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花艺教学范文

花艺教学全文(5篇)

花艺教学

第1篇:花艺教学范文

关键词:艺术插花;网络教学;实践探索

1网络教学相关理论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为数字化学习环境、课程管理软件、e-Learning平台、虚拟学习系统(VLS)等,是用于支持在线学习的信息系统(IS)。网络教学不是简单的把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结合,而是一个由教师、教学内容、多媒体、学生有机结合的整体系统,教学过程是“教师—媒体—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1.1分类

由于技术的更新和对象的不同层,信息化教学模式一般划分为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以“内容”为主、以“教育媒体”为主;根据教学模式的主要着眼点,又可划分为基于项目、问题、案例、资源的学习等模式。

1.2环节

1.2.1第一个环节,课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和设计。准备: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学习网络教学的方法。总结和思考网络教学与面对面课堂教学的异同。设计:教师需要建立课程网站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设网络课程。网站或网络课程平台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并能开展相关学习活动。

1.2.2第二个环节,课中。教师要做好促进、互动和反馈。促进:要使学生了解课程目标和熟悉网络教学平台,督促和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促进师生间的深度交流。反馈:及时收集学生网络学习的过程、结果等信息,并提供及时反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网络学习。

1.2.3第三个环节,课后。教师要做好反思和总结。

2艺术插花课程网络教学实践探索及存在问题

2.1职业学校开展艺术插花课程网络教学实践探索的必要性和意义

插花艺术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社会需要高素质的插花专门人才。艺术插花不仅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因此开展相关实践探索也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开展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2.2艺术插花课程以往开设概况

学生在课程开设之前已学习植物基础、植物识别、园林美学、园林制图等基础知识,已掌握了造型艺术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审美艺术素养。授课理论教学主要有插花构图与色彩、插花发展简史、东西方插花等内容,此外辅以东方式瓶花、盘花、西方式三角形、L形、椭圆形、花篮、花束等实践教学。

2.3艺术插花课程网络教学内容体系的变化

教学内容体系保持了科学性和系统性,保留了基本概念、东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分类介绍,保留了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的讲解。从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来看,两者学时数比例接近1∶1。但是由于学生在网上无法进行实践操作,因此网络教学只能以理论教学为主,中间穿插一些操作实训视频。2.4艺术插花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研究表1中是对结合艺术插花网络授课过程中实际使用到的3种网络教学平台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归纳,从中可以看出职教云平台的功能是最全面的,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

2.5网络教学具体实施实践

2.5.1课前。主要利用职教云平台进行课前准备。首先参加职教云平台开展的相关信息化培训,学习职教云平台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然后通过班级、课程设计、题库、作业、考试这几个板块的设置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采用多种视频编辑软件和录课软件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PPT录课,并将视频及时上传至职教云平台课程设计板块,同时将职教云平台和慕课平台的优秀教学资源也导入进来,从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运用课堂教学板块提前设置好课件、视频、签到、提问、讨论、作业等互动环节。

2.5.2课中。教师利用提前设置好的课件或视频让学生观看,中间穿插签到、提问、讨论、头脑风暴投票等互动环节以掌控学生学习进度。但由于教师看不到学生端学生是否真的在看,因此真实效果还存在疑问。同时为了更好的与学生互动,也结合QQ直播的形式在班级群里进行教学,在直播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实时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2.5.3课后。学生及时进行课堂评价和总结,并完成相关作业。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打分,对上课互动环节学生表现进行打分。从学生对课堂的评价来看,五星评价比例达到90%以上,说明学生总体对艺术插花网络教学是持肯定的态度。

2.6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个别学生自觉性不够,签到不及时,不能及时进行讨论和评价,课后布置的作业总有人不能及时完成;学生对职教云平台使用不熟悉;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

3相关对策和建议

3.1对教师的要求

3.1.1熟练掌握平台操作以及常用视频编辑类软件。提前布置学生熟悉和掌握平台的使用方法。

3.1.2严格遵守已排定的课表安排和作息时间,并根据授课计划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熟悉课程内容,做好备课工作。

