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专项资产评估范文

专项资产评估全文(5篇)

专项资产评估

第1篇:专项资产评估范文

财务会计是指在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下,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为企业管理层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定期提供企业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产权”也称为权益,是指受法律确认和保护的经济利益主体对财产的排他性的归属关系,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产权交易,是一种资本运营行为,是指产权所有者对其产权进行有偿转让的经济活动。财务会计在产权交易中则是借助于会计特有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具体方法,把企业所拥有、并能控制的资产权益和产权关系进行合理划分和清晰界定,是企业资金运作的综合反映。它们之间的关联点主要包括:

1.会计主体的确认。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服务的对象,产权主体是会计主体的前提,明确会计主体,就是界定了企业法人资产的权益范围以及其所承担的权力和义务,是理顺企业法人资产产权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

2.会计计量的定价。会计计量是将符合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并确定其金额的过程,是确定会计要素金额的基础。企业应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计量属性反映的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不论会计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或会计调整,还是审计与评估都必须正确计量,因此,合理科学的会计计量是产权定价的关键。

3.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是对外提供的反映其某一特定日期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性文件。在产权交易中财务报告不仅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实质上也是反映和披露交易事项对财务状况影响的过程。

二、财务会计在国有产权交易中的应用及风险防范

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需要加以识别和防范。为了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产权转让管理的法规与制度,全面系统的规范了国有产权转让的流程、进场交易、评估等事项,以巩固和规范市场经济中的财产关系,防止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程序,财务会计在国有产权交易中的应用及风险防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为转让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维护和保障产权相关利益者的权益是财务会计的目标。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必然涉及到企业资产规模和权益分配,如产权交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企业效益与风险预测以及制定产权转让方案等,这些都必须依靠财务数据和会计资料。财务会计通过反映职能,可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会计信息,通过专业的财务分析,可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为企业管理层及投资者等相关利益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2.开展资产评估界定和核实资产价值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或者决定后,根据有关规定应当进行资产评估,涉及整体资产评估的还需进行清产核资专项审计,资产评估是国有产权交易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企业财务部门应当积极配合中介机构做好财产清查、资产评估工作,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反映资产状况,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以客观、公正地界定和核实资产的价值。资产评估报告经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后,作为确定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转让价格不得低于评估值。财务会计可以通过资产评估,分析确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异,以及资产名义价值与实际效能之间的差异,结各市场资产价值的变动情况,合理判断资产估值是否存在明显瑕疵,对预防国有资产流失具有积极作用。

3.办理产权交易手续

国务院3号令第四条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产权交易机构是依法组织国有、集体企业产权交易,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的专业机构,在办理国有产权交易过程中,交易机构专业人员必须充分利用和关注会计信息,对受理转让、信息、登记受让、交易签约、资金结算等交易行为进行交易风险识别和分析,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预防交易风险。具体如下:

(1)受理转让。国务院3号令第六条规定:“转让的企业国有产权权属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企业国有产权不得转让。被设置为担保物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这一规定要求产权交易机构不仅要对有关产权归属的证明文件进行审核,还要了解掌握标的企业的财务情况,分析其资产结构、负债及或有事项、所有者权益等财务要素,确认企业产权归属关系,有效防范因企业产权归属关系不清楚或不符合转让要求存在产权纠纷的交易风险。

(2)信息。国务院3号令第十四条规定:“转让方应当将产权转让公告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产权转让公告期为20个工作日。”产权交易机构对外公开产权转让信息,信息披露的内容除了标的企业基本情况、产权转让行为的内部决策及批准情况、还对外公开标的企业的产权构成情况、转让标的企业近期财务报表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包括所有者权益、负债、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资产评估报告的备案或核准情况以及资产评估报告中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的评估值和相对应的审计后账面值;这就需要交易机构的专业人员熟悉掌握会计知识,认真审核相关材料,确保社会投资者充分了解标的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

(3)登记受让。国务院3号令第十五条规定:“在征集受让方时,转让方可以对受让方的资质、商业信誉、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管理能力、资产规模等提出必要的受让条件。受让方一般应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良好的商业信用。”这就要求产权交易机构应当按照产权转让公告中的受让方资格条件审核意向受让方受让资格,交易机构业务人员对受让方主体资格及受让材料的齐全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包括对意向受让方提交的会计资料进行专业分析,从财务角度识别意向受让方的财务状况、资产规模、经营情况以及资信证明的可靠性是否符合受让条件,有利于对意向受让方受让资格进行确认。

