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技术创新方法范文

技术创新方法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技术创新方法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技术创新方法

第1篇:技术创新方法范文

关键词:石油工程;可持续性发展;创新方法;理论探究

引言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原料,其珍贵性可想而知,其对于工业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如何高效的利用石油资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国际发展中,我国要紧跟国际步伐,就必然会增加对石油的需求量,增加石油创新技术,可以高效的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使我国在国际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我国的石油产业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崛起并发展,至今已经在开采、使用、效率上颇具经验,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讲,仍有亟待改进之处。因此,我国需要及时吸取国外优秀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良,衍生出一套符合我国可持续化发展的石油创新技术。

1石油工程技术发展的基本概况问题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石油勘探在常规施工中必然会生成大量的数据,而在地质勘探中,工作人员需要在系统中输入大量的工作数据,使得专家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完成采集、记录与分析,因此能够及时的对钻探方案进行优化,使钻探工程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1]。我国在发展初期受到某些不良影响,在初步开发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造成滞后发展等问题。此外,石油工作单位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不足、对于新技术的吸收推广不够、科研人才投入量稀少等问题造成了石油开发过程中产能低下,同时对人才的培养、石油工程技术体系不健全、思维意识不到位等又造成了石油工程技术发展创新不足的短板。

2进行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相关行业一直便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石油亦与其他行业有着密切的发展关系,为交通系统、农林保护、建筑机械、机电工程等行业提供基础的必备材料。同时,石油行业为我国提供了额外的岗位与再就业机会。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大力扶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成为了我国颇具规模的大型石油企业[2]。在石油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创新意识,造成环境污染、产能低下、开发成本偏高等不良后果,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我国长期开发石油工程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针对石油工程的大量创新,在需要投入大量物质之外,还要额外进行时间投入、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基本需求,同时在进行创新时养成对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意识、加大对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研发投入、实行积极有效的资源整合意识,综合推动我国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

2.1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意识

石油工程技术对技术要求颇为密集,进行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可有效提高其竞争力,以便于其在各个领域进行集中创新。目前,我国与国际市场的技术水平竞争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通过先进有效的技术创新,可保证我国石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业界标杆。我国于202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社会主义的推动带领下日期繁荣强盛,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愈加重要,我国在积极推动自身前进发展的同时也跟其他国家产生密切的合作关系,如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等。同时,在进行效率创新时亦要保障质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吸收先进的科技,进行高效创新,积极带动国内与石油相关的就业机会,例如服务业等。因此,拥有石油工程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提升石油的产能,还可以综合提高我国在国际石油行业中的地位以及话语权,促进我国增进新一波的再就业发展机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使中国人民具有民族自豪感。

2.2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研发投入

在进行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时,高端技术人才一直便作为重中之重,是整个行业进行革新的重要因素。在进行高端技术人才组建时,应注意结合石油市场的实际情况,保证其所提出的理论具有科学、可行性,例如通过相关政策以及提升待遇,招聘国内人才,同时积极吸纳国外高端领域人才,在进行人才吸收后,借鉴国外培训经验并加以改良,开始严格培训。同时,加大启动资金、专业技术、研发时间、专业设备、人才资源的投入,以保障新技术的顺利开发。石油工程的研发是一项长期切极为重要的工程,一旦研发成功,将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强大的推动作用。

2.3实行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意识

由于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具有系统性,一个健全完善的资源整合体制也可以更好的促进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在人力资源方面,要加强对其的综合管理,使其具备核心竞争力,成为创新技术的必要条件,另外要强化信息的管理与交流,使专业人才在进行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时获得合理安排。组织内定期组织大量培训,促进整体行业的创新发展,以确保人才的稳定性。同时,因为石油工程的创新不仅为石油工业方面,其具备广泛的产业商业链,在进行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基础上,与相关行业进行石油相关信息的交流及管理,可有效确保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在进行创新时,石油工程企业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人力资源分配、优化岗位配置,合理地将设备资源、资金补助进行分配,确保石油技术人员专业化、资金补助充足化、工作设备先进化,及时加强石油企业内部的核心管控,使得各部门的人才各司其职,全力而高效的配合组织安排,进行石油产业与产能的双向提升。

2.4综合推动我国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

在石油采油工程中,油田企业应该对储油层的特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考察附近的地理环境等,了解油的比例以及分布情况等,通过细分控制压裂技术采油。这项技术非常先进,如果能有效的应用在采油行业中,小油层开压率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对这项技术,相关的研究人员应加大研究力度,升级细分控制压裂技术,进而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而且花费的成本较少。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要深人研究分段注水、水下井控水技术等,进而促进采油工程技术发展[3]。在进行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时,还需注意结合更多切实可行的高效率采集方法,例如“热处理油层技术”、“纳米技术油田开采”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因地适用,可为我国的石油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进行推动我国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时,也应及时注意及规避污垢问题、油层分层问题以及测调采油工艺。

