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专科经济管理范文

专科经济管理全文(5篇)

专科经济管理

第1篇:专科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转型期;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未来趋势

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需求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我国农业经济也处于关键转型时期,也对农业经济管理整体要求显著提高,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迅速发展与更新。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通过对转型期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规律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分析,不断的优化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方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农业经济转型期的发展特点

1.1农业经济性质发生改变

当前,全世界范围之内,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前期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而工业化阶段时间相对较短,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资源,同时将农业经济资源再投入到工业经济发展当中。而在工业化发展中期以后,农业与工业经济两者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工业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地位明显上升。工业经济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与农业资源以及经济密切相关,需要农业的大力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为了尽可能的平衡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平衡合理发展,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定了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通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取得的成果,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稳步可持续发展[1]。

1.2农业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被应用到农业建设当中,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现代化与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而农业现代化更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建设能够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与完善相关技术手段,为新农村以及城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

2农业经济转型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产生的变化及影响

2.1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问题和困难,传统农业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产方式也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农业发展需求,慢慢过渡到现代化农业经济,也预示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迈向了全新的时期,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也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学科的快速发展。而农业经济管理应当将重心放在产业链方面,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与优化,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农业产品的产量与安全质量。

2.2农业现代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契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也预示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农业现代化也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城乡一体化是目前的主要经济结构趋势,传统经济模式被颠覆,社会经济处于高速转型阶段,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也备受瞩目。管理学科的发展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密切相关,农业经济离不开环境与社会经济,因此,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农业产品与经济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因此,管理学科也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3]。

3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与改变

3.1明确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农业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实际转型阶段,对于存在的农业经济矛盾问题并未及时予以解决。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是非常稀缺的,农业生产也呈零散式发展,并未形成规模,农业生产整体形态还未形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以往只注重农业生产产量的管理模式逐渐发生改变,且人们越来越注重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这样便会导致传统农业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经济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且各持己见,因此,想要保障农业管理效率,就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现代化农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与目标,充分利用相关土地资源与劳动力价值,从而有效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4]。

3.2全面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突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特色

通过对转型期农业经济发展变化及特点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其存在的差异变化,并实时差异化学科教学战略方针,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与管理学科重点,密切关注不同生产阶段的发展变化,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5]。

3.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对于不同的学科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可得出不同的方面采用的方针是存在明显差别的,也使得农业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需要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合理选择不同时期需要的相关资源,如教材、各类资料以及基础理论等,对研究重点适当进行调整,积极采纳先进的教育理念各管理方法,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化教学管理当中,培养出综合型人才。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推动学科教学的改革工作,积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培养策略,对于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人才,应当进行重点培养,加大培养力度,从而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7]。

3.4强化不同学科间的联系性

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属于综合型学科,其中也涵盖了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同时也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不同学科之间是无法分离的,应当融入在一起,进行整体全面分析研究。同时还应当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性,相互弥补,针对不同学科的实际特征,对于存在的相关问题要重点解决,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实践经验[6]。

4结束语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化,我国农业经济正步入快速转型阶段,同时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部分院校陆续开设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从而为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创造了有力条件,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从而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整体水平与实践经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增春.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探析[J].农家参谋,2017,(12):103-103.

[2]王雅鹏,杨涛,张岳君.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5.

[3]石鑫岩.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纳税,2017,(30):88-89.

[4]梁安慧.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6,(016):315-316.

[5]罗一鸣.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经济,2016,(01):17-17.

[6]吴华芳.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7,4.

