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专科管理制度范文

专科管理制度全文(5篇)

专科管理制度

第1篇:专科管理制度范文

引言

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高等学校探索教育改革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对本科生配备教师以指导其品德、学业、科研、生活等方面发展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制度。这种制度起源于牛津导师制,据唐汉琦研究,其在中国高校大规模试行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石荣传认为,此制度在我国实施,既可弥补传统学分制的缺陷,改善师生关系,还可促使管理模式从以“管”为主转向以“导”为主。孟宏君指出,该制度实施可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有助于学生拟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徐明珠以CiteSpace软件为工具进行分析,认为导师制研究主要包括教育改革研究、学生创新能力研究、学生实施学分制研究、培养模式研究等4个方面的内容。该制度在实施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如唐汉琦、孟宏君等指出主要包括对导师职责要求过高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指导机制较为松散、效率低下和效果不佳等问题。我国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兴起于1978年,据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显示,2017年已在608所本科院校和1086所高职院校中开办。张河清认为在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导师制是必要的,其研究也是国内该领域研究的最早成果。李振东进一步指出,这种必要性是由学科属性、教学现状、教育学分制和人才培养等因素决定的。包善驹以安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运用IPA分析法从“注重学生品德培养”“专业指导”“学术引导”“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4个维度评价了学生对导师制实施的满意度。对于该专业实施导师制出现的问题,沈惊宏、李振东等指出主要包括导师资源匮乏和投入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指导过程随意性较大和专业性有待加强等。综上所述,从学生视角出发,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满意度的成果尚不多见,从对制度的认知、制度实施中师生表现及未来行动意愿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进行量化评价的成果更为缺乏。

一、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认为,本科生对导师制的认知及其自学能力、导师的指导态度和指导水平、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对制度实施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产生影响。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满意度量表设计共包括导师制认知程度、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态度、指导专业性、师生互动、满意度和忠诚度7个方面。认知程度方面,靳明认为可通过对研究对象概念内涵的认知程度、等级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等指标进行测量。根据哈斯巴根的研究,测量指导态度的指标主要包括认真负责、指导文件齐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认真投入、热情饱满,治学严谨、严格要求4个方面。曾凯生指出,指导专业性可采用下述4个直接观测指标:在相关领域信息丰富、对相关事情很了解、在相关领域很擅长、对相关事情很在行。师生互动方面,Rugutt采用的鼓励继续深造、对学习计划给予建议、师生相互尊重、给予学生情感支持与鼓励、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等5个指标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采用Zimmerman构建的指标测算学生自主学习,这些指标具体如下:会在自由时间试图弄明白课堂上不清楚的学习内容;通过制定阶段性目标指导自己的学习;认真对待学习,尽量不拖延;认真对待导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克服厌倦情绪,坚持学习;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Oliver提出的满意度理论架构中,满意度主要包括经历的愉快程度、符合预期程度等两个方面。Srinivasan等指出忠诚度主要由再次购买意愿和向他人推荐意愿构成。上述7个维度的25个测量指标构成了本科生导师满意度的测量模型。对25个测量指标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1=非常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一般;4=比较同意;5=完全同意)进行评分赋值。项目组于2019年11月3日—2019年12月11日,对江苏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已实施导师制的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同学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4份。