3在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3.1关于水驱开发问题

在石油开发过程中,为避免无效注水效率低下引起的缺陷,应当在石油开采的工程中选择并调测最为合适的工艺,与此同时,在进行直读式测调联动工艺时,还应尽量避免注水循环现象的发生,提高直读式测调联动工艺的精准性。因此,在进行开发前,应利用先进的信息将开采对象进行进一步细化,改善测调工艺,提高对应的无效流水效益,详细划分相对应的采油环节,对分水层进行优化并调整,提高单层压力值以及流量值的准确性。

3.2关于三次采油问题

在进行石油工程作业时,油层混合物质在经过长时间作用下进行转换的三次采油问题一直受到广泛重视,由二类油层变为三类油层,这对于原有的物理性质是十分不利的,还会造成较大油层配注量的差异。因此,在石油采集过程中,尽量避免三类油层情况的发生,例如在使用强碱三元复合来进行石油的开采时,应减少其使油井结垢的不良后果,以免相对应的机器检泵受到运行影响,降低开采效率,使油层集合物发生转变。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可使用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代替。例如分流注入法,利用先进的集合物驱单管分层分质分压油层,可有效避免油类物质的混合,同时亦可采用三元复合驱分层注入法,此方法可对油层进行有效分离。此外,物理防垢要利用先进的螺杆泵防垢技术进行优化处理,针对化学性质的油类污垢,则可选择相对应的防垢剂进行污垢处理及预防。

3.3关于外围油田的经济开发问题

我国石油采集过程中颇为重要的环节便是外围油田经济开采过程,因此,在进行采集时应当注意运用合适的流水槽进行驱动系统的搭配,使其高效的进行油田开采。此外针对部分油田含油量低、油田开采周期不足以及采油技术有限等问题,要进行仔细分析,确保传统流水措施与驱动系统的搭配情况。科学合理的运用细分控制压裂技术,使其可以有效地细分垂直缝薄层,可有效降低油层开压率,提升储油层的开采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探究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中,我国要从“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意识”、“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研发投入”、“实行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意识”、“综合推动我国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这四大发展意识为主,积极进行石油工程技术的集中创新,同时在创新过程中,积极解决“水驱开发问题”、“三次采油问题”、“外围油田的经济开发问题”这三大难题,以创新的手法提升我国石油的综合开采力、使用率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我国的石油开采事业贡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琪.信息技术在石油钻探工程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9(12):116-117.

[2]马跃,许佳伟.浅析我国石油化工技术创新发展趋势[J].化工管理,2018(34):81-82.

第2篇:技术创新方法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实践

前言

岩土工程学科是融合了多种技术手段的学科,而岩土工程能利用多种勘测技术改造岩土和土体。地质发生变化,相应的岩体也会形成复杂的结构,尤其是在不同的地域中,岩土特点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而岩土工程则是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下,进一步保证岩土土体的稳定性,发挥岩土工程技术应用价值。

1常用岩土工程技术的局限性

1.1PCC桩技术

PCC桩技术属于柔性桩技术,本身成本较低,应用也较为广泛,但也正由于其性质影响,一旦深度较深,很难控制其强度,造成混凝土管桩沉降,而采用刚性桩身,尽管强度较大,也能有较大的加固深度,但是相应的成本也会明显增加,很难大范围推广。

1.2桩靴结构技术

沉管灌注桩桩尖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在应用中成本较低,而且可以反复使用,施工较为简单,不过桩靴形状为三角形,应力集中分布,极易发生变形,活瓣闭合受到影响,水或泥沙杂质会进入桩管中,影响到桩身质量。预制桩靴能较好的控制开闭,解决这一问题,不过体积较大,运输难度较高,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还不能反复使用,因此在推广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1.3碎石桩技术

目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广泛采用碎石桩技术,本身桩身存在较大的孔隙,方便排水,避免由于外在因素的震荡而造成地基损坏。碎石桩技术抗液化效果较好,孔隙排水保证了桩基稳定,但是收到自身柔性的影响,桩基的承载能力有限,极易发生变形,一旦岩土工程上层负荷较大,就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于一些岩土工程上方的房屋建筑,往往采用刚性地基方式,不过由于桩身不存在排水孔隙,尽管承载性能较好,但是排水效果较差,很难保证地基稳定性,极易受到液化破坏。

