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

花艺制品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花艺制品行业分析

第1篇: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松花蛋;感官品质;正交试验;优化

中图分类号:TS25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8-4476-03

近年来应市的无铅富锌溏心变蛋,以其色正味鲜、富于营养、食用安全受到消费者的欢迎[1]。锌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锌能促进人体大脑的发育尤其是对婴儿、青少年,能增强记忆力;锌还可防止亚硝胺在体内的合成,有预防癌症功能。硒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硒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排除体内毒素、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功能[2]。料液浸泡法生产松花蛋,清洁卫生,解决了传统的包泥、滚糠等操作困难和食用不方便的问题。本研究以锌、硒代铅,料液浸泡,涂膜保藏生产三无松花蛋,探索了一定温度下浸蛋料液中含盐量、酸碱度、锌、硒、茶叶的含量及浸泡时间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为松花蛋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试剂为氢氧化钠(NaOH,AR)、食盐(NaCl,AR)、硫酸锌(ZnSO4·7H2O,AR)、亚硒酸钠(Na2SeO3,AR)、石蜡(食品包装用固体石蜡,食品级)、市售红茶、市售鸡蛋(平均60 g/个);试验仪器为FT-ZDQ1A型验蛋器、BPH-200A型pH检测仪、UV-2102C型可见分光光度计、GY2001G型电子天平(精度0.001 g)、LHS-250SC型恒温恒湿箱、HRS-150型数显洛氏硬度计、酸式滴定管、烧杯等。

1.2 试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鲜蛋检测装缸浸泡(液料配制、检料、灌料液)及管理出缸洗蛋晾蛋涂蜡贮存产品。

1.2.2 料液配制方法 室温(18~25 ℃)条件下向自来水中加入烧碱和茶叶末并搅拌均匀(鸡蛋与水的质量比为1.0∶1.2),放置1 d,第二天再加入氯化钠(添加量为0.03 g/mL),搅拌均匀制得母液,用少量母液(约母液总体积的1/10)溶解ZnSO4·7H2O和Na2SeO3(添加量为0.01 g/mL)1~2 d,将所得溶液缓缓倒入母液中,其间不断搅拌,制得料液放置1 d后测定其中各成分含量,在合适含量范围内即可加工松花蛋[3]。

1.2.3 pH测定 按照GB 5009.47-1985[4]测定料液中的碱度。

1.2.4 锌、硒含量的测定 Zn2+浓度按照GB/T 5009.14-2003[5]测定,Se浓度按照GB 5009.93-2010[6]测定。

1.2.5 正交试验设计 为优化松花蛋制作工艺条件,根据前期试验的初步考察和文献资料报道[7],确定了以氢氧化钠浓度、硫酸锌浓度、茶叶含量和浸泡时间作为考察因素,每因素选取4个水平,设计L16(45)正交试验,分析找出松花蛋制作最佳工艺条件。试验因素水平的选取及安排见表1。

1.2.6 松花蛋评分标准 为了对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所制松花蛋质量性状进行量化,评分标准见表2[7]。

2 结果与分析

2.1 极差分析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各因素水平对松花蛋感官品质得分的影响如图1至图4所示。

分析可知,试验所得松花蛋的品质得分是受到浸泡液中氢氧化钠、硫酸锌、茶叶含量和浸泡时间4个因素交叉影响的。从表4及图1至图4可以看出,氢氧化钠的浓度对松花蛋的感官品质得分影响最大,其次是硫酸锌浓度和浸泡时间,茶叶的含量对松花蛋的感官品质影响最小。

2.2 氢氧化钠对松花蛋感官品质得分的影响

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随着料液氢氧化钠浓度增大,松花蛋感官品质得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氢氧化钠浓度达到0.06 g/mL时,松花蛋感官品质得分达到最高;而料液氢氧化钠浓度大于0.06 g/mL时,得分反而下降。氢氧化钠浓度越高,溏心越大,香味越浓,但随之碱味重,口感差,所以最适的料液氢氧化钠浓度为0.06 g/mL。

2.3 硫酸锌对松花蛋感官品质得分的影响

从表3和图2可以看出,随着液料中硫酸锌浓度的增大,松花蛋感官品质得分也增大。这是由于锌离子克服了铅离子或铜离子在蛋壳面形成的黑色斑点(ZnS淀沉是白色的,基本与蛋壳颜色近似),外表美观;另外,料液中的锌以ZnO22-的形式存在,随着有效成分向蛋内渗透,进入蛋内的少量锌也有助于蛋白质的变性[8]。最合适的硫酸锌浓度为0.002 2 g/mL,小于50 mg/kg的标准。

2.4 茶叶含量对松花蛋感官品质得分的影响

从表3和图3可以看出,随着液料中茶叶含量的增加,松花蛋感官品质变化不大,且松花蛋的转色无明显改变,茶叶含量为0.04 g/mL时感官品质得分最高。但由于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蛋白质、无机盐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十分有益,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添加。本试验茶叶含量选取0.04 g/mL。

2.5 浸泡时间对松花蛋感官品质得分的影响

从表3和图4可以看出,随着浸泡时间增加,松花蛋感官品质得分先增大后下降。当浸泡时间达到30 d时,感官品质得分最高;大于30 d时,感官品质得分反而下降。这是由于浸饱时间不足,蛋白软而无弹性,而浸泡时间过长,所制松花蛋易腐败,且带有浓厚的辛辣味。因此,最佳浸泡时间选取30 d为宜。

2.6 无铅松花蛋制作最优工艺

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无铅松花蛋制作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A3B4C4D2,即氢氧化钠浓度为0.06 g/mL、硫酸锌浓度为0.002 2 g/mL、茶叶含量为0.04 g/mL、浸泡时间为30 d。为进一步验证正交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与重现性,按所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进行3次平行试验,得分分别为96、97和98分,平均得分为97分。可见,按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无铅松花蛋色香味俱全,而且试验的重现性较好。

3 结论

通过正交设计L16(45)安排试验条件,通过16组处理探讨了制取无铅松花蛋的工艺条件,分析试验数据后初步确定无铅松花蛋制作新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18~25 ℃、氯化钠0.03 g/mL、氢氧化钠0.06 g/mL、硫酸锌0.002 2 g/mL、亚硒酸钠0.001 g/mL、茶叶含量0.04 g/mL、浸泡时间30 d,鸡蛋与水的质量比1.0∶1.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无铅松花蛋色香味俱全,品质感官评分为97分,而且试验的重现性好。

参考文献:

[1] 尤中尧.变蛋袋料液配方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0, 22(3):27-28.

[2] 曹德玉,于晓伟,王 含.三无(无铅、无泥、无糠)鹌鹑松花蛋料液碱度及相关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4,25(9):99-101.

[3] 宾冬梅,马美湖,易 诚.清料法加工皮蛋工艺改进与中试[J].中国食品工业,2006(8):50-52.

[4] GB 5009. 47-1985,游离碱度测定方法[S].

[5] GB/T 5009. 14-2003,食品中锌的测定[S].

[6] GB 5009.93-2010,食品中硒的测定[S].

