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信息监管范文

信息监管全文(5篇)

信息监管

第1篇:信息监管范文

一、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的现状

会计信息这门学科主要是通过会计的方法,对经济信息的计量、储存、变换、传送进行研究。会计信息的综合属性比较强,同时也拥有客观性和相关性。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会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合理分配和利用社会资源。

1.会计失真的表现。

1.1虚提、预提费用,虚盈实亏。在赢利的集体和国有或非国有的企业中,经常出现虚减收入和利润,增加或虚提、预提费用等现象。在一些亏损的国有企业中,经常出现潜亏挂账和虚盈实亏的现象,主要目的就是隐瞒亏损。

1.2银行账户众多。一部分企业通过多个银行开立账户,隐瞒企业正常收入,企业收入不全部入账,同时也有逃避税收和债务的原因。金融系统和高息吸储的企业会出现账外设账的现象。

1.3编造假账。有些企业为了应付检查、逃避税务或者骗取荣誉及奖金,编制假账和报表,个人和小团体为了谋取益己私利乱开虚假发票和原始凭证。

1.4公私不分,虚列员额。部分企业中有假公济私现象,公款私吞,私自设立“小金库”,虚列员额吃空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监管不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看管理者能否控制和约束经营者,这个规律适用于世界各国。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主要就是因为财务部门监管不力。

2.2谋求私利。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谋求益己私利,显示个人政绩和维护小团体的利益,编造会计信息。

2.3虚报浮夸。部分地方和管理部门制作虚假财务报表进行筹资,为了指标和政绩,管理部门往往以默认的态度面对企业虚盈实亏的财务信息。其结果不仅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是使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意识淡化,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漠视,这个危害是巨大且深远的。

2.4法律不健全。执法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税法和相关制度存在缺陷。

3.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3.1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遭到损害。

3.2信任危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信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直接引起信任危机,后果不堪设想。3.3方针政策贯彻受阻。我国一直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政策,而会计信息的失真直接会影响到外商投资,本国企业的信誉下降,对今后的招商引资会产生恶劣的影响,更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会计监督,治理信息失真

1.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明确会计事项人员的职权。企业中办理会计事项的人员相互之间,要明确职责权限,并且要相互分离、制约,防止舞弊现象的出现,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在重大对外投资或者是资产的调度和处置上,为了防止权限失控,也要做好相互监督。规划好财产清查的范围,制定相应程序,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在会计资料方面企业要做好定期的内部审计工作,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践证明:发生违法乱纪的现象比较少的单位,一般都是内部控制的制度比较健全,执行起来也比较严格的单位。

2.培养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目前,要提高全国的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保证会计师在日后的企业工作中提高审计质量。培养注册会计师独立自主的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观念,企业正常办公中,会出现许多干扰注册会计师正当办公的行为,导致虚假的会计资料合法化,会计师自身的独立、公正,显得尤为重要。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工作地点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意识及自律机制也极其重要。为了切实有效的使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加强,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可逐渐把经营模式转变为合伙制。

3.加强法治建设。治理会计信息的失真需要有法可依,现行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的规定还比较缺乏,一方面要完善《会计法》的相关法规体系,使其可操作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各级主管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也不可缺失,使会计人员有更好的工作环境进行核算和审计。维护法律的最高权威,做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

4.提高会计人员社会地位,保护其合法权益。对于有真才实学,廉洁并忠诚的财会人员,应积极提拔录用,并相应的给予物质奖励。在法律上保护因坚持法纪而遭遇打击报复的财会人员,并给予关怀和帮助。而对于玩忽职守的财会人员,要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

5.加强会计行业的诚信建设,提升其公信力。会计行业的立足之本就是诚信,会计业的规范发展,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从业人员要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提升会计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增强会计行业的公信力。