1.4桥头跳车问题

岩土工程上方的高速公路中桥头跳车问题是我国岩土工程技术的难点所在。地基本身土质较软,承载力较差,尤其是在路堤较高的状况下,会造成施工完成之后大面积沉降。桥梁本身采用桩基础,不会发生沉降,桥和路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就会出现桥头跳车问题。

2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实践

2.1地基处理技术的创新实践

岩土工程技术创新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创新主要是振动沉模然后关注混凝土管桩,在岩土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高速公路的地基处理上,都可以应用这一技术手段。在地基处理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2.1.1严格控制原材料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至关重要,从最初的采购环节就应该加强控制,选择生产资质雄厚的厂家,充分衡量质量和成本之后选择最佳材料。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岩土工程施工现场,严格把控原材料进场,并对原材料进行抽查,不合格原材料禁止入场,并上报上级部门,重新选购原材料,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2.1.2清除场地杂物平整地基施工场地,清除场地内的垃圾杂物等,避免这些杂物影响到地基的施工,也在这一过程中确定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集中倾倒位置,方便之后施工垃圾的运输,避免占用施工场地,影响正常的地基施工过程,保持岩土工程施工地点周围环境质量。2.1.3机械设备进场地基施工所应用的机械设备进场,根据施工要求安装,也能方便之后地使用的应用,做好吊设工作,利用钢丝绳将沉管压入之后利用振动锤打击到预定深度。2.1.4做好监管工作在地基施工中,沉桩的整个施工环节需要专业人员监督,把控整个过程,控制施工质量。沉管到位之后关注混凝土,结合实际施工需求和计算参数,确定混凝土投料量,并且记录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混凝土灌注量,灌注完成之后,先进行振动操作后在一定速度下拔管。PCC桩应用也是岩土过程地基处理技术中重要的技术创新,综合了多种技术的优势,尤其是在软土地基施工地区,应用效果较好,而且施工过程较为简单,可以广泛推广。在应用过程中,通过振动沉模的方式排出多余的土,然后关注混凝土管桩,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用量和机械能耗,明显降低地基施工成本,在不同种类和结构的地基施工中可以广泛应用,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城市道路的路基中应用效果都较为显著。在PCC桩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保证地基施工的稳定性,严格按照施工场地附近预先设置的基准点,引出管桩桩位,做好对管桩的检查和保护工作,以免在后续的施工工序中破坏管桩。桩机在施工中,准确调整角度,严格控制垂直偏差,满足孔深要求。

2.2探测技术的创新实践

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实践过程中,探测环节和监测环节不可忽视,这也是让基础地基和上层结构形成紧密数据联系的基础所在,能进一步提高施工准确性,具体来说,探测技术创新可应用,可以分为以下方面:2.2.1钻探和坑探技术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探测技术类型,能通过直接探测掌握岩土工程施工地点的地质状况,在技术应用中根据不同岩土的物理性质和地层类别的不同,字啊不同勘探要求的指引下,对不同深度的地层进行探测操作。2.2.2物探技术物探技术是借助电磁理论和电学理论提出的岩体工程探测技术,探测原理为在不同的介质下,弹性波的传递规律有所不同,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判断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忒单,也能根据剪切波速值判断图纸类型,根据覆盖层的厚度变化也可以不断修正弹性波。2.2.3GPS定位技术借助卫星和地面接收站之间的数据传递,制定合理的岩体工程探测技术,准备相应的工具并做好校对工作,借助卫星定位,确定监测点的数据,根据对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确定检测结果。

2.3桩技术的创新实践

在岩土工程技术中,桩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混凝土空心桩技术和石桩刚性抗液化桩基技术两种。混凝土空心桩技术由于其直径较大,相应的阻力也会增加,桩基承载力也随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混凝土用量,降低成本,也不会影响到桩基承载能力,避免柔性桩和刚性桩的缺陷,综合两者优势。复合空心桩加固效果较好,而且成本较低,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较好。石桩刚性抗液化桩基技术的抗液化效果较好,承载能力较高,而排水效果好,刚性桩中存在排水管道,其中的排水材料能提高刚性桩基的排水能力,可行性较高,应用之后效果较为显著,既保证了岩土工程的承载能力,也保证岩土工程安全稳定施工。

2.4桥头跳车装置创新技术

目前桥头跳车装置是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主要方式,但是本身还是存在一些弊端,精度控制难度较大,而借助高精度全方位技术能对不同的桥面标高进行处理。这一技术创新中在实践的过程中改进了凹槽技术,利用活动滚珠装置,准确控制桥面标高,也能更好的适应地基沉降,平衡性较好。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岩土工程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至关重要。改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提高专业技能,各个单位加强经验交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实现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何小红.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235.

