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民营企业融资范文

民营企业融资全文(5篇)

民营企业融资

第1篇:民营企业融资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对策研究

一、民营企业及其发展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0”到“56789”的巨大跨越,为经济的高速高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民营企业税收贡献超50%,是政府税收和国家财力的最大贡献者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税收为166000亿元,较上年下降3.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下降5.4%,涉外企业下降6.9%,民营企业下降最少,仅为1.8%。而从税收总量上看,国有控股企业贡献24.3%,涉外企业贡献16%,民营企业贡献则高达59.7%,占据了税收贡献的“半壁江山”[1],见图1。

(二)民间投资占比超60%,民营企业是投资的最大推动力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持续超过60%,最高达65.4%,整体增长态势明显,仅在2019、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房地产政策调整的影响,该比例有所下滑。但是与政府投资、外商投资相比,民间投资已然成为社会总投资的主力军,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比重已超八成,见表1。

(三)民营企业发明专利占比超75%,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为13.49万件,至2019年,该数量已升至39.88万件。其中民营企业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占比均超过了75%,主要集中在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电机、仪器和能源等领域,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越来越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2]。

(四)民营企业就业存量占比超80%,是城镇就业的最大保障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民营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成为创造就业岗位的最重要渠道。近年来,民营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且新增岗位和新增就业90%以上都集中在民营企业。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吸纳城镇就业人数约4亿人,占城镇全部就业人员的87.90%,民营企业成为就业的强力“吸纳器”,见图2。

(五)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95%,是中国经济微观基础的最大主体1978年,全国个体工商户只有15万户,没有私营企业;2019年,全国企业法人数为2109.13万个,其中民营控股企业占比达98.2%[3]。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决策机制更为灵活,资源配置效率更高,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外部大环境的不景气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较大困境,尤其是资金规模上的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企业的创造力,因此有必要对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经过对全国各省市10000家民营企业(其中工业企业1800户,建筑业企业1900户,服务员企业6300户)的电话访问,65%的企业反映仍存在比较大的融资难问题。存在资金短缺的企业中,26.8%的民营企业依靠商业银行贷款,36.6%的企业采取民间借贷、企业间借款或自筹资金的方式,10.34%的企业会选择债券融资、内部集资等方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4]。

(一)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现状

一般情况下,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在使用上较为灵活,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一般在贷款前需明确资金用途,放款时需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如日常经营、设备采购、科技研发等。因此,企业通常会优先选择直接融资,但多数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先天基础条件差、规模小、实力弱,并不具备直接融资的条件。1.股权融资截至2020年末,中国A股上市公司4154家,其中民营上市公司数占比接近2/3,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力量。但是民营企业基数庞大,能够上市的纯属凤毛麟角,主要是由于企业IPO一般经过问核、反馈、预先披露等诸多环节,对拟上市的企业在财务状况、经营治理规范性与合法性等方面要求较为严格,对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借助发行股票直接融资的方式仍然遥不可及。2.债权融资由图3可知,截至2020年底,中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各类债券56.94万亿元,从发行规模上看,是仅次于美国的债券市场,其中主要为金融债券,包括各银行发行的疫情防控主题债券、生态环保主题债券等;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量为14.20万亿元,占比仅25%,发行人主要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信用债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仅占7%~9%,且该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5]。过去几年民企债券违约率居高不下,导致其市场风险偏好较弱。因而,民营企业较少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二)民营企业间接融资现状

1.银行贷款截至2020年末,全国民营贷款余额为5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4%;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是15.3万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6]。各家银行均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除了贷款规模的普遍增长,贷款成本上也大大减少,如果符合普惠企业的标准贷款利率一般在3.9%~4.3%左右,不符合此标准则视情况上浮,上浮后一般为4.75%~7%。而在贷款准入条件上,多要求民营企业具备一定的资质,或为白名单客户,或要求担保物,或从事新兴产业具备创新技术等,主要是银行出于不良贷款和风险的考虑。因此,对于大部分初创期或者从事技术含量低的民营企业并不符合此要求,依然很难获得银行贷款。2.民间融资多数民营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无法提供抵押或者担保、企业综合实力弱等原因无法达到发行股票、债券和银行信贷的要求,因此民间融资能在借贷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民间融资的资金来源多为个人、家庭闲余资金等,通过出借资金获得高额的利息回报,融资到的资金主要为民营企业解决短期的资金困境,这一模式在中小城市尤其是农村地区十分普遍。但是民间融资的资金来源比较分散,供给额度又十分有限,难以发挥资金的规模优势。此外,民间融资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往往伴随着到期无法偿还的问题。