三、结语

第2篇:信息监管范文

证券市场是否实施会计监管与上市公司披露情况,可以建立会计监管的博弈模型。在会计监管的博弈模型中,博弈的参与人包括会计监管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如财政部、证监会等和非政府机构如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等)和上市公司。博弈假设: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是C,企业合规披露会计信息带来的收益为R,监管机构对企业违规披露信息的惩罚为F;假设C<R+F,监管机构以a的概率进行监管,上市公司以的b概率进行违规披露。因此,博弈模型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是:a*=R/(R+F),b*=C/(F+R),即会计监管机构以R/(R+F)的概率选择监管,上市公司以C/(F+R)的概率选择违规。如果监管机构的监管概率小于R/(R+F),公司的最优选择是违规;如果监管概率大于R/(R+F),公司的最优选择是合规披露;如果监管概率等于R/(R+F),公司可随机选择违规或合规。同理,如果公司违规的概率小于C/(F+R),会计监管机构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管;如果公司违规的概率大于C/(F+R),会计监管机构的最优选择是监管;如果公司违规的概率等于C/(F+R),会计监管机构可随机选择监管和不监管。可以看出,会计监管的纳什均衡与收益,对违规披露信息的罚款以及监管成本有关。对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的处罚越重,社会收益越大,企业违规披露的概率就越小;监管成本越高,企业违规披露的概率就越大。因为,企业违规所得的社会收益是不可控变量,所以,要抑制公司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的现象,必须通过提高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和降低监管成本的途径,也就是说,必须加强会计监管。

二、证券市场实施会计监管的必要性

通过证券市场会计监管博弈模型分析,可以看出证券市场的出现和证券市场监管实践的开始是同时的。证券市场监管不是单向的监管活动,它既涉及微观领域又涉及宏观领域;既涉及经济规制又涉及社会规制;既涉及企业又涉及个人;既涉及金融部门又涉及非金融部门。证券监管的范畴表现出显著的广泛性和特殊性,既包括法律监管又包括信息监管等概念。但是,无论从证券监管的角度看,还是从具体的法律监管和信息监管的角度看,证券市场中的会计活动及其所产生的会计信息都是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因为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转的核心,证券市场上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违法问题均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广度、深度、及时性和可比性有直接关系。因此,无论证券监管还是法律监管,最终都要落脚到具体的会计信息的监管上来,只有加强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保证证券市场有效运行。

三、加强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具体措施

新《会计法》突出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强化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可见,会计监管需要从内部、外部两个不同层面展开,建立一个有机结合的会计监管体系。

1.健全以内部控制优化为主的会计监管体制。由于内部控制的优化是建立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因此首先要进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探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缩短国有资产产权链条,以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当前应加大董事会及监事会监督的个人法律责任,把内部审计部门从公司内部独立出来,扩大其监督的权力。

2.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增强其监督、鉴证作用。

(1)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注册会计师事业是证券市场的根基,而其独立性是维系这个根基的关键。然而由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及审计制度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注册会计师缺乏“审计独立性”,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鉴证作用,因此,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必须加强其审计独立性。首先要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为防止上市公司内部人为控制,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更换及所给报酬应由公司的非执行懂事和监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更换要披露充分的更换理由,如变更性质、理由,近年来非无保留意见的情况等。其次要完善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法律法规,优化审计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在实质上能保持独立。要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还要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会计造假提供技术支持。注册会计师要严格遵循《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规范执业。对于当前会计市场上的地区封锁、行业垄断、政府官员干预等影响注册会计师实质上独立性的现象,应尽快采取一定措施解决,优化审计环境。再次完善职业道德规范,确保注册会计师在形式上的独立性。通过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使注册会计师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自觉地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立场。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一些规定,其细节应该明确,以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2)改革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针对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以保证注册会计师事业的正常发展。一是重新审视会计市场准入制度。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不高,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的原因就在于会计市场准入制度的不合理,针对这种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康发展的现象,必须调整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同时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二是变革审计收费制度,加快市场化进程。我国审计收费强调硬性规定,而忽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注册会计师取得很低的审计费用,不可能有动力而不顾成本地去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因此,应该将审计收费制度推向市场,用客观的经济规律来决定费用问题,同时要加强监管,对恶性竞争问题给予经济处罚,加快市场化进程。三是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一直采用有限责任制,其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不大,因而造成注册会计师违规动机很强,因此,我国应该向发达国家一样实行合伙制,这样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无限连带经济责任,一旦违规被发现,其损失巨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注册会计师合谋造假的动机。通过对市场准入制度、审计收费制度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的改革,使注册会计师事业走向市场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进一步保证审计独立性。

3.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会计、审计违规行为的监督。

第3篇:信息监管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监管;对策

一、加强会计信息质量与强化财务会计监管的意义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关乎企业决策的可行性与科学性、经营方式是否与市场发展态势贴合、经济效益目标实现程度。会计信息反映了市场对产品的使用需求,收集分析会计信息,能够确保企业生产目标快速实现。对此,会计信息得真实性与完整性程度,直接影响企业健康发展。会计部门通常以报表形式展现所收集的信息;对此,报表内容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决策的现实贴合性。还需加强会计监管,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其可利用价值。

