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业远程教育范文

农业远程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农业远程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农业远程教育

第1篇:农业远程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业远程教育;现状;问题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相对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集成的教学平台,采用灵活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无线网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与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教育。与传统面授教育相比,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扩大了教育规模,降低教育成本。然而,农业远程教育面临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却出现了与之不相适应的现状和问题。为了探索和创新适合大农类远程教育发展的模式,本研究对农业人口文化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制约我国大农类远程教育发展壮大的问题所在,为农业远程院校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壮大之路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1农业远程教育的现状和特征

农业远程教育依托现代高校的力量,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手段,凭借学习形式和时间灵活机动,学习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势头良好。但对于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来讲,农业远程教育的受教人群相对较少,如何加快农业远程教育大众化进程,适应农村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农技推广和管理人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村发展带头人,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农业远程教育新模式,从而力图构建农民终身教育的体系。

1.1农业人口基数庞大,但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偏低

到目前为止,本研究课题针对杭州地区农民总体层次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调查和统计,将农民分成了普通农民和实用人才两类,针对大农类远程教育的培养对象,将全市128880名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数据统计。从调查结果来看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以下64.6%,高中24.7%,中专1.4%,大专6.7%,本科及以上2.6%。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人才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发展进程的智力支撑。农民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提高农民素质。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很大,说明相当一部分职业农民还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整个需求很大。同时,通过对以上人群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从目前的培养渠道来看,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培养人员仅占0.7%左右,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新型农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通过推出合适的培训专业,整合合理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形式,大农类远程教育的培养会有更广阔的前景。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存在很多困难,但大力发展大农类远程教育是解决农村成人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1.2政策引导积极,农业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向良好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大体分为三类:生产型职业农民、服务型职业农民和经营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这是由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的鲜明特征决定的,要做到“教育先行、培训常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对种养大户等骨干对象,要通过教育培训使之达到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二是对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开展从业培训,使之更好地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三是对所有新型职业农民,要开展经常性培训,使之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农业部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要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呼唤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可以加速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要根据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

1.3软硬件条件日趋成熟,农业远程教育大有可为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为基础的,网络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和实施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多媒体教学资源研发、教学平台开发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支撑,而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各农业高校远程教育在线教学网站日趋完善,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等分布式远程教育综合运行平台逐渐发展,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包括远程教育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师生之间在不同时空(或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或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空间)内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1.4多种培养模式并存,新模式助推大农类远程教育发展

大农类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自主招生类、有与政策扶持的基层农技人员免费学历教育类、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类,以及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合作的,如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班等。经过多年的大农类远程教育自主招生,自费生源逐渐萎缩,但与现有农业扶持相关政策相契合的农业行业、农业企业合作培养模式需求空间较大,发展势头逐渐显现。“农业科技示范户大专班”、“农业科技带头人大专班”等层出不穷,高等农业远程教育实践已显示出勃勃生机,培养了一小部分农村亟需的高级实用人才,为大农类远程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于进一步探索和建立面向农村开放式的远程教育新模式,建立大农类远程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农业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农类远程教育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越来越多从事农业的学员走进远程教育的课堂。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特别是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模式结合大农类远程教育的紧密度还是有所欠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专业设置过于综合性,针对农业远程学生特性不强

本研究课题组对部分已毕业和在读的农业远程学生发放了调查表,对现有学员的职业进行分析,农民(从业人员)只有4.5%,主要是农业事业单位的人员和其他人,但是在一项针对短期培训农民学员的调查显示农民又很愿意接受农业高等学历教育(80.9%),意愿和实际现状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和距离,通过我们对学员的调查来看,阻碍这一意愿实现的主要原因有远程专业的设置跟农民所从事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目前农民从事的种植、养殖、经营或维修的专业性很强,他们渴望从大专院校学到针对性的理论知识,但目前由于大专院校的专业设置不断精减,都变成了综合性的专业,针对性的专业缺乏,这成为阻碍农民进入大学的最大障碍。以从事茶叶的农民为例,他们需要的是茶园管理、茶树栽培、品种繁育、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茶叶销售、茶叶企业管理以及无公害栽培等方面的具体技术,但目前大农类的专业中,涉及这些专业技术的专业和课程很少,因此影响了他们入学的积极性。