第2篇: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插花艺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17-03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指能够进行行业技术创新和创业的人才。[1]这类人才应该了解所从事的行业,掌握相关技术,还要有创新意识及创新、创业的能力。具备应用性、开发性研究能力以及集合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潜质。[2]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一项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工程。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还需要做很多工作,重要的是要把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每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具体到《插花艺术》课程,在其授课过程中,就要在教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会想、敢想。要在实践中鼓励学生求新求变,并且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平台,能让他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提高和获得的成果,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求变性意识,为以后的技术创新和创业做准备。

《插花艺术》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3]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把激发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插花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兴趣。在上课之前,学生往往是一种自发的兴趣,授课的过程实际就是通过进一步的了解而调动学生对插花的好奇心,强化他们对插花的兴趣。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逐渐培养技能,提高情趣,通过作品评析、比较来训练学生的洞察力。同时,学生看到自己逐渐成熟的作品,会产生成就感,这些都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其创作的激情。《插花艺术》课程改革包括理论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和课程考核改革三方面。

一、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理论教学的改革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途径以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意识,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插花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行业概况、作品鉴赏等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知道插花是什么,有什么可以用,应该怎么去想、去创作。主讲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看、勤议,教师再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意识。《插花艺术》理论教学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授课人员

主要由主讲教师系统地讲授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可以请花店老板介绍店址选择、进货渠道、经营方式、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请花艺师或插花师以讲座的形式介绍行业概况、插花心得和个人从业经历。

2.授课内容

除了讲解基本知识、技能、作品赏析和介绍业内行情等内容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插花员和花艺师考核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内外知名花艺师的从业经历,赏析他们的优秀作品。并通过介绍近期举办的各类插花展或插花比赛,将优秀作品及其一些新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生共同分享。

3.授课形式

在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教师讲解,展示图片、视频,进行师生共同参与作品展示和评议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授课时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程的乐趣,给他们站在讲台上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比如,让学生在讲台上对自己插制的作品进行解说,鼓励其他同学参与评议。为了提高学生的洞察力,也可以选择一个主题,如花店经营策略等内容,组织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组织语言在讲台上讲解,这些都能给学生一个自我锻炼和表达的机会,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夯实基础,强化创新技能

实践教学的改革能够为学生提供夯实基础、强化创新技能的平台。实践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插花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并使其能够独立或协作进行各类插花作品的创作和插制。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条件让学生尽早接触插花实践,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以引导为主,尽量少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优劣的评判而多提改进的建议,鼓励学生多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各类插花作品插制和创作。《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授课人员

以专业教师为主,有条件可以聘请花店老板和花艺师进行相关内容的示范和讲解。

2.授课内容

实验课内容。由于实验课学时有多有少,根据课程进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完全独立分开,而是相互渗透、贯穿始终的:

第一个阶段是探索和了解阶段,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了解插什么、怎么插、插出来是怎么样。在这一阶段,学生在进行第一次作品插作时,为了鼓励其多尝试,试验内容应灵活且避免太多的限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考虑自己要表现什么,如何表现出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作品插出之后,助其理清思路,把最想表现的部分突现出来,然后建议他删去冗杂繁琐的部分,并辅助他将之前和之后的作品进行比较,从中获益。第一次插花不一定要求作品追求太高层次,主要是让学生意识到插花是先思考,再动手,不光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创作,而且作品插作过程实际上更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的阶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如何通过掌握基本技能插作出自己的作品。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将“能这样插吗”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在第二个阶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系列优秀的插花作品进行分析、模拟,安排他们进行中国传统式插花、礼仪插花和现代花艺作品插制,这样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让他们能够系统地掌握传统式插花、礼仪插花和现代花艺的基本插制方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练习插花的各项基本技能,以便于让学生能够改进和利用这些方法、技能,更娴熟地插制和表现自己创作的插花作品。

第三个阶段是创作和创新阶段。掌握了各项基本插花技能的学生,已经能够插制出形式多样、造型各异的插花作品,这个阶段要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创意很好的作品,让他们了解到作品竟然可以这样来创作,使其意识到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如果说第二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对作品形式的表达,那么第三个阶段注重的是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先将插花作品炫目的外型放在一边,静下心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自己的感悟,试着把这些提取出来,表达出来,转识成智,再用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3.授课形式

在实验室授课时,根据课程进度和内容要求,每次拟定相应的主题,将需要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融入到主题中去,教师先进行操作要点和要求的讲解,之后分步示范,留足够的时间由学生插作作品,插作期间教师给与及时的指点,作品插好后,师生共同进行作品展示、作品评议和作品改进。也可以带学生参观各类插花展,参与各种形式的插花比赛。

开设插花实验课的时候,既要保证效果,也要注意降低成本,学生第一次插花时要用鲜花,之后可适时采用能重复利用的仿真花。如果单班设课,每次实验课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多设几项内容,若多班设课,可以把上课时间安排得紧凑一些,这样都可以使花材得到重复、充分的利用,从而减少反复购花的费用。作品完成后,及时进行作品的评议和改进,能够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找到改进的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插花技能。将作品进行展示,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激情,并通过相互比较,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插花技能。

理论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在理论课上带去部分学生的作品,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参与作品评议,包括作品解说、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三部分内容。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和参与评议,可以促进他们去思考、比较和辨析,提升其洞察力,培养语言表达和临场发挥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展示亮点,发现问题。评议之后,教师随之展示的一些相关的优秀作品,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以后努力的方向,并能找出差距,从而激发斗志。在实践课上,将理论课讲解的一些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实物演示、比较,使学生能够理解得更透彻。比如在第一次插花时,学生想表达的内容和想表现的东西都很多,结果使作品没有中心,显得乱,对这样的作品用“主次分明”这一原则进行评议和改进,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以考促学,提高创新能力

课程考核改革是为了使其能够成为以考促学、提高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插花艺术》课程考核的改革,是为了使考核在切实检验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情况的同时,还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考核改革将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即动手又动笔,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考核促提高。考核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与插花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并以考核作品举办插花展,以此展现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展示专业特色。课程考核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内容

包括《插花艺术》教学大纲和插花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行业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插花作品的创作、创新能力。

2.考核方式

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两个方面,两部分所占分值的实际比例,应根据课程具体安排进行设定。理论部分的考核形式有两种:在课时较多时,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各知识点分别进行讲解和诠释,理论考核是以闭卷形式对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行业知识进行考核。因课程调整、课时压缩,教师需要从大方面着手,对知识点融会贯通,经过论证,理论考核就改为让学生撰写课程论文的形式,教师根据侧重点不同,拟定若干个供选题目,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撰写,根据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点的阐述和灵活应用情况进行评分;实践操作考核是对学生插作的作品进行评分,每插作一个作品评分一次,借鉴大学生插花比赛的评分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指标和分值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在考核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注重创意,提倡创新,之后根据每次分值及相应权重进行实践操作考核的综合评分。

应用型本科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要将所有的学生培养成“老板”,而是将创业作为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种素质的育成过程。[4]《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并不只限于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也不仅是培养学生成为花店店主、插花员或花艺师,虽然能够为有意向的学生提供一种可能,但更关键地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和创作意识,培养其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芳,马天柱.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5).

[2]郎耀秀.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J].高教论坛,2010,(5).