第2篇:专科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济管理专业

0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成效常常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高等院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而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则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课题。经济管理专业是高等院校核心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学习内容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不但要扎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恰恰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因此在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1翻转课堂概述

最早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JonBergmann和AaronSam两位化学教师,他们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关注,并得到学界的认可。简单地说,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对教学视频进行观看和学习,并在教师的要求、引导下完成课堂学习活动并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在于: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探究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②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充分,由于课堂活动中常出现提问、测试、讨论等交流方式,因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就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进行更充分的交流;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课前自学时的相互帮助,有利于形成先进带后进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2翻转课堂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2.1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主要以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理论、原理、活动、方法等为主,对于尚未参加工作实践的大学生而言,教学内容通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课前观看融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生动形象的视频,相比于在传统课堂上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更容易接受知识。

2.2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看似枯燥乏味的计算性内容,如果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而翻转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教学视频、课堂活动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真实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的实施中。

2.3评价方法科学

经济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翻转课堂的应用更加突出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这一特性使得翻转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方法不宜死板、单一,而是应采取综合新、多元化、多途径的评价方式。例如,随堂练习、小测试、课堂小论文、案例分析、作业展示等等,均可以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的依据;而课堂上,老师也可根据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学习态度与完成情况对其探索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价。除此之外,由于翻转课堂中经常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成为了可能,对促进学生相互学习、良性竞争大有裨益。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经济管理专业的应用对策

3.1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与步骤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3.1.1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第一要务。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的教学局面,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施。因此,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师生角色、课堂性质、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些变化,并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才能真正合理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从以往的灌输式课堂中摆脱出来,转而向着开放性、趣味性、实践性的课堂发展。对此,教师不但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要主动从课堂的“主角”变为“配角”,以指导者、守夜人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3.1.2做好课前学习设计

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也会要求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但由于缺乏任务的约束和学习目标的引导,真正能进行充分预习的学生很少。而在翻转课堂中,课前学习成为核心学习环节之一,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和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方法,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确保课前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一是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选择、剪辑、组合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精彩的学习素材,需要注意的是,视频内容不但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还应具有良好的清晰度,视频中教师的讲述应当清楚、宏亮,讲述内容应生动有趣,视频的长度应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过长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兴趣,产生疲劳感,过短则不足以容纳教学要点;二是要科学设计学习任务书,将课前学习的目标、要点、难点等列出来,并要求学生将学习心得详实地记录在任务书上,以便在课上予以解决。

3.1.3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包括随堂作业、科学实验、小组讨论、案例教学、作品展示、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等等。为了充分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课堂活动形式,除此之外,也可将多种课堂活动形式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课堂活动。例如,对于概念性、理论性教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随堂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对计算性的知识点,可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公式和计算方法的含义,并学会举一反三,而案例教学中,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引导不同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共同参与到案例解析中。对此,教师可采用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找到结题思路,以成功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建立学习自信心。

3.2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判断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在知识传授环节,看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是否优于传统课堂教师讲授所收到的效果;二是在知识内化环节,看学生在课堂上将知识内化的情况是否优于传统课堂上学生在课后练习所取得的效果。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有诸多因素,而其中对教学成果影响最为显著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1)教学视频的准备。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学习内容的重要载体,翻转课堂教学的成败,与教学视频的准备是否恰当、充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而言,由于课堂中计算性、理论性的教学内容较多,在准备教学视频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时间适中、讲授过程幽默有趣、案例丰富且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教学视频。

(2)课堂活动的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内化,对学生最为有益的改变也是在课堂上。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需要何种激励、引导和帮助等等,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的同时,还应对活动的素材、实施方式进行精心设计。

(3)学习平台的搭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和引导下,自主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学习成果进行管理,教师应利用学校资源搭建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平台。一方面可将课堂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案例、视频等上传到网络上,另一方面也应引导学生通过在平台上留言的方式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惑、心得、收获等等,以便教师更全面、更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

4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者应在充分认识翻转课堂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组织,来凸显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除此之外,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要充分重视教学视频的准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平台的搭建三个关键问题,以保证翻转课堂的开放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第3篇:专科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经济法课;教学思考