2.2课程设计仍然套用传统教学形式,缺乏融合性和应用性

目前由于实际操作存在困难,大农类远程教育设置操作和实践环节对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职业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来说实用性不足,大部分的课程都在网上直接学习,而职业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所需要的很多技能都需要现场指导或交流。大农类远程教育结合农村和农民自身素质设计课程和教学等方面针对性和综合性不足。很多已毕业的学员就表示,学院设置的课程深奥的理论知识过多,而可操作的实践知识则过于缺乏。大农类远程教育模式应立足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致力于使学习者具有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良好文化基础和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的适用技能,为农村培养高层次、用得上的适用人才。

2.3沟通和交流渠道较少,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

目前远程教育主要以网络学习为主,虽然可以在主题和自由讨论区给老师留言,但及时性就很难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实时在线沟通只在考试前的几天在网上答疑时进行沟通,学习过程中有问题不能直接交流,导致很多学生有疑不能问,有惑不能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发展大农类远程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部分学员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少、学习氛围差的问题,就更需要老师的辅导才能完成学习。尤其是有些农业学习者,底子薄、自学能力差,没有教师辅导会导致学习过程中断,学习积极性下降。

2.4学习途径单一,知识面狭窄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已经相对完善,但大农类远程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想享受进入大学学习的氛围,想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特别是从事农业人员遇到的问题往往和实际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地方差异性,必须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才能得出答案,但依托高校的图书馆服务是不对远程学生开放的,大量的学习资源只能遥想不能解惑,这一环节对远程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缺憾。

2.5大农类远程教育评价手段单一,综合评价指标缺乏

第2篇:农业远程教育范文

[主题词]远程教育;传统农业教育;新思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它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构筑新时期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而传统农业教育,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教师和学员同时出现在同一时间地点的教育手段。

一、远程教育的特征

1.提供平等机会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的差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肯定会存在某种教育机会失衡现象。而远程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直接实现农村、牧区平等的教育机会。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的限制。教学光盘播放、卫星教学收视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补偿了地域间的差别。通过这些手段实现的资源信息共享,使得农村农牧民获得相同的信息和服务,应用于日常的生产实践中。

2.共享优质资源

教育资源作为构成教育系统的基本因素,是指教育系统中支持整个教育过程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和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从广义上讲,教育资源通常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现代远程教育能够让所有的农牧民获得优质教育信息资源。采用光盘技术、计算机教育平台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将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供农牧民享用,有利于改变农村"信息贫瘠"的现象,共享优质信息和资源,满足农牧民生产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效益。

3.教与学在时空上相对分离

远程教育是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共同承担教育与教学信息的传递的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和学生通过双向通信技术实现教与学行为的联系,是其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使现代远程教育在农业教育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二、传统农业教育特征

1.时间固定

传统农业教育是在特定时间,有专人组织的教学模式。在春播、秋收后,农牧民聚在一起学习相同知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乡,种植业与畜牧业侧重点不同,安排的课程有显著差异。传统农业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

2.面对面教学

教师和学员处于同一物理空间,师生面对面连续进行教学,基本通信媒介是教师的语言。师生间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接触,可相互探讨,得到好的学习效果。但它存在一定缺点,课堂教学中,学员被动听教师讲课,优秀资源不能共享,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员。

三、远程教育与传统农业教育的融合

传统农业教育与远程教育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二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才能充分的利用教育资源,科学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从而提高农村的社会生产力。

1.在传统农业教育中开展适度的远程教育活动

传统农业教育是建立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其产生与发展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决定于教育资源和教育要素的供求关系。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是在短时间内使学习者获得大量系统、扎实的科学知识,从而扩大教育规模,其最大局限性是难以实现因材施教。为使远程教育活动融入传统农业教育,我们应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的教学环境。创新型教学环境有利于创设多种情景,使许多深奥、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便于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总之,在传统教育中引入远程教育,可在保持传统面对面授课制的基础上,更好地因材施教,它优化了传统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有利于学员的知识获取。

2.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体系中要渗入适量的传统教育活动

第3篇:农业远程教育范文

农业远程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不同于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师与学习者的相对分离,并且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资源更丰富,可以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问题集中进行呈现,便于学习者进行比较、鉴别,更有利于掌握。比如在果树栽培技术培训方面,农户通过视频就可以与果树专家面对面进行交流,学习果树的栽培技术和管护技术,不再受时间、交通等方面的制约,既方便又快捷。结合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状,远程教育还能实现多部门、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加快农技推广人员的培养,增加知识储备,更好的为农民服务,另一方面也能使广大农业生产者通过网络资源加强自主学习,及时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知识和信息,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农业生产者的自身素养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2现代农业开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性

