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建筑概论论文范文

绿色建筑概论论文精选(九篇)

绿色建筑概论论文

第1篇:绿色建筑概论论文范文

摘 要 近些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建筑业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日益加深,绿色建筑概念的产生,建设项目的全面造价管理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论文重点分析绿色建筑的概念及与一般建筑的区别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经济,阐明了其实施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途径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绿色建筑经济 意义 发展趋势

在尽量降低项目对环境和社会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优目标。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不应该仅仅站在项目自身的角度,只考虑项目自身的财务效益,而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一、绿色建筑的概述

1.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由于时间、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总之,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应用了资源、环境、经济、健康的集成思想,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2.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一般建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易出现不同城市建筑雷同,绿色建筑强调建筑与地域资源、气候差异,因而能够体现建筑文化。一般建筑和绿色建筑都以追求经济性为核心,但绿色建筑强调经济与环境的结构平衡,不是一味只追求经济。 一般建筑的生产、使用忽视能耗影响。绿色建筑则以低能耗满足使用的功能、提高舒适度。一般建筑忽视与环境的沟通。绿色建筑更多关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一般建筑运行结束固体废料可回收利用的较少,绿色建筑则在设计时就考虑尽可能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

二、绿色建筑的经济分析的重要性

1.绿色建筑的经济分析

绿色建筑是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环境代价,取得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对绿色建筑的地域性、亲近自然、经济性方面的考虑较浅、较少。尤其是绿色建筑不能以经济性资料加以说明,也正是阻碍绿色建筑在国内发展缓慢的原因。目前,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已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开始从经济的角度对绿色建筑进行一些研究。如运用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费用效益分析方法等方法,但是经济分析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很多,如在信息不对称对绿色建筑供给的影响,环境价值理论的经济角度考虑较少。

本文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对绿色建筑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绿色建筑的推广所能带来的社会福利,结合信息经济学、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法论证绿色建筑推广的意义,消除开发商关于绿色建筑投资回报的问题,用科学资料说明投资回收的可能性。从经济、政策、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开发商在能够获得相对充分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在看得到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会从被动到主动的绿色建筑行为变化。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推广绿色建筑,有效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受开发商广告轰击下错位的概念,使得消费者不能真正理解绿色建筑,而简单认为绿色建筑等于豪宅。开发商则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增加投资,并不产生的收益,或者仅为迎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而打出“绿色”广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首先也是一种商品,它从生产到消费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同时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作为这一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政府、地产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货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绿色建筑推广仅靠政府一些强制政策和社会道德力量是不够的。

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对策及发展趋势

1.绿色建筑发展的科学化进程

因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绿色建筑技术的局限;发展要符合国情,不能一味追求建筑的“绿色”,忽略建筑的经济效益、开发商的经济承受能力。初期推广阶段,应该在成本与利益的权衡的基础上,分期分批、有规划地进行。正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墨西哥绿色建筑协会组织专场演讲会上强调,“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此,中国提出了建筑节能发展的两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从2005年到 2010 年通过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城镇建筑达到节能 50%的设计标准,其中各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 65%的标准;开展城市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积 25%,中等城市完成 15%,小城市完成 10%。第二阶段:从 2010 年到 2020 年,实现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东部地区实现节能 75%,中部和西部地区争取实现节能 65%。”

2.规划设计合理

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室内通风气流与小区内气流相环接。从而使环境气流、小区气流和建筑换气气流合理组织,避免局部蜗旋或滞流区造成空气质量恶劣和夏季热量滞积。对夏季夜间气流,强化夜间通风,利用室外冷空气降温,可节约空调运行能耗。这里没有做这方面的测算,就不再进行分析。建筑物南北朝向、南北间距宽阔,有利于自然采光和冬季日照,对居住者的眼睛和身体都很有好处。小区内建筑东西紧靠:利于相互遮阳。小区建筑间绿化树林,是阻挡冬季风屏障。屋面蓄水覆土种植。除了能够降温、节能、提高顶层房屋价值,屋面的利用还能给居住者带来美的视觉、小范围的空气净化等作用。小区的山墙、阳台绿化。能够使得建筑室内温度的降低,同样可以改善小范围空气质量。

四、结语

当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绿色建筑是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环境代价,取得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本文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时,并不是单纯对绿色建筑自身考虑的,将绿色建筑市场供给和绿色建筑政策导向也作为绿色建筑外部问题的一部分,对其经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总之,绿色建筑的生产和使用是达到对涉及各方共赢的效果,其经济效益是可以看得到,并能够为各方受用的。

参考文献:

[1]宋建明.绿色楼顶全球很时髦.文摘周报.2007(8).