(4)交易签约。公告期满后,产生两个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按照产权转让公告中公布的竞价方式组织实施公开竞价,只产生一个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由产权交易机构组织交易双方按挂牌价与买方报价孰高原则直接签约。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产权转让合同,产权交易机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按照产权转让公告的内容以及竞价交易结果等,对《产权交易合同》进行审核。包括转让标的企业职工安置方案、标的企业的债权、债务处理;转让价格、付款方式及付款期限;产权交割等合同条款。

(5)资金结算。国有产权交易进场制度规定,产权交易机构实行交易资金统一进场结算制度,交易机构开设独立的结算账户,组织收付产权交易资金(包括交易保证金和产权交易价款)。产权交易资金直接关系到国有资金的安全,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交易机构财务部门必须严格履行付款审批制度,按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交易资金结算业务进行核算监督,为客观真实的反映交易资金走向,应当对每笔交易资金的划入转出建立明细分类账、日记账,详细记录收付资金项目名称、金额、时间等内容,确保产权交易资金的专账专用,专款专用。

第2篇:专项资产评估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公允价值;市场价格

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财会制度与公允价值逐渐融合,并且在财务会计制度完善中,公允价值可全面评估企业业务开展、商品交易中的现金价值,帮助企业通过财务数据、资产信息规避财务风险。因此,为明确公允价值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实践价值,本文对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展开讨论,借此为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行业的落实提供思路。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定义

公允价值主要指“市场参与者”在对已发生的交易进行计量时,出售某项资产、转移负债时所需的脱手价格。财务会计领域中,公允价值是维护市场交易公平和交易者切身利益的重要工具,对各方交易单位的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具体来说,公允价值工作中,需要基于财务会计流程,获得对应计量信息,并通过财务会计中企业、相关单位财务数据与运营情况,对企业宏观发展给予战略性的参考数据,确保企业整体规划的科学性[1]。一方面,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数据公开后,可获得投资公司信任,为企业引进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可直观显现企业财务、运营情况,持续收集市场交易新型,便于管理人员汇总财务会计数据、总结市场变化规律,为企业战略投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但在采集市场信息时,要求各方及时过滤虚假信息,重视市场、相关单位资产及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二、财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在市场信息基础上,反应双方公平交易、清偿债务时的数据支撑,财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对保障会计信息有效性、全面评估企业经营效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公允价值的关联性较强,可客观、直接反映企业资产价值,同时坚持“随行随市”的原则,确保企业运营期间财务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计量公允价值,评估自身生产能力时,可按照当前市场价格、现金流量准确核算企业资本,显示企业生产能力。其二,计量公允价值时,不仅会计量企业负债、资产,同样会分析公允价值变动后产生的损失或利益。因此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可全面、真实反映企业债偿、经营能力,及其能够承担的财务风险,帮助企业高效评估当前经营管理质量。其三,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公允价值可凭借自身的国际通用性,协调我国、国际会计标准,使国外投资者系统了解国内企业经营成果、未来潜力,强化外企投资时国内项目、企业的基本优势,增强我国综合实力[2]。

三、财务会计采用公允价值时的困境

(一)公允价值效用不明显为突出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的价值,要求相关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工作中,将其贯穿于财务会计流程中。但是在公允价值实际工作中,仍面临着财会人员工作难度、强度增加,以及公允价值公平性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会涉及较多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内容,但由于相关制度尚未彻底完善,所以财务会计采用公允价值时,存在着实际效用不明显、准确度难以保证等情况。

(二)公允价值成本高当前财务会计体系中,公允价值虽然能够为企业经营、财务工作管理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参考数据。但在获取公允价值时,受国内经济体系限制,大比例负债、资产领域中的市场主体活跃度较弱,无法为公允价值工作提供相应的市场。同时在企业计量公允价值时,常用的资产评估、市场不匹配等问题会导致公允价值成本增高[3]。