[2]肖俞.基于绿色理念下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1):99~100.

第3篇:技术创新方法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技术创新;问题;创新

岩土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工程地质学与建筑学等多门学科,而且还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我国岩土工程技术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均较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这严重阻碍了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尤其是作为矿区的基础和支护工程,更是对后续矿区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可见,针对目前业界在岩土工程技术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行之有效的创新改善方法就十分重要了。

1岩土工程的特征

(1)岩石的裂隙性。由于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也使得岩土工程必须适应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而岩层结构本身就多种多样形态不一,其内部均会出现宽窄不一的裂缝。部分裂纹只存在于表面,不对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但也有部分裂纹问题在岩土工程落实后,受到自重应力和工程结构施加的应力,使裂缝逐渐变宽向四周蔓延。这样一来,就可能导致岩土工程质量大打折扣,滋生各种的安全事故。而且沉积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也有着层理差异,部分结构的收缩不均匀。(2)土体的孔隙性。土体的内部实际上属于散体结构,而岩土工程周边土体的饱和度不同,也会令其呈现出固液气三种形态。如此一来,土体内部的含水量以及孔隙分布情况,就对施工技术的落实有着更加苛刻的要求。因此,在立项设计阶段应该加强对现场的勘查,从而给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土体孔隙内还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从而对基质产生一个吸力。在具体项目的施工中,就需要技术人员及时处理好这些问题,避免在建成投产后出现突发情况。

2当前岩土工程技术存在的不足

(1)勘查技术较落后。通常而言,岩土工程的前期勘查都会采用分条块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确实能够方便勘查,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也因此造成勘查与设计脱节,后期的数据整理就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若是勘查数据与样本不对应,那么甚至会误导岩土工程施工的决策。而且在勘查数据的记录储存中也多采用地质化,设计人员不理解相应的内涵,因此也就容易出现设计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不仅给工程图纸的设计造成了困扰,进一步增加设计费用;而且还会影响到后续施工落实的质量。其次,矿区岩土施工还十分依赖于取样与原味测试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够确保最终数据的合理性。(2)桩基施工不规范。桩基施工在土木工程领域有着较长的实践经验,技术防范近几年也是相继涌现。而在应用过程中,由于项目管理人员对矿区的建设要求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未能协调好,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比如部分项目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作为桩柱,但其桩基深度和选点位置不合理,也容易导致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使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而在桩靴设计方面,为了使桩柱的力学结构更加出色通常会采用△的形状。但是这种方案使得负荷应力过于集中,投产使用后桩靴就会迅速出现变形。虽然部分矿区建设中拟用预制桩的方法来避免这一问题,但最终也未能实现普及推广[1]。(3)施工落实不严谨。施工环节直接影响着岩土技术落实的质量,也是当前业界问题多发的重灾区。作为充分竞争的市场主体,部分矿产企业和施工单位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牺牲了岩土工程的质量.这不仅会对矿区的正常运营造成干扰,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而在机械设备方面,部分建设单位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未能及时做好保护措施。抑或是设备运行存在故障问题,在勘查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与实际值存在较大的偏差,这样也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此外,在桩基施工作为岩土工程的关键环节,也需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落实。

3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手段

(1)丰富勘查方法。要确保矿区岩土工程的质量,首先就要做好勘查探测工作。其不仅能够全面反馈出矿区岩层的力学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问题,而且还给支护工程的完善形成了有效的指导。笔者建议,技术人员应该将原位测试法和钻探技术有机结合,使最终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首先利用钻头贯入岩层内部,通过显示器中实时的阻力值变化情况,则可以充分了解到试点处岩层的特性和分布情况。然后再利用钻探取样的方式,直接抽取岩层进行化验。钻样的选择应该垂直于岩层,才能真正契合矿区的地质情况。不过这两种技术在落实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代表性不强的问题,最终的数据难以作为整体工程的参考。那么技术人员就应该多处选点,通过多次测量和取样的方式计算出平均值,从而既方便了勘查工作的方便,也使结果价值更高。(2)完善桩基技术。近年来业界出现了空心桩与石桩等新技术,从矿区运营效果来看的确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在空心桩建设中,以往由于体积大导致阻力也十分突出,因此在普及推广过程中未能受到市场的认可。针对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混凝土用量。这样既不对项目整体的质量造成影响,而且还兼顾了经济性指标。而在部分孔隙性较强的矿区,地下水分多容易出现渗水问题。那么施工单位就可以选择使用抗液化的桩柱,这种桩身具有较强的承载力,而且完善的排水系统也能够避免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此外,还可以使用PCC桩柱,直接在现场浇筑成桩。根据大量项目反馈,这种技术能够至少减少五成的混凝土和能源消耗,极大的控制了建设成本[2,3]。

4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对于矿区建设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施工技术较为薄弱,在勘查、施工以过程中均有着较为突出的问题。笔者建议,矿区承建单位应该不断优化勘查手段,并通过对桩基项目施工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项目质量的同时也减少成本损耗。

参考文献

[1]赵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应用实践之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6):45+47.

