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智能培训教育范文

智能培训教育全文(5篇)

智能培训教育

第1篇:智能培训教育范文

一、开展移动智能教育培训的现实分析

结合该项培训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现从目的、手段、结果三个方面进行现实分析。

(一)开展移动智能教育培训的目的

为了促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能及时有效地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由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提供培训平台,在陕西省汉中市和澄城县、泾阳县试点开展了移动智能教育培训工作。在这一背景下的教育培训目的可细分如下:

1.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提升不仅依赖于他们的自觉学习,还需要通过培训的方式给予解决。关于认真学习和领会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而言,则需要通过大量的文本材料和视频材料来向党员干部们进行宣讲。

2.适应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特点基层党员干部身处乡镇等重要岗位,每天将面对繁杂的日常工作,因此,试图通过传统集中培训来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打乱他们的工作计划。因此,在移动智能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下,因模式的灵活性和弹性等优势将有效解决培训与工作之间的矛盾,以及培训与空间距离之间的矛盾。

(二)开展移动智能教育培训的手段

1.通过推送学习资料进行自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手机学院为手机远程培训开发出了应用软件系统,制作了演示文稿,印发了教学计划,精心组织了学习内容,参训人员只要通过下载安装APP就能获得后台推送的学习资料。比如在陕西干部手机培训(汉中试点)时,共设置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济形势、公共管理能力、个人修养和文化休闲7个模块18门36个微课程在“陕西干部手机培训中心”手机学习终端向学员推送。同时,在“陕西干部手机培训中心”网络平台提供106门视频课程,供学员自主选学,但不做考核要求。这样一来,学员就能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来进行学习。实践表明,在便利性和易操作性的双重支撑下,对基层党员干部稍加培训便能通过手机进行自学。

2.讨论环节设置互动学习方式通过讨论来撞击出思维的火花,通过讨论还使真理越辩越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在培训工作中,专门设置了讨论环节,并规定了上线讨论的时间段。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地安排组织了4次集中网上讨论,学员均参加过讨论交流发言,共发帖776条,人均13条,同时微信互动交流发帖3000多条,有效贴2000余条。这样一来,便使学员消除了接受远程培训中的孤独感,而能真切地融入到学习团队之中。

(三)开展移动智能教育培训的结果

这里的“培训结果”主要指“培训效果评价”,陕西省在开展移动智能教育培训工作时设计出了一项考核办法,即要求学员提交学习心得体会,在对心得体会进行评分外,再根据学员的上线讨论情况给出最后的综合评分。为反映真实情况,还在所有学员中开展了培训工作问卷调查。比如汉中试点培训,认为本次培训试点效果比较好以上达到了96%。

二、针对难点问题的思考

然而,在试点培训后的现实分析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难点问题值得思考,比如:如何确保所推送的信息能接地气,如何管理分散存在的参训人员,如何激发参训人员的学习热情,如何确保最终学习效果考核结果的真实性等等,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不断解决。以下分别对这4个难点问题进行思考。

(一)针对资料内容的难点问题思考

从部分学员的心得体会中反馈出这样一个问题,即所推送的学习资料与实际联系得不够紧密。对此需要说明,移动智能教育培训所推送的资料主要以图片、文本资料、微视频等要件构成,其中微视频控制在5分钟左右。这就意味着,发送给学员的学习资料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这也是当前借助移动终端进行阅读和观看的通病。这种具有碎片化特点的资料就无法与那种系统的、接地气的传统培训相媲美。因此,这就构成了难点问题之一。另外,视频播放中的技术问题也时有反映。

(二)针对学员管理的难点问题思考

目前所开展的移动智能培训项目主要是针对乡镇基层党员干部的,他们作为基层干部所承担的日常工作十分繁琐。因此,这就在客观上和主观上造成了学员管理难题。再者,即使处于同一个县的学员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多差异,这样就在班级管理上造成了诸多不便。根据培训试点的班级设置安排,一般以60人为一个标准班,且配备一名班主任。由此,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这里所提到的学员管理便构成了另一项难点问题。

(三)针对学员学习热情的难点问题思考

根据传统培训工作的经验可知,基层党员干部在面对政治素养提升培训时,往往具有敬而远之的心态,当然这与传统说教式的培训方式有关。不难知晓,只有激发起学习热情,才能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效果。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如何来激发起学员的学习热情?从现阶段的做法来看,仅靠培训模式的新颖性和微视频内容的生动性,是难以充分实现上述目标的。毕竟,在长达数月的培训中会逐渐弱化学员会对这种培训模式的新鲜感。