第2篇:绿色建筑概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绿色,环保,节能,新建筑,既有建筑

 

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型的绿色环保建筑,是近几年才有的新概念,许多绿色环保建筑可以说是徒有虚名,有的根本就不是绿色建筑。笔者希望通过以下论述,可以让绿色环保建筑走出误区,得到真正有效推广。

1 绿色环保建筑并不等于高档和高成本

在楼盘销售时,经常以绿色环保建筑作为概念炒作,与高档楼盘相结合,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只有有钱人才能享受的起。

绿色环保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档和高成本。论文大全,新建筑。。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环保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环保建筑;还有我们合肥以前当地农村土房屋,墙壁是由泥坏堆积而成,尖尖的屋顶是用木骨架、泥土和厚厚的稻草铺成,屋顶之所以尖是利于排水。

在当今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绿色环保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和高价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把绿色建筑和环保节能的发展生产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就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环保建筑才能健康发展。

2 绿色环保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我国这几年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比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大量既有建筑改造却没有改进,许多老建筑仍是耗能大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既有建筑的改造量将达到38亿平方米,工程改造量十分巨大,如何改造让这些建筑成为绿色建筑,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供热采暖系统在建筑节能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居住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中,采暖系统分担20%;在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中,空调采暖系统分担约18%。目前,集中供热采暖综合效率偏低,大约为45%~7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需要在老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

老建筑现在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现在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在每个散热片上装一个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的,是可以调控的。

3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每台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能的10%左右;一盏11W的节能灯相当于60W的白炽灯亮度;选用电子镇流器,较传统镇流器省电30%;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节能20%~30%。

这些节能小窍门看似细小,日积月累,却能节省不少能源。论文大全,新建筑。。

推广绿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广大居民也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很多建筑本身的节能效果不错,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打掉了,或者换了窗户,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环保建筑,不只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环保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4 国家鼓励和金融部门单位支持

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激励政策还十分有限,在价格、补贴、金融、税收等方面不给予激励,建筑节能的推进十分困难。

国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的地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单位、个人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照明系统、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论文大全,新建筑。。同时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对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等项目提供支持。

5 全国向北京奥运村学习

据北京奥运村项目主设计人刘京介绍,奥运村建筑从设计时引入科学分析方法,建立风环境模拟体系,指导、调整规划布局,房屋采用南北通透结构,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为创建节能住宅区奠定良好的实施基础。在能源规划方面,除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外,可再生能源利用成为奥运村运行能源的设计主题。如:利用清河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再生水),通过“再生水源热泵系统”提取再生水中的温度,为奥运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太阳能集热管水平安装在屋顶花园,成为花架构件的组成部分,与屋顶花园浑然一体;奥运村的庭院灯、路灯采用太阳能照明灯,大大减少用电量,白天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化学电池里,夜晚照明时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用于照明;通过降低住宅体型系数、南面墙采用5.6cm厚保温层、东西北面墙采用4cm厚保温层、增加南面遮阳设施以减少太阳辐射等手段打造节能住宅区;住宅楼设置冷凝水收集系统,集中回收,储存在蓄水池中,可用作冲洗路面、浇洒绿地;地面采用生态砂透水砖、下凹式绿地即利于雨水径流引入绿地、收集地下室顶面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奥运村全部生活污水进行中水处理;屋顶采用种植屋面等。应该说奥运村是中国奥运工程建设者向世界递交的一张绿色名片,集中应用了:可再生能源、中水回用、雨洪利用、绿色建材、建筑节能、空气净化、生态景观、智能家居、数字电视、绿色照明、无障碍设施等绿色建筑的高新技术,追求人文、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奥运村是我国住宅产业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工程,整体达到绿色建筑的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不应该只是随便喊喊的口号、随便唱唱的高调,节能环保已经是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环,以前我们更多想的是怎样改造我们周围的环境,让它更适应我们的需要,现在经过了多年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更好的融入这一系统中,而不是去破坏它,我们和我们的地球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公共机构节能条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林宪德.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02J121-1,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S].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03.

第3篇:绿色建筑概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前言

当前建筑工程中提出的绿色施工技术实质为可持续发展战旅的重要体现,要求做到资源节约、文明施工、减少污染以及降低噪音等方面,为建筑使用者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帮助企业自身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不可否认我国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中逐渐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但实际施工中传统施工技术仍占有较大比例,使绿色施工技术难以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因此,对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施工的相关概述

对绿色施工的概念,根据以往学者研究,可将其理解为以资源效益提高、环境保护理念的落实为基础,通过引入现代施工技术手段可保证工程质量、减少环境破坏以及资源节约的施工技术理论。其应用的理论内容涉及到许多学科内容如现代建筑学、生态学以及管理学等。从其应用的原则看主要体现在:首先注重施工中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各施工工序如材料进场环节、施工方案设计、现场管理以及验收等都需进行监督。其次应施工中注重考虑绿色施工项目内容包括材料的使用、能源的利用、用地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保证绿色内容落到实处。很多施工单位对绿色施工的概念往往与文明施工、绿色建筑等相混淆。事实上,文明施工仅是建筑领域施工过程的一方面要求,而绿色施工在其基础上涉及的范围更广。另外在绿色建筑方面则指为建筑物自身的环保性能、节能效果以及舒适程度等方面,绿色施工则理解为绿色建筑目标实现的主要施工手段[1]。