第3篇: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

2.MARCOZOL染料对蚕丝纤维染色性能研究唐菊

3.纤维艺术品制作技术的探讨轻纺工业与技术 闫承花

4.三维梯度组织机织防剌织物王志建

5.图像识别在羊绒羊毛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杨潇,季益平,张毅

6.针织大圆机面料的研究开发舒桂芳

7.服饰配饰针织女帽的设计杨仙

8.中空异形聚酯纤维开发及织物性能分析马小英,王宗花,宋艳艳

9.绿色环保新型纤维的开发利用胡家军,陆必泰,赖红敏

10.莫代尔纤维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刘一凡

11.纳米二氧化钛的性能研究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郭树梁

12.生物酶在纺织品整理中的应用倪宏宇

13.特种印花的发展和应用瞿玉仲

14.泡沫在纺织上的应用王龙

15.浅谈生态染色新技术李向华

16.网络化三维虚拟试衣技术构架分析黄灿艺

17.面料性能对衬衫领下落量的影响朱旭明,王红

18.西服面料的选择及实例分析李亚娟,朱晔,张巧玲

19.电子智能服装的开发现状及其市场分析郭锐

20.服装基本功能与新型功能的发展与应用刘妍洁

21.国际形势下我国纺织服装业应对策略探讨崔丽娜

22.中国纺织贸易在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研究李裕芬

23.新型生物涂层技术夏永

24.阻燃纤维与纺织品的研究发展概述凌海

25.针织内衣的选择、洗涤与保养蒙小晶

26.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王淑静

27.浅析高职成衣工艺的教学模式马燕红

28.太阳能应用于纺织厂空调系统的初讨张永东

29.自动控制技术在纺织空调中的应用沙川

30.浅谈变频调速器在纺织空调中的使用刘玮

31.浅谈互联网技术在喷气织机上的应用,朱焕勇

32.发挥纺织特色拓展轻工平台——《广西纺织科技》更名为《轻纺工业与技术》启事

1.亚/黄麻混纺粗纱煮漂工艺研究陈天慈,王华,郁崇文

2.PTT/C混纺纱生产实践乌军锋

3.纯棉织物生物酶抛光整理工艺设计及分析封怀兵

4.牵伸不良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措施王圣杰

5.棉纺厂前纺工序棉结数量变化规律分析阿依米沙·吾布力,李惠军

6.多层复杂组织的设计技巧李美真,赵静,石大为

7.FA320A型并条机的使用实践乌军锋

8.绿色设计与竹纤维的开发利用陈书丽,姚桂珍

9.面料弹性测试及其分类陈晓玲,聂存云,刘驰

10.人体工效学在童装设计上的应用叶隐隐,徐军

11.国产和孟加拉黄麻耐酸碱性能探讨唐义勇,钱竟芳,郁崇文

12.织物组织对大豆蛋白纤维机织物的性能影响赵晓芳

13.基于三维人体测量的女大学生皮肤滑移分析胡洛燕,王秀娟,马素琴

14.轻纺工业与技术 客家大裆裤的结构与工艺分析柴丽芳

15.户外运动服装的功能性设计肖柳庆

16.Petri网在服装生产线平衡中的应用张玉斌,陈雁

17.职业工装的功能特征与设计开发胡亮

18.新型材料在运动服装中的应用张晓艳

19.浅析创造思维在服装中的运用张丽波,徐军

1.T/R环锭纺竹节纱生产实践的探讨李宏

2.桑蚕丝绞纱染色工艺探讨李江

3.高支高密天丝棉混纺产品的开发牛建涛

4.锦纶66帆布与锦纶6帆布性能比较常伯阳

5.C14.6tex普梳针织用纱的纺纱实践乌军锋

6.高档针织纱生产实践张艳华,刘必英

7.气流成网非织造布产品疵点的形成原因及其消除沙志鑫

8.浅析色纺纱的工艺与前景朱明

9.甲壳素纤维与棉混纺工艺及成纱质量分析陈永恒

10.高科技服装面料的开发与应用吴改红

11.高性能纤维的结构及其在防弹领域的应用刘伟伟,张维,崔淑玲

12.土家族婚庆服饰探析赵晶

13.论现代社会的服饰图案艺术风格崔丽娜

14.知识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会计探讨姬海华,王恒斌

15.浅谈"限塑令"为我国非织造布行业企业带来的商机马浩峰

16.人员对室内微生物(沉降菌)的影响及杀菌办法张振和

17.医用缝合线的研究进展张旭,景晓宁,李亚滨

18.虚拟现实技术对运动服装设计及发展的影响曹慧欣

19.棉纺车间通风设计中防治煤灰纱形成污染物因素分析刘金冶

20.针织服装原型变化规律探讨刘丁

21.浅析礼服的设计刘雪花hHTTp://

22.基于学龄期儿童体型特征的童装舒适性要素分析傅海洪,刘国联

23.论横机针织面料的创意设计潘早霞,葛永波

24.影响孕妇服装标准的因素轻纺工业与技术 王娜

25.美国《纺织品识别法》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侯彦林

26.过饱和置换通风在纺织厂的应用分析赵延增,刘志刚

27.冰蓄冷在纺织厂空调系统中运用前景分析李金保

28.浅谈纺织厂车间温湿度调节吴晓晖

29.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专业《商务英语》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周文红

30.福建地区的服装教育改革初探黄灿艺

31.计算机辅助经编工艺计算卢晓燕

32.无功就地补偿在细纱机上的效益分析姜绍荃

1.竹炭纤维针织物的染色工艺研究王亚伟,孟家光

2.碳纤维性能研究闫承花

3.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丝织物脱胶工艺研究王华印

4.细绒棉纺制特细号纱的质量控制翟金华,戴月萍

5.丝麻呢高档面料的设计和开发刘湘

6.牛仔布生产工艺的简便计算韦永慧

7.纯棉织物的改性及其染色工艺探讨刘文福

8.纺制纯棉高支低捻转杯针织纱的技术探讨陈春侠

9.基于顾客价值导向的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浅析吴春华,方丽英,宿鲁杰

10.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织物疵点中的应用安冬侠,赵澍

11.筒析服装定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黄灿艺

12.徽之韵旅游纺织品开发设计陈炜,曹海灵

13.微波技术在麻业生产加工中的应用王玲芳,成功,覃将伟,熊重铎

14.多Agent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谢海静,季晓芬,陈炜,鞠超

15.变性淀粉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王亚君,张琳琳

16.裤装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适体性探讨宋芝军

17.创造性思维的种类及其在服装中的作用张丽波,徐军

18.2008年世界化学纤维产量下降王敏惠

19.网络化服装大规模批量定制分析崔丽娜

20.纺织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困境潘勇军,刘晓洪,张尚勇,刘洪涛,赵三平,黄年华,林子务

21.纤维长度的快速仪器化检测研究刘宝晋

22.精检纱线条干的新方法及其数据处理与修正罗金荣

23.一种基于ADμC812皮辊压力仪的研制严国军,顾建华

24.节水、无水染色技术应用进展万爱兰

1.桑树皮工艺纤维化学脱胶工艺的优化李明,丁绍敏

2.国产磁性紧密纺装置在棉纺企业的研究应用及推广黎国行

3.细旦有光涤粘混并纱线的开发实践李红梅

4.大豆纤维针织物漂白工艺探讨王前文

5.PVA的分子量及醇解度与生物降解性的关系吴岳

6.优选皮辊,延长皮辊使用寿命提高粘胶紧密纺纱质量水平及产品竞争力黎国行,陈卫红

7.抗起球涤纶与竹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实践乐荣庆,吉宜军,王德根,邵国东

8.轻纺工业与技术 机织三通管织物的设计与织造董敬贵

第4篇: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花砂 锑氧 回收率 成本费用

1 概述

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采选厂是集采、选于一体的生产单位,年采矿能力20余万t,选矿处理能力18万t。主要产品有重浮选精矿、高品位块精矿(青砂、中砂)及低品位块精矿(花砂)。传统的花砂后续加工方法是直接送本公司锑冶炼厂焙烧炉进行冶炼生产锑氧(以下简称直拨炼),但该工艺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能否另辟蹊径、采用新的方法处理采选厂的花砂是摆在我们前面的现实问题,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将采选厂花砂先进行选矿处理提高品位,再送炼厂鼓风炉挥发熔炼生产锑氧(以下简称先选后炼)。花砂直拨炼及先选后炼这两种工艺方法均是将低品位的硫氧混合块锑矿(花砂)进行处理后产出锑氧,工艺成熟,但两种方法的经济技术指标不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不同。现就100t品位为6.5%的采选厂花砂对两种不同工艺进行处理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2 花砂的来源及矿石性质