二、当前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规范问题

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不断完善,行政监督与立法建设取得了不错成绩,但现行的会计监管相关规范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实践中的问题也在逐渐暴露,普遍存在不协调现象;对此,完善法律规范意义重大。

(二)监管部门问题

会计监管体系普遍存在揭露违法者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同时在查处违规信息披露案件时,主要以经济处罚或警告等行政处罚为主,但罚款处罚通常难以有效执行,甚至无处理后续。

(三)注册会计师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主体主要指CPA,但CPA操作行为不规范,将直接影响违规披露案件的查处质量与效率,CPA的监管效用未切实发挥,监管体系与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加强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监管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体系

首先优化会计法制管理体制。民事索赔制度应当进一步优化,完善《公司法》与《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违法违纪打击力度,对会计造假等原因引起的民事索赔案件,应加强司法介入。会计工作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程,会计信息失真或造假,也是各部门与会计等诸多人员的失职;对此,合理界定责任人意义重大。其次优化财政部门会计管理体制。为提高财政部门监管会计工作的力度,应当引入会计师联合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通过上报下达的中介服务,听取会计人员建议与意见,以此强化会计人员的归属感与向心力。最后加大会计人员素质管理力度。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资料内容、会计人员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对此,加强素质管理意义重大。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推行定期考核与推出机制。并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其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包括随机应变与鉴别、决策等能力,以轻松应对岗位工作,推动会计行业发展。规范其职业行为,要求严格履行会计监督义务,树立爱岗敬业与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精神,减少工作主观性与随意性,更要避免会计人员利用岗位优势协助造假。

(二)完善监督体系

首先强化政府会计监督。严格按照会计法等规定,落实各政府部门职责,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不能超越权限,以切实监督检查各单位会计资料,并对检查结论负责。其次强化社会会计监督。注册会计师行业对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意义重大,以带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但在实际上,仍存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差等问题,注册会计师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对此,应当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管制度,实现制度化与常态化的执业质量检查,加强其执业行为约束力,以切实提高独立审计地位。加强会计师行业监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思想道德与业务素质。落实人才培养与退出机制,确保其贯彻履行自身职责。最后强化单位内部监管。形成单位内部控制与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的协同体系。其中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重要前提;对此,企业应当加强内控制度完善,确保制度高效执行,带动监督作用有效发挥,以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财产完整与安全。与此同时,加大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力度,合理设置会计机构,明确落实会计人员的职责义务,规范会计核算等工作,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制定产权明确与政企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监督能力,强化股东与董事会等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力,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优化业绩评价机制,增加非财务会计指标,实现企业目标与人利益挂钩。完善激励机制,将短期工薪支付、长期绩效补偿有效分离,避免出现短期行为。优化董事制度与内部制约机制,确保中小股东利益不受损害。通过会计控制体系的完善,进一步约束财务行为,高效落实各项内控制度安排。

四、结语

会计信息质量监管是系统性工程,改善监管现状,还需从组织与制度等多方面入手调整,加大单位监管、社会监管与政府监管的协同力度,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形成立体化监管体系,切实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带动会计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梅丹.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5).

第4篇:信息监管范文

(一)从输入层面看信息披露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的输入层面是指会计信息的内部生成过程。对输入层面的会计监管是指信息披露的内部监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管暴露出的弱点是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和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1.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产权机制不健全,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滋生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其次,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其成员多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削弱了董事会的监管作用;最后,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委员会形同虚设,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监督权受董事会控制,阻碍了其监督权的有效发挥。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源上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的违规披露提供了可能。

2.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上市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得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委托关系,这种委托关系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管理层为了牟取自身的利益,操纵经营业绩,进行违规披露。此外,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薄弱也为信息违规披露提供了可能。

(二)从输出层面看信息披露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的输出层面是指会计信息的披露过程,是指上市公司把会计信息以媒体、网络等形式公布给信息使用者,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有利的决策的过程。对输出层面的会计监管是指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暴露出的问题是法律监管不足、政府监管不到位、行业监管受限、社会监管缺乏有效性。

1.法律监管不足

现阶段,我国关于信息披露会计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而且这些法规之间存在不协调的因素。尽管重新修订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但是可操作性差,一些信息披露失真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尤其是民事赔偿责任制度不完善。