[2]崔利新.对岩土工程中施工管理方法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7):195.

第4篇:技术创新方法范文

一、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的实施理念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创新精神薄弱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最为突出的问题。[4]针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偏重理念灌输、缺乏实施路径的现状,高职院校实施以TRIZ创新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技术创新方法的普及教育,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形成具有实践推广意义的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技术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开发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大学生创新教育课程以及配套的分学制管理体系,并取得一批显性的物化成果,使创新教育与技术创新服务工作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制高点;建设科学效应库,为创新教育与技术创新服务提供资源保障;建设创新教育指导工作室与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为师生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学习与实践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咨询与培训服务,对外推广技术创新教育成果。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5]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TRIZ理论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为根本目标,以传授创新方法与技能为途径,以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能力、职业素质与综合素质。[6]将TRIZ理论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内化为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及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咨询与服务能力,为推进自主创新、服务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高职院校运用TRIZ理论与方法拓展与丰富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在实践中探索与建设技术创新教育与服务平台,从根本上改观以往创新教育只注重创新理念的灌输而忽视创新能力(方法与技能)培养的现状与瓶颈,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层面寻求突破,增加创新教育的可操作性,使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真正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将创新教育与TRIZ理论相结合,必将大大拓展创新教育的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7]

二、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的要素分析与实践成效

(一)技术创新教育组织体系与制度保障

在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围绕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需求,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方法(TRIZ)试点工作,深入开展TRIZ理论的研究、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由院领导担任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抓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学院科技处、教务处、图文信息中心、院团委、高职教育研究所等部门积极参与,TRIZ团队成员与系部专业骨干教师作为创新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教育研究中心与TRIZ创新理论教学研究中心,积极开展TRIZ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教师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教育能力培训;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申报大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基地,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的立项资助,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成功申报常州市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中心,获得常州市科技局的立项资助;牵头成立了常州市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联合在常高校,共同推动TRIZ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学院出台《关于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施意见》,并制订《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组织领导、具体任务、保障机制等作了详细的阐释与规划;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学分的界定与分类、申请与认定、程序与记录、检查与评估等作了明确的说明与要求。

(二)技术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学院成立

TRIZ创新理论教学研究中心,组建了以TRIZ理论为教学内容的教学团队,由来自各专业的教师组成,院长担任团队负责人。学院先后组织团队数十名教师分赴厦门、黑河、南京、成都等地参加各种类型的TRIZ理论培训班,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业咨询公司到学校进行封闭式集中培训,首批28位教师获得了培训合格证书(人均培训时数超过130学时),其中部分教师取得国际TRIZ协会LEVEL-2讲师资格证书。5名骨干教师已作为江苏省技术创新讲师团主要成员承担了2010—2012年由省科技厅组织的江苏省技术创新方法千名研发骨干培训的授课任务。

(三)技术创新教育理论研究

学院积极开展基于TRIZ创新理论的教育教学研究,以指导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实践工作,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教学实践研究》与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2011年底课题研究成果顺利通过验收。目前仍然在研的课题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TRIZ理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实践研究》,以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学院科研专项资金每年资助若干项院级创新教育研究课题与技术创新科技应用开发项目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院申报的TRIZ创新教育研究成果《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3T”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荣获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特等奖与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四)学生技术创新能力

TRIZ创新理论和方法目前只有国内少数本科高校中个别教师作为选修课或讲座开展教学活动,其他高职院校内尚未开展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学院的TRIZ教学团队通过开展创新教研活动,研究技术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课程大纲、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课件、交流教学心得、探索教学规律。已开设了《TRIZ理论与技术创新方法》课程,并编写了配套的系列教材,每学期选课学生人数达300人以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学院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途径和方式包括: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在项目化课程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的自主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生科技社团活动、组织参加省教育厅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科普宣传活动、科技文化节活动等。近三年来,学院共获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60余项,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累计获得一、二等奖43项,学生自主创新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4项,师生合作申报实用新型专利8项。

(五)技术创新服务与咨询

自学院TRIZ创新理论教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TRIZ教学团队为本市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项目40余项,培训企业技术人员500余名,以我院教师为骨干力量参与培训江苏省各级各类科技骨干1000余人,有效地提高了部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其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水平。