采选厂花砂包括手选花砂及井下直拨炼花砂,手选花砂为选厂手选作业以正手选选出的成品硫氧混合锑贫精矿,品位5.20%左右;井下直拨炼花砂为采选厂残矿采场及部份正规采场由人工捡选出的成品硫氧混合锑贫精矿,品位8.00%左右。采选厂近年的花砂产量及2014年的花砂指标计划见表1。

花砂的主要有用矿物为辉锑矿、黄锑华,其次为水锑钙石和少量锑赫石。辉锑石呈块状构造和晶硐构造,氧化锑矿呈土状、多孔状、残余、皮壳、胶状、骨骼状构造,黄锑华、水锑钙石均为隐晶质结构,锑华呈放射状结构,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为方解石、石灰石等,锑氧化率为45%左右。辉锑石可浮性好,一般采用浮选方法回收,回收率高;而氧化锑可浮性差,一般采用重选方法回收,回收率较低。

3 不同工艺方法处理花砂效果分析

3.1 采选厂花砂直接进锑冶炼厂焙烧炉(直拨炼)进行处理效果分析

3.1.1 处理工艺流程及相关原始数据

工艺流程图见图1。

相关原始数据为:花砂重量100t;花砂品位6.5%;焙烧炉回收率82.5%;焙烧炉直接炼费6624.7元/t锑氧含量。

3.1.2 相关指标计算及分析

花砂进焙烧炉处理后可产锑氧含量:100×6.5%×82.5%=5.36t;

需直接冶炼费用:5.36×6624.7=35508.4元。

该工艺流程回收率较高,但处理费用较高。

3.2 采选厂花砂先进采选厂进行选矿处理、精矿再进锑冶炼厂熔炼(先选后炼)效果分析

3.2.1 处理工艺流程及相关原始数据

工艺流程图见图2。

相关原始数据为:花砂重量100t;花砂品位6.5%;选矿回收率76%;选矿直接成本61.81元/t花砂重量;鼓风炉回收率96.3%;鼓风炉直接炼费2708.24元/t锑氧含量。

3.2.2 相关指标计算及分析

花砂先进选厂重浮处理后,产出品位为30%左右的粉精矿,粉精矿再送锑冶炼厂鼓风炉挥发熔炼可产锑氧含量:100×6.5%×76%×96.3%=4.76t;

需直接选矿成本:100×61.81=6181元,

需直接炼费:4.76×2708.24=12891.2元,

合计选冶费用:6181元+12891.2元=19072.2元。

该工艺流程处理费用较低,但回收率也较低。

3.3 两种工艺方法对比分析

同样处理100t品位为6.5%的采选厂花砂,工艺方法一(直拨炼)比工艺方法二(先选后炼)多产锑氧含量0.60t(5.36-4.76),多支出费用16436.2元(35508.4-19072.2)。

经计算:在锑氧含量价格为27393.7元/t时,两种工艺方法经济效益相当,即锑氧含量价格27393.7元/t为两种工艺方法的盈亏平衡点;锑氧含量价格越高,方法一(直拨炼)的经济效益越显著,反之,方法二(先选后炼)的经济效益越显著;以当前锑氧含量价格50000元/t计,处理100t采选厂花砂采用方法一(直拨炼)比方法二(先选后炼)多创效益13563.8元。

4 结论及建议

4.1 采选厂花砂的后续处理可采用直接送锑冶炼厂焙烧炉进行冶炼生产锑氧(直拨炼),也可采用先进行选矿处理提高品位、再送炼厂鼓风炉挥发熔炼生产锑氧(先选后炼),在当前选冶技术水平情况下,这两种工艺方法在锑氧含量价格高于27393.7元/t时,直拨炼工艺方法优于先选后炼工艺方法,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对环境影响较大;当锑氧含量价格低于27393.7元/t时,采用先选后炼工艺方法是合适的。

4.2 在当前锑氧含量市场价格为50000元/t时,处理100t采选厂花砂采用方法一(直拨炼)比方法二(先选后炼)多创效益13563.8元。2014年采选厂计划花砂总量为23942t(其中手选花砂11692t,直拨炼花砂12250t),采用方法一(直拨炼)比方法二(先选后炼)多创效益324.7万元。

4.3 在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形势下,应提高花砂处理的选矿回收率,尽量采用先选后炼的工艺方法来处理采选厂花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提高花砂处理的选矿回收率:一是人工在捡选花砂时应将花砂进行分类堆存,氧化锑矿含量较多的花砂归于一堆,另行处理,硫化锑矿含量较多的花砂归于一堆,使该类花砂的锑氧化率控制在30%以下,进选矿处理;二是进行科研攻关,提高氧化矿的选矿回收率,使花砂的选矿回收率高于85%。

参考文献:

[1]侯书太.提高锑精矿品位的实践[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81(02).

[2]佟永顺,张素芬.粗锑氧提纯[J].有色矿冶,1999(03).

[3]陈素秋.锑氧的性质及其应用(续)[J].有色冶炼,1983-04-01.

第5篇: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分享拓展式 教学效果

美术分享拓展指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根据课本教学内容、学生经历和认知能力,将书本知识与课外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观察比较、实践应用、追因索果的过程。美术课堂教学分享拓展课型实施,可以加强对美术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创新意识,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赋予美术的人文性质由此而来。同时新课程强调: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这就对美术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以往学科本位的传统课堂无法满足的。而分享拓展式课堂能引导学生把目光延伸到课堂以外,搜索并分享更广泛的知识,拓展更广阔的视野,从历史、文化角度更深层地认识美术、理解美术、发展能力,同时获得审美素养的提高。

【案例精选】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新教材很多分享拓展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分享拓展,可以使用本课型。

《蓝白之美》是苏少版初中美术第18册第6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以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蓝印花布为载体,着意于传统文化底蕴熏陶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展示蓝印花布的独特艺术魅力,了解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特殊的制作工艺,尝试蓝印花布的设计和制作,学会用替代的方法创造“新蓝”。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领悟蓝印花布折射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享拓展式合作学习,通过自主探究,掌握设计画稿的要点,体验不同涂染法决定的不同印染效果,最后通过积极有效的合作完成对“蓝白之美”的艺术畅想。

1.教学方法设计:

(1)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2)参观法: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3)展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板演、问答、讲解等形式进行汇报展示交流。

(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本课型研究的实际情况,对各研究项目的时间分配、研究范围、内容、手段等相机做出合理调整,通过提出问题―调整方案―实践反思―再次调整这样的反复调整实践,提升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5)经验总结法:不断提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反思修正,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

2.教学流程设计及简析:

蓝白之美

《蓝印花布》教学案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将学生分为资料收集小组、访谈小组、问卷小组、调查小组、成果展示小组、小报制作小组。