二、结果分析

测度模型7个维度的分值区间为4.25~4.62分,25个评价指标的均值为4.41分(表1),分值普遍较高,说明学生对制度实施较为满意。这与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如包善驹等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得出,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制度实施的满意度评价中,很高和较高者合占50%,一般和较低者合占50%。但本研究与唐汉琦获得的,我国高校学生对导师制实施成效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较为一般的结论相比要略好。这除了与学校、个人等层面的因素有关之外,还与该专业依托较多的部级科研项目,实施“项目带指导”密切相关。从维度层面看,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指导专业性、指导态度、忠诚度、师生互动、满意度、导师制认知程度、学生自主学习。最高评分来自指导专业性,达4.62分,说明学生较认同导师专业水平,或者说学生觉得导师的专业水平能基本满足指导需要。指导态度评分位居第二,达4.50分,说明在学生心目中,导师指导态度端正,工作认真负责。忠诚度分值为4.43分,位列第三,高于排名第五的满意度的4.38分,但二者差距并不明显,说明学生对制度实施现状较为满意,对未来更充满期待。除师生互动评价中等外,评分最低的维度有两个,分别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导师制认知程度,均为4.25分,这说明导师制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推动作用较小,也说明了作为一项实施历史较短的制度来说,学生对其了解较为有限。沈惊宏认为,由于目前本科生导师制推广程度较低,很多师生对导师制价值的认知不足,今后需明确制度的核心价值和内在精神。综上所述,排名前两位的维度来自教师,排名倒数两名则来自学生方面,但这些维度都受师生双方的影响。从指标层面看,最高评分来自“师生相互尊重”,达4.72分,说明实施过程中师生双方彼此十分尊重。排名第二的“导师对旅游管理相关事情很了解”的分值达4.64分。最低评分来自“对本科生导师制内涵的认知”,为4.06分,这意味着学生对该制度的内涵了解不甚清楚,需师生双方进一步加强认识。自主学习相关内容的评价值也较低,为4.09分。

三、结论与讨论

(1)根据量表所有测量指标的均值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制度的实施已基本得到了学生认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对学生专业观、事业观、人生观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帮助。制度的实施,可增进师生间关系的融洽,是对现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益补充,与高校现行的学分制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2)从维度视角看,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对导师制的认知评分最低,导师指导专业性和指导态度评分最高。虽然目前各维度评分都较高,但未来仍需进一步强化优势,克服劣势。考虑到学生自学能力略显不足的状况,沈惊宏提出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针对学生对导师制认知程度较低的状况,今后需加强对制度重要性和内涵的学习和认识,学生在思想上能重视制度推行,还能科学全面深入地理解推行的作用。指导态度方面,导师需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指导中,严于律己,从严治学。为进一步加强指导的专业性,导师需在业务能力上苦练内功,与学生分享自己对旅游发展前沿态势的收获,帮助学生掌握旅游基础理论,关注学生专业思维方式的养成。在这方面,可以采用陈俊安提出的大力引进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导师的构想,还可加强指导实践专业性。师生互动方面,需师生双方就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入有效的交流,坚持以情感人、用心育人。满意度方面,考虑到导师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学生的期望具有一定差距的实情,今后在制度实施过程中需及时根据学生的期望进行针对性调整。忠诚度关乎导师制的未来命运,而目前学生基本是导师制的忠实顾客,因此,让学生进一步通过导师制持续成长,让导师通过导师制提升指导的层次水平,有助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有助于制度的持续推行,有助于教学和科研相长的实现。

第2篇:专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1+X物流管理;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发〔2019〕4号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在我国的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1]。2019年5月13日教育部印发的教师函〔2019〕4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到,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部级团队,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2]。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1+X证书制度,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切中时代脉搏,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措施,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文献综述

虽然1+X证书制度试点2019年才提出,时间仅仅两年有余,但物流行业专家学者进行了较多的探索。李寿冰等(2020)对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现状与对策进行了研究,指出要处理好需求于供给、规模与质量、教学与培训、公益与营利、服务于监督的关系[3]。邓子云(2021)认为:目前我国1+X证书制度实施还存在职责划分不明确、支持政策缺乏可操作性、证书效力社会认可度不高、培训评价组织能力有待考验、院校具体操作存在困难等问题[4]。丁振国(2020)指出,高职院证书校X的实施路径为:梳理标准中知识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建专业课程、搭建新的课程体系,做到校企、校培、校师融合[5]。南旭光等(2020)对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现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若干弊端,需要基于1+X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坚持融合互通,重建职教课程体系[6]。段辉军(2019)基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构建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即确定充分融合的课程目标、优化高度融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组织体现充分融合的课程内容[7]。综上,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对接1+X职业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专家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总体来说,研究的针对性不足、应用性不强,基于1+X证书制度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很有欠缺。本文基于1+X证书制度,就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绵阳职院)为例。