一、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配套教材陈旧。通常来讲,高校所选择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权威论证与推荐的,经过科学论证以及实践检验,结构层次更规范统一,体系更完善。可这些教材使用到经济法教学当中就显得较为陈旧,毕竟法律在实践中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大部分法律条文都是按照实际案例进行变化的,教材上的规定已经陈旧,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此外,教师在教学当中过分依赖教材导致教学模式十分僵化,影响了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实际情况完成经济法的学习。2.教学手段缺乏新意。随着高校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传统将黑板板书为主的教学手段逐步被多媒体幻灯片的教学手段所取代。可是大部分教师将原先黑板上的内容通过字幕的形式简单的搬到幻灯片上,内容未进行改变,只是不是教师手写出来的。这些幻灯片缺乏有关的技术支持,只是文字堆砌,教学手段缺乏新意,未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应该有的生动形象性。并且在教学当中,只是根据幻灯片内容进行教学,导致学生不能获得良好的知识与充分的信息量,更不能真正的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本身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媒介,可是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显然未能充分发挥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真正价值。3.考核环节未引起重视。在经济管理类经济法教学当中,学校的考核环节直接对教学效果的好坏产生了影响。部分高校将经济法设置为考试课程,学生为了可以顺利毕业,非常重视这门课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部分高校将经济法定为考查课或者是选修课,考核环节设置过于简单,教师未良好的引导学生,通常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不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经济法属于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可是受到教学时间、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等条件的约束,经济法教学始终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即使有实践性教学也只是局限在课堂案例教学当中。案例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师的分析,学生由于缺乏有关基础知识无法参与到互动当中,从而造成实践性教学课堂案例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不能获得良性互动的效果,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多种实践教学方法未被广泛应用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经济法课教学对策

1.慎重选择教材。第一,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所挑选的经济法教材,一定要与法律专业所利用的经济法教材有所区别。从专业的性质来说,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将来大部分会从事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部队的工作,这些部门或多或少的会参与部分经济活动。所以,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具备部分经济生活当中的相关的法律知识就显得尤为关键,所以一定要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设置实践性、实用性兼具的经济法知识,当做是专业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从而确保学生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可以充分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显然,在教材选择中,要严控教材理论体系结构与理论内容,优先对理论与经济实事相结合的教材进行考虑,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选择更适当的教材。第二,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经济法教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这个专业其他课程的内容,综合这些课程内容来选择最适当的教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灵活应用,不能固守教材内容,要结合经济管理专业其他课程内容的情况合理的调整所选择的经济法教材,从而确保完整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体系,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更能够利用课程内容来掌握法律知识。在教学中,有重点、难点、有方式的授课,将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导向,综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从学生学习情况出发,针对性的展开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2.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功能。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让授课方式变得更加便捷高效,节约了教师上课板书的时间,还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量的展示平台。虽然多媒体比较好,但是若不对其作用进行充分挖掘,就单纯是一个展示幕布,因此在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利用多媒体综合知识、图片与视频等教学资料展开教学,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教学当中抽象的重难点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进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是教学的唯一媒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形象生动,可是多媒体的应用不能替代教师的讲授。因此,在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培养教师的讲课与多媒体演示同步进行的能力,防止出现教师讲完,多媒体还未进行展示,或者是多媒体展示完,教师还未讲到,要保证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3.创新教学模式(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属于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法学的多个学科的教学活动当中获得广泛应用。具体是指学生在掌握有关理论的前提上,针对性的选择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来介绍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标志性、典型性的案例,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展开主动积极的讨论,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利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积极发言,全班展开讨论,总结观点,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挖掘出学生讨论的亮点,补充完善学生的意见观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大有帮助。(2)情境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有意的创设具体的特殊场景,让学生保持模拟的身份处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从而加强学生的态度体验,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模拟现实情况中人物可能面对的任务与解决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深入理解与思考,通过利用法律,尝试对某种场景进行再现来解决问题。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包含法庭模拟、合同谈判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培养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互动性。4.提高考核方式的有效性。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了顺利毕业,通常对考试课程非常重视,经济法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学校要在教学大纲当中将这门课程设置为考试课程。即便现在许多高校将这门课程设置为考查或者选修课,也一定要适当的对期末考核方式进行调整。首先,在学期结束时,简单利用论文形式展开考核,未能良好的对学生总体的教学效果进行考察,所以,能够把考核的最终成绩分为出勤率、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出勤率反映出学生重视课程的程度与学习主动积极性;平时成绩可以按照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确定。其次,设置期末考试的题型一定要灵活多样,考虑主客观题型,如果有案例分析题,选择案例要充分考虑是否为热点问题,要重视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相联系,从而检验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重视各种实践活动。首先,组织学生旁听、观摩庭审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也能够让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理解诉讼程序。有条件的高校要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到人民法院进行旁听以及观摩庭审。旁听之前,教师要先去法院充分了解开庭的案情,之后告诉学生,让学生独立联系课本内容分析判断案件,将自己的判断与法院的判断进行比较,经过这个过程,学生会更加透彻的理解诉讼程序与有关法律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条件不够的高校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台播放的庭审录像。观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掌握其中涉及到的法律以及正确处理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处理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其次,学校可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与以案说法的活动,然后,在学校当中展开“学生与法”的专题节目,接着设置法律咨询与服务信箱,最后开设校园法制宣传园地。总而言之,大部分高校开设经济法课程成为专业学习的首要选择,让经济法知识变成一种通用知识,让经济法观念变得大众化,变成高校培养人才当中的一种普遍共识。增强对经济法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为学生良好学习、应用知识发挥出真正的价值,为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带来一大批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春雪.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J].科教导刊(下旬),2018(06):120-121.