四、财务会计领域采用公允价值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公允价值应用机制在财务会计领域中运用公允价值时,应结合企业、单位经营实况,联合财务会计部门职能,建立公允价值应用机制,从而强化公允价值效能,突出财务会计数据的决策价值。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为例,其在采用公允价值时,应从以下方面,构建完整的公允价值应用机制。首先,转变财务会计管理意识,重视企业成本、资产核算。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工作中,应在参照新会计制度基础上,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并在明确财务会计管理、公允价值在企业经营费用、资产的分析功能后,详细记录内部资源使用情况,从而通过公允价值对企业资金的真实反映,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经营决策。其次,定期清理专项资金,合理控制公允价值计量中的科目余额。企业财务核算过程中,应确保金融体系中专项资金清理的及时性。企业业务开展中,来往款项较多、项目余额大,若无法通过财务会计工作结清项目余额,而是将其直接用于新会计制度,则会导致会计科目中出现累计盈余现象,容易诱发财政赤字风险,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为此,企业在采用公允价值时,还应做好开往款项的分析、清理工作,同时在债务、债券关系梳理中,严格审查财务会计中的科目数据,避免在公允价值工作中因科目余额过大,影响企业财务会计、资产价值信息的真实性。最后,财务会计人员作为应用公允价值的主体人物,其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同样影响着公允价值计量质量[4]。为此,企业还应利用绩效考核、精细化管理等奖惩机制,提高财务会计人员岗位积极性,使其在财务管理、财务数据核算中贯彻落实新会计制度,有效利用公允价值。同时通过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建设,使其将会计制度改革内容落实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二)健全公允价值会计制度近年来,公允价值在国内财务会计领域的融入仍存在较多问题,其中较为典型的有计量体系尚未健全、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不完善等。为此,相关部门应在公允价值广泛应用中,健全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并根据我国经济体系,持续完善新会计制度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条例与内容,为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健全奠定基础。一方面,在深入探究公允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关注公允价值使用规则、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学术研究。同时立足于企业现行经济政策、企业实况、会计制度,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原则,制定出与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公允价值会计制度。

(三)推动公允价值市场定价体系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定价直接影响着公允价值的计量与评估。为在财务会计领域中,发挥公允价值的引导、反馈功能,相关人员应基于现有市场定价特征,推动公允价值市场定价体系建设。具体来说,良好、科学公允价值定价机制,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商品价格浮动、商品供需求量变动时,由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完整呈现市场价格要素的变化。借此帮助相关企业调节市场商品生产、监管市场内商品流通工作,优化市场内社会资源配置。在此期间,政府部门可凭借自身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关注正常市场行为中的商品价格,使相关企业在标准价格区间内自主定价,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或者计量难度,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准确性。

(四)完善公允价值应用条件现阶段,市场是公允价值计量时的获得价格信息的主要场所,完善、科学的市场价值关系着公允价值可靠程度[5]。因此,在完善公允价值应用条件时,相关人员应及时建立可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为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创造有利市场环境。首先,相关部门应鼓励市场内的正常交易,建立多层次、类型多样、完整的市场。其次,在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支撑下,开发应用统一性市场价格查询系统,便于市场参与方高效查询商品价格,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可靠、真实的市场信息。最后,利用严格、标准化的市场资产评估条例,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并通过对市场内、企业中财务会计人员岗位培训,为公允价值市场信息采集建设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另外,为确保评估价值的公正性,有效应用公允价值,相关部门还应利用市场监管体系、企业资产评估机构,打造良好市场环境,满足公允价值应用、推广的基本需求。

(五)优化公允价值管理模式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制度运行中,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形式,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渗透,可进一步保障商品交易的公平性。但是由于财务会计工作对市场信息数据、企业经营信息采集要求较高,所以在应用公允价值时,需要优化公允价值管理模式。同时结合当前市场活跃程度,控制公允价值信息采集范围。比如企业在提升产品价值时,应该在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基础上,按照市场不同阶段中商品价格信息、市场交易变化规律,了解该商品公允价值变动趋势,继而科学调整市场内产品价格,避免企业出现财务会计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行业发展中,具有完善企业财会工作,维护企业经营平稳性等优势。但在公允价值具体应用中,仍面临着效用不明显、计量成本高等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深入研究新会计制度基础上,协助建立公允价值应用机制。同时通过推动公允价值市场定价体系建设、完善公允价值应用条件等方式,为公允价值有效应用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黄世忠,王肖健.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J].财会月刊,2019(02):3–11.

[2]付代红.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我国会计计量改革探究[J].财会通讯,2019(06):22–25.

[3]贺铭悦.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及体现[J].投资与创业,2018(01):212–213.

[4]邓颖和.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资产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1):102–106.

第3篇:专项资产评估范文

关键词: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小微文化企业迅速发展,在活跃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创新、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高度重视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全国多个省市陆续出台了小微文化企业专项扶持政策和工作方案,江苏、杭州等地还先后设立了小微文化企业服务中心,但由于资金少、无形资产比重高、业务单一、经营风险大、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先天不足,导致其在融资方面面临诸多困难。融资渠道窄、成本高,虽然可以进行产权交易融资,然而我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规模,严重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大力发展小微文化企业,必须从宏观层面出发,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小微文化金融支持体系,推进金融财政政策的落地,创新金融服务机制。