(四)针对学习评价的难点问题思考

是否仅仅依靠提交学结报告和考察平时讨论情况,就能真实反映出学员的学习效果。对此,笔者持谨慎乐观态度。要知道,在互联网已得到普及的当下,复制、粘贴等工作是不需要太多技巧,却又能完成报告提交任务的。因此,完全基于线上考核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那么如何来完善和补充这一评价方式则构成了当前的难点问题。

三、解决措施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四项难点问题,解决措施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构建:

(一)理性认识移动智能培训的功能价值

由陕西省率先举办的移动智能教育培训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当前针对党员干部政治业务学习的模式,这种模式极大地减轻了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政治业务培训学习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但我们也需要理性认识到这种培训模式的功能价值,从而不能只追求“高大上”的培训方法,而忽略了传统培训在学员管理、培训内容体系化等方面的优势。这就表明,我们需要在线上和线下培训之间形成高度融合,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所遇见的难点问题。

(二)基于实践调研的培训资料内容设计

移动智能培训项目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微课程特色,因此,短时、碎片化等始终贯穿于培训工作的始终。因此,在解决这个难点问题上,应着力从优化所推送的学习资料入手,形成精准培训的效果。那么要实现精准培训的效果,首先就需要培训方对参训人员的工作实际进行充分调研。这里需要指出,从很多培训实践中也反映出,培训方具有很强的“我向思维”习惯,未能换位思考学员的需求,以及培训内容与当地党建工作实际相结合的要求。

(三)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基层党支部组织管理职能

目前参与到移动智能培训项目中的学员,都是当地县域的基层党员干部,其中不乏身居重要岗位的人员。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委派处级干部担任培训学员的班主任,这已是培训方对学员管理所能做的最大努力。针对学员工作地点不定、空间居住分散的特点,还应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管理职能。具体而言,学员所在单位的基层党支部应协同组织部门,共同督促和管理学员的学习情况,并参与组织学员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将学员的学习情况纳入到他们的年度工作考核之中来。

(四)建立线上线下的学员互动学习模式

单纯依靠QQ群、微信群来进行学习讨论是不够的,这样不仅无法使学员完全融入到班级学习中来,也使得文字层面的讨论会陷入某些人激烈讨论,而某些人则一旁观看的情形。为此,需要建立线上线下的学员互动学习模式。上文已经提到了应由基层党支部和组织部门来搭建线下讨论平台,由此可以在政治学习时间段内围绕着学习心得、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等主题进行交流。这样一来,便能极大地增强学员的学习意识。

(五)结合现状拓展培训效果评价办法

目前的评价方法在文中已经介绍,而且通过查阅学员的学结还能发现当前培训工作中的不足和难点问题。但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考核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通过学习对工作的帮助等要件。为此,笔者建议可以设置跟踪考核的方式来进行,开展跟踪考核的主体应是学员所在单位的组织部门,通过对学员的工作言行和群众反馈信息来进行效果评价。

四、案例

以下从两个方面举例介绍陕西省开展移动智能培训工作的情况,以供学者思考移动智能教育培训课题。

(一)学习要求

1.课程学习学员必须完成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解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济热点、公共管理、个人修养6个模块的全部18门课程学习,每门课程必须完成学习进度的100%才能取得学分,共计15学分。

2.交流讨论学员应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的学习交流讨论活动,经班主任评定合格后获得3学分。

3.学习心得学员完成课程学习和讨论交流环节学分之后,在线提交学习心得体会或论文,经审核合格后获得2学分。

4.结业学员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上述三个环节的学习任务,达到结业要求后,由干部手机培训中心组织综合考评,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学员学习及结业情况由组织人事部门记入本人档案。

5.问卷调查学员结业时,应在线填写并提交《XXX干部手机培训试点调查表》。

(二)学习纪律

第2篇:智能培训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模式;并举;融合

一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与融合的内涵

职业教育指的是学生通过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职业知识与技能、道德教育。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能够看出无论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如何,一般有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种基本形式。

(一)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历性教育,分为初等职业学校、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学校教育主要是长学制,有专业稳定的组织系统,并且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发展目标,较为重视学生的专业素养。但是学校教育是学历教育的一种与普通教育相同,承担着学生全面发展的职能。学校教育的特点在于强调教育目标的统一和综合性,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与基础性,教学制度则具有连续性和规范性。学校教育可以在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教育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包括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和下岗培训、成人技术培训等等。职业培训是针对准备就业,或者是已就业人员,开发其专业技能为目的的业务知识教学,较为重视提高受教育者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培训是从学徒制演变的,也是传统培训的现代化发展。职业培训的特点在于目标更加侧重于具体的岗位需求,培训内容主要是以操作经验和技能为主,较为强调实用性与针对性,主要与生产和工作同步。

