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智能物流管理范文

智能物流管理全文(5篇)

智能物流管理

第1篇:智能物流管理范文

1系统设计

1.1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项目要求所知,为了能够客观、真实地反应各类信息,设计的系统必须对“进—销—存”的各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因而系统必须提供部门、用户等管理功能,以下将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1)用户管理功能。用户管理是针对各种不同的用户进行有效地管理,赋予每位用户不同的权限,从而控制访问内容。主要功能有:用户查询、添加用户、删除用户和用户信息的更新等。

(2)系统权限功能。由于用户的类别不同,因此不同的用户应该拥有不同的权限。本系统可以通过系统管理员对各类用户进行用户权限的设置,主要设置权限有:商品资料维护、供货商信息维护、客户信息维护、查询管理和门禁管理等。

(3)门禁管理功能。门禁管理主要是对车辆进行管理。通过对车辆基本信息的登记、储存、实时查询和读取,对车辆在公司内部的运行进行有效的记录,通过以太网实现资源共享,完成车辆在整个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全记录。

(4)资料维护功能。在公司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资料信息需要进行维护。本系统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商品、供货、客户等重要信息进行储存、更新和查询等。

(5)销售管理功能。通过对销售情况进行登记、查询等一系列操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6)进货管理功能。对不同的原料、材料的管理。通过查询功能可以查询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供货商号的进货情况,并立即计算出该类产品的合计金额、不含税金额以及税额等。

(7)库存管理功能。本功能可以根据货号、商品拼音代码和仓库代码进行查询,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查询不同的结果,并详细显示该类产品的各类信息。

1.2系统硬件组成

本系统的主要硬件系统为智能门禁系统,其主要由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服务器以及通信系统组成[3]。

1.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划分为6个模块,各模块功能如下:

(1)资料管理模块:原材料资料、产品资料、员工资料和用户资料;

(2)进货管理模块:原材料、辅料;

(3)销售管理模块:产品;

(4)库存管理模块:原材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

(5)系统管理模块:权限、用户;

(6)门禁管理模块:1号门、2号门和码头。

2试验研究

第2篇:智能物流管理范文

物流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市场对物流管理的专业性人才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但是,纵观各大人才招聘会信息不难发现,企业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熟悉物流管理各种模式,短期内迅速适应物流企业管理流程的人才,所以加强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物流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物流行业的变化及时地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根据本专业要培养“能操作、善管理、可发展”的“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专门人才的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的岗位技能主要包括宽泛的理论知识、先进的管理意识与技巧、娴熟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职业道德,这四点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1.宽泛的理论知识。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理论在宏观上进行指导,物流专业虽然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专业,但依旧需要理论上的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根据高职学生擅长动手的特点设置学习情境,布置具体任务,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学校也要通过各种竞赛、测验等形式验收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成果,制定奖励机制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学习情况的考评,定期开展学习知识的考核,对考核不符合标准的要进行再培训。

2.先进的管理意识。物流专业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行业,它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物流管理不仅仅是对产品进行分类,选择合适的运输通道,更多的是对行业的总结。所以,学生要有强烈而先进的管理意识,对物流未来的发展有所预判,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养成大局观。

3.娴熟的实践经验。就目前高职教育而言,虽然学校已经侧重于实践性教学,但依旧不能满足物流专业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多加入一些实践性内容,增加学生进入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机会,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轮岗形式学习实习内容,或是推荐优秀学生定期去企业进行考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成长。

4.较高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了相关的职业道德标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认识到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通过进行职业培训掌握职业道德的内容,进而树立起献身本职工作的决心。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是有必要的,不但为学生后期的顶岗实习做了准备,而且有利于学生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

二、对工作和个人职业生涯要有责任心,要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有效的规划

企业需要的人才往往是德才兼备的,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往往不是需要短期的工人,而是需要能够长久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工人。尤其是外企,他们对企业用人的理念最为先进,往往是想要招聘未来挑大梁的人才,而不是短期在企业工作的员工。换句话说,企业需要的人才既能够在管理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能够下到第一线承担相应的底层管理工作,所以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在培养职业能力的时候,必须从两方面出发,培养自己对工作和职业的信心,以及对自身职业生涯的有效规划。

1.培养自身对工作和职业的信心。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必须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员工,只有喜爱自己的职业,相信自身职业的发展前景,才能真正地为之不断付出。因此,在校期间,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宣传物流专业的发展前景,通过专业社团组织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物流专业的兴趣,双管齐下,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和本专业的信心。

2.有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工作,往往要比自己毫无目的地乱闯乱混更好,只有明确自己未来的任务,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才能真正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为此,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职业规划课程,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同时宣传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意识和能力。