1我国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支持的主要实践经验

1.1国家金融财政政策大力支持

为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资金、税收、投资与融资、信贷、授信模式、相关保险政策[1]。在税收方面,2021年财政部要求继续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在资金政策方面,2021年修订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在相关配套政策方面,提出可以适度放宽对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申请人有关商业贷款记录的限制条件,鼓励银行通过依法合规的核销、转让等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在投融资方面,中国银保监会在〔2021〕49号文《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提出,鼓励相关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确保对小微文化企业稳定高效的增量金融供给,以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作为投放重点,完善定价机制,规范融资服务收费,将小微文化企业融资利率和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鼓励符合条件的小微文化企业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开展股权融资。支持扩大小微企业发展金融公司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投放[2]。

1.2金融服务机制大胆创新

一方面,金融机构继续巩固深化与文化行政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间的合作,开展小微文化企业项目对接、贷前辅导等服务,帮助小微文化企业熟悉相关的金融、保险、项目资金申报政策等。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加速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服务小微文化企业中的运用,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提高对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个性化水平,积极探索适应本地情况的金融服务创新。例如杭州银行依托杭州作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重要试点城市,利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热土的区位优势,确定了科技文创金融战略,深化科技文创金融服务。2013年,成立了浙江首家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杭州文创支行;2016年成立了全国首家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从而构建了以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为主体的文化金融专营体系。南京银行自2006年起,设立了小企业金融部,发展了10个文化金融专业团队,成立了科技文化专营支行,开发了八大文化金融系列产品,定向支持小微文化企业,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专业的信贷服务[3]。

1.3风险补偿共担机制初步尝试

风险共担机制本质上就是政府和企业一起共同承担风险的一种新型机制,国家要大力支持国家和地方性中小型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设立,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的发展壮大,中央财政要根据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业务拓展、担保代偿和绩效考核等情况,适时进行资金补充,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担保。该机制中由于政府信用的存在,便于搭建金融机构与小微文化企业之间的融资桥梁,达到互惠互利。例如杭州市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该基金是目前国内首个以文化企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为风险补偿对象的针对性机制,极大地缓解了在杭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文化金融支持政策难以落地,未达到预期效果

虽然国家大力推动文化金融的发展,出台了诸多金融支持政策,但政策效果不显著,文化金融推进速度不及预期。一方面,是由于各地政府对政策响应的敏感程度不尽相同,只有北京、杭州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先锋者能及时响应,针对所在地区的文化企业发展的程度做出应对策略;而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则未能及时针对本地区小微文化企业的情况,细化相应金融支持政策,很好传导政策红利。另一方面,也与政策本身和小微文化企业自身特性相关。不少政策针对性不强,而小微文化企业作为创意企业分布广泛,重创意,个性特征明显,对投融资的需求千差万别,也使得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地更需要进一步的细化、深化和差异化。

2.2金融机构服务意愿与能力一般,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从现有的金融支持体系构成来看,依然以银行为主导,体现在对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上,就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然而小微文化企业由于资金少、轻资产、重创意、投入大,其收益较之其他企业存在更大的不可控和不稳定性,加之信息不对称,缺少独立客观的第三方信用评级平台,贷款违约风险大。因此,小微文化企业很难通过传统渠道和常规模式获得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光靠政策难以推动银行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的信贷投入,不少银行从自身收益和风险角度考虑,往往不愿贷、不敢贷。另一方面,金融服务机构能力不足还体现在其开发的金融产品及服务难以适应小微文化企业特点。目前针对文化企业的金融产品,往往还是集中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版权质押贷款等基本的信贷产品,投贷联动等新型融资方式的尝试还不够普遍。

2.3融资服务平台功能较弱,缺乏信用综合评估体系

目前,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依然滞后,缺乏统一的面向全国或地区性的小微文化企业信用信息综合评估体系。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横亘在金融机构和小微文化企业之间的天然鸿沟,没有一个独立全面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库,使得金融机构难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无法进行必要的金融支持。其次,小微文化企业以版权等无形资产为主进行贷款,而版权等价值本身难以评估,加之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发展落后,缺乏文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有效方法,使得金融机构与小微文化企业之间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增加了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贷风险,进一步加剧了各类金融机构对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支持的“惜贷”“慎贷”现象,从而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此外,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单一,信息更新不及时,宣传力度不够,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和风投机制都不完善,使得小微文化企业很难通过服务平台获得有效支持。