三、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打造完善的金融环境。

(一)融资环境及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

从金融市场融资的角度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主要服务于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股权交易,各级政府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但真正能够从中受益的中小民营企业并不多。目前小微企业债券市场融资占比极低,在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下,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其他渠道的融资能力偏弱,主要是由于中国的融资环境不完善。

(二)金融供给结构性错配

在融资结构上,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284.75万亿元,其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分别占比31.27%、68.34%。直接融资中,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余额占9.27%,债券融资余额占82.67%,但是其中企业债券融资余额占比仅37.43%。间接融资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24.8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8.92%[7]。尽管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较大,但存在间接融资占比过高、直接融资相对不足的问题。大多数国家直接融资的比重约65%~75%,而中国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相关担保制度不完善

中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成立较晚,行业实力整体偏弱,主要是由于成立之初,融资担保公司的定位是“政策性”“非盈利”,由于注重社会效益,担保费率一般设在2%-3%,甚至更低,因而长期处于高风险、低利润的状态,亏损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情况,现有的担保代偿规模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融资需求,因此,如何有效吸引民间资本、重构高效率融资担保体系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民营企业自身存在诸多问题

民营企业缺乏信誉,信用意识不强,贷款的违约率也相对较高,从公开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金融机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约5.9%,而大中型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一般在2%左右。不良贷款的处置周期长、诉讼难度大,严重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管理,因此相对较高的违约率天然会降低银行的放贷积极性[8]。

四、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降低准入门槛,发展民营企业股权市场、债券市场

在股权市场上,可充分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而政府负责降低准入门槛,搭建更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平台。针对债券市场,可结合民营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弱、债券市场成本高等障碍进行创新,提高债券市场服务民营企业融资的广度及深度。

(二)有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开发融资产品,解决大量长尾民营企业融资需求

针对民营小微企业不同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地理位置等,金融机构可以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为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打造特色的融资产品。同时,争取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推出线上信贷产品,如电子票据的线上贴现业务等,使企业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获得金融服务。

(三)探索建立中国版“小微企业管理局”

该管理局主要参照美国小微企业管理局(SBA)模式,作为专门为民营小微企业制定各项金融政策的监督管理机构,独立于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指导政策性担保体系开展工作并进行绩效评价与管理。