[2]倪淑慧,严嘉琪.经济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浅析——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06):71-76.

第4篇:专科经济管理范文

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分析

2020年我国科技创新目标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截至2018年底中国进入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数达到438家,位居世界第3位。2018年全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1995年增长55.4倍,占GDP比重为2.18%,新经济环境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型企业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技型企业的经营质量。本文通过对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管理分析,从加强以知识产权管理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和加强科研项目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两个角度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措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位居世界第1位。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成果转化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成败,探索适应国有科技型企业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促使科技和管理同时进步,才能更好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效益有效增长。国有科技型企业同时具有科研机构研发实力和企业市场化运营优势,按照行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独立或联合其他单位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通过研发与产业化结合,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提高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成果转化系统中,研发体系是推广工作的重要依托,科技成果供给的质量决定了成果转化效果;市场经营业务体系是转化工作的重要实施方,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化的基础,市场需求期望和结构直接影响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规模。国有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较多采用内部转化模式,科研与产业化、工程实施和产品应用有机结合。科技成果经过后续开发研制、推广应用、到实现工程化、产业化完成从科研领域向生产或工程领域再到市场领域的转移过程中,相伴而生的是原理知识、工艺知识、管理知识、市场知识等多元化知识的耦合,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现阶段科技管理尚未形成研究、开发、产业化一体化管理机制,往往使科研行为与市场需求存在距离。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是实现项目意义的关键环节,也是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管理重要一环。但现阶段科研项目选题往往偏重技术与理论,对市场需求因素和成果转化的价值考虑较少,造成科技成果与市场脱节,解决实际问题的响应能力和速度无法与企业需求同步。许多项目验收后缺乏对成果的知识产权运用管理、产业化或推广应用,造成一些成果仍停留在实验室试验成功、样机完成或理论阶段,造成大量科技成果企业难以消化吸收,游离于企业之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组部分,不断增加与市场紧密结合的高附加值专利研发和产出,是从根本上增强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关键。