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依赖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应于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则应构建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和变化,课程体系也会随之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相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初级职业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则是中级及以上的职业技能人才。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都有职业院校,因此,服务于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高职院校的职责之一。2019年国家推出的1+X证书制度试点,对于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是一种规范,对于人才培养是一种指引,保证了专业技能人才能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实用技能,因此,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时,专业职业技能标准也需要考虑。为此,绵阳职院结合最新形势,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制定了如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取得相关“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面向全国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和绵阳市“686”重点发展产业———现代物流的道路运输、多式联运和运输、装卸搬运和仓储等行业的管理(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装卸搬运和运输服务人员、仓储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仓储、运输与配送、采购、营销等基层管理及物流服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除了需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明确培养的人才具体的职业面向,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由此,才能有针对性的设置符合其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专业职业面向

绵阳职院物流管理专业老师在经过市场调查、行业专家走访,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多次研讨之后,确定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面向:面向现代产业的服务业———物流管理,对应道路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针对仓储岗位、运输岗位、采购岗位、营销岗位、客户岗位等岗位群,培养仓储、运输、采购、物流营销、物流客户服务等主管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三)专业职业能力

一定的职业岗位,则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职业能力。绵阳职院在确定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时,将其分为通识职业岗位能力与专业技术技能两类。通识能力主要包括: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的能力,运用英语处理简单的英文函件、单证的能力,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进行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汇报的能力等。专业技术技能则根据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要求设置相应的职业技能,如仓储岗位,涉及仓储作业、理货作业等6个作业及作业管理,相应的则应具备相关的作业和管理技能。

三、对接职业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遵循一般要求,主要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公共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学院教务处根据国家和省市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统一设置,教研室只对少部分课程具有选择权,如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开设。专业课程针对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设置,这一部分课程教研室具有较大的决定权。实际在设置时,除了前述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和职业技能要求外,1+X证书制度试点要求和教育部的专业教学标准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负责物流管理1+X的认证考核工作,其联合相关企事业单位和院校,于2019年起草了《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该标准将物流管理职业技能分为初、中、高三级,分别对应中职、高职以及应用型本科学生;每一级别的职业能力都分为一般职业能力要求和相应级别职业能力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一般职业能力要求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安全及环保认知、物流基础与行业认知、基本管理技能应用三部分;中级职业能力要求包括:物流市场开发与客户服务、仓储与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成本与绩效管理、数字化与智能化六部分[8]。教育部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三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一般设置6-8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6-8门,专业拓展课程没有设置门数限制,学校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设置,课程名称也可由学校自主确定。结合教育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绵阳职院物流管理专业将专业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7门、专业核心课程7门、专业拓展课程5门,此外,设置了7门专业实践课程。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要求,绵阳职院物流管理专业在专业课程里面设置了5门课证融通课程:《物流基础》、《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营销与客户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对标物流管理职业技能中级标准。这5门课程中,除1门是专业基础课程外,另外4门都是专业核心课程。

(二)对标

X证书的课证融通课程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教学质量。1+X如要有机的融入日常教学中,课证融通的课程,其课程标准就需要对标相应的职业技能标准。绵阳职院物流管理专业教研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结合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和1+X证书职业技能标准,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比如课证融通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对标的是中级职业技能标准里的《仓储与库存优化管理》和《配送管理》两部分内容。在制定课程标准时,《仓储与配送管理》的主要内容有10部分,分别为:仓储与配送认知、仓储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退货作业、配送作业、仓储与配送管理信息技术、仓储与配送成本管理、仓储与配送绩效管理等。而中级职业技能标准里的《仓储与库存优化管理》和《配送管理》9部分知识(仓储作业计划编制、实施和控制知识;货物分类管理、存储策略的知识;仓储动线规划和仓储空间布局的知识;存储设备、搬运设备和配送设备规划的方法与工具;库存需求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库存控制的方法和工具;配送作业计划编制、实施和控制知识;拣货策略、拣选方式的知识;线路优化、配载的知识)则被囊括在《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前7部分内容里,在此基础上,课程还根据职业岗位群管理需要拓展了仓储与配送管理信息技术、仓储与配送成本管理、仓储与配送绩效管理3部分内容。