(四)完善企业内部机制,规范企业结构

第2篇:民营企业融资范文

一、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据统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民营企业贡献了我国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术创新,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在多个行业诞生了全球性的大型民营企业,根据《财富》杂志的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共有22家民营企业上榜。在2018年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某种意义上说,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着整体经济的平稳与否,民营企业代表了我国经济中的最强活力因子。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此重要,理应受到重视。但实际上,相比于国企,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融资难、融资贵”。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从银行自身发展角度来讲,民营企业也是重要的战略客户资源,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也有利于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高储蓄提供了低廉的资本。目前,高储蓄红利递减趋势难以避免,如果民营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贷款支持,导致经营困难甚至大量倒闭,也会给银行带来不良率的上升,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未来需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让资本红利再次显现,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对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既是银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将给银行带来发展机遇,银行应主动帮助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二、民营企业融资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民营企业家曾将民企面临的困难比作“三座大山”,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五个缺失”:一是缺增信机制。在经济下行阶段,民营企业前期授信业务所使用的主要增信机制,如担保公司担保、保险公司保证保险等,可能面临失效甚至成为风险传递的渠道。过去的几年,由于企业风险集中暴露、市场流动性偏紧以及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很多担保公司(包括具有国有背景的担保公司)都已经失去担保能力,担保公司的风险呈现集群式、行业性特点。在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的环境下,银行从贷款风险角度考量,通常只能要求企业提供必要的抵押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民营企业符合要求且有价值的抵押品比较有限,造成了融资受限。二是缺专营机构。在当前的金融体系中,专业服务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机构比较少,这造成了各家金融机构客户高度重叠、服务高度同质。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民间金融机构,从正面来看,这些机构在一段时间内对民营企业有所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所缓解。一旦这些机构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监管,就可能会野蛮生长、乱象重生,埋下系统性风险的雷。三是缺资金回笼。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文化中,特别是面对强势的交易对手,民营企业资金交付普遍会采取赊销方式,形成应收账款。截至2019年12月,民营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达到5.03万亿元、同比增长8.1%,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在45天以上。大金额、长期限的应收账款既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也增加了银行坏账损失的风险。目前,各家银行针对应收账款都进行了一些业务创新,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核心企业的配合度仍然不高。四是缺银行认知。一方面,民营企业的信誉、财务、业务状况等信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且变化大,缺乏规范性,收集难度大,真实性差,银行惯用的通过企业征信、企业财务报表、查询银行资金账户等手段,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影响和减弱了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银行对资产质量要求高,不良资产管控压力大,出于对风险、利润等指标的综合考虑,银行的机构和人员容易产生政府信仰和国企迷信,对民企不敢贷、不愿贷。五是缺自身硬功。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除去市场客观选择外,民营企业的自身也存在一些主观因素。比如,风险偏好较强,扩张冲动大,经营管理能力和现金流支持没有随着规模扩大而有效增强;多元化经营冲淡主业,跨界从事高风险、高资本消耗的业务,脱实向虚积累大量风险;杠杆率不合理,习惯举债发展的模式,特别是部分依赖“影子银行”融资,高杠杆率导致债务风险成倍放大;资金链绷得很紧,短贷长用、贷款挪用、民间借贷等进一步加剧风险;甚至有部分民营企业对融资信用没有足够的重视,向银行融资后没有进行合理的还款规划,资金使用捉襟见肘、违约见诸报端被媒体曝光,给民营企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导致银行认为民营企业放贷风险太高而进一步降低了放贷意愿。

三、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相关建议

(一)利用大数据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常见现象,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也是影响交易双方决策的重要因素,这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将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从政策层面拓宽部级征信平台可收集的信息范围,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提供信息支撑。探索将线下“软信息”和线上“大数据”纳入全国统一征信平台,打造集工商、税务、法院、国土、环保等部门信息于一体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多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实现民营企业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数字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将客户发票、税务、POS数据以及产业链上核心企业出具的交易数据作为客户分析的基础,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降低征信成本,依托金融科技,支持金融服务高效运行。

(二)完善风险补偿和信用担保机制在这一方面,除了政府要积极主动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建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由财政部和20家大型商业银行入股,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已经走出可喜的一步。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后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一是继续推广银政企三方参与的担保基金,并重点在财政出资以及财政资金代偿方面予以优化,确保担保基金具有实效。二是加大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担保公司的投入,采用税收减免、奖励补贴等措施,促进专业担保机构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经营管理规范、因为大量代偿而出现暂时困难的担保公司,考虑对其代偿资金进行补偿,帮助其恢复流动性和担保能力。三是加快再担保业务的发展,推动担保业务的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摊。

(三)帮助民企进行应收账款管理一是联合核心企业的主管部门,对于拖欠民企的应收账款,提出压缩金额和账期的量化指标,并要求配合民企进行应收账款融资。二是推广应收账款的电子化和标准化,通过系统的方式实现应收账款的确认、拆分、转让和融资,指导银行制定对于无贸易背景的应收账款转让及融资的管理办法。三是鼓励设立商业保理公司,引入专业机构进行应收账款的市场化管理。

(四)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和民营企业纾困基金落地通过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增强民营企业债券投资信心,阻断民营企业股、债、贷信用收缩相互传染,并带动民营企业整体融资恢复。通过纾困基金,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以市场化手段协助化解股票质押违约等流动性风险。