加强以知识产权管理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

企业创新实践中加强以知识产权管理为核心的科技成果管理对科技成果转化至关重要,以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转化应用绩效为导向可以倒逼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优化提升;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可以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能力。科技型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建立健全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和机制势在必行。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强化组织体系和制度建设。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可以设置成果转化办公室或专职岗位,负责成果转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归口管理。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成果转化各项规章制度,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人才培养,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要成果转化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和成果转化能力。结合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制定符合所属行业领域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规章制度,是规范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全面落实激励创新机制的必要配套措施。其中考核评价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设置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对于引导企业整体追求创新价值具有积极作用,考核指标体系可由定量科技成果转化经营性指标和激励性指标等构成,具体包括相关技术指标、市场指标、转化指标和效益指标等方面,如成果转化率、新产品和新技术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收益率等。实践中应以提高科技成果质量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通过德尔菲法选取设置符合客观实际的考核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与知识产权分级管理紧密结合,综合技术、法律、市场等因素,根据对主营业务影响程度,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知识产权质量评价办法。设立成果评定机构负责对各类科技成果的水平、成熟程度以及市场应用前景等进行评估、认定和优化排序,对于高质量、成熟的科技成果定期组织专家分析,筛选出满足企业需求适合转化的成果,进行可行性评估,确保高效转化;通过对科技成果相关专利、技术秘密等进行分级管理并动态调整,定期梳理存量,及时处置低价值专利;通过对科技成果评估结果、产学研合作、四技合同签订情况以及成果转化收益等成果转化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分级管理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报告制度,形成定期反馈机制,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搭建基于“互联网+成果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支撑服务平台,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高效开展、成果转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保障。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收集工程项目、产品制造需解决的问题或技术升级需求、匹配内部合适科技成果和资源,有效解决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与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通过成果转化提高工程或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对新设备、新材料的需求,推动产品研发、试制、中试、批量生产等工作,有利于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通过内部转化平台建设,整合和集成现有资源为重点,通过必要的增量投入激活存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的资源优化配置,形成高效开放的成果转化保障体系。

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加强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研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加强以成果应用为导向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是科研与市场融合的需要,体现在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成果转化等各环节。在科研围绕凝练研究方向、搭建研究平台、产出科技成果过程中将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作为主线,考核专利数量的同时严把专利质量关,验收后将专利转化绩效作为动态监测和后评价重要指标。在项目立项前开展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应用类科技项目明确成果转化义务,制定目标、计划。在立项阶段充分搞好领域预研,使得预期科技成果与市场紧密结合,保证成果具备转化价值。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评估阶段成果并形成知识产权,及时发现有重大创新和突破的苗头,集成科技资源,力争在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上有新突破。取得科技成果时,应及时形成包含成果应用及产业化前景情况的成果报告;项目验收前,要以转化应用为导向,做好专利布局、技术秘密保护等工作,形成包含专利在内的科技成果清单;项目验收后加强专利运用,遵循科研和市场规律,分析成果转化成功的概率,通过企业内部成果转化平台开展成果转化。资金保障是提高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保证,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可以合理调整成果转化经费预算、设立专项基金、开发多种融资模式。设立成果转化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设立专项基金涉及收益二次分配的问题,基金来源除了企业自筹,主要来自其他科技成果收益的沉淀,将科技成果收益用来引导更多成果的转化,形成良性循环。科技成果转化前景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和确定性,合理策划将科技成果作为能够产生后期收益的产品投入到市场,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成果的转化中来。科技成果转化后,将成果的应用情况作为对研发团队绩效考评指标之一,对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和通过转化提高产值的团队进行奖励,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突出的团队研发支持力度,形成领域-成果-新领域-新成果的良性循环机制。

结语

第5篇:专科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转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

1农业经济转型期的特征

通常将农村经济转型期的特点分为两点:第一点是工业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产生变化,第二点是二元结构产生变化。我国农村经济中,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工业产业结构都在产生变化,从而致使农村经济发生转型,进入转型期,人们也逐渐加强对经济转型的重视。我国的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衡存在的,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关系,当农业的发展速度变快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将拉动农村工业经济的发展,当农村的工业经济发展起来时,也会反过来帮助农业经济的发展。截止到现在,我国的经济产业中工业经济占据着相当大的部分,因此目前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正好满足后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工业经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的重点,致使众多的城市发展起来,成为大都市,但是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一些列的问题,比如加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农村的经济收入远远比不上城镇的经济收入。不仅如此,农村的医疗、交通以及公共建设等方面也都远远比不上城镇的发展,这种极端分化的发展促使我国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农村经济发展上来,应该对其加大投资力度和建设。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国家对此是非常支持的,以此来推动农村的城镇化建设,缩减农村和城镇的贫富差距。