学生选定组长进行课前小组分工。

1.资料收集小组分工:

A.网上查找关于蓝印花布的相关资料,了解本地蓝印花布现状,了解相关企业。

B.搜集印染文化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民谣、诗歌、歌曲和短文及相关民间扎染、蜡染文化。

2.访谈小组分工:

A.确定采访对象,实施采访。

B.记录采访过程,分类汇总。

C.整理汇总访谈资料。

3.问卷小组分工:

A.拟写蓝印花布调查问卷。

B.散发蓝印花布调查问卷。

C.回收蓝印花布调查问卷做好统计工作。

D.整理调查问卷结果,写调查问卷报告。

4.调查小组分工:

A.网上查找关于蓝印花布的相关资料,了解本地蓝印花布现状,了解相关企业。

B.到蓝印花布厂参观,了解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做好记录。

5.成果展示小组分工:

A.收集用蓝印花布加工成的服饰、挂轴、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等。

B.用纸等替代蓝印花布制作服饰、挂轴、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等。

6.小报制作小组分工:

A.制作蓝印花布小报。

B.举办蓝印花布小报展览。

二、教学活动过程

1.走近蓝印花布:

资料收集小组的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蓝印花布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江苏南通的蓝印花布最为人们熟悉。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相关知识的能力,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蓝印花布源远流长的历史,从而体会到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感,吸引学生做文化传承者。)

2.了解蓝印花布的工艺和特色:

调查小组到蓝印花布厂参观,了解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做好记录。制作成PPT,汇报参观成果,向同学们提问: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教师归纳总结:

色彩:深沉的蓝与纯净的白,简洁明快,质朴中带着雅致。

图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寓意:画面中的内容与形式巧妙地结合:

喜上眉梢、连年有余、龙凤呈祥,这些美好、吉祥的传统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

蓝印花布应用在哪些地方?

学生讨论作答。

学生代表归纳总结:

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有实用品(时装、鞋帽、拎包、扇子、遮阳伞),也有工艺品(布艺、壁挂、玩具、饰品)。

3.调查小组汇报参观的经历,观看蓝印花布制作过程的视频,介绍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过程,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调查小组归纳总结:

①刻版 ②刮浆 ③染色 ④刮白 ⑤清洗、晾晒

交流:其余小组针对这几个环节提出操作、材料上的疑问,调查小组根据调查成果做出解答。教师作补充。

(评析:本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讨论归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通过短片展示制作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让学生观看后自己归纳,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提问:

复杂的传统工艺如何才能搬上课堂呢?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1)用铅笔直接画稿代替刻版。

(2)用白油画棒涂色代替刮浆。

(3)用蓝黑墨水染色代替靛蓝染料染色。

教师:再仔细观察蓝印花布的图案,发现什么特点?(断)为什么?

要求结合蓝印花布的工艺步骤特点进行解答。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因为刻版方便刮浆,所以画稿类似剪纸中的阴刻,讲究一个“断”字。

教师演示:设计蓝印花布画稿时注意点、线、面之间不能相连,要相互独立,这样便于涂色。

教师演示。

观察图片,提问:这两幅蓝印花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分小组在给出的“心”形图案纸上,分别进行实验,探究两种不同的效果。

教师归纳总结:一幅蓝底白花(花纹上涂了白油画棒),一幅白底蓝花(背景上涂了白油画棒)。

(评析:本内容是教学的难点。众多民间传统工艺都和地域特色息息相关,反映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同时,不同材料的方法也造就了形色各异的艺术效果。学生只有处在一定文化情境中,才能更好地领略这蓝白之美的魅力。蓝印花布独有的图案特点,通过工艺过程解读,才能有豁然开朗之感,才能过目不忘,由此,画稿的难点迎刃而解。在此过程中,主要借助学生分享的拓展性知识,教师稍加点拨,巧妙借助他山之石,一举攻破难点。)

5.成果展示小组通过课前探索,演示制作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并总结手绘蓝印花布的设计方法。

蓝印花布设计方法:

(1)构思。(新颖、独特)

(2)铅笔直接画稿。(构图要饱满)

(3)白色油画棒防染。(涂色均匀)

(4)蓝黑墨水涂色。

6.布置作业:

在预先剪还图形的白纸上绘制蓝印花布图案,使其成为蓝印花布工艺品。

7.分享拓展:

举办用纸等替代蓝印花布制作服饰、挂轴、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等的展览。

把同学们制作的作品到网上。

8.小报制作小组负责安排同学制作蓝印花布小报,举办蓝印花布小报展览,学生布置展厅,自己写序言。把同学们制作的蓝印花布小报作品到网上。

(评析:通过举办展览、制作小报等内容的分享拓展,促进学生再学习、再创造,让蓝印花布成为文化传承的起点,加强学生对乡土美术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保存、传递和创新的观念,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总结拓展

通过参加这次分享拓展学习,同学们在以下方面有所收获。(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家乡蓝印花布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2)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3)初步学会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自己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4)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参观现代蓝印花布工厂,了解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工艺和技术创新,并借鉴剪纸、苏绣、木刻、素描等表现手法,不仅使古蓝印花布蓝白分明、清新明丽、古朴典雅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得到充分体现,还为这古老的民间工艺注入现代时装艺术和人文意识。

同学们提出对蓝印花布产品进行再创作的设想,与老师、同学交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蓝印花布是我国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和技术的创新,并借鉴剪纸、苏绣、木刻、素描等表现手法,使古蓝印花布蓝白分明、清新明丽、古朴典雅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蓝印花布产品远销日、美、欧几十个国家,深受各国的喜爱。但是,21世纪的今天,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服装潮流日新月异,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下,如何为这古老的民间工艺注入现代时装艺术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设想一方面进一步收集和挖掘蓝印花布的传统图案,对蓝印花布的传统图案进行研究分类,另一方面将一些流行元素设计在蓝印花布之中,为蓝印花布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实践反思】

1.优势:

(1)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分享拓展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有益于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分享拓展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求证解答拓展运用”等基本过程,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问题情境化、研究简约化、知识建模化、能力拓展化),处处让学生主动探究(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享拓展学习),通过实践,学生达到掌握并运用的目的,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考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及相互间关系的理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的目的。

(2)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分享拓展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刚学习的新知识、新方法,设计开放性、拓展性课后实践,采取各小组在课外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方式,适时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使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

2.实现的条件:

第一,教师要注意软环境的设置,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中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氛围,如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一旦学生知道教师信任自己,更容易取得成功。允许学生就合作学习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此表示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如果教师能适当听取其中一些意见,就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营造安全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学生错误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也不必担心被他人嘲笑或贬低。

第二,教师要避免两方面失误:在分享拓展学习过程中,一是对合作学习过程控制过多,使合作学习难以顺利进行;二是对合作学习过程控制过少,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监督和介入要贯穿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掌握合作学习技巧,找出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并全面组织课堂,及时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估,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当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时,教师需要给予制止,并调动小组中噪音监督员的积极性,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些。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暂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指导,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在分享拓展式课型中,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的愉悦体验。

参考文献:

[1]林晓汶.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8-1.