二、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

(一)土壤保护方面绿色施工技术的体现

施工过程往往涉及机械的应用以及工地的改动,其极易使建筑用地被破坏出现土壤侵蚀或流失等问题。对此现状在施工中应做好相应的土壤保护工作。例如,针对土壤流失问题,可将排水系统设置于地表处,或利用植被功能、稳定斜坡等措施以将土壤流失发生概率降至最低;若因施工破坏而出现裸土问题需在施工结束后选取相应的草种植物进行种植,避免出现土壤流失情况;若施工中发生化粪池或淀池等渗漏问题需及时由相关单位做好处理工作。

(二)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用地方面的体现

施工用地方面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目标在于最大程度节约土地资源。实际施工过程除基本建设用地外,往往需进行临时施工用地的搭建工作,此时便需注意结合管线的分布以及周边设施情况进行用地面积的设计,避免对用地中其他文物或基础设施造成破坏。一般在节约用地方面采用的绿色施工技术多集中在环形通道铺设方面,将永久的道路与现场临时设置道路相结合完成铺设过程,可使道路面积得以减少,实现用地利用率提高的目标。

(三)施工垃圾控制工作

绿色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到建筑工程涉及的垃圾废弃物,应注重结合建筑类型与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垃圾限制,如住宅建筑施工中通常要求每万平方米需控制在400千克垃圾数量以内。同时对于施工中的垃圾可进行分类处理,将其中的可利用垃圾进行回收,而其他垃圾则统一运送至垃圾站。目前大多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的要求多表现在确保垃圾可回收利用率控制在30%左右,而拆除过程中的废弃物在回收利用率方面应控制在40%左右,这样才可实现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目标。

(四)注重水污染问题的解决

很多建筑施工中往往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要求做好水质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现行绿色施工技术在控制水污染问题方面多采取将沉淀池设置于运出车辆、混凝土输送泵等清洗位置,确保冲洗水进行二次沉淀才可进行排放,并将化粪池引入施工现场厕所中,保证污水在处理后才可进行排放。另外,建筑工程中在材料使用方面通常包括如化学溶剂、油料等,需将材料存放在专用库房中,避免其出现渗漏现象,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流入水体中。

(五)做好扬尘的控制

扬尘是施工中环境问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产生的原因多因运输材料或废料中产生的扬尘,极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此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首先在施工场地中引入洗车槽,并对运输车采用封闭手段,这样可防止运输中出现细颗粒材料飞扬的情况。同时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可进行安全栏杆的设置,一般栏杆高度可保持在1.5m左右并将绿色密目网设置其中,而在地面施工中多建筑高度处于24m以下也可搭设高于建筑物1.5m左右的脚手架,并设置绿色密目网。另外,为减少扬尘情况,施工现场中要求集中对方土方,对道路可适当采取硬化处理措施,或适时进行洒水清扫等工作[2]。

三、绿色施工中需考虑的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其所起到的缓解环境压力作用较小。因此绿色施工中首先应注重提高社会整体的绿色意识,确保社会各阶层能够认识到绿色施工技术用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性,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相关部门可适时组织绿色施工技术的相关宣传与教育工作,引导社会群众与施工团体主动了解并真正运用绿色施工技术。同时可将国内外绿色技术应用的相关资料以及取得的经济效果向施工单位展示,以此调动施工单位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其次需在施工做好绿色施工可行性的分析。绿色施工技术推广过程中涉及较多如成本控制或技术创新等内容,如清洁能源的应用或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施工单位大多因成本过高或技术应用难度较大极少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对此政府部门应适时给与相应的鼓励政策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手段,这样才可保证绿色施工技术得以推广[3]。

结论

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是建筑行业落实节能环保理念的重要途径。实际应用中应正视绿色施工技术的基本内涵,从土壤保护、用地节约、扬尘与垃圾控制机以及水污染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提高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这样才可使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潘俊.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4.

第4篇:绿色建筑概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绿地,西方城市,绿地规划。

在我国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中,采用了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的概念。城市绿地是指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居民休闲活动场所,美化城市景观以及减震避灾的功效。正是因为城市绿地对城市建设的巨大作用,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城市绿地的建设,城市绿地面积和质量得到了快速发展。相比中国城市绿地建设而言,发达国家城市绿地从数量、质量、规划理念等方面都处在领先地位,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城市绿地建设及相关理论,对我国城市绿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放空间概念