3.1.3提前做好与所授课程班级班主任和班干部的联系,并做好预案,保障线上课堂进行中和出现传输技术问题时的课堂秩序、及时处理和解释工作。

3.1.4保证教学环节完整有效,教师可采用职教云、腾讯课堂、QQ群屏幕分享、微信群、“语音+PPT”等多种形式进行线上教学,课后组织好讨论、答疑、总结、评价,按要求布置作业,并做好在线答疑与作业批改。

3.1.5进行网络教学时应接受和支持系部教务科和教研室安排的听课,及时吸纳课后的评价意见及建议,积极改进授课方案提升教学质量。

3.2网络教学的质量监控

3.2.1加强对线上课程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查、督导工作。教务处、教务科、教研室层层落实,通过对职教云后台数据的统计和监控等措施来检查主讲教师对线上课程掌控情况以及课程落实情况。

3.2.2加强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在线提问、在线作业完成等互动情况。杜绝让学生网上自学而放任不管的现象出现。

第2篇:花艺教学范文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教育;意义

绿色化学又称为清洁化学,是由美国化学会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绿色化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绿色化学”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成为化学相关学科的一个重要思想,得到全世界广泛的响应。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从反应的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化学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从传统的“末端治理”变成“源头预防”,并且使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目标产物,因此绿色化学不仅是通过防止污染物的生成来保护环境的一种方法,也是增加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方法。如今绿色化学的理念已经被国际化学界所认同,并在实际的合成路线开发、生产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等方面按照绿色化学提出的12条原则对化工产品进行设计、研究、开发,这必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1]。

1绿色化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不再是培养单纯的专业技术人才,而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具有综合专业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绿色化学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2]。化学学科的改革必然要带动化学教育内容的改革,新的化学教育内容应该不断融入化学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而绿色化学就是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诞生的新学科,绿色化学理念与传统化学生产中的只考虑生产效率而不考虑生产过程中或生产后对环境的污染或者是先污染再治理的理念有本质上的不同,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绿色化学已变成了一种防止环境污染的生产实践,即在设计化学产品和过程中使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可以说绿色化学是更无害、更便宜、更智慧的化学,将来必定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因此在高校化学教学中加强绿色化学教育是化学学科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化学由传统化学转为绿色化学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绿色化学的原理、方法和合成技术,让绿色化学理念深入思想,不断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已成为高校化学类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之一[4]。

2绿色化学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实施

1995年底,清华大学化学系宋心琦等人在《大学化学》上发表文章,介绍“绿色化学工艺”,最早提出应加强绿色化学的教育[5],199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率先为学生开设选修课“绿色化学”,2003年四川大学设立绿色化学专业博士点,开始了绿色化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此外,一些院校也纷纷成立了绿色化学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绿色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四川大学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等等,但是,仍有不少院校并未完全意识到在高校对化学类学生开设绿色化学课程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化学教育工作者自身都没有绿色化学意识,因此要想更好的将绿色化学内容融入到高校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就必须首先加强对化学教育工作者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使其充分认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并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其次绿色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因此要加强化学教育工作者对相关绿色化学知识的学习,查阅相关绿色化学的文献、书籍,并通过网络平台掌握更前沿的绿色化学知识,了解最新的合成路线,化学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的提高、增加自身的化学知识素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绿色化学知识,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重要性的认识。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虽然高校的化学实验相对化工生产对环境和人体危害较小,但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料、废液,还有对原材料的浪费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化学类学生作为将来的化学工程师更应该提高绿色化学认识,所以作为化学实验教师就应该思考如何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实验中,在实验课程中加入绿色化学元素,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体验,比如在实验前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在实验中选择安全有效的反应途径;如何寻求安全有效的反应原料;如何选择无毒无害或不使用溶剂;如何提高反应的效率,使原子利用率最大化;如何减少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料、废液;如何使反应条件安全有效等,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教育思想可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4结语

绿色化学由开始的思想萌芽到最后将其变成了生产实践,目前绿色化学正在为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培养未来化学工程师的摇篮,在高校化学教育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绿色化学教育让绿色化学理念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让学生牢固的树立绿色化学意识,为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打下良好的绿色化学思想基础[6]。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发展为关乎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由此可见,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高校教学内容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7],激发学生对绿色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绿色化学实验的创新能力。由于绿色化学反应具有产率更高,合成步骤更少,产品性能更好的优势,在高校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对提高学生毕业后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社会生产效益具有一定积极作用[8]。

参考文献

[1]王大伟,赵宁,杨斌,等.绿色化学理念及其应用[J].绿色科技,2014(6):217-218.