三、小结

第3篇:智能物流管理范文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研究现状

根据高职教育对于职业能力的特殊定位,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的专家和学者较多,也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仅从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收录来看,从1994年到2013年10月的20年间,以“职业能力”冠名的高职物流管理类教育文章就已经达23459篇之多,但其中20196篇是在2006年之后发表的,这与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是一致的。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比较典型的观点有徐兆军在《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能力的定位与培养》一文中,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职业能力的构成等方面论述了高职学生能力的构建问题。

(二)研究与发展不足之处

据有效资料分析,我们发现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研究者不仅非常重视职业能力体系的构建和培育,还将动态多维职业环境的影响因素纳入到深层次研究范围之内,但是并未就动态多维职业能力做进一步有效的深入研究。例如,英国学者凯宁(RoyCanning)在《基于职业能力的苏格兰职业教育讨论与现实》一文中就曾经提到“以用人单位的标准来支撑整个职业教育的做法是狭隘的工具主义者,这并不适合下个世纪对高技能职业人才的需求”(RoyCanning,2000)。在我国最早涉足动态多维职业能力体系研究的应该是严新明在《论职业体系和个人能力的动态发展及其互动关系》一文中所提到的“在动态职业环境中,就业者必须认识到职业体系的动态性以及自身能力的动态性,并在现实中找到二者的结合点”(严新明,1998.3)。其中余敬德在《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对策研究》一文中,所提到的“完善技能训练”更体现了不仅仅要构建动态多维职业能力体系,还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尝试、改进、提高。

二、新形势下动态多维职业能力体系模型

(一)适应新形势的动态多维职业能力体系模型的内涵

职业能力的培养涉及许多因素,某些因素的集合就构成了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就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维度。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中,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必须与时俱进,否则人才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脱节,不仅浪费我国的教育资源,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更是耽误了每一名谆谆学子的人生历程。

(二)动态多维职业能力体系模型

动态多维职业能力体系模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线,也是促使学生成长、成熟、成功,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1.动态环境因素的分析是职业能力体系构建的基石采用不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物流人才有需求的相关企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追踪行业最新动态,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的需求,融合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以物流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相关企业对专业人才“规格、道德、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全面分析就业岗位群及职位层次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知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优秀人才,并在系统培养过程中动态地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适时优化调整,与用人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2.四种能力培养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最高目标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产业,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经过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环境因素,把学生能力培养过程转化为四种能力的培养过程,针对四种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

(1)动态社会适应能力并不代表社会的不稳定,而在于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是社会发展的表象。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能够立足于社会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善于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始终坚持良好的作风纪律,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职业基本能力。

(2)动态行业通用能力重在培养学生能够科学认知物流行业,能够从经济的、优化的角度分析物流作业,灵活运用物流法律法规的职业基本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

(3)微动态专业核心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从事仓储、运输、配送运作、信息处理所必需科学操作专业核心技能和物流管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够立足于物流行业的能力。

第4篇:智能物流管理范文

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而工作人员做好这些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锻炼。很多高职学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只提供理论教学,不提供实践方面的锻炼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往往会死板地按照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进行解决问题,不知道变通。或者面临新的工作状况,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另外,单纯学校里少量的实践课程或者活动是不够的。高职学校缺乏相应的部门或学生组织来帮助学生在社会上寻找实习机会。因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自己寻找实习机会的时候,因为没有能力判断单位的状况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要求,而最终放弃。

2缺乏合适的教师资源

一方面,由于高职学校没有良好的教师待遇和工作环境,很难吸引到优秀教师人才。高职学校往往因为缺乏资金而无力向教职工提供高工资和好的福利。高职的教师招聘往往是高校招聘的冷门。另一方面,由于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的特殊性,需要综合型的优秀教师。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一定实际工作经验。这样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分清重点,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缺乏相应的机制来鼓励物流管理专业的任职老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积极地与企业合作,通过一些实践项目的锻炼来提升自身的教师素质。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途径

3.1改革培养计划

,实行分方向教学高职学校可以采用“必修课加选修课”的教学培养计划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合理的确认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包括基本的物流管理、仓储调度以及一些比较普及的物流管理软件课程等。另外,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开设不同的选修课。例如,有的同学比较倾向于向国际贸易方向的港口物流管理发展,那么针对这样的学生可以开设相应的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知识、商务英语、港口物流等课程。3.2灵活的实践教学方式物流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同时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而这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高职学校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设置严格的考核标准。学生需要通过理论笔试和面试才能拿到学分。学校要增设实践课程,投资建设相应的实验室,提供给学生近似实战环境的模拟环境,有效地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高职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高校可以把一部分实践教学直接在物流企业进行。

