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技术创新理论范文

技术创新理论全文(5篇)

技术创新理论

第1篇:技术创新理论范文

通信技术领域本身是一个高科技领域,对从业人员要求高,但目前由于传统思维的固化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延续,使得管理方式落后,而创新型人才补充不足,培养不够。目前普遍管理人员依然停留在旧有管理模式上,沿用过去的管理方式,使得管理松懈甚至阻碍了科技进步。通信技术的革新最终责任落在基础执行人员本身,其科研人员的培养与传承是现阶段电子通信领域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在技术研发过程中,人员管理松懈是基本问题,且其技术不过硬,创新意识不高,管理标准的不统一也是造成现阶段通信技术领域创新步履艰难的核心因素,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引进创新型观念是整个行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

2通信技术管理探究

通信技术领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其中管理层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决定着整个通信技术领域的进步,因此对管理活动各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必经之路。通信技术创新现阶段主要障碍集中表现在与相应的管理方式的不适应,企业内部人员对新型的通信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没有贯彻学习,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因此对通信技术的创新应首先从管理活动入手,树立宏观管理模式,将先进的管理技术理论纳入到企业的文化活动之中,以达到企业内部点对点的合作与高效运行。管理创新不能单独进行,要与科技创新并肩而行,以此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势下通信技术网络的自身发展需要,企业也要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做出自己管理活动的调整。通信领域管理创新要求有一个标准化、一体性创新性队伍,如此更好地实现企业与科技的同时进步,一方面要加快引进创新性人才,确立相应的创新奖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对原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体企业的科技水准。通信技术创新与管理的创新实践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自我想象的结果,是结合全人类的聪明才智,在全球一体化经济模式下完成的一种创新模式。我国自主通信领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自我体系,并且在某些单独领域甚至超过了国际现有水平,在这一突破性背景之下,我国的相关通信领域应该进一步发展相关的通信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通信技术,尤其是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式,吸纳各个国家的投资项目注入相关通信项目领域,这对我通信技术领域的革新是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通信技术领域的创新不单单是单独创新,对于管理创新应该满足于市场的基本需求,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形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正在缩小,这正是我国通信技术领域创新的黄金时期,有效利用该时期段别国优秀的管理模式与经验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此外,在开展通信技术领域的创新时,要利用通信技术的本身优势,来促进管理创新,如此走向国际市场,与他国形成良性的合作效益。

3结论

第2篇:技术创新理论范文

网络的功能多种多样,可谓包罗万象,总的来说,大致可分成三个方面:

(一)网络的基本功能

网络的基本功能是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和文件传递服务。电子邮件是网络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网络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服务。类似于邮局的普通邮件,区别在于其不需纸张,由服务器传输邮件的信息内容而不是邮件实体。传输速度极快,成本低廉。目前的多用途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MIME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将声音、图像和影视结合起来。远程登录是用户通过因特网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终端的过程。用户只要是该系统的合法用户并拥有相应的帐户口令,就可登录实时使用远程计算机对外开放的全部资源。文件传递服务是一种实时的联机服务,用户可在计算机问进行文件搜索和传递,从而获得任何领域的信息,包括公用程序、原始程序代码、研究报告、技术通报及各种论文等。

(二)互联网的主要服务功能

互联网的信息服务由于其整体结构的开放性,由其三大基本功能衍生出来的各种应用资源和服务项目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服务。

1、信息服务系统

就是通过多极菜单为用户提供实时信息查询功能,并且同时提供进入其它服务系统的渠道,用户无需记住众多的计算网址和保密字。

2、广域网信息服务端

就是由苹果电脑、道琼斯及思想者三家公司共同发起,提供了一套类似自然语言的界面,可以让用户以平常说话方式询问计算机,并显示查询结果。

3、全球网信息服务系统

就是一种基于超级文本方式的信息查询工具。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功能强大的图形界面,可以自动完成用户的查询要求。其特色在于提供多媒体的信息服务方式,包括浏览文本信息及与文本内容相配合的图像影视和声音信息。它已成为普通用户访问网络的流行方式。