[2]范小振,刘树恒.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3):11-14.

[3]高兰.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企业导报,2016(3):138.

[4]范彩玲,李迎.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探索[J].天中学刊,2006,21(5):100-101.

[5]曾庭英,宋心琦.化学家应是“环境”的朋友—介绍绿色化学工艺[J].大学化学,1995,10(6):25-28.

[6]朱玉峰.高校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探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74-77.

[7]赵晨旭.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7(3):167.

第3篇:花艺教学范文

关键词:版画美术教育版画教学

一、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版画教育的现状分析

版画是用刀或化学药品等工具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进行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从使用材料看说,版画可以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瓷版画和纸板画、丝网版画等;从版画颜色看,可以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从制作方法看,可以分为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综合版等。在中国,版画艺术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又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创作方式。中国的木刻雕版起源于隋唐,历史悠久,而新兴版画创作的历史还不到百年。自20世纪初鲁迅提倡木刻版画之后,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便依靠自身的革命性和先锋性而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设了版画课程。在中国,儿童版画教育早已得到重视,青少年版画教育各具特色。中小学版画被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不仅仅局限于木刻版画,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十分丰富。尤其是一些集体创作完成的大型木版画和纸版画,在构图和创意上都别具一格,充满了奇思妙想。版画课程的有效开展,促使着学生不断激发自身的创造力。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成立了中国少年儿童版画学会,紧接着,各地也相继成立了许多少儿版画活动组织。国家教委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还增设了版画课程,儿童版画教育在校园中逐渐兴起。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版画教学被列为美术教材中的必修板块之一,版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逐渐得到肯定。很多学校将版画教育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配备了专业院校毕业的版画教师,并设有专业的画展和网站供师生进行作品交流等,版画教学的成效十分显著。此外,部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一些学校在美术兴趣班中增加了版画相关课程,从儿童开始普及版画知识,培养其对版画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设备不齐全以及家长对版画的理解不充足等原因,部分地区的中小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版画,很多地区的中小学版画教学往往只是在课堂上草草进行甚至是忽略。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才慢慢接触版画教育,在这之前他们的版画知识较为匮乏,甚至对于版画知识完全不了解。因此,这些地区的中小学版画教育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应用,也没有实现中小学美术新课标对版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当下各地区中小学需要改变版画教学现状,构建合理的版画教学体系,充分挖掘版画教育的价值,实现版画的育人功能。中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强,对每件事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本能地对周边的事物进行创造和设计。版画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促使学生积极表达内心情感,激发他们的内在创造力。从其他美术绘画课中可以看出,学生绘制出的一些图像往往是他们能联想到的、熟知的身边的事物。但是处在中小学阶段的部分学生,并没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联想往往多于视觉的分析,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处理能力。加之自信心的缺乏,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感表达在图纸上。因此,在版画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予以指导,注重学生的差异化。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促进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教师首先可以采取一些手段辅助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其次,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总结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独自经历并完成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索过程。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版画艺术的认识,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动手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协调能力。随着学生动手能力的加强,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逐级加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建各种版画教学情境的同时,还要不断有意识地加强美术教育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开展创造性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版画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发现美、创造美,将实践能力运用到版画学习中,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二、版画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