二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发展现状

21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拓展延伸,党中央与国务院也极为重视职业教育,出台相关教育政策,促使职业教育规模逐渐扩大。当前职业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一半比例,办学质量和经营效益也逐渐提高,为社会培育了数以亿计的应用与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是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众多不足之处,例如当前我国实行的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内容等众多方面,难以适应市场多元化发展需求,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再加之职业教育的导向功能较弱,对于经济发展的反应较为迟钝,职业教育和产业需求间缺乏良性互动机制,所以面临着毕业生就业难等多种问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职业培训存在与经济发展相背离的现象,职业培训形势仍然较为零散,并未形成完善的体系。要想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只靠传统的职业学校教育是远远不足的,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必须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持续竞争能力,增加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与适应性。通过加入职业培训比例,进一步促进职业学校教育的有效发展。

三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形式有难以替代的重要功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实施哪种形式,都必须充分重视时代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社会生产技术体系的发展、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学生如果不接受职业学校教育,只是参加短期的技术培训则难以胜任科技化生产工作。根据当前的职业教育现状,我们能够看出,学生如果定位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直接由社会上职业技能培训,则难称得上是真正的专业技术人才,只是现代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这些都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培训模式出现应激现象导致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最终会被淘汰。从长远角度看,此种职业学校难以生存,但是部分职业院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却越办越封闭,虽然扩大办学规模,进行规范化办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要想将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就必须保持教育的开放性,融会贯通,坚持学校培养与职业培训并举,进一步促进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融合,加强部分时间制和全日制的有效结合,将职业学校教育打造成面向社会开放性且多功能的培训中心,进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市场竞争能力,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四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融合对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促进意义

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各有各自的功能与优势,以及适用范围,两类教学模式不可取代,但是却有紧密的关联性,要想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两类教育模式的沟通与融合,有助于完善当前职业教育体制,更新职业教育体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例如德国使用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教育融合的教育模式,此种培训模式主要是以职业培训为中心,学校文化教学为辅助,将为关注生产实际以及强化练习,学生能够打下夯实的职业技能,此种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在生产时所需的各类素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融合,在两者并举的前提下逐渐融合,也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有助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学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沟通与融合,有助于充分开发并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并且促使两种教育形式,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优势互补,不断增强造血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两者的培训模式不只是在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间起到衔接作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高层次教育水平。通过学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融合,能够促进职业教育,满足现实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二)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沟通与融合,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新时期职业院校要想培育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只凭借自身的理论教育是难以做到的,应当加强校企人才合作,切实提高技能型培养质量。技能人才培养并非是某个国家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全世界职业教育所采取的共同发展方法,校企合作意味着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能够相融合,学校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校与企业是两个教育主体,但是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责任,两者间形成科学有效的合作机制,才能够进一步突出教学综合优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够分工也能够紧密合作,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有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当前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必须有效加强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相融合,构成具有梯次结构的教育类型,加强教育内部层次的有效衔接,进一步突出教学重难点,外部与其他教育相沟通,打造开放式教育系统,才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职业教育实行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并给予融合,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与综合素养。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职业学校也应当正确认识这项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感,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扭转传统落后的办学观念,树立以贡献求发展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融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士辉,严玮,田红,等.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模式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9),85.

[2]段丽娜.基于国际比较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J].研究与探,2014(24):21-22.

[3]谭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际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63-68.

[4]刘继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改草案)的若干建议[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8):4-6.

第3篇:智能培训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困境;出路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基础地位不可动摇,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的提出与执行,依靠科学技术与人才,走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成为无可更改的顺应时代的大趋势。农村社区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组成,是一种能够利用社区内外的教育对农村居民进行的具有区域性和整体性的教育活动。具有广泛的覆盖性,能够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对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困境

(一)教育观念落后

传统的农村教育观念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脱离农村生活,摆脱落后的生存环境,对于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意识淡薄。并且此种观念被广泛接受,对于无法通过教育完成脱离农村的情况,多持否定态度,并会终止居民的继续受教育的权利,由于教育的缺乏,居民的教育意识得不到提高,导致恶性循环,使得落后的教育观念得到了“传承”。而且此种情况得不到教育及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没有相关政策作为支撑和扶持,教育观念落后的现状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教育功能单一