第6篇: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轮胎模具;花纹加工;设计制造;汽车工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G38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2-004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2.021

在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汽车轮胎模具设计方式和轮胎模具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传统的汽车轮胎模具设计方式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挑战。轮胎的花纹样式得到了不断更新,对于汽车的子午线轮胎来讲,一旦轮胎花纹设计和结构加工精度差一点,最终很可能导致企业轮胎动、静平衡性能、均匀性、散热性等方面出现问题。为了实现轮胎模具设计的科学、有效,保证汽车性能的充分实现,需要有关汽车轮胎设计人员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完善汽车轮胎模具设计。

1 数字化技术概述

21世纪的发展是数字化发展时代,一系列的数字概念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同时也促进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变化。数字制造一般是指在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上技术、快速原型、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根据用户需求来获得其需要的信息资源,并在对资源获取分析的同时实现对产品设计和产品功能的仿真制造,从而以最快的速度生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简单的说,数字制造是指在针对制造过程数字化描述而建立的数字空间中完成产品制造的过程。在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下,计算机图形和机械设计技术得到了充分的结合,继而产生了以数据路为中心,以交互图形系统和技术为基本手段,以工程分析计算为主体的一体化计算机辅助系统(CAD)。这种系统能够在二维或者三维空间来对物体进行精准化的描述,从而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计算机辅助系统中产生的产品设计信息转化为产品制造、工艺规则等信息,能够实现对机械加工工序和工步的重新组合,并能够对每个工序的机动时间及辅助时间进行计算。这种规划是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

通过对数字化技术性能的分析,可以发现数字制造是计算机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科技快速发现下,制造器、生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以制造业发展为例,其设备的控制参数一般都是数字信号,各种信息都会以数字的形式借助网络在企业内部进行传播。在数字制造的影响下,企业、个人、设备、经销商等会形成一种连接。

2 轮胎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

轮胎模具行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基本处于一个设备不断更新、产品不断升级的快速发展时期,对原有传统的手工刻模模具加工工具进行了更新,用电火花蚀刻工艺加工模具代替了传统手工刻模模具。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尤其是微机控制在模具加工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先进软件和设备的支持,表现为先进三维CAD、CAM技术的应用,微机能够对曲面造型进行仿真加工,且应用的加工策略能够支持三轴数控机床来完成电机和模具加工。其中全自动的数控电火花机床分度误差没有超过±20″,深度误差≤0.01mm,体现了模具设计的高精度和高档次。

文章以轮胎模具花纹制造技术加工为例,阐述数字化技术下汽车轮胎模具制造发展现状。现阶段,国内外对轮胎模具花纹加工应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包括数控雕刻花纹、EDM(电火花腐蚀加工)、精密铸造。数控雕刻花纹设计主要应用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模拟加工路线、机械雕刻成型、人工修整成型技术。EDM(电火花腐蚀加工)主要应用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花纹电极,利用电极放电腐蚀成型,最后由人工对设计模型表面进行修整。精密铸造一般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加工出能够用于仿制精铸母模(基模),之后利用材料模仿制作硅胶模、石膏模芯、砂芯等,最后浇铸成型,其中精密铸造用于半钢丝子午线轮胎模具。

3 数字化技术在汽车轮胎模具中的应用

3.1 数字化技术在汽车轮胎模具花纹设计中的应用

汽车轮胎模具的花纹设计是否合理对汽车花纹系列轮胎的开发成果影响意义深远。但是,现阶段全球范围内的具有汽车轮胎模具花纹设计开发能力和轮胎厂以及研究机构很少,大多数的轮胎厂商开发花纹轮胎模具都需要借鉴有开发经验的轮胎厂家,并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在轮胎模具设计结构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进过模仿改进而设计出来的花纹汽车轮胎,其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合格有待验证,且在预测轮胎成型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我国现阶段很多轮胎厂花纹技术设计基本停留在二维水平,对于轮胎模型花纹的实际加工缺乏科学的规划。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轮胎花纹的三维立体设计,即通过对三维造型模拟轮胎表观的计算,保证轮胎花纹设计的美观、合理。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我国有一些轮胎厂家通过模具制造设备、软件等将轮胎的二维花纹进行了三维立体设计,通过数据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隐含和处理了轮胎花纹的缺陷,实现了轮胎花纹的合理设计,提升了设计的效率。

3.2 数字化技术在汽车轮胎花纹工艺中的应用

轮胎模具的设计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尤其是汽车子午线胎轮胎模具。汽车子午线胎轮胎模具具有特殊的花纹造型、特殊的设计结构,由此决定其加工工艺的复杂、独特。因此,汽车轮胎花纹设计中除了需要注重CAD/CAE技术之外,还需要注重轮胎花纹的加工工艺。数据化技术在轮胎模具中的应用主要是指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在轮胎花纹中的应用,通过数字化技术处理能够将轮胎花纹加工工艺在实际操作之前可能遇到的问题事先展现给工艺设计人员,从而不断优化汽车轮胎花纹工艺,实现一次性合格设计。数字化技术能够为汽车轮胎花纹工艺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在综合模拟技术、分析、干涉报告等智能技术于一体的同时,对轮胎模具,尤其是高性能的子午线轮胎花纹设计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3 数字化技术在汽车轮胎加工中的应用

在国内,汽车轮胎模具,尤其是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的花纹加工,大多是由模具厂家进行加工,主要的加工手段仍停留在传统加工工艺方面,大规模的加工厂家大多是以EDM为主力加工手段。伴随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的大规模应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对轮胎硫化生产的要求逐渐提升,表现在对汽车子午线轮胎的活络模具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高性能子午线轮胎模具花纹中壁厚只有0.8mm这样细小的花纹的一次成型,在最短的周期内加工出高质量、低能耗的产品。数字化应用在汽车轮胎高速加工与传统的加工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六种优点:第一,汽车轮胎加工精确度能够达到0.002mm;第二,汽车轮胎加工时间减少了原来的60%~80%;第三,汽车进给速度应该提升5~10倍以上;第四,汽车轮胎所应用刀具的耐用度应该提高原来的70%左右;第五,汽车轮胎表面粗糙度至少要达到Ra0.8;第六,在高速切削和风冷却影响下,对于工件冷热加工引起的轻微变形可以适当地

忽略。

3.4 数字化技术在汽车轮胎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汽车轮胎模具制造厂家的发展规模很难扩大,大多数的轮胎制造企业都是中小型规模的企业,一些甚至还是家庭作坊。这些企业的轮胎制造管理手段较为落后,轮胎生产质量遭到投诉的情况时常发生,可见大多数企业的轮胎模具生产制作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对于大额投资的设备也不能充分利用。汽车轮胎模具设计和制造与一般类型的模具制造不同,但基本存在一些共性,即都是典型的依据订单加工生产的单件小批量产品,在模具的业务订单、技术设备、物料采购以及生产滚利方面都需要信息的充分对应。成功的企业管理需要应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加强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提升企业轮胎模具生产的效率,加强对汽车轮胎模具生产成本的控制,实现对汽车生产车间的及时性监控和管理,同时在CAD技术的应用下,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应用数字化管理是提升汽车企业良好经营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现企业发展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发展的竞争力,将企业工作人员从繁琐的工作程序中解脱出来,为业务人员和顾客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更充分的时间。

3.5 数字化技术在汽车轮胎模具检验中的应用

伴随公路建设的发展,汽车轮胎特别是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汽车轮胎生产厂家对轮胎模具设计要求逐渐提升。在这种形势下,汽车轮胎模具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数字化技术下的3D检测技术和4D激光检测设备的应用能够满足这种性能的需要,加强对汽车轮胎的精确检测。

4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在汽车轮胎模具设计和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得到了有关人员的广泛应用,为我国汽车轮胎模具设计和制造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国内外先进汽车轮胎模具设计制造数字化技术的学习,并结合汽车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将数字化技术充分应用到汽车轮胎模具设计和制造中,不断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德中,魏宏玲.数字化技术在轮胎模具设计制造中

的应用[J].模具技术,2002,(3).