1.版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版画的生命在于创新,在学习版画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既可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又可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版画教学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版画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体验、理解。在教学课程中,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必须相互协助。在版画课上,学生之间需要经常合作。在版画教学之初,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演示完毕后分组操作体验,要求每个班都要有学生充当助理,其他同学则要承担卷墨、印制等工作,合理分配好学生的工作。由于版画印制工作量较大,在印制阶段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己作品的完成度。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倾向于开展集体化的、合作式的印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集体的力量。与传统课堂上的合作活动相比,学生更加轻松愉悦,课程内容易于接受。版画创作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工具的繁杂会促使学生学会整理各种材料,灵活、准确地使用各种创作工具。这有利于学生进行版画作品的再创作,也可以保障下节课学习任务更加顺利地进行。其次,版画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中小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接受教育,学习书本知识。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真和好奇心,富有想象力,不爱被外界事物束缚,在美术课堂上喜欢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创作,通过创作画面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对外界的感受。由于中小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和技巧有限,他们往往难以通过作品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思想。而版画创作由于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特点,可以促使中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增强动手能力。部分中小学生未受过专业绘画技巧的训练,对于某个物体的大小、高度以及空间的把握可能不够准确,其创作出来的作品与内心想表达的内容难免有差异。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过于强调绘画创作的真实性,就会使学生的创作兴趣大打折扣,使他们的思想受到束缚,从而不利于其进行情感表达。中小学美术教育不是让每名学生都成为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学,提高他们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版画创作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加上版画创作自身的独特性,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思辨能力,从而为当下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版画制作材料便捷,便于课堂美术教学的开展

版画创作有多种表现形式,制作材料的多种多样,便于学生自行选择和课堂版画教学的开展。从材料选择看,纸板、废布、普通木材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创作材料,使用这些材质制作的版画会比较新颖和富有创意;从创作题材看,版画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学生可以根据当下的生态环境等社会现状确定题材;从创作形式看,版画有多种形式和种类,如黑白木刻、彩色水印木刻、套色油印木刻、实物版画、吹塑版画等。版画的这些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版画的种类,进行版画学习。

结语

学习版画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塑造、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意识、艺术表现、创新能力、审美态度和文化理解五大艺术素养。笔者希望版画教育在中小学美术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使更多学生可以领悟到版画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希望中小学版画教育的条件更加完善,让中国版画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任丹.版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潘慧增.中学美术课堂中黑白木刻版画制作的探索与实践.美术教育研究,2016(12).

[3]王文广.版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赤子(上中旬),2017.

[4]张贺菊.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美术教育研究,2017(2).

第4篇:花艺教学范文

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研究指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生本身,而是课堂学习活动。2012年,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1]“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成功尝试,从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的更新,每一步都能看到教师和学生的变化,“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引发了教与学的全面变革。本研究以成都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为例,深入探究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变革效果,以期为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概述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产生于20世纪末,是指学生在每人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的环境下,通过网络完成指定任务的学习[2]。“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主要由硬件、软件以及相应的资源构成,硬件环境主要包括学生用笔记本电脑、iPod、掌上电脑(PDA)、智能手机、点读机、复读机、电子词典、电子游戏机等电子设备;软件环境包括各种游戏和学习用软件。[3]这种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环境,表面上是教学环境的变化,实质上会引发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彻底变化,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工具自主展开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今天的课堂学习知识源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以外,网络是一名全能“教师”,扮演虚拟教师的角色,正如焦建利老师所说:“今天的学习是,知之为知之,不知Google知”。总的来说,“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是以移动终端、学习软件为中介,以学生学习为根本出发点,以教师辅助、组合、设计学习活动为策略,有机组合而成的教学相长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优良的课堂教与学的环境。“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学习资源主要为云服务架构下的网络资源,教育中的“云服务”可以归为两大类[4]:固态“云服务”和常态“云服务”。所谓固态“云服务”是人们直接能意识到的“云服务”项目的总称,如多种网络协作平台;所谓常态“云服务”,是指除协作平台以外的日常使用的“云服务”项目的总称,如腾讯QQ、电子邮箱、博客、微博、贴吧、移动服务等。