四、结束语

自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绵阳职院物流管理专业老师在学院的领导下,结合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标准,认真的学习领会,对标专业人才培养,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1+X证书制度正处于试点中,标准内容还处于优化调整中,专业老师对1+X专业标准也正处于学习之中,课程体系设置时,并没有完全对标职业技能标准,学生考证还需要专门辅导和培训,专业课程体系与1+X证书制度融合不足。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还需要进行调整、优化。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李寿冰,高艳芳,杨兴芳.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20期:20-24.

[4]邓子云.1+X证书制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21年3月上第5期:20-26.

[5]丁振国,郭亚娜.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与保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0期:53-56.

[6]南旭光,张培.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问题、逻辑与进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32期:5-10.

[7]段辉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视域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资讯.2019年4月:102-103.

第3篇:专科管理制度范文

铁岭师专现有学生近六千人,以专科生为主。学校原有《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汇编》为专科生制定,因而针对这一学历层次的学生教学培养工作制度较为完善。然而2005年以来,学校与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工业大学联合办学,新增设了11个本科专业,本科培养与专科培养的差别使得《教学管理制度汇编》现出诸多不适。目前的教学管理工作,既不能完全按照原有教育管理制度照本宣科,也不能犯“拿来主义”的错误,将联办本科院校的《辽宁师范大学教学制度汇编》《辽宁工业大学教学制度汇编》直接为我所用。为此,铁岭师专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尤为重要。目前对于专科院校、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专题性研究成果众多,各学校均已有较为成熟、全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更新办法。然而专升本状态下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并不多见。在《中国知网》以“专升本”为主题进行搜索,得到结果29935条,内容多集中于专升本教育,即应届专科生选择与所学专业想接近的本科专业,参加本科专业所在院校的考核,以争取进入我国普通高校进行攻读学士学位学习的机会的教育研究。以“专升本”为关键词“,教学制度”为词频搜索,得到相关研究61篇,大多研究集中在升本后院校的教学制度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研究专升本过渡期的“教学制度”文献仅为9篇。本课题的提出不仅有利于铁岭师专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对其他努力专升本的兄弟院校也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1.增强对授课环节的监督与管理

专科学校的授课多数在教室完成。作为专科学校教学要素,即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场所,是教学管理内容的重中之重。从教务处的角度出发,也要做好这两大要素的监督、管理、培养工作。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务处应该制定定期、频繁、周密的检查活动,对学习兴趣差、爱迟到早退的学生积极予以惩罚措施,并及时与辅导员及学生管理系统进行联系。此外,对个别不尊重教师、人生观偏差所表现出的课堂现象也应予以重视,并及时发现本科生、专科生共存一校、一院所产生的学生心理问题,联系学生心理社团或者心理学教师予以疏导,多方面、多层次地与授课教师、学生管理者一同努力,完成学生的管理与规范工作。从教师监督的角度而言,教务处应做好对教师能力素养的培养,以及教师上课、监考、判卷等一系列工作的监督、管理,形成一套及时上报、及时解决问题的良好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教务处职能部门的作用。