三、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以“三个结合”为主线,构建技术创新教育体系

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通过从课内教学到课外实践、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到科研训练,从营造创新氛围到构建创新平台,来实现从启迪创新意识、激发创造热情、训练创新思维到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8]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必须坚持“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相结合、“知识普及、能力提高、项目实战”相结合、“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构建以技术创新教育的课程载体、自主学习的网络载体、真实项目的实践载体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教育与服务平台。创新教育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教案(PPT)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分为知识普及(基础知识)、能力提高(高阶知识)、项目实战(项目演练与软件使用)等三个层次。以实践项目、科技作品、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创新课程的学习成果物化为专利。以省级教育研究课题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为支撑,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在指导与完善学生创新教育课程的同时,提高教师团队的创新理论水平,增强学院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能力。配套建设TRIZ创新教育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三大功能模块:课程教学模块、理论研究模块、技术服务模块,具体功能有:计算机辅助创新工具软件的应用、技术创新教育辅助软件的应用、学习经验与心得交流、在线答疑和创新指导、学生创新作品提交与验收和就业后的创新能力跟踪分析、课题研究成果的与交流、企业研发项目的技术难题征集与(同时作为实践项目与教学案例)等。

(二)以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为目标,建设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的创新教育观念及教学方法都是通过其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如果学生能够看到老师这些积极的行为,他们便能切实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他们会觉得自己在生活学习上的一些具有新意的做法得到了认可,自己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评价也会不断的提升。[9]一支能够胜任创新教育与技术创新服务工作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有效保障。以建设优秀创新教学团队、优秀创新研究团队、优秀创新服务团队为目标,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创新理论(TRIZ、六西格玛等)师资培训,组建一支能够胜任创新教育与技术创新服务工作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师资队伍。在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同时,实施创新教学师资分层次、分步骤建设的规划,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TRIZ创新理论的普及培训,择优吸收到创新教学团队中,将创新理论与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教学及面向企业的创新研发有机融合起来。

(三)以实践工作室为保障,完善创新教育条件

建设大学生创新教育指导工作室,添置有关创新理论与方法、创新思维训练、创新与发明案例的图书资料,购置CAI系列创新工具软件及相关硬件设备。在系部建设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提供场所与设施。建设完成大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为师生开展创新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演练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以教研课题与技术项目为依托,加强创新教育理论研究

加强TRIZ创新理论的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实践模式,努力争取并完成一些比较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如: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常州市科技支撑项目、常州科教城院校基金重点项目与院级创新教育研究课题与技术创新科技应用开发项目,及一批省级、院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五)以数据库与资源库为平台,建设科学效应库

科学效应库是通过实物或计算机模拟的手段向公众展示自然现象及实际产品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的知识库,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以Win-dowsXP作为开发平台、VisualC++6.0作为开发工具、Access数据库作为技术支撑,VistmlC++6.0通过ADO方式对数据库进行访问,重点完成若干科学效应的计算机建模或实物制作,建设一个基于WEB的集知识性、趣味性和研究性于一体可重复使用的技术创新研究平台。

(六)以技术创新咨询机构为载体,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咨询服务

成立TRIZ技术创新咨询机构,组织创新教学团队成员开展面向企业的TRIZ技术创新方法培训与技术创新咨询服务,承担企业的科研与技术创新项目。有效激活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TRIZ创新方法为指导,与企业合作完成技术创新服务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咨询与培训,提高办学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七)以学术讲座与报告为形式,开展创新教育学术交流

第5篇:技术创新方法范文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进行处理,就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可销售的数据产品,这种基于数字技术下的创新性信息使用方法,提高了决策者的决策效率及可信度,能够引起整个服务业和制造业本质性的改变。因此大数据蕴含着极高的经济和商业价值。对于大数据的概念,企业和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研究机构Gartner将大数据定义为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将大数据定义为“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音视频软件、网站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的、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麦肯锡认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当前对于大数据的特点主要存在两种观点:Dumbill采用IBM公司的观点,认为大数据具有“3V”特点,即数据量大(Volume)、数据类型复杂(Variety)、产生速度快(Velocity)。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大数据具备“4V”特点,在3V的基础上增加了价值性(Value)。

(1)数据量大(Volume):目前数据的计量单位用太字节、泽字节和尧字节计算。IDC《数字宇宙膨胀:到2020年全球信息增长预测》显示,数字信息每年按照几何级数态势递增,到2020年数字量将达到40ZB。