三、研究背景

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启动“互联创未来”项目,项目实践范围为小学3年级至6年级,鼓励教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设计、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学习、发现学习与合作学习项目,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创建基于网络的、全球视野下的教育环境,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项目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项目也将为缩小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与实践经验。本研究在12所项目学校中随机抽样2所学校(为遵循研究的伦理问题,特将样本学校和教师隐去真实姓名,统称为A校、B校和教师甲、教师乙),对样本校开展课堂观察、调查问卷、访谈等一系列科学调研,深入分析技术介入课堂带来的教与学的变革效果,总结凝炼“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策略。为保证调研的信度,应用SPSS17.0对研究中所用的两套问卷进行信度检验(见表1),数据显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均有较好的Alpha系数(>0.7)。说明本次研究开发的学生、教师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四、课堂的变化

为互动分类表(FICA)[5],根据课堂实录将整堂课划分为800个行为,每个行为三秒进行分类统计[6]。(一)课堂观察1———古诗复习通过互动分类频次统计表(表3)对FICA分类行为进行归类分析,可以反映出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状况[7]。表3分析数据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行为占57.2%,教师主导的接受学习的行为占33.3%,表明“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促进了小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重大转变。(二)课堂观察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互动分类频次统计表(表4)对FICA分类行为进行归类分析,可以反映出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状况[8]。表4分析数据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占到了55.6%,教师行为占36.3%,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明显上升,表明“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切实促进了小学课堂中教与学的变革。课堂观察发现,平均每节课的提问次数超过了10次,提问男女学生比例均衡,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均给予了积极的反馈,提问类型整体而言侧重于陈述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中应用丰富,媒体类型多为图片和动画。笔记本电脑在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媒体应用整体而言较多的在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操作练习环节。平均每节课的活动组织次数超过了4次,主要类型侧重于利用上网笔记本电脑进行动手实践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平均每次活动的时间在3分钟左右,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均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实践证明,“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促使课堂回归学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五、教师的变化

(一)“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态度的发展)

教师切实感受到了教学改革对于自己教学的促进作用,从而引起了教师教学观念的重大变化。项目学校的教师普遍反映,通过“一对一”教学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学,而不仅仅是教,成都市B校教师甲深有体会地说:“我在以前的授课中有70%考虑的是课的设计,很少考虑针对学生的设计,现在通过‘一对一’教学,我开始更多地考虑如何设计,以便于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在学生访谈中,有学生回忆说:“在一次英语课上,主题是动物,老师让我们在网上查资料,让我们查动物的特征,然后写在电脑上,通过白板呈现,让大家猜猜这个动物是什么?还有语文课中对词的赏析,我们在网上查找资料,自己在家做PPT,上课在电子白板上演示”,反映出教师应用技术变革课堂教学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日常教学中。

(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落实了教师的教研活动(教师行为的发展)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保证了教师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调查问卷显示,81%的教师认为参与项目有了更多教研组讨论的机会,88%的教师反映能够经常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并能与其他教师共享教学资源,38%的教师能经常通过戴尔教室参加教学研讨活动。上述数据表明,通过“互联创未来”项目的实施确实促进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通过教学研究反思和改进教学。与基线调研数据[9]相比,明显反映出“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落实了教师的教研活动,表现为[10]:(1)更加注重应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2)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3)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通过“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一些传统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行为已经消失。

(三)“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能力的发展)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使得教师的创新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调查问卷数据显示,94%的教师认为自己具备了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能力,100%的教师愿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学生问卷调查中也印证了教师教学改革和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有97%的学生反映教师会经常组织课堂讨论,96%的学生反映教师经常布置课外需要通过网络来完成的作业。

(四)“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交流沟通的能力(教师能力的发展)

“互联创未来”项目的实施促使教师开始教学反思,并提高了教师的交流沟通能力,教师意识到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并逐步开展课堂中学习者的分层设计。正如成都市B校英语教师乙所说:“一对一教学使教师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如英语单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数学教师丙说:“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开始课后反思在普通教室(非数字化环境)中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因为不是每节课都在戴尔教室,我们开始思考普通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查问卷数据显示,69%的教师认为通过项目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有所提高;94%的教师认为通过参与项目自己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有所提高,75%的教师能够经常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成都市A校教师甲说:“以往我们备课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接受知识,通过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中的‘一对一’教学改革的实施我开始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自学……”