(三)互联网的讨论和公共服务

1、群体讨论

就是电子邮件衍生出来的服务种类,也称“电子邮件论坛”。它将有共同兴趣的成员名单排列成一组通讯录,使小组成员可以讨论和共享一组特定的主题信息。服务器将自动把信息加工整理到各成员的邮箱里,并能整理成周刊或月刊。

2、电子公告牌

它类似于黑板报、公告牌、海报等传统张贴消息和通告的方法。区别在于它是用电子通讯手段在大范围内和远距离间的信息交流工具,并无时区限制。

3、电子网络新闻网

就是为各地用户在网络上讨论话题提供技术支持,话题涉及从Comp开头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讨论到Soc针对社会方面的讨论,从Sci针对科技的讨论到Roc关于休闲娱乐话题的讨论等等。网络技术尤其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全球网络使信息在开放的环境中呈水平流(卫星式移动电话在地球任何一地点都可与便携式电脑相联进入因特网),从而消除了全球范围内信息流动的技术障碍。

二、网络技术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网络技术在政府的运用中,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政府的影响既有正面积极的,也有负面消极的,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技术对政府的影响,成为了当前政府对网络技术应用中的重点问题。

(一)网络技术对政府管理的正面影响

1、网络罗技术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决策是政府设计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包括问题、方案、目标三要素。现代决策体制包括中枢系统决策参谋咨询系统和决策信息系统。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提出目标、选择方案。参谋系统的任务是设计并论证方案,决策信息系统则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支持。网络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对决策信息系统的强力支持。从理论上讲,理性决策的艰难性在于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未知因素越多,理性决策越是艰难。信息的基本功能是消除个人认识的不确定性,因此信息是理性决策中最关键的因素。换言之,决策信息系统在决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决策都是针对现存及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因而客观、全面地发现问题是决策的前提。市场经济主要由市场自动配置资源,但由于市场的地域性,市场符号的传递会逐渐衰弱。特别是市场符号有时相互干扰和市场参数的无序传递,使市场符号难以完全反映国民经济情况。因此必须以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式调节经济运行。现存的问题是传统的统计体系链很长,加上在地区、部门利益的驱动下,基本数据常常会人为扭曲。例如地方政府官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常常会虚报成绩。而具有加密功能的新型电子商务网络在专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政府在保护商业秘密的前提下,获得经济指标指数判断经济运行情况,以供政府决策参考。公众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等方式轻松地反映问题,使政府的决策能更充分地反映民意,以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性。总之,政府通过网络,既可以获得全面、准确的经济信息,保证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又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公众的诉求,保证了行政决策的民主性和正确性。

2、网络技术对行政执行的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说,行政执行具有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沟通的功能。从政府与政府的关系看,公文传递依赖于各级政府的联系。例如民政部的文件,必须先发到各省民政厅,再由各省民政厅发至各地市民政局,依次再向下一级传递,传送渠道太长、传递速度较慢。而通过电子网络传递政府公文则大大节约了时间,有利于提高行政执行的效率。从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看,行政执行的有效性有赖于个人、社会组织和企业对政府行政决策的了解。从实际效果看,公众通过网络了解公共政策的速度与广度远远大于政府公文的传统式传递。公众通过政府网站了解政府决策,既方便又快捷,而且无需纸张复印、交通电话等费用,使了解成本很低,这样公众更乐于接受。公众通过政府网站了解政策,也可以避免官僚作风(迟到早退、岗位空缺、敷衍塞责、态度蛮横等)的不良伤害,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服务社会公众是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如税收征管、企业登记、养老金发放、公共设施维护与建设等等。电子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简化传统的办公手续与步骤,大大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如税收可以通过电子转帐来完成;通过标准化的中介工具简化繁锁的办事程序等等。总之,网络技术可以大大加快信息在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传递速度,节约信息传递的成本费用,同时可以简化政府办公的手续与环节,从而有利于大大提高行政执行的效率。