3推动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发展的对策

3.1优化财政支持方式,引导资金流向,推进政策落地

要实现国家金融财政支持政策的效果,就有必要在省级、地方层面进一步细化政策,有针对性地丰富金融支持方法,做好政策配套工作。地方政府应增强与地区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及金融机构政策联动协调,会同金融供给侧的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以及独立的担保、评估、行业协会等中间机构,在地方税收、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制定适合本地区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现状的金融支持细则,如税收减免幅度、地方财政风险补偿比例(可给予小微文化企业更大比例的财政政策分担比例)、专项资金补贴额度等,充分发挥政府激励引导作用,促进小微文化企业产业链上的金融资源整合。地方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专项文化产业资金,从金融体系的角度完善与文化产品相对价格之间的缺失[3],抛砖引玉,以创投公司方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带动当地的社会资本、风险资本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投入,为小微文化企业融资开拓多渠道、多层次的资本聚集方式,扩大带动效应。同时,要完善财政支持方式,当地政府可根据对文化项目进行的评估,针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方式,对融资金额少的潜力项目可以直接补贴;对资金需求大又有融资能力的项目,给予贴息贷款等。大力推广小微文化企业集合债券、集合信托、行业集优债券等。

3.2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策略,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

为满足小微文化企业多样化的资金需求,银行应依据小微文化企业的经济实力、类型、业务等指标对其分类,按不同需求设计金融产品,例如创意设计贷、文化信用贷等产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策略。借鉴杭州银行的经验,专事专办,培育一批既懂文化企业发展规律和特性,又懂金融服务的专业人才来负责文化项目融资需求的审批,通过单独的客户准入机制、风险容忍、贷款期限政策,一企一议,一企一策,以此来降低小微文化企业融资准入门槛和成本,提高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效率。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通过网上金融平台合作不同的金融产品,使得小微文化企业拥有更丰富的金融产品选择,打造面向小微文化企业的优质专业众筹平台,便于小微文化企业产品、股权众筹,使其能够较快获得资金,为更多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可能。金融服务机构应努力提高其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下沉服务重心,补齐信贷业务短板,做小微文化企业优秀的文化金融服务供应商。积极整合发挥其在数据信息、IT系统、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小微文化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培育小微文化企业客户集群,定期开展对小微文化企业家的金融知识培训,做小微文化企业的全程合作伙伴。也可与保险公司合作,探索推进文化保险业务,丰富普惠文化产品保险业务,在降低自身风险的同时,亦可满足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

3.3加快文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金融服务平台功能综合化

小微文化企业大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企业估值难度高,在传统金融市场上较难获得融资支持,因此,首先,应当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完善互联网金融,创新金融工具的风险管控技术[4],由政府牵头,专利局、文化企业协会、互联网金融机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成立国有控股或参股的小微文化企业征信服务系统,各级政府建立起企业的经济档案和法定代表人的动态信用档案,优化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第三方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第三方担保机构经过科学评估和论证,做好小微文化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实时更新相关数据库信息,加强信息披露力度,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市场透明度,使得金融机构愿贷、敢贷。其次,应当完善文化产权价值、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使小微文化企业以知识产权为质押的贷款过程更为顺畅,也便于小微文化企业在专业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与资本进行对接,为风险、社会资本提供退出途径,使得其有信心长期参与投资文化企业,尤其是处于种子期和成长期的中小微文化企业。最后,推进金融服务平台功能综合化,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增强金融风险监管能力。平台应当集资金需求(小微文化企业)、资金供给(各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于一体,能多渠道组建资源对接通道,打通金融服务全流程[5],成为政府引导政策落地、文化企业、金融机构协调沟通的场所。该平台应既能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政策信息查询、资质认定、财政补贴等服务,也能为资金供给方提供文化企业信用评级、资质查询、投资规划服务、文化产权价值交易等全面服务。政府机构应当明确监管职责,在该平台上,实现对其支持的文化专项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监管,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祎庆.文化产业政策解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2]陆政霞,朱敏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青海金融,2020(6):37-41.

[3]曹志敏,王志梅.西藏小微文化企业与金融支持体系共生性研究[J].商业经济,2020(10):34-35.

[4]沈晨昊.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研究[J].金融经济,2018(18):81-83.

第4篇:专项资产评估范文

关键词: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现值

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其使用寿命内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企业的运营环境有着众多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资产的盈利能力常常是处于波动状态,资产减值问题不容小觑。就资产减值会计来说,会计计量是整个工作的重心,在资产发生减值之后,就面临着资产计量的难题。目前我国是使用可收回金额概念,但是仍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展开研究,致力于为解决这些难题提出有实际意义的对策。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目前国外被广大认同的有两种观点,一是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为主的观点,二是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为主的观点。FASB主张将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减值计量的计量属性,FASB认为若企业决定将减值资产留下继续使用就好像是将资金投资于该资产,因此,减值后的资产最好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IASB提出了可收回金额的观点,IASB认为当资产发生减值时,企业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将其留下来继续使用,二是将其出售,考虑到这两个选择的需求,需要估计两个数值,其一是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其二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资产减值的计量是采用可收回金额概念。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该准则参照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采用了可收回金额的观点,若是资产将来可能会创造的价值小于当前时点的销售净价,这个时候企业就会选择出售该资产;否则,企业会选择留下资产,这意味着在此刻,资产的账面价值体现的是该资产在未来可能创造的经济利益。