国外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的概念,而是采用“开放空间”(Open Space)一词。对于“开放空间”,国外各学科的学者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1877年英国伦敦制定的《大都市开放空间法》(Metropolitan Open Space Act)中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关于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1906年英国修编的《开放空间法》(Open Space Act)中将开放空间定义为“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或者用地中建筑物占地少于1/20,其余用地部分用作公园或娱乐,或者堆放废弃物,或是未被利用。也有的英国文献中把开敞空间的定义为:“所有具有确定的及不受限制的公共通路并能用开敞空间等级制度加以分类而不论其所有权如何的公共公园、共有地、杂草丛生的荒地以及林地”。美国将开敞空间定义为:“城市内一些保持着自然景观的地域,或者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也就是游憩地、保护地、风景区或者为调节城市建设而预留下来的土地,城市中尚未建设的土地并不都是开敞空间,城市绿地具有:娱乐价值、自然资源保护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风景价值”。凯文?林奇则认为开放空间就是任何人都能在其中自由活动的空间,它和土地所有权、大小、使用方式、景观都无关,强调的是空间的开敞性,非封闭性及“公共性和社会性”日本学者高原荣重把开敞空间定义为:“游憩活动,生活环境,保护步行者安全,及整顿市容等具有公共需要的土地、水、大气为主的非建筑用空间且能保证永久性的空间,不论其所有权属个人或集体”。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对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强调了土地的自然属性,即它们都是为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开放空间的概念大致与我国城市绿地的概念相当,但是其界定与研究范围又有一些差异。国外开放空间只强调空间概念本身的开放性和可达性,不再对概念进行其他的限制。而城市绿地则不然,它用绿色对空间进行了限制,只有绿色进入的地方才叫绿地,故有学者称之为“绿色开放空间”。所以城市绿地概念的内涵比较丰富,而外延就小于开放空间,如水体不涵盖在绿地内,却属于开放空间。正是由于开放空间的内涵较少,就更有利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开放空间的生态平衡功能。因为它已突破了城市绿地的限制而走向整个区域空间的规划与控制。

二.西方现代城市绿地理论

现代城市空间发展历程中,目前公认的城市绿地规划意识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在随后的100年间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阶段一:19世纪后半叶

早在19世纪后半叶,出于对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批判, 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怀疑,抗议城市的工业化,出现了保守主义思潮。主要倡导者是少数的保护主义者,如威廉?莫利斯。也有一些人在思考着如何保护大自然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如美国地理学家G ?马什。真正第一次在实践中作出贡献的是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他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1898 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了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的基本构想。霍华德的理论与实践,虽然对20世纪的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其消极的态度和浓厚的乌托邦色彩,最终没有得到社会的反响,因而很快就被城市发展的浪潮所淹没。

2阶段二:二次世界大战前

这时期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1922 年,霍华德的追随者莱蒙德?恩文在《卫星城镇建设》书中表达了“卫星城镇”理论思想。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利在编制纽约区域规划方案时,发展了“邻里单位”的思想。1930 年,现代建筑运动大师勒?柯布西埃在对巴黎进行的“阳光城市”的规划设想中,希望采用高层建筑来提供更多的地面和绿地。1932 年,美国建筑师赖特在《正在消灭中的城市》和《广阔的田地》两本书中阐述了“广亩城市”规划思想。1942年,芬兰建筑师E?沙里宁在《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对“有机疏散”理论作了系统阐述。他主张把重工业、轻工业疏散出去,腾出的大面积工业用地用来开辟绿地。194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原则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这时期的环境保护由被动保护走向通过城市规划进行的主动保护,人们希望通过城市绿地整体规划的方式来解决环境问题。

第5篇:绿色建筑概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要素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065-01

1 我国建筑产业现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2010年,中国全社会建筑业的增加值为26451亿元,比2009年增长12.6%。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422亿元,增长25.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90亿元,增长35.0%。在未来的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这正是采取措施,实现我国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时机。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运营状态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换取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低效,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丧失竞争力,阻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周宇,2006)。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现存主要问题为:①发展模式粗放,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大;多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专利和专有技术拥有数量少;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③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④政府监管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促进建筑节能减耗的规范和措施,但其力度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Wang et al,2010)。

国内学者对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调查研究结果比较一致,普遍对其现状感到担忧(胡其高,2002;巩天真,2005)。例如:朱和李章华(2007)对我国的建筑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企业可持续发展工作尚未达到系统展开的水平。吴坤顺(2009)为确保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包括宣传、示范、加强监管、经济扶持政策及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李红艳和徐明(2005)认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并建议了相应的宏观对策,其中包括政府健全法律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胡其高(2002)提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发展环保建筑材料以及国家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正在进行加入《政府采购协议》的谈判过程,国外跨国大型建筑及相关服务公司越来越多的进入我国建筑市场,同时国内的建筑企业也走向国际,激烈的国际竞争正考验着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指出要提高核心产业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国外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对建筑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方面,如绿色建筑概念,生态建筑概念,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原则等的提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经从建筑设计延伸到了整个建筑物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材料选择、建造、运行以及报废回收的整个过程的考虑。建筑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对整个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也逐渐被认识。

而本文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概念不同于“建筑可持续发展”,后者强调建筑过程、建筑产品的绿色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含义:①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即建筑产业中各企业能够分工合作设计、生产出绿色建筑,减小资源消耗、能耗和污染的能力;②规范化的建筑市场体制,即所在的行业环境是公开、透明和公平的竞争环境;③完善的人才输出机制,即能够保证建筑企业不断发展前进、保持行业竞争力的持续性的行业人才教育和培养机制。具有绿色竞争力的企业是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体;成熟透明的建筑市场是其健康生长的环境;而合格的人才队伍是其成长的动力,三者缺一不可。