第3篇:民营企业融资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在吸纳社会就业、活跃市场氛围、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据统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营企业在全国GDP的比重会提升至70%以上,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例如融资难的问题就一直在困扰民营企业的发展。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问题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市场上获得融资相对困难,而且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也相对比较狭窄。对于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来说,他们的资金依旧是以银行的贷款作为主要组成部分。银行贷款大部分都需要提供抵押或者是担保,信用贷款的数目非常的少,而且很多民营企业所获得贷款实现不会超过一年,虽然作为一种短暂性的弥补缺口措施,而不是长久之计。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国内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很多民营企业根本无法达到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市的要求,这导致的很多民营企业根本无法在证券金融市场上获得融资。除了以上正规渠道之外,当前很多民营企业还会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得融资。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制度原因第一,我国金融体系特点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非常难。由于我国金融体系承担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历史使命,这也使得很多国有商业银行更加看重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借贷合作,这也导致了对于民营企业的借贷合作并不重视。与此同时,很多商业银行在现金放贷时也非常追求贷款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更加安全,国有企业的体量也更大,这也导致很多国有商业银行更加倾向于国有企业的合作,对于民营企业的合作一直都处于不温不热的状态。第二,国家的宏观政策不利于民营企业进行融资。当前虽然我国政府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视度在不断地提升,但是由于历史以及体制等方面的因素限制,我国很多金融机构仍然对于民营企业存有一定的偏见,并没有出台非常有利于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融资政策,缺乏各种各样的优惠配套服务。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对于整个民营企业的融资有着非常严格的管控制度,这也导致了民营企业融资并不够顺畅。除此之外,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对于民营企业融资也存在很多障碍。在我国法律规定中,上市公司的资本额都是以千万计,很多民营企业的资本很难达到千万量的级别,而这一条就导致很多民营企业无法在证券市场上获得融资。近些年来,很多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大部分都是非正规的金融渠道以及民间融资,民间融资大部分都是以亲戚之间借贷为主,对于许多民间融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禁止,但是法律也没有明文的保护措施,一旦出现问题就没有合理的解决方式,不利于民营企业稳定的融资。

(二)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第一,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依旧是以家族经营的模式为主,也有一些民营企业采用的是合伙经营模式,很多企民营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就导致了企业的产权非常单一,而且企业很多经营行为都是短期化的经营行为,市场竞争力并不足。当前,超过80%的民营企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会计报表造假行为,这也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资信等级并不高,很多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缺乏信心,为了确保自身的资金安全,同时也为了可以获得更高的经营利润,银行不会冒险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与此同时,当前很多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也不够规范,民营企业内部在财务上用人,一般都是用自己亲属在管理方面也缺乏很多漏洞,企业内部常常有两本账,一本是真实的账,一本是针对工商税务的虚假账,这也导致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很难反应,银行也根本无法获知民营企业真实经营状况,这也导致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放贷总是谨小慎微。第二,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够透明。由于民营企业并不是大型国有企业,因此外界很难获取民营企业的各项真实信息,再加上民营企业在内部管理存在很多不规范和信息不透明之处,这也导致了银行向其贷款的成本过高。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他们常常会以保护自己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将自己的生产经营状况公之于众,这也导致外界很难真正了解当前民营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导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发生。正是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出现,很多银行更加青睐于国有大型企业,对于民营企业总是拒而远之。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加强公司治理企业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能力,广大民营企业需要改变以往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需要不断提高自我的经营水平,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强产品的科技研发,改变以往生产设备落后的状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的管理工作,树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信誉。对于企业来说,没有良好的管理能力,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实力,提高企业盈利水平,这样企业才可以拥有良好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企业的融资发展。为此,民营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改变以往以家族管理式的管理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公司制度,做到产权明晰,流转通畅,权责明确,只有有了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后续的资金融资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拓展融资渠道第一,不断完善直接融资渠道,建立起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了可以更好地推动民营企业融资,在资本市场上需要进一步为民营企业放宽渠道,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例如,我国可以专门为中小民营企业设置创业板市场,这样可以使中小民营企业更好的进入到资本市场上融资。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培育债券融资市场,理顺债券发行体系,相对放宽债券融资条件,完善担保信用评价机制,大力支持效益较好、偿还能力较强的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获得融资。除此之外,我国还可以尝试企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创建。由于我国当前创业资本相对匮乏,为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设置专门的中小民营企业,投资创业公司或者是创业基金,通过这种半官方的性质为成长中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一定优惠的政策贷款,这样可以更好的缓解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出现的困境。第二,拓展间接融资渠道。为了可以更好地推动民营企业融资工作,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拓展间接融资渠道,尤其是拓展国有商业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国有商业银行需要充分考虑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差异性,可以采用差别化的信贷措施,在进行贷款之时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与此同时,我国可以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这样可以给国有商业银行更大的杠杆调节空间,充分调动其进行放贷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民营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公司的治理工作,同时还需要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自身融资难的问题,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

参考文献

[1]张朋丽.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应对策略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9(15).