3、网络技术对行政监督的影响

行政管理的目的不是追求个人或组织自身的利润最大化,而是寻求全社会的效用最大化。但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由人与组织完成,按照“经济人”假设,行政从业人员也是趋利避害的人。如果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必然会利用本应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公共权力谋求非公共利益,产生腐败。惩治腐败当前已是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刻不容缓的课题。惩治腐败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建立一套对行政人员的监督机制,即运用制度约束个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观倾向,促使个人把公利而不是私利作为行政行为的宗旨。行政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形式。内部监督是指由独立行使行政监督的专门机构监督行政行为。外部监督是指来自行政组织之外的立法监督、法律监督、社会团体监督和公民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网络技术对行政监督的最大作用是为外部监督提供便捷的手段。了解我国行政管理现状的人都知道,越是经济落后、消息闭塞的地区,腐败现象越是严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信息沟通手段的落后。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公众无法及时了解中央政策因而无法分辨当地行政部门“土政策”的性质。即使欲揭发当地政府,也由于成本较高而无法如愿。由于网络取消了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差别而且成本低廉,从而使外部监督的成本大大降低,可行性大大增强。可以预见,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改进,随着政府政务的公开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对政府的监督,行政腐败的立足空间会越来越小。

(二)网络技术对政府管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网络化管理会使政府管理的初期成本升高

网络化管理的目的之一是降低成本,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网络技术的应用虽然可以节约时间、空间及纸张复印等成本费用,但政府在建立完备的电子网络系统的初期往往要投入巨资,这在发展中国家往往不堪重负。由于建立网络系统的初期投入高,往往会提高政府管理的初期成本,不利于提高效率。当然,从长远来看,它还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

2、忽略人的价值,阻碍人本原则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发展的新趋向,也是现代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人本管理原则包括两个含义:其一,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目标;第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的利益,实现人的价值。网络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更多地体现了科学原则,因为它更强调的是计算机系统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管理效率的提高。网络化管理容易造成一种新的错觉: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仅仅依赖于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机器系统,政府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效率。实际上,网络技术的发明、操作和控制离不开人,它的应用最终还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可以用机器系统取代人的主体价值和目标价值,人本管理仍是现代政府管理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网络技术、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不应忽略对政府公务员的素质培训和激励,不应忽略政府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及人的价值的实现。网络技术使政府公务员与公众之间的许多事务性沟通可以通过电脑系统来进行。省去了面对面交流、沟通的程序,这样虽然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却不利于政府公务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容易造成彼此的情感隔阂与不信任。

3、泄露政府机密,影响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而国家安全的维护有赖于对政府机密的保护。然而随着网络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政府几乎已无秘密可言。高明的网络间谍曾多次通过网络进入美国五角大楼的机密资料库,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伊拉克和南斯拉夫在战争中的失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其信息系统的失灵。网络技术虽然有利于增加政府管理的透明度,便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但由此带来的泄密事件也时有发生,不仅使政府难堪,更使一些关乎国家安全的机密被泄露,使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在增加政府管理透明度的同时防范网络泄密、维护国家安全,将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

4、网络犯罪使政府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由于网络具有数字化的特点,一切都以数字代表因而具有匿名性。在保护了个人隐私的同时,也给网络犯罪提供了巨大的诱惑,加之网络技术作用便捷的特点,使网络犯罪变得轻而易举而又难以察觉。网络犯罪主要表现在:网上色情;网络;网络病毒的制造与传播;网上诈骗;非法入侵与破坏。网络犯罪使政府不仅要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而且还要应付日益增多的网上犯罪,使政府管理的内容更为复杂,难度增大,成本亦升高。对付网上犯罪,对未来的政府管理无疑是一个更为严峻的挑战。