[2] 王斌.我国轮胎模具工业的现状与发展之我见[J].中

国橡胶,2007,(6).

[3] 曾旭钊,郑栩栩.数字化快速制模技术在汽车轮胎

模具制造中的发展趋势[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7,

(10).

[4] 张阁.子午线航空轮胎结构设计及性能仿真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2013.

[5] 鲁军.基于自定义特征的轮胎花纹参数化设计的研究

[D].合肥工业大学,2013.

[6] 李廷照.轮胎3D花纹设计方法及自动设计系统的开发

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7] 朱建平.ZG88’H680-16等份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的

CAD/CAM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第7篇: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农艺性状;产量;质量;品种比较;麻城市

中图分类号:S567.9(634MC)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6-4210-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6.035

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1],是一种药食兼用、需求量较大的常用中药材。湖北省麻城市以福田河镇为中心的大别山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当地称为福白菊。麻城最早的记载始于清代康熙九年(1670年)版《麻城县志》中“物产・药草之属”一栏[2]。麻城福白菊于2008年7月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09年12月被正式授予“福白菊”商标[3],2012年通过了国家GAP认证。目前,福白菊的种植已成为麻城市主要的发展产业,面积不断扩大,到2012年,种植面积已达2 700 hm2,年产量达到3 000 t,成为全国主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据作者调查,麻城福白菊的主流栽培品种是称之为本地早花(C. morifolium cv. Bendizaohua)和本地晚花(C. morifolium cv. Bendiwanhua)的地方品种。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外来种的引进以及生产上的随意性,导致了本地部分栽培品种的混杂。为了保证福白菊的产量和质量,课题组对福白菊的主流品种本地早花、本地晚花进行了选育,对从外地引进后有一定栽培面积的大洋菊和小洋菊选育了新的品种黄色大洋菊(C. morifolium cv. Yellow Dayangju)和黄色小洋菊(C. morifolium cv. Yellow Xiaoyangju)。现对福白菊产区种植的本地早花、本地晚花、黄色大洋菊、黄色小洋菊以及新引进的异叶大白菊(C. morifolium cv. Heteromorphic Leaf Dabaiju)5个品种进行品种特性比较,以期为福白菊主打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品种 参试品种分别为麻城市福田河镇福白菊GAP规范化种植基地经多年选育栽培的本地早花、本地晚花和从外地引进并长期栽培的大洋菊、小洋菊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黄色大洋菊、黄色小洋菊以及当地近年来引进的异叶大白菊共5个遗传性状稳定的栽培品种。样品均经湖北中医药大学生药教研室陈科力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试验地点在麻城市福田河镇枣树坪村。

1.1.2 试剂 主要有绿原酸对照品(批号:110753-201314,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木犀草苷对照品(批号:111720-20050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对照品(批号:111782-201204,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腈(色谱纯,美国天地有限公司)、水(杭州娃哈哈公司纯净水)、甲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磷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1.3 仪器 主要有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戴安公司)、MS204S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中国)有限公司,感量万分之一]、PB106s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集团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感量十万分之一]、SK250H高频台式LCD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HK-10B摇摆式粉碎机(广州旭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GZX-9070MBE数显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微量进样器(德国ILS公司)、0.45 μm微孔滤膜(天津市科亿隆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2 产量及性状比较

1.2.1 试验设计方案 试验中农艺操作和田间管理统一按照福白菊规范化生产规程进行。采用随机区组法进行试验设计,每个栽培品种设3个重复。小区面积为15 m2,各小区采用间比法排列定植2行,植株间距30 cm×40 cm。试验田周边设置保护行。小区产量以鲜重计算,样品按照传统加工方法进行干燥处理。

1.2.2 农艺性状观测 随机选取各小区内的20株植株挂牌标记,观察和测量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形态特征,包括株高(cm),花盘直径(cm),单株头状花序数(朵),总小花数(个),苞片层数(层),百朵鲜花重(g),计算各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并做相关性分析。

1.3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各品种的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供试品和标准品制备方法完全参照文献[1]的方法。

1.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和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按表1排序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8 nm;柱温25 ℃;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理论塔板数按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色谱峰计,不得低于8 000。

1.3.2 供试品制备 精确称取药材粉末(过1号筛)约0.25 g,放入具塞锥形瓶中,精确加入70%甲醇25 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功率300 W,频率45 kHz)处理4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少的重量,摇匀,过滤,取续滤液,过0.45 μm微孔滤膜,即得供试样品。

1.3.3 对照品制备 分别取绿原酸对照品、木犀草苷对照品、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对照品适量,精确称定,分别置棕色瓶中,加70%甲醇制成每1 mL含绿原酸35 μg、木犀草苷25 μg、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0 μg的混合溶液。

1.3.4 样品测定 分别精确吸取各对照品溶液和各供试品种的样品溶液各5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并与各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一起比较各品种的物质总量[4]。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白菊农艺性状比较

不同福白菊品种的农艺性状形态特征调查情况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黄色大洋菊和黄色小洋菊的株高最高,本地晚花次之,本地早花和异叶大白菊较矮;花盘直径是异叶大白菊最大,本地早花、本地晚花和黄色大洋菊次之,且相差不大,黄色小洋菊最小;单株头状花序数是本地早花最多,黄色大洋菊和异叶大白菊最少;总小花数是异叶大白菊最多,黄色小洋菊最少;在苞片层数方面5个品种相差不大,以本地晚花最多;在百朵鲜花重方面,本地晚花、黄色大洋菊和异叶大白菊较重,黄色小洋菊最轻。

2.2 福白菊产量比较

在盛花期分别采收5个福白菊栽培品种的头状花序,共采摘3次,各采摘批次的平均单株重和小区产量以及合计后的折合产量见表3。从表3可见,产量最高的为黄色大洋菊,折合产量达到了1 100.89 kg/667 m2;其次为本地晚花(949.78 kg/667 m2)、异叶大白菊(912.89 kg/667 m2)和本地早花(876.89 kg/667 m2),产量最低为黄色小洋菊(489.78 kg/667 m2)。

2.3 福白菊各性状相关性分析

在作物品种选择上,高产往往是人们关注的首选;但是构成产量的各因素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此对作物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明构成作物产量的诸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因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小是十分必要的[4]。不同福白菊品种的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小区产量与百朵鲜花重呈显著正相关;花盘直径与总小花个数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不显著。

2.4 不同福白菊品种的质量比较

5个福白菊品种的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5。由表5可见,5个福白菊品种的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其在黄色小洋菊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最高。

2.5 不同福白菊品种产量和质量的综合评比

为了更直观、准确地了解不同福白菊品种产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将不同福白菊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和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进行综合考虑,以单位面积的物质总量(kg/667 m2)作为综合指标,即对物质总量(kg/667 m2)=产量(kg/667 m2)×单个成分含量(%)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各品种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个物质总量之和的大小依次为本地早花、本地晚花、黄色大洋菊、异叶大白菊、黄色小洋菊。5个栽培品种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物质总量见图1。