[2]杨静修,唐秀梅.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J].经营与管理,2019(5).

[3]杨洁,胡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9(15).

第4篇:民营企业融资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问题;对策

一、引言

中小型民营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今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业务紧缩,另一方面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资金问题成为压倒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何理论联系实践,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全体中小企业界乃至全社会经济学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概述

1.中小企业融资概况

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普惠金融政策,但中小企业仍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从融资渠道来看,中小企业主要通过银行、小贷公司、民间机构进行融资,融资渠道偏窄;从融资方式来看,中小企业缺乏股票、债券、基金等多元融资形式,融资方式单一;从融资成本来看,银行通过公证、保险、担保、抵押、上浮利率等方式对冲贷款风险,或者降低贷款额度,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民间机构高息借贷,融资成本偏高;从融资能力来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信用不佳、抵押资产价值低等问题,加之在利润分配中“重消费轻积累”,企业内源融资匮乏,自身融资能力偏弱。

2.A民营企业融资概况

A公司成立于2014年,以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为主营业务,下辖12家子公司,业务覆盖6个省份32个县市区,2019年合并总资产约2.5亿元,合并营业收入1.1亿元,合并应收账款余额1.5亿元,主营业务回款周期1.5年,日常经营及业务开拓需要大量垫支,当年货币资金净增加0.2亿元,资产负债率8.5%。由于其民营企业性质,同时多数资产抵押价值偏低,公司融资局面一直未能有效打开,截至2019年底仅有股东借款和民间借贷,贷款总额0.1亿元。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1.企业治理机制存在缺陷

部分中小企业沿袭“家长式”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现代企业治理理念严重缺乏。银行评估企业贷款违约风险难度很大,多数银行因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放贷。A公司是一家典型治理机制存在缺陷的中小企业,中高层主要为创始人夫妇的直系亲属、下属、朋友以及部分股东的直系亲属,基层中也大量存在与创始人、中高层有关联关系的员工,企业治理模式是典型的“家长式”管理。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和宏观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公司决策失误的风险很大,多家银行对其评估后,均因公司治理风险较大而不愿放贷。

2.企业整体素质偏低

中小企业管理者科学管理理念不足,对财务管理缺乏重视,未能形成高效管理体制,特别对资金规划不足,难以获得内源融资,极易出现资金断裂的风险。A公司团队素质偏低,大专及以上人员占比不到10%,加之“家长式”管理,企业呈现明显的重业务轻管理迹象,严重缺乏科学治企的理念。

3.缺乏多元融资平台

虽然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开设了创业板、新三板,但上市门槛较高,多数中小企业很难上市融资。同时中小企业普遍对股票、债券、基金等多元金融市场缺乏了解,多数企业寻求间接融资,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进而形成融资难的困局。A企业也曾筹备IPO工作,但在聘请券商对公司上市可行性评估后,面对大量的整改工作和高额的整改成本而放弃IPO,同时因银行不愿放贷而转向民间小贷公司高息借贷0.1亿元。

4.政府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虽然政府将中小企业纳入普惠金融范畴,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力度,但是相当一部分是政策性指标,贷款激励性措施较少,同时多数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企业获取普惠政策的渠道有限。A企业在融资工作中信息获取不畅,经常在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交流中被动获取新的普惠金融政策。

5.社会信用体系不全

由于国家有关社会信用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信用良好企业有效激励不足,失信企业惩罚力度不够,加上信用评估机构起步较晚,社会信用观念较为淡薄。银行为了降低信贷风险,愿意接受房产、土地、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作为抵押物放贷,而中小企业一般很难满足银行抵押要求。A公司为获得0.1亿元民间高息融资,由创始人提供个人等额价值房产作为抵押。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1.推进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2019年A企业引进有着丰富职业经理人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效提高公司决策科学性和高效性,降低公司治理风险,通过大规模治理机制改革,引进部分职业化管理人员,团队氛围焕然一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正按照既定计划逐步落实。