3 实现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建筑产业中涉及的企业众多,包括建筑企业、建筑服务业、绿色节能建筑企业、智能建筑企业等。这些企业是建筑产业的主体,他们能够分工合作设计、生产出绿色建筑,减小资源消耗、能耗和污染的能力也就代表了我国建筑产业的整体绿色竞争力水平。在全球环境运动的背景下,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成为各国建筑产业发展的方向。从英国国家节能计划和美国的建筑物能源标识,到北欧国家的被动式房屋(Passive housing)计划、荷兰的绿色碳税、英国的建材回收利用(WRAP)计划及建筑规划制度改革等,各国都在采取各种规制措施,也相继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修订了建筑节能规范。许多发达国家还制定了绿色采购政策。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极大的促进了这些国家建筑业的自主创新,提高了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各国建筑企业也在不断采取措施提高绿色竞争力,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未来极有可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政府采购协议》,届时我国的建筑产业将遭受国际建筑市场的冲击。要增强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首先就要提高建筑产业中相关企业的绿色竞争力,使之能与国际同行业企业相竞争。

公开、公平、透明的建筑市场是保障建筑产业内相关企业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公开的竞争市场给予各企业同等的机会,促进建筑竞争中的企业优胜劣汰,有利于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公平竞争的环境可以促使相关企业集中精力致力于自主创新,努力提高管理效率。透明的招投标机制可以避免建筑业中腐败工程的发生,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建筑产业从业人员众多,是提高我国就业率的重要的产业。从业人员的水平也决定了我国的建筑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成熟的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机制,才能保证我国建筑产业整体水平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第6篇:绿色建筑概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 绿色建筑 设计

前言:

在固有传统的建筑设计当中,并没有阐述整体建筑物以及各主要构件的设计寿命,只是笼统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用不正确的理念来进行大致的论述,已经完全不符合建筑工程科学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就缺乏与建筑物设计寿命相当的设计技术上的规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面向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建筑设计的指导和安排。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建筑的概念呈现出遍地开花、深入人心的状态,有关于相关绿色建筑设计的话题不仅被专业人士关注,同时也为广大消费者所津津乐道;基于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更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如何在全寿命周期的思想指导下,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密切的结合起来、将建筑的附件打造成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共同体、确实做好绿色建筑的设计工作是我们需要探讨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1.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传统的建筑设计在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内涵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导致现有许多建筑物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使用性能较差、使用寿命短等等,一方面不仅使得建筑物本身不能够正常的使用,建筑物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另一方面造成建筑物的养护费用成本、维修成本急剧增加。这些问题给后期运营和管理带来了负面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耗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的概念毫无质疑的需要贯彻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当中。从全寿命周期的宏观概念上看,其是指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建筑物产品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将有可能发生的问题的因素加以细致的考虑,从而得出给予相关建筑物管理阶段性的规划和优化措施的一种理论。而从全寿命周期的微观概念来说,其是指设计建筑物产品在整个全寿命周期内对所有相关产品的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以及回收处置全过程的一种策划与安排。

2.绿色建筑设计的论述

人们在建筑设计之前,需要对设计的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有的设计人员凭借自己的灵感和实际的工作经验进行建筑的设计,这种传统的设计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面临着用经验和灵感匮乏无法解决面临问题的时候,往往就得不到有效的设计方案;绿色建筑设计从广义的概念上说是指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能够充分利用客观生态系统环境条件、资源来进行相关的建筑物产品的设计。其设计理念是建立在尊重文化、尊重环境、尊重建筑功能、尊重技术系统之上而产生的资源消耗最小及使用效率最大化基础之上。

3.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内容

3.1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框架

无论什么样的事物都具有创新,而建筑设计创新并不是一种固有的思维方式,而是一种启发式的创新制度,建筑设计创新所关注是如何将思想的内涵和思维的方法运用到建筑设计创新当中,与凭借灵感实际的工作经验相比较,更有系统性、效率性,也就是说在设计当中能够规范建筑设计所包容的思维,有效的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相应的建筑设计的结果,达到建筑设计放心的目的;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本质而言,它具有创新性是时展的产物,因此在处理问题的过程当中,能够根据一定的条件处理好最终目的、设计对象以及外部环境的条件之间的矛盾,使得各种建筑物因素、 环境因素得到重新梳理、重新排列组合而达到和谐统一。在此过程当中,针对于建筑设计创新能够在对象的描述、建模、探讨等各个方面形成突破,并且能够遵循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理念,而使得创新思维在整个建筑物生存过程当中逐渐的清晰起来,继而构成完美的建筑创新设计的结果。

3.2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模式和流程

目前常说的“绿色”思维模式是建筑设计思维模式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是涵盖了绿色思维先期发散扩展、思维后期收敛这样的发散思维模式,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绿色思维发散与收敛相互并不矛盾,利用绿色思维将所有的建筑设计的全寿命的概念进行可能性的包容,经过一定的条件筛选进行收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用“发散―收敛”的的“ 绿色” 思维进行单向的筛选,不断的进行完善工作,这样既符合建筑设计绿色思维,也能够体现建筑设计全寿命周期的特征。在实际运用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思维模式的时候,建筑设计创新收敛的工作注重三个原则:一是目的性的原则;针对于目的性的原则非常好理解,我们必须要在处理建筑设计所遭受的问题时,必须要明确建筑设计的初衷目标,切不可离开原始的目标一味的追求创新;二是创新性的原则:创新原则必须要满足建筑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创新思维为基础控制建筑设计的效果。三是可操作性原则,操作必须方便和能够实现,一味的寻求无限的创新性是不可取的。除上述的三个原则之外,还要必须满足建筑设计的基本的原则,原则内容包括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建筑的生态性、建筑的艺术性以及适应性等等其他,用这些原则来不断的进行成立和收敛工作。