二、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问题分析

尽管新准则的使得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踏上了新的征程,但是采用可收回金额这一复合计量属性还是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带有主观因素

资产减值计量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会计从业者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所拥有的会计职业能力做出职业判断,这一工作性质带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二)公允价值的运用存在不合理性

公允价值的应用就其本身来说是一种技术,要有与其相匹配的规章制度才行。而且,在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过程中,会产生商誉,而商誉本身存在很多的缺陷。此外,公允价值计量的进行需要进行人为估计,这也让不法分子有机会操纵利润。

(三)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

我国对公允价值和现值理论的研究程度还较浅,而且很少实际应用到,财务人员对其还比较生疏,综合素质还达不到要求。

(四)信息和价格市场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的环境下,我国的价格市场和信息市场仍然不够透明公开、有所欠缺,很难获得公司各种资产的合理的公允价值和市场价格。

(五)现值计量存在困难

大多数上市公司并没有制定长期现金流量预算的意识,企业员工对现值的测算几乎没有经验,导致现值计量十分困难。此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算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精确的折现率也难以获得。

三、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完善对策

为了更真实、更准确地体现资产的减值情况,确保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在实务中可以更顺利地施行。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一)完善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避免利润操纵

1.完善并推广可收回金额理论和实践对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可收回金额理论;充分推广可收回金额理论,广泛运用到实务中。2.健全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内控制度(1)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制定分级授权制度进行恰当的职责分工,由各部门共同完成测算;在减值准备的审批工作中,对董事会、经理层和股东大会进行分级授权。(2)内外审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内审制度,必要时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实施专项审计;重视外部审计,对企业资产减值全过程实施管制,对减值准备的计量进行核查。(3)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制度的作用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以此来减弱利润和企业考核之间的关系。

(二)完善公允价值的运用

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价格信息系统以及具有实质意义的市场报价系统,使资产的评估值最逼近市场价值;积极贯彻落实新资产评估准则,提高资产评估的质量;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向国际会计准则看齐。

(三)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政府主管部门和职能机构等尽快完善准则和规章制度;企业为员工制定充足的职业培训;财务人员主动学习前沿的会计理论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四)完善现值计量的运用

将财务预测和预算编制纳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同时,加快发展国内的证券和资本市场,结合实际,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确定折现率。此外,将现值计量过程透明化以起到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琴.资产减值会计计量改进研究.财会月刊(上),2014,(03):3

[2]冯静静,王尧臻.对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1):86.

[3]马新华.关于新准则中资产减值问题的思考.中国证券期货,2010,(02):60.

[4]王芳.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研究.时代金融,2015,(10):191.

[5]陈梅.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引发的问题及治理.中国证券期货,2011,(11):101.

[6]杨景芝,吴聪.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确定方法的理论探讨.商业会计,2013,(02):69.

第5篇:专项资产评估范文

关键词:中小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困境;对策

一、中小型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意义

中小型科技企业以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需不断研发以保持其技术的先进性和提高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研发活动会消耗大量资金且未来预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科技竞争比拼的是速度,中小型科技企业基本面薄弱、财力有限,若没有后续的资金支持,研发活动就难以进行,科技创新就无法继续,因此,中小型科技企业需要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成功融到资金,为后续的研发支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此外,随着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其研发、运营、营销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融资问题是其发展之路上所需面对的首要问题。因此,需要拓宽融资渠道成功融到资金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中小型科技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一)融资门槛较高

在融资市场上,中小型科技企业较为弱势。虽然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但在信贷资源总体稀缺与配置结构不平衡的背景下,目前银行为了控制风险、追求利润,要求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抵押或质押、担保等且要求其有较好的历史业绩,而其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即使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报告也贷不到款。银行通过提高门槛、压缩和控制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贷款直接增大了其融资难度,也迫使其以更高的成本通过其他渠道融资,再加上评估费、担保费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增加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导致其难以负担。