三、对解决负面影响的建议

(一)改进网络技术,合理利用资金

面对网络化管理会使政府管理的初期成本升高的问题,需要通过改进网络技术来降低初期投资的成本费用,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

(二)加强交流和共同

解决忽略人本原则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改进并普及多用途的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使政府公务员与公众之间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和影视进行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将信息沟通与情感沟通融为一体;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公务员可以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这就使得政府可以更多地利用专门的场所和时间,如专题调研、座谈讨论、新闻会、酒会等,使政府公务员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沟通,有利于缩小公务员与公众之间的情感隔阂,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信任。

(三)加强网络素质教育

这是解决泄密和网络犯罪的有效方法,加大对办公人员网络知识、素质教育,使办公人员正确使用网络,不去浏览与办公无关的网站,不去接受与办公无关的邮件,这样加加大了政府网络的安全性。事实证明,多数木马、病毒都是以色情、、中奖等诱惑性中间网站来传播的,加强网络素质教育,可以有效的杜绝这一点。

第3篇:技术创新理论范文

21世纪的信息化给中学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构建网络信息平台,为学校团总支和各班团支部、传统内容和新信息之间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互相沟通的桥梁,把组织优势、阵地优势、人才优势、网络优势有机整合起来,在中学共青团工作扎实开展数字化工作,增强团工作的覆盖面和时效性,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和当代青少年团员自身成长规律的重要举措,也是21世纪信息化背景下,共青团组织的战略转型。

目前构建中学共青团数字化管理的现实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的两个方面:

第一,在学校方面,观念落后,没有重视信息化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仅作为日常上课服务;未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和传播网络,在团建工作资源的获取、入库、存储和应用方面管理不善,缺乏前瞻和全面整合信息资源的视野;部分学校在信息软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不够。

第二,作为信息技术“双刃剑”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据调查,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我市中小学生首次接触网络的平均年龄为9.3岁,而2006年的数据是11岁。我市各中学附近的网吧有几十家,初中生家庭的电脑拥有率53.2%。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上网以休闲娱乐为主,看电影、听音乐、玩网络游戏的学生的占了57.0%,都已经会熟练上网偷菜、看动画、打游戏。其次是QQ聊天,占32.4%;搜索下载学习资料、写博客、日记人数占10.6%,排在第三位,其中部分学生开始尝试网上购物。目前我国的网络正处于起步阶段,上网主要目的为聊天、玩游戏,学习目的较少。网络充斥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场所,中学生一旦接触便沉湎其中,诱发网瘾。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

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继承优良传统并创新中学共青团的管理方式,顺应数字化潮流,最大限度整合信息资源,避免网络给团组织和青少年团员带来的负面冲击,是目前初中共青团工作开拓创新、能否与时俱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配合并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关键举措。

当前有关中学共青团数字化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概念及内涵。数字校园指借助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优化和辅助完成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第二,信息化给团建工作带来的机遇。网络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交流互动;利于网络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利于学生团员个性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团活动。

第三,信息化给团建工作带来的影响。积极影响:互联网有利于充分发挥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为共青团开辟了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消极影响:理论内容受挑战,现行模式己滞后;心理情感受影响,人际交往被淡化;道德意识受冲击,伦理法规易弱化。在计算机网络遍及全球的时代,网络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它也混杂了许多不健康的内容和一些违反伦理法规的东西。比如,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以及低级趣味的网上游戏。

第四,对策。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科学严格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青年素养;更新工作手段,改进工作方法。

二、理论思考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

(二)团建工作与中学生成长的关系

团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如何适应时展的要求,利用数字技术,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每个德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四)德育中的显性和隐性教育方式

显性教育是指利用各种公开的方式和内容、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方法,是一种显露的、直接的“有形”教育。然而,网络的日益普及,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隐形教育模式,显性教育在拓展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隐性教育是一种具有间接性、暗示性、渗透性的“无形”教育。网络载体的传播特点和媒介的融合性使数字化的团建工作在传播舆论信息方面往往比传统媒体更加及时和开放,因而容易获得心理学上所认定的“首因效应”。