3 小结与讨论

从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上来看,植株分支数越多则头状花数目越多,进而产量越大,这与实际生产中福白菊提倡适时适量进行多次打顶促进植株分支、增加花头数相符。但花序大小也是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头状花序的花盘直径越大产量越高[5],如异叶大白菊其整株头状花序数仅300~400,但其产量超过了整株头状花序数过1 000的本地早花。从小花来看,总小花数目和百朵鲜花重都与产量呈正相关。

综合福白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和产量性状分析情况,认为以黄色小洋菊品质较好,但产量较低;异叶大白菊产量较高,但其气味浓烈,不受客商欢迎,当地菊农称之为“臭花”,价格也比较低;本地早花、本地晚花和黄色大洋菊的物质总量高,品质良好。从生产实际和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品质好、产量高的本地早花、本地晚花为首选推广品种,其次为黄色大洋菊,最后为黄色小洋菊和异叶大白菊。由于异叶大白菊气味较浓,因此异叶大白菊只可作为药用种植,而本地早花、本地晚花和黄色大洋菊可作为茶(饮)用大力发展。本地早花和本地晚花是福田河镇最受农户欢迎的品种,但如果当地长期种植(10 a以上),将导致连作障碍,病虫害发生也将较为严重,并且植株渐趋变矮,产量也会随之降低;大洋菊和小洋菊作为替换品种,可以较好地缓解这一矛盾。在新种植区,本地早花和本地晚花则长势较好,这已经为2013、2014年的实践所证实。黄色小洋菊由于产量低,不适于作为朵花推广,但其品质较好,单株的花头较多,若作为胎菊生产,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清)康熙・麻城县志[M]. 康熙九年刻本.湖北麻城:麻城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影印,36-37.

[3] 凌礼潮. 麻城福白菊种植历史考证[J]. 亚太传统医药,2012,8(11):193-194.

第8篇: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

纵观棉花行业的发展,重视质量、注重信誉的棉花品牌总是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各种危机中化险为夷,赢得客户的信任和钟爱,从而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目光短浅、追逐一时利益而不重视质量的企业也许在一段时间内风光无比,却只会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在行业中销声匿迹。棉花行业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得创自己的品牌,建立与自己品牌相适应的棉花质量标准。但要创自己的品牌,就必须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才能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和赞誉,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想到质量控制,想到质量对我们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质量管理要与体系落实紧密结合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企业要想参与竞争,就必须要遵守国际规则和秩序,现代企业推行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就是这种规则,应将这些体系和生产管理结合起来,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实施来规范企业行为,维护质量体系,提升产品质量。

三、提升质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客户对产品的认可是关键,所以产品必须要适应市场,适应客户需求。当今所有客户需求都是“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目标市场客户的潜在质量需求关注产品质量,特别是客户关注的异性纤维、长度、强力、短纤维含量等内在质量指标,利用自己的优势逐步生产出自己的特色产品、质量过硬的产品、与市场和客户需求适应的产品,才能保证产品销路不断。

四、提升质量要抓好过程控制

管理和系统是影响产品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一些偶然因素虽然存在但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提升质量要抓好过程控制,首先,棉花加工企业要严格收购管理,强化分级分垛,制定收购质量标准,细化收购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收购质量一致性和相符率;其次,围绕下游纺织企业差异化的质量需求,调整生产组织模式,分品种、分级别精细加工、均衡生产,强化“因花配车”,加强过程控制,逐步开发高标准、高质量产品;最后,要转变质量控制观念,把控制关口扩展并前移,延伸至生产线工艺设计、设备改造及提升原料质量为基础的产业化工作推进等全面质量管理方面,并关注过程指标的考核,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事实证明,对过程越重视,对过程中的指标控制得越严、越细,产品质量控制上就越有利,最终产品质量也会越好。

五、质量管理要勇于创新

质量的提升往往与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等的改进息息相关。关注棉花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和利用情况,做好已有工艺设备的技术改革创新,直接关系着产品的质量优劣,也关系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为使产品的质量能上新台阶,必须随时将质量管理与棉花加工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等结合,关注技术的更新和利用。有了大胆的创新,有了可靠的质量,产品必然会发展成为名牌产品,而产品的名牌效应又会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六、使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借鉴一些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一些质量管理活动或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而消除。建立起自己的质量信息网络平台,不断收集同类企业的产品质量信息,更新工艺和技术,针对消费者提出的产品消费情况和评价意见及时研究决策,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和质量管理方法。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数据考核体系,留存相关详细记录,比如收购、加工检验等详细数据记录都是质量追溯和质量分析的依据,我们可以从复杂的数据中找出控制规律,抓住重点,这是对质量的一种监督和保证。

七、改善服务质量

服务在质量管理中非常关键,由于销售部门直接负责与顾客交流,最了解顾客需求,也了解市场的变化,因此,服务信息对于改善、提升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服务信息是生产控制部门的风向标,生产控制部门的数据信息又为产业化工作品种选定、棉花种植等提供依据,通过改善各环节、各层级间的服务质量,把需求及时反馈到相关环节,为进一步适应顾客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总结

第9篇: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

从三次产业看新型工业化及其启示

中国的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工业(上)

非织造结构检测方法综述(上)

走化纤发展道路 研制功能型与差别化纺粘法非织造布

针刺皮革基布的技术研究与探讨

降低粗纺夹花针织纱色点的工艺探讨

用ASP变性淀粉于细号纯棉纱上浆

涤纶珍珠麻的设计与生产

无捻色织提花双层毛巾的开发

新型针织空气层面料的开发设计

水溶性PVA在纺织中的应用与发展

大豆纤维织物溢流染色工艺探讨

ZA205i喷气织机凸轮开口机构分析

巧用Windows编辑颜色对话框辅助面料系列产品的开发

神经网络纱线质量预测子系统——神经网络技术在纺织企业质量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织物层热湿传递过程仿真研究

浅谈网络技术在服装外贸企业中的应用

我国服装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现状分析

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及应用

服装外贸出口体制的探讨

论中小企业的“诚信”

金瓶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东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关于纺粘法成丝工艺的一些探索(上)——兼答读者

非织造布的梳理技术和针布配置(下)

谈维棉经纱在S432型祖克浆纱机高压上浆

喷气织机解决开关车稀密路疵点的若干举措

单面交错集圈针织物的尺寸特性

天然彩色棉的物理性质及其产品开发

复合功能型织物的开发探讨

维劳夫特(VILOFT)纤维系列服装面料

女装上衣原型法制图中的胸凸量处理

尼龙66/超细旦涤纶交织物一浴法染色工艺

织物酶法整理的影响因素浅析

山羊绒针织物抗起球整理技术

广阔的市场 巨大的吸引力(下)——评述北京CITME2002

温湿度计算机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

纺机形势趋于好转

结构特殊的平行纱

《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历史织绣珍品研究》出版

实行结构调整 加快技术创新 开发内销产品——试论我国麻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向

提高企业信息化 中国服装业的必由之路

发挥水射流固网特长开发水刺产品(上)

正在步入家庭的家用水刺擦拭巾

四合一纱的开发与生产

毛巾组织的变形及独特式样

用坐标转换法分析插肩袖推板

产业用针织材料

大豆纤维舒适和保健功能的针织物开发

绿色材料——羽绒

棉/锦纶交织物染色匀染性的研究与进展

纱线弯曲刚度测量

服装动态热湿舒适性理论及测试技术概述

大豆纤维性能研究(上)

梳棉机预牵伸装置的探讨

从英文外来语看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