(五)“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提高了教师资源开发应用能力(教师能力的发展)

“互联创未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教师资源开发的应用能力,调查问卷数据显示,31%的教师认为几乎每节课备课过程中都会使用网络下载教学资料,69%的教师反映时常会使用网络下载教学资源,56%的教师几乎每节课在课堂中都会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88%的教师认为项目提供的优秀案例可以辅助自己的教学,有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44%的教师认为项目平台中提供的资源包可以有效地辅助自己的教学,44%的教师经常在“互联创未来”网站上下载资源和共享资源,44%的教师认为“互联创未来”网站提供的资源有助于帮助自己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学生问卷中有98%的学生反映,授课教师经常会运用学具或挂图进行教学,印证了教师会开发多种资源应用于教学。

六、学生的变化

“互联创未来”项目实施的目标之一,在于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发展学生适应21世纪的能力。①因此,对于学生发展的分析,主要围绕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和能力维度展开。

(一)“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态度维度)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使得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积极。成都市A校的教师乙说:“数字化‘一对一’教学特别适宜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学生带着耳机训练语音,避免了传统语音教学中的干扰,关注了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差异,可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可以自己设计学习过程,教学中产生了多种不可预测的生成性资源,适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学生问卷调查中反映出92%的学生能够上网搜索学习资料;83%的学生表示经常会到“互联创未来”平台上参与讨论;95%的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会经常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维度)

90%的学生认为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这与教师问卷数据反映出的学生变化相一致,100%的教师认为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比以前更爱提问题了。成都市A校教师丙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传统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地听,而戴尔项目的授课方式每人一台计算机,比如一趟英语课‘WhereisMyHouse?’中我设计了一个街道,让学生自己在白板上画出路线,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也在对话中动口,学生的自主性更大,兴趣更加浓厚,戴尔项目创建的学习平台体现了多样性和趣味性,学生都想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自己的路线图。”

(三)“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行为维度)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促进了学生变革学习方式,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数据显示有88%的学生会到“互联创未来”平台上参与作品评比活动,86.9%的学生会到“互联创未来”平台上下载资源,89.2%的学生能够在“互联创未来”平台上共享资源,82.6%的学生学会在“互联创未来”平台上参与讨论和发帖。

(四)“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参与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维度)

参与项目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学习设计的能力。从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参与项目中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得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有所提高。具体而言,有99%的学生表示自己可以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其中77%的学生为熟练操作;67%的学生表示自己可以熟练地进行网络检索;100%的学生表示自己可以熟练地进行打字等文字处理;100%的学生能够使用QQ等交流工具与他人沟通交流(其中76%的学生能够熟练应用),100%的学生会运用计算机软件(WORD、POWERPOINT、EXCEL)等制作电子报、PPT展示、儿童绘画等作品(其中73%的学生为熟练应用)。

(五)“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提高了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维度)