3.3作相应的物流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物流的需求形式逐渐多样化,物流岗位对于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国际贸易的增多需要物流管理人员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方面的相关知识,一些企业的仓储调度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材料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知识等。高职物流管理教育要想满足这些需求,首先需要明确这些需求,然后根据这些需求来调整相应的培养计划。因此,高职学校可以做一系列的物流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调查,对需求进行合理的分类,然后根据分类合理地设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

4.总结

第5篇:智能物流管理范文

关键词:分类功能;自动化分拣;物流管理装置

0引言

基于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物流行业的需求也迅猛上升,从而导致竞争激烈。各大物流企业不仅要以成本的优势打价格战,更要合理利用物流管理及其相关装置,从效率、准确性、服务等方面体现出自身的优势。随着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提升,以及C2C、O2O的普遍应用,使得单辆物流运输工具需要进行多种货物运载,因此物流企业需做好精准的货物统计与分类[1]。目前,多数企业的物流管理装置指的是对货物进行统计的装置,这种装置无法在货物进出时,对货物的包装大小、形状进行分类,当货物需要装卸搬运和堆叠存储时,仍需要进行人工的再次分类,造成时间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导致成本增加[2]。马军[3]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动分拣功能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装置。虽然该装置可根据包裹尺寸大小进行分拣,但是该种具有自动分拣功能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将包裹提升到较高的位置,操作较为繁琐,实用性较差,需要改进。

1装置改进原理

本文将基于自动化物流管理设备技术的研究,通过监测板、监测轴、套管、激光对射传感器和分发液压缸的配合,以及通过归中板、连接轴、导轨、连杆设计和归中液压缸的配合,提高物流管理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和分发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货物的分拣效率。具体进行如下操作。改进后的装置结构如图1~2所示,将基座1右侧内壁的前端与驱动电机2的右侧螺接,在驱动电机2的左侧设置有两组传送辊3,两组传送辊3中,位于前侧的传送辊中部与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卡接,而其3中位于后侧的传送辊3左侧与基座1左侧内壁的后端转动连接,再把两组传送辊3均与传送带4传动连接。两组传送辊3之间设置有垫板5,其垫板5的上表面与传送带4相接触,垫板5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纵向贯穿垫板5的矩形槽,其矩形槽内设置有监测板6,每两组相邻监测板6中位于后侧的监测板6尺寸大于位于前侧的监测板6,垫板5的下表面分别与若干组安装座7的顶部固定连接,安装座7的中部与压缩弹簧8的底端固定连接,压缩弹簧8的顶端与监测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压缩弹簧8的内侧设置有监测轴9,监测轴9的顶端与监测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监测轴9穿过安装座7的底部并伸入至套管10内顶部,套管10的顶端与安装座7的底部固定连接,套管10外表面的底部螺装有激光对射传感器11,激光对射传感器11为洛施达公司生产的型号为E3Z-T61NO的激光对射传感器,其包含一组接收器和一组发射器,垫板5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组限位板12,位于传送带4左侧的每两组相邻限位板12之间均设置有延长板14,延长板14的右侧与两组相邻的限位板12固定连接,延长板14的上表面与传送带4的上表面对齐,延长板14的左侧与避让槽15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避让槽15开设于基座1的左侧,基座1的右侧内壁分别与若干组分发液压缸13的右侧螺接,多组分发液压缸13分别位于每两组与之相邻限位板12中部的右侧。通过监测板6、监测轴9、套管10、激光对射传感器11和分发液压缸13的配合,使得物流管理装置较易于根据货物的尺寸对包裹进行分发,提高了物流管理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基座1顶部内壁的前侧与归中液压缸16的顶部螺接,归中液压缸16的输出端与安装轴22外表面的中部卡接。然后将安装轴2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两组第一连杆17的顶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7的底端与连接轴20的后端固定连接,连接轴20外表面的中部与第二连杆18的一端转动连接,两组第二连杆18的另一端分别与两组归中板19的中部固定连接,两组归中板19对称分布,归中板19位于传送带4顶部的前侧,连接轴20的前端与导轨21的中部滑动连接,最后将两组导轨21分别与基座1左侧内壁的前侧和右侧内壁的前侧固定连接。监测板底部结构剖视图如图3所示。