新农村的建设中需要的不仅仅是低素质的密集型劳动力,更多的是要依靠技术能力强、具有革新意识、大局观及发展眼光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农村社区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符合农村经济建设需求、具有服务农村建设思想的新型劳动力,但是,目前的农村教育仍以普通教育为主,在劳动生产技能、素质培养、创业思维等方面严重缺失,并且不注重社区居民服务农村意识的培养,符合农村经济建设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缺乏,使得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三)教学内容脱离农村发展需要

目前农村的教育内容并不是针对不同的地域性及不同经济发展需求而制定的,导致了教育目的严重脱离了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目前农村社区教育的课程安排的内容与城市的一致,都是传授基础知识,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而对于劳动技能、素质培养等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没有提到日常的教学计划当中,导致只有少数居民能够通过教育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而大多数居民不但不能通过教育学会在农村环境下的生活技能,并且课程中安排的内容极少涉及到农村生活,导致扎根农村的意识淡薄,不能以稳定的心态适应农村的生活及农村环境下谋求发展。

(四)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偏低

由于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有限,导致教师的福利待遇差,提升自身能力机会缺乏,骨干教师流失、教师数量不足等多种问题的产生。随着农村教学布局的调整,很多地区出现学校合并、班级合并的现象,班级数量过多,教师无法兼顾或是一名教师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在农村社区教育体系中,专业技能教师与基础知识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衡,甚至出现空缺,从而使社区居民失去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机会。

二、农村社区教育的出路

(一)提高农村社区整体教育意识和内容的改进

根本解决农村教育理念落后的问题,是农村社区教育开展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使社区居民意识到开展农村社区教育能够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领导要充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农村社区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接受社区教育的自觉性。农村社区教育要适应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但要包含基础性和统一性的知识内容,更要针对不同的地域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内容,把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有机合理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能够使所学技能适应当地农村建设的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增加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整合资源

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如专业教师的薪资待遇、实践场所、教育器材等投入,仅仅依靠自愿的方式自筹资金是远远达不到社区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更可以通过设立居民迫切需要学习的课程,发动居民出资支持社区教育的开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资源整合到农村社区教育当中去,如鼓励专业技能突出的教师到农村去,并给予一定的扶植政策,允许教师带动社区居民一起创业,在实践过程中完成教育的目的。资源的整合不仅仅包含人力资源,还可以将社区已有的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设施运用到农村社区教育当中去,不但达到资源的重复利用,更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三、小结

由于受教育观念、财政支持、人口密度及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制约,严重阻碍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如何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持续良好的发展,是目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需要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发展、遵循发展规律等多方面寻求突破出路。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能够推进农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更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的综合素质。在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更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因此,克服目前农村社区教育中遇到的困难,积极的寻求发展道路,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论文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2017—2019年度)“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路”(编号:JSS-B-201700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社区教育原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2]简小鹰.农村社区发展中的农村社区教育[J]中国农业教育,2002(2)

第4篇:智能培训教育范文

【关键词】感知教育;髋关节;技能培训;置换护理;综合技能成绩;理论成绩;教育

护理学属于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护理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是护理教学中心环节[1-4]。骨外科患者在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有着不同特点,尤其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该手术风险较大,在术后3个月之内,患者容易发生假体脱落情况,而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假体脱落的原因较多,主要与自身因素、术后护理、手术操作等多种因素有关,进而对患者治疗效果与康复效果造成影响。故而,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需对患者实施合理、有效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改善其预后质量起着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护理技能培训中应用感知教育教学法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骨科实习的150名护理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75名,所有学生均是本科生,且完成基础护理操作、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常规组男女比例为10:65,平均年龄为(20.8±2.1)岁;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7:58,平均年龄为(21.2±2.0)岁。对比两组护理学生一般资料,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传统带教法。实验组:实施感知教育教学法,在实习生入科之后,由带教组长为学生介绍科室特点与环境。先使用多媒体技术,将髋关节置换术相关理论知识及术后相关护理技术向学生进行培训,促使学生能够在感知教育当中,了解到护士与患者之间的配合与疾病相关护理常规技巧。之后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作为“患者”,另一组则作为“护士”,之后在展开换位体验。对于护理组学生,应指导患者在术后应用梯形翻身枕与钉子鞋,将患者患肢以外展中立位呈现;在搬运患者或使用便盆时,将患者患肢和骨盆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在协助患者翻身时,避免患者内收与外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足背伸等功能锻炼、“患者组”应当体会到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与特殊体位锻炼时所使用的锻炼方法。带教老师应当结合考核结果,充分了解到护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与实践操作情况,对其实施针对性及个性化带教与点评,肯定护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对于未掌握知识则采取鼓励性语言进行教育指导,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学习难点与重点内容,采取因材施教方法,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患者展开OPSS护理,在转科之前,由2名代课教师对护理学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实习成绩中[5-8]。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护理学生的考核成绩,其中包括理论成绩与综合技能成绩,由2位临床教学人员采取统一标准、内容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度与综合技能应用情况进行考核,以此来评价护理教学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骨科实习护理学生理论成绩与综合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3讨论