2.整体教学计划的改革

适当调整专业技能的教学计划。专业技能课程多涉及动手能力,对年龄层次较大、无专业技能基础的本科生提出了挑战。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上课所需的教学技能、唱歌、跳舞、弹琴作为幼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其未来就业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学前教育的本科生与专科生在这两方面,表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技能课程主要包括玩教具制作、声钢(声乐与钢琴)、幼儿简笔画、儿童舞创编、视唱练耳等等。与拥有三年中专专业学习经验的专科生比较,本科生在此前并未接触过相关实践课程的学习,因此20岁以后开始零基础学习钢琴、绘画、舞蹈,对他们的难度较大。虽然本科生在课堂中的集中注意力听讲情况要远远好于专科生,且在课后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进行反复练习,但是这些与动手相关方面的学科能力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前专科生的理论课程学习兴趣缺乏,因而虽然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教育,但其理论层次往往并不达标。如高年级学前教育专科生在接受过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设计与指导等课程的教育后,不明白一节合格课程的要素、评课要点,对教案的写法、教学环节设计也呈现出模棱两可的专业态度。而这些课程技能,正是本科生所擅长的。专科生往往对手工、唱歌、跳舞表现出旺盛的参加欲望,因此在此类课程中的表现也尤为出色。本科生与专科生各自在自身擅长的领域独领风骚,但单一的技能并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需要。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必须打破这一僵局。教务处作为统筹全校教学工作的管理部门,可以为这一问题做出回答。首先,应在授课教师中集思广益,找出弥合学生两种兴趣的关键点。其次,就关键点进行微观的教学计划调整。如,针对本科生的教学环节,可以选择在实践课程中稍稍加重理论色彩,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入手,增强对实践技能的兴趣。针对专科生,可以增加理论课程中实践实习的比例,将动手、动脑加入到理论课堂,使学生边动脑边动手,更好地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最后,打破专科、本科学生的界限,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专科生、本科生往往对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定位,不愿打破招生身份的僵局进行互动。为此教务处应该多组织课堂外的兴趣小组活动,让专科生、本科生更好地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3.选课方式的调整

第4篇:专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长庚医院;医院管理;医管分工合治;专科经营助理

一、长庚医院概况

台湾长庚医院台北分院于1974年破土动工,1976年12月1日正式开业,至今已近38年。如今长庚医院遍布于台湾各地,拥有台北长庚医院、林口长庚医院、基隆长庚医院、高雄长庚医院、嘉义长庚医院、桃园长庚医院、云林长庚医院7个院区,总病床数超过1万张,年门诊量820万人次,年手术量14万例。台湾长庚医院员工总数近2万人,其中主治医师占9%,住院医师占6%,护理人员占39%,医技人员占18%,行政管理人员占18%。大陆地区,厦门长庚医院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分别在2008年和2014年正式开业。长庚医院已经超越台大、荣总两大公立医疗体系,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医学中心。长庚医院的业务范围已从医疗领域扩展到养生、居家护理和养老等健康领域,在桃园和嘉义设立两所护理之家、一个养生文化村,现已成为兼具医疗服务、教学、研究功能的综合性三甲级教学医院。

二、长庚医院管理启示

(一)管理制度化

大陆医院管理大多实行院长负责制,由于多数院长为医生出身,非管理学专业,虽具备较高的医疗水平、学术水平,但在管理经验、能力,以及监督管理体系上较为欠缺,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长庚医院采用“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电脑化”,制度运行的平台是自动化的信息系统,系统运行以表单形式呈现。这既是台塑企业合理化管理经验的浓缩,也是长庚医院获取竞争优势的法宝。严密的管理制度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前提,帮助医院识别、诊断。而管理制度能否设计好、执行好、监督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管理行为的推动。

(二)医管分工合治

长庚医院采取“医管分工合治”的组织结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提升医疗专业水平,专业管理幕僚负责经营管理和效率改进,在以这套组织结构为基础的运作模式下,长庚医院在经营管理上高度集权,在医疗专业上高度分权,两者共同追求医院合理化运营的新格局。行政幕僚人员施展合理化的拉力,通过标准化工作程序,使医院的组织结构趋于“机械化”形式。与此同时,医疗专业人员则施展专业化的拉力,以专精的力量,把组织结构拉向专业化形式,两种力量在协调中取得平衡。此种组织结构,充分发挥了专业分工所形成的比较优势,既避免非专业人员管理医疗业务,又有专门管理人员从事合理化经营工作,极大提高了医院的营运效率。“专家治院”并不是指由医疗专业人员管理医院,而是指通过医疗专业人员自律等形式打造医院声誉,并通过医疗专业人员参与管理来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医疗专业人员可以做学术性院长和科室主任,但医院经营管理却必须由职业经理人来担任。如美国,每家医院的管理者多数非医师出身,95%以上的院长毕业于公共卫生、经济或管理专业;英国,院长也基本上是管理、经济或法学专业毕业并通过培训的专职管理人员;法国法律规定,综合医院的院长必须经过卫生管理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医管分工合治”正是目前大陆医院所缺乏的管理方式,大陆医院管理需要更多地汲取相关管理理念,丰富国内医院的管理体系。