2经济转型对于农业经济学科的要求与学科发展趋势

2.1完善相近学科专业

伴随着新形势的背景下,各个高校都逐渐地开设了和农业经济相关的专业以及学科,这样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学科是在以前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对经济学科的发展方向重新制定了相应的规则,比如高校创建的农产品贸易学科以及农产品经济学科等,都是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行的课程设计,把农业经济的特点加入到学科之中,让学生们去学习,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还有个别院校,比如华中农业大学,它是在经济管理学院中开设了关于小型乡镇企业的会计学以及工商管理学科等,高校中关于农业经济专业和学科的开创,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依照农业经济的发展特点教育出更多这方面的人才,也是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2基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通常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一些客观的信息以及数据传输到生产中去,计算机主要作用是收集信息以及整理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生产的数据实行科学的整理,从而促进生产的高效化,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农业经济的管理,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其正向增长。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对于经济的管理以及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同样在对农产品的经营和管理时,对于市场上的信息掌控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将决定着农产品的经营状况以及销售状况。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时还有一些高校的信息学院中也开设了农村经济信息化相关的专业,以期望能够培育出更具信息化技术知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开展农村经济活动时,及时有效的信息能够使生产者更好地经营农产品,从而加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产品的价值。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院校之中开设和信息化相关的学科也是非常重要的。

2.3应用数理知识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科学化

在高校中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课程,其中数理经济以及定量分析等相关的课程内容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高校开设的课程之中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强调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政策等,大部分课程都是全面落实国家的农业经济政策等,没有对其实行专门的分析,也没有开设和农业经济相关的类似分析课程。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依然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经济市场也将是我国市场发展的方向,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定量的分析以及数理经济的分析,要对其足够重视,应该开设一些和定量以及数理分析相类似的课程。高校农业经济学科也应该依照相关的问题需求对定量分析以及数理分析上加设课程,增加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2.4强化实践性教育,推动软科学硬化发展,展现良好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育理念对于农业经济的作用也不可以忽视,传统的教育理念通常会认为对于农业经济的学习应该以理论学习和研究为主,而且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也比较偏向于对农业管理学科中的理论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实践性以及智能化的学习方式,从而致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到就业,都很难适应工作中的问题,严重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对农业经济实行管理的能力。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也致使市场中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起来,这也对相关的管理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应该具有比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农业经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3.1满足农业经济转型的需求,明确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但是可使用的土地资源却十分稀少,而且农业的经营状况呈现分散式发展,还没有建立完善农业产业链。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农村的生产效率非常低。其次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是相对冲突的,现代化的农业已经发展成为高产量、高品质以及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模式,但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仍然还是处在效率低下的模式。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个冲突,可以从科技、信息以及管理方面着手,应当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对农产品的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减少农作物的成本,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培育出专业的农业管理人才,这将是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必要手段,也是最终目标,可以加强相关农业学科的建设,科学地培育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从而增加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这也是农村经济转型时发展的重点。

3.2以科学研究为支持,构成本学科的学科特色

科学进步都是要通过多次地科学研究来实现的,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应该不断地实行科学研究,利用研究发展不断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和技术的成熟。实行科学研究的主体应该就是培养农村经济的专业型管理人才,这些人才也是要利用专业方面的学科来教育和培育的。因此应该构建以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农业管理学科,帮助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这将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3.3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培养人才,组建学术梯队

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强大的人才团队发展,将是农村经济学科建设的关键手段以及必要措施。在我国的教学团队中也存在着三种教学理念,第一种是处在计划经济思想的年长学者,第二种是计划经济过渡后的改革学者,第三种是具有前卫思想的年轻学者。这样的学术梯队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在对农村经济管理学科进行开展时,应当强化学科的领头人作用,让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以及具有优秀国际管理思想的海归加入到学科的建设之中,从而培育出这个学科的骨干人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帮助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更加科学化以及多元化。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国家的支持,对于农业发展的重点国家也应该对此加强重视。农业经济学科的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培育出更多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多元化以及国际化发展,从而帮助我国农业经济以及工业经济进行平衡发展。本文主要对农业经济转型阶段我国农业学科的建设进行论述,分别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思考来进行阐述,希望可以帮助各个院校更好地发展农业管理学科以及对课程进行设计,帮助农村经济管理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思考[J].山西农经,2020,(18):80-81.

[2]肖蕊.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17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