3.3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的思维包容

创新与思维素来孪生姐妹,有着天生的必然联系。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是两种思维的包容。全寿命周期是带有人为的行为特质,有意识的或者“故意”将思维通过非常理性的方向去发展,打破了常规性的思维,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正面的问题。全寿命周期与绿色建筑设计创新能够产生极大的相关利益,往往能从全寿命周期当中得到绿色建筑设计的新领域的扩展,能够取得比较大的创新思维和效果。我们要对全寿命周期这一观念进行正确的分析,不能全盘的肯定也不能全部的抛弃原有的设计最基本理念,而恰恰相反关键在于把握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在绿色建筑设计规律约束的情况下,控制好全寿命周期的力度和深度,一味的考虑全寿命周期有可能会造成建筑设计的实用性、操作性很差、创新性不足强,我们一定要根据事实的情况来进行综合性的判断,考证全寿命周期与绿色概念的合理性,这样才有可能将绿色思维在全寿命周期的范围之内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结语:

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从概念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并不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相反却呈现相互制约的关系;全寿命周期是在目前人们热衷于追求绿色建筑设计创新时必须考虑到的问题,强调在绿色建筑设计创新时需要与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以及回收处置全过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作用,使得绿色建筑设计创新能够成为采用科学化的手段规划建筑设计的一种基础,避免因绿色建筑创新所带来的盲目性,增加了建筑使用效率和功能扩展,同时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胡家僖.绿色建筑设计的全过程策划研究[D]. 北方工业大学 2011

第7篇:绿色建筑概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能源利用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截至上个世纪末期,人类已经看到了许多在生活中都愿意看到的全球性灾难,如土地沙漠化严重、海平面上升、大气污染等。至此,人类逐渐开始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有效利用的口号。绿色建筑就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产生的一种施工新技术,是未来建筑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绿色建筑概述

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知道了自然的重要性,依附自然、利用自然进行生产,从而追求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加剧了城市建设力度,促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另外也使得人类社会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人口增多、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时刻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基于这种时代背景下,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型施工技术逐渐受到人类的重视,成为建筑领域的核心内容。

1、绿色建筑概念

所谓的绿色建筑主要指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从而为人们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建筑空间奠定基础,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建筑结构。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绿色并不是建筑外表面的绿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而是代表着一种特征和象征,是指建筑结构对环境的无害化、生态化,是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做到生态平衡的一种建筑结构。这种建筑结构在目前也被广泛的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物、节能环保建筑、生态建筑以及回归大自然建筑等。

2、绿色建筑特点

所谓的绿色建筑主要指的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基础上,以绿色经济为基础,以绿色社会为内涵,以绿色技术为支撑的一种节能环保建筑结构。这种建筑结构最鲜明的特点在于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生态环保等。

二、绿色建筑设计分析

受到绿色建筑概念和特点的影响,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中我们也需要本着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生态环保的原则进行,从而为人类营造出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生存环境,这也是目前社会发展中备受人类重视的一个环节。

1、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是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采光、低能耗、利用系能源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设计模式,是现阶段社会发展中一项高新技术产品。这种建筑结构的利用不仅满足了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而且对参与建筑的各种资源的消耗也是最为经济合理的,是一个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结构。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中,最为主要的工作重点在于因地制宜、全寿命周期分析、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与自然和谐共存等。

2、设计理念

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中,设计理念主要包含了:第一,节约能源,这主要指的是在工作中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从而做到节约能源要求。第二、节约资源,这是在设计中以节约水资源、木材资源、建筑材料资源为主的设计新策略。第三,回归自然,这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最为突出的理念,要求在设计工作中做到周边环境的先和谐共存、动静互补,从而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绿色建筑建设优势

绿色建筑是一个包含理念多、涉及范围广的综合性工程,其主要包含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功能与适应性的耐久、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再生利用等。基于这些优势的存在,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领域中,这一概念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绿色建筑的环保优势

在研究上,绿色建筑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

2绿色建筑的生态化优势

由于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的与环境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建筑结构,因此他要求建筑外层的结构材料一方面能够及时的将能源转换成为可供室内应用的能源,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3、技术优势

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目前,绿色建筑意识已在许多国家引起重视。截至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提出了绿色建筑施工这一新概念,使得这一技术普遍被人们所接受。

4、色彩优势

由于色彩不仅会对人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会产生心理暗示。绿色室内色彩的设计总的原则是应力求统一和谐,少用艳丽的刺激性强的东西,以创造温馨的家庭气氛,减少视觉疲劳,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绿色建筑中的色彩主要运用材料的自然色彩和植物色彩。

质感是材料给人的感觉和印象,某些表现特征如光泽、肌理、硬度等,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成为室内环境的形式因素,通常影响到色光的冷暖感和深浅变化。在室内绿色设计中,质感的运用比较多。一些天然材料制品如家具、地板采用透明图示或只对表面进行简单的抛光处理,露出其天然的纹理,这些家具装饰效果的纹理,让人产生亲切感,符合人类向往大自然的天性,而将一些纺织品运用在室内则使人感到柔软、轻盈和温暖。

四、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建筑业由黑色产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业的具体体现,是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目前,中国建筑业基本上还是一个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我们期望中国建筑界能够转变观念,深入学习、研究绿色建筑的理论和技术,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共同推动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使中国建筑业尽快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秦佑国.绿色建筑的中国特点.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年会.2004.10.