(三)专科经营助理制度

长庚医院实施分科经营,科是经营主体,医院则起管理、协调作用。从经营管理层面看,各医务专科被定位为利润中心,科主任主要担负经营管理专科的重大责任。从实践的视角观察,如果单纯依靠科主任去管理,因其是专业技术专家,不是经营管理专家,因此可能很难发挥利润中心的管理职能,也难以执行和推动由医院制定的各项政策。为充分发挥专业分工的比较优势,使医师在主导科室发展的同时,也能够集中精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学研究,同时也为加强对专科经营等事项的管控,减少管理层次,长庚医院实行直接由医院派驻经营管理人员负责各科室的专科经营管理,称之为“专科经营助理”。专科经营助理的职责主要是通过建立各医务专科的各种经营管理报表,掌握各项经营收入和费用支出数据,分析医疗服务项目经营的损益状况,探讨改善措施,循环比较,逐步改进专科的经营状况,直至“止于至善”。专科经营助理的角色定位主要是在平衡“机构目标”与“科目标”下,协助专科主任规划推动各项医疗发展计划及管理事宜;协助医疗主管分担专科行政事务工作,使专科主任全力投入医疗专业,高效经营管理专科;作为院方与医务专科之间的沟通桥梁。大陆医院的现状为,临床专科的科主任既是科室的学术带头人,承担医疗、科研、教学等诸多临床工作,又要进行科室的日常管理、奖金分配、工作安排等行政工作,只能以有限的精力钻研临床工作,急需改善。

三、结束语

长庚医院在台湾地区无论是医疗水平、科研力量以及管理水平都位于前列,其发展环境与今天大陆医院所遇到的问题有极为相似的部分,因此,长庚医院的一些管理理念及制度非常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冬,黄德海.非营利性医院的企业式经营:向长庚医院学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王志华,黄德海,王冬,杜长征.管理型幕僚与医院精细化管理——以长庚医院为例[C].北京:清华医疗管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3]王瑞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台塑网科技公司为例[M].台北:台湾大学管理学院,2002.

第5篇:专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口腔;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

为了全面实现关于“以病人为主、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目标,硬抓医疗的质量管理、保证护理安全、逐渐的规范考核标准过程、重视持续改进一种管理理念,口腔专科护理的质量考核准则应与时俱进,紧跟调整的步伐。具体根据口腔专科医院的“大门诊小病房”特点,我院口腔护理部重新调整了质量考核标准,具体如下。

1重建护理部门的质量管理

护理部门需要设立专职护理管理监督小组,各尽其职,分别对病房及门诊护理质量进行监控与管理。同时,门诊部及病房应落实到个人,如护士长、各科室的护理骨干等负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

2严格要求护理管理

不断调整与修改关于口腔专业特点护理的质量管理标准,完善口腔护理的制度。落实护理部门人员的职责,如护士、护师、主管护师、主任护师、护士长及整个护理部领导的职责等。不断健全与完善护理部门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药品的管理、门诊护理、住院部管理、抢救护理、护理员的专业培训、整体护理等一系列专业护理制度。