2.政府监管不到位

首先,政府机构职责划分不清,造成多头监管、协调性差,为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信息提供了条件;其次,对信息违规披露的惩处力度不够;最后,缺少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再监管”,没有相关的机制来约束政府的监管行为,从而限制其监管发挥最佳的作用。

3.行业监管受限

证券交易所应该认真履行好服务和监管的双重职责,致力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但是,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对信息披露的监管权力受限,不能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发挥最佳的监管作用。此外,目前我国的上海和深圳两大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呈现出不协调的状态。

4.社会监管缺乏有效性

(1)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缺乏有效性。上市公司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时,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执业审计,起最后防线的监督作用。但是,由于商业利益驱使等原因,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独立性不足,再加上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不足以及法制观念薄弱,助长了会计信息违规披露现象。另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在较低的违规成本和较高的违规收益中,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一般会选择较高的收益,从而为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信息提供了条件,扰乱了证券市场的秩序。

(2)社会舆论监管缺乏有效性。证券市场的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新闻媒体传达给信息使用者的,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新闻媒体对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报道不受法律保护,权力是受限制的。此外,部分上市公司轻视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造成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不能很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使得公众舆论监督作用的效力大大减弱。

二、健全信息披露会计监管体系

为了使上市公司真实、及时、合理地进行信息披露,需要从输入和输出层面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会计监管机制,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以内部监管为基础,以法律监管为前提,以政府监管为主导,以行业监管为辅助,以社会监管为补充的一个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切实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不力的状况,这对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与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输入层面加强信息披露的会计监管

在输入层面加强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监管,是指加强信息披露的内部监管,有助于从源头上防止信息的违规披露。

1.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直接影响到信息披露的质量,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首先,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解决“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其次,完善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机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来自于公司外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衡公司内部董事的权力,有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投资利益;最后,健全监事会机制,重视审计委员会的职能,确保其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以发挥其有效的监督作用。

2.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上市公司应该定期对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提高其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水平。此外,还应该加强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教育,构建一个动态的信用等级评价机制,从源头上消除信息违规披露的可能性。

(二)在输出层面加强信息披露的会计监管

在输出层面加强信息披露的会计监管,是指加强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现阶段,我国应该从法律、政府、行业以及社会四个层次加强信息披露的会计监管。

1.法律监管

为了确保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应该制定一套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内部会计制度在内的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同时,对会计信息违规披露行为,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执法标准,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此外,应加大司法部门的介入,健全民事赔偿制度,鼓励民事诉讼,降低中小投资者的诉讼费用,加大违规者的惩罚力度,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2.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是最有力的会计监管力量,但是现阶段存在权责划分不清,执法力度不够的现象。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协调型的监管机制,强化各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在财政、审计、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的基础上,设立一个专门性的监督机构,对各个监管主体进行监督、管理与协调,不断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杜绝信息违规披露。同时,政府监管机构应该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规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此外,应该强化对监管机构的再监管,加强对政府监管部门及其人员的监管,预防政府监管失灵。加强信息披露的政府监管,有助于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3.行业监管

证券交易所应当设立专门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部门,负责上市公司日常的活动和会计信息披露的详细监管,同时,对其监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一线监管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已经构建了诚信档案机制,实施了信息披露考评机制,应当继续健全这一机制。此外,应该协调上海与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使得行业监管对信息披露发挥最佳的监管作用。

4.社会监管

(1)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会计师事务所是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其对信息披露过程的社会监督作用,有利于确保所披露信息的质量。所以,应当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结构,确保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保持独立性;不断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强化其审计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质量,为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此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再监督也是必要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约束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财政部也需要定期抽查审计报告,保证执业质量,进而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第5篇:信息监管范文

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主要指的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及相关外设设备。软件系统指的是财务业务相关软件和财政业务综合系统的平台。财政业务综合平台由相关业务流程的业务系统构成,包括如下几个模块:部门预算编审系统、用款计划编审系统、财政资金支付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等,这些业务系统基本上涵盖了资金预算、日常结算业务、决算等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工作。②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中,本身要求数据集成化程度高,而在财务会计部门,由于其部门性质的特殊性,几乎包罗了企业所有的数据,因此它的数据纷繁复杂,从而要求集成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各种数据,不仅真实准确及时,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功能子系统平台之间必须能够实现良好的数据交互,系统间能实现很好的无缝连接,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能够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共享一致性。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信息化与其他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部门作为输送“血液”—资金的环节,需要和其他部门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不是简单地处理财务数据本身。在开发系统软件的研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财务部门自身处理的财务会计数据,还要面向流程中的其他业务单位或相关业务部门。③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有属性决定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障碍,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总结和剖析,并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最终能够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和发展。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体制问题,二是技术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体制问题分析。