三、研究目标

据2010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的统计,截止2009年底我国网民已达3.84亿,普及率为28.9%。网民的主体是青少年,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1/3。面对“网络新生代”,中学团组织应高度清晰地认识到网络在思想引领中的作用,努力把思想教育领地拓展到网络世界,不断创新团的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做到组织信息化、决策信息化、宣传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一)初中共青团数字化管理的模型

中学团建的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网络层,二是基本服务层,三是应用层,四是分析决策层,五是面向所有用户(教师、学生、家长)的门户站点,实现个性化的界面功能。

(二)初中共青团数字化管理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兼职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学校要极其重视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建设。

(三)内容

无纸化办公;建立学生团员电子管理系统;学生团员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网络平台,为团员学生提供个性化、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平台。

(四)网络维护和安全

四、研究内容

(一)初中共青团数字化管理的模型

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发展规划,初中共青团数字化管理的校园网建模型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计算机网络,主要解决基础网络互联互通的问题;二是基本服务层;三是应用层,主要提供学校团员管理、学习管理、知识库、办公自动化等应用;四是分析决策层;五是面向所有教师、学生、家长的门户站点,实现个性化的界面功能。

(二)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这是做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证。一方面,要加强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兼职队伍建设。团干部除本身要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外,还必须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掌握信息网络技术,实现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现代化,使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走在时代前列。

另一方面学校要极其重视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建设,一是物色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进校,二是学校定期把校内骨干送出去参加省、市电教馆举办的高级别的软件应用网络管理等短期培训班。通过专题培训、经验交流、教学反思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开展团建工作的设计、反思与评价能力。

(三)初中共青团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内容

1、党和团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学习材料。及时、快捷、高效地开展团建工作。

2、无纸化办公

校园网建成以后,学校强力推进校园网数字化办公,学校所有的会议通知、校历周历、公文流转全部通过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大大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办公效率,整个学校的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3、建立学生团员电子管理系统

团员学生可网上注册团籍、借助这一平台过组织生活。团支部对本支部团员注册登记表进行审查。在线回答团员疑惑,维护本支部交流平台。团委统一管理全校团员信息资料库,可以随时汇总、统计和查看团员信息。

4、学生团员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一是培养团员浏览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意识。第二是交流信息能力。第三是团组织为学校及社区服务的能力。

5、建立和不断完善学校共青团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加强学生与共青团组织的网上交流,广泛收集听取学生意见和信息,使广大同学通过正常的渠道表达意见,为团员解答疑惑、提供帮助服务。可根据形势和学校内部的特色、校园文化等设置思想调查、热点问题对话、求职指导、生活时尚等栏目,及时掌握新的思想动向,及时作出疏导。同时活动要多维化,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又不能完全依赖网络;既要继承和发扬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还要积极赋予其新的内涵,以适应网络发展的趋势,

6、及时在网站典型事例,弘扬正气。

7、开展丰富的主题和文艺活动,引导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和食堂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8、在线心理辅导。怎样认识人生、怎样克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如何对待升学与就业、恋爱与婚姻等等,消除团员学生的思想波动和激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9、利用手机,联合通信部门,建立学校、家长、学生团员三方互动平台。

(四)网络维护和安全

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安全服务。

五、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与方法: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德育理论为基础,实践调查和现象分析同步。以我校的团建数字化工作为样本,同时兼顾调查我市各个县区具有代表性的开展数字化团建工作的学校,研究新时期数字化团建工作的现状、问题、对策等。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六、研究步骤

本项目以理论研究、实践调查和现象分析同步,通过揭示和分析数字化团建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困境及原因,然后从7个方面提出有实效的对策

实施步骤:

① 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数字化团建管理工作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进行