3对不同级别人员制定相应培训计划

对于本科生,需要培训五年的培训时间,在入院期间,要经过不同科室的转换2年,门诊部及急诊均1年。在专科过程的所有待遇有医院承担,护理部对具体的培训计划的实施全面负责。在培训期结束,根据其、专业技术、综合能力考核,对其今后的工作合理地、具体地做出安排[1]。对于合同期护士,要提高其综合素质,主要集中该部分人员的岗前培训。在业余休息时间,护理部门要对所有科室的护士进行专业培训,规范整个专科口腔医院的消毒灭菌过程。针对实习生及进修生,制定针对性的培训。

4提高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在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下,口腔医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需要完善口腔护理的专科标准,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因此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培养非常重要。主要包括:计算机水平、学历教育、口腔专业水平、外语交流水平、护士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合理分配护理人员资源,根据需要对护理员进行调整[2]。

5加强人力资源保障

根据我市的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需要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在不同病房的比例。同时,严格执行关于口腔专科器械的消毒灭菌标准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消毒管理制度:护理质量检查、急诊室服务、门诊系统服务、手术室服务等规范检查标准,对护理操作的标准度进行考核评分。

6确保及时的信息反馈[3]

为确保使口腔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的改进,一定需要评价系统的监督检查,发生问题时做出及时反馈:有实际措施、有改进、有批评、有表扬、有奖惩等制度。抽查并记录病房和门诊的护理质量,通过检查组人员进行汇总,随后反馈到各级管理员,在反馈表提出需采取的措施,总成绩与奖金相联系。

7持续质量改进(注重过程)

建立完善的护理流程,包括护理的标准操作流程、护理岗位及口腔专业护理等。各种工作应该有相应的记录,如:培训笔记、会议记录、护士长手册、健康护理的教育资料及对现场护理的卫生宣传。

8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给予优秀护理员多种培训机会,包括学术交流、参加高水平的培训、在职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机会,使其水平得到提高[4]。为各级护理员创造晋升及对外交流机会、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外来技术,善于各种交流。另外,护理部要为不同护理人员提供表现自己的平台。如:优质护理服务的演讲比赛、护理高技术操作比赛、护理论文的交流等。

9门诊部护理的综合管理

门诊部每天人员流动频繁,容易造成门诊部的杂乱。所以,门诊部候诊厅必须清洁整齐、秩序井然,合理布局诊室及消毒室,工作分配遵循各尽其职,互不干涉。分诊台护士必须提前上岗,做好准备[5]。分诊台需要有卫生宣传资料,岗位职责标准及健康宣传等材料。同时,该类护士应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较强的交流沟通协调能力,以便可以更好的处理突发状况的发生。诊室护理人员应积极互相配合,尽量不影响到病人的治疗,配合提示在治疗后的需要注意事项。访谈在场患者,进一步了解护士直接服务的情况。随时提问护理员常用药的相关知识,出现紧急病情时的处理程序。门诊部应该随时根据所需,合理安排护理各岗位工作。规范护理的相关技术,及时纠正发生的护理的问题,修正护理缺陷的管理制度,要求科室的相关护理员熟记于心。实现每个制定科室科研及推进教学计划,护理部以应该每年举办不同种类的各项讲座。同时,对各级人员进行口腔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科室需要小讲课(主要关于专业知识),进行各种学术交流的讨论,有规划地培养本科护士进行学历教育,增加其专业知识,并要求每科室的护理人员发表规定的论文数量[6]。

10体会

口腔专科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护理管理多种材料和原始记录,护理质量,以及持续改进的方法和过程。重点是是服务与质量持续改进、质量安全、着重改进过程的原始记录,每项标准和制度的建立都应该有根据,突出医护配合治疗过程中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和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刘学宁,黄亮,赵硕辉,等.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2):196.

[2]刘学宁,孙伟.口腔科诊疗中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619.

[3]沈显军,林海升,罗旭明,等.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改善口腔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1):1004-1006.

[4]黄华,罗维,林田,等.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建立——以口腔预防教研室为例[J].口腔医学研究,2010,26(6):898-899.

[5]何咏群,李楠,陈军,等.银连含漱液在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3):254-256,2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