(2)数据类型复杂(Varie-ty):相对于传统的便于存储的结构化数据,大数据下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比如网络浏览轨迹、视频、音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数据类型的多样性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产生速度快(Velocity):数据的产生和更新频率快,每秒都在即时增加,因此大数据的存储以及实时处理和分析能力是大数据背景下技术创新的关键要求。

(4)价值密度低(Value):存储的数据量大,但是蕴含的价值低。比如一段监控视频时间长达2个小时,但是有用的数据可能只有1~2分钟。数字技术是指对产生于人机交互、物联网等以结构、半结构、非结构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和集成,以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可视化以及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通过数字技术生成模块化的专用数字技术处理软件包,进一步通过模块集成实现决策支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预测等技术创新,实现大数据的价值化。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可知大数据和传统数据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技术上,大数据下的数字技术包括传统基本数据处理技术如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可视化、统计分析,和高级数据处理技术如移动计算、社会化媒体、物联网、云计算、分析和预测五种技术,这五种数字技术融合后方能产生巨大的技术创新。移动计算指的是计算的实时性、动态性,即人和计算机的实时交互,机器和周围环境的实时交互,通过移动计算,增加了数据使用技术在地点和时间上的灵活性,数据的实时处理是大数据的最核心技术。社会化媒体是指人们可以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信息、分享内容、互动交流。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使用数据具有“流”的特性,大数据流的特性改变了人们收集和评价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技术创新方式。物联网描述的是物理对象间的连接,这种交互作用发生在机器与机器之间,对象与对象之间。物联网的形成开启了服务创新、生产创新和增值过程的新维度,是新的增值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基础。云计算指的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主要解决数据的结构问题和管理问题,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按需提供给不同的使用者,通过云计算加快对信息的发现、组织和协调并为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分析和预测是对大数据进行关联、趋势性等知识发现技术,由于大数据的海量性、动态性、类型多样性和价值低密度性,有价值的信息隐藏于碎片化的数据关联中,而且随时间的流逝不断减少,因此传统的优化算法、抽样学习的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方法已不适用,基于知识发现的分析和预测技术是大数据的关键技术。针对大数据下的这些数字技术融合就有可能产生技术创新,就可能实现服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决策智能化等等。大数据时代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大数据时代的本质是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技术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中的广泛应用,其核心在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大数据并不能生产出新的物质产品,也不能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大数据的价值,不仅是大数据技术本身,更是应用创新产生的经济社会价值,能够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从而使工业制造的生产效率得到大规模提升,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二是促进产业融合。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广泛使用,使得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在技术融合、数字融合基础上所产生的产业边界模糊化,产业由分立走向融合,产业融合能够通过建立与实现产业、企业组织之间新的联系而改变竞争范围,经济增长效率大幅度提高。三是技术创新发生变化。在大数据背景下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程度加强,而且由于信息化的广泛使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技术创新的协同性和共享性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强。

二、大数据下数字技术创新的新特点

大数据下的技术创新与传统渐进性技术创新有本质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五个方面。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具有一些新特点:

1.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方法具有组合性传统的技术创新方法基于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和市场目标的共同作用,而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技术创新方法更多地来源于对不同技术的组合式创新。创新不仅是一种基于理论背景下的基础性创新,而更可能是利用现有的数据技术手段和已有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技术创新方法的组合性主要体现在对数字的敏感性洞察以及创意路径实现的组合。对于客户消费行为的数据技术分析可以开发出BI系统。对于共众通信数据分析可以开发舆情系统,KevinSystrom和MikeKrieger将Facebook最受欢迎的照片共享思想植入到智能手机中,开发出了能够改变照片样式的软件。这些说明了数字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技术创新的可能性。

2.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模式具有开放性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强调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和引进创新模式,这些创新模式聚集对要解决的问题相关领域精通的专业性人才来提供技术创新方案。专业人才具备高精尖科技知识,能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议,而大数据下的技术创新能够突破对专业人员和研究领域的限制。数字技术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创新环境,每个人都能够在开放平台上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新思想的交流与技术创新的实现。纳特•特纳和扎克•温伯格是沃顿商学院学习经济学和创业学的学生,二人虽然没有学过医学知识,但他们创办的公司flatironhealth正在试图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找到治疗癌症的方法。这种群体力量参与和数字技术爆发出来的无限的智慧正是大数据下技术创新的模式。