相关的调研、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

②全面展开研究,确立本课题的主体框架,并付诸实施。

③形成中期成果,在学校范围推广实行,征求意见,检验实效。

④对成果公开,接收反馈,加以补充和完善。

⑤形成研究成果专集,接受鉴定。

七、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产生以下成果

第4篇:技术创新理论范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知识目标包括理解和应用知识水平;技能目标包括独立操作和熟练操作水平;情感性目标包括获得感性认识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等。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素养描述为信息的获取、加工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的发展。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培养高中信息素养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的构建,要面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基础性的作用。本模块有四个主题组成: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其中信息获取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能够列举信息技术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内容比较偏向理论性,但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信息加工与表达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选择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本部分的知识偏重于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信息资源管理部分对学生的要求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管理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这部分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征来丰富学生的个人知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信息技术与社会部分主要通过学生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较明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所以说前三个主题的知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占主体地位,应尽可能的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算法是关于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的描述,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程序设计是使用计算机可理解的语言表达算法的过程。本模块教师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

l)发展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这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所造成的,同时也是新课程的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不断有新的信息技术经过研究、开发、实验与推广,从而成为人们日常应用的新技术,如新的多媒体技术等,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必然要求不断更新与发展。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信息技术,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现在我们要把信息技术课程与当今社会紧密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综合性

信息技术本身是多种学科技术发展的结果,其中涉及到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心理学等各个学科,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水平。同时信息技术也综合了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的理解与表达,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科学知识与机械操作结合起来,将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统一起来。

3)实践性

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其中实践操作有限,过程与结果并重,过程优先。这是因为信息素养集中表现在操作能力上,信息技术能力直接体现在学生能否使用某些软件。其次信息素养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也就是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4)创新性

应用信息技术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具体体现在使用计算机网络与其他设备,采用不同的应用软件做同样的工作。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同样的问题,因此信息技术本身提倡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更加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由于学生所处的阶段决定了他们创新工作的不同,首先需要在大量的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其次要不断的在练习中重复与创新,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一方面从模仿开始入门,要求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自己掌握其过程,观察其结果,同时学生应明白这不是唯一的方法,并尝试其他方法,提倡求异思维。

3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特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课程,其教学活动除了一般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之外,还需要遵循其它一些重要理念。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传递和交流,掌握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从而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首先为了更好的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具有哪些特征。

l)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时代性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已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对于现时代的人才来说具备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随着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进行,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说加快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和改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国家都在重视并改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前,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技术活用能力,把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和创新能力放在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目标,同时英国和日本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2)信息技术教学需配备一定的设施条件

为了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懂得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设施条件,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通过探索与创新获得成功的体验,设施条件包含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硬、软件条件。高中阶段更加需要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进行操作实践,最好能够建立校园网。

3)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开放性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教学目标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进而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枢纽,体现了学生综合发展的目标要求;其次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具有开放性,传统学科的教学强调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而信息技术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学科间进行拓宽;再者信息技术教学形式具有开放性,信息技术教学应以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互动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机会;最后师生关系具有开放性,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重大。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并不断创新课程的过程。正是由于有了互联网络,使得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成了不断开发创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创新信息的过程。

4)强调学生的自我反馈与调节

现在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具备良好的环境,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十分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反馈。在信息技术提供的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每一步操作大都能够观察到实际结果与其设想的结果是否相符。所以自己得到了操作的反馈。这样能够得到及时反馈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也就促进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内化,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尝试与学习各种操作,而不能强调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教师操作,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有个性有特色的作品,而不仅仅是模仿,同时教师须明确地指导学生自己获得信息系统反馈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学生发生错误时不要匆忙指出,指导他们进行反思,查出错误,如何利用信息系统解决。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的思路不一定十分开阔,需要学生自我调节,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完成这个调节的过程,并且使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4信息技术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是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条件,完全具备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基础,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促进自主学习。

l)提供了最佳创新环境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学生表现出更强的主体性,学生面对计算机进行学习时,可以消除拘谨,同时去掉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各种尝试,敢于冒险,敢于质疑,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创新。同时互联网技术弥补了教材的空缺,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储备空间,学生需要素材时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获得,为学生创新能力的进行减少了障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不被教材所束缚,通过文本、音频、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给予学生以不同的信息刺激,可以提高脑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广阔性,进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2)突出自主学习,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了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个性得到发展。这种自主学习能够给学生提供最大的表现和发展空间。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能够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个人的个性特征出发设计和实现自己的想法,使个性得到发展。教师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个性与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创新者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因此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