第5篇:智能培训教育范文

【关键词】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教育培训

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我们党对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要求提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要“突出政治训练、政治历练,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全过程”。分析干部教育培训在提升政治能力实践方面的现状,思考如何构建突出政治能力的干部教育培训教学体系,是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政治能力的内涵

(一)党性锤炼和政治能力之间的关系加强党性锤炼是提高政治能力、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途径。2008年,就指出:“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要更加突出党性教育,帮助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二)政治历练和政治能力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应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时代性、战斗性,锻造过硬政治素质,塑造优秀政治品格;另一方面,勇于经受大风大浪考验,敢于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在驾驭复杂局面、化解矛盾风险的政治实践中千锤百炼,更好更快地提高政治能力。

(三)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之间的关系政治觉悟就是对党的政治性质、政治理想、根本宗旨的高度认同、自主接受、自觉践行,政治觉悟是提升政治能力的内生动力,这种内生的政治觉悟会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由“党要我做”转变成为“我自己要做”,实现外在向内在、他律向自律、组织向个人、整体向个体的转变,实现党组织同党员干部自身的内在一体化,从而把党提升政治能力的要求转化为自身能力提升的自主追求。

二、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的必要性

(一)由干部教育培训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无论在建党初期,对党员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以培养党员“对于主义的深切认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专门作出决议,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大规模培训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央向全党发出“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的号召,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提出并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始终把政治理论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始终把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始终把政治能力的提高放在突出位置。

(二)由干部教育培训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党的报告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报告列举了“八种本领”,其中之一就是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干部是党的政策方针的具体实行者,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干部的个人能力、个人素质不仅关系到党的政治举措能否落实,还关系到社会是否和谐,国家的建设能否按部就班地进行。所以,干部教育培训必然担负着提高干部政治觉悟、政治能力的重任。

(三)由干部教育培训肩负的重要任务决定的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必须把提高干部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

三、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中提升政治能力的实践路径

(一)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标准,构建提升政治能力的课程体系一是突出理论学习,打好理论基础。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课,重点学习党的理论、党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二是突出政治担当、党性历练。新时代党性历练,重点是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使学员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学以致用。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对干部队伍的能力要求为纲,依托所在高校优势学科,聚焦专业能力培养和专业精神培育,构建“全景式”教学体系,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专业精神、专业能力的干部队伍,彰显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科学性的新时代内涵。

(二)以政治训练历练为途径,构建提升政治能力的教学体系一是围绕理论武装、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以“用学术讲政治”的理念来讲授课程,注重运用讲授式、案例式、互动式、研究式等“训”的方式方法,来切实提高政治“训”的实效。二是围绕党性锤炼,通过情境党课、组织生活、现场教学等方式,打造“全程式”“浸入式”党性教育体系。三是围绕专业化能力培训,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以理论阐释的“训”与能力培训的“练”,来构建双向互动、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等综合“训练”方法手段体系。

(三)以提升政治觉悟为目的,构建提升政治能力的考核体系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的提升必须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锻炼,在工作实践和斗争中磨砺。所以对于提升政治能力成效的测评考核,应侧重于政治品格考查,探索构建“常规考核+行动学习考察+党性教育管理”等有机统一的综合测评考核体系。除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常规考核外,还要专门设置以学习为目标的背景环境,模拟开展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让学员参与行动学习,通过学员在模拟实践中对实际问题、任务、项目的处理解决来观察考核学员,判断其党性素养及政治品格等。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当代党员,2018(19):4-11.

[3]李小三.干部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1):15-18.

[4]唐土红.新时代政治能力建设思想探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20(03):47-53.

[5]张青卫.准确把握“政治能力”的科学内涵:深入学习系列讲话精神[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8,40(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