2.1开展农业远程教育是加快农技推广的必要补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农业经济结构也在逐步优化,连片种植、特色种植、品种培优等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为进一步加快农村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各地充分利用农村讲习所为广大农民讲授惠农政策及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呈多样化的特点,农民个体又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加上农村受教育人口数量巨大,并且分布广泛,集中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是不现实的。而农村讲习所也不可能将各方面、各领域的技术信息都涉及到,所以农业远程教育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培训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涉及面广,且成本低,农业远程教育网就好比一座24小时开通的空中农业学校,农民可以随时随地在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农业信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线咨询,有专家解答。农民不用进城,专家不用下乡,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能了解地里庄稼的各种“疑难杂症”。

2.2开展农业远程教育有利于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新时代,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技培训,需要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和农技推广人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拓宽发展视野,不断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质量。但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已与当前的新形势不相适应。知识陈旧,结构简单,在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新领域、新问题面前成了“外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建立远程培训和自主学习平台,比如,农技平台APP的推广利用,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流为农业种植户提供了指导平台,可以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一步提升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2.3开展农业远程教育有助于降低农业风险

第4篇:农业远程教育范文

从目前河北省远程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目前我省有省级电大1所,市级电大12所,县级电大超过100所,发展的规模也算十分可观,已经基本从省到市建立起了完整的远程教育网络,基本实现了从各县到省里远程教育的无缝对接。从表面看来,我省的远程教育工作规模十分庞大。但实际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更多的还是在基层,尤其是乡镇,甚至是村一级。但我省现有的远程教育一般只能到达县(市)一级,县级以下单位设远程教育站点的还很少。因此,在乡镇或者行政村,甚至基层的农业企业中这个层面上,我省远程教育的力量是最薄弱的。这种情况也直接导致远程教育在基层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的作用发挥的十分不理想。尤其在我省张承地区,很多地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始终还没能获得远程教育机构的支持。同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进展缓慢也影响了远程教育自身的发展。

二、远程教育机构规模及办学水平不足,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效果受限

从河北省目前远程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只有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和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单位已经具备了较大的办学规模,各市级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影响力普遍较小,总体办学规模不足。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市级及以下远程教育总体规模不尽人意。因为远程教育的兴办对于硬件条件,尤其是信息传输设备要求较高。另外,由于远程教育主要是网上授课,面对面的授课机会较少,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由于经济水平和重视程度不足的双重影响,我省很多地区的远程教育机构远不能满足实际农民培训的需要。尤其是一些种养殖大户,对学习比较系统的农业知识要求比较强烈,很多地方的远程教育机构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尤其是实践知识方面,远程教育机构缺乏足够多的面授机会,更缺乏实验实践基地和相应的设备,这使得在一些农业科技课程的教学中,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远程教育机构办学思路僵化,不符合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我省的远程教育机构很多办学理念基本都是照搬全日制高校,甚至很多远程教育机构的领导就来自于全日制普通高校。这就导致远程教育机构在自觉和不自觉的意识中,把自己往普通高校“靠拢”,而逐渐丧失了远程教育机构的办学初衷。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来说,他们的实际情况不同于普通学生,他们有自己的特殊需求和实际背景,包括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诉求、发展倾向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新兴职业农民的培训,必须要充分尊重农民的需求。从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来看,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大类职业农民。显然,我们不可能采用一套培养体系来面对这三类新型职业农民。

四、远程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随意性大

第5篇:农业远程教育范文

一、加大资金投入,健全远程教育基础设施。

受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等因素影响,新疆财力与内地省份还有一些差距,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特别是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几乎是从零开始,亟需大量资金更新设备。建议教育、农业、科研等部门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新疆远程技术设备建设和维护;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机构(如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采用代建远程教育站点、代为培训农民等方式,通过推销优质农资、先进实用技术或签订订单等方式回收成本,构建企业+农民+政府的利益共同体。各援疆省市应因地制宜帮助受援地建设、维护、升级远程教育设备,也可以通过选派援疆干部、培训远教人员等方式,提升受援地远程教育水平。

二、整合优势教学资源,拓宽远程教育覆盖面。

加大摸底力度,掌握农民需求与教学资源现状。组织区地县三级远程教育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基层对当前远程教育站点、农广校建设和农民培训需求等问题开展调研,摸清家底、找准问题、掌握需求。协调各方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在摸清家底和农民需求的基础上,邀请农业部、援疆省市、自治区内专家针对某一需求热点进行授课。在远程同步授课的同时,做好资料保存,构建教学资源数据库。开放授课效果评价体系,评估授课结果,对广受农民群众欢迎的老师,增加授课频率、提高授课报酬,以此优化教学资源。

三、加大宣传,提高农民知晓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