(二)融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知识产权融资的过程中,其融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加剧了其融资的难度。首先是评估上的缺陷,资产评估法并没有从法律层面对知识产权评估业务进行规范和细化,容易引发不规范的市场操作,难以保证评估的准确性。目前知识产权评估多采用未来收益法,未来的不确定性、数据预测的人为因素等会导致其评估价值受到质疑。其次是担保上的缺陷,物权法与担保法规定抵押以登记为准不存在转移抵押物的占有,而质押必须转移占有质押物,目前知识产权质押比照动产,但质押交付的只有权利证书而没有实际载体且是以登记作为生效要件,这与质押的占有转移作为生效要件的根本属性不相吻合,影响了其担保的效果。另外知识产权质押意味着其担保物权仅可使用一次,对财产价值大于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无法重复担保,限制了其融资额度。再次,出质后其处分权和收益权受到限制,担保法规定权利出质后出质人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须经质权人同意。最后,在知识产权融资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统领性法律法规,难以实现知识产权有效融资和市场化公开交易。

(三)融资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银行贷款仍是其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目前政府对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不够,其利用知识产权融资较难。首先,政府对利用知识产权创业群体没有明确的贷款政策扶持,而对重点群体创业贷款就有政策扶持,而且相关扶持政策“重大弃小”,政府的资助和政策性贷款产品更倾向于规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而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资助和对知识产权的政策性贷款产品较少。其次,政府缺少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贷款的利息补贴、评估费和担保费的补贴或减免,有也是择优于高新技术企业,其融资成本较贵。再次,政府虽有相关扶持政策对银行不良贷款进行风险补偿,但缺少具体的牵头人和减责或激励政策,银行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热情普遍较低。最后,政府缺少对专门为知识产权提供融资服务的中介机构的政策扶持,其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不利于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融资提供统一规范的政策辅导。

(四)融资相关中介服务不专业

中介服务机构在知识产权融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政府部门缺少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绿色通道和特殊照顾,贷款难以审批或审批耗时较长,多数中小型科技企业对利用知识产权融资缺少渠道和资源,鉴于其融资较难和程序繁琐,他们一般会付费委托专门为知识产权提供融资服务的咨询公司帮助其融资,而一些机构并无相关资质能力、专业化程度较低、办事效率和效果达不到要求,难以帮助其有效获得融资。有些中介机构收费较高,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加大。此外,知识产权评估的价值受认可度不高,市场上缺少认可度较高的知识产权评估公司且评估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难以提供专业化服务。

(五)融资渠道较窄

融资难融资贵是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中的瓶颈,知识产权融资渠道较窄、融资模式单一。目前常见的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和股权融资。银行贷款高度依赖金融机构支持,即使有担保,银行为降低风险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也基本没有意愿。民间借贷依赖创始人的个人信誉和人脉资源,即使借到款也数额有限且融资成本较高,只能用于短时救济。股权融资需要寻找风投,撰写商业计划书并进行路演,但由于其前期缺少历史数据,投资人往往出于对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考虑,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投资较为谨慎。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较窄。

三、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科学技术的认知门槛较高

知识产权是由专业人员经过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得到,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门槛。银行信贷人员或投资人多是非理工科出身,较难判别其技术的优劣和先进程度及其价值,短时间内对其所涉及的技术及行业并不能完全了解,难以对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未来做出正确的估判,因而限制了资方对企业基本面的判断,导致其看不清机会,宁可错失良机也不愿意冒险。

(二)知识产权其自身价值的不确定性较大

第一,知识产权的价值难以确定。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的评估标准不完善,由于科技成果具有新颖性和独占性,在市场上没有明确的参照物,评估人员一般只是根据其预期收益来进行评估,其价值受多种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不同的机构评估出的价格不一,准确评估其价值较难。第二,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具有过程性和不确定性。知识产权一般是通过输出其产品、让渡其使用权来获取超额利润,这需要一个过程且未来具有不确定性。第三,知识产权转让变现能力弱。知识产权的流动性不及不动产,我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尚不活跃、交易机制不完善,其转让变现较难。第四,知识产权的减值风险较高。知识产权保护期限与其具有价值的期间并不完全一致,技术进度等多种因素都会造成知识产权减值。

(三)资金的风险收益性和人的趋利避害性

风险与收益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同一收益率水平下应选择风险较低的投资标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客观存在的信息不透明、缺乏有效抵押担保和资信积累、存活期短等弱势条件与银行控制风险、追求利润的核心利益不符,仅凭知识产权去质押贷款,在同一贷款利率下,市场的力量无法促使资金自觉地配置到中小型科技企业,因其风险较高而对应的高收益缺少参考标的,即使想通过风投机构进行股权融资,但由于人的趋利避害性,投资人也同样会出于资金安全考虑而将其拒之门外。