2.加强企业自身能力提升

一是调整业务模式,强化母公司业务统筹能力。将子公司部分业务划归至母公司,一方面利用母公司前期所得税留底节约税费支出;另一方面增强母公司流水和盈利,提高母公司融资能力和业务谈判能力;同时业务集中管理便于统筹调集集团资源,成本支出改善明显;与供应商议价能力加强,供应商集中采购和分期付款,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和付款压力。全年税费节约500余万元,成本节约300余万元,应付款账期平均推迟1个月。二是加大技术研发,强化公司科技研发能力。加大下游附加产品处理工艺的研发,提高下游产品附加值,新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基本现款交易,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约0.26亿元。三是集中资金调度,挖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集中调度,由母公司统收统支,有效盘活子公司账面闲置资金,盈余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提高资金收益,年理财收益50余万元。四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全级次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定期向各相关方提供财务报告,聘请具有证券资质的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年度审计报告,提高公司财务数据的透明性和可靠性,提升企业“信用形象”。五是加强应收账款清理。借助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清理与民营企业欠款的契机,向中国企业联合会提交行业建设意见,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年全部解决历史欠款,应收账款清欠压力明显缓解。六是大力解决相关产权、资质。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专项工作组,集中公司优势资源,全年基本解决各生产厂区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产权、环评手续等一系列影响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产权、资质事宜。

3.尝试开发多元融资方式

一是对外开放合作,探索新型融资渠道。新项目设备采购打包进行融资租赁,降低设备采购对资金的需求压力,融资租赁解决约0.2亿元资金需求。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引进战略投资者。借助券商资源积极对接相关私募基金,2020年初成功引进私募基金战略投资0.88亿元,有效解决公司新项目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同时,在基金公司资源引荐下,公司目前正在恢复IPO专项工作,力争3至5年冲击中小板上市。

4.加强政府政策研究力度

为打破政策传递壁垒,公司一方面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了解最新普惠金融政策;另一方面对接管委会、科技局等政府机构,及时了解政府政策动向并表达公司需求和建议。2019年成功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全年税费节约数百万元,同时在科技局的支持下,通过政府担保平台提供担保,向银行低息申请科技型企业贷款0.1亿元;2020年初在管委会支持下,向银行申请环保贷款0.1亿元。

5.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企业信用体系,不仅可以解决金融机构风险识别和评价的问题,同时增加中小企业违约成本提高融资交易中风险控制能力。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主导成立的信联效果值得期待,未来立足于区域和行业的信用管理体系更加值得期待。A企业的融资模式是私募基金融资和金融机构政策性融资,A公司治理模式的改革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并未能有效对冲抵押资产偏低所带来的融资信誉不足问题。地方政府加强征信体系建设,拓展多元化征信体系评估,促进风险信息有效识别和评价,是有效解决金融机构放开对中小企业放贷的主要渠道,是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

五、结语

中小企业融资不能仅局限于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和民间融资等有限渠道,要更注重融资能力建设,通过加强内部资源统筹,关注资金运营管理,针对性开展融资能力建设。一方面融资能力具备时,多形式、多渠道的融资顺势而来;另一方面,内部资源潜力的挖掘本身能够给企业带来无息贷款。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解决,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既需要企业进行现代化治理机制改革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又需要政府机构持续完善融资市场,加强征信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新宇.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江苏科技信息,2020,37(29).

2.张玉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财经界,2020(29).

3.杨依.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探析.现代商业,2020(20).

4.李博睿.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4).

第5篇:民营企业融资范文

关键词:发展型战略; 民营企业; 融资策略

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为中高速增长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更加平稳有效,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在此之中,民营企业对于社会经济的贡献不容小觑,民营企业注册数量的增多不仅促进了产业链体系的构建完全,同时行业岗位的增多也使得社会人才的利用变得更为高效,这与国家所制定的发展型战略目标相符合,然而在此战略下民营企业的财务经营风险、信息不对称、融资策略落后等问题的出现大大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民营企业的融资策略应配合不同时期的发展及战略目标要求进行一定的优化,完善的融资策略才能够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降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更能推动民营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向前发展。