[2]刘福智,刘媛.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及概述.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8).

[3]吴秀銮.绿色建筑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2003,29(6):9210.

[4]黄涛.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在可持续发展建筑中的定位[J].重庆建筑,2004,(03).

第8篇:绿色建筑概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绿色'的概念,是一段时间来国内外各界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其内容包括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等。由于地球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急剧恶化,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应当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进行考虑,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建筑和装修方面,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我们按照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会的程度来区分建筑的内部空间--室内的发展阶段。以界面装饰为空间形象特征的第一阶段,开放的室内形态与自然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贯穿于过去的渔猎采集和农耕时期;以空间设计作为整体形象表现的第二阶段,自我运行的人工环境系统造就了封闭的室内形态,体现于目前的工业化时期;以科技为先导真正实现室内绿色设计的第三阶段,在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高度统一的空间形态下,实现诗意栖居的再度开放,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住宅的建设一直是城乡建设的热点,住宅建设也从一开始对量的追求逐渐过渡到对质的追求,特别是住房制度的改革,人们对住宅的使用功能、舒适度以及环境质量更关心。这就要求在商品化住宅设计中首先要建立商品价值观念,住宅的功能、质量都要与其价格相联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力求住宅精巧与合用。纵观住宅设计与建设现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①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步。多年来片面追求住宅数量,一味强调经济性,结果使住宅建设落后于现实发展,缺乏长远考虑,反而造成了居住质量的恶化和社会财富的浪费。②与居住行为脱节。片面理解住宅的面积指标,忽视了居住行为的基本空间尺度和面积的实际使用效率,造成居住空间的不合理配置,使居住行为不能有效地展开。③缺乏弹性和选择性。不同时期住户对空间的使用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僵硬呆板的空间划分阻碍了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空间的不合理使用。④缺乏住户的自我参与。住户作为居住行为的执行者,是一个群体概念,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把住户生硬地塞进雷同的居住容器内,是一种缺乏对人本身尊重的表现,住户的自我参与体现了个人价值的高层次实现

要弄清楚什么是绿色设计,首先要明白绿色概念的由来。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就其自然属性而言来源于植物的物质表象。'一个有用的衡量经济规模对地球生命承载能力的极限,是全球光合作用产物供给人类活动的比率。'其生命之源--植物的光合作用,即:净初始生产力(NetPrimary Productivity,NPP),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减去绿色植物本身所消耗掉的能量(如呼吸作用),其差值即被称为NPP,这个数量实质上是全世界的食物来源的大本营,是支持地球上一切形式的动物体(包括人类)生存的生物化学能量。NPP实质上代表着全世界的食物来源,正因如此,绿色才成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代名词。以绿色作为定语的'绿色设计',其核心概念就是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设计系统。。

20世纪兴起的“绿色建筑”会在21世纪将得到大发展,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在世界许多城市新型的生态建筑正呼之而出。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浓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这里所说的“绿色”并非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从可持续发展住居的市场观出发,绿色建筑及其建材都是大势所趋,必定有一个全新的发展。

绿色建筑,绿色住宅是日渐兴起的一种居住概念。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绿色建筑不仅要能提供舒适而有安全的室内环境,同时应具有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良好的建筑外部环境。应考虑到当地气候、建筑形态、设施状况、营建过程、建筑材料、使用管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舒适、健康的内部环境,同时考虑投资人、用户、设计、安装、运行、维修人员的利害关系。换言之,可持久的设计、良好的环境及受益的用户三者之间应该有平衡的,良性的互动关系而达到最优化的绿化效果。绿色建筑正是以这一观点为出发点平衡及协调内外环境及用户之间不同的需求与不同的能源依赖程度,而达成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合。

绿色建筑的实践毫无疑问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望个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一定量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的程度。评价系统不仅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

回顾近几年有关'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绿色建筑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之快速度惊人,成绩显著。但也应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和遗憾,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规范滞后、管理滞后。。象现代主义设计一味追求功能,忽视人情;一味追求简洁,缺乏装饰;一味追求创新,忽视传统;一味追求统一,忽视多样性等,这都是我们在设计发展中需要避免的。。面对迅猛而来的绿色时尚,在人们的绿色意识已迅速觉醒的时候,没有及时制定有关的政策对市场进行管理和引导。这不仅是今后国家改进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我们做设计的要求和规范。这样,我们的设计就会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发展进步。