3)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能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通过对多媒体软件及操作技术的学习可以设计艺术化的作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并可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实践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都大大的增加了教学魅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长时间的保持,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4)信息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信息素养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寻找、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素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常用技能,依靠信息素养技能,能够进行有效的决策。具备信息素养对个体在创新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能够在需要信息时及时快速的寻找到所需的信息,并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利用,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构思、分析,可以有效地发展个体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5结束语

第5篇:技术创新理论范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西方思潮在我国泛起和泛滥,如儒化中国、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政治主张和诉求,都严重损害了我国的立国之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失败论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妄图颠倒是非和混淆视听,这些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广大青年思想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危害,试图动摇中国共产党统治根基和陷国家于万劫不复之境地。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和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西方各类思潮的畅通渠道给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国内外敌对势力虎视眈眈,他们利用信息化技术把各种意识形态逐步渗透于广大青少年思想当中。为此,作出了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论断,并针对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复杂的斗争形势,不断汲取马列主义、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精髓,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形势的新思想、应对办法和措施。

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具有系统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等基本特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充实和完善了治国理政的思想,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大大提升了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作为从事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工作者,应积极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了解和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战略目标和方法策略,不断强化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提高领导能力,认真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为此,由邓纯东主编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一书,有助于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与新发展进行研究。这部有关意识形态思想工作研究的学术文集,收录了作者曾在全国党政重要期刊上发表过的理论文章,如《人民日报》《红旗文稿》和《求是》杂志等。该文集分几个专题分别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论述,系统论述了意识系统工作理论的框架和基本思路,阐述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作者认为作为党政机关工作者应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因为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民族安定团结和国泰民安,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工作。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承伟大导师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与灵魂。作者以鲜明的阶级立场重视我党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分析了意识形态思想的创新性和科学性,以明确意识形态责任为抓手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集中论述了我国意识形态思想的真理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积极构建完整统一的意识形态思想科学理论体系。总之,该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启示意义,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辅导读物。在书中,作者认为我党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每位党员应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这样才能够自觉坚守意识形态这块阵地,不给国内外的敌对分子任何渗透的机会。

为此,作者充分论述了十八大以来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研究、国家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及应对策略、关于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研究、共产党对意识形态认识的创新与深化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问题。既然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那就应该认真思考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一些重大问题及研究进展,思考关于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若干问题,认真领会“8•19”重要讲话的深层蕴含和理论创新,分析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若干思想问题,大力提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在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中大力巩固意识形态阵地。最后,作者还论述了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整体性、思想政治工作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抵御意识形态风险要加强理论武装、新时代呼唤加强意识形态思想等问题。把对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党目前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极力巩固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和平演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科学认识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关系,任何时候都必须把握好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利用报刊、新闻网站和电台等宣传工具做好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和守土尽责的宣传工作。全党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和责任制,必须全党动手和全民参与,才能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各个机关单位的一把手,要高度重视重点领域的意识形态问题,并坚决做到拨乱反正。

作为共产党员要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党性原则,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和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对于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敢于亮剑。此外,还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决不放弃舆论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不断创新中增强国际话语权,重点抓好理念、手段和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通过维护与建设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来强化话语体系建设。对教学研究西化倾向和去中国化问题要防微杜渐,创新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表述来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通过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还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学习,要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对象,遵守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探究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路径。

作者:李宣虹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