(1)管理制度上的缺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正处于紧锣密鼓之中,取得的成绩也令人鼓舞,但是其自身存在的固有弊端不容忽视,比如上下级之间关系复杂、多头管理,实施主体多,导致管理层次复杂,流程紊乱,业务标准也难统一。

(2)信息化制度建设不健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及制度建设上的存在诸多缺陷,这也导致财务信息化工作在制度上缺少足够支持和帮助。因此从总体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缺乏系统性,难以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

(3)缺乏承上启下的规划。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职能的划分和岗位设置上的特点,导致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从中央至地方成为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性的管理部门。但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却缺少上级主管部门对相应归口管理单位的系统性的规划和指导。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各单位、各部门的数据交互与集成存在着诸多困难,诸如数据多样性、接口难以统一、数据传输困难等。

(4)缺少上级对下级的监控技术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系统中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技术平台和制度设计,只有这样上级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才能在充足、有效的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监管和控制。但是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中,正是缺少这样一个系统的、可控的信息来源平台,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来自基层单位的财务信息及其质量都无法判断其有效性,尤其是当基层单位处于某种目的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意加工时更是如此。②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技术问题分析。

(1)技术手段落后。在现代管理理念中随着大量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已经发生了革命的变化。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领域,由于自身机制问题对先进技术尤其是现代管理理念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信息化实施程度严重地参差不齐。许多部门尤其是基层单位没有部署信息化管理系统,有些单位即使上了系统,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然而财务软件的使用不仅仅是使用会计记账软件,更重要的是利用软件使现代管理理念在单位管理和部门决策中得到体现,从而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但是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实施往往流于形式,管理理念及其方式的改革在现有条件下也无法实施。

(2)从业人员技能素质不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一支具备一般性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还需要了解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甚至工程方面等多学科知识的人才队伍。而对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这种既熟悉财务业务,又掌握信息化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方面的人力资源是非常匮乏的。对于那些长期从事会计岗位年纪较大的人员,虽然熟悉财务知识,却几乎不了解信息化方面的基本知识。这就导致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配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需求无法向系统开发商准确提出。另一方面,普通的计算机学科的信息化从业人员也很难掌握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这种在知识结构上的高要求导致了财务管理信息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达不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3)财务软件安全存在隐患。现有的各类财务软件,尤其是国产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数据处理过慢、系统稳定性不高经常死机、兼容性不足等缺陷,甚至出现数据错乱、丢失以及相互干扰等问题,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财务管理软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财务软件功能越完备、计算越快速精确、操作越简单方便、安全性越高、网络兼容性越好,就能排除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诸多障碍,从而加快信息化进程。④

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信息化制度。现代的企业组织结构体系可以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很好的借鉴,尤其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改革,建立与现代管理制度相匹配的会计组织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内部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之一,只有切实落实会计管理的一体化,有效实施集中核算,规范化管理才能够有效地得到强化。内部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包含着评审过程,这实际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的一种手段。完善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将更好地在组织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消除经营管理与会计核算中的漏洞。

2.将信息化建设规划化、制度化。从系统理论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来自于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级别,无论是数据情况还是单位组织结构或地位都非常复杂。必须充分考虑大至国家,小至一个具体的行部门、单位的不同业务流程以及功能诉求,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据的传输问题,包括自下而上的财务信息共享,以及自上而下的财务信息采集。从目前整个系统的实施现状来看,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子系统及其模块不统一,因此必须对子系统的数据接口提出规范性要求,只有接口统一了才能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3.提高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从业人员素质近年来得到很大提高,有很多“高、精、尖”人士走上了公务员岗位,为我国行政职能的提高和升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岗位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达不到岗位职责的要求。为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得到充分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对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上岗条件和后续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采取切实措施,从而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与信息系统的发展相适应。

4.深化和提高信息化技术手段。在信息量非常巨大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基础,来获取有效、准确的财务信息。但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是把双刃剑,其另一面就是安全问题有很大的隐患。无论是网络安全问题,还是软件本身的bug都会给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依据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并且根据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更新。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