(四)中小型科技企业自身基本面较差

第一,知识产权的科技含量不高。其并非世界首创,技术难度和创新程度不高或市场上已有相关或同类替代产品,其研发团队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第二,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不高。其转化为资本的能力较弱,与产业脱节,缺少市场应用场景,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或解决用户痛点,预期不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第三,内部管理较差。企业没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甚至没有专设的职能部门,管理混乱。第四,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规模较小、核心成员不稳定,经营管理不规范、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第五,资信有瑕疵。由于企业缺少资信积累或自身不规范、美化财务报表、隐藏真实情况等,难以对其信用进行公正的评价。第六,缺少抵押或质押物和收入。企业仅有知识产权,之前一直是研发投入,产品还未批量生产形成订单。

(五)外部融资环境严峻

当前我国经济数据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由于大宗商品“滞涨”特征明显,货币政策难以大幅放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并不会“大水漫灌”,金融资源偏紧。在当前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并持续低迷,资本寒冬将会绵延不断,金融机构和投资人态度愈加谨慎。

四、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改善中小型科技企业自身条件

第一,提高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和科技含量。中小型科技企业值钱的是知识产权,在研发之前应先调查研究了解其行业状况和市场前景,看其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或解决用户痛点、在市场上是否已有相关或同类替代产品,有针对性地去研发而不是仅凭个人经验和爱好,选好题材后应研究如何排除漏洞、构建技术壁垒和扩大其应用场景。第二,重视并加强信用管理和内部管理。企业应诚信经营并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确保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并有效执行。第三,加强公司建设。企业应精心设计股权结构、组织架构和产品说明书,建立公司网站、商标、企业文化和核心团队。第四,创新商业模式、制定商业计划和融资计划。前者可以融到资金、人才、股东和资源,实现股权融资和销售网络建设;后者可以增强对未来的可预见性并降低风险。第五,尽可能获取订单收入。所有的信念和市场研究都不如客户付钱实在,必须有人肯为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买单来进行“商业模式验证”。

(二)完善融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政府应出台有效的针对知识产权融资方面的统领性法律法规,让法律为其融资服务和保驾护航。第二,从法律层面对知识产权评估业务进行规范和细化,保障评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第三,修订完善现代担保物权法律体系,对知识产权可抵押或质押、多次担保、出质后的收益权和处分权等做出明确规定,为其融资操作提供法律依据。

(三)加大融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

知识产权融资理应获得我国政府、银行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第一,政府应出台对利用知识产权创业群体的贷款扶持政策,银行应在知识产权贷款产品创新上下功夫。第二,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贷款的利息补贴、评估费和担保费的补贴或减免。第三,政府部门应专项拨款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鼓励和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同时给予银行一定的风险补偿、降低其承担的风险,明确具体的牵头人和减责或激励政策。第四,政府应加大对专门为知识产权提供融资服务的中介机构的政策扶持,对其补贴或购买服务,统一规范和管理,帮助其发展壮大。

(四)提高融资相关中介服务水平

第一,政府应当强化对知识产权融资的精心照顾,建立融资咨询、法律服务、资产评估、质押贷款、财政补贴、科技孵化、转让交易等一条龙服务平台,组织各中介机构参与其中,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进行规范和管理。第二,知识产权评估应由相关专家学者、行业或商界代表、资产评估师、律师、会计师等多方参与并建立严格的事后责任制度,提高其评估价值的受认可度。第三,银行应开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绿色通道,通过政府建立的风险补偿金取代融资性担保,简化流程并可线上审批。第四,政府部门应定期举行知识产权融资培训和交流会,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五)加大创新力度扩宽融资渠道

常见的融资方式帮助中小型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成功融到资金较难,因此需要创新融资模式、扩宽融资渠道。以下融资模式可供参考:第一,“质押贷款+风险补偿金”,由财政资金建立风险补偿金,企业将知识产权质押给银行,当出现不良贷款时按约定用风险补偿金补偿银行,其优点是:调动了银行的积极性,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第二,知识产权信托,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知识产权人委托信托公司设立知识产权收益权信托计划,将其受益权分割转让给受让人;二是委托人将资金交给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由信托公司投资知识产权收益权项目。第三,知识产权证券化,组建一个机构,筛选合适的知识产权成立资产池,打包进行资产评估,担保增强信用,发售债券。第四,知识产权融资许可,由第三方提供资金支付许可使用费后由资金短缺的被许可使用人再按期偿还。第五,众筹,通过网络众筹平台进行股权融资。第六,供应链金融,要求客户先支付订单预付款同时将生产所需的零部件外包给各供应商收取一定的保证金或赊购。第七,“项目嫁接+合理避税”,其模式是与诚信纳税大户的同行企业合作,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转移税收支出用做项目投资,其优点是无风险、高回报且无实际资金支出。

五、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