绿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绿色建筑与装修已经成为今后建筑业发展必然趋势,但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政策扶持,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对于建筑商和开发商来说,谁先实现“绿色”,谁就能为自己树立过硬的品牌,谁就能占领市场的先机。愿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加强,愿“绿色建筑”名副其实的来到大家身边,我们作为建筑方面的设计者,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谭 谦 《浅 谈 绿 色 建 筑 与 装 修》,《2003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科技大会》2003

郑曙旸 《室内环境与绿色设计》,《2003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科技大会》2003

张燕文《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室内环境》2008.1

第9篇:绿色建筑概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欧洲 实践活动 建筑节能 可持续发展 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绿色建筑概念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由绿色建筑定义可以认定绿色建筑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故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与“节能建筑/低碳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范畴更广泛,它不仅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还要求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包括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包括能源、水资源、土地、材料),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绿色建筑的实践活动。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1969 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

对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应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能源危机和人类环境明显恶化的双重原因,各个发达国家开始着手于解决能源危机和改善环境方案的研发,其中最主要的行动是在建筑和交通方面,绿色建筑运动也应运而生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西方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建设方面已经走在前列。

例如:美国新匹茨堡戴维劳伦斯会议中心:该中心是美国”新”匹兹堡地区一项重大的绿色建筑标志,利用其环保的节能减排的智能结构,充分利用自然光和从阿勒格尼河来的自然气流,帮助换气和降温,以减少光和热的投入。加上其他节能设施,创造了每年节省能源约35%的新记录。通过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可降低对饮用水的使用近60%。会议中心的建筑材料尽量使用无毒产品。这种前卫创新的设计已作为第~批”绿色”会议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建筑,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评为绿色建筑评价系统LEED黄金等级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英国是欧洲绿色建筑开展实践最早的国家,从当初的亚历山大・派克根据其“自维持住宅体系”理论,进行实践的自维持住宅,到如今的绿色校园,绿色办公建筑已经历30余年,其间涌现出一些成功的绿色建筑作品,之中综合多种绿色建筑要素的成功作品是建于1997-1999年的诺丁汉大学朱比利校园(Jubilee Campus,University of Nottingham,UK)

德国的绿色建筑中最为出名是位于法兰克福的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这些梯形部分每隔8层就安排了1个高达4层(约14米)的空中花园,而且花园是错落上升设置的,这让每层的办公室都可以接触到花园般的景色。同时,中庭和空中花园的设置使得在全年的大多数工作时间里,该大厦仅靠自然通风和采光手段已经满足内部通风和采光的需要,使得该建筑自然通风量达60%,这在高层建筑中是非常难得的,大厦也成为欧洲最节能的高层建筑之一,使用第一年的耗电量仅为185 kwh/m2/y。

因为政府对发展绿色建筑的大力支持,欧洲许多国家较早地的制定了本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目的是推动本国绿色建筑的实践。特别是环境保护方面非常重视的英国,德国,法国以及北欧四国。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绿色建筑概念开始引入我国,1994年我国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 ―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2005年10月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共同制订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设部于2006年联合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共同编制并分布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以“四节一环保”为主轴, 要求建设项目以先控制项目评估,再评估一般与优选项,评估完成后,按各评估项目总分,将招拟建项目分为三个等级,并以此分级作为“绿色建筑创新奖”为评审标准,对绿色建筑市场朝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起了莫大的推动作用。

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以〔2013〕1号文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对“十二五”期间新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面积的绿色行动提出了量化目标,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 亿平方米;到2015 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围绕新建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为主要业务的建筑节能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为了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尽早尽快践行《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应大力提倡建设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分。

建设绿色建筑,首先要转变观念。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性很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绿色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都不应停留在个体建筑上,建筑师应该着眼大局,将其放在城市整体规划中进行思考,不但要建设绿色建筑小区,更要建设绿色社区;绿色建筑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比如污水处理、太阳能的采集和利用,地源热泵及地热综合利用等,不仅仅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还需要建筑师和其他专业的工程师相互配合,共同解决。

建设绿色建筑,是推动现代建筑工业化重要载体。粗放的建筑方式给城市的生态发展带来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无粉尘、噪音、污水污染,每百平方米建设面积可减少5吨建筑垃圾产生。”这是我国建筑工业化领军企业远大住工有关科研部门得出的结论。绿色建筑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物使用效率,节约与循环利用能源、水和材料,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操作,建立完整的建筑物生命周期,尽量减少并最终消除建筑物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绿色建筑摆脱了传统建筑粗放式生产模式,采用“工厂化造房”“搭积木”式的建筑模式,让城市建筑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以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方式制造建筑,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建筑方式对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及对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集成绿色建筑包括主体在内大部分构件和部品均在工厂生产、配送。只需要通过机械设备进行简易拼装,这种生产现场和施工现场分离,现场施工机械化的先进生产方式使得工业化建筑能够实现成套成片快速建设。

结论:(1) 总体而言,绿色建筑是必由之路,这是基于全局的判断;

(2)经济发展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互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包括建筑在内的各行业的可持续转型,而绿色建筑的有效推动也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没有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更高的要求,只能停留在人们的理想之中。