的同时,也触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使得我们逐渐认识到,构建完善的高校维修改造管理体系,并使之良好运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审计现状

高校日常审计工作归口于高校内审部门进行,内审部门主要对维修改造工程的审计主要为项目结算造价审核,对维修改造工程管理审计涉足较少。高校内审部门通常采用招标方式建立维修改造工程结算委托审计服务机构库,审计项目发生时,从库中选取合适的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服务。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工作实践,总结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的特点,概括高校维修改造工程审计的现状:①维修改造工程发生频率高,过程资料不完善、送审资料质量差。②维修改造工程结算送审金额较小,施工范围广、工作内容零星、琐碎,委托审计单位积极性不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③结算审计质量不佳。由于维修项目小而多,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资料规范性要求不够严格,项目送审的时效性不足,施工现场事后查看难度大;同时,审计金额小,受托审计单位及其审计人员重视程度不足,高校内审部门工程审计专业人员缺乏,审计质量控制难度大。④审计的范围主要为结算造价审核,对工程管理审计涉及较少;有时,通过对特别突出的结算超预算或审减率过高的项目进行延伸审计,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后,审计结果运用不佳,出现屡审屡犯的现象。

四、内部审计促进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路径

通过目前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及审计的现状分析,高校内审部门应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及时转变审计目标,扩大审计范围,以审促改,以审促建,最终达到完善管理,促进治理的目的。

(一)进一步做好现有的维修改造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因造价审核工作为委托审核,如何控制好审核质量,同时如何通过造价审核进行管理审计也是一门学问。作为高校内审部门应从管理上规范维修改造工程审计流程,规范受托单位的工作流程,最终达到控制审计质量的目的。第一,分类审计。针对大型维修改造工程,一个项目一审;针对日常维修工程,实行一个季度内同一施工方实施的所有项目打包审计一次。第二,送审资料应通过工程管理部门的初审(主要审核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合法性等),再向内审部门提交,并对其负责。内审部门对维修改造工程的送审资料进行常规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接收资料进行审核,通过严格的资料审查机制倒逼维修改造工程送审资料质量的提高。第三,规范委托审计单位选择的程序,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委托单位的选择,对委托审计单位进行审前培训,主要从纪律、工作流程、审计原则等方面进行培训;签订委托合同,合同中对委托审计单位的责任、工作纪律、审计质量、违约责任等进行约定,明确管理要求。第四,对委托审计单位的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对工程的现场勘察、工程量价核对等关键环节必须进行跟踪监督;各关键环节均有内审部门人员参加,充分了解情况,防止受托审计单位与审计对象密切接触,损害学校利益。第五,对委托审计单位的成果文件进行审核,并从中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委托审计单位的审计质量进行评价。

(二)由单纯的维修改造工程造价审核向管理审计转型。单纯地维修改造工程造价审核更多的是注重具体项目的工程量、价,注重微观,同时为事后审核,时效性差。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因此,内部审计更应着眼于宏观,从管理层面进行审计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对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进行全面审计,是顺应新时展需要,势在必行。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审计主要从管理体系构建和管理效益两方面进行审计。

1.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机制的审计。以工程管理部门为审计对象,以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为线索,审查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制度体系是否建立健全。首先审查制度体系中是否包含了立项、实施、验收、结算、归档、运行等每一阶段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是否具体、操作性强。同时,审查各制度、办法间逻辑性、关联性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前后矛盾或与上位规章制度、法律文件冲突的。然后,进行内部控制机制审计。内部控制机制审计应着眼于流程、关键岗位、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对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授权审批、管理主要环节、程序等进行检查,评价管理秩序是否规范,是否严密和有效,是否根据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进行了岗位设置,岗位间是否存在相互制约,寻找漏洞,提出弊端,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客观评价。

2.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效益的审计。管理效益审计可以从经济合同审计、管理过程审计、用户问卷调查等几方面开展。第一,合同审计。在维修改造工程管理活动中,工程管理部门代表学校与工程参建各方签订很多合同,如设计合同、监理合同、咨询合同、施工合同等各类经济合同,通过对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结果各个阶段的审计,发现影响管理的种种问题。如:合同的拟定是否执行了现行制度、文件;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合理、有效;招标的施工项目,合同签订是否背离了招标、投标文件;合同的签订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项目的实施、价款支付是否按合同进行等。第二,管理过程审计。对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成果文件进行审查、评价。如:审查设计文件的规范性、设计深度;审查招标清单编制是否完善,这项工作可在结算审计时对招标清单编制质量进行评价;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经济技术签证、竣工验收等是否按程序办理,是否合理。第三,设计问卷调查,从维修改造工程的实施进度、工程质量、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向维修改造工程的最终使用者发放调查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三)强化审计结果运用,落实审计整改工作,构建审计监督长效机制。审计整改工作是审计工作发挥成效的重要保障,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是确保审计监督到位的关键。第一,对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对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内审部门应充担起咨询服务的角色,协助工程管理部门,完善相关制度和办法。对管理过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内审部门应提出科学的、向导性的、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对于个性问题,要求被审计对象立即整改,对于共性或机制上的问题深挖缘由,查找问题根源,由点及面、举一反三,提出更具建设性、前瞻性和向导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使其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第二,进行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实行整改销号制度,建立尚未整改的问题清单,把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部门的日常督办事项;与纪检监察、目标管理、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协同监督、督促整改等运行机制,促使整改落到实处。第三,定期进行“回头看”,对前期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工作,检查是否存在未实质性整改的现象。通过常规的工程结算审计,分析是否整改到位,如:对结算送审资料质量、审减率等分析维修改造工程管理效益是否在逐步提升;形成长期的、持续性的监督。

五、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