第5篇:花艺教学范文

关键词:版画美术教育版画教学

一、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版画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中国,版画艺术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又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创作方式。中国的木刻雕版起源于隋唐,历史悠久,而新兴版画创作的历史还不到百年。自20世纪初鲁迅提倡木刻版画之后,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便依靠自身的革命性和先锋性而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设了版画课程。在中国,儿童版画教育早已得到重视,青少年版画教育各具特色。中小学版画被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不仅仅局限于木刻版画,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十分丰富。尤其是一些集体创作完成的大型木版画和纸版画,在构图和创意上都别具一格,充满了奇思妙想。版画课程的有效开展,促使着学生不断激发自身的创造力。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成立了中国少年儿童版画学会,紧接着,各地也相继成立了许多少儿版画活动组织。国家教委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还增设了版画课程,儿童版画教育在校园中逐渐兴起。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版画教学被列为美术教材中的必修板块之一,版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逐渐得到肯定。很多学校将版画教育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配备了专业院校毕业的版画教师,并设有专业的画展和网站供师生进行作品交流等,版画教学的成效十分显著。此外,部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一些学校在美术兴趣班中增加了版画相关课程,从儿童开始普及版画知识,培养其对版画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设备不齐全以及家长对版画的理解不充足等原因,部分地区的中小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版画,很多地区的中小学版画教学往往只是在课堂上草草进行甚至是忽略。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才慢慢接触版画教育,在这之前他们的版画知识较为匮乏,甚至对于版画知识完全不了解。因此,这些地区的中小学版画教育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应用,也没有实现中小学美术新课标对版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当下各地区中小学需要改变版画教学现状,构建合理的版画教学体系,充分挖掘版画教育的价值,实现版画的育人功能。中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强,对每件事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本能地对周边的事物进行创造和设计。版画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促使学生积极表达内心情感,激发他们的内在创造力。从其他美术绘画课中可以看出,学生绘制出的一些图像往往是他们能联想到的、熟知的身边的事物。但是处在中小学阶段的部分学生,并没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联想往往多于视觉的分析,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处理能力。加之自信心的缺乏,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感表达在图纸上。因此,在版画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予以指导,注重学生的差异化。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促进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教师首先可以采取一些手段辅助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其次,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总结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独自经历并完成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索过程。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版画艺术的认识,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动手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协调能力。随着学生动手能力的加强,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逐级加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建各种版画教学情境的同时,还要不断有意识地加强美术教育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开展创造性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版画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发现美、创造美,将实践能力运用到版画学习中,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二、版画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

1.版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版画的生命在于创新,在学习版画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既可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又可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版画教学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版画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体验、理解。在教学课程中,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必须相互协助。在版画课上,学生之间需要经常合作。在版画教学之初,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演示完毕后分组操作体验,要求每个班都要有学生充当助理,其他同学则要承担卷墨、印制等工作,合理分配好学生的工作。由于版画印制工作量较大,在印制阶段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己作品的完成度。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倾向于开展集体化的、合作式的印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集体的力量。与传统课堂上的合作活动相比,学生更加轻松愉悦,课程内容易于接受。版画创作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工具的繁杂会促使学生学会整理各种材料,灵活、准确地使用各种创作工具。这有利于学生进行版画作品的再创作,也可以保障下节课学习任务更加顺利地进行。其次,版画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中小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接受教育,学习书本知识。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真和好奇心,富有想象力,不爱被外界事物束缚,在美术课堂上喜欢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创作,通过创作画面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对外界的感受。由于中小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和技巧有限,他们往往难以通过作品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思想。而版画创作由于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特点,可以促使中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增强动手能力。部分中小学生未受过专业绘画技巧的训练,对于某个物体的大小、高度以及空间的把握可能不够准确,其创作出来的作品与内心想表达的内容难免有差异。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过于强调绘画创作的真实性,就会使学生的创作兴趣大打折扣,使他们的思想受到束缚,从而不利于其进行情感表达。中小学美术教育不是让每名学生都成为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学,提高他们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版画创作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加上版画创作自身的独特性,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思辨能力,从而为当下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版画制作材料便捷,便于课堂美术教学的开展

版画创作有多种表现形式,制作材料的多种多样,便于学生自行选择和课堂版画教学的开展。从材料选择看,纸板、废布、普通木材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创作材料,使用这些材质制作的版画会比较新颖和富有创意;从创作题材看,版画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学生可以根据当下的生态环境等社会现状确定题材;从创作形式看,版画有多种形式和种类,如黑白木刻、彩色水印木刻、套色油印木刻、实物版画、吹塑版画等。版画的这些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版画的种类,进行版画学习。

结语

学习版画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塑造、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意识、艺术表现、创新能力、审美态度和文化理解五大艺术素养。笔者希望版画教育在中小学美术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使更多学生可以领悟到版画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希望中小学版画教育的条件更加完善,让中国版画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任丹.版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潘慧增.中学美术课堂中黑白木刻版画制作的探索与实践.美术教育研究,2016(12).

[3]王文广.版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赤子(上中旬),2017.

[4]张贺菊.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美术教育研究,2017(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