2装置结构特征及作用

2.1归中板

为了使物流管理装置较易于调整包裹在传送带上的位置,提高分发的准确性,两组归中板19相向的一侧均黏接有一层弹性橡胶垫,减少了归中板19对包裹的损伤,且归中板19的底部至传送带4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1cm,避免了归中板19的移动对传送带4造成磨损。将包裹放置在传送带4顶部的前侧,通过归中液压缸16的输出端带动安装轴22向上移动,进而使得两组第一连杆17的顶端斜向上移动,又因为第一连杆17和第二连杆18之间通过连接轴20转动连接,以及导轨21对连接轴20的导向作用,进而使得第一连杆17进行角度变换,且两组第二连杆18均带动归中板19沿导轨21相向移动,进而通过两组归中板19推动包裹处于传送带4中部,避免了小于相应监测板6尺寸的包裹受垫板5影响而分发错误。

2.2安装座

为了避免装置对监测轴9的移动产生干涉,安装座7的底部开设有插轴槽,插轴槽的直径等于套管10的内径,且插轴槽的直径大于监测轴9的直径,套管10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两组检测孔,激光对射传感器11中发射器的发射端和接收器的接收端分别伸入到两组检测孔内。

2.3限位板

为了便于分发液压缸13推动包裹移动,每两组相邻限位板12之间的距离均与位于两组相邻限位板12中部的监测板6长度相适配,分发液压缸13输出端至传送带4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位于其左侧监测板6长度的1/2。

2.4延长板

为了减少延长板14与包裹之间的摩擦阻力,延长板14的上表面设置有耐磨防锈涂层,且延长板14上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小于0.4μm。2.5连接轴为了避免连接轴20脱离导轨21,连接轴20的前端穿过导轨21并与挡板的中部卡接,挡板的直径大于导轨21的宽度,进而限制了连接轴20的前后移动。

3物流管理装置使用说明

根据上述图例所示,将包裹放置在传送带4顶部的前侧,通过归中液压缸16的输出端带动安装轴22向上移动,进而使得两组第一连杆17的顶端斜向上移动,又因为第一连杆17和第二连杆18之间通过连接轴20转动连接,以及导轨21对连接轴20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连杆17进行角度变换,且两组第二连杆18均带动归中板19沿导轨21相向移动,进而通过两组归中板19推动包裹处于传送带4中部,传送带4带动包裹向后移动。当包裹移动至监测板6上方,且监测板6的尺寸大于包裹的尺寸时,包裹推动监测板6向下移动,其带动监测轴9向套管10内深入,进而阻隔了激光对射传感器11中接收器接收发射器的信号并反馈给控制器,使得控制器驱动相应的分发液压缸13动作,分发液压缸13的输出端向左推动包裹,并使得包裹沿延长板14向左移动并从相应的避让槽15离开装置。当包裹离开传送带4后,受压缩弹簧8向上的推力作用,监测板6回复到初始位置,同时分发液压缸13和归中液压缸16的输出端均恢复到初始状态。综上所述,该具有分类功能的物流管理装置,通过监测板6、监测轴9、套管10、激光对射传感器11和分发液压缸13的配合,使得物流管理装置较易于根据货物的尺寸对包裹进行分发,提高了物流管理装置使用的便利性;通过归中板19、连接轴20、导轨21、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18和归中液压缸16的配合,使得物流管理装置较易于调整包裹在传送带上的位置,提高了分发的准确性;通过安装座7的底部开设有插轴槽,插轴槽的直径等于套管10的内径,且插轴槽的直径大于监测轴9的直径,避免了装置对监测轴9的移动产生干涉;通过连接轴20的前端穿过导轨21并与挡板的中部卡接,挡板的直径大于导轨21的宽度,避免了连接轴20脱离导轨21。本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4预期效果

4.1提高分发的准确性

该具有分类功能的物流管理装置,通过监测板、监测轴、套管、激光对射传感器和分发液压缸的配合,使得物流管理装置较易于根据货物的尺寸对包裹进行分发,提高了物流管理装置使用的便利性,通过归中板、连接轴、导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归中液压缸的配合,使得物流管理装置较易于调整包裹在传送带上的位置,提高了分发的准确性。

4.2降低连轴的脱轨率

该具有分类功能的物流管理装置,通过安装座的底部开设有插轴槽,插轴槽的直径等于套管的内径,且插轴槽的直径大于监测轴的直径,避免了装置对监测轴的移动产生干涉,通过连接轴的前端穿过导轨并与挡板的中部卡接,挡板的直径大于导轨的宽度,避免了连接轴脱离导轨。

5结束语

本文利用自动化的准确性、高效性、稳定性等多方面的优势,配合具有分类功能的物流管理装置改进设计,可将不同尺寸大小的物流货物进行分拣,大大减少了员工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并提升整个物流环节的效率以及准确性,解决了具有自动分拣功能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将包裹提升到较高的位置,操作较为繁琐,实用性较差的问题,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加大企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徐旭.物流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夏齐炜,张凯彦,马新玲.快递包裹分拣装置的设计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6(6):13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