一、民营企业融资原则及类型

(一)民营企业融资原则民营企业的融资原则主要体现在资金需求、权衡风险收益、资本结构合理及企业规模与自身发展相协调四个方面,只有遵循基本的融资原则才能避免民营企业在融资活动中大的成本资金投入。在资金需求方面,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动是基于企业发展资金需求的获取而开展的,因此在融资活动中的资金需求量应与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财务支出中的资金短缺量相匹配,融资活动中过多的资金需求量并不能为企业发展带来实质的推动并且极易造成融资失败的风险出现。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上,民营企业在融资活动中获取的资金注入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这要求民营企业融资策划者应权衡融资中风险与收益间存在的矛盾,确保融资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同时又能带来收益的最大化。而在资本结构合理原则上,要求民营企业在融资活动中应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融资活动的结果是促进资本结构体系的最终完善,为企业拓宽业务渠道、信用度及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在企业发展与融资规模的协调性原则上,民营企业并不是融资越多越能提升企业经营水平,过多的融资容易给企业带来资金限制使得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但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生产规模,不足以支撑企业的经营则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难以达到发展型战略目标的要求,遵循资金与规模相协调的原则才能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营企业融资类型在发展型战略下,民营企业融资策略的具体制定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和融资类共同决定的,而融资类型主要分为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选择,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融资渠道一般分为内源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通过企业在自身经营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的资金,是企业内部融通的动力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不易受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干扰,同时内源融资成本较低不包含会计师、律师、券商等费用,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同样也不用支付该类费用,此外,内源融资不会稀释原始股东的收益和控制权,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将为企业获取大量的外源融资。而外源融资则是民营企业通过其他经济主体来筹集资金的方式,外源融资的优点则相对明显一方面来源较广,能够满足发展型战略下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外源融资是促进资本市场活跃的重要方式,通过吸引投资者的参与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动力。

二、发展型战略下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在发展型战略下,民营企业的融资策略一般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两种。一体化扩张的目的在于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是通过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来实现的,而生产规模的提升则要求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多样化扩张的目的则是为民营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建立起联系,使民营企业的渠道拓宽能够更有效的抵御市场经济低迷冲击或企业自身资金短缺时的风险。不同扩张方式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优势所有不同,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但在不同的扩张方式下民营企业融资策略制定内容要求始终是一致的,需要围绕规范化运作、强化自身能力、控制财务风险及拓宽融资渠道四个方面共同策划企业融资策略规范化运作。民营企业的融资是促进企业规模扩大实现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融资过程中规范化资金运作通过管理制度的优化改善对融资中各环节工作的衔接开展进行管理监督,并通过建立规范化的企业法人结构严格控制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资金流向使企业管理会计或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更能准确制定出企业的财务报表,将企业的财务信息更能透明准确的进行展示,民营企业资金运作格局的提升才能更有效的吸引到外源融资的资金投入。民营企业规范化的运作并非只体现在融资过程,还应当在平时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强化自身能力。区别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依赖于企业自身能力的强化提升,找准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定位,通过展开合作、创新、融资是自身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更能抵御市场经济变化带来的风险因素影响。民营企业在发展型战略下的融资可以通过转变过去独立发展的经营模式,通过与银行、金融机构展开紧密合作确保资金链的稳定可靠,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一定的营销活动,避免在市场经营中资金盲目利用,资金的有效利用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应通过对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结构体系进行改善,使内部资源统筹一致,整体化队伍能力的展现是中小微型企业的一种有效的经营体制。在自身能力的不断强化发展下,无论是在内源融资还外源融资中都有大量的资金涌入。控制财务风险。民营企业融资策略的基础在于对财务和资金的管理规划,由于民营企业在初期建立过程中往往淡化了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及资金规划工作,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贸然展开融资这极易造成资金经营不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加大问题出现。控制财务风险需要民营企业根据发展型战略规划要求来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措施,财务杠杆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还能避免出现财务问题时造成企业更多的经济损失,更为重要的是财务杠杆能够加大企业发展速率,在外源融资中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投入。控制财务风险还体现于财务工作的透明化开展,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配合使财务报表更加真实有效的展示给股东及投资者,同时良好的财务状况也能够为企业经营策划者提供企业未来发展的建设思路。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型战略下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民营企业更能加快脚步走入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的拓宽与民营企业的成长性和行业特性有极大的关联,因此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共同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壮大发展。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成长性还可以通过以股权融资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成长空间,通过投资问题的改善使得民营企业加速成长。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发展型战略下民营企业的做强做大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融资活动从中获取资金投入来使得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和产品的创新研发,民营企业的融资策略不能盲目制定需要结合规范化运作、自身能力强化、财务风险控制及融资渠道拓宽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实现融资策略的优化改善。

参考文献:

[1]陈堃.浅谈企业发展中融资策略及风险防范[J].财会研究,2011(18).

[2]乔玉萍.企业发展中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及风险防范问题[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