3.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管理具有突破性突破性技术创新是基于不同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之上的创新,能够使产品具有新的性能和较低成本,且具有毁灭性,能开拓新的市场和潜在的应用,如石英钟的出现给机械表以致命冲击。数字技术下的融和式技术创新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单个领域的技术有可能只服务于特定背景下的产品或者服务,而不同领域技术的有效融合则可能衍生出更多的相关性技术创新。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渐进式创新是阶段性的、变革性的,而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永恒的、革命性的。传统的技术创新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大量的人才培养及储备、基础设施的建设、先进设备的研发及引入,通常这些投入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才有可能获得创新成果。基于数字技术平台,每个企业、机构甚至个人都成为了创新的主体,创新也不再局限于某一技术领域,而是以多种方式存在。如云端存储服务及数据分析业务就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创新思路,从而使得技术创新具有更低成本。

4.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过程具有非线性线性创新和非线性创新是基于创新过程的一种区分。线性创新过程是一个“基础科学-应用科学-设计试制-制造-销售”的单向的、逐次渐进的过程,创新起源于基础研究。非线性创新过程突出了创新的多层次、多环节和多主体参与,在非线性创新过程中创新绝不是从研究到应用的线性链条,从小众到大众的传播过程。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突破了线性技术创新的思维,从创新的方式、主体、阶段等方面进行非线性交互创新,是企业内外各种与技术创新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突出了创新的多层次、多环节和多主体参与。在大数据时代,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创新生态下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演进的产物。

5.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结果具有通用性通用性指能够在多行业使用的创新技术,通用技术创新具有普遍性,能够随着时间推移催生大量的创新,数字技术下的技术创新具有这些特点。数字技术下通用性创新主要是由于创新的方法是组合式创新,对于已有发明或者技术创新,经过组合后有可能产生新的创新。这种创新方法表明,每一次的技术创新会成为未来创新的一块积木,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就产生了持续技术进步。数字处理技术使得所有领域都能够获得海量的数据,并无限制地被复制和重复使用。因此,具有潜在价值的数字化积木式技术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倍增长,并且还在持续地提供未来组合式技术创新的可能性。

三、大数据时代我国新常态经济增长中数字技术引领技术创新的路径转型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支撑。在新常态的创新驱动中,我国面对大数据下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传统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和数字技术下技术创新的特点,要发挥我国自身资源优势,实现数字技术引领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就要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引领技术创新路径转变。

1.实施“政府组织+国企研发”的数字技术创新计划技术创新正在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关键词,而且大数据下的技术创新具有开放性,特别是在数字化工厂方面,实现过程中有大量需要进行标准化的内容,欧美国家在这一方面起步早,已制定出系统集成、安全保障、数字化工厂、能耗等技术标准,因此要积极引进和参与国际化标准工作,同时实施举国体制,发挥政府作用,组织开展我国的技术标准化研究,争夺制造业竞争的话语权。另外,在产品市场规模巨大、产品集成复杂的重大技术创新领域,借鉴“高铁”技术创新模式,由政府牵头,发挥国企研发力量,重点突破某一领域的技术难题。在实施“政府组织+国企研发”的数字技术创新计划中,重点要持续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大数据环境下的技术创新是基于数据库基础上的,因此要持续推进数据库、知识库、云计算库、数据分析库的基础平台建设,大数据下人人都是技术创新者,要构建基于服务的、集成智能分析、快速决策分析的大数据处理支持系统接口,建立促进群体成员之间信息沟通、共享和促进群体技术创新的交互平台,建立开放的大数据技术创新体系、协同创新模式和评估机制,以推动新常态下数字技术对技术创新的引领。

2.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自主创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贸易的开放,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产品市场,市场化需求确定了技术创新方向,技术创新中的市场杠杆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要完善大数据下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引导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及市场需求,发现创新机遇并且进行自主创新。在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税收减免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研发新技术、发现新知识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如果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企业就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知识产权的清晰界定以及产权保护有助于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从技术创新中获得高额收益,从而促进更加长远的技术创新。我国目前对于知识产权界定、保护以及知识使用的制度及法律还不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及法律法规保护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鼓励技术创新。此外,要通过税收减免政策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强度。

3.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实施全球人才引进计划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新常态下的中国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用和行业动态呈现出新趋势和特征:社会网络与社会计算、云计算、协同化软件与技术、新型电子市场与新型电子商务将转变企业运作和组织架构。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关注点将从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智能系统、数据库建模与设计、信息系统规划、开发方法等方面逐渐转移到以新概念、新技术实行的决策分析、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等领域上。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大数据环境下技术创新的实施,需要一大批对于大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决策支持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新常态的经济中,要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实施全球人才引进计划:一方面通过加强我国高校计算机、电子专业建设,调整培养方案,优化教学环境,创新创业项目实施,以培养掌握数字技术基础型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人才创业平台,营造人才创业环境,引导大数据人才创造;另一方面我国需要制定全球数字技术人才引进计划,特别是了解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和数据分析师的引进,并为人才的流入做好政策支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